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策划书((合集20篇))由网友“salt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定位策划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市场定位策划书
一、方便面市场细分
随着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方便面市场在**和**年连续两年,都表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年中国方便面产量,327.9万吨,同比增长18.6%.**年1-6月,方便面产量达到了196.8万吨,同比增长37.8%。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年增速下降。**年1-11月,国内方便面产量增长比较稳定。较上年同期累计同比增长5.79%。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方便面产量将平稳持续增长。**年1-11月,现状总量持平,淡季更淡。
目前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2、市场趋于饱和,发展空间有限。
3、产品向上走,渠道向下移。
4、提升产品力与品牌升级是未来行业走向。
5、整合营销将成为下一轮方便面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
6、市场细分与产品细分越来越明显。
7、油炸面仍将是主流。
8、销售额大幅下跌,行业价值提升的努力受挫。
9、方便面市场的“饼”在变小,全行业在品类竞争中失利。
相对于现状:方便面企业的未来之路
1、技术和产品创新仍然是主题和核心。
2、多元化发展仍然是蓝海中的红海,是分担风险的机会也是羁绊发展的陷阱,谨慎进入。
3、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本。
4、利润和销量、做大和做强的选择:做强势有利润的企业。
消费者分析
学生:在校学生选择方便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38%得学生对于价格是很在意的,32%的学生对于品牌很在意,而对于口味和营养不是很在意,只是能最方便的解决饥饿就行,所以在通常的情况下价格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影响了他们的选购率。
只要抓住学生这个方便面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抓住了大部分的市场。
家庭消费群体:在家庭这个消费群体选择方便面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家庭对于品牌是非常重视的,而对于口味和价格不在意,他们认为只要是吃,价格并不是问题,而是在于质量。只是在非常忙得时候才会选择方便面,而且一大部分有小孩的家庭中,吃方便面是因为小孩想吃所以才会去买。
一是抓住家庭的一方出差,或者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出去吃饭或者就是没时间做饭的心理就抓住了部分市场。
二是抓住孩子的心就抓住乐大部分家庭的市场
相关的社会群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社会群体来说价格也是对于他们购买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而对于品牌和口味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他们也是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去选择方便面。
抓住打工者就抓住了大部分的社会群体。
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前提下,先从原有消费群体着手从“方便面”发展“营养面”,改变单一的低价面的形象,也是我们重点延伸的领域。
消费者对于大骨面方便面营养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统一的好评度20.6%
不能理解统一来一桶老坛酸菜营养内涵:85.3%
不清楚其他老坛酸菜的:68.4%
而且大学生作为近郊旅游的人群,在外出旅游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条件,所以会随身携带一定的方便面,统一老坛酸菜要把它做成既方便又营养的食品,在旅游的时候既能方便携带又能补充营养和体力。
抓住了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就是抓住了白象大骨面的营养销售关键。
消费者特点:
1、价值取向不稳定,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的影响。
2、生活圈单一、生活有规律,接触的媒体有限,主要接触校园媒体。
3、加强在高校学生心目中的品牌宣传,注意利用校园媒体。
潜在消费群体:
1、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大部分喜欢吃方便面,许多的家长也愿意为了孩子去买,而且有的时候在家长忙得时候要让孩子把方便面作为主食,如果方便面可以又好吃又营养,这样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吃不同的口味方便面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培养对于来一桶老坛酸菜的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最终做到当他们选择方便面的时候把老坛酸菜作为第一选择。
2、对于品牌的忠诚者也就是其他品牌的使用者也是现在的消费群体。
3、不吃方便面的人群,这类人群不是不是一点都不吃,而是在没有特别的急事或者特别没有条件的基础上是不会经常吃方便面的,所以来一桶老坛酸菜要做好方便有营养的来吸引这部分消费群体。
据我所知很多人也喜欢吃酸味的食品,比如山西人和四川人。而泡面是目前最方面快捷的热食产品。在方便面口味上以往单纯追求“香”“辣”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酸”成了新亮点。现在不少方便面厂商也推出酸菜风味的泡面了,不过我认为还是搭配了新鲜酸菜等爽口蔬菜的泡面口味才最好,跟脱水蔬菜相比营养成分也更多。
方便面发展趋势:绿色、无污染、营养健康已成为人们选购食品时越来越关注的标准,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离不开方便食品。虽然现有市场已被占据90%以上,但方便面其质量又许多不完善之处,仍又巨大的升级空间。
二、新产品:酸菜香辣大骨面
目标市场选择:在校学生、上班族、旅客、家庭中储备食物者
三、市场定位——先入为王
新产品推出,加大广告量,尽可能做到铺天盖地,在宣传高峰期,平均每天在电视上出现8次左右。
篇2:市场定位策划书
一、目前顺德广告市场的现状综述
当前,以顺德区大良为立足点,继而辐射大佛山乃至珠三角一带的广告公司,林立街头,大到以户外传媒为业务主打并在平面设计方面在大佛山一带首屈一指的志逸·雅典,到以无线招聘(网络与手机互动的人才招聘,正在起步中)和户外传媒并重的佛山干线传媒,到以会展制作为主营的蓝色创意,到以演艺为突破的纵横广告,小到街头上比比皆是的灯牌制作、喷绘坊,顺德街头上的广告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又如三月春雨,淅淅沥沥,纷纷扬扬,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格斗于偌大商业市场的欢乐与忧愁羁绊的人间百态剧。
鉴于具体数字的不够详尽,在短时间内对顺德区域内生存与发展的广告公司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统计和分析,或明显地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业内业外人士普遍认为的广告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而直接导致从业者趋之若鹜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纷乱,乃至无序,是当前乃至今后各广告公司不得不认真面对的客观现实。而在这一事实基础上,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以期使自家企业得以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直至企业做大做强。
二、海立广告现有资源、优劣势分析及市场定位问题
从海立现行市场定位策略上看,囊括了企业策划、文化传播、影视策划、会展策划、创意设计和广告工程等相关业务,具细而翔实。很明显地,是要走一条综合性广告公司之路。
但根据元月7日下午短短时间内直观的了解与此前行业观察,目前,海立尚未形成自己真正的有别于其他广告公司特色的拳头的服务产品或品牌。如志逸·雅典的户外媒体,佛山干线传媒的无线招聘,蓝色创意的会展品牌,如纵横的演艺活动,(容桂)东视广告的品牌营销推广等等。
而海立目前着重开发或专注开发的业务,主要的是三项:活动策划、顺德广播电视报广告代理、平面设计、画册制作与印刷等(其中前两项为重点项目)。但是,只要从广告行业本身业务的不确定性层面上略加以分析,以上项目在运作上更多地存在着如下一定程度的弱点与不足:
在活动策划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变数,如竞争对手多,活动举办时间相对固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枯燥等。在广播电视报广告代理方面,由于该报目前是地道的弱势媒体之一,卖点不亮不大不高,社会受众认同感不怎么强,存在知名度欠缺问题。
当然,海立广告管理者犀利的感官嗅觉,敏锐的市场触角,诚挚的感性政策,务实的工作作风,团队的协作精神及其主要决策者的远见卓识和一片仁爱之心,必然在人才吸纳上占据先机。这些,乃正是海立的优势。
有人才才有创意,而创意就是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
因此,在市场定位策略上,建议海立广告在众多的广告同行中,剑走偏锋,棋出奇招,立足并深挖现有媒体资源,不断开发新媒体,以智慧与同行对决,以创意取胜,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撕开一条“血路”,好汉行走四海,立剑雄视江湖,活出成功自我,超脱而分天下。
三、海立广告当前主营业务运营与发展策略
(一)关于《顺德广播电视报》广告独家代理
鉴于《顺德广播电视报》(周报)目前的弱势媒体地位,注定了其广告代理公司务必与该报主体法人进行全面沟通并就此进行针对性整合营销和版面设计定位等实质性问题的.研解。而问题的焦点,无外乎该报的受众面小,阅读群体不大,知名度、受众认知度不高,直接导致广告代理发布的效率和效益的极其低下。因此,如何在最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阅读量、订阅量,真正吸引目标受众,乃是当务之急。
窃以为,有必要对现有报刊及其版面设计风格等进行重新定位,以整合资源,调动目标受众注意力,吸引其眼球。在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持续性地改进与推行工作:
——“每周一星”:全方位反映顺德区中小学生、幼儿园小孩在才艺、学、能等各方面的喜人成绩,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照片),配以中肯、激扬的文字描述,向群众展现顺德人年轻一代的各样魅力,以激励更多的人。(协作单位:教育、文化主管部门,学校,社团组织、个人)
——“健康咨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已开始对自身健康的问题日益关注。可设置健康咨询栏目,邀请区内外知名医生进行相关健康咨询和指导。(协作单位:卫生部门、社团组织、个人)
——“环保视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此,环保、节能等话题及其相关知识和新出台的实用新型技术,必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栏目内容可设置为一周环境气候报告、防护措施和建议等。(协作单位:环保局、科技局、社团组织、个人)
——“创业者说”:以现实生动的案例,实时讲述身边创业者的成功经验或曾经失败的教训,以实际行动对应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响应政府关于全民创业的号召。(协作单位:工商局、中小企业促进会、社团组织、个人等)
——“名企展台”:以软文并配图形式,客观、公正地报道区内知名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之道和企业管理之方略,使正步入创业门槛的人们少走弯路,少做错误决策,借以激励更多的企业顺利地走上成功之路。(协作单位:经贸局、中小企业促进会、社团组织、企业、个人等)
——“赛事接龙”:趣味性,实操性,有效性,如开展有奖竞猜接龙、精彩小故事接龙等,并给予参与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协作单位:各潜在商家)
(二)关于活动策划、组织与实施
除较为固定的节假日庆典和偶尔的文艺晚会外,海立应着眼时下热点,以先行官角色切入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产品质量、安全健康等当今公众普遍热议话题并巧妙运作,适时而动,举办针对性极强的文化传播活动,则受益匪浅。
四、海立广告战略发展若干构想
1、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打造海立广告核心竞争能力。
而小老板做事,大老板做人。人才是创造力的根本和核心。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不是管理风格或运营模式,其实乃正是人才的终极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源自人才,人才产生创造力,而只有创造力不可模仿,或难于模仿。
因此,以一种全局、包容的眼光,着手业界人才的挖掘、培育和任用。真正尽早地形成海立自身鲜明的人才任用机制和政策。
2、厚积薄发,切实推进公司管理模式创新。
多年来,深深地困扰着业界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创意企业管理机制;
二是,如何自主控制创意企业的生产力。
如果,这两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使广告这个行业能够出现规模化的企业,不至于这一行业没有一个或几个支柱企业,避免只见森林不见大树,使这个行业得以顺利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那么,切实探索和推进公司管理模式,创新行业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紧迫。
应该说,广告是一种从业者个性极为张扬的行业,企业中要出奇制胜,标新立异,要求公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在业务开展及其规则划定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合适的团队协作模式——即紧张不失序,宽松不散漫,自由不乱套。只有如此,方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只有让每一位员工乃至公司高层成员享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公司才能出精品,出效益,促提高。
因此,至少,公司在管理理念上,更多的应是倡导并执行一种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在建立健全和完善理性机制(制度、规章)的同时,积极导入感性管理(亦即柔性管理),让每位员工感觉到公司内外部彼此间的尊重、平等和人道。而不宜再推行几近失传或至今尚有人在倾情运作的“榨汁机”模式。
3、着眼创意策划,面向环境艺术、会展经济,致力于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结对子,搞帮扶),为中小企业发展当铺路石,乐为人梯。
4、借助互联网,开辟公司主营业务新格局。
在未来经济、文化生活中,互联网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及早地切入网络世界,必将占据行业主动权,为我所用,促进公司长足发展。
5、集思广益,致力于新媒体开发,为公司谋求利润增长亮点。
只要留心,新媒体开发与挖掘潜力巨大,无所不在。(项目详情暂略)
6、立足顺德区,放眼大佛山,辐射珠三角一带,构建海立品牌。
篇3:定位演讲稿参考
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财务专家共同探讨企业的转型问题。我觉得,转型千头万绪,最关键的是定位,要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又可扬长避短的市场定位。第二是持续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差异化定位,但很快又被别人模仿了,那不又陷入同质化了吗?因此需要在新的定位上持续不断地创新。各位,我在这里所讲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可能有人会说,创新有很多种啊,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不也是吗?毋庸讳言,大多数民营企业过去一直在回避技术创新这个难题、而热衷于营销创新之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当然很重要,但回避技术创新却与企业家本身的文化限制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须知道,任何经营模式的创新,若无持续的技术创新作基础,都是好景不常、容易被模仿的。在同质化的年代,你拿不出与众不同的东西,那么大家只能拼价格战,结果就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所以我曾在一个论坛上说:企业小心翼翼地回避了多少年的技术创新的问题今天是再也躲不过去了!
所以第一,要甩开同质化的价格战,就必须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第二,必须在这个定位上持续不断地创新,以阻碍模仿。因此定位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将成为转型当中两个最关键的点。
今天短短的半天我想和各位从3个层次上进行探讨:第一、转型重在定位;第二、定位需要专注;第三、创新的常态化。好,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转型重在定位
从开始,转型升级便不绝于耳,可是 201x年欧债危机来了,国内依然有很多企业不堪一击。为什么各地政府出了很多招来扶植企业,可是多数企业依然这么脆弱呢?国际上的风吹草动是无常的,也是我们管不了的。美国闹危机我们管得了吗?欧债闹危机我们管得了吗?阿拉伯世界要打仗我们管得了吗?都管不了。我们企业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增强我们的体质。管他外面是猪流感、禽流感、还是马流感、牛流感,只要增强了体质,这些都会与我们无缘。要知道,危机总是通过我们内部的弱点而击垮我们的。危机的内在性,是我们在反省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教训时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讨论企业困境的原因时,人们通常会指出这么几点:
1.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些年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可以说是甚嚣尘上。我完全理解这一点。但是,当我们关起门来、跟企业界作内部讨论时,我还是要强调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人身上的血液会有消耗,但是也会再生。如果一个人受了大伤,需要输血,那是讲得过去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稍有风吹草动就要生病,不输血就活不下去了,那你说到底是医院的输血制度有问题、还是自己的体质有问题呢?我相信,大家都会给出理性的回答,都会归为内因。同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企业就这么依赖外部的输血融资呢?那无非是因为:一、库存积压太多了。那这是谁的问题呢?银行的问题吗?那肯定是企业经营的问题了。二、回款太慢。回款太慢,你为什么不能筛选客户,为什么不剔除呢?你那么依赖这些客户、敢怒不敢言,那说明什么呢?说明你已经没有选择了。这还不是自己的问题吗?所以融资难从根本上看,是我们的经营出了问题,是产品严重地供大于求的结果,所以只好依赖融资。
2.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当初,企业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给外商报了一个价。等到我们回去组织生产、发货、再过段时间对方把货款打过来,这段时间人民又在升值,美元还在贬值。因此我们收到的货款,其实是一堆已经贬值了的美元。这对于毛利率本来就不高的企业来讲,当然是挺难受的。但是,我们不妨反问一下,人民币升值这个趋势你是知道的,你为什么不能在报价时考虑到这个因素?干吗不提价呢?很多老板会说,我们哪有提价的资格呦?一提价订单就会走掉的呀!确实是这样的。这两年的的广交会上,企业若要因成本而提价,外商根本就不买账。你要是敢提一分钱,人家就会把单子转到越南、柬埔寨、东南亚去。但是各位,是不是真的就完全不能提价了呢?也不见得。前年广交会,有一个卖拖把的企业就提出每个要加8个美分,凭什么呀?他说我们有新技术,能轻易拖出房间拐角里的灰尘。老外一看,估计加上8个美分和自己的利润也能卖得出去,就同意了。各位看到没有,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提价,问题是要让人家觉得值,性价比提高了嘛。因此,你要真的一点也不能提,你就得反省自己,为什么只能生产供大于求的同质化产品?
3.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从到今天,全国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多的不讲,平均每年上升15%不算离谱吧?那么每年上升15%对企业的总成本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都明白,那还需要一个数据,就是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我们取个平均数吧,假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20%,也不算离谱吧?好,人工成本每年上升15%,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例为20%,由此带来的企业新增的总成本就是15%×20%=3%,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年因人工成本上升,企业需要从纯利润当中抵销掉3个百分点。一个问题来了,你企业到底有多少利润啊?每年单这一个因素就要去掉3个百分点!你到底还能撑几年啊?
现在的问题是,不但江浙沪、广东这些用工大省劳工短缺,就连那些中部地区,江西啊、河南啊、安徽啊,这些过去的劳工出口大省,现在也开始短缺了。安徽淮北地区有个砀山,是砀山梨的故乡。前年我去调研,一个香港服装老板告诉我,原本在这里办厂,看中的就是土地、劳动力便宜,可是现在这里缺工率也达到了15%。砀山有一家做农用三轮的,在本地效益还算是好的。工人主要是电焊工,可是当年的工资一个月已经达到了三四千!我问老板那怎么办?他说明年考虑到你们上海去进机器人!我说用机器人能划算吗?他说从眼前看是差不多,但从长远看机器人有两大好处:第一、机器人明年不会要求涨工资;第二机器人不会跳槽。这两点倒是不假的,对吧?
4、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些年基本上是大涨小回。估计一下,这些年,材料成本平均每年上涨10%不算离谱吧?那么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是多少呢?大致是20-30%。那由此带来的企业总成本呢?那又是2到3个点对吧?前面说人工成本带来的新增总成本是3个点,现在材料又增加了2到3个点。那光是这两项,企业每年就要用掉5到6个点的纯利润!还没说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呢。如果不能提升利润率,这些新增成本就只能靠抵销已有的利润来解决。前面那个问题又来了,你企业到底藏着多少利润够每年这么去抵销呢?抵完了怎么办呢?抵完了就关门呗!
所有这些因素,从表面上看都是外部因素惹的祸。但归根结底,都跟我们的产品供大于求有关。正是因为供大于求,我们才会丧失讨价还价的能力,才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
那么为什么企业会普遍地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呢?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都比较低,进入的门槛也低,因此这种模式很容易被复制。你复制我复制,所以每个行业都人满为患了。怎么办呢?从08年到今天,虽有企业成功转型,但多数企业却没有成功。即使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也在扩张的企业,也并没解决低技术、低门槛的问题,而只是在简单地走量而已。
江浙有很多中大型的民营企业就是靠一、二十年的走量做大的,几十个亿、上百个亿。但是这么大的产值,利润有多少呢?只有几个点。单纯的走量一定会伴随着利润的越来越薄。走量在经济学上叫什么呢?叫规模经济,指随着产量的扩大,一些相对不变的折旧成本就会被充分分摊。比如一间厂房,一年生产一万件产品,那么这间厂房的折旧就会分摊在这一万件产品上面。如果是一年生产两万件,那这个折旧就会分摊在两万件产品上面,每件产品的成本就会由此而降低。但是走量也有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它会加剧供大于求,带来产品价格的下跌。因此走量在今天会带来两个效应:一是规模经济,它会把单件成本降低;二是加剧市场过剩,它会把市场价格降低。因此走量有用、没用,就看这两个效应哪个大、哪个小?在市场没有饱和的`时候,它的成本效应大于它的降价效应。所以这时是管用的;但是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它的降价效应大于它的成本效应。不少企业的利润由此而下降,却依然不去思考前面所讲的关键性问题,而是一味的扩大规模、继续走量,那只能形成恶性循环了。这就是为什么前企业可以靠走量而做大、而今天却会日子越来越难过的原因。
当走量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企业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弱。凡体质虚弱的人对外部环境就特别敏感,企业也是这样。越虚弱就越难适应外部的变化:一是市场要素的供应。走量的降价效应大于成本效应已经够呛了,如果这时候要素价格再上升,那就更受不了了。二是市场需求的增长。我们走量这么多年,为什么前些年很顺啊?因为,前些年国内外市场的订单也在配合着走量,这才把我们盲目走量的问题给掩盖住了。为什么美国、欧洲危机一来,国内的企业就会遭殃?就是走出来的量没人来帮着消化了呗。
因此只要要素价格持续上升或国内外市场出现麻烦,很多企业就会应声趴下。表面上看起来是外部因素惹的祸,但真正的原因却是企业体质的弱不禁风。如果我们继续低水平的同质化,那么稍有风吹草动我们仍将重复今天这个样子。
所以真正的出路,不是指望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不是指望国家再来个四万亿,而是割掉同质化这个恶瘤,建立起一个可扬长避短的、与众不同的市场定位。
怎样才能找到合理的市场定位呢?以我这些年对企业的调查和研究,我把企业的定位归结为三个条件,三个圆圈。企业的定位就在这三个圆圈重叠的地方。它同时符合了三个条件,是企业的风水宝地和生门所在。定位就像打仗。如果一支小部队能够事先占据一个有利的地形,把自己的缺点给屏蔽了,把敌人的缺点给放大了,这样就可能以小胜大。那么企业应取怎样的“占位”才能把很多方面的市场压力给屏蔽掉呢?
第一点,满足市场的重要性需求。多数市场今天已并存着几十年攒下来的各种需求:有过时的,有可有可无的,也有燃眉之急的。你好钢用在刀刃上了吗?如果你把资源用在解决过时的需要上,那你的产品在客户眼里就是落伍的。如果你把资源用在解决可有可无的需要上,那你的产品在客户眼里就是可买可不买的。如果你针对的是他的燃眉之急,那么即使你的价格和利润还不错,客户也可能会说“不贵,不贵,一点儿都不贵”。为什么价格高的叫不贵、价格低的反而叫贵呢?原来贵不贵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你解决了他什么性质的问题而言的。所以,企业应该以有限的资源去解决那些燃眉之急的需要,而不是去解决那些过时的需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的定位必须同时符合我们的强项或核心优势。市场上的好需求很多,我们都能做吗?不可能。如果那样就离盲目多元化不远了。溺水三千,该你喝的就那一瓢。哪一瓢?跟你有缘的那一瓢。什么叫有缘?满足这类需求正好发挥了你的强项,跟任何人PK你都不怵。
篇4:静态定位
静态定位(Staticpositioning),不考虑轨道的有无,决定点位置的定位应用,
静态定位
,
篇5:企业形象定位
就是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活动中,在广告的创意与信息表达上保持企业的VI,MI,BI信息的一致性,从而促使社会公众形成对企业固有的认知。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位置并占据某一特殊的位置,以促使消费者在思想行为(特别是消费思想与行为)上产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倾向性。
看到海尔,看到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广告说辞,我们就想到海尔的优质服务。就增强了对海尔的好感。这就是海尔(海尔广告)留给我们的印象和促使我们产生的行为倾向。
企业形象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大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小到员工的衣食住行。企业形象广告定位的作用就是通过广告宣传把企业中的些些许许,以广告的形式集中的表现出来。并且把它传达给消费者。宝洁的形象是通过对中国洗发水行业从无到有的培育过程不断积累而成的。它与宝洁长期大规模的广告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表明: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并不是企业单方面的事,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是企业在仔细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夏新高端战略,是夏新根据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心理需要)而制定的。它的成功归根于对消费心理的正确把握。
篇6:企业形象定位
1. 企业形象广告定位是广告定位发展的必然结果,广告定位从产品,品牌走到企业形象是广告定位的不断升级。是市场走向企业形象竞争阶段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广告定位必须与广告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目前有竞争力广告已不再是吆喝产品怎么怎么好的“叫卖口号”,而是突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情感引导”。
2. 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必须为整个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服务,它是企业产品,品牌特性的高度浓缩。因此,比之产品,品牌定位它更抽象。
我们知道,越抽象的东西,它的适应范围就越长。所以,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往往具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3. 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排他性,企业形象广告定位的形成就在企业内外形成了对企业看法的定性思维。它很难被外来的思想所转化。同时,企业形象定位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而,在广告宣传中突出企业形象,给企业形象一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定位是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的最好选择。
4. 在目前中国市场上同质化盛行,企业形象广告定位的选择是大势所趋。没有一个独特的形象定位,企业的品牌资产就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企业随时都可能陷入为他人做嫁衣的无赖。
5. 良好的企业形象定位,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在内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外有利于吸引人才和各种开展各种社会公关活动。 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定位的方法
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如此重要,但是到底如何进行定位,根据中国企业的现实我总结了如下几种常用方法:
1. 产品功能导向定位
企业把产品功能抽象化,寻找可为消费者接受的信息进行定位:
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白沙集团
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芙蓉王实业
2. 行业性质导向定位
归纳总结行业存在的使命,价值寻找消费者最关心的信息进行定位: 健康成就未来――海王药业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3. 经营理念导向定位
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式,价值观念等进行定位:
真诚到永远――海尔
创新生活每一天――康佳
4. 消费者观念导向定位:
定位元素来源于消费者某种固定思维或传统价值取向:
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
一切皆有可能――李宁
怎样维护形象广告定位
企业形象定位的形成是需要极大物力财力,为了保证长期广告宣传形成的定位不至于被消费者遗忘,企业形象存在一个维护的问题:
1. 保持定位广告宣传的连续性
企业形象定位的过程,实际上是消费者思维定式的形成过程。在自由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要消费者长期保持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此,只有长期保持广告传播的一致性,对自己的独特性做反复的宣传,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才会被固定。企业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占得一席之地。
2. 与时俱进,给企业形象注入新的元素。
形象广告的定位,制定于企业,根源于消费者。消费者的观念是不断改变的,形象广告的定位当然也要有所变化。一个满身土气的庄稼汉在大都市是不受欢迎的。这种喜欢并不是它否认你存在的价值,你可能有你存在理由,但它客观的制约了你的发展。形象对企业的影响是在无形中进行的。
企业形象广告定位的选取,需要捕捉消费者心灵深处的变化;需要企业时时刻刻的改革与创新。
3. 有整体规划,不计较一时之得失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由细节组成但又受细节因素的制约。在进行形象广告定位的过程中,不能因为一时一刻的利益得失而影响整个形象的塑造过程。企业形象定位也应该有整体的规划。
4. 积极准备,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意外事件其实并不能称为“意外”。想当年,感冒药市场绝对第一的康太克,就因为一个PPA事件,从此消失于世。所以企业形象定位进行的过程中,必须有前瞻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企业的竞争转为形象的竞争。企业形象广告定位问题,是我国企业善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一样是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的,但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我对企业形象广告定位问题的阐述,不是给大家固定企业形象问题的思考方式,旨在为企业形象问题的展开提供些许元素。
篇7:《定位》读后感
“书中场景跟我们现在遇到的瓶颈期很像:‘他们不去找寻新方法提高广告效力,而是以降低当前成本的方案加以应对,因此兴起了房屋经纪、传媒收购和易货服务业’。”
“书中醍醐灌顶之处在于点出:传播宣传一直陷入怪圈,这是为什么现在客源量付费媒体变得走俏的原因,但这个问题是只能力求平衡,节省成本是现实。”
“书里用大量品牌营销案例来举例说明,但在现实营销中,我们大多数不具备充足的推广资金和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后的完美产品,但是这都不要紧,抓住良好的方法指导就可以事半功倍。”
篇8:定位不是“定海神针”
在这个定位时代,定位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诸如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品牌定位,似乎整个营销就是一系列的定位运动,以致物极必反,如今定位已成为国内营销中被滥用、误用和误解最多的术语之一,俨然进入一个定位“大跃进”的时代,想必诸位早已被那些层出不穷的品牌定位理论弄得晕头转向了!
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进而引出以下问题:有关定位原有的理论依据现在还适用吗?定位有没有其他的负面影响呢?这是品牌管理者必须研究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其实,位是定不住的
定位理论始于1970年的美国,它是在人类思维的刺激与反映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在当时,很多心理模型都把人脑比作计算机的构成部件,即路径驱动系统。这个系统在大脑中会腾出一定的通道和空间用于储存概念和想法,并以菜单和指令作为其行动的指南。
因此,最初的定位理论依据认为:人的大脑会为每样东西预留一定的通道和空间,而且会持续保留不会自动“消除”。以此类推,它也会为产品和品牌长期乃至永远预留一个空间。于是,定位理论得以大行其道,它也确实让品牌所有者尝到了甜头,尽管这些甜头大都是以增大广告或市场投入为代价的,但其真相最终被定位成功的光环所掩盖了。
然而,时过境迁,当时作为定位依据的理论或模式如今已成历史,即便有的虽然尚未完全过时,但也都显现出某些先天不足来:定位也许可以让品牌找到一个位置,却很难实现品牌的跳跃性发展;定位也许可以让品牌在细分市场中暂时找到一个理想的“栖身之地”,但市场的过度细分又会约束品牌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定位理论的不足与“水土不服”在中国品牌运营实践中日益凸显,尽管后来有不少大师级的人物企图用“再定位”理论予以矫正,其结果是:越定位越移位、再定位再移位,
定位策略并非“定海神针”,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超级竞争的时代,由于品牌“位资源”的希缺,打乱了品牌定位的游戏规则,虚“位”以待的时机已不复存在,抢位、挤位、插位、篡位之风倒是愈演愈烈。实际上,品牌界一些思想敏锐的学者早已觉察到这种变化,或许因为惯性的缘故吧,至今仍然不见有能够取而代之的理论或模式问世,长期困扰中国品牌界的定位难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大脑是由相互有松散关系的概念、想法、经验等构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没有任何“空档”需要填充,也没有任何“缝隙”可以供产品、品牌之类的东西立足、栖身。而且,更糟糕的是,它居然没有为产品和品牌“预留任何位置”!否则,Dell怎能挤掉IBM?Samsung怎能全面超越Sony?惠普和东芝怎能成为最大的小型电脑销售商?华龙怎能取得盖过康师傅而成为仅次于统一的方便面市场份额?奥克斯怎能在国内基本饱和的空调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蒙牛又怎能在短短5年时间里将其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其成立之时的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对消费者来讲,“你卖你能卖的,我买我想买的”,至于如何定位与他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讲,品牌之位是定不住的,这是因为设定在消费者脑海中的这个“位”原本就处在一种调整和被调整的状态,以适应这个始终变化着的世界,而且,定位也保住不了品牌的地位,即使再定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品牌地位及其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更好的品牌及其定位还没有诞生或者还没有找到而已!
篇9:定位读后感
我们已成为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在传播过度的丛林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隘的目标,即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在我们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唯一应对之法,就是过分简化的心智。
普通的心智像已吸饱了水的海绵,充满了信息。只有把已存在的信心挤掉,才有空间吸收新的信息。然而,我们却想持续不断地把更多的信息塞进已经过度饱和的海绵中,同时又为无法使人接受我们的信息而感到失望。
在传播上,越多则越少。我们过度使用传播来解决大量的商业及社会问题,结果却把我们的传播渠道堵塞了,造成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通过,而且通过的信息还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要想在心智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信息,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心智,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受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
“当第一胜过当最好的”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定位观念。
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区别。
成为小水池中的一条大鱼(然后再把水池扩大),比成为大水池中的一条小鱼要好。
领导者的定位: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
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后来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真东西”的仿效品。
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而是品牌在人们心智中的地位。心智地位决定了市场份额,从而使公司能够像通用汽车那样强大。
定位行动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某个品类中取得领导地位。一旦有了这种领先地位,公司就可以在今后的许多年里放心地享用领先带来的果实了。
成为领导者非常困难,但保持领先却容易地多。
寻找空当。要想找到空当,你就必须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即和别人的想法背道而驰。如果人人都向东走,那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空当往西走。
定位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避开那些人人都在谈论的领域,即那些时髦的东西。若要取得发展,公司必须走自己的路,开辟无人涉足的新领域。
定位工作也许会要求你极度简化你的传播内容。唯有如此,别无他法。混淆是定位的大敌,简单化则是定位的救星。
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从潜在客户的心智中而不是产品中找到的。
定位工作就是要寻找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它们是最容易传播的概念,因为它们对信息接受者的意义最大。可惜的是,显而易见的概念同时也是最难认识到和最难传播的东西。人的心智一般都崇尚复杂的东西,蔑视显而易见的东西,认为它们太简单了。
给你自己和你的职业定位:
定位战略既然能够用来推销产品,为什么不能用来推销你自己呢?没有道理不这么做。
定位工作中最难的一点是,选择某个具体的概念,把它与自己联系起来。你如果想打破潜在客户对你漠不关心的壁垒,就必须这么做。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概念来概括你自己的定位吗?要是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来确定这个定位并加以利用吗?
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信心为自己确定一个概念。他们犹豫不决,指望别人来给自己下定义。找出你将用以建立长期定位的概念,这可不容易,但其回报也许十分可观。
要能犯错误。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乱作一气。如果是不值得做的,那就根本不该去做。反过来说,如果是件值得一做的事情,而你却等到你能做得尽善尽美以后才去做,因而迟迟不动手,你就可能永远都做不成了。
如果你试过多次并且偶尔取得了成功,那么你在公司里的名声可能会很好。但如果你害怕失败因而只做有把握的事情,那么你的名声可能反而不如前一种情况。
更加努力地工作很少会成为通往成功之路,干得更加聪明才是更好的办法。通往名望和财富的道路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唯一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方式是:为你自己找匹马骑。你内心可能很难接受这一点。但人生的成功更多是要靠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别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所以,你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职业为你提供机会,就得睁大双眼,找一匹马替你出力。
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
你所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或者问得不那么礼貌些,它究竟有没有发展方向?如果上了失败者的船,那么无论你有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出路,不如去找一家新的公司。把宝压在成长性好的行业上,如计算机、电子、光学、通信这样的朝阳行业。而且别忘了,所有类型的软服务都比硬产品发展地更快。因此,要关注那些金融、租赁、保险、医药、财务和咨询服务公司。
等你更换门庭,加入一家从事朝阳行业的公司后,别只顾问它现在能付你多少工资,还要问它今后可能付你多少。
第二匹马是你的上司。
要永远争取在你能找到的最精明、最出色、最有能耐的人手下干。
翻翻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会惊奇地发现,有多少人是紧跟别人最后爬上成功阶梯的。
第三匹马是朋友。
许多商界人士有数不清的私人朋友,却没有一个生意上的朋友。有私人朋友虽说是件大好事,但是在找一个更好的工作这件事情上,他们通常对你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人一生中的大多数重大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商界朋友的推荐。你在公司外面的商界朋友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名利双收的工作。光交朋友还不够,你还得牵出友谊这匹马,间或操练它一番,否则的话在你需要它的时候反而会用不上它。利用友谊这匹马的方法是,定期与你所有的商界朋友保持联系。
第四匹马是好点子。
人们有时对好点子的期望太高,他们不光想要一个非常好的点子,而且希望别人都认为那是个非常好的点子。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好点子。如果你想等到一个好点子能被人接受后才用,那就太晚了。别人会赶在你前面用上它的。
要想骑好“点子”这匹马,你得做好受人奚落和反驳的准备。你必须准备好逆势而行。
你如果不打算冒风险,不打算受到纷至沓来的非议,就不会第一个提出新点子或新概念。而且,你要耐心等待你的时机到来。
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博士说:“一项原理是否可行的一个标志是它所受之反对的强烈与持久的程度。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如果人们认为某个原理显然是胡说八道、不堪一击,他们往往会对它置之不理。反过来,如果该原理很难被驳倒,而且使人们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某些可能关系到个人名声的根本观念,他们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挑它的毛病了。”
绝不要害怕与人交锋。一个点子或概念如果没有受到一点儿抨击,那就根本不叫点子,而是母爱、苹果馅饼和国旗,对于这些,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第五匹马是信心。
对别人以及别人提出的点子要有信心,超越自我并且到外面寻找你的财富之重要性,从下面这个这个倒了大半辈子霉的人的经历中就能看出来。雷・克洛克在遇到这两兄弟前已接近暮年,并且一事无成,而这两兄弟却改变了他的生活。这两兄弟有一个好点子却没有信心,于是他们没要几个钱就把自己的点子连同名字都卖给了雷・克洛克。如今,雷・克洛克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身价高达数十亿美元。那两兄弟是谁呢?他们是麦当劳兄弟,每当你吃一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汉堡包时,就会想起它代表了一个外行的眼光、勇气和恒心,是他把麦当劳办成了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而不是那两位叫麦当劳的人。
第六匹马是你自己。
这是最后一匹马,它能力低下、不好驾驭而且秉性乖戾难测。但是人们经常想去骑它,尽管骑得好的人寥寥无几。那匹马就是你自己,光靠自己单枪匹马地干,也许能在生意上或生活上获得成功,但这并非易事。
生意就像生活本身,是一项社会活动,既要有合作,也要有竞争。所以要记住,获胜次数最多的未必是体重最轻、脑子最聪明或体质最棒的骑师。最好的骑师赢不了比赛,赢得比赛的通常是骑着最好的马的那位。所以,要给你自己找皮马骑,并且让它拼命地跑。
通往成功的六个步骤:
一、你拥有什么定位?
定位是一种逆向思维,它不是从你自己开始,而是从潜在客户心智中的观念开始。它不是问你自己怎么样,而是问你在潜在客户心目中已有的定位。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改变人们的想法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任务,应对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观念则要容易得多。你现在必须要做的是,把你的产品、服务或概念与人们心智中已有的观念挂上钩,以此打入人们的心智中。
二、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定位?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可以拿出你的水晶球,从长远地角度设想一下你想拥有的最好的定位。有时,你可能想要太多,你或许想要拥有一个过于宽泛的定位。你在自己的生涯中也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你如果想去适应所有的人,到头来会什么也不是。还不如把自己的专长集中在某一点上,树立自己是某方面专家这个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会的通家。
三、谁是你必须要超过的?
假如你提出的定位有可能同一个市场领导者直接对抗,那就别提它了。绕开一个障碍胜过克服它。退过来,再去找一个别人还没有牢牢占领的位置。
四、你有足够的资金吗?
对付噪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缩小你面临的问题的地理范围,即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推出新产品或新概念,而不是一下子在全国或全球内铺开。你如果能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的话,以后总能在其他地方开展这个宣传活动,前提是第一个地方要选得合适。
五、你能坚持下去吗?
你可以把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看成是一个不停变化的大熔炉,一个想法取代另一个,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应对变化,从长计议十分必要。确定你的基本定位后就要坚持下去。你必须年复一年地盯在那里。
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企业应该几乎从不改变自己的基本定位战略,改变的只是战术。这里面的窍门是,确定长期的基本战略并加以改进,寻找新的方法使它受人瞩目,设法去掉那些令人乏味的地方。在人们心智中拥有一个位置,如同拥有一片有价值的地产。你一旦放弃了它,就可能发现再也无法把它弄回来了。
六、你与你自己的定位相符吗?
定位思维就是限制创造性,创新精神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它只有在为定位目标服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效应。
世界虽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可是,人们现在都有一种万物恒变的错觉,变化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生产方式。难道变化就是唯一能够能跟得上变化的途径吗?事实好像恰好相反。
为了应对变化,你必须有长远的眼光确定你的基础业务并且坚持到底。要想定位游戏玩得成功,你必须决定你的公司今后要干什么,不是下个月或下一年而是今后五年甚至十年的计划。换句话说,一家公司不能传动方向盘去迎接每一次新浪潮,而是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有耐心,明天的太阳将照在那些今天做出正确决策的人身上。
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视而不见。
成功定位的秘诀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保持平衡:独一无二的定位、较大的市场需求。
篇10: 《定位》读后感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营销上的说法,就是病毒式营销。
2、为什么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某一个品类的品牌而言,很难让人记住超过七个品牌。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而能够进入人的脑海的,往往是能够打动其内心的品牌,或者说,品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满足了人对某一方面的诉求。
比如凉茶原本只是广东的一种地方饮品,加多宝集团通过将其定位于“降火”,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饮料市场,满足了人们“怕上火”的心理需求,从而将一款单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销售额甚至超过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重要的是,其它饮料品牌根本无法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后来有一众跟随者,“凉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行业第一的地位也无人撼动。
还有当下火热的“六个核桃”,也是找准了“核桃补脑”这个定位,在植物饮料市场一骑决尘。当然,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六个核桃解决了核桃乳口感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口感,否则定位再精准,产品不好喝,也难让人买单。
3、怎么找到定位?
关于如何运用定位,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三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客户,从而找到与竞争对手错位的、与企业自身匹配的客户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强化品牌形象。
这种感觉就像,其它人都在某个领域打得火热,而你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
比如王老吉开创了凉茶品牌,成为国内饮料界的No.1,而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比如东阿阿胶从普通的补血保健品重新定位为“滋补品”,从而跳出了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怪圈,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小结一下,就是三个关键词:
1、解放思想:不仅要审视自身,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错开正面竞争;
2、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能力,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盲目自大;
3、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篇11: 《定位》读后感
在听完贾建民教授的《战略市场营销》课程后,接着每天读一章节贾教授推荐的《定位》这本书,对于定位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最近这一个月被定位和心智这两个名词轮番轰炸。文章开篇对定位下了一个定义: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特征、行业特征、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品与众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点,作为产品的定位,从而占据用户的心智。
书中通过众多企业定位案列到国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进行剖析,不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国家、宗教,定位要占据用户心智,在众多的特性中只能选择一个点进行宣传,哪怕有再多的优点要占据用户心智则只能选择一个点。要占领用户心智,定位过程中需要满足领先法则。
对于企业多品牌战略的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品牌适合一个产品,通过拜耳、Life Savers等案列的分析当一个品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后,对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该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定位。通过强生这个品牌拓宽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标签,只是用户不一样,这样的品牌拓宽会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1章节成功六部曲,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给出了一个路线图。
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们分析当下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
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则是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未来的目标,找出一个最佳定位。
第三,你必须超越谁,就是设定标杆,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标制定行动纲领。
第四,你有足够的钱吗,强调要抢占顾客心智,需要花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定位才能让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
第五,你能坚持到低吗,定位是需要持续进行宣传,今天确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据用户的心智,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坚持能打破很多看视不可能突破的障碍。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对于一些企业虽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传上又没有紧扣定位,造成用户心智的混乱从而迷失。
《定位》引发了我对企业战略、个人事业的思考,定位无处不在,要想达成目标,则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偏离航线。
篇12: 《定位》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 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图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暂时就理解到这些,欢迎读者拍砖,补充。
篇13: 《定位》读后感
今天明白一个道理:那些营销的理论,什么4P啊,4C啊,USP啊,不过是给你提供一个思维的方式,一个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用来背、用来炫耀的。你懂的理论再多,想问题时不晓得从哪个角度切入,仍然是两脚书橱一个。――实际上背书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了,只要你下点功夫。我认为营销要吃透的是三个东西:市场、心理和文化。
所谓市场,是指总体的概念,最根本的就是供需关系。心理,是指消费者的群体或个体心理模式,“共性”的心理(即人类共有的心理模式)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个性”的心理呢?就是文化了。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行为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中国人讲人情,重亲情,美国人则重独立。这就难怪跨国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在中国为企业服务时会屡屡碰壁了:他们有最先进的理论,但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定位(Positioning):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基本前提:传播过度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历史性。定位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并很快风靡全美。其时,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量大增――“传播过度”。市场上充斥着噪音,广告诉求不得不从早期的“说什么”“怎么说”转移到“怎样才能有人听你说”上面。
理论支持:
1.大脑处理信息的有限性人类的大脑不仅拒绝接受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符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说法,普通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出来七件以上的信息单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列出必须记牢的事项时多半只列到第七项的原因。比如:七位数的电话号码、世界七大奇迹……P37――产品小阶梯(最多七层)当然了,最好是争当第一。
2.大脑的“懒惰”性它喜欢把某个名字与某类特定的产品直接挂钩。举例来说,海飞丝=洗发水,你要是想出几款“海飞丝”沐浴露,“海飞丝”润肤膏什么的,那就等着吧,它们的销量准不高,还能把等式变成不等式,把可怜的消费者搞混,最后就等着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了。
基本结论:
1.不能由此及彼。承认在已确立第一位的市场里,你不可能推翻你的竞争对手。直接的发起进攻对你没什么好处。消费者一旦认同产品的“第一”地位,就会一直认同下去,除非产品本身出现了重大的问题。美国式的只要奋斗就能成为英雄的说法在这里不管用。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从一个合适的定位切入,完全可能以“替代者”的身份抢占市场份额――但不是直接竞争。
2.领导者的定位。要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的头脑,让自己的产品与预期客户产品梯子上的第一层牢牢地挂上钩。然后保持,随时准备拦截竞争对手。
3.跟随者的定位。跟领导者挂上钩,但要寻找它的空当。它“大”你就“小”,它“高价”你就“低价”;找不到空当的时候,可以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当然,实际的操作不是这么简单。
4.名字的威力。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名字自身就有强大的威力。它是引起人们关注、自由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避开“无名”陷阱,“搭便车”陷阱和“产品延伸”陷阱。
5.如何定位:你处在什么位置上――你想拥有什么位置――谁是你需要超过的――你有足够的资金吗――你能坚持下去吗――你与你自己的地位相称着眼的不是产品,不是品牌,不是企业形象,而是“大脑”――预期客户的大脑。
是的,这实际上是心理学而不是传播学、营销学的范畴。里斯和特劳特为什么能提出这么有影响力的理论?除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是一味奉行已有的广告理论――恰恰是不受理论的干扰,客观地面对市场,才能从营销的角度转移到传播的角度上来。传播过度――怎样让消费者“不经意”地记住你的产品?――领导者理论和名字威力理论。当然啦,第一和易联想的东西总是容易被记忆的。
篇14: 《定位》读后感
作为出版的书《定位》,书中的内容许多内容在的今天也都不过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各个位置的定位方法,都能给小品牌,甚至网络推广带来一些灵感。其中剖析了“满足客户需求”却无法赢得用户的原因部分颇为精彩。
书中有部分提到关于品牌升级和定位的问题,非常深刻,发人深思。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想到了两个品牌,比亚迪和小米。比亚迪最近几年不断的开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高薪聘请奔驰前总设计师,汽车内饰,电池技术,汽车外形等诸多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推出的比亚迪汉和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都证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但是,人们却仍然将比亚迪汽车看做是低价汽车的代表,尽管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的售价和配置早已处在中端,中高端领域。究其原因,始终是比亚迪这个品牌已经被定位为低价车,出租车,公交车,不好听一点儿就是Low.这里暂且不讨论人性啊,虚荣啊这些东西。重要的是人们听到比亚迪汽车,就明显不如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据《定位》书中提到的关于新产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到用户的心智中,是有详细的方法的。
关于比亚迪这个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汉”,“秦”,“唐”这样的王朝直接注册为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产品线,宣传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形式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褪去用户心中的那一道坎。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让市场部在运营和广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资金投入。这是一种抉择。另外这个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路子,丰田早就用这个方法,在“越野”,“耐用”,“维修便宜”等多个定位中占据的用户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脑海中就是高大威猛汽车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车”,是不是就是丰田。另外丰田为了往高端汽车领域冲击,也同样开出了新品牌“雷克萨斯”。为的就是避免用户不自觉的把丰田这个品牌的属性附加给“雷克萨斯”,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萨斯是丰田的子品牌,这就已经说明了丰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个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个品牌能够占据两个大品类的头部位置,就会导致两个品类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只适用于消费品,不适用于大集团的定位。举个例子,提到雷蛇这个品牌,能想到什么?电竞装备,鼠标,键盘,电竞座椅等。反过来,提到电竞装备,你第一个想到什么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这个品牌准备去做一个新的品类,卫生用品,并且冲到了这个品类的前三名,那么雷蛇这个品牌,还代表着电竞装备吗?如果不代表,那么雷蛇电竞产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客户。这也是我们做独立站品牌时,垂直和精准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没有作者特劳特这样的总结能力。
还有小米的高端梦,这条路走的是真好。因为我是米粉,所以比较关注小米的产品线。现在回顾小米的历程,其实小米在创立的前三年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品牌路线。随着红米品牌的推出,小米的高端梦就彻底坐实了。红米继续着超高性价比的路线,防止丢失最初的那批追求超高性价比的米粉。同时,小米也在不断的提高旗舰机型的价格,开始冲击高端市场。从米8的2699到米11的4299,这品牌升级走的那叫一个稳当。小米的整个发展路线,其实非常符合作者特劳特的定位理念,想要冲击新的市场就要使用新的品牌。而小米实际上用的另外一种方法使得“小米”这个品牌成为了新一代的高端手机品牌,“红米”则接替了曾经的小米的接力棒。
篇15: 《定位》读后感
借着20xx这个令人难忘的假期,断断续续的将这本被称为对美国营销营销最大的著作―特劳特与艾里斯的《定位》通读了一遍,虽然特劳特先生于1969年就提出了定位理论,但是阅读后至今仍就觉得并不过时,某些理论至今仍很深刻,仍很受用。
一、《定位》全书主题脉络结构
整本书归纳可大致分为六大块内容,首先开篇直接提出定位的本质,紧接着开始介绍消费者心智,包括顾客心智现状,心智的特征,如何进入等。介绍清楚后,则开始进入本书的重点―如何进行定位?依据品牌所处的不同环境/情况,大致分为三种:领导者定位、跟随者定位和进行重新定位。讲述完本章重点后,则开始介绍品牌名字的重要性(对于传播而言)以及品牌延伸所带来的消心智稀释的问题(陷进),最后两部分内容则着重对进行案例说明和个人如何进行自身的定位。
二、四步定位法
三、消费者心智特征
商品过剩时代,如何从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主都绞痛脑汁的事情,《定位》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时刻关注顾客,占据顾客的心智。关于顾客心智的特征,特劳特给了几条建议,细细品味,确实非常有道理。
1、记住”顾客永远是对的,切勿试图去改变人们的认知,而是需将人们心中已有的认知当作现实来接受,企业主需要做的是重构这些认知,以在顾客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2、顾客心智七定律: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7个以上单位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极度简化信息,小即是多。只需要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词就可,贪多等于没有!(沃尔沃:安全;宝马:驾驶;佳洁士:防蛀)
3、见你所想见,尝你所想尝:顾客心智有一套防御系统,会拒绝那些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信息,只接受与心智现状相符的新信息。
案例1:将一杯陈酿法国葡萄酒倒给你朋友品尝――他所尝到的是他想尝到的;
案例2:可乐新口味:可乐公司推出新可乐(NewCoke)造成了巨大营销灾难。盲测阶段,新可乐与原配方,喜欢的人是3:1,但是当他们看到标签时,情况发生了逆转,喜欢原配方的人是新可乐的4倍多。
四、定位的精髓―企业如何进行定位,占据消费者心智?
依据企业所处的不同背景、不同竞争环境,采用不同的定位方式。具体为:
1、领导者定位
1)领导者定位实质:成为该品类第一个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即作为行业的老大。为何成为领导在如此重要?
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顾客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为第二品牌的2倍,第三品牌的4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每卖出6瓶,百事可乐很努力才能够卖出4瓶。如调味品行业,海天作为龙头老大,据悉海天的业绩是第二、第三、第四加起来的总和。
2)如何保持领导者定位?
第一,众多跟随者成就领导者,故领导者不应该将竞争者赶尽杀绝,而是需要与他们一起共同创建一个品类。
第二,领导者无需刻意强调自身的行业第一地位,而是不断强化品类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价值。为什么?原因在于顾客心理层面,作为领导者品牌,消费者知道你是行业老大,如果刻意强调,会易引起顾客疑惑,为何作为行业老大仍这么缺乏安全感,非要说出来?
第三,学会戳人痛处,作为行业领导者,其产品往往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代表着正宗货,所以,领导者需要持续创新,强化原创的概念,让消费者形成其他跟随者产品都是模仿的印象。如可乐持续宣传”正宗货“来不断强化品类第一的定位。
第四,对于竞争品牌保持高度敏感,并进行全面拦截。
1)领导品牌应该拦截竞争品牌所有新产品或新功能,领导者一旦发现有市场潜力的新品出现就需立即跟进,灭掉所有成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时机,迅速回应,对于竞争对手拦截最重要与关键的是把握时机,抢在新产品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扎根之前狙击对手。(如强生止痛药泰诺与达特利的价格战,达特利对泰诺发动价格战,强生公司迅速采取拦截行动,即使是泰诺降价)
3)采用多品牌战略拦截对手。对于领导者而言,现有的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品牌一般不适宜拦截对手,因为①拦截对手可能会涉及到降价,一旦降价,就不能再提升回来,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损失。②对手的产品可能与现有产品并不一致,如果在现有品牌下出一个新产品对对手进行拦截,则会出现改变现有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既有定位。因此,更明智的办法是通过新品牌进行拦截。如宝洁公司的多品牌战略,象牙是肥皂品牌,但是竞争对手出了强效洗衣粉时,宝洁并未直接出一款象牙洗衣粉,而是推出了一款新品牌―汰渍来拦截竞争对手。
2、跟随者定位
寻找空位,通过寻找品类第一品牌的薄弱环节,然后填补上。常见的空位:
1)尺寸空位。大众甲壳虫车案例,通过对现有车的发展趋势分析,找到尺寸上的空位。
2)高价空位。美孚1号,通过采用高价策略,占据消费者心智中高端产品的心智。再如,现今网红品牌钟薛高也是采用高价策略,通过高端原料、打造高产品力,实现占据高端产品心智。要实现高价定位,需有相应策略与之相对应:①建立高定位的品牌;②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③选择一个顾客可以接受高价的品类。
3)其他有效空位,如性别、年龄。针对女性的电子烟、香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针对小孩的牙膏等。
3、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如今市场上每个品类产品成千上万,对于行业的后起者,想要通过寻找空位来进行定位,通常会非常困难。企业该如何运用广告进入消费者心智?最基本的营销战略为“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创建自己的空位: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即先将顾客心智中原有的相关概念或产品移除,然后再引入新概念或产品。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摇动既有观念、产品或者人的定位。冲突能够使人一夜成名。
实例1:重新定位阿司匹林
为了夯动阿司匹林作为抗生素的老大地位,强生泰诺广告中说到”如果您经常感到胃部不适。如果您有胃溃疡、哮喘、过敏或缺铁性贫血,请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务必咨询您的医生“。”阿司匹林会刺激胃粘膜,引起哮喘或过敏反应,并导致胃肠道微量隐形出血。幸好,有泰。通过移除阿司匹林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来进行重新站位,最终泰诺打败了阿司匹林,成为第一品牌。
实例2:重新定位品客
要使重新定位战略有效,有时需要揭示竞争对手产品的弱点,以改变潜在顾客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认知,而不是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
品客薯片是宝洁旗下一款薯片品牌,因其新奇的特点迅速夺得行业18%的市场份额。而博登公司的智慧薯片采用了重新定位的战略反击品客。它在电视广告上宣读产品标签内容:
智慧薯片成分:土豆、植物油和盐
品客薯片成分:脱水土豆、甘油一酸酯和甘油二酸酯、抗坏血酸以及丁基羟基苯甲醚。
随即品客的销量大幅下滑,市场占有率由18%跌至10%。
五、《定位》读后思考
特劳特《定位》这本书对于如何占据消费者心智以及如何进行定位做了非常详实的阐述,对于个人而言最大收获莫过于思维上的改变,现今实际工作中,很多产品传播的核心其实更多是重产品端进行的,我的产品最大的利益点是什么?而对于顾客已有的认知其实研究的很少,对于如何将产品的核心利益点与顾客已有认知联系,进而重构顾客认知,占据消费者心智更是思考的更少,所以,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思考。
虽然《定位》这边书对于营销圈有很多的影响,但仍是过分强调了定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商品琳琅满目的时代,用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所有产品都以用户为中心。但是本书中的《定位》其实只是整个产品的一小块――产品核心传播,即营销传播的部分,除了营销传播,产品的自身的产品力、产品定价、产品销售渠道对于产品能否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定位的作用。
篇16: 《定位》读后感
所谓一本营销著作,我认为更像一种读心的书,定位对于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点,就好比书中所说抓住人的心智。
所谓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车的品牌,宝马是动力,奔驰是商务,沃尔沃是安全。在之前,甚至有过每一种品牌的车经常出入场合的数据分析,这也是在做有关于车主的定位。所以通过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过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改变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个时效中不断改变的。人的成长也是在每个时间段定位自己,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断经历,通过时间的累计所达到的。然而每个人也可以做CEO,但是对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个环境中不断改变的,在环境的因素里,物是通过其环境而变。比方当下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车,当下5G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新的物种诞生,然而如何给这些新的物种去定位,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谓心智便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成熟度。你去给小朋友推销汽车,他们不懂,你去给大人推销玩具,他们过了那个时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因为是由内而外的思考。我们现在太多人向外求,导致定位的不精准。就好比本身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认为工程赚钱不顾一切去接这个工程,反而适得其反。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多由内而外,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懂得定位是什么!
篇17: 《定位》读后感
《定位》这本书是同事在公司读书交流分享会上推荐的,“定位”这个词语当他提出来的那一瞬间便有种豁然的感觉。初衷只是觉得这本书可以对以后的职业规划会有更加明确并坚定的方向,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收获最大的是思维的转换。
本书核心观点是:“品牌时代,抢占用户心智。”以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阐述了定位的本质――将认知当成现实,也就是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这里的心智模式指的是大脑依据以往的见闻和思想构建的模型,用于影响人们对于外部现实世界的认知及行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对于同一件东西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这是一本讲营销的书,原先我在这方面的想法一直是,先发掘用户需求,然后开发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但是却没有想过,在调研市场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可能竞争对手已经快一步得到相应的调查结果抢得先机?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反观这本书讲的是将焦点集中在潜在顾客而不是产品,由外向内分析。也就是从潜在客户的角度及市场竞争情况出发,围绕用户心智进行营销。而由内向外的思维则是从产品角度出发围绕产品营销。
心智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简化”。纵观我们目前的大数据传播时代,不可否认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和信息的共享,但正是因为庞大的信息体导致了传播过度和同质化的现象。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家企业发现一个品类市场很好,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同质化竞争;旅游景点模式的千篇 一律,新建的仿古建筑、含括全国各地小吃的“特色小吃街”等等。就连人也同商品一样,陷入了同质化竞争。而“定位”其实也是同质化时代人的竞争之道。
如会计行业来讲,其实很多企业在招收普通的基础核算财务人员门槛并不是很高,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财务的认知又是“每个公司都需要算账的”,前几年出现的财会热门专业涌出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也就造成了目前基础会计人员的相对饱和。当然好的机会平台依然存在,但是竞争的激烈会出现僧多肉少的现象,其实这也就是缺乏准确定位的体现。同质化的竞争中想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我们认为的埋头苦干,努力踏实的把工作做好,这样就可以成功?当然不是!盲目从众的努力感动的只是自己罢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竞争社会。那么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位自己,改变一下思维,找出属于自己的空位发展。个人定位和产品是大同小异的,同样是在预定客户脑子里占有一席之地。
书中在“个人及事业定位”中谈到要去找属于自己职业的“六匹马”,其中一匹就是 “一个想法”。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岗位缺少的不单单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会思考有想法的人。当然要骑上“想法”这匹马,必须愿意受人奚落和反驳,有的时候甚至需要逆流而上,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是需要去冒险的,我们要有承担错误的勇气和担当。
这本书虽说主要是以广告业为例论述了企业战略定位的重要性,但是也阐述了个人发展过程定位的必要性。对于现阶段的我可谓是收获良多,在个人职业方向的思考以及思路的转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人生中有很多选择和岔路需要我们去选择,定位不是说一蹴而就,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擅长什么,先了解一下自己,然后便是定位选择,择一灯塔后只管砥砺前行便好。
篇18: 《定位》读后感
定位,什么东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很多人把这本书看做是营销的指南,也有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没错,其实不只是产品,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需要定位。
我现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从入门开始自己摸索的,曾经拍短视频,自己没头没脑的策划、写文案、拍摄、剪辑,这里面没有一样是我擅长的,最多是感兴趣,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开始以为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一个人参与所有环节,但是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结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完全达不到起初的预想,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那么的小。
《定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专注打造自己的强项能力。就像在团队中,我每个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没有一件做得好,假如专注一个方面,把一个环节做好,在这个团队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吧!
也有人觉得,人生不应该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应该是有无数种可能的吗?是啊,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你一定没少被人定位,被家长定位、被老师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时会被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为,你从没思考过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从未认真给自己定位。
难道学历低每个月就只能领不到三千的月薪吗?难道长相平凡就不能找个帅哥谈恋爱吗?难道家里没有矿就只能怨天尤人吗?不是吧!就算别人给你这样定位,你也只会嗤之以鼻,内心不服,凭什么!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一次认真的定位,不给自己限制,这才是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书中说,“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学会认识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并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强大,就是一种心智的转变,老人总说一句话“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说的不是个子长大,而是心智的变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转变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的。
那么,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思考吧!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一起来重新定位自己吧!
篇19: 《定位》读后感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百度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百度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百度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百度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篇20: 《定位》读后感
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性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 策划书结构
★ 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 地产策划书
★ 广告策划书格式
★ 标准策划书
★ 餐饮策划书
★ 策划书的标准格式
【定位策划书(合集20篇)】相关文章:
餐饮的策划书2022-11-27
企业营销策划书2022-05-07
工业地产项目策划书2023-05-07
广告活动策划书前言2022-07-28
短信广告内容范文2023-06-03
企业产品画册策划书2023-05-07
房地产策划书2024-04-15
品牌策划书范文2023-08-24
品牌冰箱的网络促销策划书2022-11-24
广告策划书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