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格式(精选17篇)由网友“伏黑惠老公”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课题结题报告格式,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潜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潜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超多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转成了被动理解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透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潜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潜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资料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潜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透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潜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透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带给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透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状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用心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潜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校园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校园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校园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贴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贴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贴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潜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证明鉴赏潜力越来越高。
2.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用心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潜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潜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理解,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有鉴赏潜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证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推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简单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能够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潜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决定潜力,语言表达潜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向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潜力和批评鉴赏潜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潜力培养的途径。b.一向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资料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到达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潜力。c.一向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
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理解批评的潜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潜力。
篇2: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长时间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不够重视引导学生读数学书,其主要表现是:新授结束再让学生翻开书本,书本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让学生读数学有关概念流于形式,概念的过程不予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是作业练习时回到数学书上,使之如同练习册一般;学生对数学读书不重视,也不感兴趣等等。在我们的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本事为广大数学教师所忽视。如上公开课不用教材,只用习题纸已成为一种风气。总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教学过程顺畅,教师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阅读。
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会出此刻这样的情景: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能够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也说明了没有阅读本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本事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明确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
自学本事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本事的核心就是阅读本事。
版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课本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本事的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2、使学生掌握阅读课本资料的方法
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确定、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一样,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构成技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边读边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仅有进取、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本事。
(2)手脑并用的习惯
(a)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我;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忙自我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b)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所以,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c)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供给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
(3)勤问的习惯。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一)认真设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课本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尤其是义务教育数学课本,其教学资料和例题的编排都是遵循以旧带新、由扶到放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以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本事和习惯。
1、教师示范运用数学课本,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用处大,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益处多,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愿望。
2、引导学生构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教师可采用扶——半扶——扶放结合——放的方法,对学生逐步提出阅读数学课本的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读书,掌握方法。
(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资料概况。
(2)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知识的关键资料,加上着重号或提出自我的问题。
(3)新授结束后,在学生作业前,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资料,消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学生这时读书,正是他们自我开展摸索学习方法的契机。
(二)引导学生解题时认真阅读题目,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师经常遇到学生第一遍做题错误较多的情景,有的教师往往把它归为粗心。然而细细分析,找找原因,就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在解题前没有认真读题。所以,要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
1、概念题的阅读
阅读概念题,要指导学生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找出题中的关键词、重点处,对于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
2、计算题的阅读
对计算题的阅读,学生是最容易忽视的,这也是造成抄错、算错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计算正确率,除了计算细心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对运算顺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数。
3、应用题的阅读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没有认真读题,只大概地看了一下,就开始做题,往往会做错。因为解答应用题时,阅读本事比计算本事作用更大,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尤为重要。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边读题边用符号划出关键的字、词、句。也能够边读题边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题后,再把题读一遍,检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骤、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三)精心设计读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1、充分发挥插图作用。如我们此刻新教材数学书上图文并茂,很是吸引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插图、图旁的旁白思路,边读边讲,既使学生理解知识,又不觉得乏味。
2、设计不一样的读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学,应突出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互助的作用。在按组学习讨论时,可采用组长提问导读,或提纲引读,也可像语文课那样分主角读数学书。对结语较长的概念、法则可分层读书,如个别读,小组读,团体读。对结语较短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速读速记,请学生读后立即背诵,进行强化记忆。设计不一样的读书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数学学习,进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法进行研究,辅助以调查问卷等辅助方法
1、调查法:(1)以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情景。(2)调查实验中期与末期学生的一些情景。
2、比较法:选择两个班级,比较班用惯用的数学课本使用模式进行教学,学验班严格按照课题的数学课本使用模式教学,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研究时间为一年半,从3月到10月。
(一)准备阶段(203月-年4月)
确立研究课题,学习有关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初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5月-月)
根据方案有序地开展研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对方案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
2015年5月-2015年8月:根据研究的课题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学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
2015年9月-年11月:深入课堂,确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启动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组建课题组,选择实验方法,做好各项测试与调查;构成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9月):课题组进入正常轨道,研究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法。
3、总结阶段(2016年10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总结出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策略。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我们于2015年11——2016年11对《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工作:
1、了解数学课本的使用情景,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面向数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数学课上使用课本的情景;面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情景;面向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家使用数学课本的情景。我们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只是在新授结束后让学生翻开书本,让学生读数学有关概念也是流于形式,概念的过程不予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是在布置作业练习时回到数学书上;学生对数学阅读不重视,也不感兴趣,很少拿出数学书阅读,在家复习时也不会阅读数学书等等。
2、抓住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热情,帮忙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性最强,我们针对这一特点,教师上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用处大,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热情。
(2)将阅读数学课本贯穿于整节课。一节课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相关教材,初步了解资料概况。然后让学生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知识的关键资料,加上着重号或提出自我的问题。新新授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贴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景,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时候对例题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例题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儿,又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解读图中和题目中的信息。新授结束后,在学生作业前,教师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资料,消化所学的知识。
(3)在早读课上沙场练兵。早读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时间。教师在早读上组织学生朗读数学课本,能够团体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也能够多种朗读形式结合交替进行,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并逐步构成习惯。
(4)引导学生解题时认真阅读题目,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答概念题,指导学生一个字一个字仔仔细细地读,要找出题中的关键词、重点处,对于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遇到计算题要求注意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对运算顺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解答应用题时,让学生边读题边用符号划出关键的字、词、句。也能够边读题边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题后,再把题读一遍,检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骤、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3、以数学课堂为主要阵地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关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坚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内校外的协调统一。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份检查表,提出阅读要求,由家长实施监督。
(1)合理选用数学课外阅读读物
好的数学读物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去思索、创造。数学课外阅读资料的选用不能求多,一般选择一两套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即可。当然还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对学习兴趣浓、学习有毅力的孩子,可选择略高于该孩子水平的课外阅读,阅读面也可适当拓宽;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情绪不太稳定的孩子,能够选择略低于该孩子水平的课外阅读。
(2)合理选择数学课外阅读时间
家长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商定阅读时间,可将时间大部分设在晚上或放学后,还能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鼓励孩子针对自我的学习、生活情景选择适宜的阅读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长时间不读,要有计划,贵在持之以恒。
4、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乐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心智,而对小学生而言,评价更是影响学生的重要行为。合理、恰当的评价方式会促进学生阅读本事的发展,还能帮忙学生建立进取的学习情感。我们实行多元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1)评价主体多层,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资料多层。对学生数学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能够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数学阅读反馈卡”,对每一天的数学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
(3)评价结果多层。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要实行分层评价。我们分A、B、C(低、中、高)三个层应对照“数学阅读反馈卡”,根据阅读的质、量、效果等作出相应的评价,评出“数学阅读小博士”、“小书虫”,“数学阅读提高之星”,“欢乐阅读之星”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研究中受益匪浅
本课题组成员进取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边实践边研究,经过思考、学习和总结,我们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本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了较大提升。此外,我还撰写了一些有关方面的经验文章并在国家级教育期刊发表、在新余市征文活动中获奖,并且有2位教师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学验班学生在课研中愉快学习,学业成绩、学习本事得到提升
经过课题的研究,学验班学生逐步养成了数学阅读的习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自觉阅读数学课本,解题时能仔细阅读数学题目,我的学验班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提高了。课外,学验班学生能主动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加强了课外阅读本事和自学本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经过课研,家长对数学课本的使用和数学阅读有了正确的意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数学阅读,能主动配合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更加配合班级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课本是数学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并在不断地读书中构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科学方法,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强化。学生一旦构成良好的读数学书的习惯,那么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具备独立学习的本事才成为可能。
由于时间及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我还要多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本事的环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和精髓。在这浩瀚的教海中,我们仅有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前行。
篇3: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资料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进取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本事。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本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向期待的梦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忙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仅构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必须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本事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资料,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3.2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教师进取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此刻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意义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必须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到达教学目标有进取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主角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资料
1.课题研究目标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仅如此,还力争到达以下目标:
1.1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供给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2.1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应当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应当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应当“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2.2研究资料的确定
①经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情景,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X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比较分析。经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经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景、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调查法:经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景,了解实验的效果。
2.3比较实验法:经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比较,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1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进取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理解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经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必须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忙,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经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进取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忙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本事。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理解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X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200X年11月并经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期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X年11月~200X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料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X年2月~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课题组经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景;
2.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在200X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X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在200X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教师、王云飞教师、潘平波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篇4: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小课题结题报告
本课题于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进取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一、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
(一)研究现状
此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经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经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结果负职责,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习惯,会到达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习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本事和创新本事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供给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经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景来看,一方面作业的资料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一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对自我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仅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第二、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作业订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减少错误累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本事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我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习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三、研究的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我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本事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贴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性必须研究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做学习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能够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我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是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习活动,而是自我的。不是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我们能够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先构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到达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经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加速自我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资料,方法,对象
研究的目标:1.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本事,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本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本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到达“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经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事。
研究的资料: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五、实施研究措施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六、研究结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小课题中,给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教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此刻教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供给帮忙。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习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习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终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注重检查自我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一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一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习惯,就能够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教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习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七、研究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3.不想订正,反正教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然后,要耐心细致抓实学生的订正,促使其养成习惯。我谈几点自我的做法:
其次,强调及时订正的重要性,讲清订正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次学生作业前,提醒他们先订正再做。必要时,能够采取强制手段,或者小惩罚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业错了必须要订正,否则就无法过关。
最终,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用醒目的颜色笔如红笔进行订正,色彩比较鲜明,便于查对,也便于日后的复习。
重视订正作业的批改,批改作业时先检查前一次的作业,如有未订正的,暂时不改,叫来学生当面补完订正再批改。我常问:“你是愿意认真订正呢,还是要教师罚你重新做一遍?”百分百,他们会选择前者。
定期自查互查作业订正情景,一般我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能够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查,或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互查,避免不订正作业越积越多的现象。
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
八、问题与反思
1、存在的问题,以后注意订正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个别辅导要尊重个别差异。
2.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入,应落实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
九、参考资料
姚玲芳新课程下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3期
李志自动作业“当堂订正法”《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2期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先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26期
胡扬红小班化教育中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养成之我见《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
6、郑福芬论如何批改与订正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小学版)》年7期。
篇5: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当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本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经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本事,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经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本事。
5、经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所以,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景,进取撰写学习笔记,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我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资料、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资料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必须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资料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当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资料。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资料,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经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构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经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经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一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二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三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四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五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六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经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资料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提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构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本事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异常是语文课内外教材资料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篇6: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资料、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可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此刻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可是我们能够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日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进取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构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构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此刻,经过德育活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学生、教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代替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景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进取性。所以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2、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异常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切实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礼貌创立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进取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1、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理解本事,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2、重自学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遵循道德规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资料
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现行“德育”诸概念构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
①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②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③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团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④底层:即学校中实施的“德育”。
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学校经过不一样途径和方法到达德育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经过网络的环境到达德育的升华。
2、课题研究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是研究小学德育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德育活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形式多样,小学生乐于理解,是德育活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活动模式的挑战,是德育活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以来,开明出版社和广州教育出版社相继分别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两本书。这些文章和书籍从不一样侧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和网络德育如何开展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完美人性为目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我们课题组就是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从空洞的说教进入到儿童的实践体验活动,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经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在人格中得到熏陶。学会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学会在小环境和大环境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自我健康成长,进取向上。
3、课题研究的资料
①网络环境下学校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A、学校文化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拓展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展示学校学子的丰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文化节。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我校编印的校报《雏鹰》、校刊《学习·探索·创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眯。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利用资源共享,为校报、校刊供给更为便捷、更能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的窗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3209名学生中有2137名学生订阅了校刊。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文化活动更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B、学科活动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这样就构成了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各类人才的构成,最主要的取决于基础教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任。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校六年级教师张艳华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给学生供给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学生自我决定怎样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在网络中不仅仅学到了语文知识,并且感受到美,觉得祖国山水的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大自然。爱国主义热情在美中得到升华。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我组织、自我完成。在活动中成长,成为活动的主人。得到了学的知识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进取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仅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网络环境下,我校教师王惠在教授《小花猫找汗》一课,首先用投影机出示“一只小花猫四处寻找……(动画效果),”然后揭示课题后,同学们一齐与小花猫过桥找生字,读正确就能过桥,在花园里找出生字读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时同学们不仅仅对知识感兴趣,同时对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兴趣盎然,觉得我们国家了不趣,更加勤奋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课件的运用上,我们的研究方向除了学到新知识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来,我们的教师不断调整自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队会活动
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像爱自我母亲一样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召唤。在班队会上我校五年级教师召开主题班队会:“爱国主义”专题。我校举行的班队会中,“儿童读诗”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倡导的一项活动,其理念是利用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引导他们背诵古代经典诗文。“儿童读诗”能够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搜索古代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体验、感悟文学的功底。
篇7: 课题结题报告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好处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主角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潜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最优秀的骨干教师:xxx、xxx、xxx
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
20xx.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xxx
20xx.3------20xx.4月实践阶段,各班选取民间游戏活动。课题组全体教师20xx.4------20xx.4月阶段总结,全园游戏展演,资料收集。xxx课题组全体教师
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xxx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适宜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齐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状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园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用心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潜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
同时,还积累了超多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透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提高很快。
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透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
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校园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构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x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一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之后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潜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此刻,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九、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
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忙,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最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中给与我们的指导,真诚的期盼下次与您合作!
篇8: 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潜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潜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超多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转成了被动理解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透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潜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潜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资料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潜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透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潜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透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带给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透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月――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状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2月――3月)我们用心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0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篇9: 课题结题报告
厨房中的化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如今工业发展很快,酒酿这一传统中国食品的制作过程渐渐转至工业化,而手工制作酒酿的方法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解,所以我们提出该研究课题,期望能更多的掌握酒酿的制作方法和关于酒酿的知识。
二、研究目的
我为本课题所定的目的为:
1、了解酒酿的常识,包括酒酿的来源、酒酿的别称、酒酿的发展等。
2、掌握酒酿的传统制法,能自己亲手做出酒酿。
3、学会分组研究,自己总结归纳,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善,最后做出总结。
三、研究资料及方法
本课题小组分成三小组进行研究:
1、【资料调查】:借助各类资料了解酒酿的来历和它的演变过程、明白社么是传统好处上的酒酿,收集关于如何制作酒酿的过程,制作出一份做酒酿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为问卷和实践小组服务。
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问卷,其中应包括调查者是否吃过酒酿,是否喜欢吃酒酿和对酒酿味道的评价,对酿的来历的了解,并且是否了解酒酿的制作过程。然后完成这份调查,并且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3、【实践操作】:动手实践,在掌握如何制作酒酿后,尝试着自己收集材料,按照步骤制作酒酿,完成制作后能明白自己的成品是否存在缺陷,并进行反复尝试和改善。
五、研究过程
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预计9周完成。
第一阶段:针对【资料调查】开始收集资料,能够透过询问身边的老师同学或家长,也可透过网络、电视节目、报纸及杂志来获取信息,最后以PPT的形式或以打印稿的形式完成。
预计2周完成
第二阶段:针对【问卷调查】与【实践操作】,开始着手与问卷的制作和关于酒酿的制作。
预计2周完成
第三阶段:针对【问卷调查】开始发放问卷,并且收集问卷;【实践操作】开始对完成的酒酿进行评价与改善。
预计3周完成
第四阶段:针对【问卷调查】与【实践操作】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与归纳,做出最后的小结,最后以打印稿的形式完成。
预计2周完成
六、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课题【资料调查】小组开始着手寻找资料,并找到了酒酿历史悠久,它源于汉,盛于清,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发酵成的一种甜米酒,而且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别称醪糟、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等,还懂得了酒酿甘辛温,含糖、有机酸、维生素B1、B2等,可益气、生津、活血、散结、消肿等酒酿带来的好处。
在了解了酒酿的知识后,【问卷调查】与【实践操作】小组开始分别制作问卷和制作酒酿。在问卷中我们提出了关于酒酿历史、是否喜欢吃酒酿、是否了解酒酿的益处和如何制作酒酿等问题。在完成调查后,发现同学们广泛听说过酒酿,且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吃酒酿,但在酒酿的历史与制作方法方面却很生疏,在完成问卷后,同学们普遍对酒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与此同时,【实践操作】小组已经开始着手制作酒酿,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掌握了制作酒酿的步骤。经过了几周的努力,同学们都各自有了收获,并且酒酿也有了成品。图附:
之后,在指导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下,制作的酒酿有待改善,有的糯米比较硬、有的味道较淡,在进一步的改善下完成了更好的作品。
最后,在总结了各小组的资料后,完成了一封关于酒酿的PPT附:
七、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实践操作】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问题较多,例如水温、酒酵的用量、放置时间等,但在老师的教导下,问题一一解决了,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效。【问卷调查】小组在完成调查后,发现同学们广泛听说过酒酿,且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吃酒酿,但在酒酿的历史与制作方法方面却很生疏,在完成问卷后,同学们普遍对酒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透过这次课题研究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真正学会了一项本领,我们坚信我们选取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好处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需要改善的地方,总体来说本次研究型课程取得了成功。
篇10: 课题结题报告
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0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0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潜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校园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校园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0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校园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贴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贴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贴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潜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证明鉴赏潜力越来越高。
2.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用心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潜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潜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理解,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有鉴赏潜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证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推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简单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能够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潜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决定潜力,语言表达潜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向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潜力和批评鉴赏潜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潜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向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资料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到达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潜力。c.一向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
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理解批评的潜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潜力。
篇11: 课题结题报告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礼貌”社会实践活动是透过学生对常州历史与人文的探寻与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构成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为构建和谐常州献策出力。
二、课题的提出
常州地处太湖流域,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25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春秋时期的淹城遗址,南朝文笔塔,隋代京杭大运河,唐代天宁寺,北宋苏东坡舣舟亭、茅山道观,现代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中华恐龙园等,它们交相辉映,使古城常州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地因人胜,域以文名。常州名胜的特色是与常州人文精神的特色一脉相乘的。季札分封延陵后的2500多年历史中,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曾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独树一帜,名震全国,领导潮流,影响后代,并构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常州历史上名士雄才辈出,且都胸罗大境界、心纳大智慧。高洁如天,厚博如地。赖人文传乘之功,常州的名胜古今辉映,蔚然而成大观。
三、活动主题
了解家乡历史,热爱家乡、发展家乡。
四、活动目的
1、常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生长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的常州学生更就应去了解一下古老龙城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遗风,更就应多了解一下常州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小桥古巷……这也是热爱家乡的表现,是中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尽管学生对常州名胜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深度、广度,所以往往会以偏盖全,难以构成全面、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作为孟河镇学生更应了解家乡古镇―万绥镇,让更多的常州人和关注常州的人,来追寻常州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齐梁文化。
2、透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综合实践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启发学生对常州大好的景色作进一步的开发,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行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明白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5、培养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潜力和独立阅读潜力,透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获取网络信息,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潜力。
五、参加对象
高二(6)部分学生
六、调查报告
(一)孟河古镇历史遗存的现状
孟河位于常州西北30公里处,由小河与孟河合并而成的建制镇。孟河因唐代常州刺史孟简开凿通江运河而得名,又因明代嘉靖年间筑城抗倭俗称孟城。镇区内著名的小黄山,延绵数公里,山上曾有九龙禅寺、棋檀禅院等古迹,是常州市北部不可多得的风景和人文资源。镇域内有文物点84处,古遗址13处,孟河老街尚存300多米,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其中,东亚饭店、衙署官邸图公所、顺来园茶馆、益泰酱园基本完好,持续了比较完整的街区风貌。个性是孟河医派马培之、马伯藩、费伯雄、巢崇山,著名画家马万里等名人的故居幸存,费伯雄故居已经修复,丁甘仁的故居正在修复之中,是难得的众多名人集聚之地。万绥距离孟河3公里,原为乡级建制,现为孟河下属的村。万绥素有“兰陵古县、齐梁故里”之称,尚存古迹较多,东岳庙、渡善桥、罗妃桥、北街、志公井、古银杏、古戏楼以及齐梁萧氏皇帝的家庙等遗迹历历可数。目前,孟河(万绥)古镇的整体保护规划正在制定之中,规划突出了齐梁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要素,并得到海内外萧氏宗亲的支持,部分文物开始修复。
孟河镇现有万绥古戏楼和孟河四大名医派民居建筑群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岳庙大殿、永安桥、费伯雄故居等。东岳庙大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元、明、清历代屡加扩建和修缮,它庄严雄伟,是长江沿岸72座东岳庙中最大一座。永安桥是明朝建立的麻石桥。建于清咸丰年间费伯雄故居,原有东西两纵列,各有4进,现仅存西纵列第3进3间费伯雄卧室。孟河四大名医都出身于中医世家,他们相互学习,不断创新,以高超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从本乡本土开始,把影响扩大到全国,把声誉带到海外。他们祖居建筑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除了丁甘仁故居已经倒塌正在修复外,其余三家四处故居保存较好,这些典型的清朝民宅,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建筑风貌和他们的中医世家的生活。
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中,孟河镇已查证有“四文四遗”(文脉、文化、文物、文保,遗存、遗址、遗迹、遗产)97点处。其中有许多齐梁萧氏皇家遗迹遗址;如皇家码头、吉祥寺、智宝寺、南寺里、花园里、罗妃桥、张陵桥、泰安陵、碗池等;有许多军事文化遗存遗址,如古城墙、营田里、营盘墩、败田里、操场下、都司衙门、观音堂战役处、天花庄突围战指挥部及日伪军驻孟河城防司令部、东亚客栈等。
在千年古井中,尤以“志公井”和“恽宅义井”最为著名。志公井由南北朝时梁武帝国师志公和尚开凿,1500年来,“久旱不枯”,“水患不溢”。恽氏先人凿井供人饮水,在八角形井圈上外有“恽宅义井”四字,内壁有深痕15条,证明恽氏一族慈善济世的悠久历史。孟河有古遗址13处,古墓葬2处,古碑文15块、古井21口、古桥13座、古民居9处,千年古银树15株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老街2处等点缀和映衬着孟河历史文化古镇古朴与典雅。
孟河镇还有很多百年以上的民居宅第和名人故居,如戏院路的著名画家马万里故居,万绥南寺里是萧衍故居,当时占地480万平方米。因年代久远,只留下了东城天子路、皇业寺、四桥八池等历史遗址。在这个区域内,有一座清朝时期的基层行政公所建筑――图公所。小河老街由北街、中街、南街3个部分,总长度519米,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较好地保存着江南清民水乡小镇的风貌;小河后街16号是美国国家首位科学院院士王国金故居。
(二)孟河古镇历史遗存的保护和改善措施
成立了孟河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展了对历史“四文四遗”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成立了孟河镇“四文四遗”保护办公室,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镇有关职能部门与文化站相关专业人士一齐,共同担负起对孟河古镇“四文四遗”的保护工作。孟河镇政府制定公布了《孟河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及《孟河古镇古街古村落规划保护暂行办法》的若干规定》。《中华萧氏总祠及周边地区详细规划》、《齐梁文化―山水孟河》的齐梁历史文化规划得到了专家的科学论证和市政府的批准。2010年又按照保护办法,请东南名牌大学和深圳市规划设计院对《孟河历史文化古镇与自然景观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保护与利用资料的建设开发落实详细性规划。近年来,按照暂行办法,对100多个文物点保护和修缮,对镇内13个省市级文保单位立牌保护,对全镇文物点建立了档案,加强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开展有法律依据的保护工程,强化对孟河古镇古街古村落风貌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让孟河古镇这块历史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三)孟河古镇历史遗存保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镇(村)长期没有列入保护范围,加上人们对古遗存保护的意识淡薄,因此,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常州市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遗存逐渐在现代化浪潮中淹没,如果再不加重视,仅有的少量遗存可能在5-10年内也不复存在。我们呼吁政府和有关方面务必加以重视,否则,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没有及时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长期以来,常州市有关部门比较重视文物(点)和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而忽视了农村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主管部门也仅重视村镇的现代化改造和建设,缺乏对古遗存保护的规划指导。加上过去缺乏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法律支撑,致使这一工作相对滞后。《文物法》颁布以来,人大、政协虽然进行过一些调研,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也提出过相关的提案和推荐,但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历史文化镇(村)的保护一度游离于常州市城镇建设的规划之外。
2.普遍缺乏历史文化村镇需要保护的意识。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在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普遍认为历史遗存的古街老镇是落后破败的象征,有碍地方形象。有的甚至认为保护古村古镇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有许多地方领导不愿意向上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建立卫生村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领导还把历史老镇当作改造的重点,石板街道统一浇成水泥路,木质门窗换上金属框,街后的河道有的干脆填埋掉,改变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3.相当部分的历史文化村镇已经遭到破坏。常州市历史文化镇村的资源与苏州、无锡、湖州等沿太湖地区相比,本来就显得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低,再加上缺少统一的规划,仅存的又一再遭到破坏,进而使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显得更为短缺。湖塘桥、雪堰桥、横山桥、戚墅堰、奔牛镇等地以前是常州市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上世纪80年代时历史风貌保存的还比较完好,进入90年代才开始在核心区域内进行改建,老街改成马路,弄堂转成新巷,百年古桥纷纷拆除,明清建筑转成水泥楼房。
孟河有些历史建筑包括古桥、古庙、古祠、古宅十分具有保存价值,有的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缺乏修复的资金,正处于危在旦夕之中,有些富有特色的古宅更是摇摇欲坠,孟河的马伯藩、巢崇山故居等都已成危房,仅杨桥一地在去年的特大雪灾中就倒塌老宅数十间。
(四)对保护利用孟河历史文化古镇古街的几点推荐
孟河古镇古街古村落是江南水乡城镇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常州市“四文四遗”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遵循规划引领、应保尽保、区别对待三大原则,保护利用古镇古街古村落的文化遗产资源。确立综合全面的保护战略;构成政府主导、联动推进、科学导向三大机制,落实保护开发的实际行动;制定市场运作、产权置换、财政激励三大政策,强化保护利用的动力与活力。
1.移建四座古桥。孟河在汉代的开孟渎建桥12座,(黄木桥、八字桥、卧龙桥、匡家木桥、大树桥、马桥、丹风桥、迎鸿桥、孟河桥、渡善桥、阜通桥、石桥);南北朝齐梁时期名桥6座,(兰陵桥、金鸡桥、凤凰桥、罗妃桥、万岁桥、礼巷里桥);唐朝与明朝以前小有名气的桥梁有14座,(懊恼桥、永安桥、郑塔里桥、七路桥、太子桥、万绥桥、太平桥、水龙桥、水关桥、德胜桥、文武桥、通济桥、济善桥、吊桥等);清朝建的名桥有5座,(万善桥、宝善桥、东典桥、仇家桥、与三步二顶桥)等等。孟河镇的每座桥梁后面都有一段十分动听的传说故事,发生与传承着一个个深刻的文脉内涵,这就是孟河千年传说的名桥文化。有两座桥还原始原貌地保存完好。一是匡家木桥(城北、黄山、卧龙三村交界处),它孤零零地横卧在废弃的老孟河上,完全能够移地保存。另一座永安桥(郑塔村东北)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原汁原味的砂石桥,可原地保留,也可移地保存。如果将永安桥西移至万绥东岳庙前,那它的身份将百倍增长。
另外兰陵桥遗址在东岳庙前,北宋时改名“千秋桥”,即千秋万岁之意。罗妃桥,为梁王萧衍爱妃罗氏饮食起居必经之桥,兰陵桥、金鸡桥、凤凰桥、罗妃桥,这四座桥齐梁古桥的冠名是高贵而有诗意的,(选址修复或重建兰陵桥、罗妃桥)。在“齐梁故里”的景点开发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很贴合游客的追忆心里。
2.开发城北古街。全镇尚有古街有两条:一是万绥东岳庙门前的180米古街,能够结合“齐梁故里”统一规划开发,因为它有必须的宽度,修建一条进古街的牌楼。另外街南头可砌牌楼,与即将扩建的东岳庙、修建的“齐梁广场”和“萧氏宗祠”构成“齐梁故里”旅游的主骨架。另一条是城北明清古街,始建于明嘉靖33年,发展到民国初年已占地44000平方米,全长565米。现存明代建筑134间、清代建筑334间、民初建筑63间。城北古街仍很狭窄,为连续性封闭式古建筑群;前街、后街有8个相通弄堂连接,每个弄堂都装有索门和栅门,每到夜晚索门、栅门全部关掉,起到防御和防盗作用。街道路面狭窄,用青石板铺设,路下阴沟相通。街东西两面民用码头,直对弄堂口,居民用水十分方便。它以前是明清孟河区域经济中心,那里生产丝绸产品“孟河绉”曾在光绪26年和民国4年两次荣获巴拿马金奖。(常州市志)城北古街原貌未变,政策好优利开发,完全能够恢复明清文化一条古街的原貌。
3.修复名医故居;孟河名医的杰出代表马培之(马文植),声誉与费伯雄并驾齐驱,他的故居位于孟河戏院路中段,除门面略有破坏外,内部庭院、厅堂等古建保存尚好,完全能够开发。马培之故居的修复,与费伯雄故居相映成辉,就有“看点”,与“卖点”。开发马培之故居的费用不超过费伯雄故居的三分之一。丁甘仁故居已在10月正式举行了开工修复仪式。巢渭芳故居现正在拟定修复计划,明年年底孟河医派四大医家的故居都将得到修复,向全社会公开供人参观。
4.新建一条古马路。“古兰陵路”,从万绥到孟城这段路,我们将称作古兰陵路,只要重点绿化即可。让这条古马路古木参天,但要有深度,即绿化带宽度。使驾车人或行人走在这条古马路上,心旷神怡,自豪而神秘。路面必须要青石条板铺设,路肩要美化,重新配置古色古香路灯,结合万绥村新农村建设再加宽、美化,直达新镇区,映衬着孟河历史文化古镇的古朴与典雅。
5.建设小黄山古名胜。小黄山因它屹立在长江边,原历史上的小黄山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因其寺庙多而雄伟,山不高而险又奇,有仙人洞,有石鳖石鳌,有孟良试刀石等。每逢清明节,小黄山的游人与自然融合不逊于“清明上河图”。原原始风貌之毁,事在人为,不破不立。只要将小黄山绿化植皮竹海竹林先搞好,绿树成荫让云雾缭绕的美景与新鲜的空气先回到小黄山上,再恢复些历史上有名的景点,略加一些必要的古建古刹,我看,新的小黄山旅游胜境离我们也不会太远。新建一条“齐梁古道”,即孟河新338省道通小黄山的路,不用多花钱,建风景古带(仿宁常路),只要花木成带即可,这样,就将“汤友常艺术文化馆”、“十大文化馆、齐梁公园(市民公园)、文体活动中心”、万绥“齐梁故里”二十景点与孟河“中医文化”(四大名医故居)、再和城北565米明清文化一条古街结合起来,就将构成孟河旅游一条线的框架了。
6.恢复万绥古地名命名。民政部门牵头对孟河地区涉及齐梁故里、齐梁文化、小黄山景区、孟河医派、近现代名人的古地名、古街道与古景观名称进行整合重新恢复古名称的命名;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对万绥的地名要恢复为“万岁”;加快对孟河区域内二十景点古名称的命名等。
要使孟河镇成为常州首个“历史文化名镇”和用心打造孟河旅游文化品牌的产业,还需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孟河镇进一步提出了加快修复齐梁故里的计划,并得到萧氏家族的认可后。所有这些工作,为我们今后开发和利用孟河历史文化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透过孟河镇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和保护孟河镇古镇风貌、城北明清文化古街的利用工作,能够促进北部新城开发新旅游文化,加快构成旅游经济新产业链,为乡镇区域经济再发展作出新贡献。我相信,孟河镇必须能申报为常州市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孟河镇古镇风貌、城北明清文化古街必须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更好造福服务人民群众。
篇12: 课题结题报告
《课外阅读课导入方法研究》的结题报告
1、课题的提出
1.1选题的背景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不论是《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是上级下发的文件中,都一再强调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和指导,一些校园精心打造阅览室,设置阅读课,举办阅读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课外阅读行列中来。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是对课外阅读重视了。而其实呢,从很多老师和孩子口中得知阅读课就是大家所公认的副科,他们从来就没有转变过以往的看法。
原因可想而知,首先是老师们的观念还没来得及转变过来,孩子们也只是学着老师的口吻人云亦云罢了。其次也许是从事阅读课教学任务的老师所上的课或者所推荐的书目吸引不了孩子眼球的缘故吧。
1.2课题的实践好处
第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得法,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导入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一下子就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2、有效的导入能够铺设桥梁,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3、恰当的导入对学生起诱导作用,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情绪沿着教师事先设定的方向前进。4、导入对整堂课起总领的作用,主要表此刻对对教学过程的驾驭和教学资料的总体把握上。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王宝大的导入技能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宝大教授在《导入技能结束技能》一书中指出课堂导入的一系列目的:导入新课,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境等等。
2.2胡淑珍的课堂教学理论
导入也叫开讲,她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3阎承利()的课堂导入艺术
提出了新课导入、设计导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介绍了某些学科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些导入方法。
2.4爱伦的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包含对课堂导入技能系统研究,给出了导入技能的定义:教师用以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
2.5C.特耐提出的导入功能
导入功能为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他们认为,在新的教学资料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好处地开展学习;导入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2.6《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务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料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取,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构成。
3、课题主要研究资料及方法
在阅读课教学时,透过多种形式的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1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3.1.1趣味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课堂之所以务必搞笑味性,并不是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而就应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用心化。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们往往会在简单愉快中到达默契交流。
3.1.2发展性原则
用贴合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开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情感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入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孩子在高效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原有的知识水平,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优化,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的不断发展。
3.1.3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适用于实际教学中,由两方面需要兼顾:一方面要针对教学资料的特点而设计。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潜力、兴趣爱好等而设计。如低端能够从讲故事、做游戏等入手,中高年级能够从比较、设置悬疑、朗读、创设情境等方面入手。
3.1.4启发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内心状态,就急于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这期间所学的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用心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必能引起学生对新学习资料的热烈探究。
3.1.5创新性原则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跟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好处,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来说,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就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证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3.2课堂导入的形式
3.2.1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音乐、绘画等多种手段,制造一种贴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力,使学生处于用心的学习状态之中。
罗老师在引导孩子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书时,先让孩子们看一段视频。孩子们在观看这段视频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狐狸一家的安危,当看到挖掘机一点点地捣毁狐狸的家时,孩子们的神情变得越来越紧张。罗老师就在这时把视频戛然而止。之后,它让孩子们说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在孩子们说到狐狸一家正遭受着灾难时,罗老师紧之后让孩子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狐狸一家躲过这场灾难孩子们纷纷说了自己的办法,罗老师没有多作评价,只是说孩子们真会想像,帮狐狸一家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之后她把话题一转,说:“孩子们都别着急了,老师告诉大家,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狐狸爸爸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狐狸一家躲过了这场灾难。你想明白这个好办法是什么吗请你赶紧拿起书本阅读吧!”罗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教室里只能听到了孩子们翻书的声音,可见,孩子们对此刻的阅读是多么渴望。
3.2.2温故知新导入法。新课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结。透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导入新课,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在师生共读《西游记》一书时,为了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在开课前,先让孩子们回顾了此前所学资料,为继续阅读作好了铺垫。“话说孙悟空大闹天空激怒玉皇大帝,被如来佛祖擒拿,压在五指山下。这五百年来,孙悟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你能来说说它都吃了哪些苦吗”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始畅所欲言了。有的说他连水也喝不到,真可怜;有的说只能靠路人丢给他的东西作食物;有的说成天吃不饱,还挨冻;有的干脆找出书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我说:“是阿,大家和老师一样,也都十分同情孙悟空,想帮忙他摆脱眼前的困境,是吗”孩子们表示赞同似的点点头,我紧之后说:“之后,孙悟空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等来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想明白他是怎样得救的吗赶紧翻开书,看谁最先明白,告诉我们大家。”如此一来,不但复习了旧知,同时激起了阅读新资料的兴趣,大家还在憋着劲儿地比,谁先明白答案,好告诉大家。
3.2.3表演导入法。导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之前先排演好阅读书籍中的一个场景,然后进行学习,能够燃起孩子参与阅读的激情。
如在推荐《木偶奇遇记》一书的阅读时,顾老师采用了先让孩子们表演书中的一个故事《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给了小木偶一个“笑”的表情后,小木偶出门了。它首先碰到了小红狐,小红狐设法骗走了小木偶的红背包,但因为它只会笑,结果被熊警察、小兔子等动物误解,以为小木偶在撒谎。小木偶委屈极了,可又没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它感到很郁闷。之后,小木偶碰到了蓝鼻子女巫,神奇般地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表演完后,顾老师让孩子们说看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孩子们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就在阅读书中的故事,在嬉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顾老师说:“小木偶拥有了人世界所有的表情以后,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能够去阅读《木偶奇遇记》一书,书中将会告诉你更多搞笑的故事,你也将会表演更多的故事。”在顾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阅读的兴致高涨。
3.2.4质疑导入法。质疑导入法也叫设置悬念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导语时,就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提出对孩子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
我在推荐《再被狐狸骗一次》一书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先出示狐狸的图片,让孩子们或说说对狐狸的认识,或讲讲自己所明白的一个狐狸的故事,把孩子们对狐狸的评价写在黑板上(字体较小)。然后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其他孩子对狐狸的不同评价(字体较大),同时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之后陈述老师的观点:你们的评价老师觉得有道理,他们的评价老师也觉得有道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你仔细阅读《再被狐狸骗一次》一书中的两个故事《瞎眼狐清窝》和《再被狐狸骗一次》,读后说说你的感受。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新书的阅读当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方法不仅仅启迪了孩子的思维,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目的。
3.2.5背景介绍法。介绍作者、主人公、时代及写作背景等来铺垫主题,导入新课。
如荐读《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时,金老师先是问:“同学们,最近在读些什么好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之后是引:“听了同学们介绍,我们又多了几本值得看的书。有个作家丹尼尔.潘拉克以前说过,能够从自己整理过的书架上,找到自己想找到的书,是件很棒的事。如果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别人,那更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天金老师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出示书的封面:《时代广场的蟋蟀》)然后介绍:有人说“看书看皮(封面),看报看题”。真正会看书的人,往往会先从书的封面看起,而且从书的封面就能明白书的大概资料。同学们,看这本书的封面,你能得到些什么信息(1)国际大奖小说.爱藏本.(2)20世纪全球五十本最佳童书之一(3)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这是一个美国的童书大奖。它在世界儿童文学界的地位仅次于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22年开始设立,每年一次,授予在美国出版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以此鼓励作家为孩子们创作优秀作品。这个奖项以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纽伯瑞的名字命名,这位出版家因开创了现代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道路而被誉为“儿童文学之父”。(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哪位伟大的作家创作的呢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作家乔治.塞尔
登)4)封面上这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就是故事中三个重要的主角。这只个头最大的猫,名叫亨利,是一只忠诚、憨厚的猫。这只老鼠叫塔克,聪明机灵略带一点市侩。(把金钱看得很重),但是应对朋友,他还是把一生的积蓄贡献了出来。还有一只看似不起眼,但却是文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来自康州乡下的蟋蟀柴斯特,所有的故事都围绕它展开,柴斯特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大家再猜猜这本书讲述的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开始阅读吧!在介绍完这本书的封面以后引导孩子们阅读,激起了孩子阅读的渴求。
3.2.6朗读激趣法。配乐朗读书中的一段话,阅读分析后导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如在推荐阅读《昆虫记》一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下面的昆虫中你最喜欢谁你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吗一孩子说喜欢萤火虫,我就立刻出示了书中写萤火虫的精彩片段。
萤火虫稍稍探察了全身都藏在壳里,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儿的捕猎对象,认为能够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编程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能够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这便是它的工具。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仿佛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牛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能够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他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些看似温和的蜇咬,却能产生快速的效果。
如果蜗牛的壳和它的支持物没有贴紧,这么一来,萤火虫就能够安静地美餐一顿。
请你读读上面这段话,说说读了这段话以后的感受(生说阅读感悟)。紧之后告诉孩子们这段话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此书里面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喜欢的同学就赶紧去阅读吧。上面出示的这段文字主要呈现的是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读来饶搞笑味,孩子们也挺喜欢。让书中的文字自己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确实是个好办法。
3.2.7故事导入法。老师们大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资料时,学生的用心性很高,对这些资料个性感兴趣,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资料相关的故事趣闻,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引导阅读《斑羚飞渡》一书时,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南美洲的大森林里,突然发生了火灾,大火迅速包围了森林,烈焰腾腾、火势凶猛。就在这火海里一大片黑压压的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骤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内部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生存下来。这小小的蚂蚁能做出这样的壮举,同样,书中一群温顺的斑羚也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伟大壮举,这天我们就要共同来读一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书。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学生带入了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孩子们阅读的激情很快被点燃了。
3.2.8游戏导入法。导入艺术生动,活泼,搞笑,即借助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一焦点上,巧设悬念,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透过游戏后的提问,提醒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料,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性。
在引导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时,我先给孩子们做了个游戏。先由一孩子蒙上眼睛,表示看不到世间的任何事物。另外一些孩子则分开蹲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当作花草树木。然后由蒙着眼睛的孩子来到花园里,寻找春天……(尽可能多让几个孩子体验失去光明的痛苦)紧之后让刚才体验过的孩子来说说看不到光明的感受。小结: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阿。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和人类的“精神楷模”。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的友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这天,让我们一齐走进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此外,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解题导入法,巧引诗文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不管是哪种导入方法,都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选取合理的导入方法,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转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
导入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导语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必须要精练、灵活、新颖,让它更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为点燃学生的阅读心灯服务。
篇13: 课题结题报告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好处、目的
(一)研究的价值和好处
1、研究的价值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善校园的教育教学,提高校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从校园的实际出发,依托校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校园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校园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校园为基本单位,着眼于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校园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潜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校园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就应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校本教研是“扎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从而来追寻教育的理想――为了人的发展。研究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校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所应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教研、走向校本,以“为了校园,在校园中,基于校园”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成为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是以校园为主体进行的,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校园性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本课题就是透过对校园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为校园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带给必须的借鉴。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好处
从理论好处上看,透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解决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校本培训机制和教师素质提升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探索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校本培训的途径、方法与策略,从表层的物质、中层的制度、深层的观念三个层面入手,为教师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教师自主发展空间,带给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和资源,构建学习型校园。
从实践好处上看,透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充分发挥校园教师群众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立起校本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路,实现校园发展与教师个人素质提升的双丰收。
(1)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1月,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明确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工作方向。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这天,探索校本教研实施的有效途径,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校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经历研讨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带给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带给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校本培训也更能针对农村校园教师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对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素养更加有效。校本教研方式更加灵活,教师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快捷。引导广大教师用心地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校本教研活动是校园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①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仅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要自觉地用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而这种研究工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仅仅是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能够保证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善的权利。
②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校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发现目前我们校园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应对新的课程改革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教师还抱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不放,对自己的学科素养提升缺少必要的认识,没有转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很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园的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但是很多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同时,传统的校本教研忽视教师的主体成长,活动形式单向、保守,忽视教师的能动作用,不贴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我们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索,富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二)研究的目的
(1)透过研究,分析校园传统教研的利弊,除糟粕,纳精华,重新定位,使其成为校园有效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撑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拓展思维,开放时空,经过研究认证,寻找到新的适合校园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教研务必以校园发展为本,强调教研工作务必从校园实际出发,围绕校园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透过解决现实问题为校园发展服务。
(3)教研务必以教师发展为本,务必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构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教师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教学智慧,调动教师高涨的教育教学热情,努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反思现状、寻求突破的潜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4)教研务必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课题界定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透过个人思考或同伴互助,以追踪或汲取经验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进行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透过专家的指导,由校园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潜力,促进校园发展为目标,透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培养教师一种校内在职提高培训。
以校为本的校园教研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校园,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应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来,不管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或地区,如法国、瑞典和中国香港特区,还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尤其是美国,在1986年以后采用校本发展策略的地区和校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受到广泛重视,并构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个性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校园、教师发展策略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些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人员到中小学去探索如何以校为本开展行动研究,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导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导师是好处建构的帮忙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好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理解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课题研究,正是强调教师在素质提升过程中,要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好处,并在建构好处过程中学会如何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好处学习。这种好处学习,不仅仅是指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决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取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好处学习,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单纯是认知成份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用心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这对于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当中,教师人格的充分发挥、好处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空间的开辟、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具有极好的启示。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七种智能;这些智能之间既是相互渗透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发展。突出多元性、强调差异性、重视实践性、注重开发性是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能够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校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长效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带给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
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于实践与研究的相结合中,构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和内在机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五、课题主要研究资料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改革校园现有的教学研究制度,改变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研究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校园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2、具体目标
①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②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推动校园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③促进校园教师专业化成长;
④推进新新课程改革,提高校园教学质量。
3、发展性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校园的发展。
(二)、主要研究资料
1、校园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
①理论业务学习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的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究把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实行集中教研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透过群众交流、个人自学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潜力。
②校园教研活动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来充分发挥教师群众的作用。按教育局现有划分,分片协作教研为主要形式,构成中心辐射、区域协作、学科互动的校本教研格局。校园坚持开展群众备课、观课、议课,充分发挥教科室、年级组、学科备课组的纽带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③校园教研激励机制的建设。透过该制度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状况作为评价校园、校长、教师的重要资料。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及时予以奖励和表彰。校园根据实际,定期开展群众备课活动、教学示范活动、课改开放日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良好平台。
④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的建设。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教育科研氛围,要求教师务必用心申报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任务,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把课题研究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扎实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校园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校园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
①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它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潜力,了解自己行为的好处和作用,利于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透过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意识,构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②本校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主动争取同伴互助,构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③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透过“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①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好处不仅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生命的价值。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老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老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称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的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展现。
校本教研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的价值。
2、校本教研促进校园的发展
校本教研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校园文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校园的发展。
创新之处:
结合本校状况,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构成校园文化;探索可操作的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模式与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活动的人文性原则。校本研训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2、活动的普遍性原则:实施校本教研不是为了提高个别教师的教育素养,而是要带动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活动的实践性原则:要透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合校园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课题的开展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校园教师的现状出发,不凭空设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校园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2、调查法:透过调查校园的师资状况以及校园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3、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强校本教研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透过访谈、教学日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透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好处的理解。
(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透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教学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透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者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七、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9月至9月)。结合我校实际,此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月DD2月)
(1)启动“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课题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好处、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围绕课题的主导理念开展教研活动。
(3)课题组对本校各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状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我们在全校老师中进行了“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现状调查,调查资料如下:
①你认为什么是校本培训校园开展校本培训有什么好处
②本校一般开展什么样的教研活动,你喜欢哪种方式的教研
③你怎样看待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间的关系
④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你会怎样处理
⑤你对在校园开展教研活动有哪些推荐
⑥你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哪些因素相关
⑦你最愿意参加的的培训是哪一类
⑧你在教研活动中擅长的行为是什么
⑨你平均每周看有关学科的学术书刊的时间是多少
⑩你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什么看法
2、攻坚实施阶段:(203月DD2011年9月)
①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各学科组结合校园的课题方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实施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本学科组学期初确定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其研究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a、学习资料,即针对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行家们是否有好的推荐,基本达成共识。b、广泛开展“五课一研”活动,具体包括五种课型的听、评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c、交流研讨,包括上教研课教师谈教学的设想、反思教学过程等,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的新课标新理念开展教学评议等。d、总结和深入反思。对学科教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并深入反思问题解决状况与思考后续研究工作。个性强调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归档。校园课题组还将结合几个生本实验班开展的各种生本教育研讨活动,收集、积累各种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等资料汇编成册。
②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集中培训与自培活动。课题组定期举办集中或自培研讨活动,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围绕主题多实践、勤记录,及时收集典型材料,进行总结交流。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推荐和意见,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③寻求专家引领指导。根据课题研究进展状况,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学习资料、研讨记录等),建立归档制度。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汇总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DD204月)
①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安排、教案、课件、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论文、个案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图片等。
②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竹溪县继教中心确定我校为本课题试点校园,到达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目的。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校园每学期都开好两次会,即学期初各教研组计划交流会,学期末各教研组工作总结会。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要做到“七有、六保证、五个一、五上好、四组织”的基本要求。七有:校园、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反思、有收集、有评比。六保证:校园、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保证时间、保证人数、保证资料、保证质量、保证经费、保证考勤督查。五个一:每位教师讲好一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说好一节课,教学有一种新突破。五上好: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每学期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四组织:校园、年级组、学科组要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高质量组织下列活动:每周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每月组织好年级组教研活动;不定期组织好校园教研活动;创造机会组织好教师外出学习。总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结合校园实际,找准问题,以活动为载体,使问题化为
经验。
八、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学科组长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校园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订阅了《十堰教育》、《湖北教育》等各类教育期刊,还在校园网上添加了校本教研专题,开设了“教师园地”专页,为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带给广阔的展示平台,并且链接带给他校相关资料和资源供老师们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组每周五举行一次业务学习,要求教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忙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透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潜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还透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辅导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潜力;组织校园全体班主任参加县继教中心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年校园共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小学骨干教师为期30天的异地跟岗学习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培训,20名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两年来共计38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湖北省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2011年暑期还安排了全体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整体教研水平有所提高,为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研活动,用心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构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周五的群众备课暨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学科教研组里说课,把教学设计思路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及改善提高推荐。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较多,而且每年都会新进一批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校园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或新进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之后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提高。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校本培训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2010年10月,我校的刘雪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4月,谭宗香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科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5月,李平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数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10月,吴海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她们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3、“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本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两年来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用心参加十堰市、竹溪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达百余人次。校园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评课及反思交流。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透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校周玉芳、唐芳、郭东辉、张平、马莉、张婧等六名教师在竹溪县第二届小学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中,均取得县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两年来,由于我校校本培训的业绩突出,校长颜春霞、副校长汤青琼、教科室主任周叶丽均受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三)突出“五课一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透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实抓群众备课。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群众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群众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为了确保群众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校园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实践证明,透过群众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狠抓课例研究。尤其是狠抓“五种课例”研究,即“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的课例研究。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平行班教师分别在各自的班上同一资料的课,然后平行班老师各自说课,群众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构成最优教法。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善意见。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2010――-我校共推出周保华、毛仁侠、刘雪云、刘婧、谢从美、李霞、乔海燕、夏春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学科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吴梅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示范课《伯牙绝弦》、郭东
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英语、马莉老师执教的音乐课《粉刷匠》、吴海云老师执教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带给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2011年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我校广泛开展“五类课”的教学比赛活动,灵活教研。抓好新进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示范课,注重过程研究。透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潜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用心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期末校园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透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潜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即将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各年级组办公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全体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带给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篇14: 课题结题报告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校园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用心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证明在物质礼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个性是此刻,校园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潜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必须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资料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到达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好处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潜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取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靠,帮忙学生适应新环境,新群众,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忙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构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群众意识。
3、高年级:帮忙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必须自我监督潜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用心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9-、8)
(一)准备阶段:(2004、9-2004、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校园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1―、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07、1―2007、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到达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校园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和作用。
(二)从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校园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校园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潜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此刻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校园的群众活动,封闭自我。此刻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群众活动表现也较用心。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此刻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礼貌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潜力和素质,校园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修改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潜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校园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忙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校园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能够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透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透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潜力。
(2)加强校园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校园教育效果,也是校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用心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05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05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忙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明白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忙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立刻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推荐,推荐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透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校园的基本单位,是校园的基层组织,校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透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校园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校园课题组与教导处一齐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应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校园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务必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透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校园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资料看,各科资料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能够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能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潜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用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理解教育。因此,优雅、洁净、礼貌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校园用心建立“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秀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构成一种用心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仅提高潜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构成和发展。一方应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贴合心理教育的要求,校园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校园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透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忙。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此刻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持续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忙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应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构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校园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潜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校园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潜力和创造力。20,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10月校园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带给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用心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修改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透过讲座,参与校园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用心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忙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就应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校园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校园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透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校园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校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校园,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校园,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安庆市示范家长校园大观区科普特色校园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理解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校园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校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校园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篇15: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目标
1、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我校上一阶段申报研究了《“小学课外阅读”课程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基础上提出的。透过上一阶段的探索研究,我们构成了一个“因校制宜”推动课外阅读活动运行起来的体系,建立了一个生态化的课外阅读资源网――《“书海任遨游”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网站》,构建了“立足课堂――走向课外”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为已经开发出的课外阅读课程资源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但要推动课外阅读深入、扎实、有效而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就务必结合新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因此,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对已经开发出来的宝贵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研究持续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的策略,让教师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课外阅读开展得更有实效性。
2、研究资料
(1)继续进行课外阅读序列研究,完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针对低、中、高各级段小学生的阅读潜力和社会化心理水平带给程度适宜的书籍或文段供学生选取阅读,进一步丰富和不断更新“书海任遨游”资源网站内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资料,切实解决好“读什么”的问题。
(2)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系列研究。
根据低、中、高各级段学生不同的阅读心理,构成功能不同的指导课型:如低年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年段重在逐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高年段重在提升综合的阅读潜力。根据低、中、高各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研究不同题材、体裁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低年级以注音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为主;中年级侧重研究儿童小说、成语故事、科普读物、科幻作品等的指导;高年段能够阅读一些程度适合的名著,开展一些专题探究性阅读,在同一主题下进行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展示课系列课型研究。
(3)进行阅读活动的策划研究
研究如何从校园、级组、班级等层面,与德育、学科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构成,并在各类活动中凸现阅读效果的评价与检测。
4、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记录方式。
(二)研究进程设计
1、准备阶段9月――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班图书角、校园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状况,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每班保证隔周至少要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2、研究阶段1月――1月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年级研究、探讨,一个年级至少展示一节成功的课例。
(2)发挥校园图书室、年级读书栏、班级图书角作用,各年级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3)各班开设课内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保证隔周一节课外阅读课。
(4)开展“年级同读一本书”活动。
(5)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6)结合各大节日进行“感恩”、“诚信”、“爱国”等主题的专题活动、主题课型展示。
3、反思总结阶段(202月――年6月)
透过“问题----计划----行动----反思----调节”一系列的行动,总结、反思得失,调整研究。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总结及反思,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研究。
(2)成果整理: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等声像记录、多媒教学课件等。
二、实施过程
(一)高瞻远瞩,规划引领
无须质疑,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比没计划的课外阅读时效性要强得多,为此,校园高瞻远瞩,校、级、班都在原有的阅读活动基础上制定了更为周密的计划,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职责,构成了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读书活动,确保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透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宣传引领,师生们都踊跃地投入到了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二)营造氛围,势成燎原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走进校园,耳之听闻,皆为书声;目之所睹,尽为书影。启动“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后,校园成立了“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读书养成”系列活动方案,由少先队牵头,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校园召开了“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学生家长会,宣传“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的好处、资料、形式,用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校园还重视了读书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拨出专款在两年内两次购书近6500册,充实图书馆,更新图书。与社区书店互通联动,让孩子更快更多地接触到好书。优化读书环境,教室墙壁悬挂上了读书名言,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个年级开辟了读书长廊。开展“捐一读百”活动,丰富班级读书角藏书。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的读书交流时间和“语文乐园”栏目,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校报交流,好书推荐,精彩故事分享等。评选“阅读之星”、“阅读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三)多样展示,评价激励
1、逐渐完善阅读之星星级评价方案。每月进行一次“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每期的“阅读之星”都能在校园的板报、广播或网页上进行公开表扬等,让学生有成就感。每学年进行一次“阅读小博士”评比活动,被评出的小博士在校园书海任遨游网站开设个人专栏,展示其风采。
2、年级阅读展示。每学期每级搞一次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童话擂台赛、成语接龙比赛、故事表演赛、经典诵读积累赛等。
3、用心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表彰活动,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班主任用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
4、建立“聪明泉”文学社,创办“聪明泉”校报。栏目的编排上主要思考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有校园动态、有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栏目。
(四)好书推荐,导读引领
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随意性比较大,而选好书是读好书的第一步。因此,推荐阅读也是我们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我们认为对于孩子们的阅读,老师、家长都有义不容辞的引荐职责。为了让孩子们校内外都能看到有益于身心的好书,我们把推荐书目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改变了以往单纯由老师推荐,或者学生到校园图书室借阅、家长一厢情愿地选取教辅书的被动择书方式,而转向多元化的立体式的综合推荐方式:
1、教材拓读的经典书屋。选自教材的许多名篇经典都有其可拓读的资源,它们既是对课本资料的拓展延伸,更是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契机。如中高年级的教材推荐书目:《爱的教育》《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森林报》《童年》《西游记》《三国演义》《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等,这些书籍随着课文的学习,课外阅读的补充,更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2、分级阅读推荐。我校是广州市南方分级阅读的试点校,对于怎样向孩子们推荐适合他们年龄阅读的书籍,我们有了南方分级阅读的推荐书目指引,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籍就更具科学性与可信度。在南方分级阅读的推荐书目中,我们再参选“小伙伴分级阅读”“鹂声分级阅读”等的推荐书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推荐一些学生们喜爱而又适合他们读的书。在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中,我校在南方分级阅读的活动中表现优异,在区的分级阅读知识竞赛中,各个年级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学生的读后感征文、阅读手抄报、书签设计等在市的评比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次读书节,我校还获得了区、市的优秀组织奖。
3、师生互荐热门书籍。每期各班都会有来自于各班师生喜爱阅读的书目,我们主要采用每生写出自己阅读到的最喜欢的5至10本书目的推荐方法,整理统计后,排行最前的三本就为本班学生最喜爱的阅读书籍,校排行最靠前的前三本书就是校园最受欢迎的阅读书目。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父与子》《根鸟》《西游记》《你是我的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总动员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十分系列”等都曾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阅读书籍。
4、专人专版阅读――辫子姐姐郁雨君儿童成长故事阅读交流会。辫子姐姐郁雨君的儿童成长故事作品集:《我的枕头哥哥》《我们就像两只熊》《我爱仙女姐姐》等作品很受学生喜欢,校园曾邀请她到校举行专版系列阅读交流活动,写书的人与读书的人相聚,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孩子们既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也被辫子姐姐生动搞笑的讲演所吸引。这应是孩子们阅读史上难忘的一幕。又如杨红樱系列阅读,郑渊洁系列阅读等也牵动着不少孩子的心呢。
5、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绘本故事阅读推荐。每逢周四,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语文乐园,就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三个同学分主角讲绘本故事,每当这一刻,教室里是最安静的,讲的人讲得津津有味,听的人听得如痴如迷。听后这些故事还会在孩子们的手中互传,那些经典的绘本故事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了根,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石头汤》《等一会儿,聪聪》等,这种推荐阅读是深受师生喜爱的。
6、社区书店书讯推荐。毗邻校园的博览书店为师生的阅读带给了良好的条件,博览书店的新书预告就像春风一样吹进了校园,引领着孩子们的阅读;畅销书排行榜的公示,也为师生的择书作了导引。个性是那些在放学后常常在书店里等家长的孩子,他们是这些书籍的最早阅读者和信息传播者。
孩子们在校园里有了这些推荐书目的阅读,择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如何解决家庭购阅的问题呢个性是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最长的寒暑假。我们针对这种状况寒暑放假前校园都会精心挑选一些书目推荐给学生,在寒暑假告家长书中,开辟阅读导引专版。就这样,家庭阅读的择书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五)课例研究,方法导引
老师们用心参与到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中,认真阅读周益民《上读书课啦》等名家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例系列书籍,针对不同年级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年级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每个年级都展示了成功的指导课例,低年级侧重激发读书兴趣和读书养成,中高年级则侧重于读书方法及阅读主题的研讨,或者欣赏阅读等。从阅读活动的几个阶段来分,我们先后进行了“好书推荐课”,“方法指导课”、“阅读赏析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研究;从读物的类别来分,我们曾进行了童话、寓言、绘本阅读、名著指导、整本书阅读、人物传记类等不同读物的指导方法研究。师生同读,交流共享,使这些指导课切肤体己,为孩子们带给了交流的平台。
1、侧重方法指导的课例研讨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让孩子们灵活掌握了不少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批注、做读书笔记等。低年级,我们侧重指导阅读童话及注音童谣等读物,学习积累字词或简单的句子,鼓励填写“小书迷”读书卡;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有所提升,开始学习积累优美句段,书写简单的点滴感悟,以“采蜜集”的方式做读书笔记;高年级,则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提高到阅读整本书,鼓励接触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填写“心语录”,倡导写读书感受。如,根据六年级下册第三、五单元都是中外名著名篇的编排特点,我们在六年级进行了《走进名著之西游记》的阅读指导,摸索出了一套“课内带课外(引发兴趣)――自主初读,交流展示(初尝成功喜悦)――以点带面,排疑解难(指导读书方法)――提高品味,再读再悟(获得提高)”这样的指点小学生阅读名著的指导方法。发表于番禺教研的“走进童话乐园之《师生共读乐其中》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名著系列之《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孩子阅读经典名著方法的典型课例,它让孩子们掌握了阅读名著的要领;获得区一等奖的《走近名人》指导课例,是教给孩子们图书室阅读方法的代表课型,《战争与和平》课例则是利用图书室、网络进行专题阅读的代表范例。
2、侧重专题阅读的指导课例研讨
专题阅读指导课例也是我们研究的资料。针对学生喜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十分系列、总动员系列等,我们进行了《笑猫日记》赏析阅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阅读”、总动员之《和幻影号》读书交流会》等课例研讨,这些指导课例是师生同读共乐的见证,也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怎样透过阅读进行积累、选取、赏析的过程。《漫游成语廊》、《读书乐》等指导课例则是中低年级专题阅读的代表,《书声琅琅,诗韵幽幽》则是对经典诗词背诵理解运用专题的代表课例。
3、侧重交流分享的指导课例研讨
有阅读就就应有交流分享,怎样进行交流分享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如罗雪琴老师的《漫步书林,沉醉书香》是师生们在书海漫游,享受阅读快乐的交流分享,黄奋荣老师的《轻扣诗歌的大门》则是师生扣响诗歌的大门,分享诗韵魅力的课例,梁丽梅老师的《读懂爱,懂得爱,传播爱》又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交流《爱的教育》的专题读书会。
总之,我们进行的课外阅读课型研究,加强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活动推进,书香飘逸
1、德育:主题阅读,书香育人
从开始,我们分年级制定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方案,既配合语文教学资料,又融入德育专题阅读活动。06学年,以“好书伴我成长”为口号,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读书明礼(礼貌教育)”及“感恩亲情”主题活动与征文比赛。,以“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为口号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并分年级进行主题阅读展示汇报;六月开展了“5・12”与灾区儿童心连心“六・一”汇演,这是主要以阅读展示、书法表演为特色的展示活动。,以“书香校园,你我共建”为口号,结合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阅读提高潜力”系列活动安排,上下学期分年级进行课外阅读展示活动。,以“读历史故事明人生道理”为口号,结合德育课题分年级各有侧重地开展系列读书活动。2010年4月,开展“阅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征文评比活动;6月开展“读历史故事明人生道理”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最是书香能育人,阅读,是用生命点染生命的过程。统筹规划,才能收获丰盈。
2、语文:立足课堂,开发资源
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新课标强调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的老师在摸索中认识到: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内,走向课外”,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以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带动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语文、信息技术、艺术科组教师联手开发了“书海任遨游”课外阅读专题网站,出版了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修改了《聪明泉》校报,并加强了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为了真正建成一个好用、实用,易于常态使用的读书专题网站,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第二次改版,立足课堂,走向课外,构成集各种文本、音像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库,同时也为师生的阅读成果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常态激励的平台。网站规划了六个一级子目录,分别是“书香动态”“语文拓展资源”“课外阅读指导”“小书迷俱乐部”“读书成果展示”“校园阅读小报”。它们既有其独立的功能,同时又互相补充、互为呼应成为一个整体,体现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读的设计理念。“语文拓展资源”“小书迷俱乐部”两个模块从立足课内、弥补教材、课外阅读指引三个不同的层面构成丰富的拓读资源;“书香动态”“课外阅读指导”“读书成果展示”、“校园阅读小报”四个模块则为校园、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带给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孩子们搭建了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的乐园,实现了反馈评价的激励功能。资源开发,是教师超多阅读挑选素材的过程,倾注的是全体教师的心血,融入的是全体学生的热情。
3、各学科渗透,科科浸墨香。
围绕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我们把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延伸至各个学科,科学学科拓展读《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了解各种搞笑而神密的科学知识,引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牵手综合学科,开展了《以书为伴,读书明理》的读历史故事等专题阅读活动,师生透过读故事,写读后感,演历史故事等方式,一同沉浸在浓浓的历史书香里。
4、同读共写,享受墨香之乐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爱读书的孩子。师生同读共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的阅读带动着孩子们的阅读,孩子们的阅读又牵动着老师们的阅读。师生同读历史故事,共写读后感;师生同读校园流行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同看绘本书,共诵经典诗词等,这些阅读缩短了师生的心灵距离,共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结论: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完成,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我们侧重从校园环境设置、推介引读、指导阅读、活动推进、激励机制等方面探寻了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这个探究的过程,让师生们读得有味,读得有法,读得有效它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了学生的潜力与素养。
三、硕果飘香
近三年来,语文课题组的师生参加的各种竞赛、评比活动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得各种荣誉、奖项396人次,其中国家级16人次,省级22人次,市级72人次,区级152人次,镇级134人次,能够说是捷报频传,形势喜人。个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外阅读、六语潜力竞赛辅导方面成绩优异,名列区的前茅。
1、08、获得区课外阅读优秀校园复评一等奖,书香网页评比获区的一等奖、市的二等奖。在广州市第三届、第四届的读书节中,我校分别获得了市、区的优秀组织奖。07年4月6日,在广州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会上,吴俊英主任作了《因校制宜,创造条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专题发言,与市近130多所农村小学的骨干教师一齐分享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经历,为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尽了一份绵力。
2、课外阅读指导课例研讨,对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有了必须的认识,构成了二十个有年段特点的指导课例。其中《走近名人》等4个优秀课例发表或获区级及以上的奖励。教师撰写的课外阅读经验论文43篇,在省市区级发表或获奖的达16人次。
3、师生课外阅读成效显著,谢萍副校长获得区书香校长称号,罗雪琴、温婉霞、郭银波老师获得区优秀辅导老师称号。郭静同学在广州市第三、第四届读书节活动中分别获得了“羊城书香少年”、“省阅读之星”的称号,陈建铭同学获得了区阅读之星的称号。陈建铭、陈宇能、欧紫媛、黄裕等同学的读书节征文获得了广州市的三等奖,陈婉莉等同学的书签、手抄报等获得了广州市的一等奖等。
4、“聪明泉”文学社被评为我区优秀小社团之一,学生“四大名著”知识竞赛获区一等奖;三(3)班同学在我区课文演读比赛中获区二等奖。学生作品发表或获奖就更多;《现代小学生报》、《番禺日报》等多次对我校课外阅读进行过报道。
5、构成了一至六年级的校本阅读教材6本,08、09年《聪明泉》校报合订本两本,超多的师生读书笔记、阅读记录等原始资料。
四、思考与改善
对于课外阅读如何推进,我们也在思考中争辩过,在彷徨中不断探索,庆幸的是我们拥有一个温静、善思、乐学的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因而,课外阅读既没有像一阵风似地走过场,也没有忽冷忽热地中断过。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成效,这既是对我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的肯定,也为市、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有待我们改善的地方。
1、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阅读者能终生持续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之星星级评价方案、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评价的具体操作细则等还需要修定。怎样用较完善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是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校园网站技术建设需要进一步解决,网站的共享性、交互性功能尚未实现,校园网建设的技术与经费保证等都需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3、课例研讨的广泛性,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如何得到更好的体现等也需进一步研讨。
欣阅成习,墨香浸心。这是我们追寻的阅读春天!
篇16: 课题结题报告
农民工子弟班级的初中数学教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好处
在社会经济交流频繁的这天,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进入到我们的校园,而随着近两、三年上海教育政策的放开,农民工子弟在本地校园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加大,甚至出现了完全的农民工子弟班级。由于农民工子弟与本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以及之前也没有理解系统的学习,所以就这就给初中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
针对这一状况在我们开展了对于农民工子弟班级数学教学课堂设计、作业设计的研究,这对于当下的数学教学是十分有必要,对响应我们国家的政策和我们校园之后的数学教学和发展也有着用心的好处。
1.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国策发展的要求。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理解务工农民子弟校园时写下了这句话,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无限关怀。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少年本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也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学好数学具有很大的作用和好处。民工子女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是将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果能树立起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就会推动其他科目的学习,真正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到达全面发展。
2.我校学生生源状况的必然要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校园,位置偏僻,生源主体来自于出国打工的临时单亲家庭和外来民工的子女。一年级到九年级每个年级都有农民工子弟,低年级的比例已到达50%,七年级本学期更是整体从期望小学转入两个班级近80名农民工子弟学生,因此全校的农民工子弟学生的比例已超过56%。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基础知识与技能十分薄弱,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科教学举步维艰。农民工子女教育已经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务必应对的课题。实施基于农民工子弟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教学及辅导手段不仅仅是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社会、广大家长及全体师生的迫切愿望。
二、研究资料
根据农民工子弟的特殊状况以及我们校园的实际状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理性思辩:透过对东海校园农民工子弟学生学习的方式,探究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深入研究我校农民工子弟学生学习基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当前形势下遇到的困难等),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农民工子弟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手段以及实施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研究如何将脱节、遗漏的知识点与现授资料衔接好。
3、教学管理:设计基于农民工子弟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作业、课外辅导、测试、质量分析的方案和措施,充分挖掘作业的效度。
三、研究目标
意图透过研究东海校园农民工子弟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的差异,掌握农民工子弟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课堂教学教法的研究及实施,确立我校数学教研组基于农民工子弟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和作业的效能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夯实农民工子弟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大幅度地缩短和本地生的差距。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一)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状况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绝大多数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而且自身文化程度也较低,因此我校农民工子弟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转化难度更大,为了使我们的教育与转化策略更有针对性,就务必要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成因进行更加深入详细的分析,所以我们针对家庭关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校园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冯涛老师主持了《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学习方式方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的调查;由顾洁老师主持了《家庭经济状况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家庭结构状况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的调查;由朱萍老师主持了《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人际关系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的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4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36份。各小组成员根据调查问卷,找学生谈话,家庭走访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并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写出了8份调查报告。透过研究,我们了解了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数学学困构成的原因。
1.自身因素
(1)认知准备不足,是指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的原认知结构存在缺陷,从而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2)学习目的不明确,许多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不明白自己到校园的目的是什么,对老师的要求只是处于应付;学习主动性差,视学习为负担;
(3)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学习习惯差,课下不能及时预习和巩固;
(4)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
2.家庭因素
(1)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这些孩子的家都居无定所,生活环境嘈杂,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谋生享乐,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2)有的家庭不和睦,或者是单亲家庭、更有甚者是留守儿童,这些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3)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校园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4)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
4.校园因素
(1)尖子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它方面的合理指导。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务必要转变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师的素质,帮忙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转变教师观念,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脱“困”,从而到达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第二阶段改善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
1.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着手开展调查,寻找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成因;在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里,透过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六、七、八年级、九年级的教材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部分教学资料整体进行了教法研讨,透过每月的教研活动,要求讲课教师在业务学习方面主要以与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有关的材料为主群众学习,在说课活动中要说出本班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现状以及将要采取的教育与转化的措施和预期的效果,在自评和反思过程中要说出自己这节课在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转化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第二天课题负责人携无课成员跟踪听课继续研讨,从而保证研讨的质量。在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里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个突出”即突出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教育与转化,“两个关注”即关注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学习,关注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表现,透过以上做法,确保数学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研究的有效开展。
2.各班针对不同的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法,收集了超多的个案资料,共收到个案54个,“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对学生来说,尤其要重视打基础,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才有可能建设起知识的高楼大厦。在打基础的同时注重方法的选取。在我校,一线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转化工作,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全体教师的共识。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我们采用“帮一把,扶一段,送一程”的方法助其成长。
3.在研讨的同时大力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数学组每学期开展一次学习方法指导会和数学学习经验交流会,由骨干教师对数学学习方法作指导,由数学成绩出色的学生做数学学习经验交流。
4.在课堂上我们透过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对于能够做出中难程度题目的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教师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举手我们就优先。
5.我们规定一章学完后每位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要出一份试卷并由老师群众组织交换答卷,要求自己所出的试卷自己改,因此所出题目务必要能熟练的做出来,透过这种在“做中学”使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真正掌握本章知识,如果有困难我们还成立了“一帮一”小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忙他,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为止,真正做到“兵教兵”。在平时我们根据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他们分层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忙,有效地减少了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地学习。
五、研究成绩、经验与成果
1.教师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简单愉快地学习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理解潜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2、改善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认识前提差、思维潜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状况及时得到回馈.另外个性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从而发现定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个性应注意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
3.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忙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能够结合学生潜力,拉开档次,分层次布置作业,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是搞高质量,减轻作业负担的根本途径.
4.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转化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要变课外为课内,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除了给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发言、板演、批改等优先权外,还就应给他们提问、答疑、辅导等优先权,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潜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以此来督促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认真听课,用心动脑。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心理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5.转化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要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根据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基础,在转化农民工子弟班级学生的过程中培养潜力。更要善于让他们在补知识中长智慧,在转化中发展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做到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订正,讲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习惯。
六、结论和反思
众所周知,数学有其自身学科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将知识基础打牢,构建起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追求技巧以及方法,一座高楼大厦必定是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之上的。对于农民村子弟学生尤其要如此,务必坚持从数学课堂设计、作业设计这两方面入手,化繁为简,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基本思想,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起与具有生活好处的课程资料是新课程体系的价值趋向相贴合的教学体系。让农民村子弟能够学习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叙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依托生活,回到生活,实践第一”,生活是教育发生的场所,也是教育好处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好处的真谛。
篇17: 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就应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潜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透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潜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透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潜力。课题结题报告。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状况,用心撰写学习笔记,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校园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资料、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资料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必须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资料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就应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资料。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资料,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透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构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透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透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二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三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四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五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六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透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资料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推荐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构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潜力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个性是语文课内外教材资料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 结题报告
★ 项目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范文高中
★ 礼仪的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护理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22-05-07
地理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2022-09-11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2023-01-06
高中研究性 结题报告范文2022-10-26
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2024-02-08
小学科学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23-08-04
结项报告的一般格式与内容2022-08-18
科学课题开题报告2022-05-07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2022-04-29
科研项目经费申请报告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