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

时间:2022-07-21 09:55:30 议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MrZhou”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

篇1: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

1、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甘肃是内陆大省,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处,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干旱多风,土壤侵蚀严重,仅中低产田面积就占90.1%,盐渍化耕地和退化草地比重极大[1]。受地域、交通、人文、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十一五”期间,全省上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惠农政策,不断开辟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使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纯收入由的1980元增加到了的3425元。20,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了572亿元,粮食总产958.3万t,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4.7%[2]。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优化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形成了马铃薯、杂交玉米和瓜菜制种、高原夏菜、苹果等为特色的优势生产基地,草食畜牧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甘肃农业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农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依然存在不少制约甘肃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2.1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甘肃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严重短缺[3],70%的耕地为山旱地,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且极不稳定。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速了草原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2.2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政府推动下,“十一五”期间甘肃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形成了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有效地提高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加快了局部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但中东部地区发展仍较为缓慢,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发掘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仍有较大难度。

2.3农村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难以达到规模效应,而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能接纳的劳动力极为有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全省农业出现季节性、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现象,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科技知识推广难度加大,难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需要。

2.4持续发展乏力

虽然“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8%,且由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机制,全省农业未来增收后续发展乏力。

3、建议

3.1转变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要从粮食生产入手,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投入提升甘肃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4]。二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十一五”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构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包括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通过引进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和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如临夏州、兰州市、白银市等沿黄河灌溉区,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条件便利等优越条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城郊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好,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水平较高的优势,充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陇东和陇南地区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可以充分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立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

3.2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首先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兴建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水利工程,修复病险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排灌体系,增加灌溉面积,对中低产田进行大规模改造,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田生产能力[5]。其次要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范围。通过推广节水技术、新型施肥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旱作农业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全膜覆土技术;在河西灌区推广垄膜沟播技术;在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于一些机械化难度稍大的丘陵山地地区,研究推广适用于当地情况的小机械化、半机械化等,大力推广复式作业机械,推进农机合作机制,避免农机重复投资,使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第三,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从而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3拓展增收渠道

一是针对甘肃农业家庭式经营的特点,进一步挖掘潜力,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养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建立多途径、多形式的产销机制。二是基于现有劳务结构,进一步转变劳务经济模式。开发全省劳务产业,如通过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重点项目培育,优化现有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三是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发展蔬菜、花卉制种,中药材,水果,酿酒原料等生产业;发展黑白瓜籽、食用菌、黄花菜等特色产品生产;建立天祝白耗牛、早胜牛、河曲马、陇东黑山羊、河西绒羊等地方畜种资源标准化、规模化繁育体系;加快发展鲑鳟鱼、鲟鱼等特色渔业。四是依托特色产业建设,建立农产品现代精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建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3.4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甘肃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强专项规划,统筹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尤其要把新农村建设摆在优先和重要位置,充分考虑利用城镇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实现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要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并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篇2:浅谈发展农村经济问题论文

浅谈发展农村经济问题论文

1 存在问题

1.1 农民收入比较低

农民是完全靠土地生存的,经常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农产品低价运行、频繁波动,增产也不增收,出台政策取消最低农产品保护价格收购以后,导致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产量虽然提高,但农民的腰包并没有鼓起来。一些人为的恶性循环竞争,争相调低农产品价格,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收入与效益。

1.2 农业科技发展滞后

在大力推行改革创新以来,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没有做到全覆盖,力量非常薄弱。目前,经费短缺、人员外流、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不灵等因素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普遍原因,推广宣传的力度也远远不够。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农村人口占据我国很大比例,随着土地的不断流转,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未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农村人口只增不会减。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机械化作业逐渐推广,会有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下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1.4 农民贫富差距很大

当前,贫富差距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上日益凸显,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财富总是聚集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甚至连温饱都达不到,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异常艰巨。

2 主要对策

2.1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要严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与原则,大力创新,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潜力。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和能力,研究农业新品种,告别品种单一的劣势,多选择一些优良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不再一味的种植,要学会考虑市场的需求,真正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依托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2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就需要一批有文化、有素质、有技能的农民,这就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劳动技能。要寻找专业的农业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民工讲课,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农业生产现场的一线,面对面、手把手的向农民传授先进实用的技术,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

2.3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我們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科技平台,加大创新力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将科技与经济两者紧密的融合起来。二是增加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经费及设施投入,只有在充足的资金基础上才能谈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也是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农村精神方面的同步发展,只有在农村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农村经济才会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农民才能从中获益,从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范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与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论坛,2005.

[3]陈玉光.依靠科技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刘斌.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篇3:高速公路运输经济问题研究论文

高速公路运输经济问题研究论文

一、当前中国高速公路经济的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无论是经营性,还是“收费还贷”类型,其本质都脱离不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最基本的公益性职能。而毫无疑问,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在战备、国防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不讲条件的义务。而当前,对于一些受到人们关注的高速公路如广深高速、沪宁高速等,其收费相对都较高,其平均收费标准甚至都高于国际发达国家。以广深高速为例,通行费收入达31.69亿元,日均870万元,而当初修建的成本仅114亿元。事实上,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据报道,前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8%、运输费用占GDP超过9%,分别高出发达国家80%和50%。因此,当年产生的“河南农民时建峰假冒军车偷逃过路费案件”。当年,时建峰开着大货车在八个月内免费通行高速公路2300多次,偷逃过路费368万元,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而时建峰自称这几个月只赚了不到20万元。因此,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高额的通行费用,挤压了物流、运输企业的利润,而这样高企的成本又转嫁了最终消费者头上,使高速公路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功能弱化。

二、进一步促使中国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稳健发展的思考

(一)多元化融资解决高速公路资金缺口问题

1.增加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主体往往是交通部门下属的公路投资公司或类似企业。此外也存在一些有着其他背景的合作股东,但这类企业数量极少。因此,客观上讲,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主体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除中央政府的相关税费(车辆购置税)等投入外,还应当通过发行国债、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专项基金投入的方式,增加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投入,减少单纯的银行贷款模式,既减少融资成本,又能够增加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的效果。

2.考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当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除政府投入外,往往是单纯的使用银行贷款模式。这样的后果是高额的利息费用加重了高速公路的经营成本,而公路公司、施工企业乃至物流运输业,往往都在“为银行打工”。因此,应真正拓展资金来源,考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制定各种办法,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领域。此外,金融市场也应加快创新,通过设立信托基金、专项金融产品等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到高速公路建设中来。政府可以采用BOT方式来为高速公路建设融资。BOT模式融资可以免去政府的还本付息的责任,只需要将向道路使用者收入费用的`权利暂时转让给项目投资者,让其以收取的费用来收回投资并获取相应利息。这种融资模式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可以缩短工期,减少各种费用,如借款利息。例如山东高速便是“走出去”做得很好的一家企业,除运营本省高速公路建设外,还将业务拓展了四川等地。

(二)正确认识收费性质公路与进一步投入建设的关系问题

当前,中国高速公路主要分为“政府还贷”性质以及“经营性公路”两大类。中国公路法明确规定,收费还贷公路收费其满或贷款还清后必须停止收费。但在现实中,往往一些地方有意混淆这两类性质的界限,或者“摇身一变”将收费还贷公路变性为经营性公路。客观上讲,人民群众对于收费公路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定价合理,付出修路成本收益通行费用也是天经地义的。但对于性质不清,定价混乱的高速公路收费人民是不能接受的。而当前,大多数省份采用的是“统贷统还”模式,如山东、山西,明确采用这种模式,即只要旗下的高速公路有一条还没有还清贷款,则所有的高速公路收费都不会停止。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新的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则所有的高速公路都要继续收费,形成了事实上的永续收费。这是当前民意反映较为强烈之处。因此,有关部门势必需要进行调研,对此类现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研究,对于“统借统还”的范围、时限是否可行,或者是否符合公路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见,这样才能够释疑于民,使高速公路建设与收费在阳光下运行。

(三)做好宏观调控,使高速公路公司与各相关行业利润率相协调,共同发展

各级政府应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调研机构,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融资费用以及实际通行费用创造效益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合适的利润率,从而确定各方都可以接受的通行费水平,使各行业相关利润率相协调。,交通运输部首次提出了重大节假日通行费免收方案,使人民群众见了“实惠”,但随之而来的高速公路节假日大堵车又使各界发生了争论,这样形式化的“惠民工程”到底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探索高速公路的公益属性,将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的根本职能还于民众,是当前各界必须关注的重点,使高速公路这一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真正发挥出“经济引擎”、“致富桥梁”的重要作用。

三、结论

高速公路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必要方式,其具有行车速度快、运输能力强、周转灵活、安全系数高的特点。它有效地降低了沿线地区的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营的效率。众所周知,物流行业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高速公路便是物流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相关话题最近几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增加高速公路企业投融资来源,降低高速公路的直接负债比例,减少贷款成本。高速公路企业也应依法运营,追求合理利润,使高速公路这一公共产品真正回归公益职能,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篇4: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论文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论文

一、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主要问题

(一)部分商品生产过剩

中国生产过剩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生产过剩上。考察住宅建筑,因为住宅投资的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自1981年至,我国住宅建筑的竣工面积总计为34.67亿平方米,如果按13亿人口平均,人均约26.7平方米。就是说来,我国仅竣工的新建住宅面积人均就达到26平方米多,加上原有的住宅面积,人均住宅面积更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4.1%。我国持续大量投资建房,与群众购买力低下,形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

(二)货币流动性、信贷条件偏紧

货币紧缩最初源于当局对危机政策的纠正,而后随物价水平走高,对货币信贷的总量调节进而成为防控物价增长的重要手段。自去年初以来央行先后12次提准,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与贷款投放规模明显下降。到今年9月,M1、M2同比增速分别跌至8.9%和13%,近几个月持续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创出21个月以来的新低,前期紧缩效果明显。尽管当前M1、M2作为中间目标是否继续有效值得讨论,但即便不考虑这两个传统指标,从部分地区民企资金流断裂的事件也可以看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货币信贷条件实质处于偏紧状态。

二、应对经济危机的大致思路

(一)通货膨胀危机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5%,9月为6.2%,10月回落至5.5%,都处于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而银行的存款年利率是2.75%,就是说居民存款一年,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而且要贬值不少。到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30万亿,只要居民挤兑存款,整个银行系统就会倒闭,不仅会造成经济混乱,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二)加强房产调控。

近年来房价的持续上涨催生了房产投资过热,造成了很大的房产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可能是“假过剩”,房价过高造成大部份空置房,而大部份群众因房价过高而无房居住。因此政府应该促进房价合理调整。还应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健全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有效供应。

(三)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体系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以维护金融稳定,并促进强劲和平衡的经济增长。主要改革方面包括:扩大金融市场的服务广度,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如加强支付和结算系统,增强消费者保护,扩大金融知识的普及等等。

(四)适时适度宏观调控。

目前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因此政府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五)积极稳定物价。

在通货膨胀与经济紧缩并存的情况以及生产过剩现状,已引起市场对未来经济继续减速,乃至出现“硬着陆”的担忧。如此局面下,继续紧缩将面临“稳增长”的现实压力。因此,应适度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证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

篇5: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及建议论文

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及建议论文

随着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慈溪市桥头镇更是把学前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立足镇情,不断通过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民办幼儿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然而外在条件的制约、教育信息交流不畅、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缺乏,都成了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绊脚石。

一、农村民办幼儿园现状

(一)条件参差不齐

随着前几年外来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镇内幼儿园数量增多,现有 9 家民办幼儿园。 有几家幼儿园把自己居住的民房作为了幼儿园园舍,办园条件差,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虽然在镇政府的监督和指导下, 举办者对幼儿园的园舍和园内设施设备有了一定的投入和改善, 但由于周边环境与场地的限制,园舍仍为家庭式幼儿园,园内的各活动室、午睡室面积远远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二)管理不够规范

一些幼儿园举办者和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有限, 虽然她们能抓住一切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但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当今社会对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缺乏对幼儿园长远的规划与发展目标,对教职工的专业培养也没有明确的导向。 虽然镇政府及教办一直积极鼓励和督促每一所幼儿园向更高一个台阶迈进,但也只是一推一动,不推不动。

(三)教育信息交流不畅

虽然镇级以及市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一年比一年多,培训层次也逐步提升,教办也一直为幼儿园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 但农村幼儿教师实际与城区幼儿教师的互动交流机会极少,城区幼儿园优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无法传递到农村幼儿园。 就是镇内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屈指可数,其中一些好的办园思路和方法也较难渗透到各幼儿园,阻碍了幼儿园进一步的内涵提升。

(四)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缺乏

由于幼儿园地处农村,很难吸引一些高素质的教师来园任教,农村幼儿园中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相当缺乏。 而且近几年随着录取编制教师的条件逐渐放宽,每个乡镇的公办幼儿园也开始启用,一些能力较强的教师陆续考取了编制进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仿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却留不住成长后的教师。 而且随着公办园的加入,民办园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相对缩减,村级幼儿园教师参加宁波市级的优质培训名额更是少之又少,使得急需优秀教师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更加雪上加霜。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对策

新一轮的三年行动计划已浮出水面,面对学前教育“规范、均衡、普惠、优质”的发展目标,各级政府领导、园长、乃至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担负各自的责任。

(一)以“优”促“弱”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最高管理者,肩负着幼儿园管理的重大使命。 而这一使命的完成与园长的教育理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思想是行为的指南,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转变园长的办园思路,是确保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曾经,我们总是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园与园之间的交流,通过理论培训、观摩、蹲点等来更新园长的教育理念,却收效甚微。 用园长自己的话说,就是听(看)时热血澎湃,想法甚多;实践时问题甚多,不了了之。 问题在于这些交流对幼儿园的触动不够大,就像隔靴捎痒,无法解决根本,园长们在实践时总能为自己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什么硬件设施呀,师资力量呀,家长素质呀等等,澎湃的心就这样冷了下来。

重症还需重锤敲,只有让园长们心痛了,从根本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开阔办园思路,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而这种痛在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评比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中心幼儿园“痛”在骨干幼儿园在评比中赶超自己;农村骨干幼儿园“痛”在评比中被更小的幼儿园超越了。 这种“痛”就能促使园长去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别人又以哪些优点赶超了自己,是否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才能真正实现“抓好典型强引领,转变观念促提升”.

(二)以“点”带“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教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对教学创新意识和知识拓展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事,也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在立足农村民办园的实际情况下,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呢?

1. 组建镇教研组,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镇的幼儿教育是由很多幼儿园组成的大团队,各个幼儿园之间的和谐统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各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很少,致使各园教师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有利时机,也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而镇教研组的组建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镇教研组把本镇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加以组合形成的一个教研团体。 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竞争与合作是这个团队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大家为了各自幼儿园的荣誉相互竞争;为了本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又聚在一起相互探讨、交流、合作。 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幼儿园的课堂教学,“研”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创设等等,“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教研组的每个成员承担着“上情下达”、“下需上听”的任务。 她们把教研组交流学习中所习得的好的教学经验传达给自己的'教师团队,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在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中反复锤炼获得提升。 同时,她们又把教师的疑难困惑加以过滤汇总,反馈到教研组,大家共同研讨解决。 就这样,通过业务园长这个“点”带动幼儿园这个“面”,使大家在相互的交流互补中逐渐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上升空间。

2. “点菜”式 跟班学习,为教师成长引领方向

有思想、有潜能、有创造力的教师,是幼儿园最丰富最能动的教育资源。 然而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 而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又因大家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线,这样的交流又收效甚微。 基于这种现状,“点菜”式跟班学习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各个村办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师信息,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所需,可以向公办园、城区幼儿园的教师“点菜”,邀请自己心仪的骨干教师来幼儿园在指定的班级带班,做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班主任,进行跟班指导。 把好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手把手教给村办园的教师,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最大作用。

(三)以“研”换“查”

如果将戴明环学说运用于幼儿园管理中,可以将幼儿园管理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处理)这样四个环节。 对管理者来说,检查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指导工作的必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各个幼儿园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指导薄弱幼儿园的工作,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 然而,事情总是相对的。 对幼儿园来说,检查却是冷冰冰的,它过分关注了结果,使被检查的幼儿园处于被动地位,是无法产生共鸣的,致使最后的总结(处理)环节打了折扣。

如果把幼儿教育中的换位思考借鉴到管理中来,我们就能发现检查的弊端。 调研却弥补了检查的不足,它不仅能使管理者依然实行检查权限,也能兼顾到幼儿园的情感接受,一切都是为了幼儿园的发展。 这样,管理者(检查者)就和被管理者(幼儿园)有了相同的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就能齐心协力,促使目标实现。调研时管理者可以借助镇教研组的力量,选取相对能干的组员陪同自己对薄弱幼儿园进行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肯定幼儿园的成绩和发展,并对其不足的地方提出中肯的建议,同时在镇教研组的帮助下进行整改,使整改更具有目的性。

幼儿园管理就在以“优”促“弱”、 以“点”带“面”、 以“研”换“查”中周而复始的运转,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着基础和内涵。 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每循环一次,幼儿园就向优质均衡教育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刘云艳。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毛通通。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考试周刊,(69):189-190.

篇6:探究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论文

探究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论文

在三农问题的实践中,会遇到大量的农业经济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分析方法,才能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一、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现状

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影响了农业生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比如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业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首先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直接影响便是生产能力的下降,长久以往,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其次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价持续走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在大幅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农民收益的下降,这将进一步加重之前提到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极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后是农业市场信息滞后,就是农业市场的发展不健全,信息传递滞后。如果农民能提前知道当年的市场情况,那么他们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防止损失的发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这便导致了一些农民跟风种植,最终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二、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决研究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

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具体演变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一是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统的观点,根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是过程分析,与静态分析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引入时间因素,同时涉及因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变量变动情况。动态分析研究的是过程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而静态分析研究的状态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

三、以上分析方法在实际经济问题中运用的探讨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在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例如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一文》中回顾目前最前沿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推广增长模型,将气候变量纳入增长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ArcGIS的测算地理影响因素;运用OLS、Spatial Lag、Spatial Error、Spatial Durbin Model等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空间效应分析,着重分析空间溢出性和收敛性等方面,研究空间效应是加强还是减弱。就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以定量和实证分析为主,其中在实证中运用ArcGIS插值方法获取气温和降雨量的数值,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稳定性的邹氏检验,残差值得Moran’s I检验,估计空间面板数据中的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和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具体估计方法涉及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和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s),模型选择的检验方法主要有Wald检验和LR检验,空间Hausman检验等。在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计算成为可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综合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发现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是大量运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本论文一个最显著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局部微观上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过程细分为五个阶段,同时又每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步式的研究,这是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的体现。文章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则是运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概论和述评的形式来分析,同时紧密结合系统分步研究的内容,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文章全文利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并在全文交替运用,章节内部各段落之间,独立的章节之间,均有涉及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运用。

(三)宏观与微观分析的运用

在农业经济学中,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宏观就是大和整体的意思;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微观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大和整体范畴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小和部分范畴属于微观方面。因为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要受宏观的约束,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约束,所以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运用

影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会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均衡,引起均衡点的移动 这就需要利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文章从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相结合,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通过结构建模和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长期动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且乡镇企业贷款有助于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表明在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四、结论

上述的四种分析方法是研究我国农业经济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只有熟练掌握并自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某一农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实现对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正确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7: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问题和管理对策论文

1.1造价环节问题。

(1)决策。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环节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造价决策方面。在决策阶段,主要的经济问题一般为两个方面。其一,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于当前的电力市场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做好定量分析工作。还有的决策人员为了使电力工程尽快上*建设,对于电力、电量的估算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误差性,无法保证估算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导致电力工程建设与相应的建设指标存在严重脱节,使电力工程建设缺乏可行性。其二,一些决策人员没有对电力工程进行严密、反复地论证,单纯关注工程的整体进度,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过高。

(2)设计。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环节中的造价工作是整体造价管理的核心部分,伴随电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其规模的逐渐扩大,浪费现象及“三超”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设计环节造价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造价人员实践经验较少,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此外,一些造价人员没有与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导致造价工作严重失真。

(3)施工。电力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覆盖范围也较广,但是,很多造价人员在此环节的造价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任意提高费用支出数额,使得这一环节的造价工作存在严重问题。1.2概、预算环节的问题。电力工程建设的概、预算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环节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力工程建设的概算与预算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电力企业无法做到“自主定价”,相关部门制定的指导价与概、预算环节不匹配,导致概、预算环节存在严重问题。其次,一些电力企业及工作人员在这一环节大幅增加投资额度,无法保证概、预算环节的可控性,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大幅增加。

2如何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

2.1严格控制概、预算环节。若想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经济问题,电力企业首先应当严格控制概、预算环节。某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工之前,为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对于概、预算环节加强了控制。该企业要求相关人员对于概、预算工作的定额加以合理分析、确定,若无法保证定额的合理性,出现定额不全的现象,工作人员应当严密监测相应的过渡系数。此外,该电力企业还要求概、预算环节的工作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分析,并将这些不同的制约因素加以统筹规划,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该企业还要求概、预算环节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用新型的编制软件,如电力概、预算软件等,以此保证概、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由于该电力企业对于概、预算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避免了这一环节经济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严格控制造价环节。

(1)决策。在造价决策阶段,电力企业就应对其严加控制。电力企业与相关人员应当首先划分出电力工程建设的有关区域,还要选择相应的设施、设备,对于所要应用的工程技术也要加以选择、分析。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确定好以后,造价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接下来,造价人员就要对具体的计价进行严密、反复、科学地论证,着重分析电力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造价上下浮动的主要因素,还要对工程图纸加以验证。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决策阶段不会出现经济问题。

(2)设计。在造价设计这一阶段,相关人员要控制好工程造价,针对工程造价的雏形来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所使用的施工设备、工程材料、工程技术等进行细化分析。在此环节中,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工程造价的最优性,并非单纯指造价最低,而是需要在设计环节的造价工作中将造价工作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此将不同的重要参数加以分析、比对、权衡,从中找出最优值。

(3)施工。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环节,因工期较长、变动因素较多,且一些施工单位为谋取利益随意增加施工项目,以此导致这一环节的造价工作经常出现问题。电力企业应当对原材料加以严格控制,主要应当控制好原材料的数量、价格等,并要求造价人员根据相关的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开展工作。此外,造价人员还应当将造价工作与施工情况相结合,避免两者存在严重脱节。这样,才能确保造价工作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要,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2.3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还应在工程建设中,对经济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电力企业应当采取“权责统一”的模式,对概、预算人员及造价人员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每个工作人员可以承担一部分职责,并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一旦电力企业发现相关人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违纪行为,就要及时加以惩处。此外,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电力企业要召集专业人员参与到制度讨论中,以此确保造价工作及概、预算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严重损失。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与政府部门实现密切配合,加强双向沟通,以保证政府制定的指导价与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工程造价等相匹配。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让管理人员具备科学化管理的思想并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电力企业还应对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除了考察其是否具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看其是否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对于经济管理是否敏感等。这样,管理人员的素质就会不断得以加强,以此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

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是其建设过程中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及有关部门若想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就一定要针对经济问题加以分析。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造价管理与概、预算环节。电力企业及相关施工单位应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此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春平.电力工程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测试,(24).

[2]林瑞宗.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若干问题与对策[J].通讯世界,(24).

[3]窦茂胜.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42).

[4]周伟.浅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问题和管理措施[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篇8:权威机构经济问题的两个提法的经济学问题论文

权威机构有关经济问题的两个提法的经济学问题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有以下两段话: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度高于GDP增长的状况,使得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预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将超过55%,将可能进一步接近60%,这是一个必须立即引起我产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的问题……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总体消费的作用。应该考虑将财政政策由以前较多地侧重促进投资功能转变为更多地侧重促进消费功能方面来,实现财政政策功能导向的再次转变。”(上海《社会科学报》/11/10)

上述这段话从经济学上说有什么问题?1、投资增长高于GDP增长;2、资金的投资功能大于其消费功能。这是这段话所反映的两个方面的情况,但同时,这两种提法也反映了这段话所具有的经济学问题。

到底什么是GDP,GDP无非就是“产值”,即投资所产总产品在相应市场上所具有的总价格。比如投资100万元,获得了10万件商品,于是这10万件商品的“产值”等于或大于100万元(略去投资的剩余价值增加部分),因为其价格的最低限度就是100万元,它在市场上所要出售的最低总价格就是100万元。如此,“投资增长高于GDP增长”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有一些投资成本未能实现到总价格中,实现到产值中去,从而使其白白浪费掉了吗?从经济学来说,生产成本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的最低限度,需求的大小只能影响价格高于成本的那一段,而不能影响价格等于成本后的情况(因为价格低于成本,供给就被取消了)。但是实际上,投资所生产的产品却因什么原因而未能决定此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反而由市场现有价格来决定。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投资量的成本要求,所以有一部分投资就未能变为产值,即GDP了。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产品一般化,相同行业中各个企业的产品结构趋同化程度较重,从而使市场供给竞争剧烈,价格被挤压得越来越低,甚至不得不拿“陈年老本”来打价格战,来在价格战中维持自己的生存。

如此,便形成了“投资增长高于GDP增长”的局面。既然有这种局面,也应该有相反的局面,即“GDP增长高于投资增长”的局面。那是因为各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从而使相应产品能够获得较高市场价格,从而使投资所获得的产值高于投资本身。对于中国经济目前的畸形现象来说,最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了。

“资金的投资功能大于其消费功能”,因此需要“考虑将财政政策由以前较多地侧重促进投资功能转变为更多地侧重促进消费功能”。这从经济学来说是有问题的提法,因为它把投资功能与消费功能形而上学地分离开来了。实际上,经过全系列环节,所有的投资都会化为人的收入,化为人的消费性收入。为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全系列环节”:假设一个人将一笔钱用于购买汽车,于是汽车厂就必须投资设备、人员与原料等,而这些设备与原料所具有的价格实际上也是由其下各个环节中的劳动力成本所构成的。比如汽车所用的钢材需要涉及到钢铁厂,而钢铁厂生产需要用到铁矿石与煤碳,这些矿石与煤碳的价格就是相应采矿厂场中的设备加上劳动力,而这些采矿设备所具有的价格也不过是凝结在上面的一系列人类劳动的耗费。因此,这个人的这笔钱最终完全化为社会上各个角落中的人的收入,这些收入用来作维持其劳动功能的消费。

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它指出所有的产品只以人类劳动的耗费做为其价值(价格)的决定因素。它认为所有的产品都只是“物化了的'劳动产品”,其价值是物化价值。如此,所谓“资金的投资功能”实际上必定在一系列生产活动中化为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人的收入,并且这些收入只是拿来消费。比如在采矿场中劳动的工人的消费成本构成了煤碳与铁矿石的价格(当然,采矿所需要的设备也是以此道理理解其价值构成的),而钢铁厂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也是这些采矿场中所需要的人工费,再加上钢铁厂工人的劳动成本的叠加(当然还包括钢铁厂所用设备所同样凝结着的劳动成本)。

因此“资金的投资功能大于其消费功能”这种提法是有问题的,从经济学上说,投资功能与消费功能相等,投资完全化为了消费。问题在于,在投资化为人们的收入后,许多人将收入贮藏起来了,没有进行直接消费。为什么不进行直接消费,一个是因为某些人预后收入不佳,而不太敢将收入化为消费(弗里德曼曾说明了:一个具有可以预见的稳定收入的人,其消费程度也是稳定的,不会“恶意”收缩消费支出),另外一个是因为某些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因为目前市场上所具有的商品对于他们来说其边际效用不高,不能打起其消费的兴趣。

由此看来,投资是人们获得收入的基本方式,并不存在所谓“投资功能转变为消费功能”的道理,想通过减少投资并用这些投资直接转化不纯消费资金,这是不对的,是对市场经济规律性的“人为计划经济手段”的干预行为。假设你不投资而直接将钱用于消费,那么,又有哪些人可以不用通过劳动(出售劳动力)而获得消费收入呢?是否将资金直接平均地发给所有的公民?或者只发给“体制内”的人?前者难以做到,后者却很容易做到,并且是最经常做的事情(当需要扩大内需之时,就使人想到给公务员长工资,但从来没有听说给社会上所有国民长工资,因为没有人给他们发钱)。

所以,“投资功能转变为消费功能”包含着某种特权思想,因为它不需要通过投资,即不需要通过出售劳动力而获得收入,它具有一种“白得收入”的无形性质,而能够白得收入的,只能是具有特权的人,而不是全体国民。

要想将“资金的消费功能等于或大于其投资功能”,就必须提高投资效率与效益,比如将投资所生产出的产品成本价格压缩到最低程度,同时将产品的品种品质做得尽可能好。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吸引人们对其消费兴趣,提高它们对于人们的边际效用程度。象中国目前的情况,其成本价格的最低化是通过压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来实现的,于是一般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就减弱了(就被以“利润”形式转移到其他人,比如国内外老板的收入上使他们获得超额收入)。另一方面,中国产品在品种品质上仍然相当薄弱,这样,对这些产品没有什么消费兴趣的有钱人,转而将自己的钱花在国外进口的高档商品上。最终出现了今天“中国特色”的“资金的投资功能大于其消费功能”现象与问题。

今天,扩大内需又再被提了出来,我们希望这种扩大内需不再是畸形的行政性,不再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篇9:美丽乡村论文

美丽乡村论文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使越来越多的景色宜人、乡风淳朴的村落展示出来,这些村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它们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但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村落在学习模仿之前,应先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1.缺乏规模产业

从全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广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在试点区域形成一种共识,以浙江为例,11个地级市,33个县级市中,都有美丽乡村的分布。美丽乡村建设的势头是可喜的,然后,不容忽视的是,许多美丽乡村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大的规模效益,缺乏带动当地产业的动力。

2.基础建设落后

相对经济发展较快和农民收入增加较多的乡村,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形成配套。不少乡村的道路建设落后,道路相对狭窄,路面材质依旧是土、碎石等。交通设施不便利,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也会对市民到村里游玩消费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如缺少公共交通设施会影响一部分的消费和探索欲求,缺少公共停车场会影响一部分自驾出行游客的需要。有些乡村还存在通讯信号覆盖不好等问题,在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通讯讯号质量不高会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一个普遍问题。

3.生态破坏严重

从国内外的发展看,环境污染几乎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国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一些地区人均耕地少,农民采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进一些工业项目,但造纸、制衣、制鞋等工业三废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核心实力不足

20xx年,农业部公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大类型,突出了十类典型的美丽乡村,但是乡村不仅要有美丽的风景,更要有美好的生活。乡村缺乏能够支持村子、村民发展的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乡村有农业产业,但仅限于低级别的农产品加工,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美丽是乡村应有的外表,实力是支持乡村美丽的核心,村子没有核心实力,发展就难以维系,村子没有发展,美丽只是华而不实。

5.整体规划不够

我国乡村建设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没有进入科学规划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应当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谋划,从村子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合理规划,布局村子的整体功能区划,不仅满足当下的需求,而且要融入整个发展中。目前,一些乡村建设存在,为建造而建造,工程没有问题,但对整个村子的效用不大。

二、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契机

休闲农业作为贯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改变农村经济的单一结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业类型、促进产业集聚

立足本地实际开展休闲农业工作,挖掘资源优势,优化结构,科学布局,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提供度假体验和科普宣传为核心,促进休闲农业区域建设。规划建设休闲农业交通线路,规范道路交通指引标志;扶持修建休闲步道、连接道、道路照明、停车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及卫生条件,实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使休闲场所服务设施及卫生条件达到相关标准,休闲农业发展推动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解决。在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下。加强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生力军作用。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有利于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特色村;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会活动;更能够促进农家乐示范户以及农家乐聚集村、聚集区发展。

2.有利于丰富发展内涵、强化创新创意、实现注重文化传承

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将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等方面的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商品。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发掘,把其作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资源来传承利用,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乡土民俗文化特色,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3.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规范发展秩序、树立品牌形象

发展休闲农业,在常态化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下,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及精品线路宣传力度,能够提升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品味和层次,增强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引领新的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发展休闲农业,制定出台休闲农业相关标准,便于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在规范的秩序下,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利于加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区域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发展理念,能够培育出主题突出、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的休闲农业品牌。

三、结论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实用工具,是农民收入增加的有力筹码。美丽乡村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对乡村风貌的内在要求,是新型职业农民和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明确发展方向,全面规划农村发展建设;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村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休闲产业聚集;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创造适宜游览观赏景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发掘产业及资源优势,推动农村形成核心产业。

篇10:乡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论文

乡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论文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是政府、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而构建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据,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管理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完善,可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也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1.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职责定位不清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于学前教育活动的管理大多通过行政手段实现,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在学前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却没有得到明确定位,加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分有限,所以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设中的作用被弱化,政府职责总体定位不清,无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2 各级政府职责不清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但是由于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和定位,导致实际的管理情况是,要么权力过于集中,要么互相推脱,极大的影响了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同时,不同的地区在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而政府执行管理职责时忽略了这一差异性的存在,采用完全相同的管理制度, 使得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造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断累积。

1.3 政府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 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而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对政府各个部门工作职责的明确划分和责任判定,对于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所以使得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

1.4 联席会议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针对联席会议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而且也需要政府的高级管理部门参与,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农村地区政府管理部门工作内容复杂,高层管理部门无暇顾及到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工作的开展,基层管理部门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所以虽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是却无法有效的执行。

2.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

2.1 教育观念落后

落后的教育观念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育活动,所以在学前教育的发展方面不愿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 甚至放弃学前教育的管理,这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无法得到政府的保障作用,显得十分混乱。其次,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农村的地区很多家长都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而且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所以不愿将孩子送到幼儿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另外,很多年轻父母进程务工,孩子大多由家里的老人看管,既然老人可以照顾孩子,何必要送到幼儿园呢?最后,农村学前教育指导思想存在误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家长都期望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可以学习更多知识,这样可以为他们上小学奠定基础,所以在选择有幼儿园时,不考虑幼儿园的综合教育水平,而是看哪个幼儿园可以教孩子更多知识;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为了满足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而不得不在幼儿园中开展与幼儿年龄不符的“正规教学”,这也无形中恶化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影响孩子智力和品格的健康发展。

2.2 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和设备都难以得到充足的保障,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教师的薪资福利也无从谈起,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脚步,也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

2.3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人数不多,而且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较为匮乏,幼儿教师的薪资标准自然也较低,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很多正规院校毕业的幼儿教师都不愿在农村地区任教,所以造成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而且缺乏充足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显着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幼儿机构大多属于非公立办学机构,所以作为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师无法获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也无法获得同等的职工权利、表彰奖励等等,极大的打消了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3.1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推动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长期以来,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投入的资源十分有限,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标,这将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多有效的'资源,也可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3.2 财政体制改革对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且大部分都来自于地方政府,无法获得中央财政的足够补贴。 在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也将不断加大,尤其是中央财政投入的比例增加,可以在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3 学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对政府权责划分提出的新要求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紧缺,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而这与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基础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当前,学前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保证政府的职能获得充分发挥,必须要对政府权责做出科学的划分,要扩大农村地区乡镇小学和幼儿园的规模, 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条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4.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出路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前教育的地位也得到显着提升,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这些都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也要积极探寻新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对政府职责进行合理配置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问题产生了较大影响,很多政府都处在无力提供有效资金支持的状态,无法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和资源保障。而为了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需要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的公共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使政府部门的付出和收益想匹配,即收受益和效益原则。 受益原则要求政府承担与其级别相应的事务和管理职责,效益原则指的是根据事务的覆盖范围以及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效益来确定应该由哪一级别的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职责。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来说,一方面要对县市各级政府的事权进行明确划分,理清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并且由中央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强化基层政府的职责;另一方面则要对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成本给予足够的支持,确定成本和效益的比例,因地制宜,进行合理配置。

4.2 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协同治理模式

在以往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管理机制不协调、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利益匹配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也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发展。 以此,要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顺利开个,就要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建立起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模式,加强横向和纵向管理的协调性。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要以各级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基础,在学前教育管理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下,建立起相应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充分体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之间垂直执法的有序性,消除条块分割管理机制的弊端。 在基层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议事机构,专门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可以增强政府部门的权威性,也可以提高政府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加快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4.3 设立分区域、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农村地区与城镇在政府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也要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来说,我国仍然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所以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承担着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责,因此仍然要重视政府的保障作用。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在确定政府的保障责任时,也需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自主性,给予更多服务空间,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所以为了满足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需求,需要构建分区域、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并且加入机构调整和智能配置的相关内容, 使各级政府都承担起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职责,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5.结束语

总之,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完善的大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也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也要正视其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制定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充分明确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责范围,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范明丽。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04)。

[2]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 策略 [J].学前教 育研究 ,(10)。

[3]崔德福.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0(08)。

[4]倪健.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1)。

[5]罗津.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6]邓丽.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问题及改革建议[D].西南大学,2010.

[7]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 前教育立法:思考与 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8]李少梅.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9]周志平,李刚,卢志伟,侯堪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 对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的调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3)。

[10]蔡连玉,邹莹,张建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昌工 程学院学报,2012(02)。

[11]杨亚,高勇。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2012(09)。

[12]孙惠利.农村幼儿家长学前教育认知现状调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4)。

篇11:国有资产管理建议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建议论文

武汉市江夏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对资产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工作要求,从节约资金、用好资金着手,适度控制新增,尽力挖掘存量资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结合江夏区财政局实际,就加强资产管理工作,谈一些浅见和建议。

一、当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造成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闲置浪费,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有的单位实物资产购置后,不及时办理财务手续和固定资产增资手续;有的单位对镇(街)捐赠资产未及时入账,年度决算无法如映反应单位实际资产情况,往往是资产实际情况、会计决算、资产管理不相一致。

2、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和资产合理流动机制。资产配置是各单位正常开展工作的必要手段,但长期以来资产配置缺乏统一标准。资产采购预算没有细化,个别单位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盲目追求各种办公条件和时尚,对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导致了尚能使用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购置交通工具表现的比较突出。缺乏资金来源的单位,需添置的资产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日常工作。各单位之间资产合理流动机制还不健全,跨部门调拨资产很难实现,资产短缺单位无法通过调剂手段得到所需资产,出现了资产重复配置,闲置浪费与资产短缺并存的现象,降低了资产配置的效率,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3、“资产单位所有制”的思想依然存在。个别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资产管理工作无所谓,做好做坏一个样,未经财政部门审批和评估,私自处置单位资产。甚至有的单位私自转让汽车,资产管理部门竟然毫不知情。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资产管理权力的行使主体。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拥有所有权、收益权及处置权和占有使用权。各级政府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行使所有权,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具体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各使用部门行使占有使用权。

2、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对接工作。按照标准编制资产采购预算,并根据预算购置资产。要加强单位资产预算的监督管理,对于重复或超标的资产预算不予审批。单位的`资产购置,要严格执行资产预算,从源头上把关。应当建立有序的资产流动体制,打破部门所有的现况,合理调配调剂使用存量资产,加大对富余资产调整力度,做到物尽其用。

3、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网上资产和实物资产要保持一致,确实做到“网账相符、账实相符”,网络资产卡片信息完整,要真实有效的反应实际资产的信息。资产变动信息完整,在进行业务流程的同时,电子流程也要按步就位,随时反应资产的实际情况。

4、建立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要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利用财政部门管理资金的优势,统配统管资产,把好资产入口、出口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把好资产监督关。对各种违法、违纪损害国有资产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的行为要依法查处,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各单位应该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加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1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论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论文

一、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实现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无缝隙化,为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支撑。职能转变的同时,更要优化政府组织层级体系,合理配置部门职权,科学设计部门层级具体架构,在部门整合的同时,还要兼顾部门结构,编制和权责的调整和完善。再者就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些经济职能的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也不是单纯由此到彼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政府职能范围的合理定位与政府职能结构的调整,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化政府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弱化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管制职能等。实施大部制战略,是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新时期政府改革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部门的前提是“小政府”和“有限政府”。实行“大部制”,能使“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向“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上深入转变,有利于政府重构工作流程,整合政府资源,使政府职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使公众得到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形成“体制整合,无缝隙服务”。

二、借鉴西方经验,推行政府决策与执行、监管适度分离,试行“行政三分制”。

大部门制改革的目的,是减少职能交叉推诿和政府管理缝隙,通过决策执行监督权的相互制约,统筹权力的行使。当前我国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等职能交叉混乱现象突出,监督形式化问题严重,使执行利益干扰了部门的决策,导致问责制难以贯彻落实,国家利益被部门化。解决当前弊端,就要建立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既适度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执行顺畅化、监督有力化。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建立不同层面的适度分离机制是可供考虑的思路。即:既要在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层面上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也要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政府部门机制,分离出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专门设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彻底克服决策、执行、监督统揽的弊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认为,适当推行机构分权和地方分权改革可以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的一种新思路,机构分权一方面表现为政府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促使行政组织扁平化;另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内部机构的决策、执行职能及机构分离。这主要指部门内设组织、机构下放转变为对立性的单位,有隶属改变为执行监督,体现决策与执行分离和分权制度化的趋势。我们还应从与人大、司法部门的关系上来考虑职权的分工与制约。充分发挥大部门的优势,并实现决策与执行职能的分离是各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并且都存在着强化政府机构综合性改革的特点。要使大部门高效运作,厘清不同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就必须使决策、执行、监督等职能相分离,这样,既有利于各自更好地履行职责,也有利于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发挥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

健全政府部门内部信息沟通和利益表达的渠道,促进公众参与。政府行政决策程序要公开、透明,摒弃过去若干次机构改革决策的神秘主义做法,充分吸收专家和相关人员参与,进行民主商议和科学论证。在传统的科层制正式化、制度性的政策传输途径之外,大胆探索非制度化、体制外的多元模式决策参与网络,在宏观和微观决策参与体系中间建立中层民意表达机构,发挥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民间机构的监督作用,发挥连接宏观和微观决策网络纽带的作用。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监督,真正实现透明、民主和公平决策。同时,建立决策激励机制,促进公务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保障决策的合理合法性,满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要求。加大公共决策内部参与制度,由于基层官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与现实接触多,对于一些常规性,技术性的问题完全可以授权决策。内部决策机制的建立还包括合理放权、改革传统的层级结构关系,建立上下级的对话制度等。用这种平向的方式改革传统的纵向和垂直的决策参与机制,不仅能够体现对公务员个人价值的尊重,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能实现组织扁平化,弱化官僚政府决策中心地位,使决策更贴近公众,接近组织结构的末梢,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更突出问题导向意识,职能转变为核心,并以建立基础政府管理制度为目标和方向的改革路径,这是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也预示着我国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走出历次机构改革的怪圈,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着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治文化氛围,克服官本位的消极影响,加强社会团体的自治功能,最终建成一个高效、廉洁、统一、法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机构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篇13:教学活动建议浅析论文

教学活动建议浅析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由四部分构成,其中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主要由“标准”和“教学活动建议”等构成,“教学活动建议”共有121项,其中小学1―6年级79项,中学7―9年级42项,都是针对标准提出的较为具体且可操作的内容学习方式。笔者对教学活动建议进行一次分析,以供同行们商讨。

一、“教学活动建议”的功能

“教学活动建议”是课标中“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教材课后活动的指南,体现了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重视对美术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美术观赏、考察、实验、调查和美术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围绕“标准”设计的,是达到“标准”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活动建议”的三大特性

参考性是指“活动建设”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的,而不是固定不变和必须采用的;选择性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根据本校、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开放性是指“活动”除了可根据条件选择之外,还可以自行设计。

三、“教学活动建议”的分类及作用

根据“教学活动建议”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可以把课标中的121项活动归类成附表。

1、语言交往类活动是指学生自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并在交往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收集的美术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的一类活动。如“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心得”,“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其理由”等等。

2、模拟情境类活动利用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角色扮演或做实验等形式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展示社会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类活动。如“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并布置成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拟商品交易过程”,“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等等。

3、知识技能类活动是指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或搜集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或手中的工具材料,把某些美术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简单的创意,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类活动。此类活动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所占比重较大,颇具美术特色,凸显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是美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

4、观赏、体验类活动是指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事物和美术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进行细致的观赏,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如“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的组合造型”,“通过参观或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美;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感”等。

5、社会实践类活动(含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调查、搜集所需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活动。如“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等。

6、应用信息技术类活动信息技术在美术学习中的应用是美术课标的一个基本课念,它是美术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美术学习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标志。如“使用摄影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等。

篇14:迎考建议:物理 论文

迎考建议:物理 论文

1、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应在的位置。

要认真算一笔帐。按照高考试卷中“3:5:2”的要求,尽最大努力保证中、低档题有80%的正确率。

在1996年高考物理试题中,不同的题目难度差异很大。较易的题是第1、2、3、4、6、10、16、18、22题共42分;中等难度的题是第5、8、9、11、13、14、15、17、20、23、24题共64分;较难的题是第7、12、19、21、25、26题共44分。试题的台阶是明显的。“分不等值”的现象也是很明显的',同样是4分的小题,易题和难题的能力要求、解答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相差悬殊。

了解高考要求,研究高考试题。确定自己对哪些题应该有把握得分,哪些题目是经过努力可以争取的,哪些题目自己力所不及应该放弃。

2、全面复习,打好基矗

除了重点知识和骨干知识之外,非重点知识要求不高,比较容易得分,但不容忽视。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见题总是占题量的一半以上,这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特别是一些题目并不难,但是针对性强,往往正好击中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关于实验的复习,重点也是在基本仪器的使用,各实验的原理、步骤等。对于特殊的方法和误差分析等较难的内容,则应量力而行,并不作为重点。

3、重视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

在总复习中,要抓住典型的物理过程,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在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中,特别要注意易混易错问题。例如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性质的判断、守恒定律应用的条件等等。搞清易混易错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是把以前做过的大量练习中出过错误的题抽出来,找到错误原因,定期多次再复习。

4、重视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和解题程序,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高考题量大,时间紧。认真审题的习惯、画草图帮助思考的习惯、统一单位制的习惯、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的习惯、做题后的认真复查并纠正错误的习惯等等。

5、重视总结。

[1] [2]

篇15:电子商务教学建议论文

电子商务教学建议论文

如何实现电子商务教学法子的立异

首先,走出课堂,深刻企业,做好调查。每一在学习1个单元或者者项目时,教师有必要设定目标,然后组织学生深刻到企业的实地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工作进程,也能感受现实工作的场景以及氛围,调研自身就是对于信息的查询、收拾、总结与分析,是将来从事电子商务方面工作所必须的能力;学校要做好与企业的沟通工作,时刻关注企业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变化,聘请企业内部的专家给学生授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也能够按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水平。

其次,采取案例教学法子。案例是实践中产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应1个事件产生、发展以及演化的进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型的素材,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是通过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来感悟和理解一定的道理和方法,获得一定的知识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凸起学生的实践技巧培育,加强职业技巧教学培训。教学课堂的内容与情势要打破理论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踊跃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职业技术,要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装备,请求教师手持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进1步巩固校内外的实训工作。努力让学生扮演多重角色,逐渐体会电子商务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技巧,感遭到工作环境,在周末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踊跃参加1些与电子商务相干联的社会实践流动。

最后,改善考查体系,着重实践考查。学校要增添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的比重,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例如: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网上获守信息情报的能力和市场调查能力等方面为主要的考查项目,教师也能够组织学生自行组成项目团队,应用休息的时间来发掘客户,整个1个学期与客户树立联络,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开展网上商务来往,在最后的考试中,逐一向学校汇报自己的工功课绩,和在展开工作中的体会以及感受,以讲演的情势逐一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这1进程中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利用在实际工作中,到达了知识与实践的融会,同时也掌握了这项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往后的人生计划与发展做好铺垫。

最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定向培育。面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要做好与企业的沟通工作,展开学校教师与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或者者专业人员的配合工作,时刻关注企业对于人材的需求状态,依照企业的请求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学生几年的学习期间,使学生取得充沛的实践锻炼机会,定向培育,培育企业真正需要的对于口人材,为学生的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电子商务是1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它不但涵盖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科学、管理学、信息情报等学科知识,而且也是对于1个人表达能力,沟通等能力的综合考验,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这门技术也在阅历着多重变化,它的实践性特征,请求拥有必定的学习与创造能力,要想使学生切实掌握这门技术,教师就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法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切实深刻实践,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

篇16: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

1清镇市生态农业的成效与创新

1.1取得的主要成效

1.1.1初步构建了清镇保供蔬菜周年生产的基地体系2011年至今,以各乡镇区域气候、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贵阳市保供蔬菜品种需要,初步形成了蔬菜周年生产上市格局。重点在贵黄沿线和321国道沿线的红枫湖镇、站街镇和卫城镇交通方便、生产基础好的区域布局构建大宗蔬菜常年保供专业蔬菜基地,在暗流镇布局夏秋以辣椒、白菜为主的周年保供蔬菜基地,在新店镇鸭池河低海拔区域和高海拔区域布局以豌豆品种为主的梯次周年生产基地,形成了不同生产基地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和同一基地不同海拔层次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如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簸箩村等就形成了速生叶菜周年多茬生产的种植模式(如青梗菜/生菜/油麦菜/芥菜/苋菜等)。

1.1.2初步构建了农业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体系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推广露地节水灌溉、高厢覆膜、微蓄微灌等配套技术,以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在“两湖一库”保护区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等建立了新型生态环保农业投入品综合应用绿色蔬菜示范基地200hm2。通过这些生态环保投入品的配套综合应用,绿色蔬菜核心基地每667m2可减少农药施用4~6次/a,用药量下降50%以上,土壤有效成分也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规定,蔬菜产品农残也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1.1.3探索了新形势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探索了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形势下,面对市场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部门工作的方向性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相应加大了综合配套投入,有效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培植和发展的速度。如贵阳市交通局、移民办与水利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逐步向农业生态化基地倾斜,3a用于蔬菜生态种植项目基地的沟渠、路、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就达2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新形势下新产业培植和发展机制及农业投入机制的建设。

1.1.4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重点企业2011年至今,清镇市引进了温氏、三联、长津、青远、万丰、一代、华慧等71家企业,荣获贵阳市级龙头企业的17家,省级龙头企业的7家。组建并培育了清镇市茂源、柿花合意、富云、维凤、怀贵等205家合作社,荣获贵阳市级示范社的4家,省级示范社的2家,国家级示范社的9家。如温氏公司在卫城新发年可提供13000万羽的鸡苗场,以三联公司为主的'卫城、犁倭等地可以容纳12500头奶牛的养殖场,长津公司在红枫湖镇右七和骆家桥的66.67hm2以上的速生菜生产基地,柿花合意合作社在犁倭下坝村的66.67hm2以上的花菜周年生产基地等。通过以企业和合作社为纽带,积极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推广模式,结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将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分开,公司和农户的各自优势得以发挥,形成合力,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取得了双赢效果。

1.2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点

1.2.1培植并推广应用了“基地到餐桌”的网络直接配送现代产销模式依托企业,针对贵阳市VIP高端消费群体,通过开展“基地到市民餐桌”“农超”“农社”“农校”等多种对接方式和“物业网”平台,实现了基地直接到餐桌和市民餐桌直接订购以及基地到超市、基地到学校、基地到社区的现代物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如清镇青远公司在贵阳配送的“府上良品”蔬菜就是采用网络物流直接配送模式。

1.2.2培育品牌,实现农产品品牌销售培育了“顺手1袋”“青远”“黔长津”“厨之爱”“日日新鸡蛋”“山花牛奶”等地方农产品品牌,实现了清镇农产品品牌化销售。

2清镇市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面源污染

农户在传统的种植业中由于不科学的施用化肥和农药,部分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以及生活垃圾和畜牧垃圾的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通过雨水流入沟渠、河道而污染水源。

2.2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农村的中老年群体,他们还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生产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农业产业化基地不稳定。

2.3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脆弱,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差

清镇市农村存在山多、平地少,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农业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主要有倒春寒、秋雨低温、冰雹、暴雨、大风等,加之农民抵御灾害的能力和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较弱。

2.4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低

从当前清镇的龙头企业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协作关系,对农户生产给予扶持,提供各种服务,农户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农业生产,为企业提供农产品。但是,在“订单”农业组织形式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当市场行情看好时,农户更愿意将产品拿到集市上卖,谋求更高价,当出现产品卖难问题时,农户又要求企业收购。由此引发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居高不下的交易成本,无法控制产品原料供给的稳定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绩效。

农业食用菌发展分析论文

万能通用心得体会

研究所工作总结

甘肃省乡村教师支贫计划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策划社会实践的活动方案

校园实践活动方案怎么写

骆马湖水环境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论文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本科生毕业论文:低碳农业发展2024-01-04

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2023-08-28

工会问题整改报告2024-02-03

师德楷模事迹材料300字2022-08-25

乡镇行政执法论文2022-05-2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分析论文2022-07-05

师德楷模的事迹材料2024-01-03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800字2023-11-22

乡镇卫生院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2-11-14

应重视农村中小学升国旗仪式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