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29 11:07:01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希忘”为你分享19篇“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1:教育总结: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总结: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奏效的,而是要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让幼儿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懂得道理,明辨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对与幼儿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贯穿于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让善与恶,美与丑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使学前教育中实施有德育,处处有德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

一、根据儿童特点多多引导启发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和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教育。

幼儿的思想正处于萌芽状态,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重视德育教育应从幼儿启蒙抓起。

幼儿的年龄不同,显然所接受的知识能力就有所差别,有些儿童理解表达能力强,相反其他的'就差些。教师就要掌握关键环节,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启发儿童用语言表达各自的感触和认识的兴趣,从中积极的学习语言,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通过介绍大自然及家乡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利用文艺作品,美工的渗透德育教育。在语言活动中,利用文艺作品,训练幼儿口语和丰富知识、丰富词汇,掌握口语的艺术性,根据这一环节,采取不同措施,抓住幼儿爱听故事这一现象,多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例如,通过《拔萝卜》的故事,是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团结能办大事情,续编故事《猫医生过河》告诉儿童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通过游戏渗透。游戏是幼儿主要活动,对发展智力和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宜采用具体生动形象方法,游戏中渗透德育,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如“乘公共汽车”的游戏中,要求每位小朋友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游戏不能正常进行。通过游戏从小懂得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渗透教育,一是要加强游戏的组织和领导,二是要通过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德行为培养。

四、通过行为习惯渗透。家庭是幼儿主要生活场所,也是他出生后的第一个“社会”由于幼儿阶段是与父母家庭密切的时期,所以教育幼儿关心别人,这需要在生活中随时予以指点,在耐心地、反复地教育下,他们是可以学会关心、体贴人的。

让幼儿知道,“自理生活,减少父母的劳动,就是对父母的爱。”家长要密切配合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幼儿学会吃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总结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奏效的,而是要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让幼儿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懂得道理,明辨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一、根据儿童特点多多引导启发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和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教育。

幼儿的思想正处于萌芽状态,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重视德育教育应从幼儿启蒙抓起。

幼儿的年龄不同,显然所接受的知识能力就有所差别,有些儿童理解表达能力强,相反其他的就差些。教师就要掌握关键环节,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启发儿童用语言表达各自的感触和认识的兴趣,从中积极的学习语言,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通过介绍大自然及家乡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利用文艺作品,美工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言活动中,利用文艺作品,训练幼儿口语和丰富知识、丰富词汇,掌握口语的艺术性,根据这一环节,采取不同措施,抓住幼儿爱听故事这一现象,多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例如,通过《拔萝卜》的故事,是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团结能办大事情,续编故事《猫医生过河》告诉儿童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通过游戏渗透。

游戏是幼儿主要活动,对发展智力和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宜采用具体生动形象方法,游戏中渗透德育,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如“乘公共汽车”的游戏中,要求每位小朋友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游戏不能正常进行。通过游戏从小懂得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渗透教育,一是要加强游戏的组织和领导,二是要通过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德行为培养。

四、通过行为习惯渗透。

家庭是幼儿主要生活场所,也是他出生后的第一个“社会”由于幼儿阶段是与父母家庭密切的时期,所以教育幼儿关心别人,这需要在生活中随时予以指点,在耐心地、反复地教育下,他们是可以学会关心、体贴人的。

让幼儿知道,“自理生活,减少父母的劳动,就是对父母的爱。”家长要密切配合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幼儿学会吃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总结

在开学初期我们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班级的德育计划,并将它贯穿与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德育工作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

二、把德育工作贯穿与教育教学环节中

1、在九月份,我们以“我喜欢”拉开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抱一抱”在集体游戏中感受友谊的温馨,并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和他人分享快乐。

2、十月份,在“感官总动员”中的“嘘,仔细听”的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上课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知道倾听的重要性。

3、在“伞的世界”中“伞下的家”“伞下的感受”等活动中培养了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制作伞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

4、十二月份的“给你一封信”中,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信的交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爱,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

三、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通过”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教育幼儿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多方配合,一致努力,来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通过家园窗,家长会以及半日活动,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沟通联系,努力寻求家长配合,步调一致的进行德育教育,为幼儿共同创建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篇4: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文明意识,着力抓好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不断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_络,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

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修改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及年级考核条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责任人生教育”贯穿渗透其中。建构“小活动大德育”的主题班会模式;建立健全心理工作机制,构建心理教育_络;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重视家校共建共育;重视学生理想信念及文明礼仪教育,重视好人好事的宣传,弘扬正能量,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的育人管理水平。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增强班主任工作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师徒评价体系,通过师徒结对、小活动大德育主题活动分享等形式加快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思想工作细、创新方法多且充满活力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机制及年级考核条例,严格量化管理;加强工作检查与反馈,注重工作实效,做到事事有依据,评价客观公正,从而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年级主任、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三)积极开展德育科研,建构小活动大德育主题班会模式。鼓励班主任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用好德育校本教材—《礼仪素养》《走进八中》,着手设计好德育亲情作业,倡导学生荣誉申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平台作用,把“责任人生教育”贯穿渗透其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努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狠抓常规管理,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细化和完善学生会、值周班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自我规范、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发展。

(五)重视学生理想信念及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发挥利用校广播站、校电视台、年级报纸、宣传栏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八中好少年”、“文明礼仪之星”等多种形式的评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领、指导和培养;设立“最美瞬间”专栏,开展“最美瞬间”抓拍活动,倡导赏识教育,让表扬成为习惯,主体性唤醒与激励,让文明礼仪成为生命自觉。

(六)进一步加强家校建设,共创育人新模式。建立家长资源库,搭建起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和QQ等_络平台提供国内外家教信息等,聘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使家长逐步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评课,给学生讲课,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做学校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继续开展好“万师访万家”活动,形成家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力争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家庭家访一次。

(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室的管理,用好心理咨询师室与名师聊天室;开设心理课程及心理信箱,积极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继续做好扬舤起航心理成长小组团体辅导活动和团队游戏活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与家长沟通记录、心理预警记录等,为合力教育积累资料。

(八)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德育工作氛围。利用校园_、QQ群、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德育工作宣传,引导学校“立德树人”_导向,努力创造“人人德育,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篇5: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新学期德育工作意见和新学期学校工作新思路,本学期我校将继续狠抓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将学校德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工作重点:

1.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2.抓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个性化、人格化的教育。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抓好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培养优秀人格,注重育人的实效性。

4.抓好班队、品德与社会(生活)及其它学科等为主渠道的育人途径,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注重德育的连续性、系统性。

三、工作措施:

(一)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我们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_》、《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建队伍,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并通过组织学习、参观,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提高班主任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班主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将以师德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人格修养,不断完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师表形象。同时,坚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注意三个结合,即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教研教改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期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4.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少先队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认真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二)继续狠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九个良好习惯,即“把操做好、把地扫好、把字写好、把歌唱好、把路走好、把话说好、把饭吃好、把物放好、把车坐好”。各中队要从最基本方面抓起,站好队、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吃好饭等。各年级要结合学生特点,制订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示范、训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要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抓好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1.以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活动,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涵和效果。

2.把“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等三项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突破口。要求教师将三项教育内容写进教案,带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变成学生的行动。

3.充分开展法制教育。继续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外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辅导员的作用,为学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4.充分利用革命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等教育活动。本学期要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元旦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以主题队会、走访、调查等形式组织少先队员以主题队日等活动,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深化拓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开展以学习自护知识、培养自护能力为主题的体验活动。

(四)构建三合一德育_络,拓展德育教育的渠道。

1.办好家长学校,优化教育合力。本学期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授以科学育人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他们的力量帮助学校传达育人理念,成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

2.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借助社区德育力量,开展德育基地教育锻炼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运用社会合力共同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本学期继续聘请法制辅导员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

4.继续加强家校联系活动,要求各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上级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家访要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让家访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篇6: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一、班级概况:

六年级六班现有人数20人,目前为止,班级秩序稳定,绝大多数同学能按照学校及班级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家校配合融洽,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集体荣誉感强。

个别学困生在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上还需要多去指导、关心。

二、班级奋斗目标:

本学期努力使班级周周挂旗,使每一位老师能顺利上好每一节课,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发挥特长,找到自信心,积极向上,努力成为班级中优秀的一分子,使他们能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使班级成为有凝聚力、健康向上的集体。

三、具体管理措施:

1、思想品德方面

依据本班的每周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老爱幼,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同学遇到困难能伸手帮助,使用文明语言,不说脏话,捡到东西要主动交给老师或值周生,待人要诚实,举止要大方,学会和别人合作,从小养成诚信、诚实的良好品质。

2、结合“素质养成板”进行学习、纪律、卫生方面评比

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利用班级日志进行每周评比表,分为:完成作业、带齐学具、课前、课间、上课听讲、环境卫生、两操及路队的表现,每一项都有专门的小干部负责,每天利用放学前的几分钟进行小结,并适时奖励,更便于家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期末文明学生和三好学生的评比主要以此为依据,对于平时为班级做好事、作业书写认真、上课发言积极、考试成绩优秀、家长签字表现好的,随时发红花鼓励,二十朵红花换一颗金星,学期末的各项评比主要依据金星的多少,因此,平时就要鼓励学生多得红花,多得金星。

3、培养小干部,让他们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4、安全教育

面对安全意识淡薄的中学生,要经常去说、去强调,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东西不玩,危险的动作不做,放学按时回家,让学生有安全观,并能相互提醒,养成良好的习惯。

5、以家校本为纽带,家校及时联系,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的事无小事,班主任应该做到嘴勤、手勤、腿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意识,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形成一个健康、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班级体。

篇7: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感恩是主体的一种对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当今社会,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们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只知道攀比,不知道回报;只知道被爱,不知道责任。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家长应给幼儿理智的爱,以亲情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应注重情感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而当前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中国教育总是把成绩排到第一位,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素质,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是为人的基本素质。而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所以品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对幼儿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能培养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本文就对幼儿开展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幼儿感恩教育

前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优良品德。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懂的去感恩,他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对自己培育之恩。因此,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要是常常心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而且能够促进其完善健康的人格,对其成人以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感恩教育需要我们大人有意识地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在孩子面前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那么孩子也就无法深切的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要常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感恩教育不仅是对个体实施的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而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共生共存的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会感恩对于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和感恩。

(一)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的发展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要及早施教,尤其是在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更要做到“谨注错, 慎习俗”,所以说,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幼儿的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5到6 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 因此,这个时期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成人要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感恩教育, 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我们还需要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 以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 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健康的发展。这样看来,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幼儿就可能很大一方面的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以至于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 并一直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 6 岁之前就已经奠定了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起作用,所以说,6岁之前是感恩教育实施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幼儿的感恩教育效果最突出的时期[6].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如果一个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种下善的种子, 那么在他成年之后你就不应该奢求他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目前, 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桥梁,如果基础不牢固,后期的教育工作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 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

(三)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成为家庭的“小皇帝”,从而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7].甚至,一些刁蛮的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导致了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 而且还会引发幼儿家长之间产生各种矛盾,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各种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于是,社会中不断出现有关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当人们发现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原因归结于教育的缺席,矛头直接指向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无论对幼儿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 都会有积极作用的。

三、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感恩教育应该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到感恩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积累,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体会感恩的意义。这就要求在对幼儿的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受到感恩教育,促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到生活中。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是感恩教育的榜样

成年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所以要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欢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给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在幼儿时期,他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该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同时,父母自身也要孝敬父母,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由此,父母在教育幼儿如何感恩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1.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感恩表率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表现出 “小气”“霸道”等不好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身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行为相违背的行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同时,家长还要善于抓住幼儿日常生活过程中,从而在引导过程中培养感恩意识。在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做好感恩的表率工作。当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感谢幼儿的这种施恩行为,使其在过程中体会到施恩的快乐。父母是幼儿施恩的榜样,这样的示范工作能够促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知恩、报恩与施恩。

2.家长要帮助幼儿把握好感恩的度

知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过去,感恩意识的扩大化曾引发中国特有的道德悲情。这种严重扭曲、超出个人能力与承受范围的知恩报恩不仅不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如何感恩的时候,一定要让幼儿明确的是“何为恩”、“何谓感恩”[20].感恩是表达对他人施恩的一种感激之情,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对他人的物质需要。同样的,报恩和施恩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物质行为上的交换。同时,感恩意识不应该成为心理负担。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感恩教育是一种补偿式教育,它是针对现实社会中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而提倡出来的一种行为,所以说,感恩教育不应该过度的扩展,以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不需要做表面文章,而是应该落实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感恩教育应该与幼儿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即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与行为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园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

对于孩子们来说,实践活动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光靠讲课是不够的,教师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感恩、感悟感恩,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去感恩[22].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同时,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课程,运用教育智慧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

篇8: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感恩是主体的一种对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当今社会,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们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只知道攀比,不知道回报;只知道被爱,不知道责任。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家长应给幼儿理智的爱,以亲情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应注重情感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而当前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中国教育总是把成绩排到第一位,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素质,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是为人的基本素质。而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所以品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对幼儿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能培养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本文就对幼儿开展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幼儿感恩教育

前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优良品德。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懂的去感恩,他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对自己培育之恩。因此,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要是常常心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而且能够促进其完善健康的人格,对其成人以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感恩教育需要我们大人有意识地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在孩子面前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那么孩子也就无法深切的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要常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感恩教育不仅是对个体实施的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而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共生共存的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会感恩对于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和感恩。

(一)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的发展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要及早施教,尤其是在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更要做到“谨注错, 慎习俗”,所以说,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幼儿的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5到6 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 因此,这个时期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成人要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感恩教育, 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我们还需要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 以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 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健康的发展。这样看来,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幼儿就可能很大一方面的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以至于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 并一直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 6 岁之前就已经奠定了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起作用,所以说,6岁之前是感恩教育实施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幼儿的感恩教育效果最突出的时期[6].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如果一个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种下善的种子, 那么在他成年之后你就不应该奢求他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目前, 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桥梁,如果基础不牢固,后期的教育工作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 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

(三)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成为家庭的“小皇帝”,从而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7].甚至,一些刁蛮的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导致了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 而且还会引发幼儿家长之间产生各种矛盾,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各种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于是,社会中不断出现有关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当人们发现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原因归结于教育的缺席,矛头直接指向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无论对幼儿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 都会有积极作用的。

三、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感恩教育应该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到感恩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积累,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体会感恩的意义。这就要求在对幼儿的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受到感恩教育,促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到生活中。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是感恩教育的榜样

成年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所以要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欢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给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在幼儿时期,他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该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同时,父母自身也要孝敬父母,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由此,父母在教育幼儿如何感恩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1.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感恩表率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表现出 “小气”“霸道”等不好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身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行为相违背的行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同时,家长还要善于抓住幼儿日常生活过程中,从而在引导过程中培养感恩意识。在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做好感恩的表率工作。当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感谢幼儿的这种施恩行为,使其在过程中体会到施恩的快乐。父母是幼儿施恩的榜样,这样的示范工作能够促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知恩、报恩与施恩。

2.家长要帮助幼儿把握好感恩的度

知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过去,感恩意识的扩大化曾引发中国特有的道德悲情。这种严重扭曲、超出个人能力与承受范围的知恩报恩不仅不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如何感恩的时候,一定要让幼儿明确的是“何为恩”、“何谓感恩”[20].感恩是表达对他人施恩的一种感激之情,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对他人的物质需要。同样的,报恩和施恩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物质行为上的交换。同时,感恩意识不应该成为心理负担。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感恩教育是一种补偿式教育,它是针对现实社会中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而提倡出来的一种行为,所以说,感恩教育不应该过度的扩展,以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不需要做表面文章,而是应该落实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感恩教育应该与幼儿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即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与行为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园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

对于孩子们来说,实践活动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光靠讲课是不够的,教师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感恩、感悟感恩,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去感恩[22].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同时,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课程,运用教育智慧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1.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想幼儿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幼儿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时刻模仿的.对象[23].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耐心的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对孩子脸上要微笑。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必然会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

2.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善行

在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幼儿来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的使用情景。同时,我们要根据情况适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感恩。在一天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始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观察者和发现者,只要看到幼儿有一点善意的行为或举动,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表扬和鼓励[24].

3.教师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去教育幼儿

汶川的大地震后,好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好多的孩子成了孤儿。让幼儿们观看汶川地震的报道,鼓励他们积极地帮助那些小朋友,通过这个现实生活的例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懂得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发生后的逃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付出中感受到施恩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感恩已有的生活。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

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不要忘了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精诚合作才能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三方的合作可使家长能准确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策略,这样看来,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健康成长。

通过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培养了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幼儿的感恩之心的养成,并激发儿童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幼儿健全心理和良好品德习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幼儿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创造我们民族伟大传奇。同时,幼儿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件事情或时一节课就能产生很好效果的行为,相反,它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也就是说,幼儿感恩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9: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不像其他教育活动,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因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重德轻体的现象。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地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一方面要注意从小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多方面的诱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培养幼儿体育的兴趣,对体育内容要加强形象化的讲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兴趣的发展。包括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设施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等等。

三、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 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3)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课程当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因为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骨髂及软组织易受到损伤,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因此,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及实施中要把安全放到首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安全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首要问题。依我所见,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安排难度过大、疼痛感较强的练习,甚至可以去掉,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原则上不要搞技巧性训练,要在有地板的室内或有沙土的平地上或有草坪的地方进行锻炼,以降低地面对幼儿机体的反作用力,如果在水泥地上或柏油路面上进行锻炼时,一定要求孩子穿软底鞋,以减轻硬度高的地面的反震力对孩子肢体和肌肉群的损伤。

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0: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应该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公认。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 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篇11: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 -资料

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因为出现了许多对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语言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一但儿童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就开始“ ”,在行动上什么都要“自己来”!而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家长们对此常伤脑筋。 这个时候,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比如,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刚刚发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还不够稳,却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声大哭,这时您不要去扶她,而应鼓励她“自己站起来”。

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而对于成人来说,游戏也正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儿童常会把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加以发泄,和孩子一起游戏,您常可以找到平时找不到的症结所在,这时您就可以用“角色语言”鼓励她,您会发现这比在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无论干什么都显得很没信心,别人鼓励她却常常是无功而返。她的父母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出原因,

资料

在一次游戏中,她的妈妈以一个她喜爱的小动物的“角色”和她对话,才发现原来以前有小朋友说她笨。以后,这位妈妈就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她胜任的事情,慢慢培养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这里有一点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前一阶段的鼓励收效不大,滥用没有实际内容的鼓励反而会事倍功半。

聆听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你会发觉,他是这么懂事,并非是你以为的“犟脾气”。平时,你跟他所说的道理其实他都懂,他原来是那么可心,那么惹你疼爱。

一次,我听到他在跟一个吃着果冻的小朋友说:“别吃果冻,它会噎S人的。”

一次,我听到他在跟一个想让昊昊开小汽车的伙伴说:“今天太晚了,我们明天开吧。”

一次,我找他回去了,其中一个说:“你睡得这么早。”而他却很懂事地回答:“不早了,我明天还要上学呢。你也早点睡,早点睡长得高。”

一次,在跟小朋友再见时,那个小朋友说:“明天还玩。”而昊昊却说:“明天妈妈说玩就来玩,妈妈说不玩就不玩。”

一次,看完VCD,当小伙伴提议再看一张的时候,他说:“好了,我们明天再看吧,多看眼睛要不好的。”

这些话,我都是远远地听到,听到的时候,真的很欣慰,原来他并不像平时那样不懂事,让我气的牙痒。原来训导他的所有道理,他都记的,而在没有妈妈出现的情况下,他会显露出多么的讲道理,多么的懂事。

终于觉得,在孩子的天地里,我们不要介入太多,适当地走开,他们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像我们所担心的那样。

很多时候,原来我是在“瞎操心”。

篇12: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自从我园实施绿色环境教育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但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孩子们的环保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养成了孩子们良好的环保习惯,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现在,保护环境已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就如何开展环保教育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于环境的创设大多采取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态度:如用水粉涂上整块墙,画上自认为具有欣赏性的图画,这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主张废物利用,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及墙饰的可变性,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创设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时,可采用变、留、添、减的方法,表现树木在四季中的变化,让幼儿用色纸折出桃花贴于树干上表示春天到了;随着气候的变暖,让幼儿取下桃花,添上叶子,表示夏天枝叶茂盛;秋天到了,可以让幼儿捡来落叶表示秋天树叶变黄飘落的情景。这样,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不断变化,促使幼儿更主动的关注环境、关注四季。

重观赏、轻教育是大多数教师布置墙饰的误区。记得我们班有两块墙面,一块用硬板纸封塑好(用胶带纸),一块是用泡沫订好,这两块地方虽不好看,但它却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地方、最关注的地方,因为它即具教育性,又最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两块版面,一块用于活动的照片展示,如:上常识京剧课前先把有关京剧脸谱的剪板贴于上面,引起幼儿兴趣;世界杯来临之际,我们抓住时机,让幼儿回家自己剪有关的图片资料,自己贴于上面,即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性,又唤起了他们对世界杯的注意。我们班的泡沫版块,一般与节日、活动相联系,如“植树节”后我们把活动留影贴于泡沫上,让手工制作的“小树苗”贴于旁边,培养了幼儿爱护小树的情感。“国庆节”的爱祖国教育把幼儿旅游的留影贴于版块中感受祖国的伟大、美好,加强了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反之,如果让幼儿在两年时间面对同一幅画,这可以说是环境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无法真正实现环境教育的功能。

二、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当中

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教育活动时间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在计算教学中,用青蛙捉害虫让幼儿计算,并告诉幼儿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保护它在常识教育中,让幼儿认识空气、水、植物、动物的同时,渗透环保教育,让幼儿初步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水时,除了组织他们玩水,观察水的性质,知道水会流动,水的用处外,还引导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会怎么样?教育幼儿要保护好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在创编故事,讲故事时,多运用“清清的湖水”“树公公的话”“地球妈妈笑哈哈”“不乱扔垃圾”等语句,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环境教育;在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中也能渗透环境教育,如《美丽的花》、《可爱的小鸟》、《地球为什么哭了》、《美丽的公园》、《爱护小树苗》、(歌曲)《小燕子》(歌曲)体育教学中的《捉老鼠》等等,都是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教材,只要我们在这引用教材的基础上,插进去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例如,美术课《可爱的小鸟》,以前就是单纯教幼儿画鸟,现在加上小鸟爱吃害虫,能保护庄稼树木;小鸟会唱歌,羽毛又漂亮,在天空飞来飞去,多优美!所以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它,保护它。增加了这些内容之后这不就是很好的环境教育教材吗?歌曲《小燕子》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燕子的体型、翅膀、嘴等基本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向幼儿讲述燕子的捕食本领和感受燕子的辛勤劳动,让幼儿知道燕子怎样除害,保护庄稼的。教师在组织参观、游览中及时对幼儿提出行为上的要求,如:不损坏公物,爱清洁,不折花草树木,幼儿懂得道理后,不仅自己不会折花、树木,还会制止别人不对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要从身边做起。如发现教室里有纸片、果壳要自觉捡起放在垃圾桶里;在园内的草地上捡落叶,给班里的花草浇水,用废纸盒、可乐瓶、碎布头等废弃物做成各式玩具。把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行为等方面自然地融合贯穿在一起,对孩子们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在德育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使幼儿初步树立起牢固的环保意识,就必须加强有关环保道德的内容:日常生活中的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要节约用水、爱护图书、不折花、不乱涂画墙壁等。在教学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的意识有,但却不牢固,或者说由意识转变为行为可不容易,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说到但却做不到。

记得一次在手工活动后,教室里纸屑满地爬,一片狼籍。于是我任命每组一位小组长,负责自己组的地面、桌面干净,六组幼儿进行比赛看哪组幼儿最爱干净。经常性的督促幼儿进行这项比赛,教室的环境真的干净了不少。

我班幼儿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爱惜纸、乱扔纸,不管好纸、坏纸、手工纸、作业纸拿来就扔,扔了就跑,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出了相应的办法。一次我在幼儿早上入园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幼儿把今天的废纸全部扔在一个空的垃圾筒内,就这样幼儿陆陆续续跑来跑去的慢慢扔,到了下午离园时垃圾筒已经满满的,再也扔不进一张纸了,我便说:“小朋友,你们说纸是谁造出来的?”“工人叔叔。”“他们造纸辛苦吗?”“辛苦。”一个个幼儿瞪着眼睛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那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扔了多少工人叔叔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纸。”说着,我从垃圾筒中拿出几张废纸,“你们看,还有全新的,为什么要扔呀?”“因为它的角落里头有一点撕破了。”王一涵用手指着破处站起来说。“是你扔的吧,但你张纸还有很多用处呢,谁知道?”“可以把它贴起来画画”“可以用它折飞机”“可以用它写数字”……小朋友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回答,我看着我一涵,他难为情的低下了头。我又说:“一涵小朋友知道自己错了,那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看我们一个班的小朋友一天就扔了这么多的垃圾,如果其他班的小朋友也象我们一样,那今天我们幼儿园的垃圾是多少,全世界的垃圾呢?所以小朋友以后一定要尽量减少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听了之后小朋友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后来慢慢的,我发现我班幼儿再也不会乱扔垃圾了。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的。培养幼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初步养成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使幼儿初步养成探求精神、全球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长期、细致地工作。

篇13:怎样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

怎样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

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宝宝接触音乐越早则越有益处。音乐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西方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的方法如下:

1.让宝宝聆听周围的声音

如果你的宝宝刚刚出生,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如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风铃等等。

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的说话声音: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的不同情感,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一些了,可以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

2.玩能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能和你一起玩游戏时,就可以和他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

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有条件时,妈妈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和谐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3.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让宝宝骑在妈妈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4.让宝宝多听音乐或给他唱摇篮曲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妈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妈妈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进行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的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力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篇14: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非常必要.文章从四个部分阐述了情感教育的.起因、解决的思路、应该采取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作 者:张会敏  作者单位:河北唐县县直幼儿园,河北,唐县,0723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19 关键词:情感教育   幼儿   措施  

篇15: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呱呱坠地时,给父母带来欢乐,期望。许多年轻的父母一定会想到给他充足 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 多。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 贝多芬曾告诫后人:”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教育儿童,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因此,以共产主义道德去教育儿童,使他们从小沿着无产阶级要求健康成长。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 大推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数学家李四光,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苏霍林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我们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节日、故事、绘画、过生日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老一辈革命家,英雄,科学家奋斗,牺牲而换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篇16: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经过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方法的具体研究,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在“小棉被叠整齐”的自我服务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休息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行为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值日生活动等等。定期检查有每日的晨检、午检、晚检和每周一次的周检,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常规行为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让幼儿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方法是从繁多的教育方法中提炼出来的,并经过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篇17: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利用晨读时间,开动脑筋,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作 者:李丽轩  作者单位: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新民,110300 刊 名: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1 关键词: 

篇18: 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包括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二史一情”教育等,既是历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德育渗透的主要手段之一,则是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加强“渗透意识”,正确处理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如介绍马克思的早期活动时,可向学生介绍青年时期的马克思非常勤奋好学,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是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他提出了选择个人生活道路时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把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劳动作为重要目标。

讲课时可以富有表情地朗诵这篇作文的部分摘录:“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职业的伟大抱负,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

作为同龄人,我们怎么办?这样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具体生动的理想教育。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完善结合,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将教书育人作为头等大事;其次要加强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注意探索学生;再次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手段,如参观、讨论会、故事会等等,生动活泼地将历史教学和德育渗透深入学生心灵。

篇19: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 教师以身作则,让幼儿在模仿中进步。

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总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动作,但他们因为年龄尚小,是非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无论别人的行为是好是坏,他们都会模仿学习,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最高,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是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为幼儿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在良好的模仿内容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在教育幼儿吃饭不挑食时,自己必须要做到不挑食,还要告诉幼儿各种菜肴的营养和对身体的重要性,切不可当着幼儿的面把自己不喜欢的菜扔在垃圾桶里;我们在教育幼儿对人要有礼貌、说话要讲文明时,自己在与同事、幼儿及家长相处、交流之际一定要做到讲文明、有礼貌,切不可说脏话、流话,或做出不文雅的动作来;我们在教育幼儿要学会关爱他人时,自己要从热爱幼儿、关心同事做起,切不可对幼儿冷若冰霜,对同事漠不关心……。总之,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表现在幼儿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起幼儿学习的榜样,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模仿学习,有利于幼儿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在开心中进步。

想得到老师的喜欢和表扬是每个幼儿的心愿,当他们得到表扬和夸奖时,心情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会继续努力表现出好的思想行为,当他们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训斥时,则会表现出了羞愧或反感,胆小的会改正,但更多的是屡教不改,甚至是变本加厉,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尽量多用表扬少用批评,要留心观察每一个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经常把那些有好行为好习惯的幼儿或有进步的幼儿提出来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会增强那些受到表扬的幼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在今后会继续表现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其他幼儿看到同伴得到表扬,也会向他们学习,积极做出好的行为表现,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这种相互学习、争先恐后的激励机制中,具有好行为和好习惯的幼儿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这个学期我到大(6)班代保育工作时,贺敏然等几个幼儿特别爱帮老师收拾餐具、打扫卫生,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们的好行为,结果后来有许多小朋友在吃晚午餐后都争先恐后地帮着老师收餐具、擦桌子、叠凳子,甚至拖地、扫地,看他们那一个个热爱劳动的身影真是可爱极了,虽然他们因年龄太小,打扫得不太干净,但我也表扬了他们那种热爱劳动、乐于做事的好思想、好行为,并趁机教会了他们收拾碗筷、桌椅、扫地拖地的正确方法。

三、学规范、明是非,在知识中进步。

为了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我们应该多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教育,比如:“乖娃娃”、“礼仪之星”、“好孩子”、“感恩教育”、“爱家乡教育”等,通过这些主题教育,让幼儿从中明白哪些是好行为好习惯,该学,该做,哪些是坏行为坏习惯,不能学,也不能做,如何做能够成为一个“好孩子”、“乖娃娃、”“礼仪之星”等,使他们真正懂得行为规范、能够辨别是非,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家园一致,让幼儿在同心中进步。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不容忽视,试想:如果一个家长满口脏话、动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文明礼貌的去对待别人呢?要培养幼儿园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必须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给幼儿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年度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

小班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最新

秋季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700字

幼儿园工作自查报告

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小班个人计划安全工作

春季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

关于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参考)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小班下学期礼仪教育工作总结2022-08-03

创建安全幼儿园总结2022-05-16

幼儿班主任工作计划参考2022-08-11

春季幼儿园小小班德育工作计划2023-07-03

公办幼儿园年检自查报告2022-12-17

社区幼儿园开题报告2023-09-22

幼儿园安全工作自查报告2022-12-24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总结2023-05-19

幼儿园小班安全工作总结2022-09-11

九月份保教工作计划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