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导游词(共7篇)由网友“wenlo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坎儿井导游词,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坎儿井导游词
一、概况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因此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新疆坎儿井按其成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山前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直接截取山前侧渗的地下水,集水段较短。第二种是山前河流河谷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第三种是平原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主要分布在灌区域内,地层多为土质、水文地质较差,出水量较小。
如今,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二、坎儿井景区(点)介绍
(一)坎儿井的名字
关于新疆坎儿井的起源问题,根据目前调查了解到的资料,基本上可分为“传入说”和“自创说”两类学。在“传入说”中又可分为“国外传入说”和“国内传入说”两种,现分述如下:
传入说
1、国外传入说
这种学说主要认为坎儿井是在17世纪由波斯(现伊朗)传入新疆的。其根据为:①名称基本相同:维吾尔语称“坎儿孜”波斯语称“坎纳孜”,语言基本相同。②人物有证:远在1780年(清朝、乾隆)波斯人苏里曼(Solimen)前来吐鲁番,修筑砖塔(现苏公塔)可以为证。但这种学说存在下列问题:名称虽然相同,但也可能是新疆传入波斯的。
2、国内传入说
新疆坎儿井是两千多年前由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并经由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扬光大的。它的老家在陕西大荔,自西汉时代起便在新疆安家落户了。这种学说主要认为坎儿井是由今陕西大荔经敦煌传入新疆白龙堆沙漠地区,然后传入吐鲁番的,史纪上有公元前1西汉武帝(公元前141一前87年)时代,在今陕西大荔就有了井渠,和汉书西域传上有西汉屯军敦煌攻打乌孙时,在今白龙堆沙漠东南土山脚下有取用泉水的卑鞮侯井(大井六通渠)。
(二)坎儿井形成的条件
(1)自然条件的可能性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吐鲁番盆地的地形高差悬殊,地势峻陡,周围高山多系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形成的,岩层坚硬且多裂隙,有利于裂隙水的形成。
(2)生产发展的需要性
吐鲁番盆地远在古代汉唐时期就是欧亚交通的孔道、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地,虽然该地区气候干旱且地面水源非常缺乏,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源和充沛的天然泉水、致使冲积扇缘以下的土地尽是肥美的绿洲。农业生产上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人们开发出更多的地下水源,通过千百年生产劳动的实践和内外文化技术经验的`交流,人们终于逐步地找到了一种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最好形式--坎儿井。
(三)坎儿井结构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附加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
(四)林则徐与坎儿井
林则徐不是坎儿井的发明者,但他提倡推广坎儿井却是有大功的。坎儿井在林公入疆之前,早已存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正月十九日,林则徐首次到吐鲁番,他在日记中写得很清楚:“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新疆图志》载:“林文忠公滴戌伊犁,在吐鲁番提倡坎儿井。其地为火洲,亘古无雨泽,文忠命于高原掘井而为沟,导井以灌田,遂变赤地为沃壤。”1845~1877年,在林则徐的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鄯善乡土志》说,“用坎水溉田创之者林则徐,兰坡黄氏继之,迄今坎井鳞次利赖无穷焉。鄯善七克台乡现有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数是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为了纪念林则徐推广坎儿井的功劳,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仰慕之情。林则徐与吐鲁番林则徐,字少穆,号竢村退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
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19岁中举,26岁殿试二甲第四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任江西、云南乡试正、副考官,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湖南布政使。在任期间,秉公执法,为政清廉,人称”林青天。“1840年,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招募水勇,督造战船,组织兵勇操练,禁绝鸦片,抗击英军,名垂青史。鸦片战争失败,林则徐负罪遣戌伊犁。其间,先后在南北疆兴修水利,垦荒屯田,表现了卓越的施政才干和实干精神。1845年12月,林则徐在哈密奉旨释放,以四五品京堂回京候补,翌年1月,离疆进关,结束了3年的谪戍生活。1850年病故。
《荷戈纪程》是林则徐赴戍新疆的真实记录。林则徐谪戍新疆后,曾四次来过吐鲁番。1845年2月25日,奉道光皇帝之命,林则徐同黄南坡、二子聪彝取道根忒克台(坑坑)到吐鲁番。领队海秋帆,同知福致堂,陆巡检郑湘出城郊迎,礼节甚恭。这次到吐鲁番,林则徐共住了6天。除了会见当地地方官员外,就是回复家信,一口气竞写了17封!
1845年8月1日,林则徐在南疆勘地后,起程去哈密候旨途中,路经叶鲁番。1845年9月23日至10月中旬,林则徐在托克逊伊拉里克复勘11万亩土地后,曾两次到过吐鲁番。林则徐与托克逊在吐鲁番逗留了6天之后,林则徐到托克逊小憩,集中力量”为友人书写求件,以践前约。“林则徐擅长书法,”公书具体欧阳,诗宗白傅。“堪称一绝,为时人所重。在伊犁,”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远近争宝之“,”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在乌鲁木齐,向林公求字的人不在少数。为了办成答应过别人的事,他花了两天时间,写了50多条条幅。伊犁将军布彦泰专门请他书写的”神匾“以及为黄冕写的行楷七言联”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停云‘都是在托克逊完成的。那天正是惊蛰节。林则徐垦荒伊拉里克。伊拉里克,就是今天托克逊县的伊拉湖乡。它地处吐鲁番盆地西缘,“地平土阔”。阿拉泽浑(即今阿拉沟)河从天山东流而出,消失在戈壁沙漠之中。1845年春,年逾花甲的林则徐,冒风沙,顶烈日到伊拉里克督办垦务,兴修水利,不到半年,就垦地11万1干亩。在伊拉里克的满卡,林则徐在新开荒地的东西两面,以“人寿年丰”四字分号,汉、维垦区分段,各设正副户长一,乡约四,让移民承领耕种。如今,这里是托克逊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当年林公兴办农田水利的遗迹,迄今仍隐约可见。林公开渠垦荒的千秋伟业,泽被后世,将万世流传。
篇2:坎儿井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早啊,昨天我们去看过了满架的葡萄,看着那一串串诱人的各种形状的葡萄,xx不禁会问大家: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能养出那么美而且甜的葡萄啊?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奇妙的坎儿 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 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05月25日,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
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
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
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
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
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
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
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在新疆垦荒中,还推广了“坎儿井”这一令人赞叹的水利工程。
林则徐虽不是“坎儿井”的发明者,但他提倡和推广“坎儿井”是有大功的。
在林则徐的大力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大量久荒的土地变成沃壤。
林则徐还把“坎儿井”推广到南疆、东疆。
为感念林则徐这一功绩,群众把“坎儿井”改称“林公井”,赞誉他是“吾乡之伟大人物哉!”并树碑让世代传颂。
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
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既然关于坎儿井有那么多的故事,我们就好好地感受当地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吧。
篇3:坎儿井导游词
一、概况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因此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新疆坎儿井按其成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山前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直接截取山前侧渗的地下水,集水段较短。
第二种是山前河流河谷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
第三种是平原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主要分布在灌区域内,地层多为土质、水文地质较差,出水量较小。
如今,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二、坎儿井景区(点)介绍
(一)坎儿井的名字
关于新疆坎儿井的起源问题,根据目前调查了解到的资料,基本上可分为“传入说”和“自创说”两类学。
在“传入说”中又可分为“国外传入说”和“国内传入说”两种,现分述如下:
传入说
1、国外传入说
这种学说主要认为坎儿井是在17世纪由波斯(现伊朗)传入新疆的。
其根据为:①名称基本相同:维吾尔语称“坎儿孜”波斯语称“坎纳孜”,语言基本相同。
②人物有证:远在1780年(清朝、乾隆)波斯人苏里曼(Solimen)前来吐鲁番,修筑砖塔(现苏公塔)可以为证。
但这种学说存在下列问题:名称虽然相同,但也可能是新疆传入波斯的。
2、国内传入说
新疆坎儿井是两千多年前由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并经由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扬光大的。
它的老家在陕西大荔,自西汉时代起便在新疆安家落户了。
这种学说主要认为坎儿井是由今陕西大荔经敦煌传入新疆白龙堆沙漠地区,然后传入吐鲁番的,史纪上有公元前1西汉武帝(公元前141一前87年)时代,在今陕西大荔就有了井渠,和汉书西域传上有西汉屯军敦煌攻打乌孙时,在今白龙堆沙漠东南土山脚下有取用泉水的卑鞮侯井(大井六通渠)。
(二)坎儿井形成的条件
(1)自然条件的可能性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吐鲁番盆地的地形高差悬殊,地势峻陡,周围高山多系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形成的,岩层坚硬且多裂隙,有利于裂隙水的形成。
(2)生产发展的需要性
吐鲁番盆地远在古代汉唐时期就是欧亚交通的孔道、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地,虽然该地区气候干旱且地面水源非常缺乏,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源和充沛的天然泉水、致使冲积扇缘以下的土地尽是肥美的绿洲。
农业生产上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人们开发出更多的地下水源,通过千百年生产劳动的实践和内外文化技术经验的交流,人们终于逐步地找到了一种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最好形式--坎儿井。
篇4:坎儿井导游词
欢迎来到美丽的新疆吐鲁番。我是,孙旅行社的导游。今天,我将向你展示神秘的坎儿井。请注意安全,保护好您的随身物品。祝你旅途愉快!
现在我们在卡雷兹的入口处。你可以感受到坎儿井的水。天气又冷又冷。它特别神奇。这里的水冬天温暖,夏天凉爽。吐鲁番有1000多个这样的坎儿井,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现存的坎儿井大多建于清朝。坎儿井、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这是我们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我将向你展示一个完整的坎儿井,这是一个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涵洞、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竖井,它是输送地下淤泥或淤泥的通道,也是空气供应的出口。最深的竖井是90米,通常每20到70米有一个竖井。在坎儿井中,至少有10个以上的竖井,100个以上的竖井,井口通常为矩形或圆形。
接下来我们看到地下运河,它被称为地下运河,是坎儿井的主体。地下运河的功能是将地下蓄水层聚集在一起,坡度从低到高。暗渠一般有一米到两米宽,短的一般有100到200米,最长的有25公里。在挖掘地下运河时,吐鲁番人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根据“两点一线”的原则,不偏离方向是可能的。
明渠,也称为龙口,是涵洞和竖井的连接处。它也是天山雪水通过底层的明渠的出口。
我们最后看到的是一个涝坝,这是一个大大小小的水库。水积聚在浸满水的大坝里,被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吐鲁番的坎儿井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吐鲁番地区生态破坏严重,坎儿井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目前,只有700多个坎儿井。如果他们得不到保护,坎儿井可能在30年后就不复存在了。
对卡雷兹的访问结束了。我希望你喜欢我的解释。再次感谢你来到卡雷兹!
篇5: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坎儿井景观图坎儿井 [1]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 结构图“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篇6: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新疆坎儿井至今已有的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被人们誉为“奇迹”。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坎儿井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蓄水池)等四个部分组成,它的主体深藏于地表之下,又分积水段和输水段。
暗渠一般高度为1.5米至1.7米,宽度为0.6至0.7米,总长5公里左右,最长的可达到20公里。全新疆坎儿井最多时达到1784条,暗渠总长度为5272公里,竖井总数为172367眼,年出水量为8.58亿立方米。目前全疆有水坎儿井只剩下614条,年出水量仅剩3.01亿立方米,其中,吐鲁番地区有水坎儿井404条,年出水量2.31亿立方米,在一些乡村仍然是灌溉、饮水和维持生态的主要水源。
为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坎儿井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干旱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新疆坎儿井研究会于1992年在吐鲁番投资兴建了坎儿井乐园。新成立时乐园内有陈列着反应坎儿井历史的书画、图片、模型、实物、以及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题词的坎儿井展厅,近十亩葡萄园和以一个竖井为主的坎儿井暗渠参观点。是规模小、设施比较简落、知名度不太高的一个旅游景点。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按照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成了全疆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坎儿井乐园内有三条坎儿井,主要参观的坎儿井暗渠选择在最具典型的、有8历史的米依木·阿吉坎儿井的下游部分,游客在十几米地下的、绝对安全的100米参观通道内领略坎儿井暗渠和竖井的原貌。坎儿井是古代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乐园又是坎儿井研究会创办的旅游景点,因此我们的特点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让国内外游客真正的了解坎儿井的历史,它的伟大以及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绿洲文明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乐园内的每一个参观项目与坎儿井和他的历史有关,乐园大门很形象地反映坎儿井的全貌,是一个坎儿井的缩影;两座木制“高车桥”反映坐着高轮车、喝着坎儿井水寻找幸福的古代吐鲁番“高车人”的生活情景;新落成的坎儿井博物馆以图片、动态模型、事物等通俗的方式展现了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功能、历史演变、研究成果、各级领导的关怀等内容,为人们能够大体了解坎儿井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的途径。坎儿井施工展示区反映坎儿井地面施工的全部过程;葡萄园内游客品尝用坎儿井水浇灌的葡萄;还有葡萄晾房、葡萄长廊、维吾尔歌舞演出场等景观。在坎儿井乐园内到处都洋溢着坎儿井文化气氛和有关坎儿井的娱乐活动,他是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是向全世界介绍坎儿井历史文化的窗口。是向青少年们介绍先辈们的勤劳、智慧,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坎儿井乐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十里风景区。
篇7: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坎儿井民俗园位于吐鲁番市市区东侧,距离市中心大约3公里,是一处以展示坎儿井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景区内有坎儿井的原型和博物馆,有维吾尔民居式的宾馆和餐厅。游客来此可以系统的了解新疆坎儿井文化,也可以在此用餐住宿,品味维吾尔风情的建筑和美食,是吐鲁番市内旅游的好去处。
坎儿井民俗园的面积不大,长宽大约都只有几百米,进入景区内步行游玩即可。一般游客来此走马观花参观一圈大约2小时即可,若要购物、用餐等则要更久,也有游客会在景区内住宿一晚,体会新疆特色的维吾尔民居生活。
景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便是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的坎儿井博物馆,这里也是系统了解坎儿井文化最好的地方。坎儿井其实是新疆独特的取水工程,通过挖掘地下的暗渠,既能天然的汇集地下水,又可以避免过量蒸发,因其神奇和遍布新疆的规模被誉为除了长城和大运河外中国的第三大古代工程。博物馆内展示了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挖掘过程等,可以好好参观一下,感受古老维吾尔族的智慧。
在博物馆的北侧,则是景区内的另一处主要景观-坎儿井原型,原型大约300多米,分为暗渠和明渠(即暗渠流出地表的部分),游客可以进入地下的坎儿井通道,现场观看坎儿井的工作原理。
除了坎儿井文化外,景区内还有葡萄干晾房、阿娜尔汗的家、中国大馕坑等新疆传统的民俗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新疆民居的传统建筑,了解葡萄干晾晒、烤馕等过程,十分有趣。
另外,景区内还有维吾尔特色的宾馆和餐厅,可以在此感受维吾尔民居建筑,品尝新疆特色美食。宾馆标间的价格大约350-400元一间,餐厅用餐的价格较高,用餐前最好确认好价格。景区内院内还有购物一条街,可以购买葡萄干、坚果等新疆特色的纪念品,不过价格比外面高,不推荐在此购买。
看过“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的还看了:
★ 坎儿井
★ 新疆一周游记作文
★ 大美新疆游记作文
★ 金沙湾作文
★ 新疆葡萄沟作文
★ 新疆之旅初二作文
【坎儿井导游词(共7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优秀游记作文2023-08-28
江山多娇作文2022-11-10
试论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教育论文2022-08-14
美丽的凤凰岛作文怎么写2022-05-04
关于湖北省旅游导游词2022-07-28
新疆作文600字2023-01-21
描写新疆的作文600字2023-02-03
“西”游记作文2022-08-03
宁夏中考满分作文:走过那一个拐角2023-02-26
美丽的那拉提草原作文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