一次心理作业―自我介绍(精选12篇)由网友“沐冉”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次心理作业―自我介绍,欢迎阅读!
篇1:一次心理作业―自我介绍
一次心理作业―自我介绍
在二十年之前,
1990年11月3日,
这一个神圣的日子,
随着一声婴儿的哭声,
在那遥远的东海之滨,
一个健康的男孩就此诞生。
男孩在家长的呵护下慢慢的成长,
大海在别人眼中无时无刻充满了危险
而在男孩眼中,
却是那么的友善,
它是男孩从小的玩伴,
大海陪伴着男孩一步一步的成长。
男孩的性格就像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开朗,
有时又像一马平川的大海那么沉默内向。
男孩在背上书包的那一刹那,
男孩开始慢慢的远离大海,
慢慢的融入的人与社会之中。
经历了充满童真的小学时光,
接着度过了张狂不及的初中时代,
享受了痛苦难过却又满足充实的高中岁月,
最后经历了人生的转折高考,
男孩怀着自己的梦想与对于未来的憧憬,
向着大学学院义无反顾的迈进。
走向大学的前一天,
男孩来到了过去已经难得去的大海面前,
男孩想大海倾诉这这12年来所有的开心与不开心,
男孩突然发现现在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男孩明白大海并没有任何的变化,而是自己发生了变化,
男孩少去了年少时的幼稚,也失去了那时的天真与单纯。
在刚来大学的那短时间,男孩始终坚定这他自己的梦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开始不坚信自己的梦想,
在大学里男孩看见了人情的冷暖,有人领略到了社会的风气与黑暗,
关系与金钱等于一切。
男孩想要放弃,想要浑浑噩噩的过完这3年,
男孩再次来到大海面前,
看着大海那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
慢慢的明白开始懂了放弃是懦夫的行为,
所以男孩决定继续坚定自己的梦想。
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大学,
回到了那让 他讨厌而有不得不去适应的环境中,
开始了他实现梦想的征途。
分数的多少不在乎,就算0分也无所谓,
大学生就应该如此!
我就是这么一个敢于挑战的男生――王小骏!
篇2:一次作业
今天,周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准备父亲节礼物。原来明天就是父亲节了,要不是老师的提醒,还真忘了呢!
我想起苏轼的一句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决定了做一张贺卡和事先已录在MP3里的一首由自己亲唱的《感恩的心》,送给亲爱的爸爸。想到立马行动起来,选了张爸爸喜欢的紫色卡纸,在贺卡上写祝爸爸节日快乐!旁边加上许许多多的Happy,好像在招手,和我一样表达对爸爸的真诚的祝福。
第二天起了早,把制作好的贺卡和MP3轻轻的放在了爸爸的枕头边,我并没有叫醒他,帮他重新盖了盖被子,蹑手蹑脚关上房门。没过多久,爸爸看到了我送他的礼物,只是笑了笑,点了点头,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爸爸对女儿的慈爱。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的确,父爱是深沉的,是不易察觉得。
到了检查作业时,我才轻声和爸爸说,这是我今天的一项作业,还要写上爸爸的想法。爸爸摸了摸我的头,在我的家作本上写上了:谢谢女儿的贺卡,也祝田田健康、聪明、天天快乐!!!看到爸爸的评语,既高兴又愧疚,想到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后以我为中心,而我却依然不懂事,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作业虽然完成了,但我从中也明白到学校和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的特别用意,其实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时时刻刻关心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我们看不到,我应该多关心下身边的人与事,我相信自己会通过努力迈出一大步。
篇3:一次作业
今天,劳技课结束时,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家庭作业―――每个同学回去做一套袖珍的衣服和裤子,明天还要交上来评分的。只见男同学如吃了苦瓜一样,一个个愁眉苦脸;女同学一个个则高喊万岁。这可是她们的强项啊!我的心里也暗暗地叫苦。
回到家里,我早早地完成了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吃过晚饭,我从衣柜里找到了一件旧衣服。那是我小时候穿的,现在穿不上了。衣服是米黄色的,上面还有两只小老鼠的图案。我想用它来做正合适。于是,我拿起剪刀三下五除二剪下了一大块。可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我呆呆地看着桌上的那一大块布不知所措。我急中生智找来“援兵”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做衣服嘛,第一步,先设计衣服的尺寸;第二步把尺寸画在布上;第三布用剪刀把布剪下来;第四步用针线把布缝起来。”我央求妈妈和我一起做。于是,我们先设计衣服的尺寸,如腰身,肩宽,长度,裤腿等尺寸。接着妈妈教我在布上面画尺寸。我用三角尺和圆珠笔在布上画的。不一会儿,画好了。妈妈要我用剪刀剪下一块块布。我想这还不容易。可没想到一上去我就把一块布剪坏了。我只好再找一块布重新画线。好不容易把布全部剪下来。接着,我们要做最后一项工作―缝衣服。妈妈拿出了针线。妈妈先给我做了示范,她先缝了一条裤腿。轮到我缝了,可我缝的线是歪歪扭扭的。“哎呀!”我一声尖叫。我左手的食指被针刺了一下。妈妈让我挤出一些血,给我涂了点红药水。妈妈心疼地说:“我来给你做吧。”我摇了摇头。一针,两针……终于一件小衣服在我的手里完成了。我看着我的“杰作”,我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于是我拿起红水笔,在衣服的胸前写下了“Happy boy”几个字。
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劳技作业,让我熟悉了做衣服的过程,还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篇4:一次作业
生命中会有无数个第一次,最令我难忘的第一次是没完成家庭作业。
有一次周末回家,同学们都十分高兴。我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往学校大门走,心里有一些高兴,但也有一丝的郁闷。就回家的这两天,要写这么多的作业,什么时候能写完呀!想着想着,看见妈妈接我来了,我就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去了。
回到家后,家里的一切事物对我的诱惑力真是太大了,电脑,电视,零食,还有朋友的嬉闹声,从公园里传来的一阵阵欢笑声,操场上的欢呼声,我真恨不得马上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可......可是,我还没写完作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写完了作业再去还不知道得等到几辈子之后,人家都回家了。如果现在去了,妈妈好说我光知道玩不写作业了,多没面子呀!
我思量再三,终于还是经不住诱惑,决定出去玩,妈妈那儿,先扛一扛吧!妈妈那儿是扛过去了,星期五玩得也很开心。星期六总该写作业了吧!不知为什么,到了星期六,我还是懒得写,心想:“不还有星期天吗!”就这样推来推去,到了上学那天,作业仍是没写完。
在上学的路上,我心里十分着急,真不知该怎么办,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竟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将计就计吧,我在老师心目中一直都是好学生,我编个理由,老师一定会原谅我的。
到了学校,看着大家都交作业,我恐慌极了。可老师知道我没交作业,竟然真的原谅了我。但是我却惭愧地无地自容,不能原谅自己。唉,真后悔!
后来,这件事就像真的没有发生过一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里,一切都很平静。但只有我自己清楚,内心起了多大的波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不完成作业。
生命中的第一次不一定都是快乐的,但第一次没完成作业真令我难忘。
篇5:一次作业
今天我很伤心,是因为一次语文作业。
早上第二节课下课时,陆老师把我们的2号生抄本发下来了。我原本想着:当我打开生抄本时,眼前会有长长的一排五角星,至少得有20多个吧。可是,没想到,当我打开本子时,眼前竟然空荡荡的,只有老师写的一个日期。我赶紧翻了一下,发现原来是这课的拼音都没写。我立刻把漏写的拼音补好,又跑去问老师能不能重批一次。老师摇摇头说:“不能了。”我一听立刻大哭起来。一想到这个单元的“书法小明星”可能泡汤了,我哭了整整一个课间。到上课了,我回到座位上还忍不住要哭。旁边的小朋友都劝我不要哭了,陆老师也过来劝我,她说:“22个小朋友能评上‘书法之星’,你后面的作业加把劲也应该可以评上的。”可想到评不上第一名时,我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往下掉。
中午吃完饭,我见到了妈妈,我一头扑到她的怀里又哭了起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对我说:“好了,别哭了。你要记住这次教训,下次努力,还能评得上。”
都怪我太粗心了,下次做作业一定要仔细啊。想到这次作业,我的眼眶又红了。
篇6:一次作业
开学第一周就这么匆匆过去了。在这个星期里,我们开展了许多多姿多彩的活动。在中秋节的前些天,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份别开生面的作业。
那天上午,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要给新老师画肖像。”晚上,我尝试着描述着新的班主任――黄老师的模样。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挺着长方形的眼镜,眼镜的上方还有一颗痣。第二天一早,我就把我的“四不像”肖像画交了出去。终于等到老师评选了,我的心“砰砰砰”地跳着,最后选出了五位最佳的画像,各奖了一份小礼物!虽然没有我的份,但是我依然会努力,争取下一次评选。
正当我们羡慕的时候,黄老师笑眯眯地说∶“大家都不用羡慕了,每人都会有条金钢绳,只是没编好而已,这是我给你们的一个任务:编一条金钢绳,在中秋节时送给你们最亲的一个人,当是中秋节礼物。”
用了一天的时间,老师终于把我们起好了开头,重新发放在我们每一个人手里。金钢绳在我们手里,有的编得“胖了”,有的编得“瘦了”,更可爱的是有个男孩编出了“一根竹子”形态各异。但是同学们都很用心,很认真的完成这份作业。我用了两天多的时间,终于把一条像样的金钢绳编好了。最后只要串上珠子,就大功告成了。
回到学校,我马上去黄老师那儿,挑了八颗珠子,细心地把珠子串上结余的线段上,就完成了一条充满我的心意的金钢绳。学会编金刚绳,接下来是给父母写感恩卡,我把这十几年来想说的话都写在了卡上,希望妈妈能理解我的心意,收下我的一片小心意。
这次别开生面的作业,我懂得了:学会付出,学会奉献,也学会尊重。
篇7:教育心理作业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它主要是指从上代那里获得相似的遗传素质,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有两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环境时,叫做顺应。
9、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找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的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1、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12、自发恢复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在一个为期7天的消退过程中,每天做3次消退试验,每后一次试验的唾液分泌量都少于前一次的,从而表现出消退。但是当我们看相邻的两天时,却可以发现每后一天的第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弹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13、分化就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作出精确的反应。
14、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15、效果率是指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16、强化是指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麂子,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17、惩罚是指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18、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19、替代学习是指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20、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21、名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同的成分时,就可以组成一个命题网络;当命题更多,且彼此间有更多的共享成分时,就可以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更复杂的命题网络。由于命知识的表征,因此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22、视觉意象:就是你闭上眼睛而浮现出来的形象,心理学有个更加形象的说法,称它为“心画”。意象也是你心中知识的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23、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4、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最简单地说,就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5、组织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6、模式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2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如何做成一件事的知识。由于做事可以宽泛地看作就是解决问题,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可以看作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28、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29、序列行动就是行动序列,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为或行为或动作。它主要组奏效的行动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30、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最后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32、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3、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34、标准差: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的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的有多少个个体在特定个体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的水平相对地是高还是低,多高或多低;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5)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3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36、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继学习则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
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答:在皮亚杰看来,心理的发展大部分是“由内向外”展开的,环境的作用只在于是鼓励还是组织这样的展开。维果茨基的观点恰好相反,强调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他认为发展大部分是“由外向内”的过程,在这里,所谓“由外”,即个体从情景中吸取致死,这既包括儿童自发的活动,也包括系统的教学,而所谓“向内”,不单单是指把比如知识学到自己的“心里”来,而器饿更指一种“内化”的过程和结果。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可以模式化地作个说明。考虑一名幼儿初学算术,他知道了1+1=2,这就算他把一项知识学到“心里”了。现在你使用任何理由向这名幼儿表明“1+1=3”,如果他接受了你的这一见解,那就表明他先前关于1+1=2的知识并没有内化。显然,你不大可能使一名小学生改变观念,去相信“1+1=3”,这表明1+1=2的知识已经在他们的心里内化了。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内化。
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答:一是作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他们很容易作出“我是讨人嫌的”、“我是一棵路边草”之类的解释。这样的自我评价可能浇灭孩子的内心的愿望星火,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二是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有的儿童把内心的愿望星火燃烧到另外一路上去,表现出敌视和妒忌,甚至故意捣乱,直至采取言语攻击、身体攻击的问题行为。
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和差异。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的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小明一定会就小猫,并且的他的父亲也会高兴的。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
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次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如认为小明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他,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小明父亲的反映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7、简述人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的作用。
答:人的意识在人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
人的意识性可以表现为好几个方面:⑴ 人能够回想过去,预想未来,这里所说的“回想”或“预想”都可以是形象的、图画似的,甚至栩栩如生到恍如现实的乱真地步。⑵ 人有语言,即使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有良好的口语能力,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不论听说和阅读,语言、文字、符号都可以激起生动形象的回忆和预想。⑶人有牢固的特殊记忆能力,不但能够记住话语,而且能够记住意思,记住场景、事件,并且能够回忆起和浮现出记住的东西。⑷ 人有能力对保持在头脑里的信息进行联想、组合、改造和创造。⑸ 人有情绪、情感,它们可以激活保持在头脑里的话语、意思和图像。这些方面都相互联系,造成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人类个体在形成、保持和消退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时的特殊性。
8、系统脱敏与暴露法的应用区别有哪些?
答:系统脱敏法在消除焦虑和恐惧方面很管用,“暴露法”是由系统脱敏法衍生出来的,它和系统脱敏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想像而是直面真实的焦虑-恐惧刺激,至于辅导过程,仍然是系统脱敏法的实质,而效果以暴露法稍长。
9、强化四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强化四式的特点:(1)固定比率强化。当学习者做满一定次数的行为就强化一次。典型的例子是记件报酬制。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就是描述的固定比率强化。(2)可变比率强化。平均强化
比率是不变的,但是行为次数与一次强化配比不是固定的,强化次数不受学习者控制。(3)固定时距强化。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强化,而不论学习者做了多少次正确的反应行为。这种强化的特点是学习进步的轨迹呈一节一节的J型曲线,固定时距强化常见于周期性的事件里。(4)可变时距强化。在一个长时段里随即分配强化次数。可变时距强化最有利于特定行为的长期保持和巩固。
10、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
答:(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11、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答:托尔曼的这个实验确立了两个相联系的重要观念:⑴ “学习”和“表现”是两回事;⑵ 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换言之,没有强化也能学习,而学到的东西也未必就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有机体没有做出一项行为来,就断定它没有学到或学会该行为;真相很可能是这样:学习者已经学到了、学会了,但是没有强化就不表现出来。这就是“潜在学习”的含义。
12、简述攻击性影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答:(1)真人的攻击行为和影片角色的攻击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是一样的;(2)如果我们不拘泥于特定的攻击动作,单讲攻击性行为,那么比之真人的行为,影片角色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比真人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更大,而动画片又比真人扮演角色的影片对儿童有更大的影响。
13、替代学习的长处有哪些?
答: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替代学习的最大长处是风险大大降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挫折、不受伤害,非常安全,也就容易没顾虑,轻易做出行为来,结果造成难以或根本不可挽回的结局。
14、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答:视觉意象是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它的特点有:(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小,因为命题表征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
15、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四点形象的描述。
答:(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够做心里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
16、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答: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长,都具备。但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所谓建构性提取,其实就是推理。
17、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的产生式进行简要比较。
答: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模式识别的产生式的特点是条件有多项,行动在实质上只有一项。需要抓住的特征可以是很具体的,也可以是和抽象的。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概化过程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来表征,但有两点不同:(1)模式识别的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即分类或归属,而典型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分;(2)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关系密切,可两者的学习过程毕竟很不同。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
18、大一统产生式有哪些优缺点?
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和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
19、简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答: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达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的、统一的。(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明显不同;(4)甚至测验里的同一题型也可以侧重于考察陈述性的或程序性的知识,考察陈述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再认或回忆性的,而侧重于考察程序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应用规则的。
相互支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第一文库网互支持的: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标准,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要。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
20、正态分布如何表明个体差异?
答:(1)以平均值为零点,每个人都同自己所属的总体的平均值比较;(2)两人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各自对所属平均值的差异之间的差异;(3)以标准差为单位,这可以揭示就某一特质的表现程度而言,总体有多少人在某一人之上或之下。
21、简要分析造成仿态分布的原因。
答: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
(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缝补;(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样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
另外,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22、简述连续分数和级类分数的优缺点。
答: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比等第分数好。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而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磋商低分者的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少,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很多的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更好了。
23、简述三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B―类内容的教学最典型地体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美术、书法等才艺的教学与训练中,因此抓好B―类内容的教学将最能体现一校学生因受学校教育而发展的成果特色性和多样性。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3)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教学内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
24、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
答: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即允许不同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为了做到后一点,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恰当的时间点上完成教学。
行为发展目标(B类教学目标)就不满足于人人都能达到的低标准,因此也就不以时间维度来消除个体差异。相反,行为发展目标把个体差异导向成就维度,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做出更好的行为表现,去追求卓越。
三、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少年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学校教育作为一中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能够独立地完成。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差异。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3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异。
(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平是相当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就可能这样,即父母五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材。有了规范的学校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2、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
答: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历的4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做“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2)前运算阶段。其基本特点是头脑可以运作,但运作还不可逆。典型地表现为延迟模仿,指当被模仿的对象不在时模仿该对象。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恒”。皮亚杰的“ 三山实验”专门
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够守恒后,出现了新的认知进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算上。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之所以有时会退回到不守恒的状态,是因为他们不能完全从形式上考虑问题。
(4)形式运算阶段。这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
3、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去探索。
4、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主要方法。
答:训练观点采择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此处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其他同学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这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
5、论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
答: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
(1)集中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亦即道德观念。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观念的教学。
(2)把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看成是同义的。这给我们启发:学校进行道德观念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现成的道德观念陈述,而应该讲清理由;讲清理由也不能仅仅按照“因为――所以――”、“假如――那么――”之类的句式来做。他所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学校道德观念的教学要富有智力挑战性,要使学生在道德行为的矛盾冲突中领悟道德观念及其理由。
(3)探究儿童赖以进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为的或思想,这特别值得教师借鉴。
6、论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这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
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念的条件反应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这样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这样,当学生真正出现反复时就不会急噪,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
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辨别学习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小学教师容易忽视辨别教学有小学仍然具有基础性,应该列在小学生教育和教学序列的最初部分。教师不要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而看轻了辨别学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⑴ 小学里的辨别学习最明显地体现在识字和音乐、美术、体育的教学中。汉字的形体区别只在一点一划的有无和长短上;音乐教学中也首先要求学生聆听时能辨别音阶和节奏,歌唱时更要自我监控对音阶和节奏的操作;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善于帮助学生辨别和抓住动作到位睦的肌肉感觉。
⑵ 辨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儿童的概念学习中。需要运用概念教学的一系列技巧,在概念所辖的成员里个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儿童能对千姿百态的具体事物作正确的分类。
⑶ 辨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儿童的日常行为守则学习中。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既活泼可爱,又遵守纪律。可是他们常常把握不好其间的分寸,有时太过拘谨,有时又雀跃欢腾得妨碍当前工作的进行。这些都是泛化的表现。正需要教师通过辨别教学过程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情境,从而作出合乎情境的反应行为。
换言之,我们通过辨别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或条件下作出何种行为反应是恰当的。
9、论述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答:⑴ 方便。不必呈现真实的事物,不必制造实际的事件,就能有效地控制儿童的行为。
⑵ 安全。对于有些真实的事物或实际的事件改用语言来控制,则可以避免伤害。
⑶ 传递。不但可以指着事物或事件来解释一个词,而且还能够以另一个词来解这一个词。
⑷ 灵活。人的特殊性在于主要是按词的意思来控制行为的,因此其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口音、语气等物理线索的影响。
10、论述处罚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
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够守恒后,出现了新的认知进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算上。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之所以有时会退回到不守恒的状态,是因为他们不能完全从形式上考虑问题。
(4)形式运算阶段。这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
3、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去探索。
4、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主要方法。
答:训练观点采择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此处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其他同学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这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
5、论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
答: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
(1)集中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亦即道德观念。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观念的教学。
(2)把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看成是同义的。这给我们启发:学校进行道德观念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现成的道德观念陈述,而应该讲清理由;讲清理由也不能仅仅按照“因为――所以――”、“假如――那么――”之类的句式来做。他所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学校道德观念的教学要富有智力挑战性,要使学生在道德行为的矛盾冲突中领悟道德观念及其理由。
(3)探究儿童赖以进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为的或思想,这特别值得教师借鉴。
6、论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这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
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念的条件反应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这样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这样,当学生真正出现反复时就不会急噪,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
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辨别学习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小学教师容易忽视辨别教学有小学仍然具有基础性,应该列在小学生教育和教学序列的最初部分。教师不要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而看轻了辨别学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⑴ 小学里的辨别学习最明显地体现在识字和音乐、美术、体育的教学中。汉字的形体区别只在一点一划的有无和长短上;音乐教学中也首先要求学生聆听时能辨别音阶和节奏,歌唱时更要自我监控对音阶和节奏的操作;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善于帮助学生辨别和抓住动作到位睦的肌肉感觉。
⑵ 辨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儿童的概念学习中。需要运用概念教学的一系列技巧,在概念所辖的成员里个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儿童能对千姿百态的具体事物作正确的分类。
⑶ 辨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儿童的日常行为守则学习中。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既活泼可爱,又遵守纪律。可是他们常常把握不好其间的分寸,有时太过拘谨,有时又雀跃欢腾得妨碍当前工作的进行。这些都是泛化的表现。正需要教师通过辨别教学过程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情境,从而作出合乎情境的反应行为。
换言之,我们通过辨别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或条件下作出何种行为反应是恰当的。
9、论述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答:⑴ 方便。不必呈现真实的事物,不必制造实际的事件,就能有效地控制儿童的行为。
⑵ 安全。对于有些真实的事物或实际的事件改用语言来控制,则可以避免伤害。
⑶ 传递。不但可以指着事物或事件来解释一个词,而且还能够以另一个词来解这一个词。
⑷ 灵活。人的特殊性在于主要是按词的`意思来控制行为的,因此其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口音、语气等物理线索的影响。
10、论述处罚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
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
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于是要注意两点: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程序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强化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
11、论述两种期望的转化及教育含义。
答:对象―对象期望与行为―结局期望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个体形成了特定的对象―对象期望后,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会操控之,并期望另一个对象也会出现,这就转化为_行为―结局期望了。另一方面,行为―结局期望也可以转化为对象―对象期望,这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心里看,放在脑里想,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利于形成行为―结局的期望。
期望的教育含义:如果预料的关系屡试不爽,那么关于特定关系的期望就会转化为“信念”,其中对象―对象期望信念开始成为儿童的一般世界观的砖石,而行为―结局信念开始成为儿童的一般人生观的砖石。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儿童期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1)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帮助儿童形成对象―对象期望,进而在帮助儿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无神论世界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道德和人文科学知识帮助儿童形成行为―结局期望,进而在帮助儿童形成符合我国教育理想的历史观、人生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答: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
⑴ 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⑵ 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
⑶ 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13、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义。
答:工作记忆系统是我们有意识地加工信息的工作场所。这个系统容量有限,当信息多的时候,就得分批加工,同批的信息容易形成联结,而不同批的信息因为是储存在不同的地方,就不容易形成联结。
“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是说:如果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你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在这里,鉴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
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因此不善于看出知识之间的共同成分,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把它们“同时激活”于自己的工作记忆系统里,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的内容在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结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14、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答:促进命题网络的激活扩散,从而使陈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有效,有两项基本的手段,即精制与组织。它们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⑴ 意象指导。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由于意拟题不是从文章里直接抄来的,因此答题时没有现成的语词做线索,需要依靠对意思的理解,这就表明意象能帮助学生形成更有意义的内部表征。当然,意象指导未必适合于所有的学习材料和所有的学生,但是由于这种做法简便易行,因此不妨从它试起来。
⑵ 类比指导。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
⑶ 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
⑷ 促进组织。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
15、请比较概化与辨别。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所谓“辨别”是指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⑴ 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
⑵ 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⑶ 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
⑷ 概化的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
16、如何促进概化与辨别?
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⑴同时呈现;⑵相继呈现;⑶同时-相继结合法。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
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功夫去讲解。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所以从实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促进辨别过程的有效基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非样例“。
17、试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的优点。
答:(1)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们有可能对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2)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性,具体到我们可以联系任何一种是事务来确立任何一条分界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
18、论述J-分布的教育教学含义。
答: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势,它造成个体差异成J―型分布。联系学校教育,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J―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洁地说,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19、试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与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了。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
20、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答: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至少有如下几种:(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到――稍欠“。(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定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21、试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的关系。
答: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虽然任何一项行为指示子都不能100%地对应于使用“理解”之类抽象词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学习者表现出越多的指示子行为,那么他达成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我们就有一个陈述一个非行为发展目标的策略,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去收集多项在不同程度上指示“理解”的可观察行为,由此形成我们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格式。
篇8: 一次作业作文
一次作业作文
我是一个按照老师的要求办事的学生,一直默默的完成老师的每一次作业,直到有一次。。。。。。
这天晚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特殊的作文让我们写,题目是《为东莞文明加分》。作业已经布置下来了,老师给我们3天的时间完成这一篇文章,我不知该怎么写。于是我绞尽脑汁的想,写出来的稿子几乎可以装一个纸篓那么多,我伏在桌子上无可奈何和的说:“哎。。。。。。这可怎么办啊,明天就要和老师交差啦,可现在连草稿都还没有拟好。”就在这无计可施的情况之下,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歪招,我说:“呵呵,我自己想不出来,我可以让电脑帮我想啊,反正网上的作文那么多,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篇我满意的文章。”这时,我对我自己“聪明”的脑子感到十分的自豪。我上网找文章,还没一会儿的工夫,便找到一篇我满意的文章了。我边浏览着别人的作文,还一边想:他们的文笔怎么这么好。于是,我便三两下的把作业给搞定了。我把作业装进书包,随后就去睡觉了,在床上我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总觉得很沉重。
第二天早晨,我到了学校,我把作业交给了组长。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表扬我的`作文写得好,把我的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了一遍,我脸上顿时觉得火辣辣的,十分的红。课后,我到了老师办公室,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师,我站在那里,准备接受老师的唾液攻击,可老师的行为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老师笑着说:“这件事情我早就知道了,以你的水品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吗?你可以站出来和老师承认错误老师很高兴,因为你能正确的对待你的错误,没有被错误所带来暂时的利益所蒙蔽你的双眼,你在老师的心里依然是一个好学生,希望你能改正你的错误,重新写果一篇新的作文交给我,让老师看见真实的事情。”我说:“谢谢老师能够原谅我,我一定会改的,我再也不会做那些弄虚作假的事情了。”
从此,我和老师的关系更进了一步,而这篇作文我保存了下来。因为,它告诉了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真实的眼光去看待。
篇9:一次心理游戏
一次心理游戏
西苑一小五(3)班丁蒙
今天,老师走上讲台,对我们说:“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游戏吧。”心理游戏?同学们疑惑不解。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对我们说:“其实就是给自己打分。”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米”字架,围绕架子写了学习、学生、儿女、家务、品德、卫生、纪律、安全八个词,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情况,给每一项打分。噢,原来是这样。同学们恍然大悟。
开始打分了,有的同学愁眉苦脸,一定在哪一项做的不好。有的同学一直消眯眯的,他一定各项都很优秀。还有的同学一会儿皱眉头,一会儿咧开了嘴笑。
该说说我自己了。前几项我都非常好,给自己打了100分。再往后一看,家务我可从来不做,立刻“晴转阴”,给自己打了60分。最后一项“安全”,我平时最注意安全,给自己打了100分,这是,我才笑了起来。全部画完时,我一看,啊,这哪里是个圆?真像一张调皮的脸好像在嘲笑我:“哈哈,是个圆吗?你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啊!”
游戏过后,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画的是一个“圆”吗?”
同学们沉默不语。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人无完人。今天做这个游戏,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争取做一个完美的人。”
游戏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师的话铭刻在我的心里。在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争取做一个完美的人,为自己画一个最美好的“圆”。
篇10:心理老师自我介绍
心理老师自我介绍
我想我是属于接近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男孩,平常性格比较活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对人热情大方,富有同情心,敢于挑战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追求上进,富于反应、耐受性高、思维活跃、人缘算是挺好的这么一个人。
生活中,我能做到笑口常开、知足常乐,我这人喜欢聊天,喜欢跟别人分享快乐和忧伤,对人真诚、真实,具可靠性。因此,家人、朋友、亲戚、同事也乐于跟我相处,交流。
工作上,我积极肯干,锐意进取,关爱学生,乐于奉献。能以同情、友善、信任、尊重的态度与人平等相处,并乐于帮助他人,能为他人所理解,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平常遇到困难时,能勇于面对,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受到挫折时,能坦然以对,设法克服,并始终相信风雨过后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我想我应该会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暂时性的缺点,不过我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能跨越一个个人生障碍并逐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一步步向着人生目标奋进,永不停息地去实现生命中一个又一个价值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担任班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也需要老师在这方面进行辅导。
加上目前学校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极大兴趣,另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胜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这一职务,所以,我毅然做出申请做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这一决定,并最终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篇11:一次感恩的作业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脚。我听了,心中窃喜:这么容易的作业,随便应付就行了,不必太认真。
为了尽快完成老师的作业,一回到家我便迅速到了一盆水,喊着母亲来洗脚了。母亲听了,很是惊愕,一时间竟不知所措。我不耐烦了,又喊了一次,母亲便微笑着一路小跑赶过来。那微笑,像是小孩子拿到糖果时的笑容,如灌满了蜜,甜甜的,暖暖的。我呆呆的望着母亲,不明白为何简简单单的一次洗脚就能让她如此开心,笑得像春天绽开的花朵。
母亲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坐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脚伸进水里。突然,母亲犹如踩到了荆棘,双脚猛地一抽搐,缩了回来。这时,我才发觉忘了加热水,不由得为自己的草率而自责。就在我低下头准备去换水的那一瞬间,目光撞上了母亲的脚:一道道血红的口子密布于脚掌上,使原本娇嫩的肌肤变得干皱皲裂。我不仅感叹生活如一把无情的刻刀,残忍地划出了眼前这一道道让人心疼的血痕。视网膜仿佛被强烈的光芒刺痛,内疚、感动、心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到我的全身。泪水随着回忆涌出,模糊了我的视线,母亲与我在一起的画面在脑海里一幕幕上映:生病时母亲背着我,吃力地一步步走向医院;大雨天母亲挽着我,艰难地的行进在上学的路上。
这些年,母亲陪着我走过了多少路,而我却从未停下来注视母亲的双脚,哪怕是一眼?? 我站起身,准备把那冷冰冰的水换成温水,母亲却连忙说:“不用那么麻烦了,我自己洗脚就行,别耽误了你学习的时间。”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泪水顿时决堤,止不住的往下淌。母亲啊,您为了我,一直在默默地付出,默默地为我照亮前进的道路,默默的用自己的汗水让我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恨不得将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我,作为女儿的我却未曾报答您什么。母亲啊,就让我好好的为您洗一次脚,让我毫无遗憾地完成这份感恩的作业吧。
我尽量让激动的内心平静下来,轻柔的'回答:“不,我不想耽误给您洗脚的时间。” 我拧开水龙头,温热的水犹如春风,轻轻地划过我的双手,带着我无限感恩的心洒向母亲的双脚。我轻轻地揉搓着母亲的脚,倾注了无限的感激。抬起头,望着母亲那一双炽热的眼眸,那就像春天里的暖阳,欣慰而又安谧地照着嫩绿的草儿,弥漫着无言的幸福??
篇12:记一次作业展评
记一次作业展评
记一次作业展评星期三的下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作业展评。
首先,我们把作业分了类,有优、中、差。我认真地对所有的同学的作业进行了比较:有的同学字写得很好,错误也很少,本子也很整洁;而有的同学的作业且恰恰相反――字写得差,错误的也很多,本子也很不整洁。通过评比,最后有的是优,有的是中,有的是差。我当然是得了“中”,谁叫我字写的太差了。
经过这次展评,我暗下决心:以后我要多练字,因为把字写好,不仅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还会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字不是一开始就写得好的,而是要经过刻苦努力,经常练习,才会写得好的。你的成绩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勤奋学习,你的成绩也会步步高升。如果他认为别人是天生的,自己永远也学不好,那他的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大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们要相信别人能做好的事,自己会能做的更好,要相信“败不馁,胜不骄。”
★ 高一新生怎样学习
【一次心理作业―自我介绍(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培优辅差工作计划2022-08-14
初中教师培优辅查计划2023-02-03
高三期中考试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22-06-05
大班下学期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22-08-27
大班下学期家长会发言稿2023-02-13
精选六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22-09-04
期中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2023-04-10
二年级培优补差工作计划2022-06-17
八年级语文培优辅差工作计划书2023-03-15
五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方案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