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厅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9篇)由网友“我想看你的梦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市人事厅年度工作总结,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市人事厅年度工作总结
20**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人事部、中央编办的指导下,全省人事编制系统干部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四川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理顺体制,扎实推进各类改革
(一)全力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20**年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面更宽、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实际情况,在全国工作会议召开后,及时提出了我省的贯彻意见,成立了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先后深入13个市(州)、10个省级部门开展调研和工资套改测算、数据分析工作,召开了6次座谈会听取 11个市(州)、14个省级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我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等4个贯彻实施意见以及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经人事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后,及时召开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暨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实施工作会进行部署,并相继对各市州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关同志进行了轮训。目前,省级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套改和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省属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各市(州)的工改工作方案都已进入报批阶段,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将于春节前基本结束。
(二)全面推进
1.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目前,全省事业单位和人员推行聘用制管理分别达到90%和90.3%。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督促指导和政策研究,重点开展了分类管理、科学设岗、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等工作。出台了《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和《关于四川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实施细则》,对全省事业单位特别是省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进行了规范;制发了《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工作问题解答意见(三)》;编订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文件选编》;制定了《关于使用“人员控制数”人员人事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事业单位使用“人员控制数” 的招聘、计划和工资基金管理、流动等人事管理政策。
2.探索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功能和财政支持力度的情况,在绵阳、自贡等市进行了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积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办法;对经费自筹的事业单位,探索试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正式启动了省属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工作,先后对省对外贸易服务中心、省专用通信局、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包干工资总额进行了核定。
3.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出台了《四川省农业技术称号评定暂行办法》,解决了有突出贡献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国人事报》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并专门发表短评;出台了《四川省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上岗资格制度暂行办法》,将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纳入了法制化管理。全年办理了1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审批手续,加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发放和监管,对社会一些机构假冒评审职称乱收费的问题进行了查处。通过举办全省职称工作培训班等形式,加强了对职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三)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
1.积极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意见,在德阳、双流等2市5县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改革,一方面,进一步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提高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初步实现了精简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目的。试点市县共撤并乡镇42个,精减乡镇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2237个,精简行政、事业编制5533名,减少领导职数 933名,分流人员5479人,清退临时人员1952人。同时,宜宾、南充等地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修改完善了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
2.稳慎推进。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开展了省属事业单位的全面清理和部分单位的调整试点工作,已初步清理统计省属事业单位1519家,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事业单位的清理调整工作,为推进事业单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界定办法。制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开展了与卫生、水管、地勘、文化等体制改革有关的调研和改革工作。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登记在册的事业单位年检率达95.5%,突破了来我省事业单位年检的最高点。
3.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围绕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核定了市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人员编制,调整了国土资源监督管理职能,规范和明确了基层国土所的性质、设置条件和编制标准。开展了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动物防疫监察执法体系建设意见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4.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及监督检查。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在全省范围开展了财政供养(救助)人员清理工作,共清理出各类违规领取财政经费人员37302 人,每年可减少财政支出6404万元。严格执行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在省级党政群机关实施了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制定了“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暂行办法,认真办理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投诉举报。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未来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的指示精神,全面开展了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配合实施,对“四种情况”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核定下达了新增行政及政法专项编制。组织开发了机构编制管理软件系统,为建立组织、人事、编制和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二、促进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积极稳妥地实施。把实施作为20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等工作。加强调研,提出了对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制定了《四川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方案的意见》,选取了7个省级机关和市(州)以下机关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登记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先后于9月和10月召开了公务员登记工作会议,分别对省级机关和市(州)及以下机关的公务员登记工作进行了部署。为确保实施工作取得实效,联合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制定了《关于实施的四条禁止性规定》,对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工资套改等工作的纪律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省实施各项工作按计划平稳顺利推进,公务员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
2.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出台了《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工作细则(试行)》、《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开展了录用考试科学化研究,不断提高考录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通过考试,年全年共录用公务员3817名,已对拟于20录用到省级机关的报考人员组织了笔试,预计录用814名。积极指导甘孜州等地开展清理和整顿工作,重点清理违反“凡进必考”原则和有关政策规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巩固“三项清理”成果,为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认真落实《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加强了对省级部门开展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指导工作。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共任免178人次,办理转调任和公招入户269人。
3.全面开展公务员培训和人事干部轮训。制订了《四川省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和《四川省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发了《四川省短期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培训班审批和收费管理。组织全省公务员进行了的培训和考试,全省近29万名县(处)级及以下公务员参加了培训和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100%。完成公务员调训、培训主体班13期,共400多人参训。组织了“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政府公共管理”等公共管理项目,分赴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新加坡、芬兰诸国接受培训。
(二)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专业技术人才政策不断创新。会同省委组织部代省委、省政府拟定了《关于实施“天府英才工程”的意见》,拟定了《关于加快博士后工作发展的意见》,从政策上营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的良好环境。修订了我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推荐选拔管理办法,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和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纳入选拔范围,突出了成果转化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由我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等13家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理顺了工作体制。起草了《关于加强我省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我省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培养体系和制度建设。下发了《关于成立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团队的通知》,组建了16个优势产业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聘任了155名科技特派员。
2.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扎实推进。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了第七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4人,会同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批准了第七批后备人选286人。完成了 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推荐选拔工作,人事部等7部委批准了我省陈井安等4名同志为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各地各部门推荐49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人选的基础上,遴选了推荐人选70名报人事部审批。在各地各部门推荐787名20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人选的基础上,遴选了200名人选报省委审批。推荐上报的省农科院郑家奎研究员作为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受到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的隆重表彰。开展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试点以及招收研究人员进出站等工作,人事部批准了我省铁二院、南车集团、川威集团、中橡集团、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等5个单位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厅还批准了成都卷烟厂等9个单位开展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试点,并为248人办理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拓展了博士后服务工作,草拟了《四川省博士后联谊会建设方案》、《四川省博士后联谊会筹委会筹建方案》、《博士后服务工作的情况通报》和《博士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隆重召开了四川省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工作暨表彰大会,张中伟等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表彰了60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优秀博士后人员,成立了四川省留学人员联谊会,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投身经济建设、服务工业强省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起草了《2006―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将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纳入了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并作为重点项目加以实施。建立了我省实施“653工程”的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 “653工程”有关工作,已会同省农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公安厅印发了相关实施办法。加强了对《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
4.专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平台正在形成。草拟了《四川省人事厅关于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管理办法》,对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机制、申报程序以及人事部门、智力需求单位和专家在基地建设中的责、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以“两个服务”为指针,采取政府引导、人事部门搭台的方式,与XX市政府共建专家服务基地。与成都医学院共建了我省第一个以人才培养为首要目标的专家服务基地。会同XX市人事局在7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14个重点镇建立了专家服务(示范)基地,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共建了农村发展急需的规划、建筑、环保、农业等专业的100名专家组成的咨询服务团。
5.引智项目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四川”的工作大局,全年实施引进国外人才项目131 项,聘请外国专家183人,推广引智成果33项。通过支持一批企事业单位聘请国外技术、管理专家来川进行技术指导和合作研究,或派遣技术、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引进国外智力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已转化为商品或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产业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如,自贡硬质合金公司通过聘请美国、日本、瑞典、俄罗斯、韩国等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今年出口创汇将突破7000万美元;绵阳凯路微电子有限公司从美国硅谷聘请13位专家来川指导,成功开发出世界一流水平的xpm-rfid新型不挥发存储器芯片,今年将把芯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400万元,年销售产值可达6804万元;西昌明日风园艺有限公司通过聘请荷兰、法国、土耳其的油用玫瑰种苗繁殖、栽培管理、玫瑰精油提取设备及技术专家指导,成功生产出高质量的玫瑰油,今年出口创汇可达160万美元。
6.外国专家管理工作职能得到拓宽。自20**年4月我厅新增了外国专家来川工作的资格认证和管理等职能、我省的引智行政许可工作实现了由省外专局统一归口管理后,周到细致地做好外国专家来川的各项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初审了几十所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申请,新增31所取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教育机构。在外国专家来川认证管理方面,迄今共审批发放外国专家证532本、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183份。与ses、ecti、 matat、asep等外国专家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经省政府批准,对在省疾控中心工作的新西兰专家大伟赫斯先生等5位外国专家授予了 20**年“四川金顶奖”。
(三)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人事人才工作全面融入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大局。在20**年《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出台后,牵头组建了省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构建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探索城市人才反哺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和“城市人才服务新农村”战略,编制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规划》。加强调研和指导,摸清了我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我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近50万人,生产能手25万余人。目前,全省已有34万余名农村人才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获得省部级表彰的“全国农村优秀人才”6名,“全省农村优秀人才”53名,农村人才作用的发挥带动了全省223万农民脱贫致富,全省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整体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四)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合理流动
1.加强了人才规划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目前已经省政府批转作为全省十四个重点专项规划进行贯彻落实。形成了《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基础性课题研究成果汇编》和《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全局性材料与部门建议汇编》等规划成果。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工业强省和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会同省经委、省旅游局编制了《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四川省旅游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形成了人才需求目录指标体系。
2.改进了人员计划管理。制定了《关于2006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的指导意见》。编制下达2006年度省级直属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指导计划,加强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统计年报工作和年报数据信息摘编工作,工资统计工作获得人事部表彰。
3.加快了人才市场建设。制定了《加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试行意见》,对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提出了“坚持管办分离,实现政事分开”等六项基本原则。在与XX市政府共建“四川攀西人才市场”的基础上,2006年与XX市政府共建了我省第二个区域性人才市场 ――“川南人才市场”。该市场紧紧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向家坝水电工程开展川滇黔区域人才合作,初步形成了泛金沙江流域人才一体化合作格局。为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才市场的建设、管理、经营和服务水平,规范人才中介服务行业行为,制定出台了《四川省r级人才市场认定办法 (试行)》。此举开全国人才中介行业之先河。省人才市场今年共举办现场招聘会74场,接待单位2514家,个人101937人次,达成就业协议13590 人次,为1699名高校毕业生办理了入户手续,引进各类人才170多名。
4.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草拟了《四川省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流动管理暂行办法》,便于今后为省政府直属事企业单位、中央在川有关单位人员流动和入户认定工作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共为在蓉的省属事业单位、中央驻川有关单位和省属重点骨干企业引进的 95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理了调(流)动和入户认证手续。审查同意与我厅新建人事工作关系4家。三州内调安置工作如期超额完成。继续做好人才派遣工作,人事代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升。
5.助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建立了四川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四川省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烛光计划”、“天使计划”、“支农计划”、“扶贫计划”为载体,在全省实施“三支一扶”招募工作。全省完成首批省、市项目共2432名志愿者(省项目348名)的招募、培训和出征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细则》,计划为全省民族地区招募高校毕业生2358人。组织全省人事系统开展了“第四届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和“四川省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服务月期间,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宣传活动,组织全省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开展了33场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
6.创新了人事考试工作。全年组织了111项专业技术资格、执(职)业资格和录用考试,参考人数达59.6万人次。出台了《四川省人事考试工作综合目标管理体系(试行)》和《四川省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进一步规范了考试工作程序。实行考生考前查验试卷密封签名制度,完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试题库,完善考生减免政策,研发了《四川省通用人事考试平台》,在全国均属首创。尤其是为了加强对评卷工作的监督,我们在全省公招公务员的阅卷工作中,专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考生代表和新闻媒体参观、检查评卷现场,主动接受监督,受到各方好评。
三、维护稳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一)妥善做好军转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二)认真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围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目前,全省21个市(州)、165个县(市、区)已建立仲裁机构。注重从高校、律师事务所、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社会团体中选拔仲裁人员,在全省建立了一支基本适应工作的仲裁员队伍。同时,加大案件受理力度,争取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主动权。召开首届全省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并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继续做好人事信访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健全完善了信访接待制度、信访督办制度和厅领导接待日制度,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厅长信箱和各处室的交流信箱,初步实现了全省人事信访工作信息化。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下大力气抓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访、集访案件的督查和处理,消解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锐意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年初,厅党组向全省人事编制部门提出了“人事编制部门要坚持走创新的路,干创新的工作,建创新的部门,做创新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全省人事编制干部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开展人事编制各项工作。
(一)着力加强能力建设
1.组织开展第五次处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和干部交流工作。研究拟定了《省人事厅第五次处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有28人报名参与竞争。通过资格审查、民主推荐、笔试、面试(个人陈述)、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党组酝酿票决、任前公示,7位同志走上处级领导岗位,调整充实了处室和事业单位中层班子。我厅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为省级机关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实施了处级干部在厅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共有8人在厅内部轮岗交流。创新形式,从基层选调8名年轻干部,给厅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
2.注重加强人事编制干部能力培训。先后6次聘请四川大学等大学教授授课,有533人次参加了社会化选学。邀请了省委党校、省法制办同志对全厅同志讲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依法行政知识。举办了厅青年干部学习座谈会,增进了思想交流,提高了教育实效。
(二)着力加强法治建设
在总结表彰“四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制发了《四川省人事编制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专门召开全省人事编制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四五”普法工作经验,表彰“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全省人事编制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继续规范了集中受理的行政审批项目,统一制作了人才中介服务组织设立许可等行政审批项目的办事指南。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按照省委、省政府“政府上网工程”的部署和要求,及时提供“四川省政府门户外网”涉及我厅的内容,加快了人事编制部门的网站建设。出台了《关于全省人事编制部门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作为先进单位在全国人事政务公开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与省电台联合举办了两期“阳光政务热线”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三)着力加强作风建设
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领会中纪委、省纪委六次全会、人事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精神,拟定了《四川省人事厅(编办)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深化“党员先锋”工程与“三为民”活动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定点联系基层制度,从提供引智项目、干部锻炼、工作经费等多方面为定点联系的XX市北川县提供了支助。
此外,着力加强人事信息、调研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提升了人事编制部门的形象。坚持新闻发布会制度,围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上岗资格制度、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和《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等工作,举办了3次新闻发布会。组织了四川省第一届人事人才调研成果奖评选活动,汇编了《四川省人事人才工作研究文选》。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管理调研,并形成了相关调研成果。开展了人事人才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和理论研讨活动,《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推动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转变》等5篇文章入选四川行政管理学会编辑的《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编辑《四川人事信息》21期,《人事调研》12期,《四川机构编制》12期,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坚持上门约访制度,由厅领导带队深入市(州)和有关部门,就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务员招录、高校毕业生就业、、乡镇机构改革等问题与代表、委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收到了良好成效。《人民日报》对我厅开展的上门约访工作进行了报道。今年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受到了省政府和省政协提案委的多次好评,被评为“―2006年度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回顾20**年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经过全体人事编制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张学忠、张中伟、陶武先、蒋巨峰等省领导和尹蔚民、何宪等国家人事部领导都先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我厅已连续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省政府授予“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空前重视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所取得的成绩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在年的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以及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更好地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篇2: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事厅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事厅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山 东 省 人 事 厅
鲁教外函31号
关于做好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
出国留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人事局,省直有关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学校:
我省省政府自筹经费计划资助出国留学人员60人年。为做好本年度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重点资助: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科技农业、医药、金融、财会、经贸、法律、现代管理等专业领域;重点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以及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二、申请人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山东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应为我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
的正式工作人员。本科学历者应工作5年或5年以上,硕士以上学历者应工作2年或2年以上。
(三)一般应为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贡献突出。
(四)申请人员应具有较好外语基础。录取的资助人员在出国前外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合格标准;托福成绩550分以上;雅思成绩6.0分以上;外语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连续在同一语种国家学习或工作超过1年;经过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安排的专门培训并参加BFT考试(高级),成绩合格。
(五)年龄不超过55周岁且身心健康。
(六)曾获得国家公派出国或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的人员,回国后工作满5年,方可再次申请。申请人不得同时申报多个资助出国培训、留学项目。
三、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山东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申请书及填写好的电子版;
(二)身份证、职称证书、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三)获奖证书和科研成果复印件;
(四)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五)体检表原件;
(六)山东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申请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表;
上述材料除体检表外均一式2份,A4纸版面,其中1至5项按顺序
左侧装订,第6项不装订。申请书及单位推荐意见表可从山东教育厅网站(www.sdpec.edu.cn)和山东省人事厅网站(www.sdrs.gov.cn)下载使用。
四、请各单位对申请人所填表格内容严格审查把关,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认真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如果发现上报的申请材料有虚假信息,将取消申请人出国留学资格并暂停申请人所在单位下一年度的选派资格。
各市非教育系统申报人员,申请材料应经所在市人事局审核盖章;省属非教育系统申报人员,申请材料应经省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五、省教育厅外事处、省人事厅人才开发流动处分别受理全省教育系统、非教育系统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的申报工作。请各单位集中本单位申报人员材料统一上报,不接受个人申报。每单位推荐人数不超过5人。
六、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收费标准,申报人员每人交纳报名费、专家评审费500元。
附件:1. 山东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申请书
2.山东省政府自筹经费资助出国留学申请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表
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篇3: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7月11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到省人事厅任厅长、党组书记。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全厅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我在人事人才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下面,我将履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书面汇报,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我到人事厅工作这五年,正处于世纪之交和跨入新世纪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我省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按照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改革思路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开展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人才规模有长足的发展,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底,我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各类人才41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达到15?2万人。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都居全国前列,人才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五年来,我和全厅同志一道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人才战略,初步构筑我省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才争夺大战的冲击,全省上下,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有关方面,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全社会对人才是第一资源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为了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创建我省整体性人才开发机制,1998年我们把制定跨世纪人才工程的总体框架和相关政策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调查研究,在充分吸纳,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报送省委、省政府的送审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主持修改讨论,并作为“三讲”的一项重要成果,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1999]19号?。这是指导我省构筑跨世纪人才工程的一个综合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我们又抓紧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省政府先后下发《江苏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若干规定》,《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江苏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我厅还与省教委、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江苏省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近三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我厅代拟以省委、省政府或两办名义印发的文件共9件,以厅名义下发的文件182件。各地、各部门也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下大力气留住人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对江苏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全部放开;引进人才来我省创业享有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工资待遇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从优确定;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住房、子女入学等从优解决。许多突破性政策的出台,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与时俱进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工程,带动全省人才高地建设。
为了增强我省高层次人才竞争能力,构建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我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一是会同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333人才工程”。按照《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的要求,1997年初,我们配合省委组织部,共评选出“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116人,其中第一层次的33人,第二层次的305人,第三层次的2778人。其中,有2名培养对象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培养对象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5名培养对象被评为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1]4号?,在原有的“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任务目标。通过“333人才工程”的实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高层次骨干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组织实施“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工程”。2000年根据季允石省长对构筑人才高地提出的“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几个领域,有所突破,形成若干高峰”的要求,我们通过缜密思考,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按照优先产业优先发展、优势领域和产业重点发展、传统和基础产业兼顾发展的原则,选择教育、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农业六大领域作为重点,构建六大人才高峰。我们主动会同六大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集中150多人,分成7个调研组,经过3个月的努力,形成了2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及相应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高峰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教育行业的高校“青蓝工程”第二期计划,医药行业的“528工程”,卫生行业的“135工程”,电子信息行业的“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汽车行业的“313工程”,建筑行业的“当代鲁班人才工程”,农业行业的“226兴农工程”。对这六个领域的人才资源开发,
篇4:市人防办年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我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人防系统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全市人防建设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xxxx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聚焦主题主线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人防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和省市县三级联动巡视巡察成效;突出主责主业,忠实履行人民防空职能使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是扎实推进人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x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做好xxxx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全年共组织学习宣传《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x次,开展知识测试x次,充分利用人防知识教育展馆开展普法宣传,结合“x.xx”“x.xx”“x.xx”“xx.xx”“xx.x”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户外宣传,深入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六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进乡村,常态化联合消防部门,在驻宿高校开展新生入学人防疏散暨消防安全演练,并现场发放人防法律法规知识手册及相关宣传材料。
三是规范人防工程建设审批工作。推动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落实,在人防工程项目审批中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人防系统推进“宿事速办”,落实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要求,确保所有工程建设办件均在“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上受理和办结,实现了并联办理,大大节省了建设单位办理所用时间,提升了报建效率。
四是开展人防质量监督全覆盖活动。针对重点项目以及结建人防工程面积大、防护等级类别多、功能要求复杂等项目,在项目开工后,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开展人防工程技术交底,明确项目监督工作负责人,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分析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并提供解决思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结合“双标”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人防工程安全大检查,认排查安全隐患,督促落实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组织开展专业训练。根据年度训练安排,x月份,组织开展x市人防系统野外综合演练,x月xx日,根据省办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城区警报试鸣活动,xx月份派出xx人队伍参加皖盾x-xxxxB综合演习,完成了机动指挥所开设和无人机飞行等演习任务,有效提升了跨区支援能力和遂行任务能力。
二、xxxx年工作计划情况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好事,为企优环境,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凝心聚力迅速行动在学深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良作风推动x人防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突出主责主业,积极履行人防使命任务,在工程审批、质量监督、指挥通信、法治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强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优化人民防空体系为主线,稳中求进、守正创新,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篇5:市大接访工作总结
市大接访工作总结
按照公安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从4月21日开展“开门大接访”活动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接待群众来访76起,当场办结14起,其余62起已全部由领导包案,依法妥善处理。
通过开门大接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心换心地进行交流,倾听他们各自的诉求,使我对公安机关执法状况有了更深更透彻的认识和了解,也更深切地体会到群众的疾苦,加深了我对公安部党委安排部署的“开门大接访”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感悟。
一、深刻认识到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是一项牵动全局、触及根本的重大战略部署。
通过接访,促使我更进一步地思考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如何通过制度监督保障实践执法为民,如何加强公安工作,推动公安队伍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长效机制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公安部党委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正是紧紧抓住了各项公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省市县三级公安厅局长亲自接待信访群众,及时发现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内部管理、工作作风、警民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是引导公安机关将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实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部署,是进一步树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深深感到公安部党委的部署确实是一项牵动全局、触及根本的大举措,必将对今后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局长接访,认真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彰显群众利益。
在“开门大接访”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目标,对每起信访案件,进行换位思考,仔细揣摩信访人心理,因案施策,摸索出一套“听、问、说、教、谈、结”六字工作法,与上访人真诚沟通,使上访人自觉配合,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考虑,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听,就是首先在接访中耐心听取上访人的各种倾诉、对案件的意见和建议、对控申工作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提升控申民警在上访人心目中的诚信度。问,就是询问了解案情、上访历程、上访人生活上的困难。说,就是对上访人要耐心解释,使上访人对控申案件的办理程序全面了解。教,就是对上访人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告诉上访人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问题,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反映问题,并且向上访人讲解法律,对上访人以往的过激言行和反映情况的错误方式,心平气和地予以指正。一方面让上访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打消了上访人害怕遭打击报复的思想顾虑。使上访人真正认识到有言论自由,但必须言而有据。谈,就是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找上访人座谈,谈案件的进展情况;谈民警对案件的看法;谈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谈已结上访案件的案例,找出其中共性的东西,对上访人进行说服教育;结,就是对每起案件结案时,均制作调查终结报告,不仅呈送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而且反复征求上访人意见,从而使其真正从内心愿意停访息诉。
三、减少信访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民警的'宗旨意识。
在接访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许多民警还没有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个别民警特权思想严重,群众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拖沓散漫,漠视人民群众疾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执法犯法,严重侵犯了群众利益,致使群众四处上访。这让我感到,民警的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工作作风、思想状态,与群众对我们的期望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面对这种差距,增强了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这次大接访活动不止是要解决一批信访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和锻炼队伍,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倾听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呼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作为公安局长,深感责任重大。
四、提高民警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是减少信访问题的根本措施。
在接访中,我发现不少上访和重访的信访案件是因为民警业务水平不高、办案能力低下及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造成的。特别是在刑事执法、行政执法中,存在适用法律不当,案件定性不准,导致案件处理错误,引起群众上访,因案件已失去重新调查取证的环境和条件,案件迟迟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群众多次、多头、多部门重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的根本措施。公安控申工作是公安机关执法状况的试金石,公安机关必须将岗位大练兵、大比武作为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全面提升民警和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市局确定了“市局抓好重点县区、县区抓好股所队、股所队管好每一名民警”的控申工作建设思路,进一步配齐配强控申部门力量,把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民警充实到公安控申部门,并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彻底改变了控申部门老弱病残、批批转转的形象,树立起控申部门执法、监督、参谋、服务的新形象。
篇6:市教育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乡校在区教育学校和乡政府的正确下,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紧围绕我乡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了“科技培训”、“三下乡”、“扶持实验品种”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我乡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技培训增收致富
一年来,为让农民们实现高产、稳产,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我们根据各村的不同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乡成校和村成校等教育基地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今年我们在龚庄、河南庄、艾家圈、李庄子、小辛庄五个养殖大村举办了四期“奶牛养殖”科技培训,受益人260余人。利用乡教育阵地,我们组织以范三村为主,王庄子、徐庄子、平台子三个村为辅的“果树栽培”、“果树剪枝”技术培训,受益人40多人。授课结束,范三村众多村民盛邀讲课教师到村中现场指导,对教师的讲课给予高度评价。在科技培训的同时,我们不忘精神文明建设,自撰或从网上下载大量有关“和谐家庭”、“冬季养生”方面的教材发往喇叭村及其它村的村民手中,我们的目的是:让村民获得精神物质双丰收。
二、改进新技术造福村民
去年,我乡校协调我乡著名高级农艺师郝臣在全乡推广了新品种雪莲果,由于缺乏经验,产量不高,今年为了帮助村民们增产增收,我们把前山8户种植户作为重点联系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找专业户到现场指导,从网上下载有关雪莲果种植、管理方面的材料送到他们手中,每月下村查看两次。今年,不仅前山的雪莲果长势好、产量高,其它村种植户都不同程度比去年长势好、产量高。
三、“三进村”工作有声有色
为充分发挥大喇叭的作用,我们充分调动播音员的积极性,及时送去广播资料,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每月去村查看一次档案,为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我们播出的内容,既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也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每周至少播2---3次,每次10分钟至半小时,这些内容的播出,使百姓受益非浅,他们从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文化素质。尤其是11月底,我乡横河村做为省级广播村顺利通过省农广校验收,上级给予高度评价。我乡校为建设新型农村做出了贡献。
为把“进百村,兴百业”工作做实,我们每月进村与村支书、村主任及老百姓座谈,了解他们的需要。今年,我们几次在东五庄举办的“奶牛养殖”技术培训、“果树栽培”技术培训全部是根据村民的需要举办的。
对联系户的确定,今年我们又做了改革。我们取消了那些技术好、产量高的专业户,把产量底、急需技术的专业户纳入我们范围,我们从横河吸收了两户新养猪户,每月都走访1---2次,了解他们的需要,发给他们科技小报和科技资料,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协同我乡农艺师帮助总结经验,现场指导。
每月编辑科技小报,我们都紧紧围绕我乡主导产业,根据季节的变化,老百姓的需要编辑内容,每月的小报都及时送到联系户和扶持户手中。
总之,一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创思路,开拓创新求发展,搞好组织协调,强化服务意识,围绕当地产业结构,拓宽服务领域,用先进务实的思想统领各项工作,使乡校真正成为了广大农民的致富基地,成为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篇7:市教育学工作总结
一、继续做好课题申报加强过程管理做好”十二五”课题结题工作
年初,向区社科联报送《中级维修电工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获批准立项。
3月份,将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办法的材料转发给有关课题组。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农村高中学生厌学心理倾向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和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职业学校女生正确恋爱观培养研究》已先后结题,材料齐全,效果初步显现.
9月,全面部署了省、市教育学会、陶研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12月中旬分别在苏苑中学和越溪实验小学召开了集体结题会议.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具有地方特色校本教材建设的策略与实践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和《学校办学特色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江苏省、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秉承香山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现代创新精神的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成因与转化的策略研究》和《幼儿园生活化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等六个课题设计比较规范,目标比较明确,有理论支撑,有地方特色,材料齐全,得到专家赞赏,并同意结题.其他6个课题采用通讯结题方式结题.省外校的省陶研课题已向市陶研会申请延期结题.
二、认真组织论文、教案评选努力构筑学术服务平台
今年6月底,经各校认真发动,积极推荐,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91篇,经专家评审,一等奖21篇,二等奖76篇,三等奖86篇.并推荐获奖论文参加苏州市教育学会9月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
上半年,组织选送了298篇论文参加江苏省陶研会第七届“行知杯”论文竞赛活动。获一等奖13篇,二等奖62篇,三等奖102篇.
下半年,已组织选送近两百篇论文参加苏州市陶研会组织的论文评选。
在去年区教案评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初选送了359篇优秀教案参加市教育学会教案评选活动,获一等奖20篇,二等奖93篇,三等奖113篇。
在今年10月发动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教案评选活动中,由于区教育局领导重视,加大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共收到送评教案近1100篇,目前正在评审中.
三、组织教师团队参加市第三、四届试题“命、解、评”竞赛
根据苏州市教育学会《关于举办第三届试题“命、解、评”教师团队竞赛的通知》,经研究并报区教育局领导同意,我会组织6校30个教师团队90位老师报名参加初赛。去年10月中旬在苏州新区一中29个团队参加了决赛,结果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4个。
今年,苏州市教育学会第四届“试题‘命、解、评’教师团队竞赛”活动得到我区各校热烈响应,又有高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五门学科29个团队87位老师报名参加。结果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4个。
四、推荐“双优之星”候选人
在去年我区省木渎中学王红霞老师获得苏州市教育学会“学科双优之星”(论文优秀、教学优秀)称号后,今年我会又推荐木渎实验小学钱洁老师参评。她的教育论文获得市学会一等奖,课堂教学也已得到市专家的肯定。现市学会已发文确认她获得“学科双优之星”(论文优秀、教学优秀)称号。
五、组织人员参加<<行知伴我成长>>论坛推荐优秀陶研工作者
根据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的通知,我会组织度假区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蒋洁等3人参加”长三角”地区<<行知伴我成长>>论坛;藏书实验小学副校长高柏青等5人参加省陶会第七届”行知杯”优秀论文颁奖大会暨<<行知伴我成长>>论坛.我会获得省陶会第七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组织奖。
根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全国陶研、陶基系统”陶行知教育基金杯”评优工作方案》的精神和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的部署,西山中学和我会共同提名,推荐顾坤明老师为优秀陶研工作者候选人,并由区教育局上报材料。
六、申报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和教育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年初,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发文公布表彰上一年度苏州市学陶的决定,我区越溪实验小学、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郭巷中心小学三所学校和宝带实验小学顾华、东山实验小学夏云娟、木渎实验中学孙雅琴三位老师榜上有名。
6月底,根据苏州市教育学会通知精神,并报告区教育局同意,推荐省木渎高级中学等8所学校和我会为苏州市教育学会先进集体,30位老师为苏州市教育学会先进个人。12月21日,苏州市教育学会在公示的基础上,公布了“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省木渎高级中学、苏苑高级中学、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迎春中学、城西中学、苏苑实验小学、宝带实验小学、木渎实验小学和我会均入先进集体行列,省木渎高级中学宋雯婷等30位老师都是先进个人。
我会又申报省教育学会先进集体.目前正在审批之中。
七、做好换届准备工作
根据20**你4月学会的章程和上级文件精神,我会向区教育局递交了换届的请示。我们将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产生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迎接“十三五”的新任务,为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篇8:市教育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我校的电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网络运行稳定,开通了学校网站,并取得了威海市网站评选一等奖,课题研究工作成绩辉煌,取得了4个一等奖的佳绩,在本月课题将进行结题。毕洪泉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获省一等奖,宣启文老师指导的电脑绘画获市一等奖,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一、网络管理
目前我校的网络已投入正式运行,共有200余台机器上网,网络成了我们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家可能都很有感触,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上级指令不能及时送达,我们的工作不能及时汇报、就连我们之间的通讯和文件传输也受到影响。
离开了网络,很多工作将无法进行。校长和汤主任对网络的管理也及为重视,经常到网络中心指导工作,就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学校安装了价值80000元200用户的网络版杀毒软件。这套软件的投入使用,不仅能防范网络病毒,而且还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统一杀毒,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也方便了管理,网络中心能及时了解网络中的病毒,以便于采取措施,网络版升级更方便,只要网络中心进行全网升级,客户端就能自动升级,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安装,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严重的影响了网络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希望教师们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为了学校网络的稳定运行,按学校的要求尽早地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任何一种杀毒软件都不可能100%的去除一切病毒,我们又购买了金山毒霸、诺顿、江民20xx、瑞星等软件,为了方便教师使用,我们将这些软件全部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并且每周下载升级包供教师使用。这些措施对创设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网络安全意识不到位,教师的机器经常出现被病毒感染的现象,现在流行的大多是蠕虫病毒,严重的阻塞网络,如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为了能及时查出感染病毒的机器,我们实行实名上网制度,但这项制度并没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实名上网不是为了监控教师,而是为了维护网络的稳定运行,希望没有采用实名的教师尽快采用实名,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网络。
二、网络应用
目前我们的网络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达到了威海市一类校园网的标准,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应用层面上。今年我们在应用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开学之初,学校就投资2万多元安装了拥有38000多册图书的校园电子图书馆,满足了师生阅读的需求;建立了资源服务器,学校的大多数教学资源在服务器中都有备份,这样不仅方便了教师的使用,而且有效的保护了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损坏。目前资源已达到100多M,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目前各项工作还在完善之中。校园网平台是一个强大的学校管理工具,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主管电教工作的汤主任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数据的输入,在这方面我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对平台中各项功能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在应用上我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王洪波老师曾应中心电教处的邀请,对全市电教教师做了相关模块的培训,受到中心较高的评价。
目前只要进到我们的校园网平台,就能轻松查阅到学校的相关资料,例如学校简介、教职工档案、通讯方式、学历结构、课程安排、任教学科、课程进度等等,运用这套系统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这要建立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大量工作的基础之上,譬如你不输入教学进度就不能查阅,不加入教案就没有教案可供参考,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会有收获。我们虽然在网络应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做的还不够,多是应负上级的检查,实质性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这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只有我们都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的工作才能开展好。去年我校的网站也正式开通,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到科研、从普通教育到特色教育,设有论坛、留言板,使我们的网站成为了家校联系的桥梁、师生交流的第二课堂。
在上学期我校设立了信息实验班,在家长会上我们承诺上课用课件,课后教师网上辅导、网上批改作业,然而在当时学校没有外网地址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在今天这一切都将实现,我们的论坛,设立了理科教学、文科教学、特色教育、家校联系等版块,我们师生都可以在论坛上注册,在论坛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为学生和其它教师回答问题,使我们的论坛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为我们的第二课堂。目前我们应用的还不够理想,建议我们教师有时间去论坛注册,把我们的论坛真正利用起来,如果我们做好了,不仅成为我们的第二课堂而且还可以成为整个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吸引国内外师生的共同参与,我们也将在其中受益。我们的校园聊天室,留言板也可成为我们联系的一种方式,成为我们情感交流的一个空间。
三、课堂应用
我们在电化教育上投入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就是为了一个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电教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分析、判断、记忆能力大大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无可置疑的。上学期,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制订了电教工作计划,领导、分管电教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开学之初,每位教师都做了详尽的学期电教工作计划,明确了任务。通过培训,大多老师都能正确认识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电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备课充分体现电教内容,使用电教媒体目的明确,运用要恰当,确保教学效果,上电教课的节数达到总授课时间的30%,能利用各种素材,独立制作教学教材。在本学期拥现大批优秀老师――于芳青、张延玲、高红梅、龙连峰、孙爱荣、汤晓、王谢谢、许怡、于彩霞、张芳、苏宗水、王爱民、王晓军、周玉华、武冰心他们的课件、优质课都获得了市以上评选优秀以上奖励。
四、电教培训
目前我们教师的信息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举办了多次网络知识培训班,培训内容从软件到硬件,从校园网平台的使用到校园网站、荣成教育网的相关资源的使用,为了使培训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汤主任每次都到亲临现场组织安排。现在我们的老师都能熟练掌握教室电教设备的使用,能够通过校园网平台进行办公,能从校园网站和荣成教育网获取相关教学资料,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五、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成绩辉煌,取得了4个一等奖的佳绩,在本月课题将进行结题。
首先,学校领导高瞻远瞩,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课题立项之后,学校立即成立了课题小组。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加强课题研究的全面管理,以校长为首的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措施到位,并将骨干教师纳入实验研究轨道,投入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并将课题研究与考核、职评挂钩,实行课题公示,极大地刺激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确立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在财力,物力等方面都给课题组充分的保证。为课题组配备了配置较高的电脑。学校领导坚持指导每周2次的课题研究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方案,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从事一系列工作。
其次,全体课题组教师辛勤工作。大家共同重新学习,然后各司其职,分头行动,经过课题研究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和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者、协调者和服务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探索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成绩属于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倍努力,推进学校电化教育步入辉煌。
篇9:市教育学工作总结
青岛李沧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在省、市教育学会的具体指导下,致力于繁荣全区广大教师的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多种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研究、发展、服务、展示的机会。努力探索适应李沧区经济发展的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为李沧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学会先进单位。
一、课题带动,全区教科研工作蓬勃开展
xx期间,李沧区教育学会共承担4项省课题,60项市课题,77项区级课题的管理工作。采取重点课题带动战略,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搭建科研发展平台。
其中山东省规划重点课题《创建教育品牌与推进李沧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经典诵读与区域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和青岛市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区域“三三三”教研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等课题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区教育学会积极组织全区各会员学校和广大会员参与各级课题研究,全区40余所中小学30多所幼儿园,校校有课题,教育科学研究蔚然成风,科研成果显著。
在五年一届的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评比中,我区课题成果荣获二等奖。在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区教体局获得“全省创造教育工作优秀组织特别奖”,实验小学和青岛东川路小学获“全省创造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等五所小学获得“全省创造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奖”;8人获“全省创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成果评选特别奖;78篇文章获优秀科研成果奖;50篇论文入选《创造教育:理论实践与教学设计》一书。《漫画教学与德育》课题研究,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获省教育学会成果二等奖。学会还承担了20xx年5月,中央教科所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教研工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大会”在我区召开,我区的“决战课堂‘三三三’教研模式”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并得到高度评价,我区也被中央教科所的课题组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课题协作区,我区经验在《有效教研》杂志上刊登。
20xx年4月,青岛永安路小学、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青岛第六十二中学被评为青岛市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青岛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陈杰等6人被为青岛市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青岛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姜岱尧主持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4个课题在青岛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奖。
学会每年都在全区会员、教师中进行学术论文评选活动,进行学术交流。近两年来,会员们共撰写了近300篇学术论文,其中150余篇在不同刊物发表或获奖。xx期,全区老师平均每年共撰写1500余篇论文,其中获奖率高达80%以上。
二、教改实验,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学会经过大量调研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学习参与的深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问题突出。倘若教师能把握好教学的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加强;倘若目标当堂能达成的话,那么学生在课后的负担就会减少,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都入到实践活动中,就会有更多的自主空间。还有我区特殊的区情、校情、教情、学情都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为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区教育学会在区教体局《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意见》的指导下,依托学科攻坚基地学校,组织重点实验教师队伍,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学科建模
各学科首先围绕如何将课程标准与每节课教学目标相结合,研究如何把课程标准中的大目标细化成教研组、教师可操作的小目标,建立了基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本目标,同时下发每个学科的《学业水平评价标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备课、集体备课、单元达标、阶段性质量检测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员结合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段进行了学科建模研究,真正引领各学科教师走上了在教学论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如小学语文,针对“低中高”三个不同年级段,建立了三种不同操作策略。截止目前,各学科均建立自己的操作模式,有的学科建立了3—5种适应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模式,初步实现了课堂教学从无型到有型的转变。
(二)制度备课
为保证实验的推广,我们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实施了制度化备课,把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智慧有机结合起来。一是“三定三统一”的备课要求,即,集备要做到“三定”:定课时、定教学目标,定测标题;“三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达标计划、统一教学案格式。二是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效结合,提倡“一课三研”的备课方式。三是活用课时教学案。统一以活页表格的形式制定教学案,该教学案既可以是教师的“教案”也可以是学生的“学案”,具有双重功能。“教学活动”分“学习活动”和“活动意图”两部分,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先设计学习活动,对主要学习活动环节应注明活动意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目的性;强调写课后自我评价反思。
(三)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我区重视集中力量加强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完善了“目标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修订了《李沧区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制定了《李沧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汇编了《课堂教学评价与纪实手册》,并在全区进行推广。该标准采用“3+1”的模式设列。即“教师维度”、“学生维度”、“师生互动维度”三个维度和“教学特色”一个层面。在实施过程中要求:①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自觉对照《李沧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备课上课,对每节课及时进行课后反思。②学校领导干部按“三跟进”的要求带着研究任务走进课堂,使用《课堂教学评价与纪实》手册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根据《李沧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教学建议。③各学科教研员和相关科室人员要依据《李沧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指导,年末区教体局组成评审小组,按一定的比例对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抽查。
(四)骨干带动
各学科从确立重点实验教师开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近几年涌现出大批骨干教师,总结了“目标导学”有效教学策略,带动了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几年来,李沧区已经涌现出18位全国、省、市优秀教师,4位省级特级教师,实现了特级教师零的突破。XX年来,8位教师获省级教学能手,71位市级教学能手,先后有8位教师获得全国学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迄今为止,在当前新课程所开设的所有学科的省级比赛一等奖中,都有我区的教师,举行过市级以上公开课349节,3000多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奖,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经典诵读,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之路
围绕承担《经典诵读与区域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启动了李沧区千册教师教育图书漂流活动,开展了教师、学生、家长层面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组织了“同读经典、共话教育”读书演讲和读书征文活动,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每周一读
以青岛市教科所编写教师阅读刊物《每周一读》为主要蓝本,组织全区教师进行阅读和学习。各校积极响应,做到了全区教师人手一本,成立了各种读书组织,比如各校的青年教师读书会、骨干教师读书会、领导干部读书会,有学校甚至把《每周一读》列为学校行政办公会和全校教师会的必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每年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开展教师《每周一读》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全区所有学校都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形成了学校有演讲,区片有比赛,全区有展示的读书演讲热潮。每次全区大的教育会议,都会安排优秀教师做读书演讲展示。区教育学活积极推进“xx”读书实践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二)图书漂流
XX年以来,积极开展青岛市教科所倡导的“千册教育图书漂流”活动。成立李沧区教育读书会,各校发展2—3名会员,每个会员捐赠1—2本精品教育图书,区教研室、教育学会也捐赠一部分,共计300册,再把这些图书在各校流转,以各校的读书会员为引领,结合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开展团队研读,撰写读后感。每所学校都组织了多个教师研读团队,跟教师的读书演讲一同,多次进行团队研读比赛,全区共有30余个团队共近300名教师参与了团队研读活动。每年的教育学会年会,都有教师个人演讲展示、团队研读展示,大大推动了我区老师的读书热情。
(三)共话教育
篇10:市外事办工作总结
市外事办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外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办紧紧围绕全市“执行力提升年”总目标,充分利用外事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协调张家港”作出了贡献。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有效规范因公出国(境)秩序
在因公出国(境)工作方面,我办坚持服务管理并重的原则,以服务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服务,保障了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办理因公出国(境)自组团63批302人次,上组团39批47人次,邀请函电7批7人次。办理因私出国(境)60批90人次。我办自去年新开拓APEC旅行卡的申办业务以来,已获批准23批46人次,在全省申办单位中名列前茅。办理护照签证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为进一步强化因公出国(境)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各因公出国团组服务的理念,我办对上主动、积极争取,保证团组的顺利出访。
“坚持原则、加强管理、严格把关”是因公护签的工作准则。除了做好服务,我们还牢抓“管理”这条主线,在每批团组上报市政府之前,严格把好初审关,有效规范我市因公出国(境)秩序。在制订全市因公出国(境)计划时,我办坚决执行中央有关对外方针政策,实现了我市因公出国(境)团组的数量(批次和人数)在基础上保持零增长的目标。同时,我办还积极完善证照管理及领缴制度,单位特别配置了专用电脑和专门人员,对证照实行查询和登记。今年4月,我办联合市委组织部、政府办、公安局、台办等部门召集各部委办局、各乡镇和开发区护签专办员进行专门培训,传达出国及护照签证办理过程中的材料准备和注意事项,同时加大外事政策、外事纪律的宣传力度,努力杜绝违纪情况的发生。
二、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做好外宾接待工作
今年我办共接待外宾26批483人,总数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主要有国宾1批,为俄罗斯印古什总统代表团;友城团6批247人次,经贸代表团14批97人,领事馆团一批65人。在接待上,我们主要抓好接待档案的规范化,根据接待档案制订接待方案,做到参观点位、礼品不重复;重点抓好重要来宾的接待,特别是韩国POSCO的接待,通过对上多做工作,创造他们与省、苏州市领导会见的机会,联络好感情,为该公司下一步投资做好服务工作;抓好参观、住宿、会见等过细工作,确保不出差错;掌握各国宗教民族禁忌,把握好礼品、菜单,维护国家与民族团结;开发和丰富外事礼品,做到不重样、多变化、有特色;做好每次接待档案和总结,总结每次接待的成与败,为下次提高接待水平做好铺垫。总之,接待工作离不开一个“实”字,尽管今年由于世博会,接待量比去年翻番,但我们认真做好每次接待的前期沟通和准备,在工作方案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等各个环节上都明确责任,层层把关,圆满地完成了每一项接待任务。
三、增进友谊,不断推进友城交往工作
友城的交流与发展,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展示我市的重要名片。今年暑假期间,应友城的邀请,我市先后派遣两批由中学生组成的访问团采用住家体验的方式访问了友好城市美国丽浪多市及日本丸龟市。此次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也加深了我市与友城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及友谊。此外,我市与友城韩国浦项市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化,两市之间的经贸、文化、政府间往来增加不少,民间交流日趋活跃。今年浦项市共派出10批代表团来我市访问,经贸周期间,浦项市还派出表演团,在我市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献演,为我市每年一度的文化大餐增添了一抹异国风采。我市也2次组团赴浦项进行招商引资和友好访问,两市之间的交往由经贸逐步拓展到文化、民间交流。今年,共有6批240人来自美国、韩国等友城的代表团来访,我市共有5批近50人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友城进行访问。
四、掌握政策,稳妥解决突发涉外事件
及时妥善处理涉外事件是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对外经济活动正常、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涉外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政治性两大特点,要求我们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理。今年来我办共受理5起涉外事件,以经济、贸易纠纷为多。经过及早介入、快速应对和多方协调,这几起涉外事件都得到了妥善的应对和处理。10月底一名西班牙籍男子在我市病重,我办迅速与其西班牙的家属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后将病人转往上海的医院,并向我驻西班牙巴塞罗那领馆致函,为其家属加快办理赴华签证提供绿色通道。目前,我办对事态发展仍然进行密切跟踪。
篇11: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
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04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6)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
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wenmi.net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7)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04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篇12: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预计全市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40亿元,增长22%;申请专利7000件,增长12%;启动了42个海外团队引进项目;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总数达到121家。我市130个项目荣获省科技奖励,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9%,其中一等奖16项,占一等奖总数的52%。我局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公安部授予“全国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先进集体”称号,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1.围绕“保增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取得新进展。中科院科仪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的“90-65nm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研发与应用”等5个项目,列入ic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申请国家拨款33082万元。组织机床集团等10余家单位的20多个项目参加数控机床重大专项竞标,其中16个项目有望立项,申请国家拨款1.5亿元。中低热值燃料r0110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igcc电站中的工程应用示范项目正式获得科技部立项,已获得国家拨款1.3亿元,浑南新区与中电投合作建立示范电站的协议已签署。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在ic装备的薄膜材料制备、光刻、真空获得关键部件、传输部件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6英寸pecvd国产化率超过70%,已实现销售,12英寸pecvd技术攻关正稳步推进。机床集团实现了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应用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加工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填补了国内空白。东软集团研发生产的数字医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实现出口。目前,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领域,我市已有60余项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促进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按照“保增长”要求,在科技型企业培育、研发中心建设、国外研发机构引进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纳入《市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中,并为12个区、县(市)的51家科技型企业落实补贴经费710万元。启动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为防锈包装、嘉华电力、波音饲料、申元气压机等一批企业解决了科技创新难题。
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深入推进。组织实施了10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和科研机构累计完成投资7.62亿元。组织实施了“数字化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
2.围绕促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优化科技金融环境。出台了《市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改制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管理暂行办法》,搭建了高新区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已有11家企业签订了进入新三板市场协议,5家企业完成了股改,4家企业完成报批准备工作,为我市争取新三板试点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棋盘山泗水科技城集合信托债发行准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确定营口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新华信托承担信托集合工作,并已正式上报省银监局。该集合信托债拟发行5000万元,支持绿谷生物公司等5家企业,这种政府引导、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为我市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市政府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分行等方面开展合作。举办了市科技企业融资项目银政企对接会,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及近百家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推介的7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69.4亿元,资金需求22.7亿元。
优化科技政策法制环境。《市科技进步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法规。《市专利促进条例》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发布了《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启动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制定工作。围绕高新技术产业会议的筹备,开展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初稿。
优化科技创新社会环境。举办了科技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普展览及竞赛等活动60多项,特别是“依靠科技应对危机展”宣传了机床集团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应对挑战的'典型实例,突出了科技创新在战胜危机中的积极作用;知识产权宣传周举办3大系列25项专题活动,全市近百万市民近距离感受知识产权的魅力。
3.围绕“重民生”,加强农业科技进步
启动了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第六期培训班,录取来自11个区(县、市、开发区)、96个乡(镇、街道)、211个村的345名学员。加强对结业学员的跟踪服务,支持创办实体31个、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45个,建立专业合作社80个。选拔54名农民进入农业大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围绕各区、县(市)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农村科技讲师团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09场,培训农民12187人次。
组织农业大学10名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服务新民市特色蔬菜产业,指导菜棚3万余亩,露地蔬菜7.2万余亩,推广新技术18项,引进试种蔬菜新品种30个,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此外,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科技特派团(组)服务沈北新区花卉特色产业和新大地集团等都取得较好效果。
积极扶持东亚种业、伟嘉牧业等农业科技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东亚种业的“富友”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公司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蔬菜速冻加工设备开发”通过科技部的验收考核。
4.围绕增活力,深化科技对外开放
开展海外研发团队申报工作,我局向省人事厅推荐的20个项目入围。积极推荐有突出成果的专家团队申报省友谊奖和市玫瑰奖。在全市征集了60个海外研发引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其中10个项目获得我市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重点海外团队引进项目进展顺利,中科院金属所与英国罗罗公司联合开展的飞机发动机叶片钛铝合金合作研发项目,被列为今年2月份温--总理出访英国的签约项目。积极参与“德中同行——走进”活动,邀请20位德国和我国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参加了中德先进材料与技术研讨会,搭建了两国材料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制定下发了《促进技术产品出口行动方案》,打造服务平台,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我市技术产品出口。
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的不利影响,成功举办了XX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和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等领导出席展览和会议。东博会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设展位XX个,参展单位483家,参展项目1199项,其中,国外项目387项,占参展项目总数的32%。国内厦门、宁波等20个城市的21个代表团1020人,东北亚5国和其他16个国家63个代表团630人参展,参观人数近4万人次。参展企业产品交易额14.2亿元,签约项目689项,签约金额69.6亿元,吸引外资6300万美元。东博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成为东北亚地区科技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高峰会邀请了78家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参会,300个项目在会上进行了对接。
篇13:市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市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今年来全市紧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形势,全面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精神,全力推进大开放主战略,主攻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推陈出新地开展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工作业绩进一步保持好势头
1—11月,全市实际引进市外资金34.05亿元,同比增长52.1%,完成年目标的144.9%;实际利用外资4127万美元,增长41.09%,完成年目标的91.7%。截止目前,全市共引进项目42个,合同资金151.99亿元,其中入园项目34个,合同资金137.18亿元(外资项目2个,合同资金7800万美元);引进落户乡镇的工业及加工性项目21个,合同资金2.3亿元。
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1、重大项目引进势头迅猛。今年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5个,其中投资1-5亿元的项目16个、5-1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分别是四川凯迈集团投资12亿元的非晶硅项目,广东蒙娜丽莎集团投资11亿元的建筑陶瓷生产项目,和美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广东东鹏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及东鹏洁具项目,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新高焦化投资18.2亿元的焦炭项目,马鞍山新动力能源洁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能源项目,盛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多晶硅项目,江西闽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专用汽车制造项目,华伍制动器投资3亿的产能扩展项目,三水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车载GPS项目,山东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石膏板项目,万兴无机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无机涂料项目,华雅精瓷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陶瓷包装项目,天峰绿色墙材有限公司投资的绿色建材项目,天玉油脂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食用油项目,四川凯迈集团投资3.7亿元的再生铜项目及投资12亿非晶硅项目,中超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果脯糖浆项目还有投资6个亿的洪州生态园项目和投资3个亿的丰源宾馆及其配套项目。经过近一年来的建设,这些项目已投产或试产的有7个,已开工在建项目20个,已登记注册项目6个,正在登记注册项目9个。
2、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渠道。今年来,我市在进一步强化“三定三带”、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的同时,还拓展了商会招商、论坛招商等招商形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6月6日,深莞xx商界联谊会成立,架起了xx、广东两地经济发展的桥梁;11月1日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xx分会的成立,架起了xx、上海两地的协同发展桥梁,下一步我们将致力将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变成江浙沪xx籍人士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些都标志着我市驻外招商网络日益完善。通过举办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中国生态硒谷(xx)产业研讨会、第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我市开放招商的新局面,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丰考察、投资。
3、乡镇招商取得了新突破。各乡镇(街道)对招商引资工作越来越重视,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招商氛围。乡镇主要领导积极带队外出招商,洽谈项目;对上级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乡镇也能积极配合,主动跟进,积极与企业对接。1—11月,全市31个乡镇(街道)有剑光、剑南、河洲、孙渡、尚庄、曲江、泉港、梅林、湖塘、白土、杜市、丽村、桥东、石滩、铁路、石江、荷湖等17个乡镇(街道)引进了23个入园项目,其中有16项目已开工建设。实际进资额按时间达到进度要求的有丽村、剑南、河洲、泉港、曲江、荷湖、尚庄等7个乡镇。
4、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加速推进我市落户项目建设速度,提升我市项目服务水平,6月初xx海关事务联络办公室正式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大楼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外向型经济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我市还在积极争取在xx设立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办事机构,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设点即将完成。同时,我市各职能部门加大了对重大项目服务的力度:如市发改委能主动为项目立项,争取项目计划早日审批,并主动跑项争资;市环保局为项目环评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市建设规划部门为项目早日开工手续做到能简则简,市国土部门能为项目用地进行服务等。
从总体看,虽然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利用外资现汇比偏低。1—11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127万美元,现汇1759万美元,现汇比42.62%虽达到了目标任务的进度要求,但与我市经济大市的地位相比,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明显偏低,且我市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也不多,引进外资现汇压力大。
二是乡镇招商进展不平衡。今年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结束,但我们还有14个乡镇(街道)没有引进入园项目。甚至还有4个乡镇连非入园项目也没有引进。另外还有7个乡镇引进的入园项目尚未动工建设。
三是签约项目动工率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放缓了发展速度,投资更为谨慎,下半年已签约的几个项目也迟迟未打款动工,项目履约率令人堪忧。
三、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打算
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许多投资者信心不足,形势越来越严峻,招商引资难度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也是一种机遇,下一步,我们要更清晰地找准定位,谋划发展。
1、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产业引导,增加外资投资比例,提升产业层次。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众多外国企业面临着濒临破产的威胁,而宏观调控经济下的中国在此时显示出了体制的优越性,成为了许多外国企业的避风港,而内陆地区更是成为“安全地区”的首选。我们要敏锐抓住这次绝好的机遇,迅速调整。以港澳台为主,拓展日韩和东南亚,发展欧美的思路,有选择地开展招商活动。下一步我们一是加大针对境外企业的宣传,完善宣传载体建设,招商资料也好、项目推介也好,都应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标示,体现国际化城市形象。二是加大对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外国投资企业优惠办法,优化投资软环境。三是通过以外招外、以会招商的方式描准信誉好、实力强、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外资企业,参加“新日、韩招商推介会”、“香港活动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招商推介活动。
2、要确立重点招商方向。要深刻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时刻掌握外界的发展态势,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工作。一是明确招商引资重点地区。要在巩固现有的招商区域的基础上,拓展境外招商区域,走出国门,走向国际,针对我市产业基础,加大对台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招商力度,开拓欧州、美国等地区的招商空间,积极引进外资,扩大我市经济开放度,同时,加大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金融、物流等服务领域的招商力度,实现招商领域的新突破。二是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要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综合成本优势,注重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在引进陶瓷配套企业上下硬功,在引进再生资源拆解企业上下细功,在引进煤化工企业上下巧功,从而不断增强xx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三是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要紧盯目前正在洽谈的和有意向的一批大项目,加大对接力度,力促在谈项目变意向项目,意向项目变成合同项目。要真正引进、培养、支持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企业到xx来发展,从而拓展xx的发展空间,提升xx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力争做到在引进重大项目重大企业上下真功,在承接现代制造产业转移上下专功。
3、提高招商干部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招商人员代表着xx市政府形象,务必要提高招商队伍办证流程、商务、礼仪、英语等方面的业务水平。综合性大型招商活动是展示我市对外开放形象,促进项目洽谈成交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做到整合资源,认真策划,尽全力办好,同时要加强会后的跟踪落实工作,切实提高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要合理安排各类中小规模和专业类招商活动。特别是要充分运用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中介招商等点对点、面对面的招商手段,实现由单纯的规模造势向专业化招商的转变。
4、发挥论坛效应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今年来我市举办的三大论坛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其效应在xx今后发展过程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要筛选好企业,强化招商选资意识,提高准入门槛,围绕产业定位,按照“三品”和“三强”企业的标准,确定招商引资主攻方向。二要跟踪对接好企业。对于目标企业,要发扬蚂蟥精神,紧盯项目,全方位服务。对已经对接上的,要以诚心取得对方信任,激发投资意向,促使其来丰考察;对已经有意向的,要紧盯不放,尽快签订正式协议;签了正式合同的,要尽快促其开工。三是参加更高层次的论坛。要立足我市的资源优势,围绕重点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全国性、国际性的论坛,借助论坛优势,积极宣传推介xx,与发达地区搞好产业对接。
5、发挥现代网络作用。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资本快速变化及流动,xx招商网改版后,就是要力求信息披露准确、个性文化独特、功能服务放大、跟踪问效及时等等,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作用,展现xx大气开放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6、培育本土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呼声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培养本土企业的重要性,坚持招商、培育本土企业双管齐下。并且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挑战。为了保证我市企业战胜危机、渡过难关,一要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促进高科技项目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贷款担保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调整产业对策应对危机,要勇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发展新路。产品科技含量低的企业要大胆技术创新,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优化升级。高成本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控制成本,节能降耗。
篇14:市档案局工作总结
市档案局工作总结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档案局的指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坚持“超越自我,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主题。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实现了档案工作高起点开局,呈现出“任务重、标准高、创新多、力度大、节奏快、成效好”的发展态势。
一、坚持高起点站位,在科学确定规划目标上有突破
20xx年在制订《20xx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注重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大档案”的发展思路,首次开门纳言,先后4次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和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科学确定全市今后五年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认真挖掘和提炼20xx地域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价值”等三项工作纳入《2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各区、县(市)均制定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香坊、宾县等8个区、县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档案工作实际,确定了“超越自我,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主题,并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赢得了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的认可。首次与市委、市政府签订了《20xx年度岗位目标责任状》,坚持与省级档案目标、市级档案工作重点目标和创新性目标一同进行责任分解和督促检查。将档案工作纳入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评体系,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市区、县(市)档案工作会议暨阿城区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会,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区、县(市)档案业务经费不足、档案信息化发展滞后等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下半年,先后有13个区、县(市)党委、政府为档案部门解决档案事业经费150余万元,部分县(市)为档案部门配置了接收档案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特殊公务用车,4个县(市)为档案新馆建设足额匹配资金20xx万元。
二、坚持高标准要求,在拓展档案服务领域上有突破
结合全市开展的“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学习讨论活动和政风建设年活动,全市档案系统广泛开展了“档案服务新战略、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活动。在服务新战略方面,先后对地铁工程、北国水城、水库供水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首届“中国?20xx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进行建档服务和跟踪指导。对全市92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建档登记,对全市24个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了档案专项预验收。市人大在对档案系统服务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组织视察时,对档案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服务企业方面,先后在哈物业供热集团、20xx集团2个系统22个国有企业中组织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指导120家民营企业开展建档工作。围绕档案服务企业召开*次档案服务对接会、观摩会和座谈会。其中,在哈物业供热集团召开的“政风建设年档案服务企业对接会”上,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对各大企业集团做出档案服务承诺。我们的作法得到国家档案局的认可。在服务民生方面,广泛开展了民生档案资源普查。在南岗区总结推广了文化家园社区档案服务民生的经验。在市房产档案信息中心召开了民生档案工作座谈暨机关数字化建设现场会,积极推进了市直涉民部门和单位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各级档案馆通过服务承诺、简化利用手续、推行“档案一站式服务”等方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去年,仅各级综合档案馆就接待利用者4万余人次,出具档案证明20xx余份,收到表扬信67封、锦旗8面。
三、坚持高质量运作,在档案工作创新上有突破
按照全市开展“创业创新、人人成才”活动的要求,创办了《学习讲坛》,有50名档案干部走上讲坛,受众人数累计达4000余人次。首次与黑龙江大学合作,组织档案专业教授分5期对全市档案局(馆)长和400余名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创历年参训人数新高;首次在市委党校主体班开设了题为“档案、历史与新战略”的专题讲座。在市档案学会换届中,首次吸纳理论工作者、学术专家、教授、知名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入理事会,改善了档案学会组织结构;评选了档案学科带头人、专家、业务骨干等72人,为档案工作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全市完成省级档案科研立项3个。为丰富馆藏,利用机关干部赴境外探亲之机,先后在日、俄、美等国家征集部分哈尔滨重要历史档案资料,实现了境外征集档案资料“零”的突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重要历史档案资料及照片档案3000余幅(件),填补了馆藏空白。按照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市档案馆首次提出创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化”馆库安全工作机制,组建了专业的保安队伍和机关干部业余消防队。在20xx、南昌两市建立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双向备份基地。市档案馆和20xx区档案馆重新修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展示平台。各级档案部门为庆祝建党90周年和国家档案法颁布实施24周年,举办各类档案主题展览60余次。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了“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民生星级竞赛”活动,有35个档案服务窗口单位参加了首批竞赛活动。
四、坚持高效率管理,在夯实档案基础工作上有突破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创建了“档案服务新战略多媒体数据库”,从策划、论证到录入数据仅用四个月时间,现已汇集18个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数码照片20xx张,视频专题片4部。开展了“资政惠民档案信息备份库”建设,共接收全市养老保险档案、公证档案目录数据215万条,备份光盘56张。各级档案馆年度馆藏案卷级和文件级档案著录任务已全部完成,全息扫描完成1683万页。市档案馆在全国率先提出档案数字加工“零差错率”的高标准。新建阿城、南岗2个数字档案馆试点,新开通14个档案信息网站。在市法院等4个市直单位开展了数字档案室试点建设工作,在市直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哈工商银行实现档案借阅网上审批,社保档案服务中心开发使用的“可视库房”系统在全国首开先河。全市共争取国家财政和省财政补助资金111万元,抢救重要历史档案24039卷,老照片34754张,完成任务总量是近三年的总和。各区、县(市)开展了官印档案等20余种地方特色档案的建档工作,通过免费发放档案文件汇编、光盘,开通档案信息博客,设置档吧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所需档案信息,受益人数达50余万人次。在20xx县和20xx县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试点。其中,20xx县2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综合档案室,20xx个行政村全部建档。档案法制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全市共对20xx个单位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71起档案违法案件进行了行政处罚,达到历年处罚案件数量最高值。全市共修改和制订档案规范性文件、办法等21项,编辑印制了《档案工作法规汇编》。
经过全市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20xx年度全省32项档案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中我市荣获总分第一;在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责任目标考核中获得满分;在全市“超越自我,推动发展”表彰中荣获全部五项荣誉;获得全国档案“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获得全市“政风建设年”优秀组织奖,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创新性工作成果提名奖,2个案例被评为“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奖。全市有13名档案干部被评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社保档案服务中心等14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xx区档案局荣获全国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殊荣。
篇15:市卫生系统年终工作总结
XX年年全市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不断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动各项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一、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
截止XX年年10月,全市进一步完善了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体系和市、镇(乡、街)、村(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了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网上直报,提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能力。
二、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以民生工程为契机,以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全面落实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全面推行结核病防治政策,继续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 100%。加强疫情监测,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认真组织麻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重点呼吸道感染疾病疫情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流行。
三、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XX年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总计达506815人,参合率达95.33%,已覆盖全市农村居民95%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和因病致贫问题。
四、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认真组织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开展全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任务,加强了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加强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管理。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步伐,认真贯彻落实《xx市XX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得到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康复、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
篇16: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年终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依照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要求,我局把食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决心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为民造福办实事。今年6月份,我局在全市餐饮网点及单位食堂、幼儿园等推行了食品质量安全公示、登记制度。在大厅或门厅显著位置悬挂食品质量安全公示牌匾,向消费者进行公示,并承诺所用五类食品要用符合qs要求及有qs标志的食品。同时,还设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严把进货渠道。
9月4日,我们又紧紧围绕食品质量安全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进社区、入乡村”活动,共聘请食品质量安全联络员58名;食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292名,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城乡及社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在乡村和社区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栏130块,宣传政策、引导消费,食品生产、经销单位在显著位置悬挂“生产、销售商品质量承诺书”468块,向消费者作出郑重承诺,接收监督,守法经营。
10月18日,我局组建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信息化网络系统正式开通运行。现在,各县(区)局、锅检所和特检所,都能够通过拔号的方式进入市局特种设备中心数据库,传输有关信息,进行浏览和查询;同时,市局中心数据库也能与各县(区)局、锅检所和特检所连接,及时更新数据,实现了全市特种设备资源共享、动态化监管。
截止目前,我们先后对53个食品、化学危险品和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进行了系列服务,帮助建立化验室6个,整理技术资料36份,提出企业整改意见、整改措施680余项,对82个食品生产企业,35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行了产品质量动态监管。
三、做到三个结合、真情服务企业,树立质监形象
在“三百企业服务工程”中,我们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突出三个结合,想实招,求实效,大胆创新,真情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服务企业与行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只有搞好行风廉政建设,服务企业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开展。因此,我们狠抓行风廉政建设,把服务企业与行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以全面转变行风促进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以真心服务企业带动行风廉政建设,相继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严格考核入手,使我局的行风廉政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作风有了根本性转变。
实行服务企业“零就餐”制度,就是我们开展行风廉政建设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局制定了严格的企业“零就餐”制度,规定职工违规在企业就餐一次,既按待岗处理。配合这一制度的落实,我局积极投资兴建了职工食堂,职工中午可以在食堂吃工作餐,使“零就餐”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吃饭事小,影响事大,企业“零就餐”制度的落实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服务企业与执法监督相结合。严肃执法,打假治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帮助优势企业作大作强,就是对大多数守法经营企业的最大支持和帮扶。因此,我局在大力开展服务企业工作的同时,严厉打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今年8月份,市阀门厂反映有几家无生产许可证的不法商贩,以劣质低价抢占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正规厂家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冲击。根据反映,我局迅速出击,对全市的阀门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有利地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华龙超市等企业多次主动邀请我局的执法人员,进市场,查质量,帮助企业严把进货关,从而提升了企业的质量信誉,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是服务企业与自身建设相结合。要给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求自身要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为此,我们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我局相继出台了5项制度。定期召开行政执法例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行政执法资格,实施了《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文书检查制度》、《行政相对人回访制度》,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逐步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为企业营造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市检测所先后投资15万余元改造了实验室,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施,增加了质检检验项目,基本满足了全市企业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大大提高了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服务企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只要我们真情、真心、带着感情服务企业,就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就会得到企业的拥护,就会树立质监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服务企业作为我们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企业、心糸企业,把“三百企业服务工程”继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17:市科技局年终工作总结
(二)工作措施
一是全力推进创业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楼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高新技术服务创业中心建设;以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扶持培育为先导,全面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以申报镇江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着力提高创新机构的数量;以创新基金为引导,形成多渠道研发投入;以产学研合作为牵引,促成智力和成果进入各类创业创新实体。力争在建成一个创业创新较完备的体系。,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进入实质性的创建期,争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认定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
二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深入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化智力和成果与企业对接,将创业创新体系建设与高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成果来我市创业创新;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主导作用,主动牵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将企业与高校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产学研合作推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能力,将成功的合作单位推向更高的合作层次,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20,联系大学和科研院所10家,邀请专家20名,专家库成员达到100名,征集技术需求50项,促进企业签订产学研协议20项。
三是高位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计划。第一轮“双倍增”计划,我市已于XX年提前完成,比原计划13.5亿元增加了4亿元,达到了17.5亿元。省新一轮“双倍增”计划是在第一轮完成指标基础上再增2倍,我们自加压力,在XX年3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2倍,到20达到9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30%,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较为坚实的科技支撑。为此,我们将大力发展智能化电力电器研发和产业化、数字化视听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新型化工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在政策支持、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工程中心建设、资金引导等方面实行全面扶持。年,新增镇江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8—10家,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个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55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1%以上。
四是奋力争取重大项目。国家和省以及××市的重大项目对企业创业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绩效显著,对一个地区的创业创新有着相当的激励作用。我们将在成功申报9个含金量高的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企业,进一步依托院校和科研院所,将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与产学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业创新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攻关(高技术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2009年,积极申报重大项目6—10项,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项,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各1项、科技攻关计划3—5项。
五是不断强化科技园区示范辐射作用。以《××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为指针,全面开展“一镇一园区(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科技示范园区和综试基地,从政策、项目申报、示范推广、科技人才、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进科技支撑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09年,申报镇江市级农业科技计划20项,争取立项10项以上,完成8项。
六是认真做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切实树立科技服务民生的观念,对申报的科技项目,必须保证是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型和低耗高产型项目,对涉及民生的科技项目给予优先申报,将科技工作真正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2009年,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社会发展科技计划4项,立项2项,完成2项。
七是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市全面建设。在跨入省知识产权示范市的基础上,按照《××市知识产权示范市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示范市建设,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继续实施专利申报资助政策,积极实施专利名牌战略,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下大力气改善专利申报结构。2009年,专利申请达700件,确保专利授权340件。
TAG:年终工作总结
篇18:市科技局年终工作总结
五、强化考核工作抓手作用,促进科技工作全面提高。
一是加强科技与人才工作考核。年初,根据省科技局长会议和镇江市科技系统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确定了XX年年科技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对XX年年度科技工作以责任状的形式进行了分解。同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市XX年年度镇(开发区)、局党政领导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责任状的签订和文件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镇、部门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促进了镇、部门对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视。六月,结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会同市委组织部对党政领导科技与人才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提高了各单位对聚集人才高地的认识。今年以来,我市组织申报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3名,推荐上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4名,推荐上报镇江市杰出人才奖2名,获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1人、经费100万元。在各类科技计划的申报实施过程中,重视与“333”工程、“169”工程和“313”人才培养工程的衔接,优先安排科技人才的科技计划申报。
二是加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领导。我市充分认识开展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市科技局局长为主任的“争创办公室”,认真学习相关考核文件,制定了考核工作方案,分解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确立了“全面通过,争创先进”的目标。确保了定量指标数据准确,定性材料内容详实,科技进步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为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争创示范市促进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以争创知识产权示范市为立足点,狠抓知识产权工作。注重争创工作的硬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科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认真组织专利申授等工作,专利申请645件,专利授权312件,完成了全年任务的争取指标。加强争创工作的软件建设,通过群发短信、知识产权知识有奖竞答等形式宣传知识产权知识,拓宽知识产权宣传教育面,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认真制作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展板,配合镇江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展览活动。积极组织18家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充分展示了我市专利成果和名牌产品。科达公司被列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单位,获资助5万元。依照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市的要求和考核指标体系,我市一举通过了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跨入了知识产权示范市的行列。
四是认真组织社发科技计划的申报工作。根据省、镇江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共申报××市级社发计划项目6项,其中市人民医院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效的分子基础研究》被列入指令性计划,获3万元资助。
六、强化软环境建设,展示科技部门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政务信息和科技宣传工作。积极升级改造××科技网,为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拓展平台,促进政务信息电子化,办事透明化、监督公开化。现在,《××科技网》已经成为依法行政和接受监督的平台,成为科技成果信息汇集的平台,也必将成为充分展示科技工作新业绩的平台。科技宣传和政务信息报送得到了加强和重视,共向省科技厅信息报送系统报送稿件72篇,被录用的29篇,共有9篇稿件被《××日报》录用。向省科技厅和《××日报》投稿和录用数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及时宣传了我市科技工作多方面的进展和特色。
二是加强机关职能建设。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积极发挥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市科技局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化了全体人员的责任指标、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的运用,有力地调动了全局人员创新创优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制定了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领导和责任分解》。认真组织学习赵亚夫同志四十年如一日立志科技富民的先进事迹,开展了学习赵亚夫精神的大讨论,全局上下积极开展软环境建设,面向全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促进了全体工作人员思想认识的提高、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保证了各项科技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综治、平安和法治建设工作,认真开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建设,坚持法制学习,制定综治、平安和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制,及时上报各类相关材料,保证最安全局的创建。加强科技工作平台建设,经过筹备,科技—质监大楼已顺利开工建设。
XX年年,我市的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不足、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环境氛围不浓、高新技术产业积聚困难、缺少支柱性产业,针对现状,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作为,充分发扬科技人的“创业创新创形象”精神,为我市全面冲刺小康社会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七、工作要点
今年的科技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科技会议精神,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更高标准上实施省新一轮“双倍增”计划,奋力推进科技在全面冲刺小康社会目标的支撑作用。
(一)目标任务
新立各类科技计划120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级15-18项,镇江市级40-45项,本市级60项左右,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以上,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达到2%以上,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2%,全面完成科技楼建设工程,积极筹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1、奋力赶超,自加压力,在更高标准上实施省新一轮“双倍增”计划。新增镇江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8—10家,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个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0%以上。到年达到90亿元,力争实现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
2、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联系大学和科研院所10家,邀请专家20名,专家库成员达到100名,征集技术需求50项,促进企业签订产学研协议20项。
3、积极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争创镇江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认定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
4、加大重大项目申报力度,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激情。积极申报重大项目6—10项,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项,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各1项、科技攻关计划3—5项。
5、认真实施《××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开展“一镇一园区(基地)”工程建设。申报××市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20项,争取立项10项以上,完成8项。
6、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民生工作,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社会发展科技计划4项,立项2项,完成2项。
7、加大调整专利结构力度,努力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年专利申请达700件,确保专利授权340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市行动方案。
8、争取上级各类科技经费1000万元以上,本级财政科技拔款1000万元以上,自筹科技投入3.5亿元。
篇19:市残联年终工作总结通用
当前,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残疾人社会服务两大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因索,一些深层次的残疾人民生问题如残疾人充分就业、重度残疾人享受社会托养服务等问题依然还在困扰着残疾人群体及其家庭,也同样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组织,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残疾人得到实惠,与社会共同享受社会文明进步网的成果,成为市残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市残联党组适时提出了要大兴创新服务之风,要在服务残疾人群体方面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工作内容,要坚持向创新寻对策,找出路,努力在破解残疾人及其家庭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经过广泛而认真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作为市残联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将打造以“绿色通道”为命名的残疾人就业工作,以“善爱之家”为命名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以“圆梦行动”为命名的社会扶残助残工作三大工作品牌,用以强化服务残疾人的力度,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打造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让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充分享受就业援助
残疾人就业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人格尊严,市残联坚持走残疾人劳动福利型的就业发展道路,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采用多种形式,打造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让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
一是加大残疾职业介绍工作力度。所有社区全面设立残疾人职业介绍窗口,全市主要人力资源市场开通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劳动就业信息联网工作,各市、区开通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并与当地劳动就业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力度。一方面坚持常规化培训与基地化培训相结合,重点扶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结合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的就业特点,发展实用技术和高层次技术就业培训基地,年内从目前的15个发展到30个。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在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强化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技术水平。结合省级技能竞赛的五大类项目,每年组织其中10个单项技能比赛,层层级级组织开展残疾人技能比赛。比赛要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与就业介绍,岗位选送结合起来。通过赛事化的技能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
三是全面鼓励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完善和提高现有的创业服务基地,扶持一批残疾人成功创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要向镇、街道延伸,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再建立20个创业孵化基地。根据残疾人的创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修订完善残疾人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拓展适合残疾人的创业门类,实行低门槛、低风险,探索开展为残疾人创业提供风险担保,尤其要加大对残疾人从事新兴科技产业创业的风险担保力度;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创业活动,在创业理念、项目选择、实践技能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残疾人减少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质量。
二、打造残疾人托养服务“善爱之家”,让重度残疾人充分享受政府救助
重度残疾人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残疾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属于最困难群体,为了这部分残疾人家庭能从繁重的护理中解放出来,市残联近年来着力于残疾人托养服务“善爱之家”建设,让重度残疾人充分享受政府救助。
一是坚持多渠道发展托养服务。在完善县级以上托养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全面建立托养服务中心,根据残疾人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托养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托养机构,支持企业兴办庇护工场(车间)。到20xx年,市及各县级市都要建有1所公办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床位数分别达到200张、100张以上。
二是坚持服务标准,拓展服务能力。开展“善爱之家”星级创建达标活动,制定“善爱之家”星级创建标准,表彰“善爱之家”星级创建先进单位。重点抓好改善托养服务设施,保证托养服务质量,提高托养服务整体水平。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开展好全日制托养、日间托养、居家托养和庇护托养服务。特别要总结居家托养服务的经验,在城区推广。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护理费补贴制度,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护理费补贴发放到位,逐步做到城乡统一护理费补贴标准。
三、打造全社会扶残助残“圆梦行动”,让残疾人充分享受社会关爱
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为不断优化助残扶残社会环境,针对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市残联发起了助残“圆梦行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让残疾人充分享受社会关爱。
一是利用媒体做好宣传。市残联充分发挥在主流媒体开辟的“三专”平台作用(广播电台的“残疾人之友”专题、日报的“残疾人”专版、城市商报的“走近残疾人”专刊),通过媒体组织“伸出你我爱心之手,圆困难残疾人家庭一个朴素的梦”的圆梦行动,适时向社会推出了捐赠帮扶残疾人项目,让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有目标,有实效。
二是建设圆梦行动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残疾人需求的调研,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依托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逐步形成“圆梦行动”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的运作机制,力争使圆梦行动”助残品牌成为一张代表文明城市形象的特色名片。
三是结合“圆梦行动”加强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协调和配合市精神文明办、团市委完善志愿者助残服务网络,扩大志愿者助残队伍,做到每个镇、每个村都建有助残志愿者队伍。创新志愿者助残服务内容和方式,使志愿者助残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发展,把圆梦行动与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作为市残联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具体措施,每个残疾人工作者都要身体力行,自觉投身到“圆梦行动”志愿服务中去。
★ 人事制度改革
★ 人才中心介绍信
【市人事厅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教育局人事科工作的自我总结2022-05-08
县人事局双拥工作总结2022-11-03
广州市技术市场管理规定2023-04-29
公司人事管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2022-05-06
劳动人事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2023-06-17
国税局年度人事教育工作总结2024-02-27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2023-01-14
教育局人事科岗位职责2022-04-30
人事管理工作总结2023-06-23
济南市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10月16日-30日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