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精选17篇)由网友“小怪和哈妞”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篇1: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
目前,在青少年中,有一部分人对人对事冷漠无情。这样的人长大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往往缺乏工作热情与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不可能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事业上的献身精神。要改变孩子的这种不懂得爱及缺乏爱心的状况,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呢?我就结合自己经验谈谈几点浅见:
一、父母要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人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孩子天真幼稚,喜欢模仿,处处学大人的样。因此,在家里父母也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地尊敬长辈;外出时,遇到有机会也能对他人付出爱心,如车上让座,扶起路上摔倒的人,帮老人扛东西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爱的教育。
二、结合生活细节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奶奶蹲着拣菜,父母不妨暗示孩子:“你看,奶奶多累,给奶奶搬个小凳子吧。”当孩子为了关怀他人而作出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心理上的强化。
三、培养孩子的孝心
如让孩子知道长辈也喜欢吃好饭菜,好饭菜应该大家吃,不能一个人吃。在家里吃东西时,要孩子吃的同时,多想想父母。这样,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孩子会逐渐形成思维定势:遇到好吃的就会想到长辈也吃一些,体恤长辈的孝心也会因之而产生。
四、教育孩子关心他人
要逐步引导孩子从关心父母到家庭其他成员、邻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使孩子逐渐形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意识。同朋友玩,要友好相待;邻居休息时,要克制自己的行为;长辈生病了,应去看望,并主动为他们做些小事。上学了,更应引导孩子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关心集体,做好值日工作,参加学校的劳动。
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具有同情心的人是善良的,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平时多让孩子多看点关于救护、援助等内容的电影、电视节目,以激发他们对受难者的同情心以及对济难者的敬仰之情:要教育孩子珍惜自然界的所有生命,这种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为孩子感受他人心灵,萌发同情心,提供了极好;教育孩子在平日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并学会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家庭不仅是孩子的成长基地,也是孩子的精神家园,家长只有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将他们一步步引向人生的正确之道,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首诗——《让什么伴随着孩子》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惊恐伴随着孩子,他凄凄切切的/惋惜伴随着孩子,他嗟叹时运/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妒忌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羡慕/责难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自惭/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忍不拔/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信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秒许伴随着孩子,他自学自尊/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友善伴随着孩子,他信赖他人与自己/安定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都是爱/假如宁寂伴随着您,孩子就心静如水,平和待人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我愿借此诗献给千千万万的家长。
篇2: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
在这里,我写的都是非常琐碎的小事,但它却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爱的闪光,才变得非常的温馨。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我想,那才是真正健康可爱的孩子。
如果有一个大苹果还有一个小苹果,如果你跟孩子一起吃的话,你和孩子会怎么分呢?我想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不吃了,都给孩子吃吧。但我想,我们也许应该这样做,如果孩子不懂得选择,我们就把小的给孩子,我们来吃大的。然后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是大人,需要的营养比小孩多,并且,我们也老了,我们以后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如你们多,所以,我们应该吃大的。并且,如果你学习孔融让梨的话,也应该把大的给我,所以,我们这样分配是最合适的分配方法。其实,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孩子不自私才会付出更多的爱。
这种关心和照顾,我始终都认为是平等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接受你的关爱,而不注意让孩子回报你的话,那回头你孩子冷漠地对待你的时候,不要抱怨孩子,这是我们家长教育的疏忽。
篇3: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
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
在这里,我写的都是非常琐碎的小事,但它却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爱的闪光,才变得非常的温馨。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我想,那才是真正健康可爱的孩子。
如果有一个大苹果还有一个小苹果,如果你跟孩子一起吃的话,你和孩子会怎么分呢?我想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不吃了,都给孩子吃吧。但我想,我们也许应该这样做,如果孩子不懂得选择,我们就把小的给孩子,我们来吃大的。然后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是大人,需要的营养比小孩多,并且,我们也老了,我们以后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如你们多,所以,我们应该吃大的。并且,如果你学习孔融让梨的话,也应该把大的给我,所以,我们这样分配是最合适的分配方法。其实,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孩子不自私才会付出更多的爱。
这种关心和照顾,我始终都认为是平等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接受你的关爱,而不注意让孩子回报你的话,那回头你孩子冷漠地对待你的时候,不要抱怨孩子,这是我们家长教育的疏忽。
篇4: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摘 要: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孩子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得付出,“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家庭、教育机构应该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并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知道要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 关键词: “爱心” 日常生活 教育教学活动 家园一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更有家长想方设法满足孩子,溺爱孩子,只要孩子高兴就行。在这样的特殊家庭环境下,大多数独生子女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特别任性、霸道,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心理倾向。家长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姨姨,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周围的人,爱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迫在眉睫。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感受“爱”的存在 当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来到人世间,预示着家庭教育就开始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幼儿“爱心”教育的摇篮。所以,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也学会爱,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故事》、《儿歌》等读物,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爱心”的培养教育,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和老师接触比较多,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早晨幼儿入园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小班的孩子可以抱一抱;孩子如厕后帮助整理一下衣裤;作业间歇时,跟孩子多说话;午睡时,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帮孩子们穿穿鞋;帮女孩梳梳小辫儿;特别是对带药的孩子,在他们服药时说些鼓励的话,药片尽可能处理得小点、碎点;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爱。 2.引导孩子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就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爱。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引导。无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做有心人,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活动,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小朋友,帮别人卷衣袖、提裤子、系鞋带等,看到后都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都要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使幼儿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逐步净化心灵。 1.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的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娃娃家》的游戏中,角色互换,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感受照顾别人多么不容易。 3.利用大自然发展幼儿的“爱心”情感 幼儿天性喜爱大自然,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可以带孩子们来到郊外,看看花,看看草,在感受阵阵春意的温馨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秋天,可以带孩子们来到田野,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但是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迁移,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三、创设“爱”的环境,营造“爱”的氛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幼儿注意关心小动物和花花草草,可以通过一些好的《动画片》、《故事》、《情景表演》等,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小动物、花花草草的`可爱之处,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用亲切的口吻,温柔的动作感染幼儿,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将教师的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在付出的同时,感受到小植物、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呃印象。”因此,我们要做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孩子,营造爱的氛围,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位分享日,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的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如:三八节懂得为妈妈送上自己的小礼物等来表达自己的爱心,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又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爱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家长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更好地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梳梳头、洗洗脚、说句体贴的话,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搀扶一下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萌发的关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让幼儿观看,讲述有“爱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等,以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五、家园一致,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教育纲要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爱的教育”的盲区,比如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他们担心如此“爱的教育”会使日后走上社会后“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孩子进行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道德根植于生活,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体验爱带来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一棵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如果你想孩子具备爱心,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应具体、直观、形式多样,为幼儿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这种爱的珍贵,学会关心人、爱他人,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让爱在孩子心田发芽。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我们要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篇5:浅谈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浅谈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著名大文学家雨果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一切,但拒对当今独生子女为人处事情况的调查分析,许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懂回报,不善合作。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老作家冰心曾经说过:“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应不能是抽象的。孩子会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如果爱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爱自己的教室和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师,也爱自己养的小动物。。。。”爱心是从小培养的,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这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与家长的交流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下面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浅谈一下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向孩子进行敬爱父母、老师及长辈的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所创办学校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爱自己的妈妈更容易懂,也容易做,能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基础”。孩子年龄小,其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整天看到和接触到的是自己父母老师忙碌身影和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听到的是爸爸妈妈、老师对自己的体贴、爱护的话语,让其从爱父母、老师开始进行爱的教育最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使他们接受,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这首先需要家长、老师从自身做起。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家长、老师的所作所为和一言一行都尽收眼底,而在孩子大脑还处在一张白纸的时候,既喜欢学习,又善于模仿,对好坏分辨不清。因此,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的教育。我班上有一个孩子,年龄特别小,个子也小,却很乖巧。平时常爱粘着我问长问短奇怪的是他很会关心人,我有时累了坐在椅子上他就走过来要帮我捶背,我声音哑了,他就要我喝水。有时他还带一些吃的,非让我吃不可。后来经他妈妈一说才知道,他是受父母的影响。他父母在家非常孝顺老人,对老人总是百般呵护,这一切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形中让孩子懂得了去照顾、体贴人。这就充分说明了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意义。
2、点滴做起,懂得回报
我国有句古话:“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父母的并不希冀什么回报,做子女的一定要知道回报。可当今的独生子女在溺爱中长大,从不知什么是回报,他们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此,这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疼儿不让儿知道”的做法,要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也知道去付出“爱”。在对孩子进行“爱妈妈”主题教育时,就与家长配合好,要求他们与幼儿谈心,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时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平时,我也常常让孩子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老师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为他们付出很多,希望他们好好学本领,以汇报老师和爸爸妈妈。这样我班上的孩子总体水平很不错,班上常规很好,这就是孩子最好的回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以自己的言行家孩子,使孩子不仅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尊敬、爱戴,还对社会的其长辈,如幼儿园的别班老师,父母的同事,还有清洁工人等都要尊敬。
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向孩子进行友爱兄弟姐妹及同辈的教育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原来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根本不存在了,所以独生子女在家中失去了正确处理兄弟姐妹关系的生活实践。但孩子一旦走出家门,接触最多的还是同辈。如果不能友爱,平等地对待同辈,就很难在人群中站住脚,很难在将来的社会立足。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学会爱护同伴,在家族中与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就是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作父母的`可以常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小时侯的故事给孩子听,如小时侯生活很艰辛,如何把好吃的东西与兄弟姐妹分享,有好玩的东西共同玩,怎样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等,并时刻把对兄弟姐妹的关心之情表现出来,让孩子了解到父母体育他的叔叔、舅舅、姑姑、姨姨间深厚的手足情谊,增加孩子的亲近感。并引导他对堂(表)兄弟姐妹的的感情加深,有好吃的,好玩的,提醒他们懂得分享,使孩子慢慢地把堂(表)兄弟姐妹视为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使其自觉对大的尊敬,对小的关心爱护。
孩子有了友爱兄弟姐妹的经验,在幼儿园也就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如班上有小朋友吐了,其他的孩子也就能热心帮他拍背,拿毛巾擦嘴;又如有的小朋友忘了带伞,有父母接的孩子,就把自己的伞借给他。
三、把爱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
在教育中我们从培养幼儿爱别人的能力入手,让幼儿学会即使发现别人的困难,正确对待别人的困难,再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和行动去激发和引导幼儿,让幼儿体验一份“爱”的情感,产生“爱”的行动,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促使幼儿产生主动关心,帮助别人的行为,唤醒幼儿内心情感体验,需要教师与家长投入真情,以自身的情感和行为去激发、引导幼儿的爱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手到教育,产生相应的爱的行动。
有一次,班上新来了一位残病的幼儿,起先,班上幼儿都瞧不起他,谁都不愿和他玩,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多用几份爱心去关心他,亲自为他擦鼻涕,换尿裤,在学习中耐心帮助他,经常抱抱他,搂搂他。从此,孩子们也不再嫌弃他,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学老师的样,主动帮助他。
我们应引导幼儿把“爱”的能力,“爱”的情感落实到“爱”的行动上,教给幼儿相应的行为方式。首先,我们设计了丰富的教育活动,如:《他摔倒了》、《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老师病了》、《爱妈妈》、《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我帮你来你帮我》等教育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时的情感愿望,并激发幼儿用力所能及的,多样的方式向他人表示自己的关心。
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随机教育,把“爱”的种子随时随地播进每个孩子的心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关爱行为,并适时强化好的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关爱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靠爱心维系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作为人类的启蒙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唤起孩子内心“爱”的情感,把“爱”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培养孩子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
篇6: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太任性、太自私,一点都不体谅我们大人,有时气得你掉眼泪他也无动于衷”。
大凡对他人缺乏理解、关心和体谅的孩子都表现为任性和自私,其实这也就是他对别人缺乏爱心的具体表现。
那么,如何培养这些孩子的爱心呢?
●多与孩子进行闲谈式的情感交流。任性自私的习惯一旦养成,“我”字当头,自我情感体验(高兴、不高兴)意识特别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情绪化的说理教育也令他反感,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因此强调闲谈式,即家长尽可能创造或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吃饭、旅行、逛街等等),不失时机地与孩子进行闲谈,将实质上的有意识淡化在形式上的自然随意上。可以谈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缩小彼此的距离,并适时地抓住孩子谈话中某些可以“抒发情感”的内容,真诚地道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显得自然得体,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了解情感世界的机会,为此而产生出对父母的亲近感和朋友式的信任感,而建立在这种关系下的说服教育也易于被孩子接受,作为回报,他也会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理解、合作的精神。
●当好孩子的榜样。家长对他人的爱心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既能用有声的爱心语言(如“老人家,我来帮帮你吧!”)去强化孩子的爱的意识,又能以充满爱心的表率行为导之以行,就能使孩子产生一种积极的仿效心理。
●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行动的机会。如引导孩子主动帮助左邻右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在家长生日时,暗示孩子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比如说“后天是妈妈的.生日了,我怎样才能感受到你也是非常爱妈妈的呢?”)而当孩子付出行动后,以微笑的表情、赞扬的语气及时地给予表扬,能激起孩子产生一种关爱他人后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并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以致逐步形成把关爱他人当作乐趣的相对稳定的健康心理。
●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有责任为孩子创设一个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学会做人。
篇7: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1)做孩子的道德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父母的行为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自己的孩子有爱心,父母就应该率先做出有爱心的行动,言传身教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
平时在家里,如果父母把给长辈倒茶,盛饭、搬凳子视为必做之事,逢年过节以孝为先,给长辈买东西,送礼物,还请孩子参谋该送什么礼物……如果父母做到了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总是温和、体贴,还常常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果父母做到了夫妻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给孩子买礼物的同时,总不忘给爱人也买一份:吃东西时不忘提醒孩子给妈妈或爸爸也留一份……如果父母平时做了这些,相信孩子也会耳潘目染,从而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关爱是一种后天强化的行为,只有父母提供了榜样,孩子才会去模仿,进而转化为自发的行为。因此,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在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起到示范的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
(2)对孩子进行移情训练
当看到其他小朋友摔倒时,你可以启发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是你摔倒了,是不是感觉很疼?小弟弟一定也摔疼了,我们快去扶起他。”这样,孩子的爱心不知不觉就培养起来了。
大多数人都在家庭、学校、职员中生活、学习和工作,与家人、朋友、集体处于密切的联系中。人们所处的这种范围,就像水池中的涟漪一样,会不断扩大,而家庭在这种关系之中是中心,孩子也正是在他生长的家庭中最初学到怎样关心他人的,从而使他们能在周围的环境中生存。
爱心的培养需要进行移情训练,即让孩子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父母可以孩子谈谈残疾以及残疾人,可以帮助孩子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对处于痛苦状态的人产生同情,进而培养他的爱心。
和孩子一起读描写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故事。最好让孩子与身有残疾的同学、友人、亲戚、邻居朋友相处,亲眼目睹这些人的生活、亲身体验与他们在一起的内心感受,用这些残疾人的事迹激励孩子,并使孩子树立起尽可能帮助残疾人的思想.
众所周知,取笑那些与众人不同的人是幼稚无知的,但如果有人怕麻烦,而不首先向孩子们指明这一点那可能更是幼稚无知的。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如果缺乏爱心,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孩子是可怕的,而有爱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爱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从侧面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出现动物弱肉强食的画面,不妨趁机对孩子说:“多恐怖呀,我们人类可不能这样子!”
有相关调查表明,幼年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冷漠。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粗鲁,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
只要孩子愿意养小动物和植物,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允许他去养,并且自己只在一旁进行必要的指导,而让孩子亲自动手,可以在家中养一些小狗、小猫、金鱼等小动物,或者养一些花花草草,让孩子去照顾,这样往往会培养孩子的爱心。
(4)让孩子知晓生活的真实
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头,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而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心态的平稳,似乎生活中没有什么艰难,其实这是错误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让孩子从小就学着与父母一起分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应该包办,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里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可以做的,也应该尽量让孩子去做。
只有知道生活的真实,孩子才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适宜地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些父母总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却无条件地满足,这样孩子就会越采越缺乏爱心。
篇8:教育随笔-培养孩子阅读
教育随笔-培养孩子阅读
早期阅读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班的图书角布置在午睡房里,一般,孩子们吃过早饭或午饭,可以从书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来看。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级孩子都喜欢找来自己喜欢的书,有的捧在手里,有的.放在膝盖上,还有的摆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当“电脑”,总之,就是不翻开书本认真来看。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提醒孩子们翻开书本,认真看看里面的故事,图片。孩子们听到我的提醒后,也会翻开书看看,可是好景不长,还没看上三分钟,他们又开始叽叽喳喳了,或者把书本当成玩具来玩。自己每天的说教见效不大,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天整理书架的时候,我找出了几本绘本,想看看孩子们每天翻看的是些什么内容。翻开这些绘本书一看,我发现书里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为什么孩子们每天都不认真的看呢?难道是他们不感兴趣?还是看不懂?带着这些疑问,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集体活动的时候,我用神秘的语气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谁来猜一猜,它是谁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趁着他们兴趣正浓,我拿出了其中的一本绘本。这本书呀,一直在我们的书架上,有哪位小朋友看过?这时候,有两个小孩子举手了,我请了杨伟祺说,孩子说:“这是小蛇书。”“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我问道。杨伟祺说:“一条小蛇好饿好饿,它吃了一个苹果,结果它的身体变成了苹果的形状……”听到这里,我发现这些书孩子们是可以看懂的,于是,我趁机表扬了杨伟祺,并给孩子们重新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大家听得都非常认真,有趣的故事情节惹得他们哈哈大笑。故事听完了,我对孩子们说到:“这本故事书是老师从你们每天拿的书里面找出来的,很好看吧。可是我发现我们有的小朋友呢,每天都不认真的看书哦,其实你们的书架上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书,只有认真看书的小朋友才会发现。”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他们都愿意去寻找有趣的、陌生的东西,包括好玩有趣的故事。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给他们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跟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听故事,带着绘本走进课堂,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篇9:从细节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是其基本内容。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而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也能与更多的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功。因而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对小学生应该怎样进行爱心教育呢?在学校教育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对小学生的爱心教育也应该这样: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爱与被爱的幸福,这样从内心深处触动了孩子的思想,“爱”的种子才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怎样从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爱心。
一、在家庭生活中寻找细节,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孝心。
孝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培养孩子的孝心,家长责无旁贷。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些孩子不孝敬长辈就是受父母影响的结果,父母虐待老人,孩子就会一一效仿;父母尊长敬老,孩子也会关爱长辈。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于是,他也偷偷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洗脚。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也让许多有心的父母感叹不已。
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便和各位家长进行了沟通,请他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孩子效仿的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老人的孝敬:饭好后先叫老人吃饭;买东西时不要忘了家里的老人,老人生病了要关心,对老人说话要轻言细语……同时,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帮着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如拿碗筷、擦桌椅、倒垃圾等;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让孩子去问候安慰,主动给长辈倒茶递水。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在学校里,我们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孝心。如:给孩子讲古今历史上孝敬老人的典故,让孩子知道孝敬长辈是人类社会推崇的美德;让孩子带着鸡蛋当一天“鸡妈妈”,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我为妈妈洗次脚”“我为爸爸捶捶背”“我为爷爷唱首歌”等活动,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由衷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对孩子在家里表现出来的爱心,我们又通过家校联系本、表扬台、欣赏条及时地传达给班上的其它孩子,这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氛围,更强化了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行为,同时也有利于班级形成了团结友爱的班风。
二、 在生活中寻找细节,教育孩子对弱者要有同情心。
这里说的弱者,是指生活需要帮助的一切事物,如需要喂养的小动物,需要爱护的花草树木,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等。由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在学校、家庭两点之间穿梭,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因此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教育的瞬间,用一个个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清是非,从而在脑海中永远树起“爱护弱者”这面大旗。
故事之中明道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童话故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事中许多事物被拟人化,都具有了人的情感,会说,会笑,会唱,会跳,在这些故事中,他们是那么可爱。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教师就应抓住这一点,给他们讲童话故事,陪他们看动画片,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感受到,周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如慈祥的老树爷爷,憨厚的桌子哥哥,活泼可爱的金鱼妹妹,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的地球才会充满了生机。如果只有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该是多么孤单呀!
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又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爱护书本我能行。孩子刚进入小学时,对什么都充满了新奇感,对新课本总是爱不释手,这里翻翻那里瞧瞧,等新鲜感一过,有些孩子的书本已经面目全非:这里被写了字,那里被画了画,这页翘了角,那页卷了边,弄得书本伤痕累累。针对这一点,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书本娃娃哭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书本娃娃是有生命的,它的脸儿弄脏了,身子受伤了,它多难过呀!它说,如果谁把我的脸儿洗得干干净净,我就和他做朋友。然后我又拿出剪好的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说:“笑脸娃娃是干净的书本娃娃,哭脸娃娃是肮脏的书本娃娃,你想和谁交朋友呢?”不用老师多讲什么大道理,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把书本清理一番,书本娃娃很快就变了样。在班上,我们经常开展评比,谁的书本爱护得好,就可以得到一枚笑脸奖章。用同样的道理,我又教会了孩子要爱护课桌椅,爱护教室门窗,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公园里的公用设施等。在孩子们眼里,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怎能不去爱它呢?
动物是我好朋友。喜欢小动物,这似乎是小学生的天性。从这一点上,正好培养孩子怜惜爱护小生命的意识。最初,我们在教室里养了两只金鱼,孩子们很喜欢它,下课总爱跑到讲台前驻足观看,或是跟它讲悄悄话,或是给它喂食,那溢于言表的怜爱之情真让人动容。但好景不长,由于天气逐渐转热,两条小金鱼相继死去了。孩子们感到十分难过,总是唉声叹气的。趁此机会,我鼓励孩子们在家养小动物,当好小动物的主人,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向大家交流交流。过了几天,果然有同学告诉我,“老师,我的小乌龟喜欢吃肉”“老师,我也养了两条金鱼”“老师,奶奶家的小狗好可爱哟。”……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说:“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懂得保护动物的大道理,但这种与小动物朝夕相处培养起来的感情,会让他爱乌及屋地喜欢上其他动物,进而喜欢他身边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做出用硫酸泼狗熊、把小猫的眼睛戳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
残疾同学人人爱。在一个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身体或智力上有残疾的孩子,这种孩子在班上有没有尊严,这也是衡量一个班级有无爱心的标尺。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年龄只有六岁,身体却有五十多公斤,智力也明显低于同龄孩子。对这样一个身心都有残疾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总是时时处处关心他鼓励他。帮他拉拉衣服,整理书包,给他讲故事,和他做游戏,上课一发现优点就表扬他,哪怕他回答问题是错的,我也能从他的声音洪亮、站得端正、敢于答问这些方面表扬他。虽然这个孩子成绩很差,但在老师的影响下,没有一个同学歧视他,他在班上过得很快乐。同学们喜欢跟他玩,拉着他去排队做操;领着他上厕所,有别班同学欺负他时,马上有同学来告诉老师或是把他领回教室。而且从孩子们的日记和家长的口中,我也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公共汽车上能给别人让座,给残疾人拿钱、买东西,动员家长帮助有困难的人……不知不觉中,一个残疾同学教会了孩子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在成长中寻找细节,教育孩子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一个物质日益富足,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人的生命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有学者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指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青少年自杀明显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最小的年仅9岁。而春季,“马加爵惨案”的发生更是震惊全国,更让我们教育者怵目惊心。如果把这还是看作心理问题,仅仅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那是十分肤浅的。其实,追根溯源,这是一个对生命的认识问题,只有极度漠视生命把生命当儿戏的人,才会干出灭绝人性的惨事。
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只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至于妈妈在怀孕、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困难,会遇到哪些波折,他可能很少去了解。对孩子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首先就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一是请母亲配合学校的教育,向孩子讲述自己在怀孕中身体、心理的变化,如上楼梯困难,不能负重,弯腰拾东西很吃力,吃东西呕吐,生病后不能随便吃药,小腿会肿胀等,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出生,妈妈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二是通过“当一天护蛋妈妈”“负重爬楼”等活动,让孩子在情境中体会到,要做好一名护蛋大使是多么不容易,随时随地都要留意到周围的情况,生怕出现什么意外。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像那枚小小的鸡蛋,是那么脆弱,那么单薄,在两百多天的日子里,妈妈要付出多少辛劳和汗水呀!这样繁衍出来的生命,我们有什么道理不去珍惜它呢?三是让孩子留意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如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看看自己是怎样一年一年长高的;和父母交流摆谈,回忆成长中记忆犹新的事;寻访周围的亲友,了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种对比、寻访、回忆,能让孩子从一些平常的事件中,感悟出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
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来之不易,因为它很脆弱。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替代,不能更新。所以拥有了自然的生命后,我们就得精心爱护它。如果孩子有亲友去世了,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告诉孩子,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践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在这样凝重悲哀的氛围中,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残酷无情,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如在学校楼道上不横冲直撞,上下楼道靠右行,在人多的时候主动退让;不在马路上做有危险的活动,不突然改变行走方向,遵守交通规则,看信号灯行走等;这不仅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程度的表现,更是爱护自己生命的安全保障。
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安全自救的措施:如在社会上遇到歹徒、强盗时,千万不要莽撞逞强,要想办法脱身,主动把财物给他,往人多的地方走,拉住行人求救;在家里要正确使用水、电、气等,一旦发生危险,要及时报警,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处理,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应该果断放弃。对小学生来讲,发生意外时,最大的任务就是保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让孩子关爱他人的生命。
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情感态度,使自己的生命个体适应个人和社会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关爱生命,不只是关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生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别人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不论是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都会让受助者铭记在心;
当别人无心伤害了自己时,学会原谅别人,胸怀坦荡,不斤斤计较;
尊重别人的人格,你可以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但你不要嘲笑挖苦对方;
与人和平共处,主动接受他人关爱的同时奉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
……
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抓起,只有从小在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关心爱护父母,关心爱护他人,关心爱护自己,长大后才能关心爱护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有关专家建议,教育孩子一定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父母亲做起,从我们老师做起,从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年人做起,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给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才能让爱心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细节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10: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学习自己独立地穿.脱衣服也可称的上是一个新的挑战。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活动技能掌握的较慢,于是我对他格外注意,每次午睡或起床时,看到他动作笨拙,半天都穿不好衣服,就忍不住上前帮助他脱衣服.穿衣服。久而久之,他穿.脱衣服这件事就被我和阿姨代替了。偶尔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要尊重孩子的能力”,事后我反省这样的“帮助”不但没有使他获得帮助,反而养成了他依赖成人的毛病,每天睡觉时他都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正时我的帮助剥夺了他学习脱衣服的权利。我应该把这个权利还给他,于是我先清除他的依赖心理,用语言去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在实践中觉得自己行,一定行。渐渐地在我的帮助下,他自己能脱衣服了。有一天,当我再要去帮助他时,他说:姚老师,我自己脱!听了这句话,我发现他的自信心在萌发。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应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11: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 ,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说说:
一: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与我们大人是平等的,我们不应把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认同、认可并照做
二:尊重儿童的内心需求;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内心想法、内心需求,我们应耐心倾听,合理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给予疏导,不批评、不暴力。
三:尊重孩子的缺点;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毛病。对于成人我们都会有一个容忍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缺点,何况是祖国的未来、希望。
以上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爱。爱是协助,是支持,是跟随,是倾听,是柔弱(让对方有显强的机会)。爱的反面是恐惧。恐惧是控制,是占有,是操纵,是利用,是刚强,是权威。让孩子远离恐惧,让我们用爱来陪伴他们成长。
篇12: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教育的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孩子才能取得信赖,使孩子乐于接受教育。 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她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一点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孩子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孩子全面进步。
一、因循善导,循循渐进。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对未来有了希望。在这时,教师再提高点要求,他会乐于接受,并且愿意努力。
比如,我班的雨叶小朋友,很主动地参加创编,但由于她的节奏感较差及长的较肥胖,她每次表演唱时,都会节奏不稳有时还走调,且动作不协调,效果较不理想。针对这样孩子,我首先采取接纳的态度,不拿她来与别的小朋友们相比,而是主动接近她,并针对她那认真学习的态度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创造机会,激发进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孩子的心理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要创造机会应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班级要建图书角,谁来当图书保管员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提出合适的人选。但最后我还是选了班上一位较调皮的孩子来当。事后很多孩子找我要求换一人,但我对孩子们说,他能当好。我给他鼓气,要求他按班级规定借阅给孩子们看,他很尽职,发现图书坏了,就主动用胶水把书粘好。我知道后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他。从此,这位孩子不仅能做好班级图书管理工作,而且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有惊人的进步。孩子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所以,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三、抓住挈机,鼓励上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会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班上孩子在园运动会上夺得了几个第一名。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于是,我抓住这挈机,对全班孩子进行教育。他们所取得这些成绩,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但成功的背后蕴涵着多少汗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第一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他所花的时间可想而知。 从那以后,我一直督促他认真学习,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这使他再次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明白: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四、雪中送炭,以理服人。
情感是人们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感情的涓涓细流拨动孩子的心弦,滋润孩子的心田呢?我认为,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尊重孩子,要时时处处关心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班上一位孩子在操场上追逐,不小心摔倒了,把脚扭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疾步赶过去。当我去捧他的脚时,他羞怯地把脚缩回去,因为那是一双沾满泥土的脚。“不要紧。”我把他的脚抱住,放在我的腿上,顺着筋络上下推拿,一手托着小腿,一手抓住满是泥污的脚板,小心顺势向左右轻转┅┅他顿觉舒服多了。但眼中却挂着泪珠,脸上露出后悔之意。我因势利导,一边抚摸着他的脚,一边说:“你虽然是我们的好孩子,但课余时间也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可不能瞎闹啊!”他涨红着脸,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正常的户外活动老师不会反对,但可要注意安全啊!”从此以后,他劳动变得更积极了,学习也更努力了,课余时间还悄悄为班级做好事。老师的爱心、关心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从我所经历的一件件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能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打消他的自卑观,点燃他的自尊心,那么良好的班集体不就形成了吗?我觉得,对于一些孩子,只要你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以此为动力,激发孩子,鼓足勇气,树起信心,就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孩子对老师最有发言权;孩子是一杆秤,最清楚老师的分量;孩子是一把尺,最明白老师的长度;孩子是一面镜,最能客观反映老师的素质。同样,老师所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有多少,孩子如鱼饮水,十分知情。
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一、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父母的责任在于怀一颗期待的新,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阶段的适合自己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三、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四、让孩子迎接困难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就会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好孩子的典范。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的集中到追求目标上。只要坚信自己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向成功的顶峰攀援时,多给孩子些鼓励和支持吧。
我愿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孩子。因为这种神圣而纯洁的爱:像春风一样,能开启孩子的心扉;像春雨一样,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像春晖一样,能温暖孩子的心怀;像春雷一样,能叩击孩子的心弦。
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篇13:感恩孩子 教师随笔
感恩孩子 教师随笔
看了冯骥才先生写的《秋天的音乐》,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我想,读着这样的句子,没有人的心灵不会产生悲壮的震颤。悲,生命最终如一颗流星消失在无边的苍穹;壮,你创造的生命毕竟在延续你的血脉。于是,掩卷沉思,你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对孩子的感恩。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恩人。因为他们的延续(不管他们脆弱的生命是否承载得了,是否愿意承载),使得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还会记得我们。人们会指着我们的晚辈说,这是某某的儿子,这是某某的孙子。
如果有人会问,你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养大了一个孩子,是我最大的成就。”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想“丁克”,难道他们不明白,他们会错过人生最华彩的乐章吗。
我更纳闷,那么多的家长,出于虚荣和自己的面子,总要求孩子有出息,替他们去实现人生理想。他们的人生又会抹去多少天伦之乐。
其实,有了孩子你便收获了许多经历,获得了许多快乐,实现了许多理想。纵使你的孩子长的`不可人,小嘴巴不乖巧,性格不温顺,上学以后成绩不优秀,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令人羡慕的工作,给你领不回家境好长相俊学历高收入多的好姑爷(好儿媳),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是你的孩子,哪怕不是亲生的,是你亲手养育大的就行。
不做父母,你体验不了十月怀胎一日分娩的期待,体验不了九死一生换取一个生命的兴奋,体验不了被冠以爸爸妈妈之称谓的自豪,体验不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体验不了升为老丈人丈母娘(公公婆婆)的幸福,体验不了被尊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骄傲。孩子的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喊爸爸爸爸妈妈,第一次迈步走路,说第一句完整的话,背第一句完整的儿歌,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写作业,第一次考满分,第一次得奖状,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长小胡须,第一次来例假,第一次与你发生争执,第一次用日记写小心思还有他们的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多少快乐可供你享受啊。
没有孩子,我们的生活能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能如此光彩照人!
所以,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我们的孩子吧。
刘玉霞
篇14:教育需要爱心 (教师随笔)
教育需要爱心 (教师随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当想起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就会感到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专心、安心。否则另谋高就。
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清贫。
只有心专了,才能心安;
只有心安了,才能心专;
只有心安了,才能心宽;
只有心宽了,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因为教育需要平等。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上,才能正确处理各种问题,也才能发展进步。学生选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到有幸,应该感激学生、感谢学生,让我们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展示才华的场合。不能歧视,不带偏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所有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一切。平等的健康心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因为教育需要爱心。教育的核心源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主观、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有时会让我们产生职业倦怠,一时失去爱心。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时自我调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去。付出恨,收获的是恨。付出爱,才能收获爱。可见健康心理的重要。
因为教育是在创造美。大家都喜欢到美丽洁净的公园散步,游览。在那里感受到的是青松的挺拔,杨柳的婀娜,百花的争艳。教师就像园丁,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得让人赏心悦目的花园,本身就是一件惬意的事。心中拥有美,才能创造美。
因为教师要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格外高兴,面对灰暗的天空,人们的心里也是灰暗的。健康的心理也会传染。
因为教师需要奉献。奉献是一种美德,只有通过教师的奉献教育,才能教育更多的学生,引导更多的学生理解奉献的意义,带动更多的人进行爱的奉献。假如一个社会没有奉献精神,会成什么样子。可见教师的奉献精神多么重要。理解了这一点,可见我们从事的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心理怎么会不健康?
因为教师心胸要宽广。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生活在当下,不可能事事如意,处处顺心。面对名和利,针对是和非,要以宽广的心胸来对待。有时要想一想,有时要放一放;有时要走一走,有时要唱一唱;有时要比一比,有时要让一让;有时要乐一乐,有事要会一会。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通过自己的处世态度,无形之下也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面对不顺时,也有了参照。这也是教师的言传身教。
张振宇
篇15:工作随笔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工作随笔】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原创: 康秀兰
孩子结束了在学校一天的紧张学习,回到家后,帮助父母拖拖地、洗洗碗、洗洗衣服,可以通过这些劳动来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减轻疲劳度,从而使学生精力更充沛。所以说,让孩子做家务,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帮我们分担,而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呢?
1.对孩子要耐心指导。
在孩子最初做家务的时,总免不了会帮倒忙。如,孩子洗碗溅得水到处都是,或是把碗摔碎等等。大部分家长会着急的说:“算了,让我来吧,这个你做不了!”这样做是错误的,家长必须容忍这些混乱,然后将怎样洗碗分解成小步骤一一来教孩子。
2.不吝啬赞美和鼓励。
孩子特别希望听到家长老师以及别人的表扬。当孩子主动做家务时,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表扬,对他的做法表示肯定。如,宝贝,你把地拖的真干净,真棒!表扬一定要具体。夸奖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他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最大动力,这样孩子做家务就会更加有积极性。
3. 合理安排任务,不强迫。
不管是多大的孩子,重复的做某件事都是很乏味的。所以,要学会变通,让孩子做的事情有所不同,不要固定分工,而是不断变化孩子的任务。如,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设计一份家务计划表,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让孩子先去选择,对于孩子选择的这份家务,可以三周一换或一个月一换。这样就能让孩子慢慢的在做家务当中越来越成熟。
4. 家长要做好榜样。
一个家里面,如果只有妈妈一个人做家务,爸爸每天就躺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家务应该留给妈妈做。如果爸爸积极参与了家务劳动,孩子的想法便会发生变化,他认为家里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家务。有爸爸带头,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不少。()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家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这就叫做家人有责。
5. 家长要适当示弱。
有的妈妈无论在单位有多辛苦,或是身体生病的情况下,都会继续把家务都全部包揽下。时间一久,孩子就认为我的妈妈是“超人”,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孩子也就学不会心疼自己的妈妈。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你不直接跟孩子说,孩子几乎不会知道你需要他的帮忙。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告诉孩子:“宝贝,妈妈今天不舒服,你能帮我去洗洗菜吗?”
多向孩子求助,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多的劳动技能,还能在共同的劳动中促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感就的有压力,没有压力是培养不出责任感的。
篇1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教育随笔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教育随笔
前些日子,班里有很多孩子都感冒了,一个个鼻涕、咳嗽不停。有一句话在我的耳边也渐渐多了起来:“老师,我有鼻涕。”无论在活动、课间还是吃饭的时候,有了鼻涕的孩子总会跑到我的面前来对我说这句话。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纸巾在前面,擦完了扔到垃圾筒里去。”刚开始,有的小朋友会跑来问我纸巾在哪里?我会告诉孩子纸巾一直都放在风琴的上面。渐渐的,跑来问我这句话的孩子少了,有了鼻涕自己解决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多数的孩子都能在擦完鼻涕后注意保持地面干净,把纸巾扔到垃圾筒。
孩子一开始之所以会跑到我的面前来告诉我他有鼻涕,是因为在家里,他们习惯了这样的行为,知道在说完这句话后,家长会帮他们拿来纸巾,帮他们擦干净,帮他们扔到垃圾筒里。孩子的独立做事的'机会就在这一次次“我有鼻涕”之后被忽视了。
前几天突然几个孩子都跑来告诉我:“老师,他擦完鼻涕把纸头扔在地上了。”告这样的状证明在这件事上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他们已经能独立辨别是非。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必要为孩子提供让他们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在寻找纸巾盒、寻找垃圾筒的过程中,幼儿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他们在关注环境、关心他人的同时,学会分辨行为的对错。
比起空洞的说教,枯燥的学习,一件孩子亲身经历的小事,会给他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孩子的独立性,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积累起来的。
篇17:相信孩子教师教育随笔
相信孩子教师教育随笔
因为身体的原因,在手把手带了托班一年之后,我没有追随宝宝们升入小班,而是接手了一个新的中班。
9月1日,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昔日托班家长的咨询短信:“亲爱的,你们是不是按照平时表现给孩子分班的呀!优秀的都在一班啊?我感觉是这样的。”呵呵,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是心情迫切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急于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水平,生怕一不小心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面对家长这样的疑问,身为幼儿教师的我,看问题的角度似乎就并不如此了。我以最诚恳的方式给这位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全职妈妈回复了短信:“呵呵,您要相信自己的宝宝呀,嘟嘟本来就是优秀里的一分子!每个孩子优秀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您一定要肯定自己的宝宝,这样也会对她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教育专家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孩子,其实也有一百种。
很多家长对自家的孩子抱有无限的憧憬,最好“进得书房,出得厅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要文武双全,能说会唱……”殷切的希望浸染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我们正在用力打造的耀眼的工艺品——最好八面玲珑,毫无瑕疵。说实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见过完美的人么?对成人尚且要求不得,您又怎能苛求一切正处在发展之中的孩子呢?诚然,身为父母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远,但一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自身独特特点的生命个体,我们是无法定制或苛求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发现——发现属于孩子的美、发现属于孩子的妙,并由此顺应他们的天性,陪伴他们成长,让孩子自己知道“我就是最棒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面对一个大集体,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但不管是内向的.、开朗的、腼腆的、调皮的……我都喜欢,因为用心和他们交往了,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可爱的地方。有的记忆力较好,学东西很快;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画得一手好画;有的外表腼腆,内心丰富;有的大大咧咧,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的虽然调皮,却蕴含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善良,喜欢助人为乐;有的很有主见,喜欢为集体做事……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因为,在你看到他的缺点的同时,你总能发现他必定有着自己的优点。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是个平庸的学生;钱钟书在文学方面卓有成就,但数学成绩极为逊色……“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优秀的。就像《你生来就是要当冠军》一文中说的那样,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历经了千难万险,冲破了重重阻碍,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呢!
相信孩子。当然不是简单敷衍地给他戴上一顶顶可能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违心地、虚饰地给孩子以赞美或肯定只会误导了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心地发现孩子的独特或可爱,由衷地表达出赞叹与欣赏,引领孩子真实地肯定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你真切的反馈表达中切实感受到爱与关怀,体验到成长的滋味,他会在自己一次次地被肯定之中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我也这么棒!”“原来我可以做到的啊!”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胆小、怯懦、退缩等心理特征,而是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自信、坚强、乐观、勇敢、乐于探索……记得这段话吗——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鼓励,他就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容忍,他就学得到耐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赞美,他就学会欣赏别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被接纳的环境,他就学会爱。如果,儿童生活在肯定他的环境,他就学会去爱自己……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但真正将它落到实处似乎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实,不光是家长,我们很多人仍然常常难易摆脱在教育孩子时候“求全、求满、求多”的心理,总是以自己心里的高标准来加以要求,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最适合他/她的发展形式。其实,针对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引导方法。试想,如果非得把动手能力本来就弓弓的孩子培养成大画家,或硬是要把逻辑能力不强的孩子培养成数学家……这些“宏伟”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吗?这不是想象中花上多倍努力就能够克服重重阻碍那么简单的,一厢情愿的后果可能就是拔苗助长或干脆的南辕北辙。
相信孩子,让他/她沿着自己最合适的轨迹成长,你就不会错过本该属于他/她的春之芽、夏之花、秋之果、冬之获……也唯有这样,孩子不但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且可以体味到成长途中的快乐。是谁说的“自信的女人最美丽”,那么,请相信我,拥有自信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
★ 爱心的作文随笔
★ 爱心的随笔
★ 教学随笔
★ 教学随笔的写法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多给孩子讲故事小班幼儿教师随笔2024-03-08
班主任教育随笔简短2023-12-09
教育随笔:家长、班主任、学生“三通”2023-04-25
班主任教育随笔2024-01-05
教学随笔五则2022-11-15
初一班主任教育随笔2023-07-22
大班孩子的进步需要时间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23-02-03
我的教育教学观随笔2022-08-15
大班教师十一月份教育随笔2022-04-29
教育随笔自理培养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