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3-16 07:37:39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共14篇)由网友“选秀新星白展堂”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借鉴!

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篇1:初中概率知识点总结

初中概率知识点总结

一、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

1、概率的意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 A 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 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 p 就叫做事件 A 的概率。

2、事件和概率的表示方法

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 A,B,C, …,表示事件 A 的概率 p,可记为 P(A)=P。

二、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1、确定事件概率

(1)当 A 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时,P(A)=1

(2)当 A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A)=0

2、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的定义

某个试验若具有:①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有有限多个;②在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 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 A 包含其中的 m中结果,那么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四、列表法求概率

1、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列表法的应用场合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 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五、树状图法求概率

1、树状图法

就是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2、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条件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六、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3、随机数

在随机事件中,需要用大量重复试验产生一串随机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工作。把这些随机产生的数据称为随机数。

篇2:初中概率应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概率应用知识点总结

一、求复杂事件的概率:

1.有些随机事件不可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其发生的概率,只能用试验、统计的方法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2.对于作何一个随机事件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客观存在。

3.对随机事件做大量试验时,根据重复试验的特征,我们确定概率时应当注意几点:

(1)尽量经历反复实验的过程,不能想当然的作出判断;(2)做实验时应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不能太少;(4)把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准确,实时的做好记录;(5)分阶段分别从第一次起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把这些频率用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示出来;(6)观察分析统计图,找出频率变化的逐渐稳定值,并用这个稳定值  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这种估计概率的方法的优点是直观,缺点是估计值必须在实验后才能得到,无法事件预测。

二、判断游戏公平:

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三、概率综合运用:

概率可以和很多知识综合命题,主要涉及平面图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函数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篇3: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1、统计

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各类统计图的优劣: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近似数字和有效数字:①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②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③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上边一横)。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③优劣: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概率

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篇4: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一、可能性:

1. 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4.不确定事件: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5.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概率:

1.概率的意义: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1。< p=“”>

3.一步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是P=k/n,n为该事件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k为事件包含的结果数。两步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列表法,另一种是画树状图,利用这两种方法计算两步实验时,应用树状图或列表将简单的两步试验所有可能的情况表示出来,从而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常见考法

(1)判断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2)直接求某个事件的概率。

误区提醒

对一个不确定事件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做了重复计算或漏算。

【典型例题】(福建宁德)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随意掷两个均匀的骰子,朝上面的点数之和为6

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C.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一组

D.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动画片

【解析】必然事件指的是一定发生的事件,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一组

这是一定的,所以本题选C

篇5:概率初步知识点总结

概率初步知识点总结

一、可能性:

1. 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4.不确定事件: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5.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概率:

1.概率的意义: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3.一步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是P=k/n,n为该事件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k为事件包含的结果数。两步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列表法,另一种是画树状图,利用这两种方法计算两步实验时,应用树状图或列表将简单的两步试验所有可能的情况表示出来,从而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篇6:高考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考概率知识点总结

一.算法,概率和统计

1.算法初步(约12课时)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3.概率(约8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2.统计(约16课时)

(1)随机抽样

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

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变量的相关性

①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二.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3.导数及其应用(约16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1/x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2.圆锥曲线与方程(约12课时)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参见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4)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三.统计案例(约14课时)

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②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等)的探究,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参见例1)。

③通过对典型案例(如“昆虫分类”等)的探究,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④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推理与证明(约10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数学概率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随机事件和概率

(1)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

(2)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含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加法公式)

(3)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公式

(4)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含事件的独立性)

(5)全概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6)伯努利概型

其中:条件概率和独立为本章的重点,这也是后续章节的难点之一,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二部分: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

(2)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及其性质

(3)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及其性质

(4)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5)常见分布

(6)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其中:要理解分布函数的定义,还有就是常见分布的分布律抑或密度函数必须记好且熟练。

第三部分: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

(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分布及其性质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及其性质

(4)二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5)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6)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7)两个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

其中:本章是概率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解答题定会有一道与此知识点有关,每个知识点都是重点,一定要重视!

第四部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随机变量的数字期望的概念与性质

(2)随机变量的方差的概念与性质

(3)常见分布的数字期望与方差

(4)随机变量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其中:本章只要清楚概念和运算性质,其实就会显得很简单,关键在于计算

第五部分: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切比雪夫不等式

(2)大数定律

(3)中心极限定理

其中:其实本章考试的可能性不大,最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但那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第六部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2)样本函数与统计量

(3)样本分布函数和样本矩

其中:本章还是以概念为主,清楚概念后灵活运用解决此类问题不在话下

第七部分:参数估计

(1)点估计

(2)估计量的优良性

(3)区间估计

篇7:大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大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概率论基本知识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和,积,差,相等,对立,互斥和逆事件)

事件的关系图

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古典型概率 几何型概率

条件概率 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事件的划分

事件的独立性  相互独立和两两独立  独立重复试验

第二部分 一维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概率分布  三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 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密度函数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三部分 二维随机变量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的概念  二维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分布率  概率密度 二维正态分布

二维离散型条件分布率,二维连续型条件概率密度  二维均匀分布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和、积、商、最大、最小值分布

第四部分 随机变量数字特征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概念和性质  常见分布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及结果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及求解方法

随机变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  常见分布函数的方差  切比雪夫不等式

相关系数  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  随机变量的不相关性  不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第五部分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辛钦大数定律   伯努利大数定律

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列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

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部分 统计基础

统计量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和样本矩 分布 分布 分布 分位数 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第七部分 估参数估计

点估计的概念 估计量与估计值 矩估计法  矩估计量和估计值 最大似然估计法  似然函数  对数似然方程 最大似然估计量和估计值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及其相关概念(只数一要求)

篇8:高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古典概率与几何概率

1、基本事件特点: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率: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的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P(A)A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nA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n.

3、几何概率:如果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是一个区域(可以是直线上的区间、平面或空间中的区域),且样本空间中每个试验结果的出现具有等可能性,那么规定事件A的概率为几何概率.几何概率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

4、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的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但古典概率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几何概率的是无限个的.

计数与概率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加大了考查的力度,每年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复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抽象性强,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可过深,过难。复习时可从最基本的公式,定理,题型入手,恰当选取典型例题,构建思维模式,造成思维依托和思维的合理定势。

另外,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这部分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概率和概率与统计中又体现了概率思想、统计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在复习中应有意识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不可就题论题,将问题孤立,片面强调单一知识和题型。

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本部分以考查实际问题为主,解决它不能机械地套用模式,而要认真分析,抽象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例1. 一次掷两颗骰子,求点数和恰为8这一事件A的概率。

分析:这实际上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掷两个骰子出现的基本结果如下表:

解:表中基本结果36个,而点数为8的有5个,故:P(A)=-

评述:本题可归结为掷骰子问题,通过对掷骰子情况的研究得出各种概率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

(1)、投掷一颗均匀的骰子,研究出现各种点的情况,这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各点出现的概率为1/6。

(2)、同时投掷两颗均匀的骰子,研究出现各种点的情况,可列一表格或用坐标系表示。

(3)、同时投掷n颗均匀的骰子,研究出现各种点的情况,可看作n次独立事件的概率。

例2.同时掷四枚均匀硬币,求:

(1)恰有两枚正面朝上的概率;

(2)至少有两枚正面朝上的概率。

分析:因同时抛掷四枚硬币,可认为四次独立重复试验。

解: (1)问中可看作“4次重复试验中,恰有2次发生”的概率:

∴P4(2)=C42(-)2(1--)2=-=-

(2)问中,可考虑对立事件“至多有一枚正面朝上”

故P=1-P4(0)-P4(1)=1-C40(-)0(1--)4-C41(-)1(1--)3=-

评述:研究各种掷硬币的情况,抽象出其数学本质,再利用概率知识解决,这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这一问题可推广到n枚均匀硬币同时投掷的情况。

篇9:初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初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古典概率与几何概率

1、基本事件特点: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率: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的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P(A)A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nA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n.

3、几何概率:如果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是一个区域(可以是直线上的区间、平面或空间中的区域),且样本空间中每个试验结果的出现具有等可能性,那么规定事件A的概率为几何概率.几何概率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

4、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的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但古典概率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几何概率的是无限个的.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篇10: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一.算法,概率和统计

1.算法初步(约12课时)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3.概率(约8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2.统计(约16课时)

(1)随机抽样

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

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变量的相关性

①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二.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3.导数及其应用(约16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1/x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2.圆锥曲线与方程(约12课时)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参见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4)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三.统计案例(约14课时)

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②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等)的探究,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参见例1)。

③通过对典型案例(如“昆虫分类”等)的探究,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④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推理与证明(约10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篇11:初中数学概率的相关知识点大

概率:概率就是指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P(A)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解题技巧

解决概率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对于概率类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概率、机会、频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注意题目中隐含求概率的问题;

3、画树状图及其它方法求概率;

4、摸球模型题注意放回和不放回;

5、注意在求概率的问题中寻找替代物,如球,扑克牌,骰子等。

篇12: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

几何概型的概念: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称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概率:

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内”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

说明:(1)D的测度不为0;

(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确定,当D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

(3)区域为“开区域”;

(4)区域D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篇13: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如果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若A,B是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则A与

与B都是相互独立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记做A·B,P(A·B)=P(A)·P(B)。

若A1,A2,…An相互独立,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1·A2·…·An)=P(A1)·P(A2)·…·P(An)。

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直接求解;

(2)正面计算较繁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

篇14:中学数学概率知识点

中学数学概率知识点

一、概率是事件A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这是概率的描述性定义。

如果存在一个实数p,当试验次数n很大时,频率稳定在p附近摆动,称频率的这个稳定值p为概率。这是概率的统计性定义。

注意:可以用列表法求概率的两个特点: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为有限多个,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多个因素时,用树状图法较简单。

二、当实验次数趋向于无穷时,频率的极限就是概率。

频率的稳定值是概率,频率随试验次数的不同是变化的,是一个统计规律,但它都在概率附近摆动,

一个事件的概率是不变的,在简单随机试验中,记一个事件为A。

简单随机试验做n次,如果事件A发生了k次。

则称在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数为k,发生的频率为k/n。

三、概率是一种现象的固有属性。

比如一枚均匀的硬币,随意抛掷的话正面出现的概率就是1/2。

这跟你的实验是没有关系的。

而频率,就是一组实验中关心的某个结果出现的次数比上所有实验次数的比值,它和实验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频率会接近于概率。

比如你抛掷均匀的硬币10000次,出现正面的频率就会非常接近于概率0.5(不一定正好是0.5)。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方法

多做练习题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

课后总结和反思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

初中概率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总结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高中数学赛教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稿

识字教学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优秀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概率的知识点总结(共14篇)】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2024-03-23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2024-04-17

四年级和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8-14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个人2022-05-07

初中数学考试总结2023-03-03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4-10

九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2023-12-09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教学教案2022-09-11

高中数学说课稿格式2022022-05-02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23-01-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