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精选20篇)由网友“好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看见太原双塔寺,也就看到了太原。当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行驶在南同蒲铁路线上,快到达太原车站时,透过车窗,就会看到相对峙的双塔,恰似两根直指云霄的擎天巨柱,耸立在这黄土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太原双塔寺。
双塔寺坐落在太原市东南郊郝庄东南,双塔最初的命名是“宣文塔”,双塔脚下的寺庙称为“永祚寺”。“宣文塔“永祚寺”的名称早已被人们淡忘了,而民间惯称之为“双塔寺”。
命名为“宣文塔”,是为了纪念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据说,这位当年未得穆宗皇帝宠幸的妃子,曾拜妙峰祖师为师,并向他请教乞子求荣之法。妙峰祖师回答说:“造塔、建寺、修桥补路,能大兴这三件善事,必有上天保佑。”李太后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以做“功德”为名,拿出大量金钱资助造塔建寺。据《太原县志》、《山西通志》说,建造双塔寺的那笔数目惊人的费用,都是慈圣李太后资助的,所以双塔落成后,便以她的尊号“宣文”作为塔名。
寺名“永祚寺”,典出《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祚”是赐福,保佑的意思。“胤”,指子孙后代。“永祚”为“永锡祚胤”的略写,意思是:祝君子的天下能够千年万代永久长存,保佑子孙后人代代为君。
双塔寺坐南向北,依山而建,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方丈等建筑。还有天井中的丁香,牡丹。前院有新辟的牡丹园和书法长廊。布局合理严谨,景观优雅秀美。
据1982年重修双塔时于塔顶发现的铸铁铭文记载:“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城东南郝庄宣文塔万历叁拾陆年吉月吉日兴工至肆拾年吉月吉日完工”,可知双塔建于公元16正月初一,历时5年,于公元16竣工,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双塔,相距16丈(50米),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
两座塔,南北对峙,并肩而立,既给人以统一匀称之感,又各显其特色。北塔全用素砖砌筑,雕饰清丽,底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4.2米,周长33.6米,高54. 76米,上下收分很小,无论遥望近观,都显得豪放粗实,雄伟壮美。南塔底座每边长4. 60米,高54. 78米,琉璃剪边,色彩绚丽,较北塔轮廓更为秀美。两塔的外壁和内壁间都设有折转盘旋式阶梯,拾级而上,可直达最高层。如若登临塔顶,凭栏远眺,太原盆地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连绵起伏,晋阳大地绿野平畴;近处汾水波光闪烁。双塔的层高自二层以上有比例递减,塔门按顺时针方向改变。塔表装饰的砖雕,自下而上,由繁到简,既符合人们仰观的欣赏特点,又节省了工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劈裂。
令人叹服的是,造塔工匠当时已考虑到此处地势高峻,当地又多西北风,这些因素都会对高大的塔体以影响,故有意将北塔向西略微倾斜,形成一定的倾角,用以抗风力,正塔体,保证高塔坚固耸立。
篇2:太原双塔寺导游词
太原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 双塔寺的建筑方位,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距今 38O余年。
初创之时,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所寺院,也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那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于东南隅的那座旧塔。至于那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当时,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关于“永明寺”和“宣文塔”的起建原因,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万历本《太原府志》都曾作过明确的记载。
福登计划中的寺院规模是非常宏伟的,除了目前现存的后院三座大殿外,还有天王殿、后院门庭、前院诸殿和山门的殿堂。然而,终因年迈体弱,积劳成疾,无法完成其计划,于这年(万历四十年)秋天九月,完成新塔之后,抱病返回五台山,不久即圆寂于台怀镇显通寺。这个终未能完工的塔寺,遂更名“永祚寺”,两塔均定名为“宣文塔”。 寺庙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3万平方米。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排堂、方丈等建筑。寺内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皆系无量殿形制,以青砖雕仿木结构建造。
三圣祠,原名观音阁,面阔三间,长16.75米,深9.7米。处在当心间顶部的砖雕藻井,被认为是双塔寺砖雕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的代表作。正中龛内为观音大师彩塑。塑像高2米,造型丰满,线条流畅,是为明代彩塑中的精品。
双塔位于双塔寺最高之处,均在寺之东南,名宣文塔。两塔均为八角13层,高约54.7米。砖筑楼阁式,塔表仿木结构,用砖磨刻成斗拱、坊和檐椽,塔内设踏阶可盘旋而上,直达最上层。两塔相距60米,塔高54.85米,十三层,底层高7米,八角形,砖石结构。塔表面,用精美的砖雕、斗供、琉璃、飞檐装饰。飞檐上,嵌饰各色鸟兽、花卉、人物。塔顶,为八角攒尖式。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
篇3:太原双塔寺导游词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54.7米,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
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54.7米,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篇4:太原双塔寺导游词
华池县双塔寺遗址及双塔简介:双塔寺遗址和石造像塔位于甘肃庆阳华池县林镇乡张岔村双塔沟和豹子川河交汇处的台地上,寺院和两座石造像塔始建于金正隆至大定年间(11561189),筹建人有寺院主持僧普恩、德敬和保义校尉,华池寨主李世雄等人,当时名为石塔院,后于大安年间又更名为兴教院。
这是一处佛教寺院。寺院历元、明至清乾隆年间废弃。 现存寺院遗址主要有三圣殿、三门殿、伽蓝殿、双音阁、钟楼等建筑的残墙与基础及两座造像塔。造像塔通体遍雕佛、菩萨、弟子、供养人,伎乐天等造像,还有涅??等本生故事,全塔造像多达3600余身;二号塔造像较少,全塔615身,塔高13层11.98米。双塔造型秀丽,结构严谨,雕凿细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无名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善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5月至7月间对寺院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石碑、经幢、陶石建筑构件等文物370多件,标本267件,尤其是许多珍贵的文字铭刻,记录了寺院的名称、始建年代和筹建人等。1963年2月、1981年9月两次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5: 双塔寺朝山感想
双塔寺朝山感想
自8月3日我第一次走进万佛寺,第一眼见到师父——他老人家头戴大边草帽,身着浅黄色僧衣,远远走来,是那么超凡脱俗,小说里所说的仙风道骨浑然一身也但是如此。
当时眼前一亮,一念随即而生:如我此生学佛这位必须是我的师父,师父到了!
感恩师父,让弟子此生和您相遇,阿弥陀佛!
11月3日第一次随师父参加福慧之旅朝山团。路上师父嘱咐我们:我们是去帮忙,不是去参观,是去种福田,让我们的身体能为上师三宝所用,我们是去学人家的长处,不能和人家比,我们都一一记在心上,一路上充满了对双塔寺的期盼。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最后到了目的地。
整个寺庙矗立于群山之中,
寺前几棵高大的垂柳依然绿意盎然,
随风摇曳,娑婆起舞,
门前一条小溪穿流而过。
正所谓:
四面环山生庙宇,
清泉绿柳映佛前。
今生在此种福田,
感恩上师赐机缘。
下车后,师父没有休息片刻,立刻组织所有朝山弟子参加劳动,为4日的大雄宝殿开光仪式清扫卫生庄严道场。
师兄们立刻按师父的分配都认真的去做自己的工作,一时间寺院的各个角落都有了师兄们的身影。
一位寺里的人对我说,你师父安排的'真好啊!帮了他们很多忙。此时此刻我才体会到师父平时教我们只做事不说话的道理!
我自己此行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四人去山上的观音菩萨殿周围捡垃圾,沿途碎纸屑,瓶子……很多,我偶尔心生懈怠,想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每一天都有不自觉的人随手扔垃圾,捡不完的,其中一位师兄个性认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瓶子里有水的把水倒掉还念经回向,我深受感染,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立刻改变了态度,想起了师父讲过六度中的精进,师兄是真的做到了!
在上山的路上,有很多枣树,我发现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枣,便伸手去摘,结果被枣针扎到手上,流血了,师兄说,不能采摘任何山上的水果,听了她的话我好后悔,之后到了观音菩萨殿前,突然想起把枣供养给观音菩萨岂不更好,那位师兄看了说:这就对了!我心里很高兴,心想贪吃被惩罚,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感恩师兄,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天下来,觉得和上师、师兄们在一齐收获颇多,看见师兄们的长处而知自己的不足,上师的每一句教诲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再一次生起坚固信心,依师法友而修学。
我殷切期望下一次福慧家园朝山之旅尽快到来!
篇6:介绍广西日月双塔的导游词
日月双塔,建成于,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重建的,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桂林杉湖岛上, 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
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是桂林旅游的一个夜景观赏地。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层,通体均为纯铜装饰,耗用铜材350吨,并有电梯供游客观光乘坐。
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层,为琉璃塔。每层的雕花彩绘门窗寓意不同的主题,富含中国传统韵味,通过水下18米长的水族馆与日塔连接,其地宫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画。
篇7:介绍广西日月双塔的导游词
桂林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是桂林旅游的一个绝美夜景观赏地 。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层,通体均为纯铜装饰,耗用铜材350吨,金碧辉煌,并有电梯供游客观光乘坐。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层,为琉璃塔。每层的雕花彩绘门窗寓意不同的主题,富含中国传统韵味,通过水下18米长的水族馆与日塔连接,其地宫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画。杉湖日月双塔已成为观赏桂林城市精华美景的胜地。
日月双塔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20重建的。在日月双塔地宫博物馆里,展出的唐代佛塔出土佛物,其中最珍贵的出土佛物是“十二属相皇家密典”, 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国内的首次大公开。 日月双塔是中国名塔,是桂林市的文化地标,是中国第一家以“儒释道之和”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其中日塔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铜制佛塔、世界上最高水中电梯塔、世界上最高铜制建筑物。双塔之间以湖底18米的水下通道相连接,游客可以乘电梯登上日塔,一览桂林市区美丽的城市风光。“上天入地、水下穿行,电梯登塔、有益身心”,这种独特的游览方式,可谓桂林第一游,其游览经历将会使您终身难忘!
日月双塔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与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萨隔河相对,又因为双塔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两座塔均为楼阁式山水塔。
日塔是9级8角宝塔,高41米,为混凝土包铜结构,内层系钢筋混凝土,外包黄铜,其所有构件如塔什、瓦、画、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楼梯、天面和地面都是由纯黄铜建造的,共耗铜350吨,塔内还安装有垂直升降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梯铜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而且日塔建在水中,自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即,日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电梯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是7级8角宝塔,高35米,用琉璃装修,庄重典雅。月塔一层面湖处有“太极鼓”,您可以击鼓一展雄姿。
通往日塔的是一个地下水族通道,长18米;通过拱形的玻璃,可以看到头顶上和两侧的锦鲤、锦鲫、花斑鱼、乌草……在湖底悠闲自得地生活。 在日塔一层有祈福铜钟,您可以撞钟祈福。同时,在一、二层还设有茶庄,您还可以品茗赏景。从日塔底部乘坐电梯,您可以很轻松地到达日塔的第七层,再移步往上走两层,便可登上最高层---第九层。
从塔顶俯瞰,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南面是专为为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的杉湖小广场,东面是知音台,北面是四湖游览的登船处日月湾,西面更远处,阳桥、玻璃桥、北斗桥、古榕双桥等形态各异的桥梁,双塔完全融入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
篇8:介绍广西日月双塔的导游词
塔,是一种有着特殊形式和风格的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不断的延续。时至今日,也依然遍布在我国各地。在广西桂林,便有这样的塔——日月双塔,它既是中国名塔,也是桂林的文化地标。
说起塔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塔源于印度,在汉朝时随着佛教文化一起传入中国。最初的塔是为了埋葬和供奉佛祖而产生,是一种具有纪念性的佛教建筑。在传入中国之后,迅速在我国落地生根,并发展延续下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塔渐渐的融合了我国的文化,结合我国传统的亭台楼阁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式佛塔,桂林日月双塔便是这般兼容多种文化而形成的塔。
桂林日月双塔是桂林的著名景点,坐落在广西桂林的中轴线上,位于杉湖的中心,与象山水月为邻,更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映成趣,更有“四塔同美”之说。可以说,日月双塔是一个年轻的古迹,古迹是因为双塔是在唐代佛塔的基础上重建起来的,据资料记载,当年的名僧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后辗转到了桂林,并在开元寺讲法受戒。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的一座名刹,鉴真在寺北百余步的地方发现了金刚之地,便筹集善款,建起两座木塔,名为日塔、月塔。遗憾的是,在唐朝末年,这两座塔双双毁于战火。日月双塔也是年轻的,因为直到近代,人们在修缮两江四湖水系时,偶然发现了日月双塔的地宫,才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起了如今的日月双塔。
新建起的双塔有别于唐朝的木塔,日塔由纯铜铸造而成,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等所有构件完全由铜装饰。月塔则是琉璃塔,雕花彩绘、韵味无穷。双塔建于水上,连接两座塔的,是18米长的水族馆。穿行其间,还能看到水中的鱼悠然游动。双塔之下,还有地宫,在地宫博物馆中,展出的是唐朝佛塔出土的佛物,最为珍贵的非 “十二属相皇家密典”莫属,这也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国内的首次大公开。除此之外,还有释迦牟尼像、观音铜像、以及药师佛、日月光菩萨等浮雕陈列其间,供人瞻仰参拜。
日月双塔,除了宗教意味,值得一提的还有它本身的观赏性。日月双塔是中国传统的阁楼式山水塔,本身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被称为是桂林绝美的夜景观赏地,夜幕下的双塔,景观灯亮起,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倒映在湖水中显得分外迷人。其实不仅是夜间绝美,白日里,在碧水蓝天绿树的映衬下的双塔也别有一番景致。
巍然挺立、雄伟壮观、结构精巧的日月双塔不仅装点了桂林的山水,也充分的展示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合,是集文化、宗教艺术、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身的游览胜地。它为人们展现了多元的塔文化,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式山水塔的魅力。
篇9:介绍广西日月双塔的导游词
日月双塔文化公园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有桂林市最大的释迦牟尼铜像,药师佛铜像,孔子铜像,老子铜像(以上铜像正在铸建当中);有中国内陆第一部密宗“摩尼车”,在月塔地宫里有广西第一版“药师佛及十二神将”壁画浮雕(正在雕建当中);在月塔一层有太极鼓,在日塔一层有祈福钟;在月塔小广场及月塔一层有号称中国碑林奇绝的“竹叶碑”、“释迦如来足迹碑”、“画像碑”、“组字画碑”、“千年寿碑”。
1.“竹叶碑”是一块画中藏诗的碑石。这块碑刻着一丛丛竹叶,远观竹影婆娑,是一幅生动的墨竹图,近看则发现竹叶是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碑的右方上角刻有“关羽之印”“汉寿亭侯”。这幅竹画,融诗歌、故事、竹画、金石硬章为一体,称得上是件令人赏心悦目、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得到广大游客的由衷喜爱。
2.“画像碑”既“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此碑刻立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三月,作者是郑王之子朱载堉。它主要利用变幻莫测的石刻技法汇集中国佛、道、儒三教于一体,使一个人形同时幻化出三个头像。该图是由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合用一个鼻子的头像组成,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儒、佛、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图”,寓意非常深刻。
“组字画碑”是一似画非画、似人非人的组字画碑。此碑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作者是马德昭,字子明,自称“西蜀”人,他以孔子“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一幅“文魁”像并刻在碑上。碑上的“文魁”看起来正在手舞足蹈,巧妙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图无不使人叫绝,该图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上乘佳作。
3.“释迦如来足迹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在佛国印度巡礼时,观礼过印度几处佛足造像遗迹,玄奘法师将其图案携带回国,呈给唐太宗,遂奉旨按图刻石予以供奉。佛陀弟子和广大僧众,对佛足如对佛本身一样敬重膜拜,虔诚供奉,真是“见足如见佛,拜足如礼佛”。
4.“千年寿碑”的作者是王元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之后,擅作擘窠书,自称天下第一。道光五年(1825)任崇善(今崇左)县令时,书刻“寿”字石碑,细究乃由“千、年、寿”三字组成。这幅寿字主笔以阳刻形式雕成,然后每一笔画中分别阴刻有小“福”字,总共达整一千个,真草篆隶俱全,字体各异,无一相同。
园区还刻有清代王元仁的“佛”字、郭司经的“福”字,均为字中藏画的佳品。
另外,还有以“心”字为主题的石刻,有柳公权、米芾的“心”字石刻,还有“心”字的异写字,这些异写心字是从佛教所谓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为万法之本的道理变化出来的。
篇10:广德寺导游词介绍
欢迎大家来到襄阳广德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原名云居寺。在襄阳县城西约13公里。四周呈方形,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环绕。殿宇林立,古树参天,苔藓匝地,异常幽静。
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名“云居禅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隆中迁此,因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遂一直沿袭至今。寺内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韦驮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房等建筑,现仅存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房和多宝佛塔。天王殿为硬山顶,因人为破坏,已改原有风姿,内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筑。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
大雄宝殿重檐九脊,翼角恽飞。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间,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17米,由塔座、塔峰两部分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石雕龙首。各墙均设有壁龛,上供石雕跌坐莲台佛像一尊,各壁设有石雕券门4个,正门上方石匾横书“多宝佛塔”4字,下置3个“佛”字,严谨浑厚,苍劲有力。
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须弥座,上置莲台,与覆钵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轮,顶置铁空盖。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层密橹式砖塔,并设有佛龛。塔的上下内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古塔旁有银杏一株,4人合抱,高约35米。明嘉靖帝曾效汉武帝封松柏故事,赐以“大将军”封号;以后,清乾隆帝又加封为“感应大将军”,树旁尚有碑刻似记其事。多宝佛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11:小昭寺导游词介绍
小昭寺藏文叫燃木齐,小昭寺的名声和规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没有那么热闹。但是别有特色。
小昭寺历史上几经火焚,现存的小昭寺的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楼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拉萨各个方位均能看到,蔚为壮观。
小昭寺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式建筑特点。最初的寺庙管理也是由汉僧主持,所以说,小昭寺不仅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而且是汉藏两个民族团结友谊的象征,在汉藏民族关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小昭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前部为庭院,后部是神殿及其门楼、转经回廓等附属设施。门楼高三层:底层为宽敞的明廓。明廓有10根大柱(直径0.8米),皆为十六棱形。柱身有三条铜箍,铜箍面上透雕花瓣。柱一上半部雕有繁缛的花草纹,柱头上浮雕宝珠、“回”字纹、花瓣及连续的“六字真言”。前四排大柱的柱栱上浮雕海水云龙纹。明廓后部墙壁上绘有四大金刚(即四大天王)和六道轮回图(画面上有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一个巨大的车轮,巨齿獠牙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层,圆心画蛇、鸠、猪等,内轮分为六格,即六道,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称“十十缘起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极乐世界图等壁画;门楼二三层是僧房和经堂等。穿过门楼即是绕神殿一周的转经回廊。回廊南、西、北三面原竖有木制嘛呢轮,廓壁上也遍绘无量寿佛、白度母等壁画。
篇12:广德寺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大师好,现在我们来到了具有1280多年汗青的皇家禅林,广德寺,
我们十五分钟以后在大雄宝殿触散开,前往祁山农业就餐,请大师注意工夫,我的讲解也到一个段落,感谢大师。
现在我先简单的为大师梳理一下广德寺的汗青:
广德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间(1546一1521),封为“广德寺”,寺名相沿至今。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元年重建并经清代多次扩建所成,齐寺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园森林330余亩。寺院建设规模宏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殷宇九重,亭榭两十六处,巨细殿舍两十余幢。主次分明,阁下对称,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气势气派建筑群。
[不雅音五宝广场]
开始我一曲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侪会问那广德寺位于西北要地,近离政治中心,皇帝们怎么会在在那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天我们就在开始一场侦察之旅,深进广德寺的内部看个究竟,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
皇家禅林自然要有皇家的人在。一千三百年前,来到广德寺的克幽禅师便是广德寺里面的皇家人。克幽是唐中宗孙子,唐玄宗侄子。克幽禅师两度被引进宫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唐代宗赐名“克幽”,并赐予紫衣袈裟。从克幽禅师开山阐教以来,谁人寺庙就同皇室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见广德寺能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克幽禅师的品德中,还与他的身世紧密亲密相干。
我们讲了皇家禅林的皇家人,现在该说说皇家的东西了。那五件东西便是广德寺五大镇寺之宝,即寺庙中的圣旨坊、九龙碑、宋明玉印、缅甸玉佛、擅济塔无一不是密世瑰宝,价值连城。它们见证着广德寺所沐浴的浩荡皇恩,向我们默默地说明昔日它所拥有的显赫与辉煌。
[明朝圣旨坊]
圣旨坊初建于宋朝,现存的建筑为明朝成化年间改建的,横匾有颜真卿亲书的“敕赐禅林”四个金字,坊栏上面书写“圣旨”两字。高18米,长12米,宽2.5米,木质结构,是齐国唯一的“圣旨牌坊”。
圣旨牌坊,顾名思义,是封建时期迎接帝王文书的场地。在那里历代僧侣在寺内11次拜迎皇帝圣旨的地方。由于克幽禅师是皇室近亲,历朝历代的钦差到该寺宣读圣旨时,都亲身进进寺庙内。那是广德寺第三大皇家特权之一,“不用出庙门接圣旨”,而其他寺院如峨嵋山等奉迎圣旨时,都要出庙门十里。广德寺接旨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
圣旨坊是广德寺享受历代皇恩沐浴的见证战标志。凭栏古迹,你可以想见那时朝庭官员手捧圣旨宣读敕令,阶下寡僧扶拜圣谕的汗青盛况。
两边的亭内有明朝大学士遂宁人席书撰写的《广利寺记》,明朝进士及第杨名撰写的《广德寺碑阴记》、《删建广德寺记》,虽经自然风化,尚能看清问题篆文及局部字句。
圣旨坊后的是天王殿,里面供奉有“弥勒菩萨”, 弥勒普萨的原型是浙江奉化的布袋战尚,他客籍的时候念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处处示众人,众人世不知。同时它是未来佛,大师可向他许个未来的好愿望。
[下车提醉语句]
背后是护法神韦托,他的工作相当繁忙,职务相当于相当于中央警卫团团长。
现在我们来到了广德寺的中心,火线是大雄宝殿,左边是地藏殿战不雅音殿,右侧是客堂战千手不雅音殿。现在请大师注意不雅音殿的布局,他的布局在齐国的所有寺庙中都是并世无双的,在所有的寺庙建筑中,不雅音、普贤、文殊战地藏王菩萨地址的点都是面向大雄宝殿,对称地面向分布,而在那里,不雅音殿战大雄宝殿是同向的,面积上也相差也不大。足见不雅音的地位在那里纷歧般。
[擅济塔]
现在是广德寺第两宝—鼻祖克幽的肉身塔。该塔名叫擅济塔,塔高22米,石头材质,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现存的塔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塔,虽历经千年风雨而残缺无损,据说克幽的佛骨舍利子就存放其中。据传,唐武宗时期灭佛毁寺后,肉身塔的塔墓沦陷成池。相传,遂州刺史王简每到审案时就会瞥见一个和尚站在公堂中,见其判决公允便颔首浅笑,否则就脸露愠色。那一天,王简又见和尚立于堂中,便叫衙役把战尚赶走。衙役将战尚赶走后回到公堂,却见战尚还站在那里。王简大怒,命人把战尚带过来。战尚转身就走,王烦琐随衙役去追,追到城西擅济寺废墟边,战尚却纵身跳进池塘。王简大为希奇,令人排干池水,在池底发现一油漆木盒里有金色钩锁骨,隐有“不雅音大士”字样,那就是佛门弟子称之“菩萨骨”的圣骨。王简不敢怠慢,立即上奏唐昭宗。
那时,民间盛传遂州为不雅音桑梓,昭宗皇帝派员赴遂州查问。朝家普遍认为,克幽巨匠即为不雅音大士化身。昭宗得知擅济寺是世间三大寺之一,其开山鼻祖是皇族高祖李文通。于是,朝廷正式确认遂州为不雅音桑梓,敕封为不雅音道场,那才有了广德寺汗青上第三次沐浴皇恩。
值得一说的是,那次复建,在克幽禅师灵塔前又新删建一殿堂,塑不雅世音菩萨圣像,众人称为“圣不雅音”。遂重建“肉身塔”保存至今。塔上刻有诗句:“池涌瑞莲不雅自在,塔藏金骨显克幽”,足见众人对克幽乃不雅音化身的高度认同。
大师可能都觉得那擅济塔干嘛战不雅音殿挤那么紧,那正是广德寺第三大皇家特权之一的体现。古代塔的要求是在其建筑3米之内不得建造其他殿堂。然而皇帝为了推近信寡战克幽禅师之间的距离和在前面提到的发现“菩萨骨”,上面写有不雅音大士字样等一系列事务。特许擅济塔战不雅音殿可以紧靠一起建建。
下面我们继续去发现第三件宝贝,请那儿清。
[九龙碑]
大师现在看到的就是宋碑(俗称九龙碑),距今已有800多年汗青,碑上记载了从唐朝开始至宋朝结束,广德寺在汗青上皇帝对它的7次敕封。由于其余两次敕封是在明朝,所以上面就不可能有记载。经历了那么多个朝代,那块宋碑还能保存得如此残缺,不克不及不说是一大奇迹。据说,1966年“文明大革命”时期,广德寺房产分别被几家单位占用。那时有几位教师用宋碑来砌墙,并在碑上粉有白灰写上标语,那样才得以保存,实属不容易!
在碑的左面有清代宰相张鹏翮题写的碑文,右面的碑上刻有一个用篆书的“林”字,那时一共发现了两块石碑,由于工匠疏忽形成了石碑的损坏。有专家揣摩,另外一块石碑上可能刻的是个“禅”字,是对广德寺十方丛林的证明。此碑为国家级文物。
另外一颗则是明武宗敕赐的“四国文玉印”。明正德八年,广德寺处于鼎盛时期,不仅属于西北最大的寺院,在齐国也是数一数二,明武宗为了便于管理西北地区的寺院,特向广德寺敕赐“四国文玉印”,上刻有汉字、缅甸文、僧伽罗文战巴利文之推丁字母四种笔墨,统领川、滇、黔巨细寺院,盖过此印的通牒出国也可以毫无阻止。
再往上走,进进玉佛殿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广德寺第四宝 “缅甸玉佛”了。它是该寺高僧清祸大战尚于清代光绪三十两年,独步万里,西去缅甸、印度诸国取经求法时请回来的。郭沫若先死曾对玉佛赞叹不已。
大师注意看玉佛的手势,他的手势叫“触地印”或叫做“趋魔印”,那是一小小的故事...........
[皇帝御赐玉印]
那里是藏经阁,不仅藏有万卷佛门经籍,同时还藏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皇帝御赐玉印。皇帝御赐镇山法印在齐国屈指可数,广德寺却独得两枚玉印,为密世瑰宝,足见地位之尊。
由于处于保护的原因我们无法看到玉印的真容,待会儿我们回到不雅音五宝广场可以瞥见玉印的模型。那里我先为大师引见一下。
一颗是宋真宗所赐的不雅音珠宝印,上有“御敕广利禅寺不雅音珠宝印”字样。据说,当年遂宁地区干旱严重,很多人由于缺水失去了死命,克幽禅师用慧眼在现今圣水井的位置发现了水源,解救了无数死灵,加之禅师还有很多救苦救难的故事和他自身皇家血统身份,宋真宗特赐“敕赐广利禅寺不雅音珠宝印”。
[缅甸玉佛]
阁下两边的是四大天王,
自唐代高僧克幽禅师来遂主持开山阐教后,高僧倍出,香火兴盛,遐迩闻名。迥殊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声名大振,明朝极盛,和尚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为“西来第一禅林”,成为近近向往的川中名胜及闻名西北的佛教圣地。列为第六批齐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那里是不雅音五宝广场,至于是那五宝的我在前面的讲解中为大师引见。“不雅音道场”4个禅味十足的金字,是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巨匠亲笔所写的题赠。
篇13:广德寺导游词介绍
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禅师来遂主持开山阐教后,高僧倍出,香火兴盛,遐迩闻名。特别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声名大振,明代极盛,僧人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为“ 西来第一禅林”,成为远近向往的川中名胜及闻名西南的佛教圣地,每年二月香会九月观音生日期间,香客、游人如云,年久不衰。一千三百余年来,广德寺历尽沧桑,几度被毁,又数次重建。
广德寺虽几经更名,但它的香火多少年来并没有因时代的演变而衰败,可见它的特殊,就这一点也值得大家前往一观。
月25日, 广德寺作为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广德寺现存规模为明洪武元年重建并经清代多次扩建所成。庙寺规建于卧龙山山首。从山麓至山顶,依山建寺,中轴线上有殿宇七重,东西配殿独自成院,大小殿阁塔坊共有25座,多为明代建筑,但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宋代建筑布局风格。寺内现存珍贵稀有文物有明代木质结构圣旨坊,唐代德宗贞元三年建幽骨塔,北宋善济塔(俗称舍利塔、肉身塔),及建于宋、明、清几代的石碑。
川中佛教庙宇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建于唐朝(公元6前后 ),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767)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778),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济寺,昭宗天复三年(903),敕名“再兴禅林寺”,北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敕名“广利禅寺”,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禅师来遂主持开山阐教后,高僧倍出,香火兴盛,遐迩闻名。特别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声名大振,明代极盛,僧人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为“西来第一禅林”,成为远近向往的川中名胜及闻名西南的佛教圣地,每年二月香会九月观音生日期间,香客、游人如云,年久不衰。
一千三百余年来,广德寺历尽沧桑,几度被毁,又数次重建,但它的香火并没有因此衰败。自1985年报经省政府批准为开放寺庙以来,经过近的维修、改建、扩建,寺容更是焕然一新,道场分外兴盛,国内外乃至东南亚各国的朝山进香者、览胜旅游者络绎不绝,年逾百万人次。
唐代著名高僧克幽禅师在此出家。民间相传,克幽禅师便是观音的化身。
广德寺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禅师的德行外,还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孙子、唐玄宗的侄子。也许正是因为克幽与李世民家族的血缘关系,以及民间相传克幽乃观音化身的原因,唐、宋、明几代帝王才赐予了它格外的恩宠,它的皇家禅林气象在国内首屈一指。
自1985年遂宁市政府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开放寺庙以来,经十多年的维修、改建、扩建,寺容焕然一新,道场分外兴隆,朝山进香者、览胜旅游者络绎不绝,年逾百万人次。
篇14:广德寺导游词介绍
遂宁广德寺举行第十届规范化传授居士菩萨戒法会农历九月初二到初八日,遂宁广德寺举行为期七天的第十届规范化传授居士菩萨戒法会。四川佛教咨议委员会主席、广德寺堂头大和尚、广德佛学院院长海山律师任菩萨戒法师,四川省佛教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成都昭觉寺方丈演法律师任羯磨阿阇黎,德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德阳万佛寺方丈觉行律师任教授阿阇黎,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德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广德佛学院教导主任普正律师任说戒和尚。
引礼师师承分别由广德寺释法德、遂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广智、广德寺建修主管释广融、广德寺提点释永远、广德寺咨议委员释智全、广德寺副知客释普楝、广德寺衣钵释了凡、船山天峰净寺执事会议当家释正思、船山天峰净寺执事会议副当家释明四、广德寺文秘释崇航担任。释照成、释照宗、释普静、释普德、释普成担任小五师。释永辉、释德明、释普学、释普智担任引赞师。
广德寺传授居士菩萨戒继承和发扬长念和尚、海山和尚、明智堂主的教导、主张,“时间不少于七天,以对三宝负责,对众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神圣使命感,手把手地教,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规范”。多年来广德寺传戒等法事活动逐步培养出一坛师承,集教、
研、作于一体,形成具有广德寺法事活动风格的整套班子,深受广大三宝弟子和同行的赞扬。为此,广德寺每年都要传授居士菩萨戒,每次参加受菩萨戒的居士都在三百人以上。
篇15:小昭寺导游词介绍
小昭寺的建立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641年,“唐王以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奁。又给……卜筮经典三百种,识别善恶的明签,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以车载释迦佛像,以大队骡马载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入吐蕃)。”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的公元634年,泥婆罗(尼泊尔)国王鸯输伐摩已经将其女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尺尊公主入藏时亦随带着一尊释迦牟尼像,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各种精巧的工艺品和工匠等等。文成公主进藏后不久,就协助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与此同时,也从中原召来了很多良工巧匠修建惹谟伽神变寺。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由汉力士贾伽与鲁伽两个人用木车将释迦牟尼佛像送到西藏,到了现今的小昭寺处,木车沉陷在沙地之中,只好四面立柱,覆盖白绸供养。博学多才,笃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通过历算,得知此处是龙宫所在地,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在此地,建寺供奉,认为如此即能镇慑龙魔、国运昌盛。小昭寺的整体建筑,经过一年时间顺利竣工。随后,藏王松赞干布设广大庆筵,为之开光,声势浩大、壮观。
盛极一时的小昭寺,在松赞干布死后,又曾一度冷落,苯教势力抬头。芒松芒赞执政时期(650—676年),闻知唐高宗派兵进藏,疑夺释迦牟尼铜像,便将释迦牟尼佛像从小昭寺迁移,封闭于大昭寺的南厢秘室中。同时,“所有住在拉萨惹谟伽寺(小昭寺)等处的和尚,一律被驱逐出境了。”赤德祖赞(704—755年)即位后,于公元7,又从唐朝迎娶了金城公主,进一步促进了汉地佛教在吐蕃的发展。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把原被封藏在大昭寺的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又取尺尊公主所携之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小昭寺,并安排了汉僧管理一切宗教仪式,于是,二佛像遂易寺而居。
篇16:小昭寺导游词介绍
寺庙传说
641年,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离长安进藏时,向唐太宗“请以释迦像与宝仓库为奁嫁”,唐帝许之,“造舆置觉阿释迦像于其上,使力士甲拉伽于鲁伽二人挽之”。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行至在小昭寺位置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告竣,同时开光;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后以此为基建小昭寺。该寺坐西朝东,据说是文成公主悲思家乡而设计的。文成公主为建小昭寺从内地召来精巧工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
后来两尊佛像对换供奉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吐蕃时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迎请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为后,分别建立大、小昭寺,大昭寺供奉墀尊公主带入吐蕃的米居多杰,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觉阿佛,即释赞干布之孙芒松赞(公元650~676年在位)时期,传说唐朝将派兵入吐蕃抢走觉阿佛像,于是在652年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门,画以妙音佛以作伪装。公元7金城公主(唐中宗养女,实为唐宗室雍王守礼之女)联姻吐蕃,才把这尊佛像迎出供于大昭寺觉康,并将原供于大昭寺的米居多杰佛至小昭寺供奉。明、清两朝皇帝亦对该寺十分重视,请乾隆帝曾御赐“耆闍真镜”的匾额。
篇17:小昭寺导游词介绍
佛殿后部和两侧还绕以密闭回廓,偏窄、较高,具有早期布局特征。神殿第二层前前为僧舍,中部为大经堂天井,天井之后为供佛大殿,6柱,内供桑杰鲁王甲后、十六尊者及经书;里面还有一大殿,8柱,内供药师八如来和《甘珠尔》佛典,北面供奉有救度母及其他佛像。神殿第三层前面为_喇嘛到该寺的专用住房,共6间。后部则为金顶殿,殿门向东,面积约54.5平方米,内有明柱两排8根,左右开小窗。殿左右及后部有一周狭窄回廓,以木栏相围。金顶为汉式风格,属歇山式,以斗栱承托;金顶垂脊末端套有羯摩鱼头,是为套兽。殿内门窗壁画、柱子等则是藏式风格,体现了藏汉建筑的巧妙结合。
最后部是佛殿,内有2柱,无柱础,东西长4.35米,南北宽5.4米。大柱表面用麻绳缠绕之后,又用2—3厘米的泥皮涂抹一层,可能是防腐、防火的措施,而大柱3米以上的部分则不包泥皮。从部分脱落泥皮的地方观察,细麻绳还较结实,而大柱已有腐朽现象。柱头雕有简单的莲花宝座,柱头大小拱上则无装饰,似为早期装饰特点。四壁的壁画,被油烟熏得一片漆黑,在门框内墙上还依稀可见一些线描施禅定印、指地印、无畏印佛像,笔法流畅生动。殿门为铁网,大殿的墙壁均用大石块夹小石片砌成,规整别致,墙厚1—1.3米。殿内供有尼泊尔赤尊公主带来的铜鎏金不动金刚佛,还有泥塑八大弟子、两大愤怒力士和宗喀巴塑像。佛殿后部和两侧还有密闭式回廊,回廊窄而高,布局很有特色。
神殿第二层前部主要是僧舍,其中堪布住房位于中心偏里的套间里。中部为大经堂天井,天井之后为供佛大殿,大殿内有6柱,明柱敞厅,在其左右各开一小门,内供桑杰鲁王甲布、十六位长者及经书等。
篇18:小昭寺导游词介绍
小昭寺神殿高三层:底层分为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门庭内左右为隔门小房,右间是放吹器的地方;左间是配殿,内供有石榴树枝做的贡布色懂马塑像。中间是四柱宽的空廓,传说原来其中一根柱上挂有文成公主手印的石板,另一根柱上挂有护法画皮两张。四柱皆为圆形大柱,大柱小栱两侧各雕一大力士,力士作承托支撑状。柱头大栱上雕有狮子和圆形升云纹、花瓶等。有的柱头小栱两则浮雕象征性的狮子和人像。门上铺首如钹形,上有二龙戏珠图案。横梁上皆写梵文六字真言。这些雕刻古朴端庄,体现了早期内格特征。
门庭后面为经堂。经堂进深7间面阔3间,30柱,柱下皆有石柱础。其中中部4根大柱直通二层之上撑起高敞天窗。柱高6.2米,直径0.46米;其余26根柱子高2.8米,直径0.48米。柱头皆为卷云纹、宝珠、莲花纹等雕饰。集会堂天井正对的一排檩头上原雕有28只卧狮,现存27只,系全雕和半雕;腹腔上有底座,装饰四瓣或八瓣莲花。集会堂四壁曾遍绘释迦牟尼、千尊佛等。西后净室门口南面供塑有舍利弗与目犍连两大弟子孙灵塔及高0.4米的铜鎏金密集金刚造像、泥塑的杰尊·贡嘎顿珠造像;北面供有高1米的吉祥金刚怖和能仁佛、藏巴拉等佛像。
净室门口两侧还供有四大天王泥塑像。最后部是佛殿,内2柱,无柱础,面积23.5平方米。大柱表面用麻绳缠绕之后又用2~3厘米的泥皮涂抹,可能是防腐、防火的措施。柱头雕有莲花宝座,柱头小栱上则无装饰,具有明显的早期特点。四壁的壁画多为线描盘腿坐形象,笔法流畅生动。大殿的墙壁均用大石块夹小石片砌成,厚1~1.3米。殿内供有尼泊尔墀尊公主带来的铜鎏金不动金刚佛和八大随佛弟子泥塑像,以及两大忿怒力士、宗喀巴塑像。
篇19:温州宝胜寺双塔
,
资料
寺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寺前原有四塔,现仅存二塔,相距仅11.8米。每座残高约15米,六面五层。顶层残破,不见塔刹。80年代进行修缮。
篇20:温州广福寺双塔
,
资料
寺建于宋,清康熙十九年(1680)整修,同治八年(1869)重建。双塔为宋代建造,相距11米,六面五层,高约7米,为楼阁式实心小塔,青砖砌造仿木结构,均残破严重。
★ 双塔优秀作文
★ 大班白塔山
★ 登山活动总结
★ 登山活动总结
★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
★ 游大觉寺的作文
★ 我来当个导游作文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学校登山活动总结2022-08-04
五四登山活动总结2022-09-17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2023-02-07
游牛首山小学生作文2022-05-08
大学生游戏活动总结2024-01-25
太佬山一日游作文550字2022-05-21
桂林山水甲天下游记作文3000字2022-08-25
泉州承天寺导游词概况2023-05-01
小学重阳活动总结2023-04-03
江郎山导游词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