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古诗赏析

时间:2023-02-12 08:00:01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流莺》古诗赏析(推荐9篇)由网友“无组织人群”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流莺》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莺》古诗赏析

篇1:《流莺》古诗赏析

《流莺》古诗赏析

李商隐《流莺》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

1.参差:不整齐。此写莺飞之状态。

2.不自持:不能自主。虽遇良晨,但未必有好的机遇。

3.《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4.凤城:此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此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逐句解释: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1、流莺:流莺当然不仅仅是黄莺的意思,而且是说流浪的、无处可栖的黄莺。(现在流莺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呵呵)

2、飘荡:是对流莺的流字的具体说明。飘荡也就是东飘西荡而无所栖止。

3、参差:读作cēncī,不齐的意思。飘荡得参考,就是飘荡得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

4、渡陌:陌,田间小路。渡本来是渡河之间,这里是飞越过的意思。

5、临流:流,河。临流,飞在河之上。

6、不自持:无法自我把握。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流莺飘飘荡荡,或在田间、或在河上飞行,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1、巧啭:啭,鸟的宛转的叫声。

2、本意:本来的用意。这里是有所寄托。

这一联开始有所寄托,从第一联单纯描写流莺的.形象,到开始寄托深意,打入自已的感情。

第一句大意是说:流莺的叫声如此宛转,怎能没有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说“岂能”无本意,实际上就是说无人识其本意。

第二句可能有三种理解:

1、别人的良辰未必是我的佳期。

2、我的良辰未必就是佳期。

3、别人的良辰未必是别人的佳期。

综合起来看,应该是第1种更合理一些。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这一联的字面很简单。就其在诗中的作用来说,也只是一个过渡。上文所说的“不自持”,以及尾联所说的“伤春”等等,都是在这样一个“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联起句与对句之间的对比。起句更侧重于流莺的感受,而对句侧重于对其他人们的描述。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1、凤城:京城的别称。唐人有词句“晚逐香车入凤城”,也是指京城的意思。

这一联的意思,大体上是说“我”自己也曾经苦于伤春,所以现在不忍听流莺的“巧啭”,然后发问道:京城之中,就没有它的栖身之所吗?

赏析:

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栖皇之状,第二联起,打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自己巧啭,但无人能识。别人良辰,我无佳期。第三联主要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末联抒发伤感,说诺大的京城,竟然没有栖身之地,可以一展抱负。

篇2:流莺李商隐赏析

流莺的原文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篇3:流莺

唐代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注释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不忍:一作“不思”。

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赏析

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创作背景

此写作年份不易确定。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为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长安之作。大中三年(849年)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篇4:流莺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译文及注释

译文

睡醒起来听到黄莺婉转鸣叫。落花掩盖了青苔,窗棂昏暗已是傍晚,地上铺满一层落花。风儿吹尽了枝梢的残花,不见那赏花人回返,惟有垂杨孤自仍飘舞翩然。雾霭渐渐转暖,原来是初夏的轻暑回归天地间。我重寻明月般的团扇,扇影儿圆圆,覆盖了暗淡的尘埃,那乘着鸾风的秦宫弄玉还依稀可见。它惊醒我往日的恨怨,竟如此急切、突然。 梦到江南却隔断在横江的沙洲。只见长江大浪粘连着天宇,涨涌的江涛像葡萄般碧绿,从半空洒下烟雾般的细雨。在楼前倚望烟波浩渺引起无限相思意,采一朵白蒴花有谁能托他寄去?两地相思呵只能怅然空望,那木兰舟徘徊迁徙。飘泊万里的云帆何时归来?目送离群的归雁飞人群山里,视线被群山遮蔽。此刻谁能为我歌唱一曲《金缕衣》。

注释

①房栊:窗户。向晚:晚。乱红:零落的花朵。

②垂杨:一作“垂阳”。

③暖霭:天气日暖。

④乘鸾女:指扇上所绘的仕女图画。据《龙城录》载:唐明皇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⑤遽(jù)如许:如此强烈。遽,急迫。

⑥渚:水中小洲。

⑦葡萄涨绿:绿水新涨,如葡萄初酿之色。用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句意。

⑧采蒴花寄取:古诗文中常用采颜花寄赠故人表示相思。

⑨容与:徘徊。

⑩金缕:指《金缕衣》曲。其辞目:“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赏析

“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作者午睡刚醒,恍惚中听闻外面莺声婉转,如闻悄声细语。这一句体现出环境的幽静。“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向晚”二字,说明天色将暮。青苔、落花笼罩在暮色之中,景致显得有些凄凉。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残花”与前句“乱红”相对,进一步展开景物描写。长调写景不似小令,并非勾勒点染,抓取景物特点即可,而是需要细致地铺展开来,工笔描绘。此句将“残花”与“垂杨”并提,表现春末特有的景色,“无人见”、“自舞”,言落红凋落无声,杨柳独自起舞,寂寞寥落之情倾斜而出。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渐暖霭”点明初夏的暑气已经悄然而至,于是寻出尘封已久的圆如明月的宝扇,上面乘鸾的素女隐约可见。引起了作者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惊旧恨,遽如许。”睹画惊情,昔日的恨怨,猛然袭上心头,令我怅恨不已。末了这二句紧承上句“上有乘鸾女“,写词人触画生情,引出了对昔日情景的联想。这里极其隐晦地表现出作者对宋朝衰落的遗恨。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酸醅上涨的葡萄绿酒。李白就曾有诗赞道: “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这里先写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无限楼前沧波意”,“沧波”照应前句江景,描绘出一幅想象中的画面:情人在江边高楼倚栏怅望,却只见细浪粘天,烟波浩渺。作者想象情人遥对沧波的情怀,不禁道出“谁采蒴花寄与?”。采蒴花有寄托相思的用意,二人相隔万里,虽想采蒴花寄给对方以托相思,但作者却言“谁采”,透露出“梦断”之恨。

“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最终,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相互“怅望”,但无论如何相望,视线也会被“千山”所阻。问“万里云帆何时到?”,即含有“不能到”的意思,因此只能与“孤鸿”相伴,在这种凄清的景况中独自品尝离愁别恨。

“谁为我,唱金缕”,又着一“谁”字,进一步表现作者失去情人之后的孤苦。“金缕”指唐代《金缕衣》曲,曲词中有劝人珍惜年华的句子。作者借此叹息往日美好不再,而自己如今无人相伴,年华也只是虚度,将思念蕴藏于短短六字中,显得曲致深长。

篇5:李商隐流莺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流莺原文及赏析

【原文】

流莺

唐:王维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注释】

⑴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⑵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⑷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⑸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赏析】

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 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 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 “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篇6:李商隐《流莺》诗词赏析

李商隐《流莺》诗词赏析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 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 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篇7:流莺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

流莺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①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 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 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② 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③ 诗人在诗歌中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类似手法的作品你读过很多了,请你另外选择一物进行描绘,并以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少于200字)(12分)

【答案】

①(1分)持、期、时、枝 ②(3分)C

③(4分)示例: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④略

篇8:流莺,流莺李商隐,流莺的意思,流莺赏析

流莺,流莺李商隐,流莺的意思,流莺赏析 -诗词大全

流莺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篇9:《流莺》李商隐古诗全诗鉴赏

《流莺》李商隐古诗全诗鉴赏

《流莺》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乃苦闷之词。

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

⑴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⑵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⑷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⑸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⑹“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⑺不忍:一作“不思”。

⑻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白话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

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

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

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

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创作背景】

此写作年份不易确定。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为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长安之作。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大中三年(849年)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赏析】

此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像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 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 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李商隐另一咏物诗《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苏堤清明即事 赏析-苏堤清明即事阅读答案

古诗江南全诗鉴赏

金水河春兴 其一,金水河春兴 其一王冕,金水河春兴 其一的意思,金水河春

《赠从弟冽》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泪》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总结

满江红·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溪兴原文及赏析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及赏析

王维诗词《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诗意赏析

《流莺》古诗赏析
《《流莺》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流莺》古诗赏析(推荐9篇)】相关文章:

立夏古诗2023-01-17

描写柳树的古诗2023-07-29

对酒闲愁如飞雪翻译赏析2024-02-02

《题柳》诗歌赏析2023-01-23

描写桃花的励志古诗词2022-11-15

送春古诗2022-11-30

对酒自勉,对酒自勉白居易,对酒自勉的意思,对酒自勉赏析2023-01-25

立夏的古诗2023-04-03

送徐兴公还家古诗阅读答案2023-01-13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