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时间:2022-10-23 08:14:13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精选20篇)由网友“chiant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1: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介绍

关于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介绍

技巧1: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大头作文”也要不得。除非特殊情况,建议考生在写高考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格子,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

技巧2: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准备题目的办法有2个,你可以去网络上搜索作文题目,归纳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或《青年文摘》等杂志,根据题材选择一些比较精彩的标题,记下来,也许考试的时候灵光一现可以类比运用。

技巧3: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用得上。

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

技巧4:适当克隆和借鉴,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佳作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一些散文的结构是很好的,适当对其归纳总结,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

另外要关注去年至今年的社会热点。

技巧5: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如果作文要求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合理安排卷面,把卷面写满到95%左右。

有人问:考试作文如果不限文体,那么写诗歌,写顺口溜,写三句半行不行?这个谁也不敢作主,你无法揣测阅卷老师的标准,冒险的收益也许只留给准备最充分的人。

技巧6: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作文卷子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很容易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考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笔写作文,选择蓝色墨水,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很舒服、干净。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这样卷面相对美观。

技巧7: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列提纲很关键。比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中间如果能设置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

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列提纲大约需要5~8分钟。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可以简练些。

技巧8: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必须要把字写好,不需要多美,但一定不要潦草。

技巧9: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要注意分段,三四个段落有些少,八九个段落则显得琐碎。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应以五六个为好。切忌在一段中写八九行字,写成“大肚子作文”,这样会让阅卷老师产生视觉疲劳。

技巧10: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当然也可以灵活地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注意,议论文不能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而记叙文不能议论过多而忘记说事例。

篇2:浅谈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方法

浅谈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方法

1.审题: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

(1)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

(2)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耍求是考生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3)选好角度:一要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免“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来安排作文的结构。

(5)注意语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2.运用材料写作

(1)利用材料,引出观点,阐明观点。

读懂材料,看清要求是审题不可缺少的两大环节。读懂材料后,注意提炼观点,选好角度,恰当联系实际。选角度,一是宁小勿大,避免空谈。二是要新,能吸引人。三是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2)围绕材料,叙写相似经历。

无论是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发人深省的事例,里面总有一点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撞开我们的情感的闸门;写作时可围绕这一点叙写相似经历,写出自己对观点的体会和事件中所表现的情感。

3.材料作文写作步骤

(1)读懂材料,确定切题点;

(2)明确要求,按要求行文;

(3)写出新意,力求创新;

(4)注意语言风格。

篇3:写作方法指导:高考满分作文十大技巧

写作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涉及到用词技巧,表达方式, 想写好作文,不仅要学会构思,更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如何写人、如何记事、如写写好景物等等,掌握这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们写好作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相信学会了它们你的作文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备考资料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 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

1、写作并不神秘;

2、写作需要技巧;

3、写作强调个性;

4、写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篇4: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5:高考记叙文写作方法

记叙文写作方法

首先,要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每一篇记叙文都要有这六要素,只是六要素在运用上要灵活很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是用结果引出原因,有的是在经过中插入原因。在人物的创作上更可操作性空间更大,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一种想象。如果能够将六要素运用好,记叙文就不再是流水账了。

第二,要采用多种叙述手法来讲故事。

很多同学写出来的作文像“白开水”,没有任何的味道,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将叙述手法改为“倒叙”或者“插叙”,就能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例如:

“毛毛”是我从垃圾堆捡来的一条流浪狗,如今它在我家生活的非常快乐,不仅“衣食无忧”,每天还能享受到“按摩”的服务。

每提起“毛毛”就让我想起了一年前,我路过垃圾堆,听到里面有小狗欺凌的惨叫,我就奔了过去,果然一条受伤的小狗被绳子缠住了脑袋……

这类倒叙的方法,要比平铺直叙更吸引读者,也能为作文发挥拓展了很大的空间。

第三,好作文要有生动的描写。

如果把“他伤心的吃着米饭”和“他含着泪吃着米饭”相比较,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含着泪吃着米饭”更加的生动,所以记叙文要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刻画事物,才能让读者沉醉其中。通常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用到比较多的就是形象的刻画、心理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

在形象刻画上我们可以练习写某一个物品,也可以写同桌、老师,或者是偶遇的路人,心理描述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表达是对于某事、某人、某物的看法。把这几个方面做重点练习好了,记叙文写作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下面举例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例: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贮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悠悠情思》)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悬念导入,吸引读者

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故事先行,引人入胜

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标题中的“它”,正是困难、挫折、艰难险阻等的代称,突破它们,人生将变得壮美无比。作者以这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引用开头,突出主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举例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

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设问开头,引人深思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篇6: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一、常用论证方法:一阵见血,以理服人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事例论证

1、注意材料真实与确切

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丰富性: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数字

3、注意叙事简介,概述重要主要情节

4、注意顺序:时间、空间、说理逻辑层次

5、切忌以叙代议,一定有议论!

(二)引用论证

1、要准确、贴切、自然

2、要精辟

3、切忌以引代议,一定有议论!结合引和议

(三)比喻论证

1、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

2、用来比喻的事物使人们所熟知的

3、一定要有分析

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内容

(四)对比论证:分纵横两类

1、对比要鲜明

2、正反对比应有主次

(五)引申类比: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1、类比论证是同一类事物或问题的相比,不同于比喻

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

3、要有分析!

二、常用的说理方法:分析

1、因果分析

2、意义分析

3、揭示实质

4、点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论据——概括性一般性结论

5、假设分析

6、条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

7、正反分析

【例文分析】

20xx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谈,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码

今年浙江卷仍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第一段是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段写的是“虚拟生活”加入现实生活的未来前景。第三段才是作文题的关键所在。“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里列出了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也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的看法。所谓“拥抱新世界”,就是说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持肯定态度,并且全力投入其中。所谓“远离”,就是说人们拒绝这种虚拟生活,不介入这种生活。所谓“保持适当距离”,就是说人们不走极端,既不拒绝,也不全身心投入。

题目中的“VR”,指的是虚拟现实,它是一种正在逐渐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考生在写作时,无需对这种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题目中的“虚拟世界”,只是对应于现实世界而言,涵盖了我们目前所熟悉的网络生活,或者说也可以理解为网络生活。文题中的“虚拟”一词不能单独拿来做文章,否则视为离题或部分离题。

之所以特别强调“论述类”文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考生具有突出的理性思维,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就高考作文而言,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论述严谨,体现思辨性、逻辑性、客观性的思维论述特点。

审题误区

题目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的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大谈尺度,有的则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讲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有的说世界如此多娇,有的讲别将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20xx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就明确要求“阐述你的观点”,尽管没有说要写“论述类文章”,但文体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写成论述文,或者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今年则直接提出“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实际的高考作文中,仍然有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理性不足的散文。今年对文体的要求比去年明显高了很多。这一方面是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文体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书写纯正的议论文。

学生审题错误还在于对文题的理解出错。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学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还有的学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也有的学生则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第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法尔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究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当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们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语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点评】

1、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之所以要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应当被超越”,“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2、论证过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从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说起,指出虚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接着作者提醒,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拟,否则,我们就将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哲学的高度,思考“人”的出路何在?即,“人”要借助虚拟,使自己成为超越虚拟,成为“超人”。

3、引用得当,恰到好处。引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恰好论证了沉迷于虚拟的危害。而引用尼采的话,则又恰好论证了“人”借助虚拟的目的所在。

4、语言简洁精炼,概括性强。

篇7: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务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2、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包括:

a、具体的事例;

b、概括的事实;

c、统计数字;

d、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包括:

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

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

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3、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注意: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立论文章,论点就是文章的中心。)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

①反驳论点;

②反驳论据;

③反驳论证。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议论文是以说服他人为成功的。”

2、它的基本结构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议论文的一般模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论证)——解决问题(结论)。

3、它的语言以议论为主,也有记叙、说明、抒情等,但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根据以上特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阅读议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抓住了“牛鼻子”。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多数放在文章开头,但因文而异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论点放在文中的那种文章,观点的提出往往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的文章,常采取此种方法。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种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读者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的段落、层次结构,是可以找到它的。

2、分析论据,体会文章围绕论点选取论据材料的精妙。

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观点正确,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因此,我们阅读议论文的时候,在把握了论点之后,就要分析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分列几个小论点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也是中心论点的论据。认识了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就了解了作者选材的妙处所在。

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

前面说到,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摆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4、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

上述所说是一般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议论文是一大类,其中又包括若干不同类别,如政论文、驳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它们又各有特点。因此,阅读时应在掌握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章类别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篇8: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9: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一)事例论证

1、注意材料真实与确切

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丰富性: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数字

3、注意叙事简介,概述重要主要情节

4、注意顺序:时间、空间、说理逻辑层次

5、切忌以叙代议,一定有议论!

(二)引用论证

1、要准确、贴切、自然

2、要精辟

3、切忌以引代议,一定有议论!结合引和议

(三)比喻论证

1、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

2、用来比喻的事物使人们所熟知的

3、一定要有分析

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内容

(四)对比论证:分纵横两类

1、对比要鲜明

2、正反对比应有主次

(五)引申类比: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1、类比论证是同一类事物或问题的相比,不同于比喻

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

3、要有分析!

篇10: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1、因果分析

2、意义分析

3、揭示实质

4、点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论据——概括性一般性结论

5、假设分析

6、条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

7、正反分析

【例文分析】

高考作文浙江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谈,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码

今年浙江卷仍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第一段是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段写的是“虚拟生活”加入现实生活的未来前景。第三段才是作文题的关键所在。“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里列出了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也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的看法。所谓“拥抱新世界”,就是说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持肯定态度,并且全力投入其中。所谓“远离”,就是说人们拒绝这种虚拟生活,不介入这种生活。所谓“保持适当距离”,就是说人们不走极端,既不拒绝,也不全身心投入。

题目中的“VR”,指的是虚拟现实,它是一种正在逐渐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考生在写作时,无需对这种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题目中的“虚拟世界”,只是对应于现实世界而言,涵盖了我们目前所熟悉的网络生活,或者说也可以理解为网络生活。文题中的“虚拟”一词不能单独拿来做文章,否则视为离题或部分离题。

之所以特别强调“论述类”文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考生具有突出的理性思维,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就高考作文而言,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论述严谨,体现思辨性、逻辑性、客观性的思维论述特点。

审题误区

题目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的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大谈尺度,有的则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讲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有的说世界如此多娇,有的讲别将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的浙江卷作文题就明确要求“阐述你的观点”,尽管没有说要写“论述类文章”,但文体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写成论述文,或者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今年则直接提出“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实际的高考作文中,仍然有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理性不足的散文。今年对文体的要求比去年明显高了很多。这一方面是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文体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书写纯正的议论文。

学生审题错误还在于对文题的理解出错。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学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还有的学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也有的学生则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第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法尔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究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当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们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语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点评】

1、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之所以要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应当被超越”,“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2、论证过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从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说起,指出虚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接着作者提醒,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拟,否则,我们就将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哲学的高度,思考“人”的出路何在?即,“人”要借助虚拟,使自己成为超越虚拟,成为“超人”。

3、引用得当,恰到好处。引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恰好论证了沉迷于虚拟的危害。而引用尼采的话,则又恰好论证了“人”借助虚拟的目的所在。

4、语言简洁精炼,概括性强。

篇11:高考高分作文写作方法

20高考高分作文写作方法

【高分作文写作方法】

一、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二、按时写作文

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60-7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三、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四、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五、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六、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七、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八、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作文是决胜高考语文的关键所在,把握作文拿分的技巧,是考生关心的问题。我们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出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手著文章”,同学们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这几步来做,作文得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

九、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十、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十一、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篇12: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写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但却讲究想象得法,不要凭空想象。作文题目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而是在作文命题范围内进行想象。联想在写作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联想可托物运思,由此及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开拓意境。写作时通过联想,才能打开思路,行笔千言,通过类比,比喻、形似等各种联想使平时积累的材料,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新鲜材料可供积累,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小说、新闻、歌曲都可成为积累的素材和联想的对象。课堂中的学习材料就更可被用于唤起你的联想了。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联想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怆,岳飞“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迈,文天祥“人生知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品格,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这样的联想,对作文材料的积累是大有裨益的。

篇13:浅谈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浅谈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考生要想在高考中语文获得高分,作文就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发展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没有基础就不可能有发展,要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追求发展。如果把作文比做姑娘的话,基础等级的作文就如一位姿色平平的女子。那么怎样才能让她靓丽起来,光彩照人呢?

一、美化形象

1.拟好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就好比一个姑娘有了一双有神的眼睛,光彩照人;好的作文题目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对文章的好感油然而生。平淡的题目丝毫不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更不能激起阅卷者对作文的阅读兴趣和好感。

2.设计精彩的开头。开头要写得像姑娘的脸蛋那样美丽,且能引人往下阅读。方法有:用优美简洁的语言开头。可用整句写,也可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写;或式引用诗词,或用描写的方式写等。

3.简短有力的结尾。方法有:画龙点睛式结尾,即结尾点题。这种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明了。点题的方式很多:抒情式,希望式,推理式,感悟式,比喻式,歌曲名言式等。呼应开头式结尾,这种结尾能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记叙事件式结尾,即以事情的结局作结尾,这种结尾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蕴藉。描写景物式结尾,能对主题起烘托作用。

4.一身漂亮的衣裳。语言通顺,这是作文的最低要求。要想拿到发展等级分,文章写得通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文采。有文采,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即要在选词择句、修辞运用等方面多下工夫。但有文采,不等于堆砌辞藻,也不等于掉书袋。文采产生于文化的底蕴。只有厚实有物,文句见情见美,读来方能有滋有味,耐人咀嚼。语言要有个性,要独特,要能给人新鲜之感。在高考作文中,只要有某一点出彩的地方,就会被阅卷者肯定。

二、丰富内涵

丰富内涵,主要指的是作文的内容和材料方面。作文材料要足够,没有材料的文章就是一个空架子。材料要够用,这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材料丰富。

1.针对记叙文而言。记叙文叙事要善于选材,巧妙构思,做到曲折有致,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写人要懂得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避免程式化;景物描写要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或营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皆以佳景真情取胜。

2.针对议论文来说。论据要典型、真实而准确,最好有时代感和新鲜感。这些在行文中的道理引证、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要充分有力,避免空洞的分析,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充实的论据来源于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但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文中用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所用材料要为论点服务,列举材料后要紧密联系论点作精要恰当的分析议论,万不可把材料堆砌在一起后不管不顾,更不能选用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那样的材料再多再好也不能选用。

三、与众不同

基础等级要求作文中心突出,切合题意。一篇偏离题意或中心不明的文章得分是很低的,是不能算作符合要求的作文。一篇合格的作文首先要做到的是中心明确,审题准确。在此基础上作文想再上一个台阶的话,那就要追求与众不同了。要想卓尔不凡,就要求深和新。

1.深刻

(1)透过现象看本质。纷繁复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果索因法,是作文立意式分析论证的常用方法。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分析它,发掘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症结点,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性。这是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能使读者引起联想并有所顿悟。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激浊扬清,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要鲜活,小中见大,充满情感,卒章显志,从而催人奋进,使人产生联想,通过关注周围的人、事而产生共鸣。这些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2.创新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不能因循守旧。新的见解,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而不能照搬照套。

(2)构思新巧。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毛泽东与陆游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同是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要注意:①要刻意挖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②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开头;③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绕梁的结尾;④要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

(3)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能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

(4)有个性特征。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承认个性、张扬个性,是一种人本的回归。要想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依据笔者个人数十年教学和写作的经验,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用自己的言语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抛开这一点,很难有个性可言。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应试作文尤其如此。对于发展等级,每位考生,不论原来水平高低,都应该追求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不应放弃。发展等级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能达到,固然很好,但就多数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时,只要考生的作文能突出发展等级中的一两项就能获得高分。

篇14: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如何写好材料作文呢?

方法一:抓关键句法

【方法点拨】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关键句常常直接或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审题步骤】找出关键句子——分析关键句子所阐述的道理——确定立意

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高考)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抓关键句法:

1、中心句、总结性的议论句

2、反复出现的句子

3、反复出现的名词

4、开头或结尾的疑问句

方法二:由果溯因法

【方法点拨】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探求其原因,在原因处立论, 确立文章的观点。

【审题步骤】找出结果——探究原因——寻找生活对应点——确定立意

阅读下面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方法三:异同互求法(多则材料)

【方法点拨】对于组合性材料作文,应该通过对每则材料的同异的分析来确立文章的最佳观点。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异中求同)

注:“异”指多则材料

【方法点拨】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对立明显,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一个论点。这样才不致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常用“要(正面)……不要(反面)”或“既要……又要”这样的并列复句来表达。(异中求合)

【审题步骤】观察材料特点——提炼共性和个性——揣摩最佳角度——确定立意

【材料】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方法四:多向辐射法

【方法点拨】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1】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

(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

(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方法五:明确褒贬法

【方法点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方法六:分析关系法

【方法点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人物或事物之间往往有某种关系,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根据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方法七:由物及人法

【方法点拨】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姓朱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篇15: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记叙经历,除非命题中有特殊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经历;既可也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可以编述故事。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首先,要学会描写。①学会观察对象。描写是把事物的状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所以描写之前必须细致观察对象。②学会选择细节。描写再现事物的状态,不是把一切感受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有选择地描写,作者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最具表现力的细节,以此再现事物特征。③学会安排结构。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合理地、有序地安排文字,一层层写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形象。④学会修饰语言。讲究修饰的最好手段是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对比等。

其次,避平铺直叙。①在材料组合上: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②在结构安排上,可用设置悬念或运用倒叙来增加曲折;③在人称使用上,可以第一人称为主、兼用第二人称;④在表达方式上,可用日记或书信去代替一般化的记叙。

再次,要合理虚构。在记叙经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合理虚构。①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②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篇16: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宽泛政策,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有的学生有“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话题兴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化大为小”的观念。

化大为小,就是作者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全国高考作文,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大为小”,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如生活态度、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教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再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这样“化大为小”,文章才会“出彩”。

总之,写话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笼统而缺乏具体内容,那就只会大而化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题意”的一档,最高得42分;如果大话、套话太多,文句也不够通顺,则很可能只拿个及格分(即36分),甚至更低。

篇17: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发展着,在一定的空间存在、运动着。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作文当然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范畴。要拓展话题作文的思路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进行联想。

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如20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将计划经济的一元化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相比较,也可以将封建时代的一人独尊与现在的民主政治比较,等等。

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领域方面进行拓展:在文学创作上,要提倡百花齐放;在科学探索上,要寻求多种可能性;在哲学界,百家争鸣;在艺术界,流行着各种风格;在教育界,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等等。

篇18: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口开河,凑字凑句,信手写来;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目的和交际的场合、对象的差异,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高考(课程)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不读书,不看报,不实践,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学习新鲜语言,不锻炼思维的敏锐,腹内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无鲜活可言。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

为此,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①在词语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主要包括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恰当使用变式句等。③在修辞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当然,鲜活语言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篇19: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构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动脑筋。同时构思并没有一个死的条条框框,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都是灵活多变,因而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如记叙文的“总—分—总”式,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一般材料议论文和读(观)后感的“引—议—联—结”式等等。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充分表现中心思想,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

记叙类文章的构思创新。①角度求巧。如果大家都从正面切入,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切入;大家都着眼整体,你不妨着眼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来个以小见大,等等。由于立意的独到新颖,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强烈的感染力和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而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顺序求变。如果大家都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材,你不妨采用倒叙或插叙;大家都先写主后写宾,以突出主的地位,你不妨先宾后主,这同样突出主的地位,等等。③方式求异。如果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用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大家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语言为主,等等。④结构求活。记叙文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激起文章波澜的技法常见的有:一是抑扬法。是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二是悬念法。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悬”。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

议论类文章要特别注意论证求新。比较容易做到的方法:(1)举例新。举例的来源:①身边的新鲜事。②“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和各地电视专栏节目中所谈的内容。③《报刊文摘》每期第3版上的小故事。(2)引文新。引文来源:①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②报刊上的最新数据、资料。

篇20:中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好文章之所以深刻。让读者耳目一新。关键在于它的新意。文章新意最可贵,那么,怎样才能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呢?

一、反弹琵琶出新意

我们还可以经常进行“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识乃至真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意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可反向立意为: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这样的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人赞美荷花。总要来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仿佛那污泥糟糕之极,肮脏透顶。可是偏偏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品质。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可贵的是,污泥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呀!”一反常人的看法,反弹琵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这又怎能不让人品味再三呢?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而变通是关键。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如:你对雪能进行哪些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论:赞美雪纯洁;批判雪虚伪,掩盖一切;批判雪冷酷无情;赞美雪温情,保护动植物。

三、思路要不拘一格

文出新意亦有巧。在写作文时变换一下表达方式,来个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善于从人所共知的旧材料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比如。当人们赞美牛的勤奋踏实时。你不妨批评批评牛的“慢条斯理”:当人们赞美雪的洁白时。你不妨说说这漫天的大雪也可能掩盖住某种罪恶:当人们都谴责严冬的冷酷时。你不妨认定它为刻苦锻炼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人们都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的狐狸是骗子时。你不妨称颂它在老虎面前从容不迫的胆量与智慧……

一次,学生给我看了一篇作文:“暑假里。我锁好杜鲁门,渡过宋江,越过苏东坡。穿过甘地,到达旅游胜地祝枝山。山上有千奇百怪的王安石。一条张小泉从石缝中潺潺流出。山腰有一片茂密的斯大林。树上结满了雨果。突然。一阵胡风刮过,林中窜出一只唐伯虎,吓得我转身就逃,出了一身成吉思汗。”他问我这是不是作文。我说:“是的,这是的创作。只要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语言。用笔写出来的就是作文。”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在的创新能力:有的孩子善于直觉思维,有的孩子善于发散思维。也有的孩子习惯于逆向思维……教师对此非但不能说长道短。而且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

四、选择角度要最佳

俗语道。一滴水珠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要求我们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于细微中见精神。如,全国高考江苏考生的《抛弃妻子之谜》,写医生萧顺因“抗非”端午节迟迟不归而引起了闭塞山村人们的`一场**。从侧面表现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现实。从而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由一把弯钥匙想到的》,一把终于被自己在开锁时掰断了的钥匙,却使小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一件人人会遇到却很难注意到的事情却让小写得那样深刻、发人深省。他把平时看似不起眼的毛病与钥匙一点点弯掉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想到了近视眼,想到了驼背的问题,总结出小毛病不改就会成为大毛病。多细心的小!正因为细心地感受了生活。他才会把经历过的、看到的联系在一起。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章来。

其次立意求新。就是作文的观点或主题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有启发性与震撼力。如全国高考甘肃考生的《蓝色蛹。金色蝴蝶》,紧扣话题从“迷路”的“忧郁”到“拒绝”的“疏远”。从“金灿灿的阳光”吞没“忧郁”到“破茧”长出“金色的翅膀”。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成长的故事。表达了“我”独特的生命体验。表明“我”对事物的认知正如从蛹到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立意的角度较新。

再者主题要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而不是就事论事。如全国高考浙江考生的《真诚诚可贵,理智价更高》,将感情比作善变韵药、双刃的剑,表达出其两面性,提出“小心啊,切勿让其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形象生动,切合题旨。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思想应该活跃、解放,更有创造性一些,“人褒者我试以贬之,人贬者我试以褒之。”不随他人之赞而盲赞。不因他人之讥而谬讥。这样。素质教育才会取得实效。

学习作文的心得:获得满分作文的技巧

高中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四个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出满分作文二

高考作文拿满分的技巧与方法

高考作文指导: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考场构思技巧

初一临场作文

高考作文思路技巧

2022高考作文技巧总结

高考作文提高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全国1卷优秀作文: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2023-07-27

高考作文技巧:衬托2023-01-27

考场作文:满分不等于完美2023-09-29

高考作文多少分2024-01-20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结尾2023-08-22

全国2卷高考满分作文: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2023-01-18

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2022-11-21

分文的反义词2023-04-28

高考作文指导:巧用作文素材的技巧2024-04-13

关于高考数学的满分技巧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