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行动幼儿养成工作随笔(精选12篇)由网友“柚子叶什么样的”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我的教育行动幼儿养成工作随笔,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教师行动教育随笔
为了能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了教学中盲目性,感谢学区为我们组织的“新入职教师教学感悟交流会”。也同样感谢郭校长为我提出的几点建议:
1、规范行为。“无规不成方圆”,只有规范自己才能规范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对自己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教学都要严格要求,对学生无论听写,坐立行走都要规范要求。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2、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注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标呼吁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究知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当然在学生管理上要避免放任不管,又要防止方法简单粗暴,要在学生中及早树立威信。
3、备好每一节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乃是教学生学”。首先我会三问,这堂课让学生学什么?我有什么让学生学?学生们应该怎么学?因此正如郭校长告诉我们的每堂课要有工匠精神,精雕细磨每节课,认真研读课标、教参、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最重要一点便是学生特点;同时要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教具和资料。
4、用好批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哪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所以在课堂评价上或作业批改上要发现孩子们的亮点并进行积极向上的鼓励语言评论。使其变成促进我们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帮助学生振士气增强信心的兴一奋剂和同时成为帮助学生改错进步的方向标。
5、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志在所趋,无远弗届”。学生的梦想有很多,而教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一名能教育好学生的优秀教师。我要达成这样的慕白,就要更加加深自己的专业能力,虚心向同行请教经验,发扬我的优点,改善我的缺点。
6、充实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除了这五点我想我个人还有很多的不足就是知识容量小,视野狭窄,板书不规范。所以在以后的成长中我会读书、读书、再读书,练字、练字、再练字。惟有以勤补拙,付出越多,也必定收获越多。
我将用青春的火光来照亮梦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道阻且长,但只要肯向前走,总有一天我会到达。正如我说过的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教师行动教育随笔
篇2:教育随笔:良好习惯的养成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饮水机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李健立张开双手挡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健立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健立不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真是这样吗?我相信健立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听了我的话,健立擦了擦眼泪,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健立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他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健立,小朋友们对你真好!”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
篇3:明辨是非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
明辨是非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
那天午餐后,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在小操场上玩,我在教室里写东西,有时候不经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见蹦蹦床那儿思宇和耀文两个人正搬着小椅子往蹦蹦床的出口处的阶梯上放。因为阶梯是一层一层的,椅子放不牢,而他们俩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时的发出掉下来的声音。瞧见他俩那个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急:要是被掉下来的椅子碰伤了怎么办?我当时真想把他俩狠狠训一顿。
我把全班幼儿叫进来了活动室,若在往常我会当众来一番训话。这时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一闪:何不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说:“刚才思宇和耀文两位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一个新的游戏的玩法,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这样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头讨论一下,家怡举手了:“这样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来,砸在身上会很危险的!”张政说:“这样玩会把小椅子弄坏的。”其他小朋友也说这样玩不好。我把目光转向思宇和耀文问:“你们这样玩好吗?”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玩不好,我们以后再也不这样玩了。”我趁热打铁:“老师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应先想一想,这样玩好不好。”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幼儿好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简单的训斥对制止幼儿的出格行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发表意见,更能接近幼儿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篇4:为幼儿的行动而心动教育随笔
为幼儿的行动而心动教育随笔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活动区巡视,忽然看见泽泽抱着餐具和仿真食物向建筑区跑去,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制止他,便大声叫他名字,他竟然没听到。我只好走进建筑区,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只见他坐在地垫上十分投入地拼搭着,然后把“食物”放在搭好的台子上,高兴地嚷嚷:“吃烤肉喽!”而且还把做好的“食物”递给旁边的小朋友吃。这时我扮成食客来到他面前:“你这是什么烤肉?用什么烤的呀?”泽泽用那天真无邪的目光望着我,认真地说:“这是妈妈带我去吃过的韩国无烟烤肉,我想做给小朋友吃。”我继续问:“那你为什么不在小厨房里做烤肉呢?”他笑呵呵地说:“那里面没有电炉,妈妈告诉我无烟烧烤用的是电炉,我就用积木拼了一个电炉。”听了孩子的.解释,我很惭愧。这时,泽泽突然跑到美工区拿来纸和橡皮泥,对我说:“老师,我来做韩国炒面和牛肉给你吃!”突然间,我为泽泽的行动而心动,立刻张开手臂去拥抱这个平时调皮而今天让我温暖和欣慰的男孩。随后我招呼建筑区的其他幼儿围坐在“电炉”旁边,和泽泽一起“烤肉”,听泽泽讲烤肉的故事。看着可爱而又单纯的孩子的笑脸,我的脑海里有了一些新思考:适当整合活动区里的玩具材料,给幼儿足够的活动时间与开放的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和鼓励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如,在“小厨房”投放橡皮泥、海绵、各种纸等,鼓励幼儿用这些材料制作各种“食物”,让幼儿在与游戏环境及多种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快乐和发展。
我想,如果我们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幼儿的心情,体会幼儿的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美好的、有价值的瞬间,为幼儿的行动而心动,相信教育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5:幼儿老师教育随笔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
教师提问时,总有一些幼儿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与他们正相反,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老师认为不举手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举手也要叫他们发言。
幼儿园中常可以见到,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平时伶牙俐齿、活泼好动的幼儿便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来等你发现他;而平时言语不多、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总是缩在一边,充当旁观者。老师为了使每个孩得到发展,有时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发言,而经常看到的是,被叫的幼儿神情茫然,一声不响,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使不举手的幼儿产生被提问的恐惧紧张心理,久而久之,会变得更加沉默和自卑。对于不举手的幼儿,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不爱举手的幼儿多为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锻炼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我们班的可可十分腼腆害羞,平时话很少,总是用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悄悄地看老师,而当老师注意到她,她便迅速将目光移开。有一次,孩子们饭后在看动画片,而可可却独自一人在唱歌。我悄悄走到她身边,没有打断她,原来她在唱一首英语歌《ABC》,我感到非常吃惊,不由得在地脸上轻轻亲了一下,并竖起大拇指说:“你唱得棒极了,以后把这首歌教给小朋友好吗?”可可听了用力地点点头。此后,可可不再是一只怕羞的“小黄莺”,教室里时常传出她快乐、优美的歌声,她的妈妈也说:“孩子胆子变大了,比以前活泼了。”
二、鼓励每个孩子都举手。当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找某个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在此时用老师最富影响力的语言鼓励幼儿勇敢地把手举起来。而此时,如果从不举手的孩子举起了手,一定马上把机会给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坏,教师都应对他这种勇敢的尝试给予肯定。相信有了这良好的开始,不爱举手的孩子会慢慢勇敢、大方起来。
三、在集体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发言气氛。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组织幼儿玩接龙问答游戏,即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思考之后,每个幼儿按坐位顺序依次回答,幼儿不必举手,只需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为了保证回答过程像一条龙连贯下去,每个幼儿都努力思考,认真回答,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孩子也消除了紧张心理,轻松自然地站起来,有的甚至回答十分精彩。
篇6:我和幼儿一起捉蜗牛教育随笔
我和幼儿一起捉蜗牛教育随笔
夏天连续一周的阴雨天气,为蜗牛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兴奋与喜爱。“捉蜗牛”这种颇具南方特色的雨后游戏,也让北方孩子过了把瘾。
那天,我进班准备上课,见孩子们围成一团,我没有立即打扰他们,而是耐心地等待,聆听着他们的惊喜与快乐。最后,他们蜂拥而来与我分享他们的发现:“老师,你看蜗牛!”“老师,你看它多可爱!”“天啊!这么大,哪来的?”“任希之捉的。”“你还会捉蜗牛?”“我也会!”“我也会!”看到孩子们高涨的兴致,我决定顺应幼儿的认知需求,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再凭借大家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最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于是,生成了语言活动——《捉蜗牛》。
蜗牛为什么如此吸引孩子?我发现孩子们把蜗牛当成了“玩具”,喜欢看蜗牛那胆怯样、伸缩爬行样和贝壳躲藏样,更喜欢逗蜗牛,尤其是蜗牛头上那自动伸缩的触角,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于是,我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们感受乐趣,同时让幼儿明白,他们最想知道的也是教师最想知道的,他们想做的事也是教师最想做的事。
在“捉蜗牛”活动中,幼儿最喜欢玩蜗牛的触角和逗蜗牛缩壳。当时,我就随机引导他们:“这蜗牛的触角真好玩,可它为什么会这样昵?”“它有几只脚?”……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蜗牛为什么要背着硬硬的壳?”“它吃什么?”“它生活在水里还是地上?”“它的孩子是什么样?”“我们怎样才能捉到蜗牛?”我在与孩子们感受乐趣的'同时,还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寻找他们对事物的兴趣点,用兴趣点去拓展孩子们的行为。如“任希之,你在什么地方捉到蜗牛的?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它喜欢喝露水,喜欢在叶子上睡觉。”“不对,它喜欢吃叶子。”“不对,它喜欢吃草。”“蜗牛还吃肉呢!”到底谁说得对呢?要不咱们回家查一查资料、上上网,明天回来再说,好吗?我把问题又一次抛给了孩子,决定让孩子们凭借工具书、网络等手段,丰富认知经验。当幼儿知道蜗牛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常识,再次讲给大家听时,讲的幼儿讲得生动,听的幼儿听得认真。这是一幕生动而真实的学习画面,孩子们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
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在此基础上,我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让他们感受自己能够依靠自己和同伴的力量解决问题,并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感受,让他们铭记,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尽全力去做;鼓励他们在需要帮助时,借助爸爸妈妈、教师、同伴、书籍网络来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孩子们捉蜗牛活动的全过程,我明白了孩子们想干的事为什么总会给他们带来那样清晰的印记和无穷的快乐。那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快乐,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和创造快乐,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用热情和好奇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很棒!这种体验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收获的快乐体验,也证明教师的心和孩子们的心是紧贴的。教师更会因为他们的发现而惊喜,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幸福,从而尊重他们的发现,正视他们的好奇,引发他们的能量,帮助他们实现快乐体验。
正如陶行知所言:“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研发园本课程的今天,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最想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引发幼儿更大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自由地创造和体验快乐,才是我们的天职。
篇7:一分钟行动的教育随笔
一分钟行动的教育随笔
那天是全园卫生检查日,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感,我决定让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卫生工作。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施医生要来检查我们活动室的卫生,如果合格会奖给我们红旗。为了使我们的活动室时刻保持整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要参加劳动,为班级卫生作点贡献。看到孩子们这么踊跃,我就给他们分配了任务。孩子两个一组,有的负责整理图书,有的'负责整理拼图,有的负责整理积木……我要求他们在一分钟内完成任务。孩子们一开始觉得一分钟完成不了任务。我告诉他们,每个人分配到的任务都不多,只要认真做,是肯定来得及的。在我的鼓励下,许多孩子都在一分钟内完成了任务。接着,我们一起检查了活动室的每个角落,有的孩子建议将放玩具的篮子排成横排,这样看上去会更整齐些;有的孩子建议将美工区里经常要用的材料放在柜子上面,这样拿起来会更方便些……于是,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整理,这次整理的速度更快,不到一分钟就整理好了。就这样,我们把整理活动室的工作叫做“一分钟行动”。
为了合理利用好这一分钟,我们又组织孩子们讨论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一分钟行动”。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早上的区域活动后、午睡前以及离园前进行“一分钟行动”是最有必要的。因为区域活动后材料通常会比较乱,需要大家整理;午睡前的时间比较充裕,适合做整理工作;离园前把活动室整理好,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家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便于大家第二天来园活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往往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通常缺乏自理能力,让孩子们承担部分卫生工作,不仅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孩子们在劳动中会不断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做很多事,会感受到为集体服务是很光荣的事,从而都乐意去做。当看到“卫生之星班”的红旗挂在班级活动室里时,孩子们感到无比自豪。“一分钟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劳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更是一件让人产生成就感的事。
篇8:浅议幼儿行为养成的工作心得
浅议幼儿行为养成的工作心得
“人之初,性本善”,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孩子们一出生时,像一张白纸,为何在短短的几年里,行为习惯会如此迥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古语也反映了在幼儿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除了先天性的一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孩子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是一个有爱模仿的个体,大人们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就像一面镜子,显露无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让他们受益终生。习惯是后天反复训练、强化的结果。需要人理性意志控制的行为,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作为幼儿老师,如何在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掌握好方向,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环境来影响幼儿的习惯
我们成人都有一种感受,如在公园去玩时,看见草地上插着“严禁践踏草皮,否则罚款50元”的牌子。我们看了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很反感。如果换成“请留步,小草也有生命”,我们会很自然的接受。其实,孩子们跟我们一样,我们可以用孩子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绘画”来表现。用图画把我们的要求表现出来,让孩子们一目了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不是整天在孩子们的耳边说,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行。在孩子们的面前树立一个正确榜样,对孩子们潜移默化,正面引导。
如在洗手间,孩子们喝水,我在墙上画了几个正在排队喝水的孩子。这样,每当孩子们喝水时,墙上的画,对孩子们就有一个暗示作用,应该像这样才对。在孩子心中,会很乐意去接受,为自己会排队喝水的这种行为,感到高兴。因为这样,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下一次喝水时,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愉快的体验,他们又会重复出现这种良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排队喝水的好习惯了。
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并不是越强制,效果越好。老师抓住幼儿的特点,用一些办法,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真的会事半功倍。如:孩子们在进餐后,有的孩子总是忘了擦嘴或不愿意擦,如何让老师的.提醒变成幼儿的习惯呢?我想了一个办法,在墙上为幼儿贴了一面镜子,当孩子们一吃完饭,就会争着在镜子前,擦嘴巴,并且擦得很仔细,看镜子里的自己。这成了一面快乐的镜子,孩子们都乐意来,也是一面省心的镜子,让老师的提醒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饭后擦嘴,成了幼儿的一种习惯。同时孩子们比以前更注重仪表了,总爱在镜子前面来照照。这真是一面魔镜。
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我们老师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觉地遵守规则,并且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乐意接受,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第一次”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我们一生会发生很多事情,但令人记忆犹新的往往是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就象一个规则、一个模式,对人的影响很大。
幼儿期是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会面临很多第一次,所以第一次对他们说尤为重要。第一次有良好的开端,将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反之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花很多的精力来纠正,并且效果不一定好。
如:我带三岁的儿子上街去玩,他随手把糖纸扔在地上,我让他捡起来,他不捡,然后我说:“你一定要捡,扔在地上不对,应该扔在垃圾箱里,我们要爱干净,要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终于,他捡起糖纸扔进了垃圾箱,我及时地表扬了他,直到如今,儿子不管在哪里,都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然后说:“我要爱干净。”我对儿子的这一良好习惯感到高兴,如果第一次对他的行为置之不理,现在一定是一个到处扔垃圾的小家伙。可见,“第一次”的行为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第一次扔进垃圾让儿子是非分明,明白了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第一次,老师的要求要明确,要让孩子充分了解老师的意图。如:每学期幼儿的橡皮泥的收拾都会让我头疼。一学期下来,总有一些幼儿的橡皮泥弄得乱七八糟,我发现,第一次收拾好的幼儿,每次都收拾得好,第一次收拾得差的每次都差,越来越糟。后来,在下一学期开始时,我会专门讲解如何收拾橡皮泥,并且给幼儿示范,让幼儿在对橡皮泥的认识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式。让幼儿明白该怎样做是对的。
我认为不管什么时候,第一次时,老师一定要给幼儿示范,成一把标尺,让幼儿在面对“第一次”时,心中有一个概念。如果幼儿在第一次做得不对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好让幼儿是非分明,朝好的方向发展。当他以后面对时,就有第一次来作为参照,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园结合,和谐统一
习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养成的,而是持久、反复多次才能养成。幼儿所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老师。在幼儿的习惯养成关键期,老师和家长对行为规则的要求,都将直接影响幼儿的习惯的养成。如果家园对各种行为规则的尺度要求不一,幼儿就会不知所措。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如果不要求,就会让幼儿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孩子像一条变色龙,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这样,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幼儿习惯的形成链,就会被家长的暗示、默许所打断,而没有形成一致性、一贯性、持续性。
如:我们班的源源,她在幼儿园会自己脱衣、穿衣,但在家里,这一切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家长的这一做法,人为地淡化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孩子心中会产生想法:有时我可以这样,有时我不必这样。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持续反复地强化,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
在幼儿习惯的培养中,老师和家长要紧密联系,相互了解,做到对行为要求的统一,有一个共同的准则、尺度。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一个样。
篇9:教育随笔:孩子的习惯如何养成
今天孩子们一早来到幼儿园以后就在开心的进行桌面游戏了。钟梓玲小朋友她来的比较的晚。一到幼儿园不管是多晚都还要喝一喝牛奶再进行活动。今天喝的奶还是盒装的,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孩子将牛奶挤到了桌上,我们看见了就去拿了抹布将桌子擦干净了。可是感一转身孩子的鼻涕有流出来了。我们就有请孩子去那餐巾纸擦鼻涕。孩子头一扭,就哭了起来。:“我不要嘛、”这可不行呀,任由鼻涕流下来怎么行呢?我们就拿了一张自己的餐巾纸给她。她拿了我们给的餐巾纸,擦了一下,很迅速的将餐巾纸就往地上一扔。自己就继续喝起了牛奶。我们提醒他快将餐巾纸捡起来的时候,那个哭闹的有点厉害的。其他的小朋友都被她的声音吸引过来了。
这个孩子我们发现每次她吃完点心,如果桌上的饼干屑慢一点擦的话,他就会把他们全部弄到地上去。一开始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自己不喜欢的饭菜都是往地上扔的。问起是谁的,她他就说是自己的。你让她用餐巾纸捡起来她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的。就是大声的哭闹。甚至会躺在地上。还i帧可能是在家里就有这样的习惯,想干什么就一定要依着自己的想法,如果不答应,就会大声的哭闹。
孩子会在遇到不如自己意思的事情的时候大声的哭闹,不达目的不停止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知道如何做就可也让家长妥协了。作为幼儿园一个集体,我们不可能处处以某个孩子想法来要求其他的孩子,在集体中学习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是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让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能说我们就是这样的,而任由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继续存在。
篇10:教育幼儿多吃菠菜教育随笔
教育幼儿多吃菠菜教育随笔
通过这样的活动,小朋友们认识到浪费粮食是不对的,吃饭不挑食了、爱吃青菜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家长高兴地对我说:“孩子在家吃饭不挑食了,爱吃青菜了,身体长壮了。”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和消化系统不健全,吃饭慢、挑食、不爱吃菜是常有的事。在幼儿园里吃饭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吃菠菜、小白菜等绿叶菜时幼儿都不爱吃,吃饭的时候磨磨噌噌,故意吃不了,最后只好倒掉。这种习惯很不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幼儿营养吸收不平衡,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怎么让小朋友养成好习惯爱吃菠菜呢?
有一次,幼儿园开饭时又吃菠菜,我故意对李老师说:“今天中午我在饭堂买了一份菠菜,哎呀!菠菜真好吃阿,芦老师最爱吃菠菜了。”李老师说:“对!青菜好吃,青菜吃了有营养,而且有利于消化,对身体好,不长病,老师们都喜欢吃青菜,咱们班的小朋友也爱吃菠菜,对吗?”孩子们一听都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吃的特别带劲,特别是我们班那几个不爱吃青菜的'小朋友如刘心怡、荆琦等吃的津津有味,我对这些小朋友及时地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你看刘心怡小朋友吃的青菜最多了,她都长胖了,长漂亮。荆琦小朋友吃菠菜吃的好,她不长病,天天来幼儿园学习,懂得好多知识,多聪明啊!”其它的孩子也说:“老师,我爱吃菠菜,我长大了,也长高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把碗里的菠菜吃干净,看到孩子们这么懂道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我又带孩子们到伙房参观炊事员叔叔为小朋友制作饭菜的过程,炊事员叔叔忙忙碌碌地为小朋友摘菜、洗菜、炒菜、蒸米饭、蒸花卷等,制作的饭菜可口又有营养,炊事员叔叔多么能干,小朋友不能浪费粮食,一定吃完自己的饭菜。
通过这样的活动,小朋友们认识到浪费粮食是不对的,吃饭不挑食了、爱吃青菜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家长高兴地对我说:“孩子在家吃饭不挑食了,爱吃青菜了,身体长壮了。”
篇11:幼儿老师教育随笔选集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子呵斥一顿,我们不耐烦的拒绝,往往会么抹杀孩子求知的欲望。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黄国祥,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正在区角活动,别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劲,黄国祥猛然间站起来问:“老师,你看前面怎么冒黑烟。”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厂冒出的,但是我没有给孩子解释,却反问了他一句:“老师现在让你干什么?”面对孩子我的斥责,孩子两眼直直的盯着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个凶恶的坏人,看到孩子审视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当时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一点老师的尊严,没有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一声不吭的坐下了,这一整天他没再问我一个问题。
此后,在活动课上,我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生怕自己的行为会触怒老师,回答问题时,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响亮。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耐心讲解,不要因一时的反感拒绝他们,这样不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 ,还有可能抹杀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这里,我对黄国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有什么问题只管问,老师一定给你解答。”
篇12:幼儿老师教育随笔选集
上厕所时,遇见了同时来上厕所的尔曼。尔曼一见我就问:“老师,为什么老师的厕所要用木板挡着呢?”
“你说呢?”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反过来问尔曼。
“是因为老师上厕所的时候怕被小朋友看见呗。”尔曼一脸天真地说。“可是,为什么小明友的厕所不用木板挡着呢?”尔曼又问。
“你说呢?”我为这孩子爱提问感到欣喜,又反过来问她。
“搞不懂。”尔曼若有所思,旋即又问:“我可以上老师的厕所吗?”
“当然可以。”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她。看得出,孩子很兴奋,快速地跑到“有挡板的厕所”去了。
因拆迁需要,幼儿园搬迁到这所临时校舍内,妇于是暂时使用,有些设施处理比较简单。比如这临时搭建的厕所,最然内部设施一应俱全,但因空间有限,女教师厕所就直接套设在女生厕所内,唯一不同的是,在大人的蹲便器之间用一块半人高的木板隔开了。
“要是小朋友的厕所也有这样的板板挡着就好了。”入还没出来,尔曼就在发表她的感慨。
“为什么呢?你希望小朋友的厕所用挡板挡着吗?”我一边洗手一边问她。
“当然啦,用板挡着就不会被别人看见小屁屁了呗。”这孩子,真是快人快语。
孩子的话不禁令我汗颜:我们总是提醒孩子,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甚至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禁止别人看,禁止他人摸。”但我们却常常自以为是地忽略孩子的感受,就像今天尔曼所说的厕所问题——事情虽然很小,孩子也是无意说起,却向我们提出了警示:孩子也有人格尊严,孩子的隐私更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容忽视。
★ 大班养成教育随笔
【我的教育行动幼儿养成工作随笔(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班主任趣事 随笔 反思2022-05-23
幼儿环保教育随笔2023-09-14
教育随笔梳头发反思2022-05-06
大班教师随笔秋季2022-08-03
美术新教育随笔感悟2024-01-21
教师新教育随笔2022-05-06
小班第一学期教育随笔10002023-04-26
学前班语文教育工作随笔2022-04-30
教育随笔五年级语文阅读2023-09-07
新老师每周教育教学随笔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