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

时间:2023-09-06 08:00:30 说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整理12篇)由网友“DC”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

篇1: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

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

说明文阅读在考试中需要掌握的重难点主要有:

1. 把握说明对象;

2. 筛选和概括说明的内容;

3.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 理解说明的中心;

5. 理解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层次;

6. 掌握说明方法。

今天分享的就是说明文阅读的“套路”,这一部分模棱两可的同学可以好好看看哦~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准确、生动(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附: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

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篇2: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考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

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三、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四、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篇3:高考冲刺语文考点梳理

⑴却,可是。例: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②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

⑵那么,就。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及日中则如盘盂。③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④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六则。

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例: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⑦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⑧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⑸就是。例:①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②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③不然,则其所疏远。

⑹原来是。例:①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②临视,则虫集冠上。

⑺只。例:①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②不依公道则爱钞。

⑻同“辄”,总是,常常。例:居则曰:“不吾知也!”

⑼原来已经。例:①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②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则是)只当是。例: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篇4:高考冲刺语文考点梳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三、一词多义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

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

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

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③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

②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

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篇5:高考冲刺历史考点梳理

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2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

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人权宣言》:

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1791年宪法:

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

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

④对外战争:

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

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对法国不利,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C.战争性质: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3)统治结束: ①统治危机:普奥等国武装干涉,联军攻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中

②结束的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制度

3、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1)阶级属性: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

(2)措施:①召开国民公会:普选产生

②反封建法令: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

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③对外战争:1792年9月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制止外敌入侵,赢得短暂和平

④成立共和国:1792年9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

⑤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初)

(3)统治结束:①统治危机: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第一次反法联盟威胁法国;国内王党分子在法国西部地区

**;国内粮价飞涨

②结束标志: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

4、第三阶段:1793年6月—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民公会

(1)领导人:罗伯斯庇尔为首

(2)阶级属性: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3)措施:

①反封建的土地政策:

A.内容:把逃亡的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

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B.意义: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

②全面限价法令:1793年9月为平抑物价颁布,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

③恐怖政策:

A.目的:为了镇压反革命

B.内容:通过关于惩治嫌疑犯的法令,规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监管

C.意义: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为后人所批评

④对外战争:发布总动员令,征集军队,1793年底赶走外国干涉军,1794年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

(4)统治结束:

(5)①统治危机:国内外形势好转情况下,雅各宾派矛盾逐渐暴露并分裂

A.分裂:代表城乡中下层群众的左派:埃贝尔派;代表小资产阶级的中派:罗伯斯庇尔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右派:丹东派

B.各派主张

②结束标志:1794年7月,国民公会中的反罗伯斯庇尔派发动热月政变。

5、大革命的结束:1794年7月的热月政变

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历时5年,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2、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挽救了革命,不断把革命推向

3、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且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4、为此后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篇6:高考冲刺历史考点梳理

封建社会制度

1、三公九卿制:

(1)、形成和演变: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汉承秦制,汉朝继续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职权范围变化不大。

(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

(1)、形成和演变: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唐朝延用并完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相互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宋元明清时期在沿用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变化了只是局限于形式。(2)、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集权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以后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上述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

(1)、确立和盛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盛行于唐。(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和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由于三者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的皇权。(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集权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篇7:高考冲刺政治考点梳理

加快科学发展 深化城乡统筹

一、经济生活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①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②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③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

④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⑤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

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就业。

⑧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产品流通。

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①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合法权益。

②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福利。

④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良好环境,提高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工资水平。

二、文化生活

1.从文化角度分析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①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③大力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为农民创造文化环境。

⑤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创造性。

篇8:高考冲刺英语考点梳理

十六种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时;

现在完成进行时,过去完成进行时,将来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一、一般现在时:take形式为原形

例子:It take sme five years to finish the painting。

这幅画花了我十年功夫

1.概念: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及现在的某种状况。

2.时间状语: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everyweek(day,year,month…),once a week,on Sundays,

3.基本结构:动词原形(如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动词上要改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二、一般过去时:take形式为took.

1.概念: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行为。

2.时间状语:ago,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astweek,last(year,night,month…),in1989,just now,at the age of 5,one day,long long ago,once up on a time,etc.

3.基本结构:be动词;行为动词的过去式

三、现在进行时:take形式为am/is/are taking

1.概念: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及行为。

2.时间状语:now,at this time,these days,etc.

3.基本结构:am/is/are+doing

四、过去进行时:take形式为was/were+taking

1.概念:表示过去某段时间或某一时刻正在发生或进行的行为或动作。

2.时间状语:at this time yesterday,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导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等。

3.基本结构:was/were+doing

五、现在完成时:take形式为have/has+taken

1.概念: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从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2.时间状语:recently,lately,since…for…,in the past few years,etc.

3.基本结构:have/has+done

六、过去完成时:take形式为had+taken

1.概念:以过去某个时间为标准,在此以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或在过去某动作之前完成的行为,即“过去的过去”。

2.时间状语:before,by theendoflastyear(term,month…),etc.

3.基本结构:had+done.

七、一般将来时:take形式为:am/is/are/goingto+take;will/shall+take

1.概念: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及打算、计划或准备做某事。

2.时间状语:tomorrow,nextday(week,month,year…),soon,inafewminutes,by…,thedayaftertomorrow,etc.

3.基本结构:am/is/are/goingto+do;will/shall+do.

八、过去将来时:take形式为:was/were/goingto+take;would/should+take

1.概念:立足于过去某一时刻,从过去看将来,常用于宾语从句中。

2.时间状语:thenextday(morning,year…),thefollowingmonth(week…),etc.

3.基本结构:was/were/goingto+do;would/should+do.

九、将来完成时:take形式为:begoingto/will/shall+havetaken

1.概念:在将来某一时刻之前开始的动作或状态

2.时间状语:bythetimeof;bytheendof+时间短语(将来);bythetime+从句(将来)

3.基本结构:begoingto/will/shall+havedone

十、现在完成进行时:take形式为:have/has+been+taking

1.概念:在过去某一时刻之前开始的动作或状态一直持续到说话为止

2.基本结构:have/has+been+doing

十一、过去将来完成时:take形式为:should/wouldhavetaken

基本构成形式:should/would+havedone

十二、将来进行时。:take形式为:shall/willbe+taking

基本够成形式::shall/willbe+doing

十三、过去将来进行时:take形式为:should/wouldbe+taking

基本够成形式:should/wouldbe+doing

十四、过去完成进行时:take形式为:hadbeen+taking

基本够成形式:hadbeen+doing

十五、将来完成进行时:take形式为:shall/willhavebeen+taking

基本够成形式:shall/willhavebeen+doing

十六、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take形式为:should/wouldhavebeen+taking

基本够成形式:should/wouldhavebeen+doing

篇9:高考冲刺英语考点梳理

高考英语常考的四个语法知识点

1. 语态和时态

—Do you see those people on the little sandy island?

—Yes, they _______ handkerchiefs for the last half hour. I wonder why.

A. were waving B. waved C. had waved D. have been waving

【正确答案】D

【高考考点】考查动词时态。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一个从过去某一时刻开始的动作,一直延续到说话时还在进行或刚结束,句中常出现用for, since, how long等引导的时间状语。e.g. His telephone has been ringing for a long time.e.g. It has been raining since last Sunday. e.g. How long have you been wearing glasses?

【题干句意】“你有没有看见那些在小岛上的人?”“是的,我看见了。他们在过去的半小时里一直在挥手帕,我不知道为什么。”

【详细解析】这个挥手帕的动作是在半小时前开始的,然后一直在挥,一直挥到了说话的这个时候,所以我们用的是一个现在完成进行时,强调一个动作的持续。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几个时态:

A选项是were waving——过去进行时,它指的是:①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②过去某一阶段正在进行;B. waved——过去时,过去某时间发生的且已完成的动作,所以我们知道A和B这两个时态都是和过去有关,而和现在是没有一点关系的,所以A和B这两个答案错了。

C. had waved——过去完成时: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动作前完成的动作或状态,那么它所表达的时候是在过去的过去,例如:e.g.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we had built 5 new schools.到去年年底为止,我们已经建造了5所学校。首先,过去的时间是去年年底;而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在去年年底之前,所以我们用过去完成时——had build.和现在是更加没有联系了,所以这个答案也是不正确的。

题干中的时间状语是“for the last half hour”,注意这个last不是指“最后的”,而是指“刚才的——在刚才的半个小时里”,那么往往呢句中出现last,或者是last half hour、recent这种词的话,我们一般都会选择现在完成进行时,因为它指的是“刚才”,那么肯定指“从刚才到现在”。所以本题答案是D.

2. 名词性从句

The information could be helpful to ____will take over the job.

A. those B. who C. whoever D. anyone

【正确答案】C

【高考考点】考查名词性从句,顾名思义就是名词,它可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和同位语,所以相应的名词性从句也分为有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此题考的就是介词to后的宾语从句。

【题干句意】“这个消息可能会对任何将接管这个工作的人有所帮助。”whoever = anyone who“任何怎么怎么样的人”所以这个答案是正确的。我们再来看其他几个答案为什么不对呢?

【详细解析】A选项是those,如果those填在这里的话就会变成缺少关系代词who,如选those,那those will take over the job“那些人将会取代这个工作”,它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句子,而不是一个从句,更加就不是一个宾语从句了,所以从原则上说它是错误的,那么怎样改才是正确的呢?很简单,只要在这个those的后面加一个关系代词who,把它变成一个定语从句——those who will take over the job,“那些将要接管这个工作的人”,那么这样就可以了。

B选项是who在名词性从句中表示疑问,e.g. Who will take over the job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D选项是anyone,错误的原因也是缺少关系代词who.

比较those who和anyone who,前者是“那些……的人”,后者表示“任何……的人”。区别就是在于those who是一个复数的概念,“那些人”,后面的谓语动词要用复数;而anyone who是表示任何一个人,后面要用单数的谓语动词。

3. 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

—David, we went to Lake Geneva for the weekend.

—That _______ a very nice change. I wish I had gone there.

A. must be B. must have been C. could be D. could have been

【正确答案】B

【高考考点】考查情态动词。

首先A和B里面都有must,must表推测,它表示“肯定…”,这个语气是非常确定的,百分之百的;那么当must表推测的时候呢,它还可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例如:

第一,must be表示的是“现在的状态”,He must be a teacher. 他肯定是一个老师。

第二,must be doing表示“现在进行的动作”,They must be having a meeting in the office.他们现在肯定正在办公室里开会。

第三,must have done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You must have met him yesterday.你昨天肯定见过他了。让我们看一下将“must have been”填到题干里面是否正确?句意:“David,我们周末去了日内瓦湖。”“哦,那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变,我希望我也去那里了。”这里是表示一个肯定的推测;又因为是上个周末的事情,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所以用B. must have been,而不是A。

【详细解析】C选项是could轻微的怀疑或委婉的陈述看法,“可能”e.g. His story could be true, but I hardly think it is.他所说的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但是我基本上不相信。

D选项是could have done虚拟语气,某事过去有可能发生而实际没有,“本来可以”,表示惋惜、遗憾 e.g. The accident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这个车祸原本是可以避免的。e.g. You could have done better, but you didn’t try your best.你原本是可以做的更好的,但是你并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4. 代词

Knowledge begins to increase as soon as one individual communicates his ideas to _______ by means of speech.

A. other B. another C. the other D. an other

【正确答案】B

【高考考点】考查代词

【详细解析】other用作代词时,意为“另一个”、“别人”,不单独使用:the other, others, the others.

1. the other ① 两者中的另一个,与one连用(就两者),one hand / the other hand ② 用作定语 + [pl.],另一方中的“全部其余的” I like this book, and I like the other books too. 我喜欢这本书,我也喜欢其他所有的书。

2. others是other的[pl.],泛指“别的人或物”(但不含全部) 。e.g. Some are carrying water; others are watering the trees. 一些人在提水,另外一些人在浇树。(others指的“其他人”不是剩下的全部,而是“一部分”)

3. the others是the other的复数形式,特指“全部其余的人或物”。e.g. I have ten pencils. Two of them are red, and the others are blue.我有10支铅笔,其中的两支是红色的,其余的(8只)是蓝色的。

4. another用作代词时,常与one组合构成one … another,“另一个人”、“另一回事”,指同一组内的两个个体。e.g. One person may like fishing, while another may prefer hunting.一个人可能是喜欢钓鱼,而另一个可能喜欢打猎。(世界上不可能有2个人,所以它指的是没有一个特指的,“其他一个人”)

【题干句意】知识是开始增加的,当一个个人把他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给另一个人的时候。这里指的是另一个人,并没有一个特指的范围说是谁,是哪里的另外一个人,所以用one …another。D选项没有这种用法。

篇10:高考冲刺英语考点梳理

1. The computer system _____suddenly while he was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辽宁卷)

A. broke down B. broke out C. broke up D. broke in

解析:A由语境逻辑可以推出该空表示“坏了”,因此应填broke down.

2. To understand the grammar of the sentence,you must break it _____ into parts. (湖北卷)

A. down B. up C. off D. out

解析:A break…… down在此意为“将……分解”,符合语境逻辑。

3. I was still sleeping when the fire _____ ,and then it spread quickly. (20广东卷)

A. broke out B. put out C. came out D. got out

解析:A由the fire与spread之间的语境逻辑可以推出该空表示“(火灾)发生”,因此应填broke out.以上三题都是考查break短语的用法,本文在此对其做一归纳。

1. break down

(1)破坏,毁掉;Who broke down the doors of our classroom?谁把我们教室的门打坏了?

(2)破除;The old rules must be broken down. 这些陈旧的规章制度必须废除。

(3)制服;The police tried to break down the prisoners' opposition.警方设法制服囚犯的反抗。

(4)坍塌,坏掉;Because of explosion the bridge broke down last night. 由于爆炸,昨夜这座桥倒塌了。

(5)(计划等)失败,破裂;Your plan has broken down. What a pity!你的计划失败了,真遗憾!

Why did the peace talks break down?为什么和谈失败了?

(6)(健康、精神)崩溃;After a long time of hard work,he almost broke down. 长时间艰苦劳动之后,他的身体几乎垮了。

(7) 分解This matter will break down in water. 这种物质在水中会分解。

2. break up

(1)解散,驱散。如:The police broke up the crowd (the meeting)。警察驱散了人群(集会)。

(2)(学校等)放假。如:When do you break up for Christmas?你们什么时候放圣诞节假?

(3)结束,破裂。如:The weather shows signs of breaking up. 好天气看样要过去了。

Their marriage is breaking up. 他们的婚姻濒临破裂。

(4)击碎,撞碎。如:The ship broke up on the rocks. 船触礁撞毁了。

Let's break up the whole into parts. 让我们化整为零。

(5)绝交。如:She's just broken up with her boy-friend. 她刚与男朋友绝交。

3. break in破门而入,打断Last night a thief broke in and stole away his camera. 昨夜一个小偷闯了进来,偷走了他的相机。

He broke in with some ideas of his own.他插了话,说了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4.break into破门而入,突然……起来They broke into the prison and set free all the prisoners. 他们冲进监狱,释放了所有的囚犯。

Hearing the sad news,the old woman broke into tears. 听到这个悲哀的消息,这位老年妇女突然哭了起来。

5. break out战争爆发,争吵爆发,(火灾)发生When did the war break out?这场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I have heard that a quarrel broke out between them. 我听说他们之间爆发了争吵。

More than one hundred fires broke out in our city last year. 去年我市发生了一百多起火灾。

6. break away from打破陈规;奋力挣脱;放弃习惯You must break away from these old customs. 你们必须破除这些旧风俗。

The dog broke away from its owner and ran away. 狗挣脱了主人,跑了。

You'd better break away from the habit of smoking. 你改掉吸烟的习惯。

7. break through 出现,突破It was a cloudy day,but the sun at last broke through.原本是个阴天,不过太阳最后还是出来了。

Our soldiers successfully broke through the enemy's defences. 我们的战士成功地突破了敌军的防线。

8. break into pieces破成碎片The mirror fell to the ground and broke into pieces. 镜子掉到地上摔成了碎片。

9. break one's word/promise食言,说话不算数I believe in him,because he never breaks his word / promise. 我信任他,因为他从来不食言。

10. break the law/rule违反法律/规章制度Nobody can break the rules of our company. 没有人能违背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

11. break forth突然发出,爆发,迸发,发作The crowd broke forth in cheers. 欢呼声从人群中迸发出来。

12. break in two使破成两半When I hit the ball,my bat broke in two. 击球时我的球拍断成两截。

13. break the record打破纪录This athlete has just broken the world record in men's high jump. 这名运动员刚刚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4. break one's heart使某人心碎,使某人悲痛欲绝To tell you the truth,the bad news broke my heart at that time. 说实话,那时这个坏消息使我悲痛万分。

篇11:高考冲刺化学考点梳理

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篇12:高考冲刺化学考点梳理

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⑥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⑧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高考备考十大策略

高考备考的十大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高考三轮复习计划具体有哪些

高三语文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初三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备考方案

高考最后58天复习建议是什么 高三优秀学习方法有哪些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
《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梳理及满分策略(整理12篇)】相关文章:

高考倒计时复习计划怎么制定2023-11-28

关于中考语文的复习计划2023-04-09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2023-10-28

备考的发言稿2023-01-31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制定2023-07-21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2-10-26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2024-04-19

高三数学一轮的复习计划2023-12-21

高三尖子生各科备考复习技巧总结2023-07-08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参阅2023-01-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