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共15篇)由网友“星星也失眠”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难忘的一件事》
上一周,我整个一星期都郁郁寡欢,那次落选让我伤心欲“绝”。
事情发生在上周二。那天的晨会课,班主任提出了我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班长的候选事宜。当老师问起“谁想去竞选?”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接着是激动人心的投票,对于与我一起竞选的另外两位同学,我认为我的胜出没什么问题。可我高估自己了,我输了,她赢了。我十分钟沉默。呆呆地坐着,静静地想着,苦苦地忍着…… 接下来,那班长候选的板报、广播,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我的心……
上面的片段是倒叙的一种类型,先写出结局,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
【举例】今天早晨,在水东街上,一位初中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品读】例文的叙述之所以说精彩,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小作者把这一精彩的部分放在作文开头,自然引出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
2、可以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叙述事件的过程。
【举例】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品读】“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是事件的结果,小作者把这个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很自然地引出对这枚胸针由来的一段往事的回忆。
3、可以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品读】小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以骑三轮车为职业的妈妈每天起早摸黑地对家庭的付出,表现母爱的伟大。例文中妈妈修三轮车的片段无疑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部分,小作者把这样的部分提到了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描写,顺里成章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4、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如:以上例文,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等的事件的起点。
不该发生的事
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班长拎着水果,笑嘻嘻地看我来了。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的那份热情劲儿,我心里好一阵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地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前天下午发生在教室里的事。
“嘿,好消息!下午包场看《明星大战》。”班上的“电台台长”未进教室门就开始广播了。
《明星大战》?是葛优、蔡明主演的,能不是喜剧?真棒!我心里好一阵高兴。
两节课后,班长发电影票。轮到我了,我口里念着“上帝保佑”,抽了张,一看,唉,后排边上的。
我自恃一向与班长关系不错,凑到她耳边:
“咱俩够不够朋友?”我轻声问,双眼盯着她。
“怎么啦?”
“这票不行,给我换张,行不?”我似乎在求她。
“啥?”她转过头来看着我,“不行,大伙会有意见的。待会我若抽到好的,便与你换,若不行,只能自认倒霉。”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换票无望,我在心里发狠道:“咱们走着瞧,看我不整治你。”我重重地哼了一声。
看完电影,我抢先跑进了教室,班长走在最后。我的座位正好在她的前边,她上位必经我的身边。于是,一个整治班长的方案在我头脑里的迅速形成了。
我装着和同桌研究题目,一只脚却悄悄伸向过道。过道很窄,只容得一人通过。班长匆匆地走来了。“啪!”她被一绊,往前一跌,整个身子重重地跌在水泥地上,我想那一定很疼。她涨红了脸,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眼眶里满含着泪水,惊讶地望着我。我心里顿时不知所措,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沉浸在愧疚的回忆中,突然听到班长那甜甜的声音:“云,你的腿疼得厉害吗?”我神经质地坐了起来,一头扑进她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
奔跑的母亲
① 黑马!又见黑马!
②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近一年的业余选手!
③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④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给4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教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
⑤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⑥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是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此刻,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⑦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身体素质缺一不可。她已经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她途。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用武改变的可能。
⑧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停下喘口气,接着再跑。与其说是用腿再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就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到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的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⑨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她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妻子。她把妻子背回家里,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珠子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奔跑在寂静的山路上。
⑩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的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开始崭露头角。有位教练被她的执著深深感动,资源给她知道,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11)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产!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泡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场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12)或许上帝也被切默季尔的真诚所感动。她一路跑来,如有神助,2小时39分09秒之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着大地。
(13)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14)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15)“因为我非常渴望拿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常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体育精神。切默季尔默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4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时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16)切默季尔成了肯尼亚的偶像,有人说它是长跑天才,有人说这是贫困造就的冠军,还有人说无需理由,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的,又一个体育奇迹: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母亲
{强化训练}
写一篇记事文章,记叙自己记忆中的事情。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
2.题目:我的烦恼 要求:在顺叙中主要叙述一段插叙的内容,交代清楚烦恼的原因。
篇2: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在作文的分说部份,因此学会了叙述,就学会了写作文。如何做到叙述时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这一章学习的关键。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
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例文]
泥土情怀
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做饭?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5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妈妈争辩到:“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外公种的什么呢?是月季?兰花?还是芦荟?
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是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小作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中间两段看不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例文]
外婆家搬进了新房
“外婆家搬进了新房!外婆家搬进了新房。”消息传来,我们全家很高兴。
一个星期天,外婆外公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乘着搬家车来到外婆的新家——南方新村。大人们忙着搬家具上楼,我们几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铁门打开,哇!一面大镜子,里面还有一扇门。打开门,展现在我眼前的简直是一间“宫廷式”的客厅。墙纸是蓝色的难以看出的花纹给予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墙壁的下半部分是镂花的木头做成的护墙板,真漂亮。客厅里有转角的真皮沙发和一个精致的茶几。电视机柜上那台29寸大彩电特别引人注目。
外婆的房间连着客厅。打开仿红木的门,真是别有一番景象:拉开窗帘,外面是铝合金窗,屋子里有一套红木家具。大橱、矮柜、床头柜上都是雕刻着美丽的图案。席梦思床软软的舒服极了。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外公外婆以前的老房子……
外婆家以前住在棚户地区较密集的南市区。用外公的话说,他们住的是“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种房子。每当夏天来临,苍蝇、蚊子、跳蚤“大会师”,外公外婆被咬得浑身都是疱。他们一手拿着苍蝇拍,一手拿着“雷达”去灭蚊蝇。一进外婆家的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杀虫剂和清凉油混杂的气味。房子里的楼梯更是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楼板和扶手已被蛀虫蛀空。有一次,外婆踩上了一块烂木头,结果摔了下来,在床上足足躺了三个月……
我正想着,外婆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成彦,快来吃西瓜。”我答应了一声,出了房间。
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兴奋地说:外公外婆也真该享享清福了。路上,留下我们一串串愉快的笑声。
[写作讲析]:本文作者叙述的是一件让自己感到欢欣的喜事,在描叙外婆搬新家的喜悦中,插叙外婆旧家的描叙,这样新家旧家就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使内容更加丰富感人。
雕 像
教室里很静,窗外的风声和雨声,使老师的讲话听起来有些凄然。门响了两次,都以为是雨在敲。许久,才觉得是人,老师把门打开。
一个头发蓬乱、瘦削的脑袋随着渐开的门缝伸了进来。我一愣,忙站起来:“父亲!”父亲见我,嘴一咧,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打扰了!打扰了!”
三月的雨天,冷得让人打哆嗦,看见父亲打湿的衣服,我又怜又怨:“你下雨天来做什么!”
“下雨天不耽搁工,搭个便车,不要钱……嘿嘿。”父亲羞涩地笑着。他还是放心不下他的菜园。
我有些讨厌他斤斤计较。一次,我和他进馆子,他死活只买两个极便宜的菜。吃完,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津津有味地吃着同桌剩下的一盘鱼。我只觉得无地自容。
来到寝室,父亲拿出一件老式的棉衣。我的天!我两件毛衣,一件绒衣,加上皮茄克,已足够了。“我前夜做梦,梦见你的手烧伤了。你妈说怕你要凉着。嘿嘿。”
我无言。已退休的父母亲天天在家为我算这算那。门前一棵树死了,一只乌鸦叫,都要来看我一次。一次我说:“万一我考不上呢?”父亲的眼神突然黯淡了:“那也没得办法,只怕你将来受人欺。”望着他在几十年贫困与挨批斗中变得佝偻的腰背,我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他的手还在那个自制的帆布袋里掏着。掏了会儿,他拿出一塑料袋的柑橘:“嘿嘿,一共23个,你数数吧。
我立即明白,这是他在水果摊前,不知与人讨价还价了多久才买来的。我数了两次都没数清,就懒得再数。
考试临近,父亲知我寸阴如金。父亲把佝偻的身子缩在雨夜里,一步一步地向风雨中走去。一阵狂风吹来,他那瘦弱,弯曲的身影颤动着,宛如一尊枯树根刻成的雕像,凝固在我眼前这条风风雨雨的小路上。
我的心不禁猛然微微一颤,哦,这就是我的父亲,在经历了67年风雨剥蚀后的雕像!
点评:
这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对儿子关爱无微不至的父亲的形像,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以及身边的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父亲。
作者在完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过程中,两次用了插叙。一是出现在第五段,记叙的是一次父子二人下馆子,父亲死活买了两个极便宜的菜,而且吃同桌剩下的鱼,对父亲的斤斤计较做了补充。这一插叙,突出了父亲的节俭,写出了父亲生活的艰辛以及培养儿子上学的不容易。另外一次插叙是在第七段,写了父亲为我送棉袄,引起了我对父亲时时牵挂我的回忆‘一棵树死了,一只乌鸦叫,他们都要来看我一次,这充分地说明了父亲对我关爱的程度。文中与父亲关于学业的一次对话,揭示了父亲为什么期盼儿子学业有成的原因。
这两处插叙,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加大了文章内容的含量,很好地补充说明了父爱的伟大。
运用插叙要注意三点:
一、安排插叙要根据主体的'需要,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滥用。
二、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详略。无论插叙什么内容,它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只能作为主要情节的陪衬、补充。
三、插叙完以后,必须要回到原来记叙的事情上去,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转换要自然适时。
[叙述训练]:
三、”倒叙法”开头:
用倒叙法开头的文章,开头不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基本情况,而是先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然后用一句话从现在的情形转向对过去情景的描述。先写结局后补写原因、经过。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请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
篇3: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
【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在作文的分说部份,因此学会了叙述,就学会了写作文。如何做到叙述时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这一章学习的关键。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
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例文]
泥土情怀
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做饭?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5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妈妈争辩到:“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外公种的什么呢?是月季?兰花?还是芦荟?
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是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小作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中间两段看不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例文]
外婆家搬进了新房
“外婆家搬进了新房!外婆家搬进了新房。”消息传来,我们全家很高兴。
一个星期天,外婆外公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乘着搬家车来到外婆的新家——南方新村。大人们忙着搬家具上楼,我们几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铁门打开,哇!一面大镜子,里面还有一扇门。打开门,展现在我眼前的简直是一间“宫廷式”的客厅。墙纸是蓝色的难以看出的花纹给予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墙壁的下半部分是镂花的木头做成的护墙板,真漂亮。客厅里有转角的真皮沙发和一个精致的茶几。电视机柜上那台29寸大彩电特别引人注目。
外婆的房间连着客厅。打开仿红木的门,真是别有一番景象:拉开窗帘,外面是铝合金窗,屋子里有一套红木家具。大橱、矮柜、床头柜上都是雕刻着美丽的图案。席梦思床软软的舒服极了。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外公外婆以前的老房子……
外婆家以前住在棚户地区较密集的南市区。用外公的话说,他们住的是“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种房子。每当夏天来临,苍蝇、蚊子、跳蚤“大会师”,外公外婆被咬得浑身都是疱。他们一手拿着苍蝇拍,一手拿着“雷达”去灭蚊蝇。一进外婆家的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杀虫剂和清凉油混杂的气味。房子里的楼梯更是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楼板和扶手已被蛀虫蛀空。有一次,外婆踩上了一块烂木头,结果摔了下来,在床上足足躺了三个月……
我正想着,外婆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成彦,快来吃西瓜。”我答应了一声,出了房间。
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兴奋地说:外公外婆也真该享享清福了。路上,留下我们一串串愉快的笑声。
[写作讲析]:本文作者叙述的是一件让自己感到欢欣的喜事,在描叙外婆搬新家的喜悦中,插叙外婆旧家的描叙,这样新家旧家就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使内容更加丰富感人。
雕 像
教室里很静,窗外的风声和雨声,使老师的讲话听起来有些凄然。门响了两次,都以为是雨在敲。许久,才觉得是人,老师把门打开。
一个头发蓬乱、瘦削的脑袋随着渐开的门缝伸了进来。我一愣,忙站起来:“父亲!”父亲见我,嘴一咧,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打扰了!打扰了!”
三月的雨天,冷得让人打哆嗦,看见父亲打湿的衣服,我又怜又怨:“你下雨天来做什么!”
“下雨天不耽搁工,搭个便车,不要钱……嘿嘿。”父亲羞涩地笑着。他还是放心不下他的菜园。
我有些讨厌他斤斤计较。一次,我和他进馆子,他死活只买两个极便宜的菜。吃完,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津津有味地吃着同桌剩下的一盘鱼。我只觉得无地自容。
来到寝室,父亲拿出一件老式的棉衣。我的天!我两件毛衣,一件绒衣,加上皮茄克,已足够了。“我前夜做梦,梦见你的手烧伤了。你妈说怕你要凉着。嘿嘿。”
我无言。已退休的父母亲天天在家为我算这算那。门前一棵树死了,一只乌鸦叫,都要来看我一次。一次我说:“万一我考不上呢?”父亲的眼神突然黯淡了:“那也没得办法,只怕你将来受人欺。”望着他在几十年贫困与挨批斗中变得佝偻的腰背,我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他的手还在那个自制的帆布袋里掏着。掏了会儿,他拿出一塑料袋的柑橘:“嘿嘿,一共23个,你数数吧。
我立即明白,这是他在水果摊前,不知与人讨价还价了多久才买来的。我数了两次都没数清,就懒得再数。
考试临近,父亲知我寸阴如金。父亲把佝偻的身子缩在雨夜里,一步一步地向风雨中走去。一阵狂风吹来,他那瘦弱,弯曲的身影颤动着,宛如一尊枯树根刻成的雕像,凝固在我眼前这条风风雨雨的小路上。
我的心不禁猛然微微一颤,哦,这就是我的父亲,在经历了67年风雨剥蚀后的雕像!
点评:
这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对儿子关爱无微不至的父亲的形像,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以及身边的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父亲。
作者在完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过程中,两次用了插叙。一是出现在第五段,记叙的是一次父子二人下馆子,父亲死活买了两个极便宜的菜,而且吃同桌剩下的鱼,对父亲的斤斤计较做了补充。这一插叙,突出了父亲的节俭,写出了父亲生活的艰辛以及培养儿子上学的不容易。另外一次插叙是在第七段,写了父亲为我送棉袄,引起了我对父亲时时牵挂我的回忆‘一棵树死了,一只乌鸦叫,他们都要来看我一次,这充分地说明了父亲对我关爱的程度。文中与父亲关于学业的一次对话,揭示了父亲为什么期盼儿子学业有成的原因。
这两处插叙,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加大了文章内容的含量,很好地补充说明了父爱的伟大。
运用插叙要注意三点:
一、安排插叙要根据主体的需要,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滥用。
二、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详略。无论插叙什么内容,它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只能作为主要情节的陪衬、补充。
三、插叙完以后,必须要回到原来记叙的事情上去,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转换要自然适时。
[叙述训练]:
三、”倒叙法”开头:
用倒叙法开头的文章,开头不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基本情况,而是先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然后用一句话从现在的情形转向对过去情景的描述。先写结局后补写原因、经过。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请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
《记难忘的一件事》
上一周,我整个一星期都郁郁寡欢,那次落选让我伤心欲“绝”。
事情发生在上周二。那天的晨会课,班主任提出了我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班长的候选事宜。当老师问起“谁想去竞选?”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接着是激动人心的投票,对于与我一起竞选的另外两位同学,我认为我的胜出没什么问题。可我高估自己了,我输了,她赢了。我十分钟沉默。呆呆地坐着,静静地想着,苦苦地忍着…… 接下来,那班长候选的板报、广播,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我的心……
上面的片段是倒叙的一种类型,先写出结局,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
【举例】今天早晨,在水东街上,一位初中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品读】例文的叙述之所以说精彩,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小作者把这一精彩的部分放在作文开头,自然引出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
2、可以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叙述事件的过程。
【举例】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品读】“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是事件的结果,小作者把这个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很自然地引出对这枚胸针由来的一段往事的回忆。
3、可以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品读】小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以骑三轮车为职业的妈妈每天起早摸黑地对家庭的付出,表现母爱的伟大。例文中妈妈修三轮车的片段无疑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部分,小作者把这样的部分提到了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描写,顺里成章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4、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如:以上例文,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等的事件的起点。
不该发生的事
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班长拎着水果,笑嘻嘻地看我来了。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的那份热情劲儿,我心里好一阵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地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前天下午发生在教室里的事。
“嘿,好消息!下午包场看《明星大战》。”班上的“电台台长”未进教室门就开始广播了。
《明星大战》?是葛优、蔡明主演的,能不是喜剧?真棒!我心里好一阵高兴。
两节课后,班长发电影票。轮到我了,我口里念着“上帝保佑”,抽了张,一看,唉,后排边上的。
我自恃一向与班长关系不错,凑到她耳边:
“咱俩够不够朋友?”我轻声问,双眼盯着她。
“怎么啦?”
“这票不行,给我换张,行不?”我似乎在求她。
“啥?”她转过头来看着我,“不行,大伙会有意见的。待会我若抽到好的,便与你换,若不行,只能自认倒霉。”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换票无望,我在心里发狠道:“咱们走着瞧,看我不整治你。”我重重地哼了一声。
看完电影,我抢先跑进了教室,班长走在最后。我的座位正好在她的前边,她上位必经我的身边。于是,一个整治班长的方案在我头脑里的迅速形成了。
我装着和同桌研究题目,一只脚却悄悄伸向过道。过道很窄,只容得一人通过。班长匆匆地走来了。“啪!”她被一绊,往前一跌,整个身子重重地跌在水泥地上,我想那一定很疼。她涨红了脸,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眼眶里满含着泪水,惊讶地望着我。我心里顿时不知所措,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沉浸在愧疚的回忆中,突然听到班长那甜甜的声音:“云,你的腿疼得厉害吗?”我神经质地坐了起来,一头扑进她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
奔跑的母亲
① 黑马!又见黑马!
②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近一年的业余选手!
③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④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给4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教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
⑤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⑥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是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此刻,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⑦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身体素质缺一不可。她已经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她途。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用武改变的可能。
⑧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停下喘口气,接着再跑。与其说是用腿再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就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到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的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⑨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她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妻子。她把妻子背回家里,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珠子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奔跑在寂静的山路上。
⑩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的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开始崭露头角。有位教练被她的执著深深感动,资源给她知道,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11)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产!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泡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场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12)或许上帝也被切默季尔的真诚所感动。她一路跑来,如有神助,2小时39分09秒之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着大地。
(13)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14)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15)“因为我非常渴望拿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常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体育精神。切默季尔默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4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时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16)切默季尔成了肯尼亚的偶像,有人说它是长跑天才,有人说这是贫困造就的冠军,还有人说无需理由,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的,又一个体育奇迹: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母亲
{强化训练}
写一篇记事文章,记叙自己记忆中的事情。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
2.题目:我的烦恼 要求:在顺叙中主要叙述一段插叙的内容,交代清楚烦恼的原因。
篇4: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写地主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3、勾勒细小的景物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伏契尼《二六七号审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4、描摹个性神态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应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另如写鲁建军先生的《一面》中“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用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正面侧面两烘托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XX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XX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XX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XX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XX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XX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XX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篇5: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2、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3、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4、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小小细节传神韵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摄取细小动作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细微的痕迹
篇6: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篇7: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记叙文范文
青春燃烧的痛
清晨。
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味道,露珠儿静静地躺在小草身上,缓缓升起的朝阳散发出柔柔的光线,给露珠儿镀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露珠独自在叶片上静静地散发着光泽.就像是紫色的风铃寂寞地在风中摇摆,清脆的响声里散发着淡淡的忧伤。(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我慢慢地走进教室,在靠窗的位子坐下,打开我熟悉的书本,开始细细地品读。每天把书中的知识放入不算聪明的大脑,是我高中生活的必然模式。那一卷卷书本的墨香,把我引向一个神奇的世界。,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柔柔的,暖暖的,它缓缓地移动。从我身上一点点消失,我清晰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光线缓缓划过书本,好像给每一个清秀的文字插上了一双希望的翅膀,载着我的梦想飞向世界的某个角落。它站在阳光下向我招手,透过暖暖的光线把希望和勇气传递给我。(描写细腻,把光线的转移与时间的流逝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我追寻着它的脚步.虽然它遥远得像光线一样,但我仍然执著地追寻,就算每天只是小小的一步,我也无悔,因为我曾坚持。(追寻光线其实就是珍惜时间。)
中午。
我走在人潮中,耳边回荡的是一片欢声笑语,他们的脸上漾着一种叫青春的光彩。中午的阳光是炽热的,我却依然固执地抬起头,忍受着阳光刺眼的疼痛,倔强得不肯认输。我认为青春是我无限的资本,但被青春燃烧的疼痛,却如此清晰。(此处为转折,由现在的坚定转入对过去的后悔。)
我肆意地挥霍着时间,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父母因劳作而弯曲的背脊,因期望而异常明亮的双眼。是什么让我迷惘了?是青春吗?但我能用一句“因为我还年轻”而推卸掉所有的责任吗?还是说这是青春的留白……(紧承上段,谈自己对过去的后悔。)
阳光被层层的树叶割得破碎,在地上印出一个个寂寞的阴影。原来再美的青春也会有忧伤。
黄昏。
望着缓缓下沉的夕阳,才明白,青春在时间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还有多少青春可以供我挥霍?父亲的背脊还要多弯才可以停止劳作?我迷茫地走了那么久后,猛然清醒,现在后悔的言词,已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徐徐的微风吹来,我额前的发丝忽儿散开,我猛然发现自己还有拼搏的机会.因为我还在校园里,这是充满希望的地方。我要在这里积蓄力量,像一只雏鸟,默默地等待着羽毛丰满,在某一个黎明破晓的时刻奋力一飞……
望着西边仅剩下的一缕斜晖,我淡淡的微笑着向它走去。(自己对过去的后悔激发了此刻奋发的决心。)
【简要评析】
本文借一天的思绪流程表现自己对虚度时光的懊悔与幡然悔悟后奋发向上的决心。作者把虚度光阴称为“青春的痛”,比喻贴切,使人警醒。
在结构上,以太阳光为线索,由清晨、中午、黄昏三个时间段组成三个部分,层次清晰。
篇8: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2、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3、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4、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小小细节传神韵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摄取细小动作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细微的痕迹
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写地主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3、勾勒细小的景物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伏契尼《二六七号审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4、描摹个性神态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应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另如写鲁建军先生的《一面》中“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用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正面侧面两烘托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XX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XX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XX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XX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XX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XX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XX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篇9:高考作文指导: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一是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生体验,人在这个社会上,满分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责任感,除却大的不说,自己对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其次是家庭责任感,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并且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责任感是不一样的,并且对于写人文主义这一方面的作文,更多人会更加关注,也会更加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喜爱。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二是从哲理思辨性去思考,作文能够写出深度那就是要从感悟和哲理方面去思考,去挖掘,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比如,成功和失败,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明显是对立的,大家都偏爱成功而讨厌失败,那么从哲理方面去思考的话,失败也未必就是那么痛苦,失败可以给人经验,让人从经验中再次找到成功的动力,并且失败了还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再大意。如果作文内容能够反弹琵琶,那说不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才是满分作文炼成法。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三是结合时代特点,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作文文时需要在平时的时候多关注一些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等,这样有利于同学们站在时代角度去思考问题。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四是同学们一定要注重作文素材的累积,不同的作文题材需要不同的作文素材,所以,对于情感,道德,科技,自然,还有文化问题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积累一些。积累的多了,作文起来也就有题材了,这是满分作文形成的基础。
篇10: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开头写作技巧
一、什么是记叙文
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然而,我在阅卷中也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据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20万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3%之多。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记叙文。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个“再”字:先弄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文,而是比较典型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或应用文。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二、记叙文的特点
1. 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的色彩,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 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限。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
(1)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去移植名人、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
(2)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高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
(3)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
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
(1)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XXX》 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明xxx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XXX 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的高考作文中,运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文的另外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都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连缀。
(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
我们说,记叙文的真正中心是人,但是,决不是用二三事的例证法就可以把人写活的只有把人放到动态发展的人生中去,放到人的历史性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展示人的丰富生动的性格。即使是在写景状物,主要表现空间关系的游记之中,也只有写出诸如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豁然开朗等动态景观,写出人与自然景物的沟通、交流、融合等等,才能带来艺术的美感。这也正是静止的介绍景物的导游图、说明书与散文、游记的区别所在。在议论文中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只要交代人物做过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在记叙文中,则不但要写出人物做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物怎样去做(动态)。在导游的说明中,主要是交代那里有什么(静态);而在记叙文中则主要描写“我”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动态),它在“我”心里引起了什么反应(动态),“我”的行为引起了别人什么反应(动态)。
选择具有动态感的材料,还要注意,动态发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为那种直线式的事件、直线式的情感缺乏回环蕴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总会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在情感、事件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曲折折地向前发展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那些三迭式情节,如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佳作示范]
好 奇 心
江苏考生
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我觉得她不是。
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也许正是因为这,我的好奇心才会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嗖嗖”地长了出来。
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
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
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阳光透过窗射进来,我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我不再好奇她会怎样走下楼梯,赶紧思考怎样去弥补我的好奇犯下的错误。
于是,我飞快地朝她走去。她正努力着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她怎样努力都没有用。这时,我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地对她微笑,她便也微笑着将手递给我。于是,我就这样扶着她走下了楼梯。虽然,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却从她手心的温度中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温暖。这温暖慢慢地将我融化,将我的好奇心融成了一颗有爱、有温暖的心。
走出教学楼,她微笑着对我说:“谢谢。再见。”接着便向路边的垃圾筒走去,她小心翼翼地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筒,然后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校门。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她头顶上的隐形的光环温暖了我的心。
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心中的角落,用她给我的充满爱的心温暖自己。
评析
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写得这么精彩的记叙文了!见多了粗糙的叙述,俗套的描写,读到这样的开头:“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我禁不住陡然一惊,我预感到:好文章要来了!
果然,每一处描写,都是那样的细腻、真切,每一处心理的变化都是那样的自然、动人,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得起咀嚼、品味。请特别注意文中关于“阳光”的描写,在阳光的映衬下,文中的许多描写,都成了诗,成了画,成了美的精灵!
写人,固然要写人物“做什么”,但动人处往往在“怎样做”。
请仔细体会以下的细节描写:
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这个细节?“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这一句中的“……”和“,”隐藏着“我”怎样的心理过程?
好 奇 心
20 江苏考生
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动。
她(他)是因为害怕吗?
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表示理解但并不赞成。我们这一届是江苏高中课改的第一届,放在科学实验中也就和“小白鼠”差不多,从教材内容到考试形式都是全新的,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信心百倍的能有几个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临阵脱逃。高考固然可怕,但仔细想想,高考也是可爱的。它意味着我们终于能和数不清的作业、上不完的晚自习和考不完的试卷说再见了!我们终于能以最公平的方式和同龄人展开较量,证明自己的实力了!毛主席说得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对于高考,今朝的咱们不用怕!
她(他)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太不值得了。高考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是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五六十年的生活质量,很多家长都把高中生活说成是“辛苦三年,幸福六十年”,但高考的成败并不代表一切,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不上大学也照样有很多创造美好生活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何必为了一次高考把自身给搞垮呢?高考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啊!还是咱毛主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她(他)已经被某所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太羡慕了!”上学期,我们班也有一位同学被南大录取了,当时那个轰动啊,真是无法形容。班上同学都羡慕得有点儿嫉妒,拼命吵着让那人请客,后来还是“老班大人”结束了这场骚乱,以每人一块德芙巧克力收场。要是我前桌的这个人真的被提前录取了,我倒挺幸运的,兴许还能沾沾她(他)的仙气,最后也能上一所重点大学,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唯心主义思想啊?
去年有部特火的电影,叫《好奇害死猫》,说的是好奇心毁了一个家庭。不过今天,在这个考场上,好奇心帮了我一个大忙!顺利完成了这篇命题作文。要是有幸能拿到不错的分数,我一定会对身边所有的人说:“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
评析
在紧张的考场上,作者居然注意到前面有一位缺考的考生,于是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成就了这样一篇奇文。
文中关于为什么缺考的三种揣测,来自活生生的高中生活,个中滋味,甜酸苦辣,既自然真切,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又写得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平时对生活的体察,靠的是从容和自信的心态。
仔细体会,本文绝不是简单的“灵机一动”,而是长期积累和妙手偶得相结合的成果。
从本文中我们应当得到这样的启示:写作的素材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善于体察。文中富有现场感的“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以及关于缺考原因的三种揣测,无不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体察。而我们的许多考生,被沉重的书山题海压得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了,感觉器官也迟钝、麻木了,对书山题海以外的事物,甚至对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现象也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了,哪里还有什么“好奇心”呢?闭目塞听,麻木不仁,哪来写作的素材呢?身在宝山不识宝,也只能空手而归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发五官,永远保持一颗敏感而活跃的“好奇心”,拥抱生活,体察生活,才能接纳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我走远看看你
年 湖南考生
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命运的精灵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缘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扯不断。我们紧紧相伴十八年,却因置身太近,使我在这十八年的晨光与黑夜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暖厚重的那个字。
以后啊,让我走远看看你。
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还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你把我带到游泳池边,用命令的口吻说:“下水。”几岁的孩子,即便在浅水区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惧?你没法向我说明求生技能的重要,狠心扔入水中,且拦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半分钟,任那么小的小孩子在水中挣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十岁的我被教练一眼相中,加入县游泳队的时候,当独自去海南潜水却中途弄掉氧气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一技之长竟如此有用,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小学的时候,别的孩子还举着棉花糖坐在单车后座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做好可口的饭菜为孩子端上桌子的时候,你配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挂在我胸前,随口叮咛:“靠着右边走。”于是,长长的20分钟的路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丫头片子,便这样一点一点学着自己走了。因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钟;因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钟。回家后,没有炊烟,没有人声,先做作业,等父母回来。你永远不会觉得一个人呆在家里是多么恐怖的事,自强如你,只会觉得那是天经地义。那是如粗布般灰暗无光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四年级的我便能独自骑车去上学的时候,当12岁的我便一个人走南闯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初中的时候,你调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读书。妈妈尚且每周回来一次,而你,即使我过去,也未必能找到时间陪我。好强如你,只是在偶尔见面时责备我的功课,那是如羽毛般苍白无力的忘记,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我顺利考入重点中学的时候,当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稳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严厉竟能如此激励一个人的成长,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今天早上,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会买圆规,硬是自己上街重新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开。我站在远处看着你,和近距离的相处不同,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过去的十八年,我们相离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那么以后,让我走远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评析
2008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本文作者准确地理解了命题的意图,紧紧扣住材料中有关“距离”的提示,写出了在“近处”看父亲和在“远处”看父亲的不同的体会和感悟,文章的内容切合题意;文章记叙了“很小的时候”、“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的父亲的严厉和自己的怨恨,以及“远离”父亲时才体会到这些特殊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好处。全文线索清楚,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文章最后,父亲为自己“买圆规”这个细节以及自己站在远处看父亲的感受,不仅与全文的内容相扣相合,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仔细想想,本文的几个主要片段,也就是《我的父亲》之类的文章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却被作者用到规定性很强的试题中来了,而且非常切合题意,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这就是我多次讲过的“语言周旋”“拉一拉,靠一靠,扭一扭”的技巧。你看,从文章的题目“让我走远看看你”到文中每写一事都反复强调“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作者在“拉、靠、扭”上用了多大的力气!
把本文和湖北的高考优秀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结合起来阅读,想一想,同样的材料,怎样转化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去。你学到一手了吗?
三生有幸遇上你
20 湖北考生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的回眸,亿万次的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惟一的你!
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对你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牢固,那么寒冷……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问寒问暖,情浓如水。
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乐的微笑。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母爱。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
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孩子,亲爱的: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地哭,惹得我高兴地哭……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考场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评 析
本文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写出了对一直关心“我”的老师的真挚、深沉的感情,文中对老师的肖像描写、对老师在场外送考的想象,都写得真切动人。文章从“题记”人手,扣上命题的要求,结尾时,又进一步照应“三生有幸”,首尾圆合。特别是“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一句,更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读来令人动容。
年湖北的高考作文题要求写出对带“三”字的词语(一个或几个,如“三思而行”“举一反三”“三省吾身”,等等)的联想与感悟,题目出得相当灵活,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是很大的。这位考生非常聪明,她(他)所写的其实也就是《我的老师》《记一个人》等题目中常见的内容,但她(他)巧妙地把这些内容融会到《三生有幸遇上你》这个题目中去了。我曾经在许多场合讲过,同样的材料,是可以转化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去的。北京有一位对高考作文颇有研究的特级教师甚至说,任何命题都是“不命题”。你对这篇文章的构思,你对这样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呢?
篇11: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
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青睐。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在高考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一 记事的文章
1 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 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 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 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 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 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 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 要注意多次点题。
7 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 叙事文章不要平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 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 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 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 写人的文章
1 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 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 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 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 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 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 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平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 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 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 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 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记叙文范文
青春燃烧的痛
清晨。
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味道,露珠儿静静地躺在小草身上,缓缓升起的朝阳散发出柔柔的光线,给露珠儿镀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露珠独自在叶片上静静地散发着光泽.就像是紫色的风铃寂寞地在风中摇摆,清脆的响声里散发着淡淡的忧伤。(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我慢慢地走进教室,在靠窗的位子坐下,打开我熟悉的书本,开始细细地品读。每天把书中的知识放入不算聪明的大脑,是我高中生活的必然模式。那一卷卷书本的墨香,把我引向一个神奇的世界。,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柔柔的,暖暖的,它缓缓地移动。从我身上一点点消失,我清晰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光线缓缓划过书本,好像给每一个清秀的文字插上了一双希望的翅膀,载着我的梦想飞向世界的某个角落。它站在阳光下向我招手,透过暖暖的光线把希望和勇气传递给我。(描写细腻,把光线的转移与时间的流逝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我追寻着它的脚步.虽然它遥远得像光线一样,但我仍然执著地追寻,就算每天只是小小的一步,我也无悔,因为我曾坚持。(追寻光线其实就是珍惜时间。)
中午。
我走在人潮中,耳边回荡的是一片欢声笑语,他们的脸上漾着一种叫青春的光彩。中午的阳光是炽热的,我却依然固执地抬起头,忍受着阳光刺眼的疼痛,倔强得不肯认输。我认为青春是我无限的资本,但被青春燃烧的疼痛,却如此清晰。(此处为转折,由现在的坚定转入对过去的后悔。)
我肆意地挥霍着时间,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父母因劳作而弯曲的背脊,因期望而异常明亮的双眼。是什么让我迷惘了?是青春吗?但我能用一句“因为我还年轻”而推卸掉所有的责任吗?还是说这是青春的留白……(紧承上段,谈自己对过去的后悔。)
阳光被层层的树叶割得破碎,在地上印出一个个寂寞的阴影。原来再美的青春也会有忧伤。
黄昏。
望着缓缓下沉的夕阳,才明白,青春在时间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还有多少青春可以供我挥霍?父亲的背脊还要多弯才可以停止劳作?我迷茫地走了那么久后,猛然清醒,现在后悔的言词,已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徐徐的微风吹来,我额前的发丝忽儿散开,我猛然发现自己还有拼搏的机会.因为我还在校园里,这是充满希望的地方。我要在这里积蓄力量,像一只雏鸟,默默地等待着羽毛丰满,在某一个黎明破晓的时刻奋力一飞……
望着西边仅剩下的一缕斜晖,我淡淡的微笑着向它走去。(自己对过去的后悔激发了此刻奋发的决心。)
【简要评析】
本文借一天的思绪流程表现自己对虚度时光的懊悔与幡然悔悟后奋发向上的决心。作者把虚度光阴称为“青春的痛”,比喻贴切,使人警醒。
在结构上,以太阳光为线索,由清晨、中午、黄昏三个时间段组成三个部分,层次清晰。
篇12: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要想写出满分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就需要一些作文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一是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生体验,人在这个社会上,满分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责任感,除却大的不说,自己对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其次是家庭责任感,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并且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责任感是不一样的,并且对于写人文主义这一方面的作文,更多人会更加关注,也会更加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喜爱。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二是从哲理思辨性去思考,作文能够写出深度那就是要从感悟和哲理方面去思考,去挖掘,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比如,成功和失败,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明显是对立的,大家都偏爱成功而讨厌失败,那么从哲理方面去思考的话,失败也未必就是那么痛苦,失败可以给人经验,让人从经验中再次找到成功的动力,并且失败了还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再大意。如果作文内容能够反弹琵琶,那说不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才是满分作文炼成法。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三是结合时代特点,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作文文时需要在平时的时候多关注一些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等,这样有利于同学们站在时代角度去思考问题。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四是同学们一定要注重作文素材的累积,不同的作文题材需要不同的作文素材,所以,对于情感,道德,科技,自然,还有文化问题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积累一些。积累的多了,作文起来也就有题材了,这是满分作文形成的基础。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13:满分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满分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用得上。
步骤/方法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大头作文”也要不得。除非特殊情况,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格子,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
一、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准备题目的办法有2个,你可以去网络上搜索作文题目,归纳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或《青年文摘》等杂志,根据题材选择一些比较精彩的标题,记下来,也许考试的时候灵光一现可以类比运用。
二、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用得上。
三、适当克隆和借鉴,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佳作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一些散文的结构是很好的.,适当对其归纳总结,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另外要关注去年至今年的社会热点。
四、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如果作文要求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合理安排卷面,把卷面写满到95%左右。
有人问:考试作文如果不限文体,那么写诗歌,写顺口溜,写三句半行不行?这个谁也不敢作主,你无法揣测阅卷老师的标准,冒险的收益也许只留给准备最充分的人。
五、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作文卷子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很容易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考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笔写作文,选择蓝色墨水,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很舒服、干净。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这样卷面相对美观。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列提纲很关键。比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中间如果能设置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
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列提纲大约需要5~8分钟。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可以简练些。
七、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必须要把字写好,不需要多美,但一定不要潦草。
八、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要注意分段,三四个段落有些少,八九个段落则显得琐碎。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应以五六个为好。切忌在一段中写八九行字,写成“大肚子作文”,这样会让阅卷老师产生视觉疲劳。
九、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当然也可以灵活地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注意,议论文不能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而记叙文不能议论过多而忘记说事例。
篇14:高考作文满分写作技巧
最新高考作文满分写作技巧
一、审准话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重。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判断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邃、高远、有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①文章有没有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是不是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甚至创见。②有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注。③有没有深远的历史感与现实感。④有没有预见性。⑤有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情操。⑥有没有哲理性的思考……考生要在考场上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首先,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有时代责任感,意志坚定,情趣高尚。其次,要有历史感和预见性,能透析事理,升华哲理。再次,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此外,还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写别人所未写,立别人所未立。
四、美化语言
语言不仅是作文思想内容的载体,更是阅卷者产生美感的契机。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将直接影响印象分的判给。所以,在写作中要用自己最好的语言,让阅卷者在愉悦中对你的作文产生一种“偏爱”。怎样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呢?活泼的、有灵气的、富有表现力的,能给人以审美享受的,能感染人打动人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美化语言的方法主要有:①可用修辞手法装扮,使之富有韵味。比喻、排比、对比、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的奇妙功效。②可用变化的语言装扮,使之摇曳多姿。如采撷新词新义为文章增添鲜明的时代气息;创新语言,在汉语语言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作新意搭配,使语言显得奇崛;变动语序,加强表达效果,令语言焕然一新;变换句式,长长短短、整整散散、节奏变化,语言的韵律美自然生成……③可用流行话语装扮,使之灵动活泼。同时,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④可用智慧的话语装扮,使之更有内涵。智慧的话语(包括幽默的话和蕴含哲理的话),在作文中恰当运用,不但使文章增添分量,更让埋头苦批的阅卷老师开心笑一回,实实在在地轻松一回,从而会不经意地给你记上一功。⑤可用古诗词装扮,使之尽显才气。可直接引用穿插在行文中,为文章增色添辉;或间接变用,机智地使它适合行文的要求;也可在它触发下写出诗情画意或意蕴深厚的文字来。
五、注重文面
文面是给评卷者的第一印象。作文卷面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的情绪。有的考生文章写得不错,卷面却东拉一下、西抹一下,让人见了就没有好感,无形中加大了失分因素。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必须注重文面质量。具体地说做到“三清”、“三适”、“三要”、“三不要”。“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适”,就是书写认真,快慢适可;字写在方格中间,大小适中;均匀落笔,轻重适度。“三要”,就是时间要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每小节前要空两格,字数要达到规定要求。“三不要”,就是用吃得准的字,不要写错别字;用规范字,不要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标点符号应灵活运用,不要一逗到底。
六、拟靓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遇到“题目自拟”的作文话题,最好不要直接引用话题做标题,要尽力展示个人才华,尽量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好标题,为获取高分奠定基础。好的标题应该是准确、简洁、新颖、别致,耀眼夺目,富有文采。拟题方法主要有①巧用修辞,如《让孤独飘飞》。②引用诗词、歌曲,如《我心中,你最重》。③改装名作,如《道德苦旅》。④术语嫁接,如《心灵比色卡》。⑤妙用标点,如《学生上网:喜耶?忧耶?》。⑥巧用数字,如《父爱“二十三”》。⑦巧借公式,如《天赋+努力=成功》等。但不论怎样拟写,都要注意锤炼词语,切合主旨。
七、合理选材
在作文中,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应选择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的材料。具体来说,应做到两点。一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二要“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从范围及方式上,选材可收揽古今、链接中外、紧扣时政要闻、钻探书籍、“播放”影视、“过滤”生活。总之,要根据话题,用大视野去搜寻,大浪淘沙般筛选,选出有深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
八、巧妙布局
布局关系到文章的整体质量,所以写作时应认真勾画文章经纬,做到“结构完整”,力求“构思精巧”。①可采用“题记+正文”的形式,结构全文。好的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②可采用“母题+标题”的形式。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③可采用“引言+正文”的形式。好的引言,能升华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④也可采用数字化分节,一目了然,自然流畅。此外,语段上要错落匀称,长短相间,也能使文章体现一种建筑美。
九、精心开篇
古人云:“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因而,我们必须精心开篇涂彩,力求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作文毕竟是个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及其具体的体现,阅卷老师只有从你文章的开篇中获得审美意趣,才能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给你高分。开头方法常见的有: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②描写环境,引出人物。③特写镜头,勾人心魄。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⑤编述故事,饶有情趣。⑥设疑发问,促人深省。⑦欲扬先抑,步步为营。⑧巧引名言、歌词、谚语等。但无论哪种开头,都要以新颖独到、别致小巧的简约文字,提纲挈领,自然引起下文。
篇15: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出满分记叙文
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在作文的分说部份,因此学会了叙述,就学会了写作文。如何做到叙述时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这一章学习的关键。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
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 初一临场作文
★ 高考作文思路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共15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指导2022-06-05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2022-10-23
高考作文临场“抱佛脚”2023-08-12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结尾2023-08-22
高考作文提高技巧2022-09-29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2023-02-20
高分作文开头的八大写作技巧2023-04-26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写作技巧2023-05-03
高考作文多少分2024-01-20
初中作文开头技巧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