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3-19 07:15:44 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20篇)由网友“叁叁零”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希望您能喜欢!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人才市场规则、就业的有关政策和就业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就业的有关准备,缺乏对择业技巧的掌握,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比较低。为此,就当前的就业形势,开设职业指导课,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和要求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判断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衡量高职院校工作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是否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好,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同,学校的就业率就高。因此,为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职业指导课就显得格外重要。

开设职业指导课,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性特长;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在就业创业时存在的盲目性,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走向成功。

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涵义、特点、产生、演变以及职业的分类、职业群和发展趋势,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产业、行业、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专业、熟悉专业,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培养敬业意识。使学生了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高职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能够收集和整理就业创业信息,做好就业创业的思想、学识、技能、心理、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掌握自我推荐、面谈、面试、求职等就业技巧和创业必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培养创业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法律和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和应该遵循的原则

从学校的实践来看,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认识自我与正确定位的指导,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培养的指导,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就业、创业信息搜集与利用的指导,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择业技巧与职业选择的指导,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的指导等。职业指导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职业指导课的内容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要按照职业指导的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职业指导涉及人才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职业指导要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职业指导的方法、途径、手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开放性原则。职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职业指导的方式、途径必须打破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状态。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请优秀毕业生、专家、用人单位、劳模及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来校作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了解职业,把握时代要求,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3.实效性原则。职业指导应体现重在指导、突出应用的原则。职业指导的目标要适当,要适应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学生

4.以人为本的原则。职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等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确有成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职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职业指导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建议

1.要讲清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要使学生明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明确创业的方向,正确地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形成正确的心态、良好的职业道德、恰当的技巧、强烈的创业意识、丰富的创业知识、一定的创业能力,从而顺利地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这是学生就业与创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才会成功。讲就业创业形势要注意五点:一是要从正面讲;二是要坚持二分法;三是要讲清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四是创业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要有信心,又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五是可以请专家、学者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作就业创业的形势报告。

2.要教育学生明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

3.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很重要的内容应该贯穿在本课程的始终。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4.要教育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掌握必要的择业技巧。这部分内容指导性比较强,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对学生的成功就业帮助也比较大,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重点讲授就业心理准备、就业材料准备、应聘应试技巧和求职成功技巧。要告诉学生企业不欢迎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容易求职成功。

5.要教育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正确地选择职业。高职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人总结成“四不管”:不管姓公姓私、不管脏累苦险、不管远近长短、不管临时长期。也有人总结成“五个不必”:不必一步到位、不必从一而终、不必徒有虚名、不必怕冒风险、不必互相攀比。

6.要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创业能力。要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走创业之路,这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清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要结合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讲解。就业、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就业、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实现就业和成功创业的极其重要的内在因素。立志创业者,必须敢想敢干、有胆有识,必须具有克服困难、战胜逆境、艰苦奋斗的坚韧品质。只有具备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创业成功。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讲授个性心理品质与创业的关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调适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活动产生的源泉和动力,而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核心。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没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必须加强有关创业能力知识的教育。这部分内容重点讲授创业能力的作用、创业能力构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7.要教育学生了解创业的实务知识,熟悉创业的基本程序。这部分内容各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讲授,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创业实务知识、创业基本程序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对以就业为主的学生可作为一般了解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对于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主的学生应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要告诉学生,即使自己暂时不打算创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职业指导课涉及面比较宽,既有职业理想、择业观念、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的内容,也有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实务知识、创业决策、求职技巧、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观念、就业准备、择业技巧、职业选择、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实务知识等要素构成了逻辑严密的整体框架。鉴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教学课时相对不足,而且各校又有不同的校情,因此,本课程建议采用单元式教学。单元式教学可以给各校各专业提供比较大的选择性,可以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大的调节空间,增加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2: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2、学校要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得益。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篇3:优秀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经典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一)

调查目的:“90后”的大学生如何让将自身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以便更好的就业,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已引起充分关注。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希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就业的形势的看法,只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形象,通过对其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供需的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做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的职业,为同学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形式:于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在调查中了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则都是偶尔关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所选职业所作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工作的担心实际生活中却缺少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棋王还是表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政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就业需求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位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互适应的,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应当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素质,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会使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经典(二)

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闻等等手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首先,我通过网络、新闻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30万,又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了20xx年年中薪酬报告,通过对586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企业给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20xx年有近10%的增长,达到 2694元,与XX年基本持平,而毕业生期望工资为2935元,较企业实际给薪高出9%左右。根据不同学历的统计,20xx年大专生平均起薪工资为1607元,本科生为2321元,硕士生为3254元,博士生为4681元,较20xx年分别 上涨9.47%、14%、10.45%和8.23%,本科毕业生今年的涨薪幅度较大。

据初步统计,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今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今年减少3.1万人。这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

报纸信息时报关于大学生就业一栏写到,XX年40万人,20xx年50万人,20xx年60万人,这是近三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xx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再次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就业出路中指出,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更多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搭建平台,比如说农村,还是很需要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去充实基层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城市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还是强调,大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转变就业观念。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珠三角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院长霍海洪认为将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是关键。广东商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静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重要。现在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到处面试,这样效果并不好。建议还是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定方向以后,再从这个行业里选择合适的企业。其实,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并且不断地改善。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指出20xx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暖,相对于20xx年来说是事实。经济逐步复苏,对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显的变化是用人需求量显著增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来看,企业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与企业相关的金融、it等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回暖最明显。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经济回暖促使20xx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缓和,要看到一个现实是,广东生源不愿意离开广东就业,而广东地区依然保持着全国大城市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广东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加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省外来广州就业大学生这个人数今年也在增加情况下,与岗位数量增加相比,岗位数量增幅并无显著优势。所以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及往后几年,广东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出现缓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仍然是三个老大难: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差距依然没有缓解。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在珠江台的630新闻报道里,有一部分的80后大学毕业生在车衣工厂里做衣工,从最基层的做起,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他们打算从最基层的做起,更好地了解工厂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和工厂里众多员工打好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竞争管理经理的职位。厂长也表示,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做过工厂最基层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厂管理的很好,工厂乐意将这些人升职做经理。

我妈妈的社会经验丰富,根据她的建议,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南方人才市场实地观察。南方人市场里有很多人去应征,不少人都是面试了好几间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技术娴熟并且经验丰富,很多公司很乐意聘请他们,给予的福利也很好,他们找工作难是因为给予的工资不够高,不愿做。而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找工作也难,是因为嫌工资低,并且社会阅历不足。

还有,从我参加的小学聚会里知道,我的小学同学里有很多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几年了,他们不像大学生的要求那么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锻炼口才,广交朋友,丰富阅历,慢慢地爬上高的职位,有的人的工资比大学生的还要高呢!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旧存在,只要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通过兼职或实习,积攒工作经验,为往后的工作打基础,这些人往往比没有打工经历的人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并且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确,不好高骛远,不歧视某些职业,能从基层做起,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三)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四)

一、厚积薄发——准备阶段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机会往往只给那些有足够准备的人。

刚进大学的我们是迷茫的,正如一位师兄所说,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就像一个完整而美好的世界,在一个婴儿面前展露无遗。而对于婴儿来说,则需要他们自己快速成长,来适应眼前的新生活。面前的不仅是更多的机会,也是更多的挑战。

在临近期末考试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学校方面的一些实践兼职消息。同时也开始到51job、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网填一些个人简历等。

学校的考试结束后,学生会的同学开始着手主要为大一同学联系一些实践岗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中国移动的“寻梦之旅”了。

二、循序渐进——找工作阶段

xx年10月,深圳移动曾经在我们学院有过一次这样的活动,那时的我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未能入选。所以一直在心里就有一个想法,也可以说是一个愿望,那就是暑期要到中国移动公司实践。于是在考试结束了的时间里,我开始为“寻梦之旅”准备自己的简历和一些面试技巧。

xx年6月26、27日,深圳移动开始来我们学院为“寻梦之旅”进行两轮面试。面试过程很顺利,我也学到了一些很好的面试技巧。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天的“寻梦之旅”更加侧重于“才艺”展示。所谓才艺,可以是一些唱歌、跳舞等通俗才艺,也可以是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当然,还有摄影、诗歌、演讲等等各方面。

这时的我开始渐渐地想清楚了,通过实践,我到底想要什么?

在我看来,今年的“寻梦之旅”对我以后的职业规范并无必然帮助与联系,也不能得到我理想中的锻炼。所以,最终我放弃了移动“寻梦之旅”。不论从薪酬待遇,还是从对我以后的职业帮助来看,我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这一点在我实践结束后得到了证实。

放弃“寻梦之旅”以后,我又陷入了更多的迷茫与思考中。当然,我还是不断地关注着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兼职信息。

这一阶段,我投出了大量的简历,其实主要有深圳的一些各大小型电子企业、中国移动深圳公公司、酒店、银行等。

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得到了很多企业e-mail形式的面试通知。

经过筛选,我选择了其中几家跟我专业有一定相关的公司面试。其中尴尬、坎坷不断。最后,是有的企业放弃了我,而也有一些企业被我放弃。

在做出最终选择之前,已经是7月中旬了。看着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实践岗位,看着有的同学相继回家,我真的开始担心与慌张。

虽然未能找到实践岗位,但至少我学到了很多面试技巧,也开始知道我通过实践想得到什么,也开始摆好自己的位置。

还好,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努力找最好的、适合自己的,不能放弃。正是靠这个原则,在不断的寻找与等待中,我终于找到了最后选择的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这时已经是7月12日。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新(五)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篇4:关于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参考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一)

调查目的:“90后”的大学生如何让将自身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以便更好的就业,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已引起充分关注。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希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就业的形势的看法,只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形象,通过对其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供需的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做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的职业,为同学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形式:于20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在调查中了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则都是偶尔关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所选职业所作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工作的担心实际生活中却缺少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棋王还是表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政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就业需求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位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互适应的,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应当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素质,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会使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经典(二)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12万、年280万、333万、413万、495万、559万、20610万、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三)

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闻等等手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首先,我通过网络、新闻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30万,又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了20xx年年中薪酬报告,通过对586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企业给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20xx年有近10%的增长,达到 2694元,与XX年基本持平,而毕业生期望工资为2935元,较企业实际给薪高出9%左右。根据不同学历的统计,20xx年大专生平均起薪工资为1607元,本科生为2321元,硕士生为3254元,博士生为4681元,较20xx年分别 上涨9.47%、14%、10.45%和8.23%,本科毕业生今年的涨薪幅度较大。

据初步统计,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今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今年减少3.1万人。这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

报纸信息时报关于大学生就业一栏写到,XX年40万人,20xx年50万人,20xx年60万人,这是近三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xx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再次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就业出路中指出,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更多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搭建平台,比如说农村,还是很需要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去充实基层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城市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还是强调,大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转变就业观念。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珠三角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院长霍海洪认为将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是关键。广东商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静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重要。现在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到处面试,这样效果并不好。建议还是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定方向以后,再从这个行业里选择合适的企业。其实,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并且不断地改善。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指出20xx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暖,相对于20xx年来说是事实。经济逐步复苏,对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显的变化是用人需求量显著增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来看,企业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与企业相关的金融、it等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回暖最明显。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经济回暖促使20xx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缓和,要看到一个现实是,广东生源不愿意离开广东就业,而广东地区依然保持着全国大城市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广东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加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省外来广州就业大学生这个人数今年也在增加情况下,与岗位数量增加相比,岗位数量增幅并无显著优势。所以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及往后几年,广东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出现缓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仍然是三个老大难: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差距依然没有缓解。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在珠江台的630新闻报道里,有一部分的80后大学毕业生在车衣工厂里做衣工,从最基层的做起,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他们打算从最基层的做起,更好地了解工厂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和工厂里众多员工打好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竞争管理经理的职位。厂长也表示,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做过工厂最基层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厂管理的很好,工厂乐意将这些人升职做经理。

我妈妈的社会经验丰富,根据她的建议,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南方人才市场实地观察。南方人市场里有很多人去应征,不少人都是面试了好几间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技术娴熟并且经验丰富,很多公司很乐意聘请他们,给予的福利也很好,他们找工作难是因为给予的工资不够高,不愿做。而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找工作也难,是因为嫌工资低,并且社会阅历不足。

还有,从我参加的小学聚会里知道,我的小学同学里有很多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几年了,他们不像大学生的要求那么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锻炼口才,广交朋友,丰富阅历,慢慢地爬上高的职位,有的人的工资比大学生的还要高呢!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旧存在,只要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通过兼职或实习,积攒工作经验,为往后的工作打基础,这些人往往比没有打工经历的人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并且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确,不好高骛远,不歧视某些职业,能从基层做起,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四)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新(五)

一、厚积薄发——准备阶段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机会往往只给那些有足够准备的人。

刚进大学的我们是迷茫的,正如一位师兄所说,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就像一个完整而美好的世界,在一个婴儿面前展露无遗。而对于婴儿来说,则需要他们自己快速成长,来适应眼前的新生活。面前的不仅是更多的机会,也是更多的挑战。

在临近期末考试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学校方面的一些实践兼职消息。同时也开始到51job、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网填一些个人简历等。

学校的考试结束后,学生会的同学开始着手主要为大一同学联系一些实践岗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中国移动的“寻梦之旅”了。

二、循序渐进——找工作阶段

xx年10月,深圳移动曾经在我们学院有过一次这样的活动,那时的我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未能入选。所以一直在心里就有一个想法,也可以说是一个愿望,那就是暑期要到中国移动公司实践。于是在考试结束了的时间里,我开始为“寻梦之旅”准备自己的简历和一些面试技巧。

xx年6月26、27日,深圳移动开始来我们学院为“寻梦之旅”进行两轮面试。面试过程很顺利,我也学到了一些很好的面试技巧。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天的“寻梦之旅”更加侧重于“才艺”展示。所谓才艺,可以是一些唱歌、跳舞等通俗才艺,也可以是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当然,还有摄影、诗歌、演讲等等各方面。

这时的我开始渐渐地想清楚了,通过实践,我到底想要什么?

在我看来,今年的“寻梦之旅”对我以后的职业规范并无必然帮助与联系,也不能得到我理想中的锻炼。所以,最终我放弃了移动“寻梦之旅”。不论从薪酬待遇,还是从对我以后的职业帮助来看,我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这一点在我实践结束后得到了证实。

放弃“寻梦之旅”以后,我又陷入了更多的迷茫与思考中。当然,我还是不断地关注着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兼职信息。

这一阶段,我投出了大量的简历,其实主要有深圳的一些各大小型电子企业、中国移动深圳公公司、酒店、银行等。

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得到了很多企业e-mail形式的面试通知。

经过筛选,我选择了其中几家跟我专业有一定相关的公司面试。其中尴尬、坎坷不断。最后,是有的企业放弃了我,而也有一些企业被我放弃。

在做出最终选择之前,已经是7月中旬了。看着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实践岗位,看着有的同学相继回家,我真的开始担心与慌张。

虽然未能找到实践岗位,但至少我学到了很多面试技巧,也开始知道我通过实践想得到什么,也开始摆好自己的位置。

还好,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努力找最好的、适合自己的,不能放弃。正是靠这个原则,在不断的寻找与等待中,我终于找到了最后选择的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这时已经是7月12日。

篇5:大学生就业从业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6:大学生就业从业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篇7: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人才市场规则、就业的有关政策和就业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就业的有关准备,缺乏对择业技巧的掌握,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比较低。为此,就当前的就业形势,开设职业指导课,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和要求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判断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衡量高职院校工作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是否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好,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同,学校的就业率就高。因此,为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职业指导课就显得格外重要。

开设职业指导课,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性特长;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在就业创业时存在的盲目性,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走向成功。

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涵义、特点、产生、演变以及职业的分类、职业群和发展趋势,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产业、行业、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专业、熟悉专业,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培养敬业意识。使学生了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高职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能够收集和整理就业创业信息,做好就业创业的思想、学识、技能、心理、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掌握自我推荐、面谈、面试、求职等就业技巧和创业必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培养创业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法律和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和应该遵循的原则

从学校的实践来看,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认识自我与正确定位的指导,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培养的指导,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就业、创业信息搜集与利用的指导,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择业技巧与职业选择的指导,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的指导等。职业指导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职业指导课的内容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要按照职业指导的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职业指导涉及人才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职业指导要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职业指导的方法、途径、手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开放性原则。职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职业指导的方式、途径必须打破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状态。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请优秀毕业生、专家、用人单位、劳模及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来校作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了解职业,把握时代要求,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3.实效性原则。职业指导应体现重在指导、突出应用的原则。职业指导的目标要适当,要适应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要。职业指导的内容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贴近学生的实际,职业指导的方法、途径要切实可行,要努力做到目的与行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思想与实际统一,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搞好每一项教育活动,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

4.以人为本的原则。职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等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确有成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职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职业指导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建议

1.要讲清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要使学生明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明确创业的方向,正确地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形成正确的心态、良好的职业道德、恰当的技巧、强烈的创业意识、丰富的创业知识、一定的创业能力,从而顺利地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这是学生就业与创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才会成功。讲就业创业形势要注意五点:一是要从正面讲;二是要坚持二分法;三是要讲清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四是创业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要有信心,又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五是可以请专家、学者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作就业创业的形势报告。

2.要教育学生明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讲授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刻苦学习,奋发成才。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五个转换:从操作型向智能型转换、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从职业型向社会型转换、从传承型向创新型转换、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情况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进行讲解,也可以请厂长、经理、校友作报告。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有利于确定人生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讲课的时候,要结合案例讲清职业理想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请成功人士与学生座谈,帮助学生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

3.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很重要的内容应该贯穿在本课程的始终。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4.要教育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掌握必要的择业技巧。这部分内容指导性比较强,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对学生的成功就业帮助也比较大,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重点讲授就业心理准备、就业材料准备、应聘应试技巧和求职成功技巧。要告诉学生企业不欢迎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容易求职成功。

5.要教育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正确地选择职业。高职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人总结成“四不管”:不管姓公姓私、不管脏累苦险、不管远近长短、不管临时长期。也有人总结成“五个不必”:不必一步到位、不必从一而终、不必徒有虚名、不必怕冒风险、不必互相攀比。

6.要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创业能力。要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走创业之路,这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清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要结合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讲解。就业、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就业、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实现就业和成功创业的极其重要的内在因素。立志创业者,必须敢想敢干、有胆有识,必须具有克服困难、战胜逆境、艰苦奋斗的坚韧品质。只有具备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创业成功。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讲授个性心理品质与创业的关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调适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活动产生的源泉和动力,而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核心。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没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必须加强有关创业能力知识的教育。这部分内容重点讲授创业能力的作用、创业能力构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7.要教育学生了解创业的实务知识,熟悉创业的基本程序。这部分内容各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讲授,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创业实务知识、创业基本程序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对以就业为主的学生可作为一般了解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对于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主的学生应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要告诉学生,即使自己暂时不打算创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职业指导课涉及面比较宽,既有职业理想、择业观念、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的内容,也有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实务知识、创业决策、求职技巧、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观念、就业准备、择业技巧、职业选择、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实务知识等要素构成了逻辑严密的整体框架。鉴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教学课时相对不足,而且各校又有不同的校情,因此,本课程建议采用单元式教学。单元式教学可以给各校各专业提供比较大的选择性,可以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大的调节空间,增加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8: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大庆三所大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目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调查时间:_年_月_日-_年_月_日

调查方式: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

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食品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农学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调查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

然而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1.社会方面: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

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

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2.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很多人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且有部分学生存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碌碌无为,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真本事。

原因二:专业和兴趣不对等,很多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原因三:学生一开始就要求待遇好、职位高,更加加大了就业困境。

原因四:企业一般不愿承担对新手的培训费用,很多都要求有经验的工作者。

原因五: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多,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原因六:就业机会不平等,靠关系就业的人也不少。

原因七:国家关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不够完善,很多时候执行力度也不够。原因八:金融危机的冲击

原因九: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市场,以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

原因十:企业不会片面的从卷面成绩和证书上招聘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内部提升,很少从外部招聘。

3.学校方面: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自己。

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其次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

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

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最后是观念问题。

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4.用人单位方面:

(1)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就业引导。

建议二: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端正个人的择业心态,对自己科学定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择业地区和岗位;要有科学的就业观,适合自己的才是的;对于未来的就业应该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择业。虽说现在就全国范围来说,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来说,还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准备,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不要错过了找工作的时机,也不要过于局限于某一行业和区域,大家要有长远的眼光。

建议三: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学校及学院的就业信息,要充分珍惜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及时就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为就业方向,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统筹规划,积极主动就业。最后,他从日常管理角度,特别强调毕业生在就业中要早作准备、要遵守相关规定、要加强安全意识、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就业工作中,安全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建议四:希望学校以及国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议五:在校期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议六:国家应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

建议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保证就业公平。

结束语:

很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次调查机会,在调查后,总结、分析以及建议的同时,给我我们上可深刻的一课,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就业方面问题。在就业紧张的今天,让我们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在学生毕业后,也有存在工作变动的情况。所以不是那么严密。加上时间仓促,调查得不是那么周全,希望大家见谅!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希望我们组的成员也了解和学到许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一个有效的参照,同时也给所有学子们一个参考!

篇9:大学生就业从业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并且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似乎呈现了越来越来难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以及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也为滞后就业提供了难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__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20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__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20__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并且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分布上来看,20__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的人准备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由于就业不易,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而不是参加工作据统计,20__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608.2万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大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求职大军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毕业生要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求职队伍中激烈竞争,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在网上和周围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附报告后)。

二、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设置了15题,其中,有13题是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最后一题是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问卷题型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情况设置的.以下是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问卷作出的详细分析和相关的就业现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在:

1.通过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虽然就业难。但还是有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要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容易,通过问卷也发现不是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对各专业的了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现在部分学校“跟风”扩招和人群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有关,大学通常是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这样长期下去就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这些本来在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因为专业饱和渐渐地在毕业时变成就业率越来越低的专业,而一些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选择了这个专业,当你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自己的这个专业,很多大学生都会说这个专业好就业啊!可是他们选的专业到毕业时真的好就业吗?我拜访我家乡的一位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大学生,她现在从事教师职业,她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她的家人说当教师很舒服很干净适合女孩子,其实她自己并没有多爱这个职业,高考结束后,学生填报志愿时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或学生们在讨论:要么当老师要么当医生,这两个职业永远不下岗。

2.专业不对口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普遍且对就业造成了困难,根据一些网上资料显示:专业不对口实际上也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企业需求的职业,而这个职业可能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联系,他们大多都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等社会需求量大、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型技术知识、重视社交能力协作能力人脉关系的工作,并且专业不对口造成很多大学生不断跳槽的现象,专业不对口让工作寿命非常短暂,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对工资的期许值蛮高的,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四个选项中最高的,而且在他们所认为的就业难的原因中,个人因素只有四个人选,遇到不满意的工作环境重新找工作的占了一大部分,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心高气傲的,他们可能会把初次选择的企业当跳板,接着就跳槽了,但根据资料显示,跳槽越频繁工资就越低,工作过的雇主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根据调查,为5个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因为频繁跳槽会让老板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试问怎么会有老板愿意培养一个随时会跳槽的员工。

3.工资薪酬会很大地影响大学生选择工作,在问卷调查中选择3000以上的工资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其实薪酬低就业难与我国的经济体制也有很大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当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我国的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根据资料显示: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以及质量都有待提高,其实近年来国家的确有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为我国的GDP也作出了不小贡献,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当然不如国有企业,在问卷中,不少人认为国家促进就业的措施对就业是有一定帮助的,这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其实也是促进就业的一种措施,但也是受到经济体制的限制,扶持中小企业也是有限制的。大学生对薪酬期许很高,但并未考虑到自身能否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在问卷中,很多人认为就业难是企业不愿以培养新人,的确培养一个新人需要耗费企业很大的资源,而且在问卷中问卷中40%的人没有实习过,缺乏工作和实习经验,大部分人认为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其次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而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滞后,一味追求稳定,择业上偏向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那些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嗤之以鼻,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认为没发展没前途。这些滞后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其实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不过在就业环境差或经济不景气、自身觉得欠缺一些就业素质时,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就业素质也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在问卷中,毕业后就求职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想要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就出现了低就业的现象,根据资料调查:20__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4%处于低就业的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3.3%处于处于低就业状态,高职高专为14.6%。在问卷中,对于自主创业这个选择的人很少,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学生只一味的学习在校期间学校所教的知识,他们认定了这些知识只针对自己的专业,所以就业时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和低就业。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可能IQ很高,但EQ却相反,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问卷中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缺乏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劳也造成就业难,另外大学生学历比其他就业人群要高,会有大学生好高骛远,这些综合起来其实也就是大学生缺乏一部分就业素质。

三、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1.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中高校跟风,热门专业逐渐变“冷”,其实是就业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高校层面。我认为各高校应该调控专业供应量不能盲目扩招,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我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

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而专业不对口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层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学习.

3.准备好吃苦。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简单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要频繁跳槽,就业时先满足生活需求,累积经验,等到稳定和有能力时再考虑自己喜欢的工作

4. 国家政策。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且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推动就业机制改革,加强对大学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5.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这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

6.企业科学用人。一些企业用人单位应该科学用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才,选人标准要合理,选人程序要科学,鼓励就业者提出建议,勇于创新。

篇10:关于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一)

调查目的:“90后”的大学生如何让将自身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以便更好的就业,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已引起充分关注。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希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就业的形势的看法,只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形象,通过对其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供需的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做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的职业,为同学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形式:于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在调查中了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则都是偶尔关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所选职业所作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工作的担心实际生活中却缺少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棋王还是表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政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就业需求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位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互适应的,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应当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素质,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会使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经典(二)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12万、20280万、333万、413万、495万、559万、20610万、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三)

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闻等等手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首先,我通过网络、新闻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30万,又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了20xx年年中薪酬报告,通过对586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企业给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20xx年有近10%的增长,达到 2694元,与XX年基本持平,而毕业生期望工资为2935元,较企业实际给薪高出9%左右。根据不同学历的统计,20xx年大专生平均起薪工资为1607元,本科生为2321元,硕士生为3254元,博士生为4681元,较20xx年分别 上涨9.47%、14%、10.45%和8.23%,本科毕业生今年的涨薪幅度较大。

据初步统计,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今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今年减少3.1万人。这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

报纸信息时报关于大学生就业一栏写到,XX年40万人,20xx年50万人,20xx年60万人,这是近三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xx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再次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就业出路中指出,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更多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搭建平台,比如说农村,还是很需要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去充实基层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城市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还是强调,大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转变就业观念。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珠三角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院长霍海洪认为将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是关键。广东商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静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重要。现在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到处面试,这样效果并不好。建议还是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定方向以后,再从这个行业里选择合适的企业。其实,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并且不断地改善。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指出20xx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暖,相对于20xx年来说是事实。经济逐步复苏,对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显的变化是用人需求量显著增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来看,企业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与企业相关的金融、it等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回暖最明显。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经济回暖促使20xx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缓和,要看到一个现实是,广东生源不愿意离开广东就业,而广东地区依然保持着全国大城市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广东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加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省外来广州就业大学生这个人数今年也在增加情况下,与岗位数量增加相比,岗位数量增幅并无显著优势。所以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及往后几年,广东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出现缓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仍然是三个老大难: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差距依然没有缓解。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在珠江台的630新闻报道里,有一部分的80后大学毕业生在车衣工厂里做衣工,从最基层的做起,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他们打算从最基层的做起,更好地了解工厂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和工厂里众多员工打好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竞争管理经理的职位。厂长也表示,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做过工厂最基层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厂管理的很好,工厂乐意将这些人升职做经理。

我妈妈的社会经验丰富,根据她的建议,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南方人才市场实地观察。南方人市场里有很多人去应征,不少人都是面试了好几间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技术娴熟并且经验丰富,很多公司很乐意聘请他们,给予的福利也很好,他们找工作难是因为给予的工资不够高,不愿做。而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找工作也难,是因为嫌工资低,并且社会阅历不足。

还有,从我参加的小学聚会里知道,我的小学同学里有很多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几年了,他们不像大学生的要求那么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锻炼口才,广交朋友,丰富阅历,慢慢地爬上高的职位,有的人的工资比大学生的还要高呢!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旧存在,只要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通过兼职或实习,积攒工作经验,为往后的工作打基础,这些人往往比没有打工经历的人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并且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确,不好高骛远,不歧视某些职业,能从基层做起,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四)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新(五)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篇11: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

——金融专业就业岗位的现实状况及趋势

作者:     王 谋

学院:     金融学院

专业: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     一班

年级:     级

学号:

辅导老师:苏 灵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           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        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篇12:金融专业就业情况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金融专业就业岗位的现实状况及趋势

作者: 王 谋

学院: 金融学院

专业: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 一班

年级: 2009级

学号:

辅导老师:苏 灵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 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2010-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篇13: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金融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

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范文二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篇14:经典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2010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大学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篇15:经典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教育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下属《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公布了面向XX届毕业生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结果。此次中国大学生首选调查,是继XX年XX年之后的第三轮调查,通过校园问卷发放,在为期两月的时间里,共收回有效问卷17251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选择渐趋理性。

关注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趋势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毕业生如何应对大众化就业时代的变化,他们对于求职、用人单位的看法以及自身发展是如何考虑的?现代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怎样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都需要那些帮助?了解这些问题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都有参考价值,对企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此次调查继XX年XX年之后,主要是大三、研二和即将在XX年毕业的专科生展开,以增强指导性。进入高校现场发放问卷的高校就包括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20余所大学的2万多名大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生源来自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

因此,此次“中国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将以下问题纳入调查范围:总体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分析;大学生最希望就业的企业;企业的吸引力来自哪里?吸引力分析;各个不同的行业中,哪些企业是大学生的首选;通过什么渠道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企业的印象;大学生最希望从就职的企业中获得什么;大学生对工作所在地区的倾向;决定大学生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大学生需要企业提供哪类信息;大学生对于求职、考研与出国的选择;大学生对获得就业求职的信息渠道的评价。以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对于社会(用人单位)的认识。

外企不再是就业首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为华为、ibm、中国移动、中国石化、海尔集团、微软、宝洁、联想、google、中国石油等。在前10位中,国内企业占了一半以上;而在首选企业前50名企业中,国内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31家),这是与以往两次调查有很大的变化,到外企就业进一步淡化。

就首选的行业(部门)而言,it与通讯业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其次是商贸业、金融保险业、电力石化能源、政府机关等。

而个人发展前景是企业最吸引大学生的地方、其次为薪酬与福利、培训机会、企业规模、知名度等。大学生对于试用期后的工作薪酬抱理性态度,一半以上考虑3000元以下的工作职位。

大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首选求职,其次是考研,两手准备的也占了较大比例,考研热开始降温。另外女生考研比例又比男生大。

大学生在地区选择上首选北京、上海、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时他们愿意到基层就业。而且,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毕业选择。

这些调查内容表明:在就业日趋严峻的压力下,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和个人选择已经开始逐步回归理性,在强调个人选择同时,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选择,在仍然对第一次就业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可能性。

从大学生首选的行业来看:it与通讯业,其次是商贸业、金融保险业、电力石化等能源业、政府机关(指公务员)、制造业、新闻出版业、日用品行业、医药食品业、房地产业、旅游交通民航等仍然受到青睐。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行业的本身发展比较关注,同时也关注自身的利益即行业收入问题,同时专业对口、稳定、创业机会等也成为大学生投身于某行业的主要选择。

而企业之所以具有吸引力,XX年大学生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放在首位,薪酬福利与培训机会等因素的重要性与XX年的调查相比一直保持比较稳定。XX年调查大学生依然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同时薪酬福利、培训机会、企业规模依然看重。同时,调查表明,大学生一方面对于良好的专业技术、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加从业经验、薪酬福利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对获取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也很看重。这反映了大学生一方面比较注重现实的利益,比如薪酬等,同时也比较有长远的规划,比如从业经验、人际关系等。因为这些方面是目前职场比较看重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就求职地区选择而言,个人发展也是首要的标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地区选择,一直是就业中的一个热点。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等一向是大学生求职的热点。

在首选就业地区中,北京、上海、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州深圳排在前三位。与前两次调查一样,这些地区总是大学生求职的热点地区,只是相互间的位次发生了一些变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吸引正逐步加大。

对比次选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毕业生在求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遇阻时,最佳的备选地。同时,中部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也是许多大学生求职的备选。

大城市通常存在较多的发展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现实。调查中,大学生几乎有一半人这样解释自己的地区选择--“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生活条件、良好的人才政策以及创业环境也是大学生选择这些城市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80%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就业已经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作为一种选择。大众化就业时期,基层就业必将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依然有20%的大学生不接受到基层就业。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认为,引导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逐步完善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政策,让基层能够成为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点。

就业薪酬要求趋于现实

在回答“对试用期后的工资的预期”这样的问题时,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在4000元-1500元之间,这部分毕业生占了总数的67%,选择3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则占了54%,但能够接受1500元-800元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希望4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了27%。

专家认为,大学生对于薪酬的期望不能简单地纵向对比,毕竟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我们不能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在薪酬期望一定要比过去低,才说明他们比较理性。我们应该将大学生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水平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准确地说明大学生的期望是否合理。对比一下分布段,3000元是分界点。3000元以上的,男上占48%,女生占28%,3000元以下的,男生52%,女生占到了72%。可以说,男生要比女生在薪酬方面期望要高。同样,对于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他们对于薪酬的期望又有不同。

研究生在薪酬期望上,4000元以上达到了26%,4000元-XX元达到了44%,1500元以下,同样达到了30%。这说明目前研究生在面对求职的竞争压力下,他们在薪酬期望上与本科毕业生的差距已经不大。

数据表明,自身价值的评价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确定薪酬的标准,其次才是人才市场的行情和用人单位的实力。这里我们需要提醒的是,大学生确定薪酬是必要的,这也是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方面,但要正确评价自己的价值,同时这个价值必须通过市场的检验。过分拔高或过分贬低都是错误的。

篇16: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一、摘要:

现如今我们大三的学长、学姐即将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我们也知道作为现在的一个大学生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弥足珍贵了,可就业与创业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究竟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喃?接下来将展现我们调查报所得来数据。

二、关键词:

创业、就业、工作

三、正文:

(一)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供需关系紧张自然成为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据调查想要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其他的比例分别占:33.3%、13.3%、20%、33.3%、0%。

(二)经济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数学生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就业方向、工作区域等方面的选择方向上,因此,据调查所知: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农村、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或艰苦环境这些地方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7%、13.3%、33.3%、6.7%、20%。

(三)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食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因此,我们的调查觉得求职成功的关键是:较高的学历、较好的个人形象、人际关系、个人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其他所占比例为:6.7%、0%、40%、60%、0%。

(四)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的难题:

1、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2、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3、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4、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食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问题产生于教育体制、学生自身素质不够、社会没有提供足够岗位、大学毕业生太多,超过市场需求所占的比例为:20%、53.3%、13.3%、40%。

(五)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至,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以此,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做了相应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难、形式正常、形式乐观、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别为;86.7%、6.7%、0%、6.7%。

(六)企业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富有成效,企业竞争力有着充沛的源泉,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教育培训,企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成为企业快速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校成绩,奖学金等荣誉、专业技能,技能证书、社会能力,应变能力、实习经验,其他工作经验所占比例为:0%、20%、66.7%、13.3%。

(七)“充分的就业准备和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关键之一。”沈阳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长马伟光指出,大学生做就业准备时应该学会求知。有的同学在求职时准备了厚厚一沓证书,可真正能证明自己适合求职岗位的只有两三个而已。盲目考证不仅浪费金钱,更是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来的各个证书。对此,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综合实力、专业技能、实习经历、其他所占比例为:73.3%、13.3%、13.3%、0%。

(八)最低工资标准是基于普遍权利的保障标准,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分配标准,也无助于个体价值的真正实现。如果专门制定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造出群体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以身份决定待遇的做法,显然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同样违背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本意。而且,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毕业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相对过剩。在此格局下,毕业生缺少表演的平台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决毕业生低薪问题不能依赖最低工资的保障,只有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扩大劳动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然,在此期间,政策应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定的照顾,比如就业、创业方面等,但最低工资标准不应属于此列。因此,我们也对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1000、、3000、4000、5000、6000所占的比例为:0%、40%、40%、6.7%、6.7%。

(九)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在毕业后继续深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但总体来说,还是以转本、考研居多。在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中,除了个别是因为父母要求外,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竞争能力。

篇17: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究其原因,就业难不光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近日,易才网就此现象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

以特殊才能为后盾

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选取完全是一种迷茫状态,他们不明白要找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他们到处投放简历而没有针对性,以至于求职成功率极低。

推荐(易才网就业指导专家王进彦,下同):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在求职时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职业选取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状况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来判定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将更有竞争力。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方向准备一种简历

作为求职敲门砖来说,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透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此刻仍有一些学生制作简历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而一份简历洋洋洒洒写四五页的大学生在20左右。

推荐:太过花哨的求职材料反而容易让招聘者感觉求职者华而不实,不如把自己的学习、特长、经验等关键信息透过最简洁、显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张简历中,做到详略得当,简单明了,而且一种职业方向最好准备一种简历。

例如,你想应聘市场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在校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状况;如果是应聘研发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专业学习状况和项目经历,包括所使用的平台、工具、语言等等。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应届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够把简历写得吸引人。即使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会有在学校时的各种实践或者兼职工作经历。要好好挖掘自己的长处、仔细阐述自己的潜力,也许用人单位会因为你具有的某种个性的优势而选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对于写简历和面试,也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这才能在简历环节增加自身的另一个亮点,增加成功的几率。

不能贪图一时的安稳

此刻的人才市场大多呈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超多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抱怨人才难觅。85理解调查的hr经理表示,此刻的大学生还是怕吃苦,像公司业务员、销售员这样绝大多数涉及“底薪提成”收入和每月业绩挂钩的岗位,都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职类的工作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些求职者听说公司距离自己住地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放下面试的机会。

推荐:据易才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招聘职位数居首位的工作是营销人员,占总职位的18.53,缺口较大。相反,办公室文员、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职类人员明显供大于求。求职意愿为文职类岗位的人数比高达21.23,但文职类岗位招聘数量仅占总招聘量的5.33,竞争最为激烈。

此刻许多单位对文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专业限制、英语水平、写作水平,制图软件的使用等。而且,大多企业要求文职类人员在28岁以下,因此文员往往几年后将应对职业转型或再次就业。而且文职类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机会比较少,很难有所突破。但做业务、销售就不一样了,按业绩说话,多劳多得。大部分企业的优秀销售人员都是从应届生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选取他们时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轻人就就应有冲劲,不能一味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而不思进取。其实,很多人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早点儿就业,积累经验,此刻没准已经是拥有主管级别的高薪一族了。

篇18: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此刻: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状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带给的职位数到达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到达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状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个性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就应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潜力,用心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个性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超多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潜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超多扩招,每年生产出超多毕业生,但从我国此刻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潜力也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就应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用心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状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就应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超多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状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向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超多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应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此刻,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取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取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个性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带给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忙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贴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

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

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带给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用心为其带给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透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篇19: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潜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职责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职责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十分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向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首先就是他们组织个性混乱,个性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贴合物价的东西。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个性深刻的印象,我俩一齐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那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之后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取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这些生活遭遇并不是个例,在大学生的寒暑假工作和求职过程中都是十分容易遇到的。很多同学坚持不下去就做了“逃兵”,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说说关于公司,公司是一个十分大的公司,管理十分严格。到处都有一些条条框框,老工人都说在工厂像监狱一样。另外工厂施行门禁制度,流水线作业。大部分大学生到工厂都做了OP(普通操作工),做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钱。一个产品的生成要经过多项的分工,他们的分工很细,对员工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每个工序上都有上十名员工,但只听到机器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作为新手,跟那里的员工打完招呼后,便开始投入到了学习当中。首先是在那里看员工们怎样操作,之后请教他们介绍一下操作的要领和技巧,并慢慢的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其中的技术。公司十二小时工作制度,白夜班两个月才轮换一次。我不幸做了一个半月的夜班,都忘了白天是什么样地。但,大公司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公司伙食供应、住宿、人文关怀也能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每一天喊得口号“磐石品质,钢铁纪律,5S咱最棒。”

在公司我不断地向老工人、管理人员、大学生询问关于就业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在高层次上,凡是我们遇到什么不懂的东西,管理人员也都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生产和管理的知识。真正了解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得到了书本上永远不能得到的东西。得出的的结论以及分析会在报告最后给出。

先将公司简介如下: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投资成立,母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台湾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之关系企业,目前和硕集团在浦东新区康桥已注册三家公司,构成“和联/永硕华东营运中心”,总投资6。27亿美元,包括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是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之一;钧硕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华谦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IT相关产品的内销服务。

之后根据四位同学给我的他们在暑期实践调研的反馈,特此记录了他们的调研历程。

对与盼望已久的暑期实践开始了。四位同学的暑期实践活动是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做调查问卷,共分为三组,张瑜、李亚欧为第一在家乡庐江做调研,熊亮为第二组在家乡六安做调研,韩传燕为第三组在家乡宣城做调研。

根据四位同学的口述,现将活动过程口述记录整理如下。

在张瑜、李亚欧家乡庐江记忆最深的一家公司,找到他们的经理,他们向他介绍了下状况,没想到他连看都没看就叫我离开,还叫我别去打搅其他人工作。第一次就遭到这样的拒绝,他们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其他公司。但之后,去了其他一些公司也找到了一些比较热情的公司,完成了调研任务。

据熊亮同学反映,他的调研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每来到一家公司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员工都正忙着工作,就会在公司门口徘徊犹豫一下,他怕进去会打搅他们,也担心他们没时间理会他。但务必得去,所以每次他都鼓足勇气进去.每当他推开门的时候,他们都刷地看,一双双眼睛盯着他,但很快他们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一开始熊亮还真有点不知所措,这么多人也不明白该找谁好。然后他问了下旁边的一个员工经理在哪,直接去找经理。有的经理比较忙,就叫其他人帮他填问卷,有的叫他等一下再去拿,说先看一下,但当他再去拿的时候,她又说没时间。但,最终在熊亮同学真诚热心的不懈努力下也圆满的完成了调研任务。

第三组韩传燕则是比较顺利的,其中有一个经理让她印象蛮深刻的。她问我做这个问卷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填完以后会帮他们做到必须的宣传,韩传燕同学是学校暑期实践活动弄了这样一个课题,也会起到必须的宣传作用,他们有的还很同情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说这么热的天在外面跑也不容易的,所以他们有的还倒水给喝,还蛮愿意填写问卷,可能问卷页数比较多,而且问题也有些麻烦,所以有时填完一份问卷也花了他们几十分钟.在这次实践中,她也了解了公司的一些基本状况,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看到每一个员工基本上都有一台电脑,他们都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以前也没去过公司,也不明白公司的状况,此刻也算了解了一点点。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看到他们同事之间相互开玩笑,嬉戏,觉得他们相处的很开心,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简单的工作,所以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很重要。

三组同学的暑期实践很快就结束了,虽然这次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次实践中却学会了很多,体验了也感受了不同的待遇.一开始被人拒绝心里会不太好受,慢慢的被人拒绝多了也就无所谓.一开始走进公司看到这么多人有点慌张,有点不知所措,之后也就镇定。从容了很多,而且也能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好的提高了与人交流的潜力。在这次实践中,也更能体会到社会要比学校复杂的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在学校只要处理好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好了,但在工作中,不仅仅要处理好与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更多处理事情,应对事情的潜力。

一向对暑期实践充满了期盼,觉的暑期实践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透过实践能够接触社会,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并把遇到的问题和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透过暑期实践锻炼我们的潜力,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培养我们处理事情的潜力,提高与人交流的潜力。他们最后都表示,参加暑期实践是一次十分有好处的一件事情。

根据调研和实地体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引导职业社会化观念,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就业取向。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取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其次引导学生选取正确的职业方向第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潜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就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带给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之后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应对市场需求,做出用心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

最后政府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带给政策支持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超多的人才,这是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同时更应规范中介市场,让中介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篇2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个性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用心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状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资料:

1: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20x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状况:湖南省20xx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此刻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取,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期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带给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取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带给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大学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状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取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取应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应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能够奏效的。我们务必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及引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报告

毕业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三就业准备调研报告

大学生毕业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2-06-20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2023-02-05

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2023-06-16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2022-07-26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2022-08-05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2022-12-27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000字2022023-06-05

农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2023-06-26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2022-11-19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