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还》赏析

时间:2022-06-24 05:39:05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经《还》赏析(集锦12篇)由网友“望月亮的凡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诗经《还》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还》赏析

篇1:诗经《还》赏析

诗经《还》赏析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还:轻快敏捷的样子。

峱:音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

并驱:并驾齐驱。

从:追逐。

两肩:两只大兽。

揖:作揖。

儇:音宣,轻捷,灵巧。

茂:茂美。

两牡:两只雄兽。

昌:壮盛。

阳:山的南边。

臧:好。

赏析:

《还》描写两位猎人在峱山相遇,并驾齐驱,一同追杀,相互赞美,表现出勇武中的礼貌风气。诗写猎兽,二人只是偶然相遇,并驾齐驱,并无争逐,还作揖相赞,或者正是诗人力赞的精神。

篇2:诗经——《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还:轻快敏捷的样子。

峱:音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

并驱:并驾齐驱。

从:追逐。

两肩:两只大兽。

揖:作揖。

儇:音宣,轻捷,灵巧。

茂:茂美。

两牡:两只雄兽。

昌:壮盛。

阳:山的南边。

臧:好。

赏析:

《还》描写两位猎人在峱山相遇,并驾齐驱,一同追杀,相互赞美,表现出勇武中的礼貌风气。诗写猎兽,二人只是偶然相遇,并驾齐驱,并无争逐,还作揖相赞,或者正是诗人力赞的精神。

篇3:诗经:还

《诗经: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1、还:身体轻捷的样子。

2、遭:相遇。p:山名。

3、从:追赶。肩:三岁的兽。

4、揖:相见时作拱手状的礼节。儇: 敏捷灵便。

5、茂;美好。

6、牡:雄兽。

7、昌:强壮勇 武。

8、阳:山的南面。

译文:

你真敏捷又矫健,咱们相遇在p山。

共同追赶两野兽,向我行礼夸我好。

你真英俊又貌美,咱们相遇p山道。

共同追赶两雄兽,向我行礼今我好。

你真强壮又勇武,咱们相遇p山南。

共同追赶两只狼,向我行札夸我好。

赏析:

女人相见,互相夸赞的多半是美貌、服饰、气色之类。男人相见,互相夸赞的多半是勇武健壮、本领高强。这是天性使然。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应该闯荡天涯,建功立业,而不应 围着女人的石榴裙打转,不应泡在油盐柴米、锅碗瓢盆、婆婆妈妈之中。如果男人不长胡子,溜肩细腰,面皮白嫩,手无缚鸡之力,嗲声嗲气,应当算作是违背天性的悲剧。

挽弓当挽强,擒兽要擒王,是男子汉的气度,是真正值得夸赞的力的美。这种力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容貌体态之上,也体现在作派和气度之上。气壮如牛,声如洪钟,膀粗腰圆,虎背熊腰,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泰山压顶不弯腰,刀山火海也敢闯,都体现了力之美的精神,体现了天地间的阳刚之气。

血气方刚的汉子,纵然可以花前月下,儿女呢喃,卿卿我我, 柔情似水,却断不可因此失去刚毅勇猛的天性。天地间失去了阳刚之气,“如大地上没有了阳光,“体没有了骨架,万物失去了生命,地球的两极失去一极。

篇4:诗经《还》

诗经《还》

《还》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译文

你是那样矫健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间啊。一同追着两只大兽撵啊,你作揖夸我身手便啊。

你是那样高超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道啊。一同追着两只公兽跑啊,你作揖夸我本领好啊。

你是那样勇敢啊,与我相遇在峱山南啊。一同追着两只大狼赶啊。你作揖夸我技艺善啊。

注释

①还(xuán 玄):轻捷貌。

②峱(náo 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jiān 肩)”,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④揖:作揖,古礼节。儇(xuān 宣):轻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猎。

⑥牡:公兽。

⑦昌:指强有力。

⑧臧(zāng 脏):善,好。

篇5:还,还诗经,还的意思,还赏析

还,还诗经,还的意思,还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子之还兮,遭我乎p[1]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p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p之阳。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篇6:《诗经:还》全诗赏析

《诗经:还》全诗赏析

《诗经: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1、还:身体轻捷的样子。

2、遭:相遇。峱:山名。

3、从:追赶。肩:三岁的兽。

4、揖:相见时作拱手状的礼节。儇: 敏捷灵便。

5、茂;美好。

6、牡:雄兽。

7、昌:强壮勇 武。

8、阳:山的南面。

译文:

你真敏捷又矫健,咱们相遇在峱山。

共同追赶两野兽,向我行礼夸我好。

你真英俊又貌美,咱们相遇峱山道。

共同追赶两雄兽,向我行礼今我好。

你真强壮又勇武,咱们相遇峱山南。

共同追赶两只狼,向我行札夸我好。

赏析:

女人相见,互相夸赞的多半是美貌、服饰、气色之类。男人相见,互相夸赞的多半是勇武健壮、本领高强。这是天性使然。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应该闯荡天涯,建功立业,而不应 围着女人的石榴裙打转,不应泡在油盐柴米、锅碗瓢盆、婆婆妈妈之中。如果男人不长胡子,溜肩细腰,面皮白嫩,手无缚鸡之力,嗲声嗲气,应当算作是违背天性的悲剧。

挽弓当挽强,擒兽要擒王,是男子汉的气度,是真正值得夸赞的力的美。这种力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容貌体态之上,也体现在作派和气度之上。气壮如牛,声如洪钟,膀粗腰圆,虎背熊腰,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泰山压顶不弯腰,刀山火海也敢闯,都体现了力之美的`精神,体现了天地间的阳刚之气。

血气方刚的汉子,纵然可以花前月下,儿女呢喃,卿卿我我, 柔情似水,却断不可因此失去刚毅勇猛的天性。天地间失去了阳刚之气,“如大地上没有了阳光,“体没有了骨架,万物失去了生命,地球的两极失去一极。

篇7:诗经《国风·齐风·还》原文赏析

诗经《国风·齐风·还》原文赏析

【作品简介】

《国风·齐风·还》,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这是一首猎人相遇互相赞誉猎技高超的诗。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旧说显系比附,兹不取。

【作品原文】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是那样矫健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间啊。一同追着两只大兽撵啊,你作揖夸我身手便啊。

你是那样高超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道啊。一同追着两只公兽跑啊,你作揖夸我本领好啊。

你是那样勇敢啊,与我相遇在峱山南啊。一同追着两只大狼赶啊。你作揖夸我技艺善啊。

注释

①还(xuán 玄):轻捷貌。

②峱(náo 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jiān 肩)”,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④揖:作揖,古礼节。儇(xuān 宣):轻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猎。

⑥牡:公兽。

⑦昌:指强有力。

⑧臧(zāng 脏):善,好。

【作品鉴赏】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在《诗经》中堪称佳作。方玉润《诗经原始》引章潢的话评论说:“‘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已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

篇8:诗经全文及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飘飘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出自] 春秋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王事,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维,语助词。

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斯:语气词,无实义。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雨: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译文2: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梨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杜》以勤归也。(《毛诗序》)  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汉〕申培《诗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所以用倒叙手法写起。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正是这思乡之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既矛盾又真实地交织着,也就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首诗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不少章既是叙事,又是抒情,读来非常感人,是历来为人传诵的著名篇章之一。因为诗中所写的是反对玁狁侵扰的战争,所以士兵们一方面表现出对长期出征的怨恨情绪,同时也表现出日夜戒备、英勇作战的精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的评价意思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篇9:《诗经》赏析

《诗经》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总结: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篇10:诗经赏析

关于诗经赏析

【作品介绍】

《兔罝》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题解及原文】赞美武士有才华,能捍卫国家,成为公侯的心腹。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

1、肃肃:严密的样子。罝(居jū):捕兔的网。

2、椓(拙zhuó):敲。丁丁(争zhēng):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

4、施(意yì):布置。中:语助词。逵(葵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

5、仇:同“逑”。

【白话翻译】

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好干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宽阔大路旁。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好勇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广漠山林中。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作心腹。

【讲解】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不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超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予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本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又将怎样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觉得《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篇11:诗经赏析

诗经两首赏析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重章复唱。

3、体会两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章复唱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教时《伐檀》,第二教时《硕鼠》)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

2、学习“兴”用法及重章复唱。

3、体味古代奴隶们对奴隶主的`不满情绪。

教学重点:“兴”用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章复唱作用。

教学步骤 :

一、激疑导入 :1、清赵翼《诗论》

2、“风骚”及《诗经》

3、现实主义源头代表及课题《伐檀》

二、范讲示例:1、正音范谦:①音变。

②异读。

③误读。

2、串讲第一章并口译。

3、研读第一章:①层次结构划分。

②试拟目标题。

③起兴句及“兴”。

④朗读及重音、节奏。

⑤试述现代文场面。

三、师生同讲:1、对应词理解。

2、重章复唱的理解。

3、复读及背诵指导。

4、再读全诗及中心概括。

四、作业 布置:1、与“不素餐兮”的“素”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安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的修辞。

(1)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穷鬼们还能闹成个大事情。

(2)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课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嘤其鸣矣,求其发声。

4、背诵全诗。

5、书后作业 第一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理解《诗经》常识——赋、比、兴。

2、归纳《诗经》诗歌特点。

3、了解现实主义方法在两首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比”手法理解及《诗经》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诗经》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 :(略)

篇12:诗经·国风·齐风·还

诗经·国风·齐风·还

原文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1、还(旋xuán):旋。便捷。

2、遭:相遇。峱(挠náo):山名,在今山东临缁县南。

3、从、肩:《毛传》:“从,逐也。兽三岁曰肩。”

4、揖:作揖。儇(旋xuán):灵巧。《毛传》:“儇,利也。”《传疏》:“利犹闲也,闲于驰逐也。”

5、茂:美好。《毛传》:“茂,美也。”

6、牡:雄兽。

7、昌:《郑笺》:“昌,佼好貌。”

8、阳:《集传》:“山南曰阳。”

9、《后笺》:“《陆疏》云,狼猛捷,自是难获之兽。此所以互相夸耀,以为戏乐。”

10、臧(脏zāng):善,好。

译文:

你是那样矫健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间啊。一同追着两只大兽撵啊,你作揖夸我身手便啊。

你是那样高超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道啊。一同追着两只公兽跑啊,你作揖夸我本领好啊。

你是那样勇敢啊,与我相遇在峱山南啊。一同追着两只大狼赶啊。你作揖夸我技艺善啊。

诗经故事:

人世间有一种情谊,叫惺惺相惜;虽说是平生从未谋面,可一旦相遇,彼此间便被对方的气质风采所吸,恰似前生相识一般,又胜过多少的昔年故交。

子封去峱山围猎时,带有七、八个庄丁,骑着他那匹玉照宝狮马,通体洁白晶莹,无一根杂毛;子封着一袭白绸袍,在险峻苍茫的峱山间飞驰时,人和马恰似一朵飘浮白云一般,煞是逍遥好看,跑得兴起后,那些庄丁就被他扔得不见了影踪。

子封是年轻的老猎手了,知道在什么地方藏着他想要的东西,跑了一阵后,仰头看看三竿高的日头,一打马去了坡缓草茂的阳坡上,行得几十丈远,就见阳光下几个花黑野猪亮着肚皮在草丛中酣睡呢,马蹄声惊醒了它们,一翻身跳起来正跑时,子封的箭到了,正中其中一只的左肋,那兽兽负痛后,在山间狂奔起来,子封一面拨出另一只箭来,一面打马急急的赶了上去。他知道自已这一箭的厉害,追得百十丈远后,那药性就能发作,饶他再厉害的野物,也难逃得命去,拨出一箭来,只是为了防备那兽兽回头弄险呢。

刚追出十几步远,草丛中又窜出一兽来,脑门上插着一支花翎苦竹箭,跑起来一晃一晃的,见子封的马快,扭转身就随了子封射中的那野猪的后面去了;

接着而来的是一匹黑炭马,通体黑的发亮,上坐着一位虬髯大汉,系一块黄纹黑章的虎皮裙,着一件黑青色的粗麻衫,打马如飞,眼眨功夫,就冲到了子封的前面去了,子封一见,暗中喝了个采,放马赶上,也只是赶了个马头贴马尾。

两人在山谷间急急的赶着,眼见前面闪出一片林子,若两猪进了林中,倒也不好赶了。只见好子封,一边驱马一边弯弓,嗖的一箭发出,把在前面跑的那只穿了个对过,钉在了地上,四腿登了几下,眼见是没气了;那大汉叫了一声“好”,一掌拍在马腚上,提马跃起,那马跃起三丈,落下时正好踏在后面一只的猪背上, ‘喳’的一声,想是脊骨断了,滚在一边,也没气了。那黑马却并不收势,更加快速的飞驰开来。马上那人,回头对子封叫道:“好兄弟,敢赛一场吗?”子封笑道:“有何不敢?”策马赶了上去。

一黑一白,在山间飞驰而过,惊傻了枝上的斑鸠,看呆了草丛中的狐狸,撵得两只青麂从草丛中跳了出来,吓得两条白狼,在山道上狂奔逃命。

马儿掠过青麂时,虬髯汉俯身抓起了一只的`后腿,朝白马看时,那子封也提起了另一只的脖子。两人把击昏了的青麂横在马上,半刻不停又向两狼追去。

当子封的箭又把一狼射倒后,只见虬髯汉拨出腰上的铜刀,手扬刀出,正中另一只脖项。

两人此时才把马停在了两狼倒地的地方,跳下马来,相互作揖后,便执手大笑起来。

一白一黑两个人,一黑一白两匹马,在这青山绿水间,在这蓝天白云下,爽笑嘶鸣,惊得险峻的峱山谷应,那山似乎是也起了笑声。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闻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鉴赏:

这是一首猎人相遇互相赞誉猎技高超的诗。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旧说显系比附,兹不取。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在《诗经》中堪称佳作。方玉润《诗经原始》引章潢的话评论说:“‘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已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

国学经典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诗经采薇赏析简单点

诗经硕鼠赏析

诗经经典子衿原文及赏析

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经桃夭翻译赏析

诗经文章赏析

《诗经·小雅·鹤鸣》全文翻译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国风·魏风·陟岵》原文赏析

诗经《还》赏析
《诗经《还》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经《还》赏析(集锦12篇)】相关文章:

诗经郑风子衿赏析2022-12-02

诗经赏析2022-04-30

优秀散文赏析:读诗经2023-06-10

《国风魏风汾沮洳》阅读答案及赏析2023-01-21

诗经东方未明赏析2023-08-24

《诗经:旄丘》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4-30

《诗经:叔于田》全诗赏析2023-09-11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赏析2023-06-30

诗经木瓜全文及赏析2022-10-06

诗经蒹葭名篇长文赏析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