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式定理教案

时间:2023-12-02 07:53:17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项式定理教案(整理12篇)由网友“linyyo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二项式定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二项式定理教案

篇1: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教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教案

一.课标要求: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通过实例,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命题走向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三部分;考查内容:(1)两个原理;(2)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和组合数公式,排列和组合的应用;(3)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及二项式系数和。

排列、组合不仅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新高考会有题目涉及;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新高考会继续考察。

考察形式:单独的考题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低难度的题目,排列组合有时与概率结合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较小,属于高考题中的中低档题目。

三.要点精讲

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

2.两个基本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

(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

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

(1)排列定义,排列数

(2)排列数公式:系  = =n·(n-1)…(n-m+1);

(3)全排列列:  =n!;

(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

4.组合

(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Cnm= = ;

(3)组合数的性质

①Cnm=Cnn-m;② ;③rCnr=n·Cn-1r-1;④Cn0+Cn1+…+Cnn=2n;⑤Cn0-Cn1+…+(-1)nCnn=0,即 Cn0+Cn2+Cn4+…=Cn1+Cn3+…=2n-1;

5.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Cn0an+Cn1an-1b+…+Cnkan-kbk+…+Cnnbn;

(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k+1=Cnkan-kbk;

6.二项式的应用

(1)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

(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3)证明整除性。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性及求系数;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

(4)近似计算。当|x|充分小时,我们常用下列公式估计近似值:

①(1+x)n≈1+nx;②(1+x)n≈1+nx+ x2;(5)证明不等式。

四.典例解析

题型1:计数原理

例1.完成下列选择题与填空题

(1)有三个不同的信箱,今有四封不同的信欲投其中,则不同的投法有 种。

A.81  B.64  C.24  D.4

(2)四名学生争夺三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的种数是(  )

A.81  B.64  C.24  D.4

(3)有四位学生参加三项不同的竞赛,

①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项竞赛,则有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

②每项竞赛只许有一位学生参加,则有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

③每位学生最多参加一项竞赛,每项竞赛只许有一位学生参加,则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

例2.(06江苏卷)今有2个红球、3个黄球、4个白球,同色球不加以区分,将这9个球排成一列有 种不同的方法(用数字作答)。

点评:分步计数原理与分类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基础方法,在高中数学中,只有这两个原理,尤其是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讨论有很多相通之处,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之化简,达到求解的目的。

题型2:排列问题

例3.(1)(四川理卷13)

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______ _________。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二项展开式中指定项的系数,以及组合思想;

(2).2008湖南省长沙云帆实验学校理科限时训练

若 n展开式中含 项的系数与含 项的系数之比为-5,则n 等于  (  )

A.4  B.6  C.8  D.10

点评:合理的应用排列的公式处理实际问题,首先应该进入排列问题的情景,想清楚我处理时应该如何去做。

例4.(1)用数字0,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则其中数字1,2相邻的偶数有 个(用数字作答);

(2)电视台连续播放6个广告,其中含4个不同的商业广告和2个不同的公益广告,要求首尾必须播放公益广告,则共有 种不同的播放方式(结果用数值表示).

点评:排列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问题都是以排列公式为辅助。

题型三:组合问题

例5.荆州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Ⅱ)

(1)将4个相同的白球和5个相同的黑球全部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既要有白球,又要有黑球,且每个盒子中都不能同时只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黑球,则所有不同的放法种数为(C)  A.3  B.6  C.12  D.18

(2)将4个颜色互不相同的球全部放入编号为1和2的两个盒子里,使得放入每个盒子里的球的个数不小于该盒子的编号,则不同的放球方法有( )

A.10种 B.20种 C.36种D.52种

点评:计数原理是解决较为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应用计数原理结合

例6.(1)某校从8名教师中选派4名教师同时去4个边远地区支教(每地1人),其中甲和乙不同去,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种;

(2)5名志愿者分到3所学校支教,每个学校至少去一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派方法共有(  )

(A)150种  (B)180种  (C)200种 (D)280种

点评:排列组合的交叉使用可以处理一些复杂问题,诸如分组问题等;

题型4: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

例7.平面上给定10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由这10个点确定的直线中,无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除原10点外),无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求:(1)这些直线所交成的点的个数(除原10点外)。(2)这些直线交成多少个三角形。

点评:用排列、组合解决有关几何计算问题,除了应用排列、组合的各种方法与对策之外,还要考虑实际几何意义。

例8.已知直线ax+by+c=0中的a,b,c是取自集合{-3,-2,-1,0,1,2,3}中的3个不同的元素,并且该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求符合这些条件的直线的条数。

点评:本题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一填空题,据抽样分析正确率只有0.37。错误原因没有对c=0与c≠0正确分类;没有考虑c=0中出现重复的直线。

题型5:二项式定理

例9.(1)(2008湖北卷)

在 的展开式中, 的幂的指数是整数的项共有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2) 的展开式中含x 的正整数指数幂的项数是

(A)0 (B)2 (C)4 (D)6

点评:多项式乘法的进位规则。在求系数过程中,尽量先化简,降底数的运算级别,尽量化成加减运算,在运算过程可以适当注意令值法的运用,例如求常数项,可令 .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要注意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的区别。

例10. (2008湖南文13)

记 的展开式中第m项的系数为 ,若 ,则 =____5______.

题型6: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例11.(1)求4×6n+5n+1被20除后的余数;

(2)7n+Cn17n-1+Cn2·7n-2+…+Cnn-1×7除以9,得余数是多少?

(3)根据下列要求的精确度,求1.025的近似值。①精确到0.01;②精确到0.001。

点评:(1)用二项式定理来处理余数问题或整除问题时,通常把底数适当地拆成两项之和或之差再按二项式定理展开推得所求结论;

(2)用二项式定理来求近似值,可以根据不同精确度来确定应该取到展开式的第几项。

五.思维总结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基本规律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使用方法有两种:①单独使用;②联合使用。

2.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是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关键一步。

3.对于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通常从以下三种途径考虑:

(1)元素分析法:先考虑特殊元素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2)位置分析法:先考虑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3)整体排除法:先算出不带限制条件的排列数,再减去不满足限制条件的排列数。

4.对解组合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对“组合数”恰当的分类计算,是解组合题的常用方法;

(2)是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解组合题,其原则是“正难则反”;

(3)设计“分组方案”是解组合题的关键所在。

篇2: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教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目前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是初中乘法公式的推广,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杨辉三角,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正因为二项式定理在初等数学中与其他内容联系较少,所以教材上教法就显得呆板,单调,怎样使二项式定理的教学生动有趣?使得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得主动?我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遵循“兴趣与能力的同步发展规律”和“教,学,研互相促进的规律”,在教学中追求简易,重视直观,并巧妙地在应用抽象使问题变得十分有趣,学生学得生动主动,充分发挥其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具体为:

一是从名人、问题引入课题。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这里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是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发挥他们的自主作用;尽量创造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意识,以使他们能在再创造的氛围中学习.

四是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恰当结合。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确定二项展开式中,每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对于普通班的学生,真正能独立归纳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学生通过对=1,2,3,4,…时二项展开式的观察,归纳、猜想到为任意正整数时的二项式定理内容,并真正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意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学习体会应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提高数学修养.

本节课对二项式定理特点及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识记,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为普通班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学生理解组合及组合数的概念,掌握了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能顺利完成课时计划内容.

学生有过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的尝试.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了解的内容是二项展开式的项数、指数和系数的规律,即项数:项;指数:字母,的指数和为,字母的指数由递减至0,同时,字母的指数由0递增至;二项式系数:下标为,上标由递增至;

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是:通项指的是第r+1项;通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与该项的系数是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方式及预期效果分析

1.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合作交流.

探究内容为二项式定理的内涵,包括项数、指数、系数等方面的规律内容.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和组内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和辩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或加深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对相关同学进行点评,及时鼓励、表扬,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通过交流,学习他人的探究成果,充实自己.对部分内容,如二项式系数的确定,教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2.预期效果分析:

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求展开式、其通项、证恒等式、近似计算等方面形成技能或技巧;进一步体会过程分析与特殊化方法等等的运用;重视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

在知识层面上,期望学生能够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推导方法,识记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能对二项式定理进行简单应用;在方法层面上,期望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过程,熟悉理解“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培养合作的意识,获得学习和成功的体验;通过对二项式定理内容的研究,使学生体验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认识事物过程,通过对二项展开式结构特点的观察,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学生起点:学生已经学习了组合的基本知识,初中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

本节课是在组合和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二项式定理的内容.

1.教材分析: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是一种特殊的多项式——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这一小节与很多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它在本章的学习中起着乘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小节的意义在于:①基于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的联系,本小节的学习可对初中学习的多项式的变形起到复习、深化的作用;②二项式系数都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利用二项式定理可以得到关于组合数的一些恒等式,从而深化对组合数的认识;③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理论中的三大概率分布之一的二项分布有其内在联系,本小节是学习概率知识及概率统计的准备知识;④二项式定理是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材的安排:教材中是通过取一些特殊值(2,3,4)的基础上,观察归纳出二项式定理,强调要分析清楚式子展开并进行同类项合并后有哪些项及各项系数的一些规律,教材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没有进行严谨的证明.教材随后安排了二道例题,是对二项式定理的简单应用.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与的展开式,归纳得出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2.内容分析:

从项数、系数、指数、通项等方面的特征去熟悉二项式的展开式,加深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推导方法,识记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能对二项式定理进行简单应用.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过程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熟悉理解“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二项式定理内容的研究,体会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认识事物过程,可以启发我们发现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4.教学过程

(1)课堂热身,前置作业

(2)直提问题,引入课题

(3)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4)形成定理,说理证明

(5)定理剖析,简单应用

(6)例题点评,初步体验

(7)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习题为重组题)

篇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

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DD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附高考预测)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排列与组合 ⑴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关于计数的两个基本原理,两者的区别在于分步计数原理和分步有关,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 ⑵ 排列与组合主要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求共有多少种方法的问题.区别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要看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属于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的属于组合问题. ⑶ 排列与组合的主要公式 ①排列数公式:  (m≤n) A =n! =n(nD1)(nD2) …21. ②组合数公式: (m≤n). ③组合数性质:① (m≤n).  ②  ③ 2.二项式定理 ⑴ 二项式定理 (a +b)n =C an +C an-1b+…+C an-rbr +…+C bn,其中各项系数就是组合数C ,展开式共有n+1项,第r+1项是Tr+1 =C an-rbr. ⑵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二项展开式的第r+1项Tr+1=C an-rbr(r=0,1,…n)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⑶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在二项式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即C = C (r=0,1,2,…,n). ②若n是偶数,则中间项(第 项)的二项公式系数最大,其值为C ;若n是奇数,则中间两项(第 项和第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并且最大,其值为C = C . ③所有二项式系数和等于2n,即C +C +C +…+C =2n. ④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 即C +C +…=C +C +…=2nD1. 3.概率 (1)事件与基本事件:基本事件:试验中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单位”随机事件;一次试验等可能的产生一个基本事件;任意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试验中的任意事件都可以用基本事件或其和的形式来表示. (2)频率与概率: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频率往往在概率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而变化,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常数,不随具体的实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事件 定义 集合角度理解 关系 互斥事件 事件 与 不可能同时发生 两事件交集为空 事件 与 对立,则 与 必为互斥事件; 事件 与 互斥,但不一是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 事件 与 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 两事件互补  (4)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具有“等可能发生的有限个基本事件”的概率模型. 几何概型: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两种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但古典概型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而几何概型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个. (5)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 两种概型概率的求法都是“求比例”,但具体公式中的分子、分母不同. (6)概率基本性质与公式 ①事件 的.概率 的范围为: . ②互斥事件 与 的概率加法公式: . ③对立事件 与 的概率加法公式: . (7)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则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pn(k) = C pk(1Dp)nDk. 实际上,它就是二项式[(1Dp)+p]n的展开式的第k+1项. (8)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①.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注意这里强调了三点:(1)相同条件;(2)多次重复;(3)各次之间相互独立; ②.二项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此时称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并称 为成功概率. 4、统计 (1)三种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抽样中选取个体的方法有两种: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取.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被抽取样本的总体个数有限.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使抽样便于在实践中操作.它是不放回抽取,这使其具有广泛应用性.每一次抽样时,每个个体等可能的被抽到,保证了抽样方法的公平性. 实施抽样的方法:抽签法:方法简单,易于理解.随机数表法:要理解好随机数表,即表中每个位置上等可能出现0,1,2,…,9这十个数字的数表.随机数表中各个位置上出现各个数字的等可能性,决定了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时抽取到总体中各个个体序号的等可能性. ②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 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在将总体中的个体均分后的每一段中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利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将总体的编号分段,要确定分段间隔 ,当 (N为总体中的个体数,n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 ;当 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个体个数N能被n整除,这时 ;第三步,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编号 ,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 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编号 ,将 加上k,得到第3个编号 ,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③分层抽样 当总体由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样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的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确定样本容量与总体个数的比;第二步,计算出各层需抽取的个体数;第三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在各层中抽取个体;第四步,将各层中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是所要抽取的样本. (2)用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分布反映了样本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我们常常使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有时也利用茎叶图来描述其分布,然后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总体一定时,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也就越精确. ①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时,通常要对给定一组数据进行列表、作图处理.作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时要注意方法步骤.画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求全距→决定组距与组数→分组→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②茎叶图刻画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但数据位数较多时不够方便. ③平均数反映了样本数据的平均水平,而标准差反映了样本数据相对平均数的波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有时也用标准差的平方―――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两者实质上是一样的. (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外,还存在大量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相关关系.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一元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直线方程就可以根据其部分观测值,获得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整体关系的了解.分析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时,我们可根据样本数据散点图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可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回归直线方程.通常我们使用散点图,首先把样本数据表示的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形成散点图.然后从散点图上,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这些点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其对应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方程.在本节要经常与数据打交道,计算量大,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应用科学计算器. (4)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 第一步:先把数据制成表,从表中计算出 ; 第二步:计算回归系数的a,b,公式为第三步:写出回归直线方程 . (4)独立性检验 ① 列联表:列出的两个分类变量 和 ,它们的取值分别为 和 的样本频数表称为 列联表1 分类  1  2 总计  1        2       总计        构造随机变量 (其中 ) 得到 的观察值 常与以下几个临界值加以比较: 如果 ,就有 的把握因为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系; 如果 就有 的把握因为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系; 如果 就有 的把握因为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系; 如果低于 ,就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变量 和 是有关系. ②三维柱形图:如果列联表1的三维柱形图如下图 由各小柱形表示的频数可见,对角线上的频数的积的差的绝对值 较大,说明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的,否则的话是无关的.               重点:一方面考察对角线频数之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供了构造随机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思路方法。 ③二维条形图(相应于上面的三维柱形图而画) 由深、浅染色的高可见两种情况下所占比例,由数据可知 要比 小得多,由于差距较大,因此,说明两分类变量 和 有关系的可能性较大,两个比值相差越大两分类变量 和 有关的可能性也越的.否则是无关系的.     重点:通过图形以及所占比例直观地粗略地观察是否有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供了构造随机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 ④等高条形图(相应于上面的条形图而画) 由深、浅染色的高可见两种情况下的百分比;另一方面,数据 要比 小得多,因此,说明两分类变量 和 有关系的可能性较大, 否则是无关系的.               重点:直观地看出在两类分类变量频数相等的情况下,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情况,是在图2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来理解。 三、考点剖析 考点一:排列组合 【方法解读】 1、解

篇4: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6月20日下午我和安阳实验中学高二(17)班的同学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堂实录,感悟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采用“问题DD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联系组合问题、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在教学中,设置了对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面二项展开式的推导作铺垫。再以为对象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进行再思考,分析各项以及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

教材的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区分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及运用通项意识凡涉及到展开式的项及其系数等问题,常是先写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再据题意进行求解。

例1展开式中第三项的是______。

第三项的系数是______

第三项的二项式系数是______

例2(2)求展开式中x3的系数,则______。

解析:由通项公式,得,

由,解得。

本节课的亮点:

引入组合问题,为归纳项数,项得次数,项的形式及项的系数作了很好的铺垫,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的科学方法,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

不足之处: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录像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讨论、思考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篇5: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汾口中学 叶轶群

《二项式定理》这节内容我采用以知识点 “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循序渐进中以小问题带动大问题,环环相扣,将知识点落实。而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初步认识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初步掌握展开式的规律,充分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在学生讨论探究中进行,通过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展开式形成的规律,比如:(问题1:请在多项式中圈出能得到(a+b)4展开式中的项a4 b0的单项式a:(a+b)4 =(a+b)(a+b)(a+b) (a+b)--------- 问题2:请在多项式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得到(a+b)4展开式中的项a3 b的单项式a和b

(a+b)4 =(a+b)(a+b)(a+b) (a+b)

(a+b)4 =(a+b)(a+b)(a+b) (a+b)

(a+b)4 =(a+b)(a+b)(a+b) (a+b)

(a+b)4 =(a+b)(a+b)(a+b) (a+b)------------ 问题3:请你用组合的`观点来探究(a+b)4 =(a+b)(a+b)(a+b) (a+b)展开式中的项a2 b2的系数) 以上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体验(a+b)4展开式中的特殊项得来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用笔动手圈注和问题“你是如何做到标注时不重复无遗漏的?”的引导,让学生自己体验的到这些特殊的项需要两个步骤:先取b再取a,进而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对特殊项的探究的方法转移到计数原理上来。然后马上引

导学生完成问题4:类比以上探究项a4b0和a3b 及a2b2构成规律的方法, 请你写出 (a+b)4 二项展开式的每一项(把展开式按照a的降幂,b的升幂进行排列)(a+b)4 = ____ 。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具有挑战性问题的引入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把这一研究方法推广到展开式的每一项,从而得到(a+b)4二项展开式,又把这一问题往前推进了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展开式的通项,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形。

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运用通项意识,凡涉及到展开式的项及其系数等问题,常是先写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再据题意进行求解。但也有意外出现,对于二项式定理的逆运用,上课过程中重视不够,以为学生在推导展开式的同时也能够推导它的逆公式,所以在上课过程中一笔带过,导致作业中的问题比较多,基于此,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我决定把这个知识点跟展开式的推导融为一体来落实知识点。

本节课的亮点:

1、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课堂小结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引导学生用扩展、深化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并用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续课程。

3、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它们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材的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

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他们发现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4、本节课教学,我采用“问题DD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问题链”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

本节课不足之处:

1、我认为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再多一些效果会更好。但是我认为这样面对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

2、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还不够生动有趣。正因为二项式定理在初等数学中与其他内容联系较少,所以教材上教法就显得呆板,单调,课本上先给出一个(a+b)4用组合知识来求展开式的系数的例子.然后推广到一般形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因为证明写得很长,上课时的板书几乎占了整个黑板,所以课必然上得累赘,学生必然感到被动.那么多的算式学生看都不及细看,记也感到吃力,又怎能发挥主体作用?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篇6: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市教育局各位专家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你们的肯定将激励我在教育事业上勇往直前,我会走得更好,走的更远。你们的建议会让我不断的反省自己,改正自己,完善自己。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我要牢记你们所说的话“应该向专家型教师学习,向这个方向努力!”

上班已有六年时间,带了两轮的高中数学,在知识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勤思多问,“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陌生的自己,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学技能方面也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多听课、多请教、多反思;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做好反思,注意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大胆的尝试和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思路和方法,形成和完善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互相碰撞的过程,旧知识不断被新知识所补充所完善。通过学习者不断的思维,才能把新的知识内化,来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会学生思维才是根本,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思维活动过程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很好的把握了重点和难点,通过简单例子反复强调二项展开式的特点和通项公式的特点及功能,学生的理解很轻松。对于例题的选择也是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特点由浅入深,总体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我班是一个文科普班,数学基础不是很好,虽然是复习课,但仍有部分学生跟没学过一样,我在讲课过程中语速过快,一部分学生没能跟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灵活机动地随机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成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同时也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微妙变化和反应情况,随机的调整教课的速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消化吸收。今后我要在讲课中多下功夫,多收集好的教学方法,教案;多积累典型的例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好每一堂课。在其他细节方面,我将以最快的速度去改进、完善。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我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篇7: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下午在安庆一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课堂学生的反应和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1、学生能机积极配合,情绪高涨。据了解,高二(6)班学生基础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由于是新老师,学生不了解我的教学风格,开头几分钟,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课堂氛围不断进入高潮。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要我稍加点拨,都能立即化解。特别是最后一道天津高考题,具有挑战性,需要较高的逆向思维水平,但一名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它的结构特点,作出了完整的回答,使学生和听课老师眼睛一亮。加上我及时总结的“数感、式感和图感”又让学生耳目一新,增添了课堂色彩。

2、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孙主任点评中的“课堂教学要有高贵和丰满的学科气质”,我认为对数学课堂来说,就是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有“数学味”。课堂中,提到的数学的两重性“直觉与逻辑”,牛顿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反例C62就不是偶数等等,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真诚、深刻、丰富”是课堂永恒的追求。

3、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可能没有很好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项式定理的探求过程,而简单的应用则次之。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引导发现定理上花的时间较多,证明过程多媒体详细展示,但最后没有点到“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一个疏忽。同时对将(p-q)7展开这种问题没有书写示范,以致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或弄错,板演的学生就有好几处错误,我也没有详细板书订正。我想,好在还有第二节课的加强,先让学生对此内容有点兴趣,再去强化运算的正确性也不迟。

4、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位专家评课中提到数学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2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值得深入研究。

5、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范梅南有一句名言:教学就是“即兴创作”,依托的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修养。对数学教师来说,我认为是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专业水平可以帮助你确定有梯度的思维目标,创设有价值的思维情景;人文素养可以帮助你确定良好的情感目标,营造积极的情感情景。速度、效果、体验是判别有效课堂的三要素,其中就蕴涵着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和弘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创造型人格的生成与确立。数学教师要多读点文学作品,打造有诗意的数学课堂。 反思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消元”思想。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问: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我们没有学习过怎样解,那么我们学过解什么类型的方程?答:一元一次方程。提问:那可怎么办呢?这时,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只要略加指导,两种方法自然得出,这其中也体现了化归思想。有个别同学在选择方法上:是用代入法还是加减法,很犹豫,解答起来速度较慢。这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未知数系数为一的方程组,与未知数系数都不为一的方程组的对比,自行体会出如何选择解方程组的方法。

在课堂上设置小组交流这一环节,交流的内容有对新知识的探究、对问题的理解、计算方法及体会、学生相互纠错等。同时,要避免满堂交流,没有目的的交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有价值有目标的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并给以指导。通过学生学习小组交流,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加深理解,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对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规范及交际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堂课最大的特点是,利用一个方程组引出了两种解法,直观对比,并归纳总结出化归思想,使学生在脑子中直接形成了知识网络和解题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练习进行巩固提高。

反思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消去一个未知数,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消元的方法是代入法和加减法,平时,学生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一次方程组。而实际上二元一次方程组系数间的特点是丰富多彩的,消元的方法也很多。在牢牢掌握两种基本消元方法之后,再进行探索特殊方程组特殊的解法,将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

于是在学习了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之后,我设计了这节探究课。本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复习课,通过对几种类型题进行探究后,让学生知道代入法和加减法的作用不仅仅是消元,还能简化方程组,即使消元,也是灵活多变,技巧性很强的。启发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经过再挖掘,不但能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许多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首先我以两道古代应用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先复习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同时由第二道题所列的方程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程组的特点通过加减法将方程组化简,再通过代入或加减法求方程组的解,学生反思解题带给自己的启示,不仅简化了方程组的解法,还拓展了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接下来的巧解难题和触类旁通都可以通过这种巧代入或巧加减将看似较复杂或较麻烦的问题简单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节课还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整个教学教程中,由课题引入到问题解决至始至终向学生渗透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揭示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1.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只有程度较好的学生思考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还在思考中。

2.欠缺对“学困生”的关注,没能用更好的语言激发他们。

3.没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

4.没能进行很好的知识延伸和拓展。

5.还应更注重细节,讲究规范,强调反思。

反思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本课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中的替代思想,迁移到数学中,形成消元思想。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有趣的活动中。待学生通过巩固练习积累感性经验后,又将加减法程序化,归纳出解题步骤,使之更具操作性,促进学生由方法向技能的转化。本节课的亮点是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整个课堂教学时时处处立足于让学生先看、先思、先做、先说,符合新课改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设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比较,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新知识得以掌握。

篇8: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过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定理的证明是计数原理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在教学中,设置了对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面二项展开式的推导作铺垫.再以为对象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进行再思考,分析各项以及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

教材的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运用通项意识凡涉及到展开式的项及其系数等问题,常是先写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再据题意进行求解。

本节课的亮点:引入作了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很好的铺垫,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

不足之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 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讨论、思考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篇9: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市教育局各位专家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你们的肯定将激励我在教育事业上勇往直前,我会走得更好,走的更远。你们的建议会让我不断的反省自己,改正自己,完善自己。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我要牢记你们所说的话“应该向专家型教师学习,向这个方向努力!”

上班已有六年时间,带了两轮的高中数学,在知识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勤思多问,“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陌生的自己,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学技能方面也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多听课、多请教、多反思;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注意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大胆的尝试和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思路和方法,形成和完善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互相碰撞的过程,旧知识不断被新知识所补充所完善。通过学习者不断的思维,才能把新的知识内化,来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会学生思维才是根本,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思维活动过程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很好的把握了重点和难点,通过简单例子反复强调二项展开式的特点和通项公式的特点及功能,学生的理解很轻松。对于例题的选择也是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特点由浅入深,总体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我班是一个文科普班,数学基础不是很好,虽然是复习课,但仍有部分学生跟没学过一样,我在讲课过程中语速过快,一部分学生没能跟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灵活机动地随机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成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同时也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微妙变化和反应情况,随机的调整教课的速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消化吸收。今后我要在讲课中多下功夫,多收集好的教学方法,教案;多积累典型的例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好每一堂课。在其他细节方面,我将以最快的速度去改进、完善。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我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篇10: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下午在安庆一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课堂学生的反应和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1、学生能机积极配合,情绪高涨。据了解,高二(6)班学生基础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由于是新老师,学生不了解我的教学风格,开头几分钟,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课堂氛围不断进入高潮。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要我稍加点拨,都能立即化解。特别是最后一道天津高考题,具有挑战性,需要较高的逆向思维水平,但一名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它的结构特点,作出了完整的回答,使学生和听课老师眼睛一亮。加上我及时总结的“数感、式感和图感”又让学生耳目一新,增添了课堂色彩。

2、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孙主任点评中的“课堂教学要有高贵和丰满的学科气质”,我认为对数学课堂来说,就是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有“数学味”。课堂中,提到的数学的两重性“直觉与逻辑”,牛顿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反例C62就不是偶数等等,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真诚、深刻、丰富”是课堂永恒的追求。

3、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可能没有很好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项式定理的探求过程,而简单的应用则次之。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引导发现定理上花的时间较多,证明过程多媒体详细展示,但最后没有点到“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一个疏忽。同时对将(p—q)7展开这种问题没有书写示范,以致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或弄错,板演的学生就有好几处错误,我也没有详细板书订正。我想,好在还有第二节课的加强,先让学生对此内容有点兴趣,再去强化运算的正确性也不迟。

4、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位专家评课中提到数学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2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值得深入研究。

5、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范梅南有一句名言:教学就是“即兴创作”,依托的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修养。对数学教师来说,我认为是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专业水平可以帮助你确定有梯度的思维目标,创设有价值的思维情景;人文素养可以帮助你确定良好的情感目标,营造积极的情感情景。速度、效果、体验是判别有效课堂的三要素,其中就蕴涵着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和弘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创造型人格的生成与确立。数学教师要多读点文学作品,打造有诗意的数学课堂。

篇11:高三数学《二项式定理》说课稿

高三数学《二项式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二项式定理及简单应用

2、地位及重要性

二项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内容后的一部分内容,其形成过程是组合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块,为随后学习的概率知识及高三选修概率与统计,作知识上的铺垫。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的学习,必然从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初中学习的关于多项式变形的知识。运用二项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例如近似计算、整除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使学生参与并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对所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B、能力目标:

(1)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的参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及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2)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和谐对称美;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利用二项式定理对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掌握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让学生主动探索展开式的由来是关键。“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本节课的教法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主。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通过复习引入,引申设疑,实验猜想,归纳推广等环节进行对此定理的探索。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而且重视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解决的过程,贯切新课程理念。

另外,根据“近发展区的理论”精心设置问题,调控问题的解决过程培育这节课最佳的知识生长点。

三、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四,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问题3: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

(a+b)2=a2+2ab+b2

(a+b)3=(a+b)2(a+b)=a3+3a2b+3ab2+b3

(提问):对于(a+b)4,(a+b)5如何展开?(利用多项式乘法)

(再提问):(a+b)100又怎么办?(a+b)n(n?N+)呢?

我们知道,事物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律。也就是研究(a+b)n(n?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a+b)n的二项展开式的规律性。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2、新授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问题1:以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幂指数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第二步:继续设疑

如何展开以及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的方法的欲望。)

继续新授

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以中为例

二项式定理数学说课稿问题1:以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项?这里的字母各来自哪个括号?

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

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

(预期答案: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一个是。每个括号只能取一个字母,任取两个、两个,然后相乘,问不同的取法有几种?)

问题4:请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二项展开式中的其它各项系数(用组合数的形式进行填写),

篇12:高三复习课《二项式定理》说课稿

高三第一阶段复习,也称“知识篇”。在这一阶段,学生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全面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然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学过的知识产生全新认识。在高一、高二时,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和散乱,而在第一轮复习时,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第一轮复习更为重要,我们希望能做高考试题中一些基础题目,必须侧重基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讲求实效。

一、内容分析说明

1、本小节内容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与数学的其他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1)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联系,本小节复习可对多项式的变形起到复习深化作用。

(2)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理论中的二项分布有内在联系,利用二项式定理可得到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因此,本小节复习可加深知识间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二项式定理是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2、高考中二项式定理的试题几乎年年有,多数试题的难度与课本习题相当,是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

试题,考察的题型稳定,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求某些数、式的近似值。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初中勾股定理教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初中课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优秀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项式定理教案(整理12篇)】相关文章:

动能定理教案2022-09-20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2023-05-19

《滤镜的应用》教案2023-10-30

高中数学必修4备课教案2022-11-10

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2024-03-15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旋转的教案2023-05-18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2023-10-17

数学教案-等腰直角三角形2023-06-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3-05-14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