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

时间:2022-12-19 07:46:07 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精选16篇)由网友“涉江”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供大家阅读。

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

篇1: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

荣国府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的正定县,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是依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建造的。 荣国府是按照《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一律采用明清五进四合院格式:清砖钻山灰瓦,磨砖对缝,兽头滴水,筒氏扣顶,雕梁画栋,游廊贯通,鹿顶耳房的格局。

府的中路为贾政的公务院,采用了庄重的宫廷式彩绘;西路前为贾母院,后为王熙凤院。 荣国府成为了影视界青睐的影视基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郑板桥外传》,《包青天》,《东方商人》,《金搏虎》等一百七十多部影视剧相继完成。 当时,是由于《红楼梦》急需要塔建合适的场景,因为在北京租地价格又非常昂贵。为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决定与政府联合投资,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荣国府和宁容街。

荣国府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西路依次有穿堂、凤姐家、花厅、贾母正房、垂花门等,中路是向南大厅、荣禧堂、内仪门、后围房、外仪门等,东路是贾赦院、王夫人院。荣国府内的每一个景点都是《红楼梦》戏剧的舞台。到荣国府旅游可以让您体验到很深的文化底蕴。

石家庄正定开元寺导游词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石家庄正定开元寺导游词

正定开元寺俗称东大寺,位于邢台市旧城东北隅,东围城路北段路西。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开元寺原占地四十五亩,座北面南,气势宏伟。原寺门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滚龙团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飞龙姿态雄健、造型优美,且暴出影壁数寸,活灵活现,颇有欲跃欲飞的神态。雕塑之细腻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绝,均为北方所罕见。跨越雄伟的山门,便是头殿,即弥勒佛殿。此殿除有造型独特的偶像外,四壁皆字题刚劲的名人诗词。相传是钟离权为拜访该寺主持,有道高僧万安而作。

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佳个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另一诗云:“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钟离权是否有其人无从考查,但借诗抒发当时人民的心声却是事实。

二殿为毗卢殿,之后为三殿,即释迦牟尼殿。该殿为硬山式建筑,巍峨壮观,结构精巧,殿前有四根石柱,门侧东西两面的四根石柱高达4.5米,柱围2.5米,柱上皆游龙石雕,数条游龙石柱蟠蜷。龙体龙首突出石柱之外20至35公分。俨似真龙游跃腾舞,其龙姿之矫健雄壮及巧夺天工之雕刻艺术,除我国孔庙石柱外几乎无与其匹。如此高超稀有之珍品,在“十年**”中幸被工人同志以泥土覆面而得保存至今,否则早被破坏。三殿正门龙柱两侧均系石雕花,工艺之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第四殿,是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此殿规模最大,风格别具,因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塌坏,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下,现已进行彻底翻修。

开元寺为历代名刹,唐开元年间初建时,名声大噪,为我国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后梁乾化年间(9--9)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建元帅府,安抚司等,忽必烈曾数幸开元寺,故寺建于唐而昌盛于元。明正德年间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宋、元和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正如史料所云:“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堪称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开元寺内有一巨型铁钟,高二米七○,下沿围长七米二,钟厚半尺,重达三万多斤,堪称稀世巨“金”。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象。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该钟铸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历经风雨剥蚀,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所以不但不显氧化痕迹,并且棕红色的钟体四周仍然荤荤发亮“十年**”中曾遭捣砸,但只闻嗡嗡声,不见钟破损,由此足见古代我国铸铁术的高超。该钟原在开元寺三殿前东侧钟楼内的铁钟架上,用以作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犷沉鸣,声震远近。信徒僧众双手合十,异地同拜,因此成为邢台一大景,叫做“野寺钟声”。现该钟仍然完好如初存在达活泉公园内。

寺西有唐代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细。今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寺后原有宝塔一座,造型新颖,名曰“圆照塔”,现不存。

该寺虽历经破坏,但雄姿犹存,特别是名震遐迩的声望一直铭刻在人们的心目中。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

篇2:石家庄正定导游词

正定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范仲淹故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 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 正定旅游景点主要有:正定古城墙南城门、中国十大著名寺院——隆兴寺、三国名将赵子龙——赵云庙、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现代影视基地——荣国府等。

河北正定隆兴寺(大佛寺)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县城东门里街。 隆兴寺是中国现存时代较早、布局较为完整的大型寺院,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扩建,改名为龙兴寺。清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增建,并改名为隆兴寺,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菩萨,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

寺院占地约5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都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今存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等。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王孝?ト敖敝菽谑渴?万余人修建龙藏寺后所立,书法??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篇3:石家庄正定导游词

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北 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 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

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 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原名“龙藏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隆兴寺的主要建筑天王殿、摩尼殿、弥陀殿、戒坛、大悲阁等,都顺序分布在中轴线上。

荣国府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的,它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分府、街两大部分。整个工程于1984年12月破土动工,1986年7月竣工。荣国府是按照《红楼梦》中所描绘的“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建造的一座封建王宫,占地面积2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房间212间,游廊102间。整个府邸分中、东、西三路,各路均为五进四合院:中路为贾政公务院,采用了庄重的宫延式彩绘,东西两路为内宅院,采用了明快的苏式彩绘,室内落地花罩典雅气派,明清式家具精美华贵,23个场景,150个人物;

1600多件古玩、字画,再现了 “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的富丽堂皇。府内西侧怡园内四季花亭古香古色,小桥迂回山水齐备,婉如一座小巧别致的苏州园林。后围房内新增设了《红楼梦诗词绘画、刻石展》,邀请了启功、张爱萍、黄琦、欧阳中石共200余位著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其中部分为黄华、廖汉生、王首道、王任重等到国家领导人题词。宁荣街总长200米,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房间120间组成风貌各异的51家店铺,它是参照乾隆南巡图设计的,房屋错落有致,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齐全,再现了康乾盛世景象。

赵云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举行世闻名的隆兴寺、荣国府毗邻。一九九六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将旧扩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12亩,全部为仿明清式建筑,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候殿。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变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亭刻石,花 草树木点缀其间,尤为肃穆典雅。现庙内展出的赵去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原庙内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均为正定出土文物。再有木牛流马、红崖天书、孔明灯等都与三国有关。殿内 的壁画、配诗以及盈联多为名家所为。

篇4:石家庄正定导游词精选

荣国府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的正定县,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是依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建造的。 荣国府是按照《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一律采用明清五进四合院格式:清砖钻山灰瓦,磨砖对缝,兽头滴水,筒氏扣顶,雕梁画栋,游廊贯通,鹿顶耳房的格局。

府的中路为贾政的公务院,采用了庄重的宫廷式彩绘;西路前为贾母院,后为王熙凤院。 荣国府成为了影视界青睐的影视基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郑板桥外传》,《包青天》,《东方商人》,《金搏虎》等一百七十多部影视剧相继完成。 当时,是由于《红楼梦》急需要塔建合适的场景,因为在北京租地价格又非常昂贵。为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决定与政府联合投资,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荣国府和宁容街。

荣国府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西路依次有穿堂、凤姐家、花厅、贾母正房、垂花门等,中路是向南大厅、荣禧堂、内仪门、后围房、外仪门等,东路是贾赦院、王夫人院。荣国府内的每一个景点都是《红楼梦》戏剧的舞台。到荣国府旅游可以让您体验到很深的文化底蕴。

看过“ 石家庄正定导游词精选”的还看了:

1.我爱石家庄导游词3篇

2.河北正定开元寺导游词

3.河北导游词

4.石家庄植物园导游词3篇

5.河北石家庄动物园导游词

篇5:正定古城导游词介绍

渊源流长的历史,给古城留下了瑰玮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名 胜古迹,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称。

“三山不见”指的是历史上正定曾用过的中山、恒山、常山的名字,但正定却没有山。

“九桥不流”说的是 隆兴寺前面的三座桥、古府和县文庙大殿前面各有的三座孔桥,但都是旱桥。

“九楼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内的四个门楼、四个角楼、还有阳和楼;四塔是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指的是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前寺、后寺、崇因寺;

“二十 四座金牌坊”是过去正定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例如像较大的许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铎万事等。

但是由于历史王朝的变迁,风雨吹打,不少珍贵的文物被毁坏了。但从现有的国家保护文物4处、省级保护文物7处、县级保护文物10余处,来看正定乃然不失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古城正定于199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正定的旅游具有“亦新亦古”、“亦雅亦俗”等特点。在名胜古迹中,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的隆兴寺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光胤亲自敕封扩建的,气势雄伟保存完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著名的古建筑学家 梁思成先生誉为“京外鸣刹之首”。寺中的“倒坐观音”被 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转轮藏”被物理学家称为 牛顿定律运作的典范,还有中国最古最大的藏经橱。

隋龙藏寺碑是中国国内著名古碑刻之一,曾被康有为推崇为“隋碑第一”,还有高22米的大佛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铜铸立佛。以及平面十字形的“摩尼殿”运用典型的宋代营造手法建筑。正定周边还有四座名塔, 广惠寺的华塔是金钢塔与花塔的巧妙结合。天宁寺的凌霄塔是我国木制阁塔之首。开元寺的唐代钟楼与古塔相对应的营造手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临济寺的澄灵塔是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法师的衣钵塔,已经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和纽带。

新建的景观,主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坐落在正定城内的荣国府是完全按照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的描述,并严格遵照中国《大清会典》设计、修建的,是我国第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古建筑外景拍摄基地。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大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荣国府西郊门的清代一条街“宁荣街”全长200多米。电视剧《 红楼梦》中的重场戏“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等都是在此街上拍摄的。这条街已经成为文化古玩交易市场。

篇6:正定古城导游词介绍

赵云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A级景区,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

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正式对外开放。

一九九六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将旧庙拆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造型古普,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由为肃穆典雅。

现展出之赵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者。赵云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世界文明之隆兴寺、荣国府毗邻。景点聊缀,相得益彰。

篇7:正定古城导游词介绍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一家去正定古城墙玩儿。据我了解,正定古城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重新扩建为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现存正定城墙是明代遗存,城垣残存8106米。正定城垣最宏伟壮观的当数四座城门,东曰迎旭,后改为环翠,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经岁月剥蚀,西、北城门已无往日风采,东门因建设性破坏不知去向。此前南城门城楼及两侧各50米的城墙,是正定县政府号召百姓捐献旧城砖,并投资399万元人民币于修复完成。

停好车后,我们走到一片万紫千红的花海。哇!好美啊!数不清的花儿开的正艳,一阵秋风吹来,无数的小花和秋风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搂着奶奶站在花海前,让妈妈为我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绕过花海,我们走到了古香古色的“文化一条街”,街的中间有一条河,把街分成了左右两部分,街的两边是整齐的房子:有卖特产的、有卖古玩的、还有照相馆……这里可真热闹!咦!前边的桥上怎么这么多人,我小跑着到了桥头,想看个明白,原来桥上有人在往河里扔鱼食,怪不得河里的鱼都聚在了一起,原来也是一群群的小吃货呀!

走过这座桥就到了古城墙了,走进城门,我从城墙下往上看,好高呀!可是为什么墙的高处位置会有一个个凸出的孔呢?我一口气爬上城墙寻找答案,我发现城墙两边都有一个和凸出的小孔连着的沟。啊,我明白了,这一定是排水用的,雨水可以从城墙上流到城墙下了。

我们的祖先真聪明,我为他们自豪!真想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篇8:正定古城导游词介绍

第一次游古城,是在一个飘着牛毛细雨的晚上。雨中的古城与晴天的古城各不相同,我觉得雨中的古城更有仙味……

撑一把油纸伞,进入了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亭子,青油油的草地衬托着榆木的桐棕,雨滴击在榆木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落在草地上,则把绿映得更绿。亭子里有许多老人在摇着大蒲扇休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边向前走边环顾四周,许多店铺都开着,每间店铺里都有独特的香味。店铺也是古老,有的是用木头堆成的,有的则是用石头砌成,它们摇摇欲坠。瓷砖也是同样的古老,斑驳的岁月之刀为你刻了伤痕,崎岖不平,你的身影承载着数不清的人马。木、石店铺的古老,瓷砖的岁月抹痕印成了一幅画。此刻,我愿是一位古人,穿着古装,摇着扇子,在古城中走着走着,发出“屋古瓦古”的感叹。继续向前走,就是古城必看点——古湖。古湖的水十分清澈。雨滴落在古湖上,漾起了圈圈涟漪。灯光照射下,古湖的水都变成了金黄的秋波。远处,几盏灯火照亮了古城的宁静与安寂,还有几件衣服挂在绳索上,迎着风翩翩起舞,不远处有几株凤尾竹,正站在古湖的四侧,苍翠欲滴。我不想打扰这宁静,悄悄地继续往前走……

穿过几条不显眼的小巷,来到了古城最大的广场。它的喷泉射出千百丈,壮丽极了。玫瑰花般的香气从远方传来,抬头一看,各家各户前都摆着一盆蔷薇,红得发紫,那绿叶衬托的红花红得似熊熊燃烧的火焰。晚风凉凉,月影摇摇,蓦然回首,小巷是多么寂寥而幽长。只是经过风雨冲刷,红壁有些脱落。

这时候,晚风送来了蔷薇的花香,雨也悄然而停,我该回家了。我收起了油纸伞,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了古城……

篇9:河北石家庄介绍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我代表星星旅行社和司机师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是大家本次游览的导游,我叫高梦帆,对,就是梦想的梦,一帆风顺的帆。大家可以叫我小高,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我会尽我的能力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这是我们的司机,郑师傅,他的车牌号是12345,咱们的郑师傅已有多年的驾龄,大家大可把自己放心的交给郑师傅。最后,预祝我们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_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_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革命被迫搬迁。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西柏坡旧址是1970年进行的复原建筑,占地16440平方米。大家看前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_汇报,并根据党中央、_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_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政府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_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政府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政府当败,蒋当败啊!

毛泽_是1948年5月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_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_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穿过任弼时同志的旧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周总理的旧居。大家随我来,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本来准备让_住。可_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坚持让朱总司令去住。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好了,我们的西柏坡之旅马上就要结束啦!想当年_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今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一天的时光是短暂的也是开心的,希望我们大家能珍视这份友谊。如果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什么不满在此说声对不起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敬请指出,我很乐意倾听,并且会积极改进,希望下次再见时一定做到让大家满意。最后,祝大家今后的生活像今天的阳光一样灿烂!谢谢大家今天的支持和配合,谢谢大家!!

篇10:正定大佛寺导游词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这座千年古刹,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来,先后有田纪云、薄一波、李鹏、李瑞环、吴阶平、彭冲、彭佩云、钱其琛、迟浩田、姜春云等70多位__领导人莅临隆兴寺.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此庙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有南北中轴的狭长方形。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及牌坊。门内左右的钟鼓楼和正面的大觉六师殿已毁。再后是东西配殿和摩尼殿,殿后有戒坛(四周的回廊和后端的韦陀殿已不存)、慈氏阁、转轮藏殿,再进为东西碑亭和佛香阁,最后是弥陀殿。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阁东,并附厨房、马厩等。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倒座观音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1、千手观音像 千手观音像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

2、五彩四大天王 五彩四大天王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四天王像为1982年重塑。像高4.8米,身着甲胄,脚踏夜叉,四天王名称和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持宝剑,因舞剑生风,故寓为“风”;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因琵琶能调拨发音,故寓为“调”;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因伞能遮雨,故寓为“雨”;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手缠一蛇,意为降服归顺,寓为“顺”,合称“风、调、雨、顺”。

3、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 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摩尼殿正中佛坛上供奉的一佛二弟像,为宋代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像,残高9.28米,其相貌端庄,肉髻螺发,着通肩袈裟,下身着裙,裙摆宽大覆座,手作说法印,后饰头光,身光和塑有菩提树枝叶及狮、象、羊、摩谒的'大背光。惜上半部残缺,残高9.28米。释迦牟尼,名悉达多,族姓乔达摩,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像东侧站立弟子迦叶像,双手抱拳,老成持重,高4.8米。西侧站立弟子阿难像,双手合十,忠实虔诚,高4.9米

西方圣景西方圣景是寺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代壁画,整幅壁画描绘了以阿弥陀佛为主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祥和场面。上部中间是阿弥陀佛坐在莲座上为诸菩萨、罗汉等圣众在说法,两侧坐在莲座上的二菩萨是观音和大势至,前面站立的是二胁侍菩萨。画面上端为宫殿、楼阁、七宝树等,两边为佛传故事,最前面为顶礼跪拜及前来听讲经的诸菩萨、罗汉圣众、伎乐等。整壁绘有人物四百余身,画面下端宝池内盛开莲花,池岸上有迦陵频伽,共命鸟,仙鹤等。左下角则以暗淡的色调描绘了人间生活中生、老、病、死诸苦,与恢弘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壁画采取分幅兼通景的形式和单线平涂的技法,并进行沥粉贴金,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壁画长9.36,高7米。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四抱厦绘“二十四尊天”,内檐扇面墙外壁绘“西方胜景”帮“东方琉璃世界”,檐墙则生动地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般等整个过程,声势浩大,线务流畅,色彩艳丽。背壁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以其秀丽恬静的面容、优雅端庄的姿态为世人所倾倒。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平山本照像馆购得此观音照片,并视若佛教美学佳作,陈放于自己的书案上。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每壁三尊,身高1.72~1.79米。东抱夏南壁大悲尊天(右)鬼子母天(中) 金刚尊天

头戴花冠,身着菩萨装,手托卷轴,敞领宽袖,有头光,后有侍从执幡,为明代绘制。功德天汉译为“摩诃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称“吉祥天女”,后被佛门吸收为护法神。

此像铸于明代。通高84.5厘米,由佛像、莲座、底座三部分组成。佛头梳螺髻,面庞方圆,双目微闭眉间饰白毫,身穿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此座左右侧下部各伸出一支带有茎叶的小莲台。莲座底部正中有一圆形榫,插入下部六角形基座正中的圆管内。基座表面作水波纹,周围以勾栏环绕。整体结构合理,造型精美。

此镜为黄铜质。圆形,直径24.2厘米,镜面素平,背面中心作圆形钮,周边海水滔滔,钮下方有两条并游的鲤鱼,上方左侧崖石上有一人面向内侧站立,头载幞头,身穿大袍,腰束带,手持书卷。右上侧波浪中露出一人的上半身,头载胄,身穿圆领窄袖上衣,右臂曲上举,手执长棍斜置肩上,左臂平伸,食指指向崖石上站立之人,二人遥相呼应,似在对话。画面外有一周狭窄的卷云纹及素宽沿。此镜纹饰新颖,布局得当,是金代铜镜精品。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金三彩舍利塔

此塔呈六角形,由塔身、上檐、下檐三部分罗列而成。塔身自下而上渐收,下为须弥座式基座。塔檐以斗拱承托,顶呈六角攒尖式。脊上由基座、仰莲、宝珠等组成塔刹,脊下端饰戗兽。整体造型为仿木建筑结构,塔身正面设假门,门上、左、右侧刻有塔铭。塔为红陶质。通高78厘米。金代制作。斗拱、门、垂兽、基座部分施黄、褐釉,其余均为绿釉。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由此一组宋代建筑拔地而起,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明漆金铜佛像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架,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至四十八年(公元17)、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金人物双鱼铜镜,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金三彩舍利塔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 。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

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 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篇11:洛阳景点导游词介绍

各位朋友: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的邙山冢头村,乘车大约需要30分钟。现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洛阳地区古墓葬及洛阳古墓博物馆的一些情况。

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蕴藏无数文物瑰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建都洛阳。正是洛阳具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

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身长眠的乐土。

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晰,衔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

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人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

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为集中。

为了让世人了解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时尚习俗,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5年开始兴建,并于1987年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群体从南往北有汉白玉石门阙一对,馆表一座,馆表上的表额“洛阳古墓博物馆”题字由著名考古学家夏先生书写,进而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两侧设有复制的汉代天禄、辟邪兽一对。

殿后为上下墓区厅,两侧为配殿。后边还有四角楼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设有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休息厅,各厅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是复原的历代古墓群。首批搬迁复原的有上自两汉下至北宋的历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新莽时期壁画墓、东汉车骑图壁画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晋关内侯裴诋墓、北魏孝文帝之孙长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玮墓以及西域安国人唐代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

另外还有宋代五座仿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砖室墓等。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结构灵巧,或布局严谨,或性质殊别;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壁画,或表现打鬼仪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绘天体星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再现车骑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场景。墓中均随葬有丰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称的上是国之瑰宝和艺术杰作。记载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谓是补正史书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内还陈列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历代葬具和丧葬仪式,以展示洛阳历代墓葬的演变和时俗风尚。

说到古墓葬,就要首先从“丧葬”二字开始讲起。

死,作为人生的一种自然归宿或终结,是人类无法回避、无法解释、无法超越的现实问题。这个另人恐惧、焦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史前时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迷。他们惧怕死亡的降临,以为死亡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因此丧葬便成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种.种具有神秘色彩、庄严而隆重的丧葬礼俗,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然而,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丧葬”二字并不是一开始就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

“丧”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为采桑,后来才被人们借作“丧亡”的“丧”,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体,即死者的遗体,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礼仪。

“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为掩埋死者尸体的象形字,其意是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椁装殓起来加以掩埋。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体,当渊源于此。

大约到了秦汉以后,“丧”“葬”二字才开始合称,其基本的含义就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处理及其有关的礼仪习俗。从程序上看,“丧葬”可以划分为殡葬礼仪、埋葬礼仪和祭祀服丧礼仪三个部分。

丧葬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并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为其它上层建筑所制约,并随着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丧葬有着各自不同的性质、职能和形式。就丧葬的社会作用或意义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与强化血缘和亲族关系。

2、重视与推崇敬爱先人的孝道观念。

3、强调丧葬的社会教化与文化积淀。

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资料证明:丧葬礼俗决不是人类一诞生就有的,而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开始出现。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类的思维能力有了提高,社会组织的结构也已有原始规范的迹象,丧葬制度便开始萌芽和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而居丧制度又包括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埋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葬法、葬式与墓向

1、葬法:葬法指埋葬死者的方法。中国古代葬法种类很多。采用哪一种形式埋葬死者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都有关系,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鸟葬)、水葬、野葬、瓮棺葬、悬棺葬、衣冠葬等。衣冠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法,其特点是墓内无死者的尸体,仅埋葬死者生前穿戴的衣冠。这种葬法,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

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关。在当时,氏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的战争,一些氏族首领、军事将领或勇士,或为保卫氏族生存而献身,或在掠夺财富的战争中战死,其尸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回。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往往要为他们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葬礼,对他们实行厚葬,为他们建造衣冠冢,祈求他们的亡灵为本氏族带来更多的福气。

2、葬式:葬式即安葬死者的姿态。从死者尸体入埋时的身体姿势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仰身葬、侧身葬、俯身葬三种;从死者尸体入埋时的肢体置放状况来看,则可分为直肢葬、蹲肢葬、断肢葬、折肢葬等;从墓葬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堆放状况来看,又可分为叠骨葬、骨架扰乱葬等;从死者入埋的次数来看,又可分为一次葬、二次葬或一、二次混合葬等;从墓坑中入埋的死者人数来看,又可分为单人葬、多人葬。

3、墓葬方向,简称墓向,一般是指死者埋葬时的头向,有时也指面向、足向等。它是我国人类社会埋葬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的定向原则:1、向日出方向2、向日落方向3、向高山方向4、向流水方向5、同本族文化同一方向等。墓葬定向的意义是原始人祖先崇拜和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其意义有三:一是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到原来的老家去,因此头就朝着老家的那一方向。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思想便源于这种观念;二是认为世界有一个特殊的地域,人死后,就应到那里去生活。因此,埋葬死者时就朝着这另一世界的方向——日落方向,是亡灵的集中之所,是区别与人间的阴间世界;三是认为人的生死犹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因而埋葬时应背东向西。

二、葬具、随葬品与墓志

1、葬具:是指装殓死者尸体或遗骨的用具,土葬所用称为棺椁。但棺椁在古代又有内外之分。棺为直接装殓尸体的葬具,为区别棺或椁,又有人称其为“内棺”,因其与死者尸体为接近,故又称“榇”,又因其一般以木材制成,故也称“棺材”。椁,因其在内棺之外,故又称外棺;又因其大于内棺,故又称大棺。棺椁的使用方法,《礼记》有载:“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

2、随葬品:从山顶洞人把石制工具和石珠、穿孔兽牙等饰品一同随死者埋葬的事实可知,随葬习俗几乎与丧葬习俗同步,而初的随葬物品均为死者生前用过的武器、工具、生活用品以及简陋的装饰品,以寄托人们对死者的淳朴祝愿。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帝王贵族不仅生前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并幻想死后到另一个世界里仍能享受富贵,往往用大量的能显示其生前地位及财富的专用品和大量的金银玉瓷、珍奇玩好之物随葬,逐渐形成了厚葬的风气。

于是一种专用的随葬品——明器就产生了。明器又称为“冥器”、“盟器”、“鬼器”、“息器”,是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无实用价值的各种器物模型的统称,一般用陶土、竹木和石头制成,也有一些是用玉石或金属以及纸等材料制成的,用以安慰死者之灵。这些明器大多依照日常用具制作,还有一些依据家畜、房屋等动产或不动产所模仿。做成人或家畜、鸟兽模型的明器即所谓“俑”。不过一般情况下,明器很少单独随葬,大多是和部分实物一起下葬。北宋以后逐渐流行纸扎明器,纸扎明器并不随葬,而是在下葬时或下葬之后焚烧,这种纯粹象征性的明器可能是经济的寄托哀思和希望的器物了,所以直至今日仍在普遍使用。

3、墓志:墓志的性质与作用和墓碑相似,是记载死者姓名和家世生平事迹的石刻,文章末尾缀有称作“铭”的韵语颂词。不同的是墓碑立于墓前而墓志则埋于墓中。墓志起源于东汉,魏晋以后普遍流行。早期的墓志形似碑而较小。南北朝后,墓志一般作方形,由志盖和志石相合而成。志盖多作橥顶形,一面刻有篆体的标题。志石上则刻有志文、志铭,唐代以后还有撰文者及书写者的姓名。历代墓志,其志文、书法不少出自名人之手,且大多有当时的史实记载并录有确切纪年,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三、坟丘、墓穴

1、坟丘:中国传统的葬式是实行土葬。实行土葬,要把死者安置在棺中,然后埋入土穴。埋棺之处叫做墓,也叫做茔,墓地周围以内叫做兆域,在墓地埋棺之处的地面上堆土成丘状,叫做坟,也称冢,也就是说墓指平处,坟指高处,所以古人讲“土之高者曰坟”,又说“葬而无坟者谓之墓”。中原地区以土坑竖穴墓为主要的墓葬形制,但直到西周初年,地表上还没有明显的坟丘。

到了春秋晚期,中原地区才出现了坟丘式墓葬。土丘坟一经出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墓葬由“不封不树”一变而为“大封大树”,至战国时已巍然成风并且制度化。秦汉以后,几乎可以说无墓不“坟”。秦汉时的坟丘以方锥形为贵,一直延续到唐代。但规定只有皇族可以使用方丘,一般贵族和平民均为圆锥形。至明初改方形陵为圆形宝顶起,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之墓,都带有圆锥形坟丘,所不同的只是占地大小和坟丘的高低。

2、墓穴:墓穴即墓室,也称墓圹,由竖穴、横穴之分。竖穴是从地面一直往下挖掘而成的土坑,横穴则是先掘到地下一定深度,再横向挖掘而成的洞室。墓室是坟墓的地下部分,随着时代和墓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殷商时期墓穴的主要形制为竖穴土坑。从战国时期出现的用大块空心砖砌筑而成的墓室,到西汉时期广为流行。东汉时期为常见的是用小型砖块砌筑的券顶砖室墓。王莽前后开始出现了在墓中祭奠死者的风气。

为了便于在墓内进行活动,竖穴的墓道普遍转变为阶梯式或斜坡式。两汉时期的砖室墓中,有些还在墓砖上雕刻、描绘各种图案,这就是所谓的画像砖墓。隋唐时盛行壁画墓,即在墓穴内彩绘各种宴饮、出行、狩猎等图案,宋元时期则盛行仿木结构墓,即按照死者生前所居来构筑和描绘墓穴。当然,不同形制的砖室墓只有各级官员和王公贵族可以享用,隋唐时的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各朝所沿用。而对于普通百姓,能以土坑竖穴葬其遗体已是相当不易了。

篇12:洛阳景点导游词介绍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公元6隋场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个皇家牡丹园。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风日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皇家宫苑,寺观园林,私家花园鳞次栉比,宋代理学家邵雍写有“人间佳节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之名句,可想当时洛阳园林之盛,花卉之壮观。每至春暖花开时“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成为京城洛阳的亮丽景观。诗人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马光的“洛阳春日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均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人们赏花的狂热程度。

中国的著名花卉数百种,各显其长,入伍群芳,但惟有牡丹品位极高。它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360多种,无一可与牡丹伦比。因此,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于牡丹生长发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他饱览了洛阳名胜古迹,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著有《洛阳牡丹记》。他的”洛阳地脉花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说,很早以前,邙山上的野生牡丹人们不以为贵,常割其为柴,有个青年十分怜惜,将其移植院内,精心护养。在一一方手帕,上面绣有大朵的牡丹。这个青年纳闷,正要相问少女忽然不见了。展开绣帕,但见上面题有一首诗:”芳名洛阳花,邙岭为我家。感君情意重,来春见奇葩。“到了第二年春,这位青年家中的牡丹花困果然丰硕艳丽,婀娜含情,从此他便以种植牡丹为生,家境日见丰裕。看来,传说中的这位后生该是洛阳早的”牡丹种植专家“啦。

自唐代以来千余年间,洛阳出了不少栽培牡丹的能工巧匠。《龙城录》中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能诗,善种植之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植万本,色各别,赐千金归,宫人呼为花师。“历代文人学士吟咏洛阳牡丹流香吐馥、旷代绝姿的诗句美不胜收。唐人王亦真写洛阳牡丹:”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大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于悟“,此诗道出了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

据说唐太和年间,暮春之日,唐文宗李昂在内殿赏牡丹花,问画家程修己:”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程答:”中书舍人李正封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李昂听罢赞不绝口,便称洛阳牡丹”国色天香“,于是牡丹便有”国色天香“之誉。

千余年间,洛阳牡丹佳品迭出,千姿百态,艳丽迷人。欧阳修的”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道出了真谛。历史上盛时牡丹品种可达119个。现在已达500多个品种,概括地说,可分为”三类、九色、十型“。三类,即单头类、重头类和混合类。这个是按当年每枝上的花朵数分类,一朵的为单头花、二朵的为双头花、三朵为三头牡丹。九色是指红、粉、紫、蓝、黄、白、绿等花色,这是按牡丹的颜色分类。十型主要根据洛阳牡丹花瓣的多少、大小、排列方式及花朵的形态特征分类。19世纪,英国进化论学者达尔文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里曾援引洛阳牡丹的生态变异,作为他《进化论》学说的佐证。宋时,洛阳姚姓人家的姚黄和后周宰相魏仁博家培育的魏紫分别被称为花王、花后。”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元丰年间,洛阳进献宋神宗姚黄一朵,花大一尺二寸,神宗兴奋不已,竞不顾他那君临天下的身份,把花插到头上,可见,皇帝对牡丹的痴迷程度,并从此传为佳话。

唐宋以来,不少文人骚客不惜洋洋洒洒为牡丹作诗撰文,形成洋洋大观的牡丹文化,并演绎出众多有关牡丹的神话传说、软闻趣事。

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沼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

对牡丹的另一传说,则是唐明皇李隆基偕杨玉环夜游长安宫沉香亭,这位”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 妃,闻听洛阳牡丹已盛开,而禁苑中的木芍药尚含苞末绽,遂使宫人击鼓催之,花仍不开,她一怒之下,将牡丹全部贬到洛阳。可牡丹到了东京洛阳,刹那间,百花枝头灿烂辉煌,一齐绽放。其实,以科学态度观之,西安虽和洛阳在同一纬度线上,但温、湿度较洛阳均稍低,洛阳则西隔崇山峻岭,又在邙山之阳,较长安春早之故。为此,一代诗仙李白有《清平调》词”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东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之句讥讽杨玉环,由是贵妃衔恨,贬抑一代诗仙李太白,终生郁郁不得其志。

这些传说显示出牡丹不畏淫威、坚贞不屈的风格,也正是中华民族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的写照。

自从洛阳牡丹享誉国内外之后,前来求购的络绎不绝,隋、唐两代中日 交往频繁、洛阳牡丹传至日本,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宝。我国的邻邦朝鲜、韩国也广为栽培,随后,美洲、欧洲不少国家也相继引种,把洛阳牡丹称为”中国花“或”天都神花“。北宋末年,中原兵陷,洛阳宫苑毁于一旦,牡丹的栽培、繁殖也随之衰微,移至南宋京城杭州。明亮靖年间毫州、曹州人自洛移植牡丹,成为新的牡丹胜地。四川天彭、江苏盐城均有洛阳牡丹名品栽种,自此,洛阳牡丹遍及神州。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尽沧桑,洛阳牡丹只剩下30多个品种。1959年秋,周恩来总理视察洛阳拖拉机厂,专门询问洛阳牡丹的情况。周总理的关心引起了洛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恢复扩大种植面积,相继在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南关花园,开辟了牡丹观赏区,并在邮山新建国色牡丹园,洛浦公园形成了十公里牡丹长廊,并建起千亩牡丹基因库;洛阳市人大会把牡丹定为市花,于1983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从此,处处牡丹,户户天香,牡丹品种发展到500多个。每年花会,姚黄、魏紫、青龙卧墨池、贵妃醉酒等牡丹名品,各呈娇态,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洛阳王城公园曾创下一天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的记录。花盛期,城内居民蜂拥往观,万人空巷。正是:”看花看到牡丹月,万事全忘自不知。“

与牡丹花会相映成趣的是洛阳牡丹灯会。洛阳灯会,姑于隋、唐,1000多年来,已成为人们喜庆节日的一大习俗。近年来,洛阳花灯声誉鹊起,成为我国三大灯会之一。昼赏牡丹夜观灯,把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推向高潮。每年牡丹灯会,千道流霞染醉漫天星斗,万家灯火摇醒沉寂夜空。彩灯如诗如。画流光溢彩,令你辨不清是置身仙境还是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初冬,全国竞选”国花“领导小组通过新闻界披露候选国花方案是:一国一花--牡丹。此时,一场早镕的大雪使九朝古都披上银装,而洛阳耐火研究院花圃一株牡丹却适时傲雪怒放,人们奔走相告,无不先睹为快。新华社等数十家新闻单位争相报道,惊呼”国花评选传佳音,牡丹应知雪中笑“的百年奇观。

近年来,洛阳牡丹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还远销到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结束了牡丹”能看不能买“的历史。牡丹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项技术都有新的突破,基本上达到了”花开花落随人意,春来秋去不相关“,为进一步开发洛阳牡丹奠定了基础。

宋人李格非曾记述:”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兴衰,洛阳之兴衰,侯于园圃之兴废。"时序更替,沧海桑田,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一个哲理:国兴则花荣。今天,我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牡丹犹如东方之彩霞,装扮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牡丹,这个千古花魂,诉说着我们中华民族图强思变的史诗。牡丹为洛阳着装,洛阳为牡丹扬名。牡丹与古都荣辱与共。花开歌盛世,花谢孕生机;牡丹是洛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纽带与桥梁,牡丹,是古都的美学徽章,它将伴随洛阳前进的步伐,迈向新的辉煌。

篇13:洛阳景点导游词介绍

天池山森林公园位于河南嵩县西北部,距古都洛阳仅98公里,4万亩的景区内栖息和生长着野生动物184种,植物1800余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8.57%,年平均降水量812毫米,年气温28摄氏度,主峰王莽寨海拔1859.6米,景区道路平缓,舒适安全,便于游览,是中原大地一处风格独特的旅游胜地。

景区内山间层峦叠嶂,峡谷深涧,森林茂盛,绿荫如盖,石洁如洗,水清如滤,有以天池、玉女溪、二郎沟、飞瀑为代表的瀑潭景观;以飞来石、石鹰、青石峡、群乳峰、玉兔峰为代表的险峰奇石景观;以原始森林、杜鹃、水杉、落叶松为代表的森林景观,以春杜鹃、夏牡丹、秋红叶、冬雾松为代表的物候景观,以王莽撵刘秀时在此作战屯兵的大寨、小寨遗址、唐朝佛寺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韩王墓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景区分水、石、林、人文四条旅游线路,整个景区山、石、水、林、花、草融为一体。雄、险、奇、秀、幽交相辉映。两步一潭,三步一瀑,五步一景,看山花烂漫,听泉水叮咚。置身其中,宛如世外仙苑。

天池:海拔1630米,水域面积1.04万平方米,水深5.2米,是继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之后被称为我国第三的高山天池,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含有丰富的活性氧和负离子,是天然氧吧。春夏清幽高爽,金秋时节百色争艳,冬季是天然滑冰场。

飞来石:高26米,周长80米,接触地面不足10平方米,坐落在1560米的险峰之颠,且向一方倾斜,摇摇欲坠,令人既惊且奇,是名副其实的“天下飞来石”。

篇14:关于介绍苏州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江苏苏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苏。

江苏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江苏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江苏苏州高新区。江苏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江苏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江苏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江苏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江苏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苏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江苏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江苏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江苏苏州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正在恢复七里山塘原有的历史风貌,挖掘和整理分布在各地的古村落。建成了戏曲、工艺、民俗、园林、苏绣、碑刻、丝绸等12个博物馆。同时,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开辟具有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并形成了一批融旅游、文化、商贸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到江苏苏州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一步一景的奇妙幽情,还可以尽情享受苏州的美食。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到处走走,注意安全。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着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8__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簃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朋友,也许你的心早已飞进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这长长的羊肠小巷,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主人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

那么,主人是谁?为何取名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

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座北朝南,前有照壁,壁间设栓马环成行,左右各植盘槐一株,设有东西巷门,东侧还设便门,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二尺五寸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装阀阅。阀阅,俗称门档,又称门簪,是封建社会中门第高贵的标志,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的左右柱,常用来榜贴功状,在左称阀,在右称阅。唐宋以后,官宦人家就在大门外特做两柱,称为乌头阀阅,这种装饰,表现园主地位的显赫。

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入门厅,首先要经过可装可拔的门槛,遥想8__年前这门槛有多忙碌--贵宾来,仆人们忙忙碌碌地拔下门槛,贵宾走,又忙忙碌碌地装上。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进门后厅内左右安放着两条长长的赖凳,也有用长椅的,这种作对称式陈放两旁的凳,一进门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的视觉效果。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着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轿厅正面设隔扇门,棕色油漆,厅后顶部有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砖雕已有7__年历史。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大厅又称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你看该正厅是方梁弯椽,梁上雕有花卉装饰图案。前廊为鹅颈长椽,廊下一排18扇落地长窗。厅堂正面设一排18扇白漆门,这白色屏板不仅与墙面色调统一,增加室内的明度,对大厅陈设的家具和物品也能起到衬托作用,而大厅前面两根立柱的白底隶书联牌更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总之整个大厅平面广阔,立面高大,整体形象雄伟庄严。该大厅的陈设在手法上仍保持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突出大厅中央正面的天然几、供桌和方桌、太师椅,正面居中的匾额、堂对、楹联也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空间悬挂宫灯、壁画,系挂云石镶嵌条屏,形体方正,工艺考究的红木仿明家具,使大厅的氛围更加安详、静穆、庄重。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着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厅南的对景是一座雕镂精致、巧夺天工的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你看,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活八十四岁,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是朝中命官,可谓大贤大德,所以这幅郭子仪上寿砖刻表示“福寿双全”之意。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你看,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是描写周文王访姜子牙的场景。文王以大德着称,姜子牙以大贤着名,所以文王访贤比喻德贤齐备。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

墙为粉本,叠放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游人又把这山看为云岗余脉,给人以美的联想。五峰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更好地观赏峰石。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满庭,特别珍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13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红、粉、白等,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绝。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

五峰书屋西边紧挨着的便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也就是说必须心志统一,排除杂念,对外界的事不用耳听,而用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杆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杆,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集虚斋其上有楼,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历历在目。难怪,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从1992年4月15日至1994年2月21日的近10次谈判都在网师园集虚斋小姐楼上进行。李光耀携夫人来过两次。一位作家写道:网师园对谈判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巨大或是微妙,无人得知。当时的市长在谈判的间隙说过:“网师园为工业园区谈判顺利进行作出贡献。”

从集虚斋朝南看,彩霞池明朗,竹外一枝杆略暗;小天井明朗,集虚斋本身略暗,这种忽明忽暗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园景的层次感。

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临水而筑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一枝”指梅花,“暗”指枝叶茂盛。这座小轩原是封闭式的斜轩,1940年何亚农买此园后,对庭园进行整修,才改为敞轩,宽三间,玲珑剔透,外似船厅。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西面墙上有一空窗,构成大框景,窗下垂丝海棠婆娑起舞,稍远处石板曲桥,一波三折,白皮古松探身飞亭游廊,你若不留意,还误以为一幅山水画。这种有空窗(又称月洞)的墙面,使内外景物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轩前斜出水上的那株黑松,宛如黄山迎客松,倒映池中,若隐若现,生动而有气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竹外一枝轩和处于西南对角线上的濯缨水阁也组成一组对景,濯缨水阁架空水上;竹外一枝轩濒临水边,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濯缨水阁三面墙体,一面木栏,为实;竹外一枝轩空间开敞,不设门户,为虚。两者虚实对比,互相转换,美不胜收。另外,因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楼房体量较大,玲珑剔透的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与楼房形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组群,这一轩一廊不但造型简洁明快,大小高低亲切宜人,而且构成中景增加景物的层次,使人感到楼房后退,并增加彩霞池的开阔感。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这条短短5米多的小廊,北接竹外一枝轩,南连空亭,与曲折长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部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从外面看,亭则亭,廊则廊,轩则轩,各具特色,极为分明,这是园林建筑中参差曲折,错落疏密的多变艺术效果。射鸭廊对着月到风来亭是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轴线两边的布局,是极成功的不对称均衡构图。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从竹外一枝轩右拐,步行数步便来到看松读画轩。此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此轩建筑利用良好的朝向,多留空地,留出更多的观赏活动空间,因此轩体量较重,故与彩霞池隔以庭院,树木、花台,既增加园景层次和深度,又不使轩逼压水面。此轩与濯缨水阁遥遥相对,一离岸,一临水;一轻巧,一厚重,是一条轴线上的对景,冬季在此赏雪,最为合适。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其独特品位和意趣。其特征是雅古,先说雅,你看,看松读画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正中为一圆桌,东西各两把椅子,椅子间放桌几,桌椅几凳造型大方、流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蓝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因此,你一踏进轩来,便有一种古雅恬静的韵味。再看该轩和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意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全联描绘出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更有趣的是此联语所用叠字,是从人们熟悉的诗文中出来的,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些诗文与有关的韵事,如“寻寻觅觅”出自李清照《声声慢》词,“莺莺燕燕”出自杜牧《为人题赠》,“卿卿”是晋王戎妻对王戎的爱称,“暮暮朝朝”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再说说看松读画轩的“古”字。你看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当我们抚摸着这棵阅尽同师园苍桑变迁的苍老古柏,怎能不油然产生思古之幽情呢?轩东边天井内,还有一棵上百年树龄的木瓜树,树身虽有枯朽之感,但每年春天,仍绽出新绿。深秋时,枝上结出颗颗木瓜形如葫芦,不过要说真正的古木还得算轩内的硅化木。轩内圆桌之北为一高几,几上是一灵壁石,形状靖瘦,若以金属物叩之,有回声,灵壁石两旁的几案上有两段高约二尺,直径一尺多的灰色柱形圆石,形状酷似树干,仔细观察,可见一圈圈的年轮,一个个结节,一条条纤维纵纹。用手一摸。质地坚硬,与顽石没有区别,这就是典型的硅化木。这是一种一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广泛分布的常绿乔木的化石,这种历经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成为时代永久的象征,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政权万世稳固的象征,人民群众把它视为坚贞不屈精神的化身。据《本草纲目》记载:硅化木石还是一种医治男女相思病的灵丹妙药,我想,这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已经超越形体本身的特征,从而产生的无穷的内在魅力。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台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四季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香,冬赏雪。一年四季皆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砌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

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园中有精雅书房两间,为旧时书斋。小院曾是芍药圃,清嘉定年间,网师园以种植芍药闻名于世。现在芍药圃中植芍药八株,都是名贵品种,芍药花其形多变,其色艳丽,《诗经》中作为男女赠别之花。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据考证,此地旧有根树井,在古柏根下后来古柏枯死。井也被埋没,1958年整修时,挖出一块湖石,上镌“涵碧泉”三字,深挖其下,果然冒泉,殿春簃一院无水,有这眼清泉和全园水脉贯通,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似,其飞檐翘角非常轻巧,将人的视线引向上空,扩大空间,丰富景观。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北墙用红木精巧镶边而成的长方形窗景,奇峰湖石与傲雪腊梅、苍翠青竹、阔叶芭蕉、天竹红果相掩映,那静中有动的图案,仿佛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人在室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宋苏轼《与潜僧绿筠轩》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竹成为隐者名士的代名词。居必有竹,竹子四季常青,因为竹叶的取向各异,能把声波的反射相互抵消,因此竹子有一定的隔音保静功能,竹可使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气,竹子潇酒挺拔,宁折不弯,虚心有节,与士大夫文人追求的高尚品德相契合。梅花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坚韧和气节,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花为报春花,梅花之香,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清幽宜人,这正是中国文人不同于西方人重色不重香的独特艺术心态。

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简,就是造型简练,轮廓舒展;线,就是线条流畅,挺拔取胜;精,就是做工精细,结构合理稳固;雅,就是整体和谐,气韵雅清。殿春簃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为少占庭院活动面积,又与墙身结合。得到墙面衬托,采用周边假山布局,取得余脉连绵的情趣,东墙的峰洞假山沿边围成凹凸多变的弧形花台,南面曲折的花台处庭院主轴线上,穿插几快有观赏价值的峰石与白皮松,青枫相互衬托,并与殿春簃对景观赏。花台两侧设磴道而上,为近观林可自由漫步,花台西南为幽泉,不落俗套,并增添无限联想。自冷泉亭沿西墙至西北角假山中间的较低峰石,种桂花、青枫,富有花木假山小品观赏意趣。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本着主园利用水池为中心的原则,在内园余地全部铺砌与周围山石花木色泽和谐一致的花街铺地,平洁的整片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河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

1932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作临本,名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1940年死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地。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1978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赞叹不已,决定仿照殿春簃建造一座古典庭院。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因此定名为明轩。明轩于1979年10月下旬动工,1980年4月竣工。明轩全长30米,宽13.5米,四周是7米高的封闭山墙。明轩开创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走出潭西渔隐右拐,便来到月到风来亭,此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在亭中凭栏静观,池南濯缨水阁与池北看松读画轩相呼应,俯视池南岸高低起伏,低处出水留矶,井有自然式踏步下达水面,更增添游人浮水之感。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亭周池边到石矶,缩短人与水的距离,蹲石矶可以掬水,可以玩月,亭子挑出水面,可以与秋风相邀与明月对酌,人与清风、明月相伴,彼此亲密无间,这样就赋予这一处景观以人格灵性,构成自然与人生无限广阔的意境。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它与彩霞池东边的射鸭廊呼应、对比,射鸭廊笔直,爬山廊婉蜒、射鸭廊南面无廊,爬山廊则是完整的南北长廊,射鸭廊西面彩霞池,东临白墙,爬山廊东临彩霞池,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

从爬山廊南丘拐便来到濯缨水阁,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主题,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濯指洗涤,缨是系冠的丝带。意思是洁净的水,可用来洗涤帽子,污浊的水只能洗脚,后人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缨水阁轻巧,云岗浑厚,富有对比,该阁坐南朝北,面阔一间,基部用石梁柱架空,水自阁下而入,屋顶用线条柔软的单檐卷棚歇山,粉墙青砖黛瓦,配以花边滴水,古色古香的戗角起翘,有一呼欲飞之态,阁内四周有窗,凉爽通透,盛夏,在临水一面的长脚寿字扶手栏杆前数鱼,水面凉风习习而来。阁前一座落地屏风,两面分刻八骏马图、三国志人物及花篮博古等图案,阁左右两面配置和合窗,南墙巧借窗外天竹、桂树为景、透窗南望蹈和馆,窗景遥遥相对,窗中见窗,景中见景,北见较低的看松读画轩隐现于树丛,东北向的楼房前后参差,高耸的古柏与贴水的曲桥、石矶亘列于中,而临水的竹外一枝轩看似神似的舫。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四个典故,耐人寻味。大意是说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精神,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

从濯缨水阁往东走,便是黄石叠砌的云岗,它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云岗山体高俊、古朴、自然,造园家借鉴国画山水画中云岗山体的趣味,刻意表现其矗立于天池之畔,云雾缭绕的情趣,运用岩横为迭的手法,将黄石块体依断层岩体层状结构的节理错综迭置,再现高岸巨石形成的断岩地貌。石,含茹着太古的历史意蕴,具有“古”的文化品格,中国文人对石的崇拜,实际反映文人对史前文化的一种恋旧心理,奇石是大自然的精灵,具有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崇拜石头也是对自然的崇拜,中国文人们对石头的尊崇表现为文人和自然的融合,赋石以灵性、以人格。园林假山的气势和风格与所用石料有关。黄石属细砂岩,有纵横交错的节理,石面平直,梭角分明,这些特征使黄石山刚硬平直,浑厚沉实,层次丰富,轮廓清晰,而湖石属石灰岩,石质软,表面凹凸不平,

多孔隙小涡和裂缝,故湖石山外形轮廓飞舞跌宕,极富变化,石峰评判标准可用透、瘦、皱、漏、丑、顽、拙来概括,透指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光线;瘦指外形苗条,婀娜多姿;皱指石身起伏不平,有节奏的明暗变化,漏指石头中有孔穴相通,纹理清晰,这四字是从形象特征来评定。清指阴柔秀丽之美,丑指奇特的滑稽之美,顽指坚实的阳刚之美,拙指浑朴、敦厚之美,这是从石峰整体气势上来鉴赏。

从云岗向东走便来到引静桥。这是苏州最小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俗称小拱桥,誉称袖珍小桥。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桥长2.45米.宽0.92米,用花岩石砌筑,两侧配有石栏,东西各5个台阶,桥面中心有牡丹图案,架于池东南水涧之上,下设东台阶,是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的篆体“寿”字,寓意走过小桥,健康长寿。此桥是南宋遗物,闸门上方有一块立石,上刻“待潮”篆字,暗喻只要小闸门一开,潮水便会汹涌入洞。水洞两侧嵌有宋代石刻“磐涧”二字,叠石不多,却造成源头深远,余意不尽的印象。园林中架桥以梁板式石桥为多平面自一二折至三四折不等贴水而过,既便于观赏睡莲又便于小中见大。网师园引静桥,由于拱桥与小涧、小水闸配合得体,当你立于桥头望小涧时,因桥小而不觉涧之小,于小涧望小桥时,又因涧小而同样不觉桥小。小拱桥架在水面边角,设置在河口上,是应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学原理,把它作为遥远的背景,象征生活中高大的通舫石拱桥与对岸隔水池相望。桥愈小,愈觉水面宽阔,拱桥架在河面上,还能起到分隔水面作用,达到中心水面与泉流藏引贯通的效果。一池绿水到此形成小洞婉蜒南去,流向深远,使池水有源头无尽之感。而小拱桥呼应的九曲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赏景时间,扩大园林空间感。

引静桥是欣赏网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该池名彩霞池,相传这池名是以南宋国主史正志之爱女的芳名而得名,并沿用至今。造园强调叠山理水,理水艺术直接影响造园的景观效果,现在园中主景就是这一池碧水,水面开阔约半亩,命意不在分割水面以增支流之深远而在聚而不分,故池面为方形,仅东南、西北角伸出水湾,所以有水乡漫澜的感觉。石拱小桥栏出水洞和水闸,西北伸出水湾平板曲桥隔出湾头水面,池水去来无踪,有水源不尽之意。过桥以后,水体空旷一片汪洋,以象征园主的江湖之思,体现渔隐愿望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小涧、小桥衬托出水池的宽广,这是小中见大的典型范例。小拱桥和平板曲桥把水体分成三个部分,而桥的本身一圆拱一低平,一大一小,又组成对景,其位置处于园中最长的对角线上,是一组绝妙的对比。桥一方面形成别致的桥景,另一方面有分隔水面空间的功能。用桥分水似隔还连,水能通过桥孔展延出去,增加水景的层次。彩霞池岸用黄石叠砌,上横下直,大小错落,形成各种洞窟窝凹,形如水口,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石岸曲折错落;着重大体积组合,无平直刻板之弊病,沿地设置踏步石矶,踏步可拾级而下,浣手洗足,石矶可临水休息,观鱼戏水。鱼是园林中常见的动物景,这是受古代庄子、惠子濠上观鱼这一故事的影响,动物景对园林的点缀是多方面的,其最大特点是以动态的形象美和其它相对静止的景物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给园林带来勃勃生气。士大夫文人以山水禽鱼为知己、为情侣,正是中国文人刻意追求的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一种审美境界。彩霞池恰如一方天镜,将穹庐似的天宇一下子变成无限伸展的浑圆世界。波平时,蓝天行云,高楼增层,廊而复廊,亭亭阁阁相映成趣。风乍起时,吹皱一池绿水,楼阁摇曳,云岗游移,曲桥飘飞,一幅活动的山水画轴展现在你眼前,天空水底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奇异的水下世界,让人心旷神恰,并使人联想起天上神仙府第。而当视线与水面夹角增大时,反射效果减弱,透过清澈的水又可以看到鱼儿的游动。水有动静之分,静态时,景色显出朴实、稳定、静谧的风貌,而动态时则呈现一种虚实变幻的美。彩霞池四周建筑紧凑,比例适度。池西曲廊高低起伏且有亭突出水面,池西水

面狭窄处建东西向贴于水面的曲桥,池北轩、楼、柏、松参差配列,这是一组由亭、轩、楼、柏、矶、桥组成的错落有致的构图。池东虽是大片单调平直的高墙,但运用假漏窗、空亭、空廊,并在空墙前迭假山栽藤蔓,使景色简洁、自然。池南为轻巧水阁与浑厚假山配列。由于环池亭、台、榭、廊无不面水形成极为生动的不对称的均衡构图,是水院式闭合空间。为突出水面平波浩渺的水乡气氛,临水而筑的亭阁廊楼都适当缩小尺度。体型小巧轻盈,体量稍大一些的建筑或隐于山石后或远离池岸,不逼压水面,水中不植荷花不设岛,增强水面的开阔感。

从射鸭廊南头右拐便来到小山丛桂轩,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故而此轩曾名道古轩,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舒展飘逸,南面步柱安连续长官,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东西两面平墙以上均装玻璃,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回廊,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该轩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人如在山水中生活。轩北面正中是一扇正方形大窗,窗在云岗下,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窗中间为圆形大窗景,窗外重峦迭嶂,乔木丛生,真象一幅天然图画。轩南是一个曲尺形的小院,湖石叠砌小山,小山间主植桂树,另有丁香、腊梅、翠竹、梧桐、海棠等四时花木。每当金风送爽,桂香四溢;游人为之留步。北周文学家庚信《枯树赋》中有“小山则丛桂留人”句,点出此处意境,故以“小山丛桂”命名,寓款留宾客之意。

自小山丛桂轩向西南,有曲廊可至蹈和馆,馆额取“履贞蹈和”为名,寓平和安吉之意。此馆面东,南北三间,前有落地花窗,南北开花窗,这里原是园主宴居之所,现在辟为画廊。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有匾额,墙上砖刻“铁琴”,是一座别致小院。亭中间放琴桌,琴砖一方,长约一米半,宽约半米,中间漏空,四面镂以精致花纹图案,琴砖底部垫红木几架,壁间放红木挂屏,嵌云南大理石,气势磅礴。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树龄2__年的枣树高出墙头,秋天红枣累累。古桩石榴大盆景放在青砖盆中,盆长2.64米,宽1.3米,高0.9米,底周围刻“寿”字花纹,石榴古桩已有350岁。红枣寓意早得贵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庭院的西墙壁上嵌有十块扇形碑帖条书石,是同治园主李鸿裔的精美书法,这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

篇15:有关介绍江苏景点导游词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天津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接下来有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苏州的概况。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正在恢复七里山塘原有的历史风貌,挖掘和整理分布在各地的古村落。建成了戏曲、工艺、民俗、园林、苏绣、碑刻、丝绸等12个博物馆。同时,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开辟具有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并形成了一批融旅游、文化、商贸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欢迎大家随时来苏州旅游。

【本篇导游词共计 6分钟】

篇16:有关介绍江苏景点导游词

【欢迎词 1分钟】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江苏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20秒】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同里古镇布局与众不同,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镇。

【退思园 2分20秒】

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生于1838年,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并在前敌营务处任职。因作战有功,先后担任记名盐运史、候补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凤阳钞关等职。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垣,治驿路,建桥梁,开船塘及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退思园。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巧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颖格式。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从厅内陈设可以看出,正厅的接待规格要明显高于茶厅,平时正厅大门关闭时,只能从陪弄出入。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人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别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使各位能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要建两个楼梯呢?东西两侧的楼廊既遮阳、避风、挡雨雪,又方便主仆上下楼时避让,一举多得。大家看这两扇与退思园一样年龄的门。大门内木外砖,看似笨重,其实作用不小。谁能猜出它的作用吗?砖木结构,青砖能防火,门上闩后可防盗。

【崇本堂 1分30秒】

这里是崇本堂,整个建筑占地不足一亩,沿中轴线向北纵深发展。从沿街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到下房共分五进,从正厅到后楼,建筑里前低后高结构,民间称之为“连升三级”,是江南宅园纵深扩展的范例,它的实用价值在于通风和采光。因布局紧凑,且多为木结构,所以在厅楼之间都建有风火墙,楼廊左右设蟹眼天井,备泻水防火之用。崇本堂共有三进门楼,分别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遗范”和“商贤遗泽”,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业之志,又时刻提醒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说明原主人是一位诚实、守信、有文化的商人。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内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厅长短窗的腰华板上刻有《西厢记》戏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楼底层长窗的腰华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十幅。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种隐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称之为“富贵平安”,笔和锭称之为“必定高中”,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喜鹊和红梅寄意“喜上眉梢”,满装金元宝、银元宝朝内宅飞奔的图案就是“日进斗金”等等。另外还有八仙图、渔樵耕读图、琴棋书画图、福禄寿禧图等隐藏在58幅木雕中,请大家随我一起到后楼寻找,看谁先找全。

【嘉荫堂 2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柳亚子先生早年生活过的嘉荫堂,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去参观。嘉荫堂旧称柳宅,主人柳炳南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亲戚。因经营油坊有方,发迹后从北厍迁到同里,花了两万两白银于1922年建起了嘉荫堂,堂内各处建筑都有十分精细的雕刻,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我们先看正厅,厅内高大宽敞,颇有几分侯门气派。因为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厅也被俗称为纱帽厅,大家可以数一下,帽翅上一共刻着八幅《三国演义》戏文透雕,有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组透雕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再请看,五架梁正中雕刻着八骏图,梁的两端刻有凤穿牡丹,凤即凤凰,又称吉祥鸟,牡丹又叫富贵花,凤穿牡丹隐意富贵吉祥。梁底的两幅图案请大家辨认一下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称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以图会意,讨个好口彩。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清水砖雕门楼,大家已经注意到门楼上枋的浅浮雕图案与刚才庭院地上的图案一致。有谁知道它们叫什么?这一组图案叫做“暗八仙”,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八位仙人,所谓“暗八仙”就是见物不见人,见物似见人。上面的每一种图案分别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芦指铁拐李,宝剑指吕纯阳,朝板指曹国舅,笛子指韩湘子,鱼鼓指张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蓝指蓝采和,扇子指汉钟离。将“暗八仙”放在上枋,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字牌上“厚道传家”四字则是主人希望后人将诚恳和宽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传。下枋中央部位的“福禄寿”深浮雕,是祈盼未来生活能够三星高照。整个门楼砖雕简单朴素,寓意丰富,能够使人产生美好联想。

【明清街 1分钟】

在结束今天的讲解之前,请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两旁建筑为明清风格而得名。1983年谢铁骊导演以崇本堂为主场景,以明清街、三桥景区为外景地,拍摄了《包氏父子》。从此同里古镇就成为众多影视导演心目中的天然摄影棚。1999年4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将同里古镇指定为影视摄制基地。在这条街上,店家销售的大多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游食品有状元蹄、腌菜苋、闵饼、芡实、小熏鱼以及各种精美糕点等。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当然,为了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购买时请向店家索要购物凭证。

【欢送词 1分钟】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走到这里我们本次的江苏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江苏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本篇导游词共计 9分10秒】

介绍旅游景点的作文

关于河北景点的导游词

河北景点导游词

介绍古城的想象作文

河北闻名景点导游词

河北石家庄导游词

春游方案

河北经典旅游景点导游词

河北省抱犊寨征联对联

优秀河北导游词

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
《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石家庄正定景点导游词介绍(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春游的礼物幼儿园教案2022-11-16

景区导游年底工作总结2023-06-28

天津蓟县旅游作文范文2022-06-02

国庆趣事优秀作文500字2023-10-02

有关河北的导游词怎么写2024-01-28

关于河北的一些导游词2023-06-24

国庆趣事小学生优秀作文550字2022-05-06

娘子关2022-05-06

五一小长假作文2022-10-01

旅游景点项目策划书2022-07-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