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根事迹颁奖词

时间:2022-11-14 07:59:06 颁奖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卢永根事迹颁奖词(推荐19篇)由网友“十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卢永根事迹颁奖词,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卢永根事迹颁奖词

篇1:卢永根事迹感想800字

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素材<一>

高军青院长首先带领全体教师党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介绍了卢永根同志的基本情况,并从学习卢永根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创业精神三个方面对教师党员进行引导。

课堂上,高军青院长结合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卢永根的一些爱国主义言行以及陶行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表示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师德建设的和外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任何不与时代进步和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思想都是落后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始终是一名爱国者。而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卢永根精神,首先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具备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师德情操,就是要学懂弄通贯彻实践十九大精神,只有在十九大精神灌溉下的师德建设,才是符合中国当前时代精神,契合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蓝图的强国教育之道。

随后,高军青院长还谈到卢永根同志所具备的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等优秀品质,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应具有的时代风采,要求广大党员应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崇高品质。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光要有规范和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思想建设、人格养成和价值培养。作为党员教师,要把党性修养和师德修养相结合,将党的十九大科学论断和目标任务与自己教学工作相统一、将中国梦的实现与自己的教学理想相统一、将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与习近平思想相统一,只有这样,师德才能从党员的先进性当中得到最大的优化。

高军青院长认为,脱离群众是一名党员的大忌,必将发生党性丧失和蜕变,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从来如此,脱离了学生,也就走向了歧途。“教学相长”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也与党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一脉相承。高军青院长要求全体教师党员要以学生为主,热爱学生,真心为学生着想,与学生虚心平等交流,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贡献,从教学实践和与学生交流当中体会十九大精神、解读十九大精神,把卢永根同志的精神时刻记在心上,认真学习卢永根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共产党员的情操和勇于创业的精神,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探索、践行和完善十九大后的新时代师德。最后,全体教师党员结合高军青院长的党课内容以及自主学习的情况,分别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均表示要学习卢永根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潜心育人、培养人才的敬业精神。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使文学院教师党员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素材<二>

校党委副书记钟仰进在讲话中强调,卢永根院士夫妇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求实作风,践行了把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初心。希望大家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学习,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内化为自觉行动,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争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以《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 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深情讲述了“最美奋斗者”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她带领大家回顾了那次令全校上下感动不已的捐款,由此介绍卢永根院士胸怀党和国家、追求科学与真理、低调朴实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党林夕说道:“卢院士用毕生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虽然卢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永远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力量!”

原农学院党委书记、“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展基回忆了与卢院士的交往,讲述了卢永根院士对党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人故事。张展基总结道,卢永根院士一直坚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干部的初心、农业科学家的初心和高校教师的初心,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卢永根院士将永远在华农人心中。

卢永根院士生前秘书、农学院赵杏娟跟随卢院士二十余年,她从治学严谨、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学习不辍、学农爱农和扶贫济困等六个方面,回忆卢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布衣院士崇高的品格,令在场的党员感动不已。

报告会结束前,大家一同观赏了迎新晚会上讲述卢院士事迹的节目《大爱芬芳》。

会上同时发放了主题教育读本《“最美奋斗者”卢永根的初心故事》,该读本选编了卢院士生前十三个小故事,体现了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的崇高品格,将激励广大党员在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中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

不少师生党员听完报告会深受感动和震撼,有学生感慨道:“听完报告会,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才是布衣院士,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卢院士艰苦朴素,一心为党为人民为科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园艺学院辅导员庄碧云表示:“虽然已经听了很多次卢院士的事迹,但是今天的卢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依然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无数次为之潸然泪下。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定当将卢院士的事迹讲给一代代的学生听,传承院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强农兴农。”

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素材<三>

卢永根院士的职业是科学家,而他一生的事业,是那让我们洒下热泪的、永恒发挥作用的探索和奉献。他的一生,都有关选择。在战乱纷扰,国仇家恨中,他选择就读中文学校,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向往共产主义。在公派留学,亲人挽留时,他选择勇担责任,报效国家。他选择捐出毕生积蓄,选择捐赠遗体,选择在重病中开展组织生活会。伟大根源于平凡。卢永根院士做出这些选择时所思所想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上穿了多年的旧毛衣,家里破旧的老物件,亲笔签下的志愿书都在无声诉说“布衣院士”何以感动中国。这是华农之幸,因为华农亲眼见证了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一位平凡的教授,平凡的科学家。这是华农学子之幸,因为新时代扬帆起航,灯塔更高更亮。卢永根院士,还在那里,卢永根精神,一直在那里。

篇2:卢永根简介

卢永根简介

他是8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

他是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的老校长。间,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他是一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把一生积蓄880多万元,一笔又一笔地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这是华农建校1来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他,是卢永根。他无数次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无论是一帆风顺的日子,还是身处逆境的时刻,始终坚信,要把一生献给祖国!

卢永根院士。

近乎苛刻的节约

毫无保留捐出毕生积蓄

记者到华农采访时,是9月6日下午3点。在农学院8楼,我们推开了卢永根办公室的门,房内的办公设施非常简单,办公桌上的日历恰好翻到了去年9月6日。卢永根的同事们介绍,在那以后,他生病住院了。

同事们说,在入院治疗前,卢永根几乎每天最早来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华农师生再次见到卢永根,是在今年3月。当时,他撑着孱弱病躯,在徐雪宾的陪伴下,把一生积蓄880多万元,一笔又一笔地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

卢永根到银行捐款现场。

卢永根叮嘱说,这笔捐款要用于奖励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嘉奖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资助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前来讲学交流。

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农农学院副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厉行节约,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他还在楼顶‘耕田’种菜,自给自足,尽量少买菜少花钱”。

8月,卢永根(左二)在福建省尤溪县考察再生稻。

前几年,他的同事学生看到卢永根年纪大了,建议请个保姆,有个照应,出门叫上学校配的专车,保障安全。一听这建议,夫妇俩直摇头,继续“我行我素”:卢老背个挎包、头戴遮阳帽,缓缓步行到公交站坐公车,一旦遇上大雨,就摞起裤腿,趟着雨水回家;徐雪宾则踩着一辆28寸凤凰单车,车铃叮叮当当,响彻华农校道。这也成为华农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

卢永根为何要捐出毕生积蓄?对记者的疑问,刘桂富说,卢老年轻时的经历,或许能很好地解释他现在做出的决定。

纪念恩师

女儿取名“红丁”

卢永根祖籍广州花都,1930年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家庭。1941年,就在卢永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香港沦陷,卢永根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在乡下时,卢永根亲眼目睹日军凶残,也体会到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在乡下待了将近两年之后,卢永根返回香港读中学。此时,卢永根碰到了思想进步的老师,受其影响和教育,他在全国解放前夕加入了香港的中共地下党。当时,卢永根年仅19岁。

卢永根很快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回到内地,到私立岭南大学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迎接广州解放。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50年,卢永根(左)与胡景钊在岭南大学北校门码头。

正是在广州,卢永根初为人父。1959年,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房,卢永根的女儿出生了。夫妇俩共同商议后,决定给襁褓中的女儿取名“红丁”,以纪念恩师丁颖。

丁颖比卢永根年长40多岁,但丁颖与卢永根的“忘年交”一直是学界佳话:丁颖是卢永根的恩师,是他学术上的领路人;在卢永根的鼓励和支持下,1956年丁颖以68岁高龄加入共产党,这在当时广州地区高级知识分子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卢永根学生、华农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今华农前身),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学术上,卢永根也紧跟丁颖的步伐,传承学术思想: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渐扩充到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1963年8月,卢永根(左四)随丁颖(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

“这些特殊经历,使卢老坚定信念、坚定信仰,保持了共产党员的良好习惯。”华农农学院副院长孔琴说,在卢老的要求下,作物遗传育种系党支部有一个严格规定,所有党员每月按时缴交现金党费、过组织生活。

住院后,卢永根还主动向农学院党委申请成立病房临时党支部,所有党员每月按时足额缴交现金党费、过组织生活。今年3月,“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华农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

践行诺言

“卢永根精神”令人敬仰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是的,这就是一位农业科学家的赤诚之心、家国情怀。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发挥“拿来主义”,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上任之初,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他谈到自己的党员、校长、教授三个角色关系时表示,要坚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

华农原校办主任卢吉祥表示,担任校长期间,卢老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南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1987年的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以人才断层困局,破论资排辈风气。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农原校长骆世明、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泰岭等,分别成长为政界、学界的优秀人才。

,卢永根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在那些难以被人看见的日日夜夜,他逐步为学校长远发展铺就了道路。”当年被破格晋升的华农原校长骆世明深有感触地说。

这些年,即便头上有多个“光环”,卢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保持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热情和深沉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读书,看论文,整理著述。

华农校长陈晓阳感慨地说,这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和教育家应有的品质、责任和担当!

近日,华农师生和校友在得知卢永根的感人事迹后,深深被卢永根的高尚品格所感动。无数校友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留言:“向卢永根院士和其夫人徐雪宾教授致敬!”

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同志伟大事迹心得青少年素材<二>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迎接学校110周年校庆之际,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结合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 10月19日晚上,学校在丁颖礼堂举行了学习“最美奋斗者”卢永根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在教三、教五、教六设立分会场。全体辅导员、全体学生党员40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卢永根夫人徐雪宾教授、女儿卢红丁女士出席了现场。本次活动“学一位先进”是“六个一”教育计划的一次实践。

校党委副书记钟仰进在讲话中强调,卢永根院士夫妇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求实作风,践行了把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初心。希望大家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学习,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内化为自觉行动,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争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以《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 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深情讲述了“最美奋斗者”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她带领大家回顾了20那次令全校上下感动不已的捐款,由此介绍卢永根院士胸怀党和国家、追求科学与真理、低调朴实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党林夕说道:“卢院士用毕生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虽然卢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永远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力量!”

原农学院党委书记、“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展基回忆了与卢院士的交往,讲述了卢永根院士对党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人故事。张展基总结道,卢永根院士一直坚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干部的初心、农业科学家的初心和高校教师的初心,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卢永根院士将永远在华农人心中。

卢永根院士生前秘书、农学院赵杏娟跟随卢院士二十余年,她从治学严谨、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学习不辍、学农爱农和扶贫济困等六个方面,回忆卢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布衣院士崇高的品格,令在场的党员感动不已。

报告会结束前,大家一同观赏了20迎新晚会上讲述卢院士事迹的节目《大爱芬芳》。

会上同时发放了主题教育读本《“最美奋斗者”卢永根的初心故事》,该读本选编了卢院士生前十三个小故事,体现了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的崇高品格,将激励广大党员在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中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

不少师生党员听完报告会深受感动和震撼,有学生感慨道:“听完报告会,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才是布衣院士,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卢院士艰苦朴素,一心为党为人民为科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园艺学院辅导员庄碧云表示:“虽然已经听了很多次卢院士的事迹,但是今天的卢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依然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无数次为之潸然泪下。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定当将卢院士的事迹讲给一代代的学生听,传承院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强农兴农。”

2019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同志伟大事迹心得青少年素材<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习宣传我校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5月24日,我校960多名研究生党员在丁颖礼堂参加了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蔡秀娟主持。

农学院党委书记张展基,卢永根同志指导的博士、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卢永根同志的秘书赵杏娟老师等三位同志结合他们与卢永根同志交往的经历,分别作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所知道的卢永根》、《我的老师卢永根》、《讲好卢院士故事,发扬卢院士精神》的宣讲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向研究生党员展示了卢永根同志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

当天,现场师生还倾情朗诵了配乐诗《大爱芬芳——致敬卢永根院士》,展现了卢永根同志的感人事迹,歌颂卢院士高尚品格,抒发了“芳华不老,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并号召全体研究生向卢永根同志学习。“人称您为布衣院士,您是党的脊梁,国的栋梁,您的初心是为人民,心系教育,心怀华农。院士之风浩浩荡荡。永不停步,奋斗不息!”铿锵有力的朗诵声在丁颖礼堂内回响,满怀感情的诗句令在场师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让现场研究生党员深受感动。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党员吴江南说:“经过这一次精神洗礼,深刻地体会到了卢永根院士精神,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研工部号召,研究生党员应继续深入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和可贵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篇3:卢永根简介

卢永根简介

一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

因患重病,87岁的卢永根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

3月的一天,卢永根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因每笔转账都需输密码、签名,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

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家里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他为科研奉献了一切。”

今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其夫人徐雪宾教授的善举,刷爆了华农人的朋友圈。华农的学子和校友们纷纷留言,或回忆在校园里与卢院士的接触,或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感想<二>

高军青院长首先带领全体教师党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介绍了卢永根同志的基本情况,并从学习卢永根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创业精神三个方面对教师党员进行引导。

课堂上,高军青院长结合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卢永根的一些爱国主义言行以及陶行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表示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师德建设的和外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任何不与时代进步和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思想都是落后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始终是一名爱国者。而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卢永根精神,首先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具备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师德情操,就是要学懂弄通贯彻实践十九大精神,只有在十九大精神灌溉下的师德建设,才是符合中国当前时代精神,契合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蓝图的强国教育之道。

随后,高军青院长还谈到卢永根同志所具备的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等优秀品质,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应具有的时代风采,要求广大党员应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崇高品质。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光要有规范和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思想建设、人格养成和价值培养。作为党员教师,要把党性修养和师德修养相结合,将党的十九大科学论断和目标任务与自己教学工作相统一、将中国梦的实现与自己的教学理想相统一、将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与习近平思想相统一,只有这样,师德才能从党员的先进性当中得到最大的优化。

高军青院长认为,脱离群众是一名党员的大忌,必将发生党性丧失和蜕变,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从来如此,脱离了学生,也就走向了歧途。“教学相长”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也与党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一脉相承。高军青院长要求全体教师党员要以学生为主,热爱学生,真心为学生着想,与学生虚心平等交流,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贡献,从教学实践和与学生交流当中体会十九大精神、解读十九大精神,把卢永根同志的精神时刻记在心上,认真学习卢永根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共产党员的情操和勇于创业的精神,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探索、践行和完善十九大后的新时代师德。最后,全体教师党员结合高军青院长的党课内容以及自主学习的情况,分别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均表示要学习卢永根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潜心育人、培养人才的敬业精神。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使文学院教师党员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感想<三>

校党委副书记钟仰进在讲话中强调,卢永根院士夫妇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求实作风,践行了把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初心。希望大家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学习,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内化为自觉行动,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争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以《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 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深情讲述了“最美奋斗者”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她带领大家回顾了那次令全校上下感动不已的捐款,由此介绍卢永根院士胸怀党和国家、追求科学与真理、低调朴实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党林夕说道:“卢院士用毕生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虽然卢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永远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力量!”

原农学院党委书记、“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展基回忆了与卢院士的交往,讲述了卢永根院士对党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人故事。张展基总结道,卢永根院士一直坚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干部的初心、农业科学家的初心和高校教师的初心,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卢永根院士将永远在华农人心中。

卢永根院士生前秘书、农学院赵杏娟跟随卢院士二十余年,她从治学严谨、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学习不辍、学农爱农和扶贫济困等六个方面,回忆卢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布衣院士崇高的品格,令在场的党员感动不已。

报告会结束前,大家一同观赏了迎新晚会上讲述卢院士事迹的节目《大爱芬芳》。

会上同时发放了主题教育读本《“最美奋斗者”卢永根的初心故事》,该读本选编了卢院士生前十三个小故事,体现了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的崇高品格,将激励广大党员在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中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

不少师生党员听完报告会深受感动和震撼,有学生感慨道:“听完报告会,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才是布衣院士,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卢院士艰苦朴素,一心为党为人民为科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园艺学院辅导员庄碧云表示:“虽然已经听了很多次卢院士的事迹,但是今天的卢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依然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无数次为之潸然泪下。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定当将卢院士的事迹讲给一代代的学生听,传承院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强农兴农。”

篇4: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卢永根同志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先锋典范,是“四有”好老师榜样和知识分子楷模。他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祖国的农业事业发展拼搏了70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奋斗了70年,充分展现了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楷模、争当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拼搏奋斗,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卢永根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如山的政治品格。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忠诚,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他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矢志报国,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面对众人的疑惑,他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最高目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始终笃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许党报国。

学习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卢永根同志师从著名农学家丁颖院士,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长期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第一线,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继承丁颖生前收集的七千多份稻种,后来逐渐扩充到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他于1978年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创新学术观点以及相关设想,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坚守岗位,刻苦钻研、勇担重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韧劲,以严谨精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学习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的崇高境界。卢永根同志长期奋斗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线,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和教书育人楷模。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近,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他心系教育,大刀阔斧改革,打破论资排辈风气,破格晋升中青年学术骨干,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他还在生活上关爱、支持和资助师生,带出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为国家农业和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英才为己任,为事业鞠躬尽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努力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修身立德、甘于奉献,勤勉俭朴、淡泊名利,发扬传承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篇5: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等先进典型为榜样,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做合格党员、当时代先锋、为人民造福,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一流业绩,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8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在广州逝世。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办公厅转达了对卢永根同志逝世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男,汉族,水稻遗传学家,祖籍广州花都,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入党。1953年8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1983年11月至1995年5月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二、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生物学部副主任。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感动中国人物”“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南粤楷模”等称号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卢永根同志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先锋典范,是“四有”好老师榜样和知识分子楷模。他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祖国的农业事业发展拼搏了70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奋斗了70年,充分展现了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楷模、争当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拼搏奋斗,广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卢永根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如山的政治品格。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忠诚,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他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矢志报国,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面对众人的疑惑,他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最高目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始终笃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许党报国。

学习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卢永根同志师从著名农学家丁颖院士,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长期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第一线,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继承丁颖生前收集的七千多份稻种,后来逐渐扩充到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他于1978年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创新学术观点以及相关设想,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坚守岗位,刻苦钻研、勇担重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韧劲,以严谨精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学习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的崇高境界。卢永根同志长期奋斗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线,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和教书育人楷模。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近,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他心系教育,大刀阔斧改革,打破论资排辈风气,破格晋升中青年学术骨干,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他还在生活上关爱、支持和资助师生,带出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为国家农业和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英才为己任,为事业鞠躬尽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努力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修身立德、甘于奉献,勤勉俭朴、淡泊名利,发扬传承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广东省委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等先进典型为榜样,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做合格党员、当时代先锋、为人民造福,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一流业绩,为广东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7: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他出生在香港,后来扎根内地,兴农报国,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论文抒写在广袤大地上。他的一生,饱含着对祖国最深沉的大爱。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院士的一生当中曾经有过四次重大选择,第一次是中学时期选择了一种信仰,第二次是考大学时选择了一个国家,第三次是工作后选择了一份事业,第四次则是生命最后选择了一种告别。卢永根的人生选择生动地诠释了对党的一片忠诚、拳拳报国之心和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而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彰显出爱国知识分子用一生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卢永根对党忠诚。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他用义无反顾的抉择,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更是一位信仰坚定、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卢永根奋斗报国。卢永根爱党爱国,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始终以奋斗姿态投身于科研实践。他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长期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第一线,于1978年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他带领学科研究团队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他继承、扩充的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他以非凡担当和忘我拼搏成就了爱国知识分子的价值。

卢永根奉献为民。卢永根一生为国尽力、为民谋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他将广州花都祖传的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他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他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奋斗和奉献,唯独没有自己,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彰显出共产党人鲜亮的初心底色。

卢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榜样。卢永根的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篇8:“布衣院士”卢永根事迹介绍

“布衣院士”卢永根事迹介绍

8月12日,刚刚过完入党70周年的“生日”,89岁的他安详离世,走得坦坦荡荡。

积蓄,全都捐了,880多万元,一分不剩,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最后一笔党费,老伴代交了,有1万元之多……

这一生,他是那样简朴,简朴到家里连窗帘都不挂;可他又是那样富足,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身后泽被万千学子, 留下了闪光的无字丰碑。他曾说,生活过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无愧我心”。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生命最后的时光,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倦。可一说起当年入党时的情形,他眼中立刻发出明亮的光。

“当时在香港,一个很小的房子,有面墙壁挂着党旗。”老人的广东口音有些颤抖:“举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就在北方,延安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的一个中产家庭,家里有电话、出门有汽车。11岁那年,日寇占领了香港,他被父亲送回广东花都老家避难,谁料想,这里也被铁蹄践踏。

“老卢看到日本鬼子检查‘良民证’,一不顺从就一巴掌打过来。”老伴徐雪宾说,这一幕让老卢永世难忘。亲历了国土的沦丧,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卢永根陷入了迷茫。就在这时,一道“红光”照进了他的人生……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早在两年前,17岁的他就瞒着家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对祖国的命运自当不能袖手旁观!”卢永根如是说。

“他把入党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每年这一天,我都为他过生日。”87岁的老伴徐雪宾颤巍巍地笑了,有点羞涩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想在这一天,一定干一件最让他喜欢的事,所以在1957年8月9日,答应与他结婚。”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香港,前去广州领导地下学联,迎接广州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而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卢永根说。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岁月时光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卢永根和老伴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名党员参与,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

“我全程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听完总书记的报告,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十九大召开第三天,在病房党员学习会上,卢永根笑得皱纹绽放,“仿佛回到刚入党的那一刻”。

“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们没白爬上来!”10月的一天,广东佛冈的一个山顶上,71岁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开心得像个孩子。

爬山不容易,卢永根拄着拐杖,感觉很吃力。“卢老师,您别上去了,我们上去采回来!”学生刘向东不忍。“要上去!野生稻的生长环境很重要,我想去看。”没办法,学生架着他,一步一挪,齐腿深的草打得裤管刷刷作响。

野生稻,携带栽培稻不具备的抗虫、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种质资源。连续几年,卢永根带着学生们奔波在广东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苦苦找寻……

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抗战时,丁老师带着水稻种、番薯种,一直逃难到云南,把种质资源保护下来。”卢永根十分敬佩。丁老师去世后,卢永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恩师未竟的事业,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首次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15亿多元。

这对师生,还有一段佳话。学术上,丁颖是卢永根的老师,是他的领路人,但在政治上,卢永根是先行者,是进步青年,他多次对丁老师说:“像您这样先进的老科学家,应该尽早成为共产党的一员。”终于,丁颖在6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80年代,高校论资排辈风气严重,年轻科研工作者难以“出头”。怎么办?时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决心要捅破这层“天花板”。他冲破重重阻力,破格晋升了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平均年龄40岁,最小的年仅29岁,其中5人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如今的这8名骨干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卢永根的日记扉页上,抄写着艾青的诗句。

曾几何时,在美国的姐姐苦劝卢永根一家移民,可怎么也说不动他。卢永根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他在给留学生的信中写道:“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劝导下,多名学生学成归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

“老卢啊,你身后,储蓄怎么处理?”底,身患癌症的卢永根住院,老伴徐雪宾问道。

“捐!”卢永根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字。

“好,我也是准备捐的。”没有任何思想斗争,老两口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3月14日下午,卢永根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迈上银行台阶。他颤巍巍地打开黑色旧挎包,掏出了里面的10多张存折。周围安静极了,只见卢老吃力地在一张张凭证上签字,一次次输入密码。不久后,他又在另一家银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积蓄。

8809446.44元!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了“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徐雪宾说:“我们的生活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这些钱就是多余的。”

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走进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纪。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机坏了修了再修……

“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卢永根说。“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4个条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徐雪宾很满足。

出门,80多岁的老两口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这已经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赠。早在,他就和老伴回到家乡,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当地的罗洞小学。

这些壮举,大家说是“捐”,可卢永根却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老伴徐雪宾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不仅“还”钱,他们觉得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党和国家的,也要“还”回去。于是,双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他不留财产、不留遗体、不留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心得<一>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眼眶总是充盈着泪水,一次次的被他们震撼。今年的《感动中国》如约而至,十位来自平凡岗位的普通人用自己的事迹给予我们感动与力量,为全国人民做榜样。

感动于孤云心浩然的王继才。自1986年起,他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困难,守卫孤岛,守岛不难,难的是在整整32个年头里,他们夫妇要经受孤独、抛亲、诱惑……各种考验,只为了最初的承诺。令人悲痛的是,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32个年头,近1万个日日夜夜,两百面国旗啊!是多么强大的爱国情怀支撑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枯燥无味的年头。夫妇二人身上那强烈的赤子之情令人动容,并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追求的导向标。

更感动于大业光寰宇的程开甲。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颗颗耀眼的星星,无怨无悔地燃烧自己,照亮世界。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尝尽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他说:“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出头之日,海外的华人心中都很闷、很苦。”当听到新中国成立得消息后,程开甲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加入中国核武器的研究队伍,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从此隐姓埋名消失20余年,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他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当他在20新年前夕,听到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时,这位百岁老人老泪纵横,欢欣鼓舞,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伟大的科学家是不求名利的。但真正为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程开甲的事迹让我想到了孟晚舟事件国家的霸气反击,而中国反击之所以这么霸气,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底气。正因为有像程开甲这样的人在,中国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慢慢跻身世界大国,逐渐占有了不容小觑的一席之地。

那么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或许将来我们成为不了程开甲那样的伟大人才,成不了各行各业里的精英,但我们只要努力,只要有付出,就终将会有回报,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不息的奋斗与汗水,让我们赖以依靠的祖国更加强大。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且富有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实现梦想,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铭记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

感谢这些可爱的人,感谢与他们相遇,感谢他们给予我们坚持圆梦的力量。

_2020感动中国度人物观后心得<二>

观看《感动中国》,再度经历了这种感动,了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着不平凡的人物。他们,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阳光,折射出靓丽的七彩光芒,这光芒璀璨的让所有人肃然起敬,这光芒能激发人们内心里向上的动力。

这是一份中国军人对边疆人民的责任――中国军人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六个铁骨铮铮的字彰显出一份军人的责任。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只为同组战友安然无恙,面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就是用实际行动书写下的新时代军人的使命担当,他是一位英雄!

这是一份驾驶员对乘客的责任――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建,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每一个精准操作的背后,都隐藏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执着。

这是一份普通老师对山村学生的责任――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他的皱纹,有人看到他的沧桑,更多人看到的却是他年轻的心。

张玉滚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张玉滚老师难以挪开他的脚步――他割舍不了这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最难割舍孩子们纯真的眼睛;他身披山村乡民希冀的目光,似缕缕阳光,一腔至爱至诚的火焰在心中燃烧如山花烂漫,扎根深山十七载。张玉滚老师正是凭着内心的那份执着,犹如大山深处的一弯明月守望着这片希望之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张玉滚老师这样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经受了这些神圣精神的洗礼,一个个平凡的人,经过日日夜夜的坚持,也能变得很伟大,在涌出感动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当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时,人们都为之感动,感动的不只是那优秀的品质,还有那无私的爱,“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也要学会坚强和坚持,这场精神盛宴更为我们青少年的前行指明了方向!

篇9: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

全校近400名党支部书记按照《华南农业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党支部工作指引》要求,带领全校近8000名党员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华农农学院植物保护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李树忠表示,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将继续带领党员博士团深入农村一线,利用所学植物保护的专业知识,开展专项调研,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

华农外国语学院3个教工党支部书记发挥专业语言特色,把老校长卢永根院士感人至深的“初心”故事翻译成英文版本,举行双语故事会,鼓励全体党员和广大同学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不忘初心保护生态环境,牢记使命创造绿色生活!”9月29日,华农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教工党支部书记陈乐天工作室开展“环保跑捡”主题党日活动,除了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还开展环保知识问答、环校跑、捡拾路边垃圾等活动,用实际行动祝福祖国和学校生日快乐。

篇10: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给卢永根的颁奖词。

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症尚在治疗期间,卢永根携夫人徐雪宾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他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和支持开展学术交流。

这是华农建校1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880多万元从哪里来?这是夫妻两人数十年来共同的积蓄,基本都是工资。他们两位平时生活非常简朴,房子也只有一套,平时很少花钱。”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

得知自己患病后,卢永根托夫人为其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和国家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20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症尚在治疗期间,卢永根携夫人徐雪宾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

他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党培养了我,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卢永根说。很多人不知道,对自己,卢老是近乎苛刻的节约。他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

师生们回忆,入院治疗前,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很多华农师生都曾在学校饭堂某个不起眼的位置见到这名“布衣院士”的身影,知道他爱吃青菜配蒸鱼,每次都把打的饭菜吃得很干净。

随着年纪渐长,同事学生们劝他请个保姆,出门叫学校派车,习惯了布衣的老两口一听直摇头,继续“我行我素”——卢老背个挎包、头戴遮阳帽,缓缓步行到公交站坐公车,如遇上大雨,就摞起裤腿,趟水回家;徐雪宾则踩着一辆28寸凤凰单车,车铃叮叮当当,响彻华农校道……

就连身在病榻之上,卢永根也不忘誓言。年3月,应他要求,“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坚持认真研究、学习。

他还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作为中科院院士,作为共产党员,捐献遗体是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卢永根说。

篇11: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

9月25日,华农老校长卢永根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卢永根是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他在病中捐出毕生积蓄880万余元。他在病房里成立临时党支部,决定将遗体捐献,做出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最后一次贡献。

作为华农师生人人熟知的身边典型,卢永根“一心向党、一生爱国”的事迹感动了全校5万师生,筑牢了全校师生的信仰之基。

主题教育期间,华农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观看老校长卢永根《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的故事;带领团员聆听讲述卢永根院士用毕生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微团课”;全体辅导员、全校学生党员参加“卢永根先进事迹报告会”……

“我时常在想,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观看和听卢永根院士事迹后,心中有一粒种子正在萌芽。”“作为一名兽医学子,我会以卢院士为榜样,潜心科研,强农兴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以卢院士为标杆,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师生们纷纷表示,让榜样之光照亮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做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

篇12:党员干部学习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卢永根院士于8月12日4时41分在广州逝世。虽然他已逝世,但他长流人间。他的动人事迹、他的伟大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涉农高校的学生辅导员,我要将卢永根院士这种“坚定信仰,永葆初心的本色;一心为农,深稽博考的作风;淡泊名利,朴素纯粹的追求”传承下去,我要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强农兴农热洒自己的汗血。

篇13:党员干部学习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但总有人能将自己的平凡贡献给国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无

法预知自己未来能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才能向卢永根院士这样伟大的人靠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历史责任,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青春的路上,向卢永根院士孜孜不倦的学术态度看齐,学习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篇14: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事迹简介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8月12日凌晨,89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卢永根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热绘制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执着,将会闪烁着永不熄灭的闪亮光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忠”字。卢永根把对党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了灵魂上。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他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艰难险阻,都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仰和热爱,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时刻不放松,时刻不懈怠,带着坚定执着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勤”字。“勤政务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好干部的要求之一。卢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奋的党员干部,直到70多岁,他仍然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实干是发展之基,实干是成事之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勤勉务实,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要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特别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更要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用工作实绩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廉”字。卢永根常说,“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3月,他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围猎”的阿谀奉承,党员干部必须坚守本心,坚守对党的誓言,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坦荡。要敢当“黑脸”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从严管好身边的朋友、亲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始终带着“清风”赤诚前行。

篇15: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事迹简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卢永根将捐献遗体看作是作为院士“最后的科普工作”,作为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后的坚守和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贡献。

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他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当了校长,他也坚持不坐进口名牌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人生的境界与追求,来自于党性的修养。在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他用自己的无言行动,展现了党性的强度和纯度,诠释了党性的力量,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修养树立了榜样。

在他的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四个“一点”,是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写照,也为他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篇16: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事迹简介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研究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卢永根选择了教师行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作为一名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学生。立德树人,终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培养和感召之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并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卢永根的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篇17: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事迹简介

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时代楷模”节目播出后,在基层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卢先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在工作中,我们不再怕辛苦,不再区分分内分外工作,不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再看重个人荣誉,不再患得患失,只要是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完成,想尽办法做好。我们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我们遇到困难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我们取得成绩,不再飘然自得,而是淡然处之。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x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学习他始终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篇18: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事迹简介

一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事业。

因患重病,87岁的卢永根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捐出所有积蓄。

3月的一天,卢永根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因每笔转账都需输密码、签名,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

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家里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他为科研奉献了一切。”

今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其夫人徐雪宾教授的善举,刷爆了华农人的朋友圈。华农的学子和校友们纷纷留言,或回忆在校园里与卢院士的接触,或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篇19: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学习有感精选

卢永根,1930年12月生,广东花都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历任华南农学院助教、讲师,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年上任华农校长之初,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他谈到自己的党员、校长、教授三个角色关系时表示,要坚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

20世纪60年代初,他研究稻作遗传资源,划分我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70年代后,从事水稻遗传学的研究。首次建立原产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粗线期核型。

2017年3月,他把880多万元积蓄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2018年3月1日,获“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有着70年党龄的卢永根曾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2018年3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成为第一位揭晓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

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宾老师。徐雪宾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遗体捐献卡,这是几个月前卢永根要求为他办理的,卡片上面写着:“我是一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我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为振兴祖国医学事业而奉献。”

同为遗体捐献者,徐雪宾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共产党员,他捐献遗体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动中国颁奖词卢永根

给卢永根的颁奖词

给卢永根的颁奖词 年度

向优秀党员卢永根同志学习心得感悟

关于优秀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关于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文章

关于卢永根先进事迹观后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400字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卢永根事迹颁奖词
《卢永根事迹颁奖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卢永根事迹颁奖词(推荐19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汪勇观后感心得体会2023-03-11

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2022-05-06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2023-03-22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2023-12-21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事件2022-05-16

感动世界年度人物颁奖词2022-05-06

保险公司感动人物颁奖词2022-05-02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颁奖词2022-08-20

感动中国科学家的颁奖词2022-05-06

感动中国诚信人物颁奖词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