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

时间:2022-11-08 08:40:46 开场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通用5篇)由网友“风生二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

篇1:中考古诗词之“苏辛”与豪放派词

苏辛

苏辛是北宋文学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历史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习惯于将两宋词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与苏轼齐名,史称“苏辛”。而在南宋豪放派的爱国主义词人中,诸如岳飞、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以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等,其中辛弃疾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成为词坛领袖人物。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2:中考古诗词之“苏辛”与豪放派词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苏东坡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并称“苏辛”。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

苏辛词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样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篇3:《苏辛词说》杂文随笔

《苏辛词说》杂文随笔

顾随先生的《苏辛词说》,篇幅不长,8字,基本上是用文言文写的,作者学识渊博,每一篇文章看似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巨大,每一次读都不宜读太多,然后慢慢品读它的意思。

这个过程很慢,但沉浸其中,很是享受。即使有的地方读不懂,但沉浸在那种力图想弄明白的感觉里也是非常享受的。诗词的意境,还有解释诗词的'意境,还有我们读书时的感觉,合起来产生了一种综合的意境,悠远,深静,如随意娓娓道来,却又耐人寻味。

这本书读的较慢较认真,把里面几乎所有不懂的词,都通过网络查了它的意思,并且抄在了书上。但是这样也记不住。但是记不住也忍不住去查去抄,简直都有点强迫症。在其他书中再遇到同样的词,再查一两次,也就多少能记住点儿了。

在这本书里,经常看到一些不常用的词汇和成语,如“颊上三毫”、“沦浃肌髓”、“深文周纳”、“椎轮大辂”、“逾闲荡检”、“探骊得珠”等,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总之,读这本书,内心感到很充实、丰满、满足。读了顾随的《苏辛词说》,再读他的学生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感觉容易多了。不过,同样也是美好的享受。

中国诗词文化,涵养性情,沟通灵魂,意境悠远,博大精深,实在是美的享受。

篇4:《苏辛词绪言》阅读习题及答案

《苏辛词绪言》阅读习题及答案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

25.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26.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

参考答案:

24.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25.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26.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篇5:《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

《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

①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和现实精神。

②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③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

④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可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⑥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⑦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苏轼既不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清秋时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选文有改动)

8.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1个字)。(3分)

9.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10.仔细阅读第⑤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具体内容。(4分)

11.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12.《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参考答案】

8.(3分)示例:苏词与辛词的差异

9.(4分)由于苏轼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他们的词作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意思对即可)

10.(4分)苏轼的“超功利境界”:苏轼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弃疾的“功利境界”:辛弃疾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

11.(5分)举例论证(2分)。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分析苏轼词作风格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这一特点。(3分)

12.(6分)这首词中,开头一句为实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杀敌立功的感情。(2分)中间四句为虚境,写梦境中,军队召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2分)“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选修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
《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朗读苏辛豪放词开场白(通用5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2024-04-25

《石钟山记》 22024-01-03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2023-02-04

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2023-02-1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3-05-04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2022-09-03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2023-01-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2023-12-23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023-10-03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2023-08-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