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精选30篇)由网友“ershoushouj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杨景泰
摘 要: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人关注语文教材中罗列文章的讲授和练习模式的效率,很少有人关注作文教学。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病。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几乎为零,教师在其中几乎是“无作为”,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解决中小学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特别是受经济和思想等因素局限的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仍处于一种“放羊状态”: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作业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训练的内容没有系统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作文的布置也是临时想起来一个题目就布置一次,想不起来就一直往后拖,这次布置的题目与上次的训练没有任何关系,与下一次训练也没有任何关联。总之,今天的作文课,至少是农村中小学作文课,乱似一锅粥。下面我就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两方面做一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角度
1.“优秀作文选”误导学生,学生对写作存有畏惧感
现在市场上各种作文图书品种繁多,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这些“优秀作文”内容大多雷同,缺乏真情实感。学生看多了“优秀作文”,拿到一个作文题,他的思维习惯是:作文选里的范文如何写的呢?而不是围绕作文题寻找自我内心深处曾经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农村师生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咬碎铅笔头。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作文,应该说他们对作文是很熟悉的,但他们对作文却一直心存畏惧。而越害怕就越写不好,久而久之,对作文就产生了厌恶感,并渐渐没了兴趣。
2.视野狭窄,积累不足
农村孩子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阅读面窄,缺乏足够的见闻和积累。学校图书室可供阅读的书籍本来匮乏,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对孩子的作文有极大的影响。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所以,学生要写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何况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俗话说:“见多识广。”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没有亲历,哪来实感?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挖掘题材写出好文章呢?
3.感情失真,生搬硬套
因为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文学著作和报刊接触较少,且对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也缺少观察。因此,写作文就犯难,觉得没东西可写。写作前总爱翻看作文书,希望借鉴别人的事例。所以学生觉得,写作是一套,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于是,他们开始胡编乱造,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另外,学生不知道怎么行文,特别是开头,开头总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所以,他们喜欢仿造别人的开头,也不管这个开头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文章。
(二)教师角度
1.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性
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时间的随意性。许多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并没有定期规划,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随意地安排。另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有很多教师在一学年的最开始时很少考虑本年度的作文教学目标。只是随便找作文题,这样写作便成了一个应付差事的过程,自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2.观念滞后,业务素质水平低
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学校来说,农村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因为他们生活的文化环境相对闭塞,信息交流渠道相对狭窄,除了面对的几十个学生和十几个同事之外,没有更多的信息来源。而且,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农村教师不肯在教学上多投入,他们习惯用旧有的经验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因为自己的业务素质不高,所以就出现了老师也怕上习作课、只求搪塞、消极应对的情况。
二、解决的方法
1.多阅读,会思考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既能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增加文采。当然这种阅读不仅是为增长阅读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会思考。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说:“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湖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三个“悟”字说明文章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悟,有了“悟”,我们的心灵会丰富起来,思想也会渐渐成熟。
2.丰富阅读素材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用真情投入生活,感受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事、物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积累更多的生活材料。另外,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若天天坚持写,就能培养提笔就写的能力和好习惯。还可以采用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3.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从易到难,从少到多,降低难度,化解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厌恶心理。让学生先写好最基础的作文程序,做好最基础的作文训练。首先,交代学生写作文一定记得头一段尾一段,全文最少要有四段。其次,交代学生一定记得:好头文一半,让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第三,想方设法在文章中加入好词好句;写上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想法等;用上比喻、拟人等。第四,标点符号要用好,特别是说的句子,一定要记得。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多穿插一些小片段练习,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各个部分和重点,有助于后面写大作文。
4.明确教学目标,讲解写作方法
在每一学期的开始就做好作文安排,使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另外,上好规范的作文课并讲授一些写作技巧,这样让学生有“法”可依,避免盲目作文。
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依照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就一定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金枝。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施途径。安徽农业学报,,14(07)。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8.
(作者单位 甘肃省榆中县龙泉乡骡子滩小学)
篇2: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摘 要: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人关注语文教材中罗列文章的讲授和练习模式的效率,很少有人关注作文教学。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病。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几乎为零,教师在其中几乎是“无作为”,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解决中小学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特别是受经济和思想等因素局限的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仍处于一种“放羊状态”: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作业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训练的内容没有系统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作文的布置也是临时想起来一个题目就布置一次,想不起来就一直往后拖,这次布置的题目与上次的训练没有任何关系,与下一次训练也没有任何关联。总之,今天的作文课,至少是农村中小学作文课,乱似一锅粥。下面我就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两方面做一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角度
1.“优秀作文选”误导学生,学生对写作存有畏惧感
现在市场上各种作文图书品种繁多,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这些“优秀作文”内容大多雷同,缺乏真情实感。学生看多了“优秀作文”,拿到一个作文题,他的思维习惯是:作文选里的范文如何写的呢?而不是围绕作文题寻找自我内心深处曾经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农村师生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咬碎铅笔头。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作文,应该说他们对作文是很熟悉的,但他们对作文却一直心存畏惧。而越害怕就越写不好,久而久之,对作文就产生了厌恶感,并渐渐没了兴趣。
2.视野狭窄,积累不足
农村孩子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阅读面窄,缺乏足够的见闻和积累。学校图书室可供阅读的书籍本来匮乏,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对孩子的作文有极大的影响。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所以,学生要写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何况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俗话说:“见多识广。”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没有亲历,哪来实感?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挖掘题材写出好文章呢?
3.感情失真,生搬硬套
因为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文学著作和报刊接触较少,且对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也缺少观察。因此,写作文就犯难,觉得没东西可写。写作前总爱翻看作文书,希望借鉴别人的事例。所以学生觉得,写作是一套,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于是,他们开始胡编乱造,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另外,学生不知道怎么行文,特别是开头,开头总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所以,他们喜欢仿造别人的开头,也不管这个开头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文章。
(二)教师角度
1.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性
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时间的随意性。许多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并没有定期规划,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随意地安排。另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有很多教师在一学年的最开始时很少考虑本年度的作文教学目标。只是随便找作文题,这样写作便成了一个应付差事的过程,自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2.观念滞后,业务素质水平低
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学校来说,农村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因为他们生活的文化环境相对闭塞,信息交流渠道相对狭窄,除了面对的几十个学生和十几个同事之外,没有更多的信息来源。而且,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农村教师不肯在教学上多投入,他们习惯用旧有的经验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因为自己的业务素质不高,所以就出现了老师也怕上习作课、只求搪塞、消极应对的情况。
二、解决的方法
1.多阅读,会思考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既能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增加文采。当然这种阅读不仅是为增长阅读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会思考。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说:“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湖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三个“悟”字说明文章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悟,有了“悟”,我们的心灵会丰富起来,思想也会渐渐成熟。
2.丰富阅读素材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用真情投入生活,感受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事、物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积累更多的生活材料。另外,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若天天坚持写,就能培养提笔就写的能力和好习惯。还可以采用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3.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从易到难,从少到多,降低难度,化解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厌恶心理。让学生先写好最基础的作文程序,做好最基础的作文训练。首先,交代学生写作文一定记得头一段尾一段,全文最少要有四段。其次,交代学生一定记得:好头文一半,让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第三,想方设法在文章中加入好词好句;写上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想法等;用上比喻、拟人等。第四,标点符号要用好,特别是说的句子,一定要记得。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多穿插一些小片段练习,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各个部分和重点,有助于后面写大作文。
4.明确教学目标,讲解写作方法
在每一学期的开始就做好作文安排,使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另外,上好规范的作文课并讲授一些写作技巧,这样让学生有“法”可依,避免盲目作文。
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依照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就一定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王金枝。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施途径。安徽农业学报,2008,14(07)。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篇3: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校长。高素质的校长队伍离不开高质量的校长培训。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校长培训工作,不但做到了新任校长“持证上岗”,而且不失时机的开展了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通过培训,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培训经验。就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而言,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现存管理体制的限制和落后培训观念的影响,与城市相比 , 还存在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和问题,制约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的长期性和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规律,决定了校长培训是一项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不间断工作。为了搞好今后的培训,有必要反思现存的问题,为下一步实施高质量的培训献计献策。
一、 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培训与使用“两张皮”。尽管国家在 年就确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指出了“县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农村地区教育体制改革步履艰难、行动迟缓,至今还普遍存在着“村办校”、“联办校”、“乡办校”、“县办校”等不同管理主体的农村中小学。这就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校长在任用上“标准不一”、“随意性强”、“流失性大”等问题,出现了培训院校实施培训后,许多校长在不长时间内就被“卸任”的现象。这种培训与使用的脱节,不仅造成了培训的极大浪费,而且会挫伤参训校长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2 、参训人员“一锅煮”。为了追求培训的规模和效率,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大多采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凡是参训的校长虽然在经验阅历与知识水平、任职学校规模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培训需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都是“统一编班”、“统一授课”、“统一作业”。这种只求解决共性问题的“大一统”培训,忽视了对校长个体和任职学校的“个案”分析,远离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在许多方面是很难满足参训校长需要的。
3 、培训方式“单打一”。无论开展的任职资格培训,还是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研讨、重考察轻反思等问题,在培训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参训校长的单向接受和外在给予,而忽视校长作为培训主体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实践锻炼、自我诊断与反思。这种“接受式”培训模式,参训校长虽然有些收获 , 但由于内化程度不够,认识肤浅 , 很难学以致用,所以培训效果是有限的。
4 、培训资源“老少穷”。目前在农村校长培训机构中,能够胜任培训工作的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有一定学校管理经验的老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的引领;另一方面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又缺乏在中小学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于地域偏僻和经济落后,很难聘请到知名校长培训专家。又加针对农村校长培训教材的匮乏和滞后、培训信息渠道的闭塞,很难组织让校长们满意的培训。
5 、培训经费“零运转”。在农村许多地区,校长培训经费一般是由任职学校负担。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农村中小学是没有生均公用经费和学校办公经费的)情况下,规模小一点的农村中小学,每年收取学生的学杂费是很有限的。假如一位有百名学生的小学校长(在农村像这样的学校比比皆是),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所需费用包括培训费、教材资料费、交通费、住宿生活费、外出考察费等,就得千余元,这相当于这所学校一年学杂费的总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校长怎么还“敢”参加什么培训?因此,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阻碍今后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今后培训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 、宏观调控,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其工作性质、目标、职责和工作方法等都不同于教师,对校长的管理应有别于对教师的管理。因此,各地县级政府应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起一套从选拔任用,到培养培训、考核晋升融为一体的切合本地实际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这方面,部分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改革实验。其中,上海市和山东省潍坊市实行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就值得学习和借鉴。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校长培训的管理制度,将校长参加培训的成绩作为职称评聘、调资、晋升、上级组织部门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同时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切实解决校长参加培训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农村校长培训工作才找到了立足点,培训院校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不同层次的校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现任中小学校长定期“加油”、“充电”,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从而使校长培训与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 、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构建以“人网”为主、“天网”与“地网”为辅的立体多元培训网络。所谓“人网”就是注重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确保干训师资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要构建这样一支队伍,农村校长培训机构应做到“一靠”、“二联”、“三加强”。“一靠”就是紧紧依靠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二联”就是密切联系本地和外地知名中小学校长,把其任职学校作为校长培训考察实践基地。“三加强”就是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是送出去进修学习,增强与各地校长培训机构的横向沟通与合作;二是派到中小学挂职锻炼,让其熟悉中小学实际,增强实践经验;三是加强培训教研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特点,探索新模式,不断开发课程资源,自编地方教材,走“教研培一体化”之路。“天网”与“地网”就是借助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光盘等国家及先进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优质资源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本地区域网建设,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3 、以校为本,因人因校施训,探索个性化培训模式。校长培训是在职成人教育,其突出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校长参加培训最直接的目的应是增强职业适应能力,能够解决在当前学校管理和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农村由于地域广泛,参训校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遇到更多的是那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问题;又由于参训校长在文化素养、业务水平、管理经验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培训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仅仅采取那种集中综合讲座的传统方式解决共性问题是很难满足参训校长要求的。经过调研和多年的培训实践表明,农村中小学校长最急需的是那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个性化培训。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正由“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管理”逐渐向“多元”、“特色”、“校本”“个性”转变。个性化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个性化教师、学校和校长;凸显学校自主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实施、校本教研开展,呼唤着校长的校本管理。主体意识强、充满个性的校长的成长与发展,又离不开个性化的培训。因此,以校为本,针对每位参训校长及任职学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发挥校长主体意识和作用,因势利导,因人因校施训,应是今后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
4 、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前瞻性。设置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始终是校长培训的生命力所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应结合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和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引导校长们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二是学习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关于办好 “ 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的要求,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三是要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研究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新制度,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篇4:浅谈农村水环境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水环境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村的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如果不及早重视、防范、治理,将会造成比城市水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局面,喝上、用上洁净水、有效的保护水环境不仅是农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 者:姜铁军 作者单位:辽宁省汤河水库管理局,辽宁,辽阳,111000 期 刊: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Journal: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X52 关键词:水环境 水污染 问题与对策篇5: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当今世界,中国要做到社会生活信息化、经济活动全球化与世界全面、真正的'接轨,必将有更多中国人参与国际活动.因而英语就成了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农村也在这种影响下,加快了英语教学的步伐.
作 者:卢建兰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三中学,甘肃,金昌,737206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6:农村学校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学校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听、说、读、写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更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考中,听力占分比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听力能力。“听”指的是“倾听”技能,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而且可以解决各种问题,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所听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语音的有效途径。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听录音材料,做配套练习,教师只对答案,学生盲目上课。如果用这种教学方式施教的话,学生的听力能力不会有太大提高。因此,听力教学应当快速转型,从单一的听力课本转向提高听力与交流的运用能力,从重视结果转向教学过程,从重视共性转向个性听力能力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扩大听力范围,排除心理障碍,营造语言氛围,获取知识。
二、农村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条件方面。
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不足,设备陈旧,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目前农村中学教学配套设施不到位,未开设专门的听力课,更没有英语语音室,教师上课只靠粉笔、课本和一张嘴。
2.学生方面。
语音的辨别能力差。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或者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错误的语音对听力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误导作用。有时即使听到已经学过的词,也会误听为其他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也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对全局的理解。对不同国家、地域、年龄、职业的人说英语的方式,学生无法较好地进行分辨。因此一些极普通的常用词学生听起来就成了陌生的不熟悉的词,结果影响到对全篇听力材料的理解。学生心理素质欠佳,而听力材料转瞬即逝,无法像阅读材料那样进行反复读。当处于不自信、心理状态不良时或听语速快、背景噪音干扰的听力材料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焦虑和紧张,有时认为听力材料难度过大,找不到突破口,心理上排斥所要听的内容,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正确理解。
3.老师方面。
农村学校专业英语教师匮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教学法知识,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并不足够重视。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阻碍了英语听力教学的顺利发展。
4.教材方面。
教材起点高,不适应农村学校的实际。从小学、中学到高中使用不同的版本,衔接不紧密,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教学过程,掌握听力技巧。
听力训练开始前要有超前准备,要快速略读所给问题和选项。选项是理解的关键,能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重点,比较敏感地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在学生对其要听的话题的主旨大意有所理解后,让学生快速略读所给问题的选项,获取相关信息,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提高听的准确率。略读了试题后,心中就会有印象。有了这些准备,再听录音,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录音中提到的关键词上,就会全神贯注地去听。
2.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听力资源。
要使学生尽快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就要选择以日常生活为主的教学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力资源。教师应选择一些语音地道,文笔优美,涉及中外文化传统背景、英语国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教育、历史、地理知识、日常生活等的材料,长期坚持既增长知识又提高听力水平。在每周一节的听力课上,都要选择内容丰富的听力材料,每分钟听80个单词的、90~100个单词的、100~120个单词的都要选择去听,从起始到逐渐加快,让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选择听力材料要尽量体现真实性,内容要适合中学生,尽量选择使学生稍经努力就能够听懂的生活材料,并且考虑内容的思想性。泛听可不做练习题,其他题型可灵活多变,听力原文不宜太长,语音要纯正,语速要适度,以接近英语为母语者说话的正常语速为宜,每节课的内容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泛听、精听相结合。
泛听研究的是听的速度、数量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而不是纠缠于某一词、某一句的含义。对选择的泛听内容要灵活多样,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围绕情节出现的人物,提纲挈领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采用有效的听力策略,提高听力成绩。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成绩的提高,需要有效的策略。用横向思维的方式,改换教材,大胆使用与尝试。随着词汇量的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听力的各种材料的理解加深,对英文节目、电影、广播等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听力水平普遍提高,原来需听三遍的听力材料经过训练只需听一遍或两遍,不但掌握了听力技巧,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知识,国外的文化、科技等知识都在快速增长,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篇7: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时至全国发生的农村火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 者:刘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消防支队滴道消防科,15815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X968 关键词:农村 消防篇8: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口语训练中,口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加强调查研究,找出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作 者:张兴华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周口,466000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问题 对策 原则篇9: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杨立勋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工农小学)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行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提高小学生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强化小学生的记忆,加深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分析和了解当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当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当前的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学生的朗读兴趣低的问题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动力,浓厚的朗读兴趣能够提高小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人生经验和阅历有限,对于作者所表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等思想感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小学生的朗读兴趣较低。
2.在当前的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由于课文朗读所占的课堂时间较长,会导致教师对课文内容讲解时间的缩减,因此,许多小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而不断缩减朗读教学所占的比例,导致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朗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据调查发现,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时间大多为5分钟左右,仅占课堂时间的约八分之一。
3.在当前的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较低,无法进行有效到位的朗读指导的问题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较低,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通话水平较低,朗读教学指导方法机械而单调,重视声音形式和表层技巧的使用而忽略了语言内涵、内心体验以及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朗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效率的对策与措施
1.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1)教师应当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由于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没有真正见过现实生活中的瀑布,影响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例如,播放有关瀑布的录像或引领学生观赏有关瀑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诗歌中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现象的理解。(2)教师应当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读环境。(3)教师应当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水平,加强朗读示范,使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进行精彩的朗读,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朗读和指导来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1)教师应当注意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深情并茂的泛读,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来进行情感朗读,调控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2)教师应当注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和营造,拉近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增加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3)教师应当注意进行分层次朗读教学,首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使得小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再进行小声朗读,抓住文章中的语言信息,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实现情感的升华与语感的培养,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2.优化语文朗读训练
(1)教师应当注意保证朗读训练的时间,依据朗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语文课时情况合理制订朗读训练的时间。(2)教师应当注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文朗读。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朗读教学的方式主要有朗读、泛读、引读、分角色朗读、散读、领读、齐读等。依据文章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朗读方式有利于提高朗读训练的效率。(3)教师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素质,加强自己对于朗读教学的指导,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朗读教学活动,将朗读和理解相结合,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对作品感情色彩的正确把握,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在当前的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教师的素质较低,无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朗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以及朗读训练的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自己对于朗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创设情境和范文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优化朗读训练,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于清华。朗读: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03)。
篇10: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去年暑假,笔者对开封、洛阳、周口等地部分农村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 者:张长周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八初级中学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80 关键词:篇11: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文教学是一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提高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为广大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
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指导过于具体,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从而学生的写作趋向雷同,干瘪、乏味、缺乏创新;不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频频出现。
学生方面: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会出现乱编的情况;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缺少留心的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 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兴趣,鼓励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是很难达到的。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鼓励实践,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1)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么样写。(2)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仅限定范围而不限定题目,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拿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宣读,鼓励学生向期刊投稿,将学生的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又被认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写作的兴趣。
(二)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应经常带领学生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赞美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如春忙时带领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田种地银锄翻飞的神态、动作;秋收时带领学生体察农民伯伯金镰舞动,麦浪声中唱丰收的喜悦,让学生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使他们懂得生活中无处不美的道理,进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强烈欲望。
(三)提倡个性,鼓励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这是一个倡导个性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教育往往会泯灭学生的个性需求,而把他们都改造成相同的人,以至作文中全部是相同的一个“我”。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提倡个性,鼓励想象,恰好可以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
在作文教学中,诱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但能开阔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涵更加丰富,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得以升华,思想得以提高,性情得以陶冶。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适当的想象发挥比一般的记叙在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且,富有想象力的文章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富有个性化。
(四)注重阅读,以读促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大量的闭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因此教师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应该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时事新闻、报刊杂志,同时诵读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等。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五)注重评价,自我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学生作文的评价、鉴赏工作。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持久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它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分享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大胆摒弃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探寻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规律,并认真地贯彻坚持下去。相信一定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实现由惧怕作文到愿写作文的质的飞跃。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2: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德育地位,优化德育环境,让德育回归生活,并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网络来解决.
作 者:黄飞 作者单位:金安区东河口镇花石嘴小学,安徽六安,237001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3.1 关键词:德育工作 问题 对策篇13:浅析农村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 数学新课程 实施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同时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数学教育现状,着重分析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这两个决定因素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不断推进,这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对处于相对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农村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在农村教学中的实施,做得非常艰难。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但目前,这两者在教育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机关,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其职能作用发挥的程度,对于本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重大。要想在农村顺利实施数学新课程,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领导者服务的职能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程度地没有把自己作为教育活动中的服务者。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参与到教育实践中,负责发布新课程信息,提供实施方案和建议,为农村教育服务。但他们通常很少亲临农村一线,缺乏对农村教育实际的了解,没有第一手的资料,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原来只担当领导者的观念,努力向服务者转变,做课改中真正的实干家。
2.领导要改革评价制度
要落实课程改革,就要重视评价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发现,评价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尤其在中学。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处于课程改革的不同层次,但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如何评介学校的工作。在目前中考、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种最主要的评介方法,对于课程改革起着引导作用。只要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价值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
3.要给教师创造稳定的、良好的就业环境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无论用工制度如何灵活,失业率如何高,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基本上是稳定的,法律保护中小学教师的就业机会不受影响。这样可以保证中小学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赋予了一份为人师表的尊严,进而激发他们高尚、敬业、充满爱心的职业道德。
4.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状况
农村数学教师学历低,相当多的数学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数学教育。这导致数学教对数学教材的把握和教育理念的贯彻受到限制,应用数学的意识淡薄,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教师素质,不但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尽快适应,进而也制约着新课程真正有效的实施。虽然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注意到了这一点,招收的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教学一线中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教师队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安于讲台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少,尤其是年轻教师,中小学教师更为明显。要搞好新课程实施,首先要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状况,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进取意识、奉献意识,为新课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加大教学投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物质条件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一些农村学校由资金有限,甚至连一台计算机机也没,数学教师接触不到网络,无法获取课程网络信息,想让农村学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因此上级领导应加强学校的网络投资和建设,让教师获取更广泛的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对新课程的认识,解除因硬件不足而造成的数学课程的实施障碍,促进农村数学新课程顺利推进。
二、农村数学教师方面
数学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改革不可能获得期望的结果。但农村数学教师普遍存在观念转变慢、教学方式单一、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首先、从观念上真正认可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于对新课程的认可态度。如果从观念上认可了,就会主动积极想尽办法执行新课程。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数学教师观念转变慢,认为新课程偏向理想化,不大符合农村教学实际,对课程计划的实际可操作性持怀疑态度而处于观望状态,因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没有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新课程,而是消极被动的接受,造成教师用旧的教学观念教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形势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实践,而不去做拦路者。
2.其次、采用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实施新课程的第二个关键在学生。农村学生生活比较封闭,获得知识的途径少,胆量小,会下意识地将教师看作权威的代表,再加上农村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这与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相背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开放的领地、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态度和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实施新课程的信心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大部分农村数学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运作自如,但在目前新课程的实施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由此产生压力,导致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因此农村数学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除了积极参加培训外,还要做好自我调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特别针对新课程标准全新的内容。如新增的“统计与概率”,不仅把握具体学科内容,还需领会增加这些内容的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和概率思维,从而不断提高执教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同数学课程专家交流,接受他们的指导,不断增强自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冷静对待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挫败,有计划地实施新课程。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呈现出强大的功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定位带来巨大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的合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成为具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教育报》11月27日第8版
篇1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介绍了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作 者:许桂兰 XU Gui-lan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系,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12)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法律制度篇15:LBS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BS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定位技术、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技术成为现实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该技术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位置信息服务请求.对LBS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如产业链不成熟、定位精度不高、用户需求不足等.最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建立LBS产业联盟、与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结合来提高定位精度、建立双向互动信息采集系统等,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 者:王崇明 王泽民 朱李忠 WANG Chong-ming WANG Ze-min ZHU Li-zhong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2(3) 分类号:P208 关键词:LBS 存在问题 对策篇16: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年与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篇17: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2008年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08年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08年与20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策,主动引导资金、技术流向农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深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放开化肥价格,将国家对生产企业的优惠和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五是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加强农村价格监管。一是要打击涉农价格(收费)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抓好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公益服务性收费管理,遏制各种乱涨价、乱收费以及价格欺诈、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二是要创新价格监管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提高检查威力,切实加大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强价格举报,建立价格举报目标管理机制,完善价格举报处置体系。四是要着力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使价格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政府要落实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聘请乡村价格监督员,落实其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对涉农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促进公平竞争,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篇18: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 毅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初级中学)
摘 要: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伟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如此既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课外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这对于初中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篇19: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依然遵循应试思想教育观念,只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灌输,根本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也从不进行指导帮助,而是放任自流。甚至部分教师直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给予否定,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阅读环境不善
由于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差,缺乏资金,无法建立一个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图书室,因此也就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空间。而且农村学校的藏书较少,学校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书籍的采购,这就导致学生课外书的借阅无法得到保障,课外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
3.家长自身素质较低,家庭阅读氛围差
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比较低,所以他们认识不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是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一些杂书、闲书,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另外,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家长无力在孩子的课外阅读上进行投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无法顺利、正常进行。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阅读内容狭窄、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方法不当等等,但鉴于时间和篇幅关系,在此我不再一一阐述。
二、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1.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地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所以,作为一名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及时转变只重视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陈旧思想观念,要正确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和设计黑板报、墙报、校橱窗等方式,来向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教室内的墙上悬挂一些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名言警句,以此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另外,我们也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点评、读书报告会、书籍展示会等活动,以此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到由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进而真正喜欢上课外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条件
由于农村学校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且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因地制宜,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现有条件,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条件。
比如,我们可以在班里建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平常喜欢阅读的书籍带来,每人至少带一本。带来之后,由专人进行管理,并且制订出合理的借阅制度,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可以阅读至少几十本课外书籍,而且涉猎范围广,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教师也可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信息技术课,进行自主阅读。这样,我们就突破了学生图书资源匮乏、阅读环境差的限制,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条件。
3.提高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争取家长的支持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向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家长普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让学校家长明白,课外书并不是闲书、杂书,它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促进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家长在子女的课外阅读书籍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如多给孩子买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多跟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如此既能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阅读热情,自己也能从中获取有益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涉及面很多,我们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且大力探索和研究将其有效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从而使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得到很好的落实,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志燕。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D]。苏州大学,.
篇20:市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及技能水平,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日渐缩小。××市是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区域。广大农民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市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现有农业人口199.43万人,占总人口的75.4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在全市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20―50岁占59.86%,平均年龄为35岁,呈现青壮年态势。20xx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
34.45%,转移总量相对较大。但通过调查研究,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文盲占11.16%,小学文化程度占37.59%,初中文化程度占40.44%,高中文化程度占9.3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46%,而全国以上指标分别为6.8%、32.7%、49.5%、9.8%、1.2%,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同时,城乡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差异也非常明显,20xx年农村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比城市人口少2.8年。按照历年的`增长速度计算,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城市目前的水平需要25年左右。
2.农村人力资源科技素质偏低。
目前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共计78.36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口总数的66.28%。由于农村职业教育普及率低,农民受普通教育年限普遍偏短,而中小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农业技术知识,所以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同时,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制约,农民普遍思想观念保守,有77.25%的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查字典范文网品表现出消极观望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因为经营管理能力差、对市场预测缺乏前瞻性、心理素质脆弱等原因,农民筹资创办的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平均寿命只有3.5年。
3.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近年来,全市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但其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初中文化程度仅占66.92%。同时,在已经转移的劳动力中,有74%的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由于缺少一技之长,外出务工者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很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fanwen.chazidian.com难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务工收入和就业稳定。
4.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农村。
随着各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加强,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而言,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在农村,他们的整体特征是年龄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差、素质提升难度大,已成为制约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瓶颈。
二、××市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供保障。
第一,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局面,减轻农民负担,为全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促进教育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累积效应的形成;第三,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投入,从根本上摆脱农民看病难的困境,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和生产能力。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
教育是提升全市农村人力资源科技文化素质的固本之策。首先,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教育的基础功能,鼓励其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确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其次,要建立有效的fanwen.chazidian.com职业培训机制,依托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机构,采取先培训后收费、民办公助等形式,对进入非农产业的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再次,要建立适时培训机制,根据农民需要开设课程,采取田间指导、专题报告等授课方式,形成农民终身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
3.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思想素质。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思想素质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首先应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积极推动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次应充分利用电教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普法和道德风范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正确指导,提高农民应对风险和承受挫折的能
篇21:市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力,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人力资源交流中提升整体素质。
市场是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有效方式。因此,必须加强职业介绍机构建设,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定期统计分析和公布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推动剩余劳动力及时转移,使其通过劳务输出积累资本,通过与外界交流转变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篇22:浅析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公路运输事业对于促进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公路运输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较为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建设,阻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该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对策,以促进农村公路运输的发展。
篇23:浅析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公路运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要有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的公路运输,农村的建设历来重视的程度不够,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相对滞后,极大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就农村公路运输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农村公路运输更好发展。
1 农村公路运输业发展现状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农村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通道。“要致富先通路”。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地区出行难、运输难局面得到根本缓解。50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8.5万公里,99.97%的乡镇和99.70%的建制村通了公路。与此同时,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也得到提升。村道实现了有路必养,路况的技术指标也有了大幅度改善。预计“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0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做好乡村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
篇24:浅析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强化管理水准,首先必须加强人员的业务学习,转变工作作风观念,把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对违法违规人员车辆依照相关条例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杜绝腐化。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2)加强公路运输监督管理,首先要强化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目前,在农村由于受地理条件及地理环境的限制,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的不够好,有些村屯没有普及到户,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提高公路交通顺畅,要及时对偏僻、偏远山区村屯进行必要的交通法律的宣传。再者,加强公路运输管理,能有效地预防交通违法案件的发生,所以县乡运输监理部门和交警部门要加强道路巡查,对违规驾驶、超载、超员、违规载客及带“病”行驶的车辆,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杜绝“人情”处罚,
(3)完善公路设施,强化现代管理,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标识、标线,加大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提高农村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电子信息化办公平台,建立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使路网上的车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改善交通拥挤和阻塞,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使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4 结语
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意义非常重大,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强化农村公路运输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惩公路运输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杜绝腐化,保证农村公路运输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亦夫.试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安全生产与监督,(3):37-39.
[2] 赵春林.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9):216.
[3] 崔兴荣.关于道路运输管理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
篇25:浅析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村公路运输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弱。农村公路多数都是由县、乡级政府组织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完成修建任务。但其公路运输管理与城市相比,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相对滞后,认识程度不够,且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掌握的不是很好,业务水平偏低,公路运输管理开展的.不是很好。
(2)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与城市相比,公路运输管理队伍素质偏低,对违规驾驶员及超载的现象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农村道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农用作业车(如收割机、犁地机等)特别多,司机的驾驶技术参差不齐,有的不是很熟练,甚至有的无证驾驶,存在着巨大隐患,公路运输管理人员存在“人情”管理现象,对违规车辆不能有效遏制、处罚,对于道路摆摊设点,招商赶集,一些单位和农户占道堆放木材、稻草、打粮、等不能有效制止。对于公路上行驶的老旧车辆严重超载、载人情况发现的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致公路交通险象环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3)农村公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交通标志、标识不够完整,由于农村公路特殊的地理环境,山路陡峭崎岖偏远,山高弯多,公路建成后交通设施、设备未及时跟上,或完成的不好,交通标志、标识未在全路段安装,损毁的未及时维护(更换修理),致使司机对道路判断不明,且极易发生危险。
篇26: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国家在我省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政策试点工作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不仅对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以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为起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能否深化,成果能否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全面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一
全县共有10个乡镇,98个行政村,此次列入调查的5个乡镇,48个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20名。经调查,620名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108人,占17%;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270人,占43%;41至50岁之间的有190人,占31%;51岁以上的52名,占8.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60人,占58%;中专学历的有120人,占19%;高中学历的有110人,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0人,占5%。
二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本网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广大乡村干部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好于村干部队伍,在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改善程度不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8名,所占比例仅为17%,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3%;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2、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与南方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比,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发展新产业而是老守田园,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敢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展机遇的眼光和能力。金城乡幸福村与正义村经济发展的对比就很说明问题。幸福村与正义村村挨村、地挨地,自然条件相同,距县城只有5公里,具有地理交通的优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立足村情,确定围城发展战略,大上棚室蔬菜,扩大奶牛生产规模,使全村很快富起来,人均收入达到3200多元,而正义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陈旧,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使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等不到发挥,结果在他的任期内山河依旧,面貌依旧。
3、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执行政策坚决,不自觉,群众看着不服,有的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乡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用农民的话说是“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低,不顾国家政策规定,乱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一些干部不仅政策水平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往往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有时还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4、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乡村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一靠骂二靠罚,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5、个别干部在任期内滥用权力,为政不廉,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偏亲向友,仗权种地;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不顾乡情民意,外出雇小车、配手机,出入歌舞餐厅;有的村干部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为官几任村貌依旧,村干部住房一个比一个漂亮。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还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鉴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宏观上制定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治本措施。通过制定规划,使我们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在五年内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上文化水平,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年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乡村两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从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
第二,花大气力对乡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的整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提高素质。抓住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的良好契机,要对部分乡镇和薄弱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整顿建设。制定整建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和先乡后村的顺序进行。整顿考核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在考核的基础上,下气力对后进乡镇和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少数贪污腐化、践踏政策法律的乡村干部要坚决惩处。调整中,重点是选准用好党政一把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拔干部看谁听话、谁老实、谁稳当的弊端,把那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市场经济头脑、工作作风好,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调整中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发现人才,采取内选、下派、交流等多种办法选拔人才,尤其要注意从科技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要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乡村两级领导力量。通过调整整顿的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乡村干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国内省内的先进典型,学习本地发展市场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对照典型找距,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围绕市场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运用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道路;牢固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干部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上的飞跃,进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搞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措施,基层干部调整面的加大,更需要抓紧培训。要制定全县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各乡镇也要制定规划,分层次、分期分批地进行。对培训内容全县要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遍进行一次理想、宗旨、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大党的农村政策教育的力度,使乡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有明显提高,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同时,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乡村干部努力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教育培训阵地以县乡两级党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以农广校、农民技术函授为网络,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村支部书、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乡镇干部,乡镇党校培训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县职教中心长年培训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35岁以下的乡村干部以函授的形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培训方式方法除系统授课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制作一些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收看。还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到先进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县的一些先进乡镇去实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第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让农村基层干部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加强乡村制度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使基层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尤其是教育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注重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导;注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注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反对以权谋私。
第六,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要加强领导,把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各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中,至少要每半年研究部署一次。各乡镇党委和各有关领导部门要为乡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干部的行为。要支持和鼓励机关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完不成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打不开局面,干不了事、不干正事或给村集体经济和其它事业造成一定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该罚的罚,该处分的处分,该从现职岗位上调整下来的坚决调整下来,绝不能姑息迁就。三是搞好干部监督。村干部每年至少要向党员和村民报告一次民主评议,由乡村干部述职,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评议乡村干部的思想、行为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每年由乡镇经管站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审计一次,对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离任审计。坚持实行县委组织部门对村党支部书记上管一级制度。防止个别乡镇党委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的随意性和标准不高的问题。四是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干部的待遇。实行基本工资挂钩的结构工资。对实现当年责任目标,实绩突出,贡献较大,尤其是在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本村人均收入,增加村集体积累和完成急难新任务方面工作出色的,以及被上级表彰的干部要予以重奖;根据实际情况,搞好养老保险,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篇27: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文章介绍了淄博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淄博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二是创新产业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服务水平;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四是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五是实行政府兜底式精准救助机制。
关键词:淄博市;扶贫开发;问题;对策;农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扶贫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和扶贫攻坚阶段。经过30多年不懈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解决了三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淄博市是老工业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城镇化率比较高,农村扶贫开发的规模相对有限,但是仍有部分比较贫困的农户需要政府扶持。自起,淄博市启动实施“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力争十万贫困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到“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以上,实现脱贫奔康,确保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截至底,全市共有8.12万户、20.39万贫困人口实现顺利脱贫。
一、淄博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产业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思路,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制定实施财政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鼓励贫困农户以经营权、承包权折价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发展。
二是强化能力提升培训。加大财政涉农培训投入力度,采取“政府买单、农民受训”的方式,用三年时间,免费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轮训一遍,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施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雨露计划”,每年培训1.5万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和阳光工程,每年培训3万人。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带动家庭致富。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自20起,市、区县两级每年投入不少于1.2亿元,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设立“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专项贷款50亿元,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多元化拓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投入渠道。加大科技兴农扶持力度,将农业科技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强化科技对扶贫的支撑。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农村特困户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给予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孤儿和无生活来源重度残疾人生活费补助及“五保户”集中供养等制度,实现养老全覆盖。完善新农合制度,建立对口帮扶式个人缴费制,确保贫困人口全覆盖。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行大病救助制度,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
二、淄博市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未足额拨付到位。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每年的扶贫项目资金总未能被按时、足量拨至项目单位。以最近三年的扶贫开发和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经济项目资金为例,淄川区,项目启动资金已按时拨付到镇,其中太河镇已将项目启动资金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西河镇项目启动资金尚未拨付;20项目扶持资金已拨付到位;年林果类追加奖补资金待9月份统一验收后视情况拨付。博山区,20启动资金已按时拨付到镇,但镇级尚未拨付项目启动资金;年项目扶持资金各镇的兑付进度仍不平衡;2013年林果追加奖补资金未到位。周村区、高青县,年项目启动资金未拨付至项目单位。沂源县,2015年项目资金未拨付至项目单位;2014年项目扶持资金拨付15%;2013年林果类追加奖补资金未拨付。
二是财政扶持资金扶贫不精准、脱贫见效慢。大部分项目未按要求带动60%以上贫困户的扶贫目标任务,未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带动协议。有的项目精准带动率平均为30%,有的项目未带动贫困户,失去了扶贫资金脱贫奔康的目的。2013年、2014年及本年度项目大部分为林果类项目,主要种植核桃、苹果、樱桃等经济林果,形成产业经济效益周期长,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是存在重复申报项目、变更项目建设地点等违规现象。“淄川马陵大白菜专业合作社核桃栽植基地项目计划种植100亩核桃项目”与淄川区太河镇申报的“8000亩有机核桃、樱桃、连翘基地建设项目”重复;淄川区太河镇“万宝家庭农场有机核桃种植项目”建设地点由北牟村变更为西太河村,而西太河村既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也不在省定贫困村范围内;博山区“石马镇蔬菜大棚及水果种植项目”在未请示的情况下变更了建设地点,等等。
四是部分项目管理不到位,重面积轻质量。部分以种植林果类的项目,假借合作社名义申报,但实际由村书记(主任)操作,利用扶持资金购买树苗,打着免费供村民种植的幌子,任由村民随意乱种,没有规范可言,缺乏统一管理,更谈不上技术指导,许多村民种上树苗就不再管了,长成啥样算啥样,活一棵赚一棵,反正没花自己的钱。其后果是上级各部门只知道种了多少面积却未必知道有多少成材,不利于将来政府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五是干旱影响了部分项目的开工建设。由于淄博市近两年持续干旱少雨,包括淄川区、博山区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在内的4个项目尚未开工,而部分林果类、中草药项目也存在成活率低的现象。
三、加快淄博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主要来源。按照“积极引导、政策支持、规范运作”的要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创建活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农副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二是创新产业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服务水平。加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扶贫工作一体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覆盖。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文化大院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向贫困乡村延伸,推进贫困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
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市及区县设立政府财政资金主导的为“三农”服务的专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扶贫资金与银行资金合作扶贫新机制,探索政府财政资金和农业龙头企业资金联合建立风险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向经济实体发放贷款,提高贷款额度,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发挥政策优势,强化农业银行县事业部“一级经营”能力,拓展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挥农村信用社贫困地区主力军作用,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镇和社区延伸,改善贫困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办)建设,在区县逐步建立农村统一征信服务平台,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开展农户授信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信贷业务,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实施范围,开立存贷合一帐户,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四是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每年选择200名与贫困村联系密切的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村两委负责人集中进行培训,提升带领村民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构建合作创业机制,鼓励农村能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参股入社,扩大就近创业就业。
五是实行政府兜底式精准救助机制。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实现城乡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统筹城乡、保障基本医疗、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扶贫开发政策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对已甄别界定清楚的贫困户实行分类管理,对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五保户”、无劳动能力“低保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使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合理衔接。同时在低保对象的教育保障、医疗救助、高龄补贴、取暖补贴、电费补贴、电费减免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对困难群众实行精准救助。
篇28:浅谈当前农村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成 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广大农村实现了由集体经济大锅饭向一家一户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根本转变,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高涨,在农业生产上,达到了财尽其力,人尽其能,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得到了解放.
作 者:杨家岭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信阳市平桥区分校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篇29: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揭示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热点和存在的难点,指出农村财务工作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并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作 者:单云 Shan yun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额敏县上户乡农经站,834600 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9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 民主理财 财务公开 队伍建设篇30: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怎么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推动农村社会管理立异,一直是一个首要而急迫的疑问。尽管这些年德州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安稳的开展,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显着改进,可是现阶段依然面临着诸多疑问和应战。其对策是:夯实农村经济管理的物质根底,建造效劳型的乡镇政府,进步农村居民技术和本质,改进农村根本公共效劳等。
关键字:农村经济管理;乡镇政府;农村居民
农村经济管理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首要课题,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根底性工程。现在,一方面传统的农村社会安排力气弱化,原有的对立疏导机制削弱;另一方面,转型后的农村社会关系杂乱多样、对立重重。特别是在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布景下,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首要性日益凸显,变革和立异势在必行。山东省德州市犁地资本较为丰厚,农业开展条件优胜。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怎么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推动农村社会管理立异、进步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更是突显其急迫性。
一、德州市农村经济管理的沿革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变革越来越重视农业和农村开展的深层次对立和疑问,变革的重点首要放在了对于新阶段的农村归纳变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上。这些年,德州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以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立异为切入点,着力完成公共效劳均等化,加速城镇化,悉数推动“兼并村庄、健全安排、推动并居、强化效劳”的农村社区建造,农村经济管理取得了长足安稳的开展,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显着改进。这首要表现在:一是以统分结合的家庭承揽为象征,改变了一大二公的管理体制,使得广大农村居民真实变成农村经济开展的主体,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出产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通的规划越来越大,对构成规划农业打下了根底;二是农商品流通的市场机制根本树立,农业资本可以合理调理装备,农商品出产现已构成了开始的区域化、规划化、工业化、市场化;三是改变了二元管理体制对农人的束缚,促进了农村二、三工业的迅速开展。尤其是农业工业化龙头公司的兴起,不只处理了剩余劳作力的工作疑问,更是加马上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改变脚步;四是活跃开展农村根底设施建造,尽力改进农村生活条件。比方加强农村水利根本建造,先后安排施行了“千百十”平原水库、危桥改造、农田排灌系统配套、徒骇河管理等大型水利工程;经过执行国家大型农业机械置办补助方针,鼓舞农人、公司或栽培大户置办大型农业机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联合安排等。粮食加工现已悉数完成了机械化。
二、现阶段德州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疑问
跟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开展,农村的利益主体日渐多样化,农村居民的利益诉求日益广泛,现阶段德州市的农村经济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新的疑问和应战。
(一)农村居民继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德州是适合农业开展的平原地区,但土地运营规划偏小,大多为一家一户的小农运营,难以表现土地运营的规划效益。农户运营上的独立性和分散性,必然形成新技术推行难度大,农商品技术含量低,影响现代农业的开展。尽管这些年农业剩余劳作力搬运人数逐步增多,但土地运营规划并没有随农业劳作力的搬运而增大,土地使用权流通极为缓慢。原因是农业出产的经济效益尽管不高,但省时省工,又有国家优惠的支农惠农方针,承揽地便成了外出打工者的“保命田”,影响了土地使用权的流通。别的,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德州的整体经济开展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工业开展尤为缓慢,农商品商品率不高,农商品加工业开展滞后,农村居民安排化程度低,构成了 “农业大市,经济小市”的局势,农村居民增收艰难。
(二)农村公共事业开展滞后
公共事业是表现社会公正的首要目标,是完成社会利益公正分配的首要途径,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首要内容。农村公共商品,是农村经济开展、农业增产、农人增收的首要保证。尽管这些年德州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农村公共事业开展的行动,在农村根底设施、文明教育、社会保证等范畴取得了显着开展,可是因为中国一直实施非均衡的城乡公共商品供应准则,德州市的农村公共事业根底又过分薄弱,缺乏必要的物质根底和财力保证,很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没有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效劳。在新增的财政支农资金中,用于农业根底设施、农贸市场的投入的确有所增加,直接用于农村的根底设施、养老、住宅等最根本的公共效劳却供应缺乏。在财力缺乏的情况下难以迅速改变农村公共事业开展滞后的局势,真实构成城乡一体化的'开展格式。
(三)农村居民根本权益的维护亟需加强
跟着工业化、城镇化脚步的加速,因为农村土地征用而侵吞农村居民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土地信访案子呈上升趋势。别的,国家的惠农方针执行不到位,私行截留、移用的违法案子也屡禁不止。农村居民靠自己的力气处理这些疑问显然无能为力,乡民自治安排也未能很好地表现其功能,不懂得结合农村和乡镇的各种执政资本和社会资本,农村居民根本上处于无安排状况,难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效劳和自我开展,根本权益无从保证。
(四)农业劳作力本质较低
占到农村居民群体60%的是新生代农村居民。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其工作观念、生活方法和花费方法现已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更巴望进入城市社会,要求对等的工作机会和待遇,对农业、农村对比陌生,对土地没有豪情。据调查,全市共有劳作力224.73万人,终年外出务工经商的73.11万人,占32.5 %;季节性外出或在本地打工的104万人,占46.3%;终年从事农业出产劳作力的47.62万人,仅占21.2%。常年从事田间劳作人员中,60岁以上超龄劳作力占25.1%,妇人占65.3%,还有有些不满劳作年龄的少年劳作力。经过培训的农村居民大都脱离土地进城务工或经商,从事农业出产的多为文明、科技本质较差的简略劳作力。
三、加强德州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主张
对于德州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疑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主张。
(一)进步农业经济运转质量,夯实农村经济管理的物质根底
农村和谐社会建造,有必要树立在经济开展和农村居民收入进步的根底上,这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精选30篇)】相关文章:
学校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2022-10-16
新课改中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2023-07-28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农村小学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2-09-15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状况及提趣对策研究2023-04-26
农村养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3-12-09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改进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