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

时间:2024-01-08 07:26:30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锦集13篇)由网友“q6961113”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

篇1: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

作者: 邓洁

又到了午饭时间,每次吃饭时,总有几位孩子吃得特别慢,总要老师不停地催促和鼓励:“快点吃、大口吃,马上就吃完了;真棒,最后一口了!”但这几天,我发现邱子琦吃得更慢了,20分钟过去了,一半小朋友都吃完了,坐在一边在看书,但她的碗里饭却还是那么多,我把她叫到我面前,打算看着她吃:“来大口吃,让我看看像不像大老虎?”她慢慢的舀了一大勺,慢慢的送到嘴边,小小的吃了勺子里的一点,然后就一直嚼一直嚼,等到我看不下去,让她再吃一口时,她就再次重复上述活动,慢慢的吃一小口,含在嘴里嚼就是不咽。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了,拿起勺子喂她,并要求她快些嚼一嚼咽下去,她表情痛苦的看着我,怎么也不想咽。我问她:“你是不喜欢吃哪个吗?我们可以挑出来不吃把别的吃完,不能不吃饭呀”她说:“老师,我不饿,我不想吃饭。”连续两天都是这样,吃的很少,我有些担心,是不舒服?还是别的什么?我在放学后与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对她姥姥说:“邱子琦以前吃饭虽然慢,但也很专心,这几天她不只吃得慢还吃得少,我害怕吃这么少对他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你回家多问问孩子,注意她在家是否也是这样吃饭,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天是周四,向邱子琦家长说了她的情况后,周五邱子琦就请假了,说是因为肚子不舒服,我就很担心,果然是因为生病才不吃饭吗?

周一早上我就向她姥姥了解情况:“周五请假说肚子不舒服是怎么啦?”她姥姥说:“就是因为积食了,可能是因为之前十一放假的时候吃多了。”他这么一说,我恍然十一过后确实孩子们整体的'食欲都没那么好了。确实过节后孩子们容易积食,不要硬让孩子吃。我又再次向他家长确认:“邱子琦跟我说,她在家里也吃得不多,现在我给她盛的饭本来就少,还有些挑食,当她还不想吃的时候,我就不让她吃了?”她姥姥说:“好的好的,她在家确实也挑食,我们会注意,但她最近有些积食,她不想吃就不吃吧。”

通过这次,我知道了1、在不让孩子挑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是因为不舒服才不想吃饭,及时来发现孩子的异常,不要硬塞。2、要及时把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馈,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反常行为,好及时就医检查。

篇2:幼师教育随笔我不想洗手

幼师教育随笔我不想洗手

班里有些小朋友不是很喜欢洗手,他们总会问我,为什么总是要洗手呢?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干净,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的手真的很干净。一次户外活动后我带孩子们如厕、洗手,这是崔敏敏小朋友跑到我身边对我说:“刚才上午点的时候我已经把手洗的很干净了,为什么还要洗手?”说着还把手伸给我看。顿时我觉得,虽然孩子们已经入园3个多月了,每次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去洗手他们都会象征性的去洗手,我们忽略了给孩子们讲每次洗手的意义,这次敏敏小朋友的提问提醒了我,于是,我决定先为全班的孩子们讲一节关于洗手的课,让他们自愿自主的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事不宜迟,我用小盆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盆水,在之前,我让孩子们自己检查或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的小手是否干净,孩子们看过自己的小手后,只要不是手发黑的都说自己的小手很干净,于是我说:“认为自己小手很干净的请举起你的小手。”话音刚落,大多数的孩子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特别是敏敏小朋友说:“老师,你看,我的小手特别白,很干净。”“我的也很白”“我的也是”……其他举手的小朋友都跟着说。这是我又问:“那你们认为你们的小手很干净就不用洗手了吗?”孩子们一口同声的回答道:“是”。我认为是时候论证这一观点了,便说:“那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认为干净的小手是不是真的干净,好吗?”我将准备好的小盆水放到每一位小朋友前,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这盆水的颜色,孩子们回答道:“水好清,好干净。”我说:“好,那我们现在来检查我们的小手,如果我们的小手很干净,那么,我们洗过手的水还像现在一样清澈透明,如果水的颜色变了,说明什么呢?请小朋友实验过后告诉我答案好吗?”孩子们兴奋不已,迅速挽起袖子洗手,过了几分钟,我便听到活动室里纷纷攘攘的讨论声:“哎呀,我的盆里的水怎么那么脏了呢?”“我的水也不那么干净了”“我的水好黑啊”……我抓住这个契机,赶紧提问道:“那现在请自己盆里的水还像之前那么干净的小朋友举起你的小手。”活动室了一片寂静,没有了声音,这是,敏敏小朋友低着头说道:“老师,我的小手明明很白很干净,可为什么到盆里洗一洗水就变黑了呢?”我说道:“因为我们平时小手要干很多活,比如:拍球、玩玩具、画画等等,虽然我们看不出小手有多脏,但是它已经沾染了很多的尘土,所以我们在干净的'水里洗一下水就会变黑,它就告诉我们小手是不是真的干净了,还有,刚才我们只是用清水洗手,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用肥皂洗手呢,我们的小手在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会沾染很多的细菌,这些细菌更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我们每天在活动前后、如厕前后和饭前等等都要认真的用肥皂洗手,这样病菌才不会留在我们的小手上,我们吃饭的时候才不会吃到肚子里,我们才会更健康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讲解纷纷点头表示,以后一定要认真洗手,因为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所以会变脏。

到现在为止,我们班幼儿的洗手这一环我们老师可省心了,每次活动后或进餐前幼儿都自主的去认真的洗手,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想偷懒都不行,因为,现在我们班的崔敏敏小朋友成了洗手监督员了,谁要是不认真洗手,他肯定跑过去给他讲道理,监督他洗干净手为止,活像一个小老师。我看着心理充满了欣慰,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真实的、自愿的受教,我们也同样会受教哦!

篇3:我不想放杯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不想放杯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每天早晨,我都会吩咐几个能干的孩子留在活动室,把刚消毒好的杯子放到架子上,其余孩子则去户外开展晨间体育活动。

有一天,我中途回活动室拿皮球。发现欣欣撅着嘴很不开心的.样子,还把杯子放得“通通”响,我有些奇怪,问他怎么了。他委屈地说:“我不想放杯子了!我想出去跳绳。”原来如此。当时我就让他放下杯子参加体育活动去了。

事后我想,我每天老是叫那几个能干的孩子做事,从不考虑他们的意愿。我决定改变做法。晨间锻炼结束后,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有孩子建议让每个人自己负责放毛巾、杯子,但马上有孩子反对,认为大家都挤在杯架、毛巾架前会造成混乱。又有孩子提出可由值日生轮流负责。后面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从这天起,此事就由值日生轮流承担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从情感体验入手,让孩子体验为集体做事给班集体带来的好处,体验教师、同伴的感激之情,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产生为集体做事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老师叫我做”变成“我要做”。

篇4:幼儿园教育随笔吃饭

幼儿园教育随笔吃饭

吃饭进餐,无疑是幼儿生活中的大事。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以及入园后,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吃”。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因此,常常会听到离园时家长问孩子:“今天吃什么?你吃饱了吗?”在幼儿园每学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吃”的问题,也是家长们讨论的重点。

同时,吃饭进餐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与发展价值。如何让幼儿爱吃饭,吃好饭,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黄蓝幼教集团管理与研究的重点。

反思日常餐桌现象,孩子们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不爱吃饭、吃饭慢、挑食、掉饭粒、餐具使用不当、卫生习惯不佳,等等。虽然老师们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比如,进餐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但幼儿进餐始终处于被动管理中,教师会催促幼儿“快吃”、“吃完”,也会不断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导致幼儿体验不到品尝美食以及进餐本身的快乐,也无法发自内心地遵守各种文明进餐的礼仪和规范。

为了充分发挥进餐环节独特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我们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关注每个孩子出发,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进餐、文明进餐。

不爱咀嚼的丁丁

“老师,我家丁丁吃饭是我最头疼的事情,麻烦您了!”从我刚接手这个新班的第一天,丁丁妈妈的这句话就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每次喂丁丁吃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饭菜刚到他的嘴里,他就用舌头使劲地把饭菜顶出来,嘴里还说着:“不吃不吃,就是不吃。”时间久了,丁丁甚至因为吃饭问题不爱上幼儿园了。经过了解才知道,妈妈对丁丁照顾得格外细致,家里只做很软的馒头和面条,水果也只吃香蕉泥和苹果泥。看来丁丁不是不爱吃饭,是因为他长期吃软烂的食物,咀嚼能力下降,嚼东西对他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知道了原因,我们决定从“牙齿的故事”人手,先解决他不爱咀嚼的问题。我们邀请幼儿园的保健医带来了牙齿的模型,给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了用牙齿嚼东西的重要性。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得特别认真。丁丁还主动问:“老师,要是牙齿不能嚼东西会怎么样啊?”保健老师说:“牙齿会生病呀!它会不高兴,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朋友了。你看看,大老虎最厉害吧,它的牙齿就经常用,丁丁也要像大老虎一样吃饭啊。”听了这些,丁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们采取小步递进的方法,逐渐调整食物的种类。丁丁能喝汤,我们就先从汤人手,给他盛的汤稠一些,过段日子再往汤里加米饭,然后慢慢过渡到吃正常的主食。同时,请家长相应地改变烹饪方法,增加饭菜的硬度,水果不再做成泥状,可以先切成小小的丁,然后再大点。家园一致,孩子自然就适应得更快,来园时和进餐时的情绪也渐渐变得更加自然。

当然,每个孩子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每当丁丁看到食物的种类发生变化时,都会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情绪。这时,老师就会对他说:“丁丁最棒了,我们的牙齿就像大老虎,啊呜一口就吃掉。”经过两个月的共同努力,丁丁进餐的情绪和对食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仅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吃饭,有时还会说:“老师,我还要吃!”丁丁妈妈也告诉我们,孩子回家后也是自己吃饭,还要肉吃呢,以前这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听到孩子在家里的进步,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和他吃饭时快乐的样子,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把青菜留给小兔子的天天

平时特别爱吃青菜的天天今天却不吃了,还说:“青菜是小兔子最爱吃的,我不要吃。”边说边用勺子把青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说要把切好的'青菜送给小兔子吃。老师走过去,轻声对他说:“小兔子有青菜吃,这些菜是厨房老师给你做的,你吃吧。”听了老师的话,天天不但没有高兴起来,反倒急得哭了,边哭边说:“不行、不行,小兔子不够吃了,就要留给小兔子,谁也不能吃,呜呜……”看了天天的反应,老师也糊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不明白原因,但老师没勉强他继续吃完,而是决定先和家长沟通一下。

原来,周末时妈妈带他去了农家院,天天喂小兔子吃青菜,可是喂到一半,青菜没有了。当时,为了赶时间,家长和农家院的主人就告诉天天,青菜吃完了,没有了。没想到,天天可认真了,他惦记着小兔子,回家后无论如何也不吃青菜了,就连家里其他人也不许吃青菜,说要留给小兔子。妈妈为此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释然了,也不禁为天天的爱心而感动。但是,怎样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爱心,又能让他高高兴兴地吃青菜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请小兔子来帮忙了。结合3岁幼儿常把假象当真实的年龄特点,我和老师们精心排练了“小兔子送青菜”的手偶剧。主要情节就是:小兔子吃了天天送来的青菜,长得又肥又壮,身体可棒了。为了感谢天天,它也为天天和小朋友们送来了一大筐青菜,希望大家都能像它一样长得又快又好。故事结束后,我们带着小朋友一起把青菜送到了厨房,天天激动地对厨房的叔叔说:“叔叔,您要把青菜炒得香香的,我今天要吃好多。”通过这个故事,天天又开始爱吃青菜了,而且每次看到青菜都非常高兴,边吃边说:“小兔子爱吃,我也爱吃!”看到他红扑扑的小脸儿,妈妈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爱掉饭粒的豆豆

豆豆每次吃饭老师都很头疼,饭粒掉在桌上、地上一大片。这可怎么办?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豆豆掉饭粒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边吃边说,一口还没吃完,就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聊天,结果饭粒就掉出来了;另外就是边吃边东张西望,哪个小朋友有事情他都要赶快转过去看看,结果可想而知。吃饭不专心,当然吃不好。老师们经常提醒豆豆,可是每次都是提醒了就做到了,不提醒,就忘记了。

为此,老师们分析了豆豆的性格特点:他聪明且活泼好动,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提醒的方式只能解决一时,无法内化为豆豆的自主行为,长此以往不利于豆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决定利用值日生的制度,让豆豆体会掉饭粒的后果。于是,我们想办法巧妙地将扫地的任务分配给了豆豆。

午餐后,值日生开始进行收尾工作。豆豆拿起了小笤帚和簸箕一桌一桌认真地扫了起来。当扫到中间一桌的时候,他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饭粒和渣滓,由于饭粒很黏,扫了半天也扫不起来。扫了一会儿,豆豆就失去了耐心,边扫边说:“这是谁掉的饭粒呀?扫都扫不动!”我走过去,悄悄对他说:“是呀!真不像话,咱们看看这是谁的座位呀!”豆豆马上站起来看了看,脸一下就红了。我小声说:“豆豆,你看,饭粒掉在地上真不好扫,对吧?而且还特别浪费!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豆豆想了想说:“我以后不掉饭粒了。”我又问:“你知道你为什么总掉饭粒吗?”豆豆摇摇头。我说:“你吃饭时要专心,不说话、不东张西望,饭粒就不会掉了。”

从那次做值日开始,豆豆真的开始注意了,吃饭时说话的次数少了,也不东张西望了。即使掉了饭粒也会马上捡起来。有时忘了,我们也不再用语言提醒,一个眼神和动作他就马上明白了应该怎么做。

幼儿的进餐问题,既有共性,更有个性,要从进餐环节,培养每个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礼仪,既要关注一般幼儿的共性问题,更要了解、尊重、关注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篇5:不想出去吃饭的五个理由随笔

不想出去吃饭的五个理由随笔

现在,老爸老妈跟朋友叙旧、聚会、谈生意,都要出来吃饭。本来跟我们小孩一点关系都没有,可他们也拉我出来。虽然饭店里的山珍海味很好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渐渐讨厌出去吃饭了,理由如下:

一、饭店里大多都没有电视,虽然宾馆有,但一般情况下,大人们都不许我们小孩子看,这样就会错过我喜欢的动画片和节目了。

二、我近来发现,在饭店或宾馆,大人们都吃饭时吸烟。虽然我们没有吸烟,但我吸了他们吐出来的气,后果会比吸了烟的.更严重。(比常人更容易得癌症)

三、我们小孩吃得很快,而他们大人吃得比乌龟还慢。我吃完了又没事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不知大人们浪费了我多少金子呀!

四、去吃饭都有非常渴的时候,而饭店宾馆都只有开水。我便叫爸爸买了一瓶水,虽然当场不说我,但是一回到家,就说了一大堆大道理,什么“有钱也不能这样”,什么“这就是浪费钱”,我生气死了。

五、大人点菜都是点很辣的那一种。桌上,叔叔们叫我多吃点,我看着老爸老妈,他们说:“吃吧吃吧。”而回家一有什么头痛发烧,老爸老妈就会说:“吃出头痛了吧,叫你别吃那么多你偏吃!”爸爸妈妈呀,要不是你们,我能吃那么多吗?

这就是我的理由,以后我就算是饿死,也不出外面吃饭!

篇6:吃饭的规矩教育随笔

吃饭的规矩教育随笔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维持我们正常社会秩序的保证。规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刻刻的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准则。所以说一个人只有从小学会守规矩,才能让他将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幼儿园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里孩子们也要守规矩。孩子刚来时总是好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知道规矩是什么,这也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而我们老师为了园里的秩序、为了孩子的成长就不得不肩负起“立规矩”的.重任了。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首先当然要从吃饭开始了。

第一,吃饭时间是固定的,时间一到我们老师就要组织小朋友们吃饭;

第二,吃饭时要用筷子或是勺子,不允许用手去抓(不会的我们会耐心教会他们);

第三,吃饭时不允许大声喧哗、玩乐,不能走来走去;

第四,要在半个小时以内吃完饭,如果提前吃完饭也要在座位上等候,当然这个时间也是可调的;

第五,吃饭时不可以挑食,更不可以浪费粮食等等。

当然,要想让这些“小祖宗”们遵守这些规矩简直是太难了。但是,我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适应的。

自从这些规矩实行开始,小朋友们每天都会给我们很多的惊喜,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家长们也常说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会用筷子了、吃饭不用喂了、不挑食了等等。孩子的进步,我想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篇7:关于幼儿吃饭的教育随笔

在幼儿园里,幼儿进餐慢是很多教师遇到的的问题,也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因此,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有耐心,不能催促他们,还是要求他们细嚼慢咽,独立进餐。中午吃饭我们分饭菜时,可以让吃饭慢的孩子们先上来取菜,或少盛多添,每次盛的饭量少,孩子们吃完了,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呀,你今天有进步了,一下子就吃完了,再来一碗好吗?”孩子们也会很高兴的点点头,再来一碗。等下午家长来接孩子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听见孩子们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吃饭很快,吃了三碗,老师表扬我了。”家长们也会高兴地对孩子说:“宝贝,你真棒!”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吃得慢的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同时也让家长们放心。

此外,当其他幼儿都吃完时,我们可以安慰这些吃饭慢的孩子们:“没关系,其他小朋友先去进行其他活动,你们慢慢吃,老师边收拾教室边等着你。”这样也可以消除幼儿吃饭慢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吃饭慢的孩子们也会有所改变,那么我们的进餐就会变得愉快而轻松了。

篇8:关于幼儿吃饭的教育随笔

我们托班有个漂亮的小美女叫茹茹,她不仅漂亮聪明,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对于托班的宝宝在吃饭问题上,我们需要从头开始。比如饭前洗手,教宝宝先认识手心手背,在教宝宝洗手的方法,先洗手心再洗手背,吃饭姿势的纠正,要用右手拿勺子吃饭,勺子怎么拿,用哪个手拿等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慢慢教。

第一次吃饭我们是花功夫最多的一次,他们也是学的最认真的一次,茹茹是学的最好也是学的最快的宝宝。到了下午餐时,大多数的宝宝根据提示都基本记住了。就在大家吃的香喷喷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洪亮而且稚嫩的一句话“小朋友快用右手拿勺子老师说吃饭要用右手拿勺子”。

通过我的观察,纠正后的宝宝们吃饭用手的姿势都是对的。我疑惑的问茹茹指的那位小朋友。茹茹指着对面的宝宝说“老师他不是用右手拿的勺子”。当时的我特别高兴我觉得这个宝宝的洞察力非常好,我又想怎么形容她就明白的更快呢?后来我想宝宝们只有自身真正的体会了他才会理解真相的,然后我就让茹茹用右手拿着勺子走到对面的小朋友的边上,我说茹茹你发现了什么呀?他拿的和你用手一样吗?她天真的说,老师他怎么的手和我的一样。我说茹茹真棒,老师跟你说,因为你们坐的方向不一样,你们右手拿东西的方向就是相反的,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篇9:关于幼儿吃饭的教育随笔

吃饭进餐,无疑是幼儿生活中的大事。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以及入园后,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吃”。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因此,常常会听到离园时家长问孩子:“今天吃什么?你吃饱了吗?”在幼儿园每学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吃”的问题,也是家长们讨论的重点。

同时,吃饭进餐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与发展价值。如何让幼儿爱吃饭,吃好饭,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黄蓝幼教集团管理与研究的重点。

反思日常餐桌现象,孩子们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不爱吃饭、吃饭慢、挑食、掉饭粒、餐具使用不当、卫生习惯不佳,等等。虽然老师们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比如,进餐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但幼儿进餐始终处于被动管理中,教师会催促幼儿“快吃”、“吃完”,也会不断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导致幼儿体验不到品尝美食以及进餐本身的快乐,也无法发自内心地遵守各种文明进餐的礼仪和规范。

为了充分发挥进餐环节独特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我们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关注每个孩子出发,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进餐、文明进餐。

篇10:我不想长大随笔

小时候,总期待着长大。可是直到长大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不希望长大。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大人。我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突然我感觉口渴了,就学爸爸妈妈平时叫我的语气说:“儿子,给我倒一杯水。”然后儿子就乖乖地给我倒了一杯水。我喝了一口水,看见儿子想坐下来看电视,我就问他:“有,没有做完作业了?”他说:“爸爸,我还没有写完呢。”我听了,严厉地说:“还不赶紧去写完作业,我还要布置作业给你做呢。最后还要看30分钟书。”被我这么一说,儿子就灰溜溜地走回了房间写作业。

梦到这里我觉得做大人正好啊!可是接下来我觉得做大人真不容易啊!因为接下来我的手机突然发过来一个短信,说我手机里没有电话费了,要我去充电话费。又梦见了要交水电费了,要交几百块钱。又梦见在礼拜天的时候公司里打电话给我,叫我去公司处理事情。又梦见我在公司里没有把一件大事,被老板大骂了一顿,最后被老板炒了鱿鱼。然后去找工作,找不到。最后走了许许多多家公司才找到了一份工作,做的都是一些非常辛苦的活,而且做的时间也要9个小时,有时还要加夜班。工资也不多,一个月才1000块钱,一年才10000啊!做爸妈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明白了大人虽然能管小孩,但是大人也有许许多多的难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更加烦人。所以我好想永远不长大,做小孩无忧无虑的多好呀!

可不可以不长大,我只想做一个单纯的男孩。简单且快乐着。我好想不长大,小时候的故事没听够;不想长大,童年的歌谣没唱够;不想长大;儿时的游戏没玩够。儿时,妈妈,爸爸,总是陪我玩个够。捉迷藏、躲猫猫......现在,爸妈连看我玩的时间都没有了,郁闷。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的过去了,小时候那自由自在,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我被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面对堆积的像两座山的作业,中午做,晚上做,好累啊!我好想不长大!

真的不希望长大,长大了就会有了许许多多的顾虑。

篇11:我不想长大随笔

-滑板上,童年的梦,挥之不去。我,不想长大……

那天晚上,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背着沉重的书包,脸上是一脸的倦容,昏暗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修长。身边一片孤寂,似乎一切都定格了,我顿然不想回家,便坐在了木椅上,欣赏着夜晚的孤月。

这时,一阵雀跃声在我耳畔响起,我诧异地回过头,暗想是谁在这寂静的夜晚发出如此欢乐的笑声。

一群身着鲜艳的小孩子映入我的眼帘,它们踩着滑板,飞快地滑着,不知是它们速度太快还是怎么,没看清他们的脸。不过,看个头儿大概也就是一、二年级的孩子罢了。它们在滑板上,打着,闹着,欢声笑语,也许在它们看来,这寂静的夜晚并不寂静,这冰冷的大地也并不冰冷。这是它们的游乐场,是它们放飞童年的地方。

我不由得闭上双眼,陷入回忆。小学时代,现在已经过时的双滑轮还很流行,我们家家都有,一到夜晚,昏暗的路灯下,总能看到,一排排小孩,也就是我们,正踏着闪烁着五彩光芒的轮子转来转去,五色的轮子上乘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没有矜持,没有距离,男女生都和“疯子”一样,彼此用彼此的滑板去撞对方,结果却,摔倒了的哪个人笑了,跳下板去扶他的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夜晚,度过了我们的童年时光。

从回忆中走出来,目光焦聚处是一片冰冷的空地,好像没有人来过,一切都归于平静,小小的孩子,是不会懂得停留的。

我蓦然起身,跑回家,第一次不是为繁重的作业,第一次不是为了妈妈的唠叨,而是为了自己遗失了多年的梦。

我从箱底找出了我的小滑板,灰尘已厚厚一层,轻拭灰尘,却眯了眼,泪水不知为何夺眶而出,看看板上的脚印,小巧而精致,鞋底是一朵朵花儿,大概是儿时最爱的花样,轻拨轮子,只有前面的灯亮着,依然很美,但却少了那时的五彩光辉,单调的淡蓝色,淡淡的惆怅。

我把滑板放入了箱子,整理好,盖上盖子,却像锁了一把锁,锁住了彩色的梦。

成长固然美丽,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大,我们要把童年的放肆与单纯永远地锁住,锁在记忆深处,如果是这样,那我宁可不要长大,不要。

篇12:我不想长大随笔

长大,还是不长大?这永远是一个问题。绝对相信科学而过于理性的人或许会说,这是必然的。时间会流逝,年龄会增长,身体会逐渐发育,你一定会一天天长大。

然而人类是神奇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有一个叫奥斯卡的德国小男孩,为了抗拒长大,从通往地下室的高高的楼梯上跳下去,从此不再长大,还拥有了一种特异功能——能发出尖锐的叫声,震碎他想要震碎的任何一扇玻璃窗。

还有一个叫旺卡的美国小男孩,为了反抗父亲而远离家乡,躲在一个巨大的巧克力工厂里,发明了各种令人着迷的美味巧克力,一边发明一边玩。就这样,他像个小孩子一样过了很多很多年,没有任何人胆敢管教他。

真是一些胆大包天的小孩子,竟然敢向自然规律发起挑战!别的小孩子都要忍受的约束、必须服从的命令、必须完成的功课和必须面对的成长,他们竟然可以完全无视。他们也真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的自由自在的小孩子!他们不必去见不愿意见的人,不必跟不喜欢的东西待在一起,不必担心各种麻烦,也不必惧怕各种严峻的挑战与艰难的任务。

这本书里的扇贝并不是这样的孩子。他没有超能力,胆子也很小,只是一个你在校园里随时都可能遇到的普普通通的五年级男生。有一天,他突然不得不肩负起一项艰巨的使命——为一头体形巨大的猪找到适宜生活的理想家园。这头猪本来是一只小小的迷你猪,谁也没想到它会变得无比巨大,怎么减肥也瘦不下来。于是,男孩扇贝心惊肉跳又忧心忡忡地想尽办法为它寻找一个家。对一个像他这么小的男孩来说,这种事一点都不轻松。为此,他吃了苦头,受了伤害,不断遭遇各种打击,可他一直在拼命努力。

在这本书的结尾,波鲁克先生说:“对小动物来说,竭尽全力活下去就是长大哟!”

这让我又想到那些拥有超能力的自由自在的小孩子了。对他们来说,因为“长大”这件事根本不存在,所以“竭尽全力”这种事也就跟他们无关了。他们的确什么都不缺,的确自由自在,可是却缺乏一种叫做“竭尽全力”的东西!

亲爱的读者,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拥有自由而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是多么可怕的事!

那个叫奥斯卡的小男孩,因为不知道害怕,所以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干什么都不用多想,只要尖叫就好了。在他充满破坏力的尖叫声中,人们只能依着他……那个叫旺卡的`小男孩也是如此。他在自己的巧克力王国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甚至在来到自己的王国外面之后,仍然以为凡是他觉得美好的想法别人也都会赞同,他可以随意安排别人的生活。这些看上去被上帝宠爱的天才男孩们,其实并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他们住在玻璃房子里,从来没有真正走进人类的生活。

这本书中的小男孩扇贝,像每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一样,一面害怕着,一面竭尽全力地想办法。有时,为了能够向前迈进一小步,就得和各种各样的人打各种各样的交道,实在麻烦得不得了,辛苦得不得了。

然而,最美妙的人类生活,就是在和别人相处时发生的。无论是争吵的相处还是和平的相处,也无论是残酷的相处还是美好的相处,只有人和人之间亲密相处,才会有真正神奇、瑰丽的事情发生。

真正的自由自在,是拥有忍受困境的耐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分辨是非的智慧。而这一切,都只能在人群中才能获得。

篇13:我不想长大随笔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越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一首歌这样唱。是啊,越长大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烦恼,也会变得越来越觉得孤单。

小时候,不必害羞,不必矜持,不必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变得忧心忡忡,更不必为要与朝夕相伴的朋友说再见而感到悲伤。每一天,都过得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时间过得太快,我总是来不及去想,究竟怎么玩才是最痛快的。如今再回想起来,觉得还真是可笑,当年单纯的我竟每时每刻都盼望着长大,总以为长大了,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完成心中所有美好的梦想。可是直到现在我才懂得,曾经我的一切想法都只是异想天开罢了,长大后的天空并不是那般蔚蓝得没有瑕疵,而我最爱的绚烂的彩虹,也不再出现,我唯一看得见的,是那几片孤独的白云漂浮着,漂浮着……

在大街上走着,即使我从别人身上看见我曾经的样子,也只能一笑而过。因为我深深地明白:那已是过去,我再无法回到过去,我再无法做回那个充满童心和幻想的天真女孩。我只能走上这条通往长大的路,而且,没有回头的路。即使沿途的风景不如从前般让人沉醉,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不停地走下去……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这首歌,真实地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不想长大!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不存在任何一场不散的宴席,总有一天,童年会离开我们,远远而去,让我们无处追寻……

教育随笔学会吃饭

教育随笔我不吃零食了

教育随笔快点吃饭

孩子吃饭教育随笔

不乱扔垃圾才是好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的教育我的生教育随笔美术

教育随笔有爱的孩子

小班教育随笔吃饭进餐

教育随笔中班案例

小班教育随笔吃饭类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育随笔《我不想吃饭》(锦集13篇)】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作为幼师的我2023-01-17

教师随笔2024-03-29

教师随笔30篇2022-07-05

大班生活教师教育随笔2022-11-18

教育随笔撒谎2023-08-07

期未结束中班教育随笔2024-03-04

小班下学期开学教育随笔2022-04-29

六一后教育随笔中班2023-05-17

教育随笔中班亲子2022-08-03

教育随笔中班短篇入园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