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作文(精选12篇)由网友“强者组织”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我爱这土地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我爱这土地作文
我爱故乡的土地,是这土地养育了我们。我爱故乡的土地,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她为我们奉献了许多,是她用她的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甘甜。我爱这土地的一切。
有传言说:人是由黄土捏成的。这足能表达人们对土地的爱意。是啊,没有土地,就没有庄稼;没有土地,就没有国家;没有土地,就更不会有人类。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土地,你是人们心中的宝。土地,你是生命的祖先。土地,你是灵魂的归宿。土地,你是宇宙的组成!
人人都爱土地。秦始皇爱土地,他统一了中国;农民们爱土地,他们亲勤地劳作;花草树木爱土地,它们顽强的向上生长。当闻到土地特有的清香时,每个人都禁不住赞美土地一番。
土地默默无闻地满足了我们的一切要求,而我们却不懂得感恩,只知道一味索取。如果继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人类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如今,土地在荒芜,沙漠在扩张,动物在灭绝,雾霾在加重。醒醒吧,人类!学会感恩,用感思的心去对待大地之母吧。
感谢土地,感谢她的仁慈。
感谢土地,感谢她的无私。
感谢土地,感谢她的宽广。
学会感恩,学会尊敬。或许我们生存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才能够有一丝丝的希望。
篇2:作文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缕阳光。
我也应该用最后的光芒照耀:
这被幸福所包围着的土地,
这永远激荡着我们的青春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向前奔腾的大江,
和那来自黎明的充满生机的红日……
――然后我消失了
连最后的光芒也埋藏在土下。
为什么我的光芒充满欢乐?
因为我对这土地充满希望……
贵州遵义凤冈四中初二:谢亚男
篇3:作文 我爱这土地
意象即意境。我爱这土地读后感 “地皮”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地皮”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而“地皮”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痛苦的深广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地皮爱得深沉……有关红岩的读后感 ”,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心田深处永久的“地皮”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朴素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悲怆的诗句,反应热切的情。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停地强化本身的情感,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担心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地皮爱得深沉…有关母爱的读后感 …”,句中交织着担心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实际和人民悲苦生存的回应,是情感非常热切的反应。我爱这土地读后感
没有疑问,最强的风到厥后也会变弱,最硬的箭到头来也会落下。诗人们写诗,可说是一边在强化本身的情感,一边也在为本身设置困难:如许写下去可否厥后居上,余味不尽,还是变得难以为继,语完意尽?《我爱这地皮》好在没有沿着原先的路子走下去,它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开始转换角度,由比而赋,由穷形极相的刻画转变为淳厚遒劲的直抒,就像一个高超的歌唱家,充分理解曲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敷,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地皮、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细致的是,诗人在形貌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极相、淋漓酣畅的田地,充分表现了这位自在体诗人的艺术特色关于母爱的读后感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罕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在诗创作,也有不少人畏惧“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我爱这土地读后感 艾青则否则,他勇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情感,喜好在所形貌的对象后面加上少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显现对象的神色风貌,形成一种特别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在诗创作差别于其他自在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地皮》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地皮”“河流”“风”“黎明”如许的中间词语后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顺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此中的奥秘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地皮、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范爱农读后感
篇4:作文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歌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篇5:我爱这土地作文
假如我是一缕阳光。
我也应该用最后的光芒照耀:
这被幸福所包围着的土地,
这永远激荡着我们的青春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向前奔腾的大江,
和那来自黎明的充满生机的红日……
然后我消失了
连最后的光芒也埋藏在土下。
为什么我的光芒充满欢乐?
因为我对这土地充满希望……
篇6:我爱这土地作文
假如我是一片天空,
我会为人类给予帮助;
当某处干旱的时候,
我会唤出雨云为他们降雨;
当某处洪水四出的时候,
我会加大太阳的温度,
把积水除去;
当某处发生灾害时,
我会将灾害训斥一遍;
当战争发起时,
我会唤风将硝烟吹去。
啊!
大地啊!
你给予我们这么多,
可为什么给无辜的人灾难?
难道因为人类的贪婪?
你这样做我理解。
可我也要长久守护大地。
篇7:我爱这土地作文
“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歌声索绕在操场上,我站在这里,沐浴夕阳余辉,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
踏上初中这一级向上的台阶,我不由脱下了小学时稚嫩的“外套”,轻装上阵。因为害怕摔倒的疼痛,我的脚步开始变得沉稳,可是,当我步入你的学堂……你,让我觉得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在这里,我拥有了老师无私的爱,我享受了同学们团结的友爱,我学到了一切关于世间万物无穷的力量。在这里,我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你一直用宽大的臂膀守护着我,用知识的航标指引着我,为此,我学会了坚持……
我轻轻的漫步在你的芳草地,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早晨,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这里最美的音符;傍晚,同学们的谈笑风声是这里最美的点缀。我时常独自幽坐在草地上,摸摸草儿柔媚的身姿,倾听自然的花开鸟鸣,静望盘旋飞舞的叶儿。然后,感念一切自然的美好,于是,我学会了耕耘。
曾经一度彷徨,曾经一度失落,即使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我不得不承认,是教风严谨你,让我渐渐长大;是博爱无私的你,让我懂得一切;是纪律严明的你,让我学会了独立……
学校,你给我家的温暖,给予我动力,而我只能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你,好好学习,不辜负这依山傍水的土地。你用最美的姿态,耸立在蜡烛山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身为学子,我用最真最纯的心来祝福你…
篇8:《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1分)
我的体会:
2.本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2分)
我的理解:
3.品析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义。(2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会品析::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的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2.用假设语句,以“鸟”为意象,生动形象,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让人产生联想:鸟既如此,何况人乎?拓展了诗的意境。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篇9:《我爱这土地》
内容简介:《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写于1938年,你知道当时的的背景吗?
3.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⑵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5.从诗中选一两句你有感受的东西,谈谈你的感受。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篇10:《我爱这土地》
一、背诵这两首诗。思考“土地”与“乡愁”的含义。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整体把握这两首诗的思想内涵。
艾青是一位与“土地”联系得非常紧密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在本诗中,“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诗题“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这首诗抒发了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二、欣赏《我爱这土地》,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我爱这土地》一诗的两处难点,进而加深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1、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2、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三、《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四、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乡愁》,席慕蓉。诗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同类题材诗歌的比较阅读。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篇11:我爱这土地
课文简析
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这首诗中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认真体会。同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我爱这土地》中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创意说明
运用辐射教学法,通过对课题“我爱这土地”的阐释放射开来,形成发散行的的思维走势,从而达到一举多得,抓纲显目的目的。
教学预设
一、选择辐射基点
围绕课题“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提问:从题目中,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二、提供辐射材料
介绍作者的创作情况以及创作背景。
三、指引辐射路子
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你是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
流。
无止息地吹刮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
怒。
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
地。
2、“我”指的是什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爱这块土地?
嘶哑的喉咙歌唱——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
融为一体。
3、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
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雎》,此后从《楚辞》到古诗十九首以及建安正始诗人们的笔下,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为双鸟或离群孤鸟形象,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
四、形成辐射网络
辐射学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把点点滴滴的知识学习梳理为系统知识,形成网状结构。这样的辐射网络可以是可以是一篇课文、一堂课的知识、能力体现,也可以是对文本的不同的解读的呈现。
示例:
爱的原因——
爱的态度——
我爱这土地 爱的过程——
爱的效果——
爱的艺术——
篇12: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青春中学 二(8)班 边靓如
垂危的小草: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郁郁葱葱的土地――虽然它已不再茂盛。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花香四溢的土地――虽然花儿们早已凋零。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游人如织的土地――虽然现在已无人问津。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燃烧着我们的青春的土地――虽然我们都已不再年轻。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如此美丽的土地――虽然它已渐渐枯萎、渐渐失去生命。然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它永远生机勃勃、神采奕奕。但愿来年我们重生的时候,它依旧如此美丽。
远行的游子:
我爱这土地,这孕育、哺育了我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我不会忘记你,这熟悉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令我快乐、令我留恋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让我最后看看你,这温柔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承载着我喜怒哀乐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请让我带走这缤纷的回忆,这多情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遍布了我成长足迹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请你微笑着挥手向我告别,别让我过分的伤心,这可爱的土地。
盲人:
我爱这土地,这五彩斑斓的土地。我能听到孩子们描述着红色的花丛、绿色的草地、蓝色的天空和五颜六色的房屋。这神秘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绚丽多彩的土地。我能想象到碧绿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金色的阳光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纯白的雪花洋洋洒洒地从天空中飘下,还有七色的彩虹架起一座通往天堂的桥。这令人向往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梦想缤纷的土地。我能看到,是的,我能看到,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嫩绿的新芽努力地生长、洁白的云朵挡住暴雨,还有深蓝的海洋大声地咆哮。我用我心中的眼睛,看到了这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我生命中最灿烂的土地!
投稿:2003-12-28 15:36:14

【我爱这土地作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我爱这片土地诗歌2023-11-08
我爱这片土地2022-09-26
我爱着美丽的春节作文2023-05-05
土地思亲初中作文2024-05-13
小学生热爱家乡的作文2023-03-02
读《艾青诗选》体会和感悟初中作文600字2023-05-01
关于土地的作文2023-07-31
初一土地作文2022-11-20
土地的语言作文2023-03-04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高中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