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时间:2023-06-27 07:52:48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推荐12篇)由网友“秋雨梧桐叶落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篇1:《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原文: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篇2:《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①漱玉词: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

②花漏:镂花的铜漏。

③欹枕:斜靠在枕上。

④窗罅(xià):窗户的缝隙。

⑤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⑥连珠弄:古曲名。

篇3:《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词为和李清照《蝶恋花》词。李作如下:“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再三味之,似终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篇4:《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生平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布政使。士祯出生于官舍,祖父呼其小名为豫孙。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时读《诗经》。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后人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园”,指为王士祯咏《秋柳》处。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扬州推官,“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受到康熙帝召见,转侍读,入值南书房。升礼部主事,康熙四十三年(17),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康熙四十九年(17),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因避雍正讳,改名士正。乾隆赐名士祯,谥文简。但其后,世人,包括正统的中国文学史对之却居然是“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存而使用着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世贞)、李(攀龙)之肤廓,钟(惺)、谭(元春)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评王渔洋的诗:“一鳞半爪,不是真龙”。

王士祯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曾为蒲评点《聊斋志异》并题诗共勉。

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康熙四年(1665年),王士祯升任户部郎中,到京城为官。当时的京城才人墨客云集,为王士祯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神韵”说,开一代诗风。王士祯多才多艺,有大量名篇传世,他写景的.诗文尤其为人称道,所作小令中的“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王士祯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康熙十七年(1678年)王士祯受到皇帝的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成为清代汉臣由部曹充词臣的第一人。康熙皇帝还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殊荣。王士祯遂选录自己300篇诗作进奉,定名《御览集》。从此,王士祯平步青云,常常得到御赐字画,还多次参加重要宴饮。

当时,王士祯诗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文坛后辈到京城求名师指点作品,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如能得其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蒲松龄是落拓不第的文人, 《聊斋志异》也久不被世人认识,当蒲松龄找到王士祯时,王士祯“加评骘而还之”,还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为了让《聊斋志异》出版,王士祯在该书上大书“王阮亭鉴定”,使得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刊刻《聊斋志异》“以为荣”。当时的名流称赞此事:“国家文治轶千秋,扢雅扬风,巨公踵出,而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

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记叙济南掌故周村城西长白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吸引了王士祯,他便在修建了别墅,名叫“夫于草堂”。每逢闲暇便来游玩小住。盛夏酷暑,则全家来此消夏。这里有漫山的森林,清碧的泉水,鹿鸣鹤舞,湖光山色,是难得的避暑胜地。附近又有繁华的周村,生活十分方便。苑城的袁守侗等大官僚,也都在山中见有别墅。

王士祯被罢官后,曾长期在山中别墅居住,登峰观瀑,临池戏鱼。有时登临会仙高峰,谣望清河碧带,芽庄湖帆,乘兴吟哦“东山清风来,西涧凉雨度”。兴致高时,仰天长啸,空谷传响,极为惬意。他的《长白山录》对长白山周围的自然景色、山川风物做了详细记叙,《夫于草堂集》、《香祖笔记》等,也是在这里写成的。

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之作。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后人所辑《带经堂诗话》,反映了他的论诗主张。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而其渊源则本于司空图和严羽。他鼓吹“妙悟”、“兴趣”,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王士祯的诗歌创作,早年从明七子入手,“中岁逾三唐而事两宋”,晚年又转而宗唐,但是在这三次转变中,提倡“神韵说”是贯穿始终的最能体现王士祯“神韵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言绝句。

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主宰诗坛数十年。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在清代达到了顶峰,从而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士祯于康熙五十年(17)去逝。享年78岁。王家曾四代官至尚书,桓台境内至今还存有歌颂王家功德的全国罕见的砖牌坊,上刻清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题写的“四世宫保”四个大字。

篇5: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及赏析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注释

漱玉词: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

花漏:镂花的铜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户的'缝隙。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连珠弄:古曲名。

赏析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词为和李清照《蝶恋花》词。李作如下:“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再三味之,似终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篇6: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生平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布政使。士祯出生于官舍,祖父呼其小名为豫孙。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时读《诗经》。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后人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园”,指为王士祯咏《秋柳》处。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扬州推官,“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受到康熙帝召见,转侍读,入值南书房。升礼部主事,康熙四十三年(17),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康熙四十九年(17),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因避雍正讳,改名士正。乾隆赐名士祯,谥文简。但其后,世人,包括正统的中国文学史对之却居然是“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存而使用着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世贞)、李(攀龙)之肤廓,钟(惺)、谭(元春)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评王渔洋的诗:“一鳞半爪,不是真龙”。

王士祯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曾为蒲评点《聊斋志异》并题诗共勉。

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康熙四年(1665年),王士祯升任户部郎中,到京城为官。当时的京城才人墨客云集,为王士祯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神韵”说,开一代诗风。王士祯多才多艺,有大量名篇传世,他写景的诗文尤其为人称道,所作小令中的“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王士祯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康熙十七年(1678年)王士祯受到皇帝的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成为清代汉臣由部曹充词臣的第一人。康熙皇帝还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殊荣。王士祯遂选录自己300篇诗作进奉,定名《御览集》。从此,王士祯平步青云,常常得到御赐字画,还多次参加重要宴饮。

当时,王士祯诗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文坛后辈到京城求名师指点作品,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如能得其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蒲松龄是落拓不第的文人, 《聊斋志异》也久不被世人认识,当蒲松龄找到王士祯时,王士祯“加评骘而还之”,还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为了让《聊斋志异》出版,王士祯在该书上大书“王阮亭鉴定”,使得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刊刻《聊斋志异》“以为荣”。当时的名流称赞此事:“国家文治轶千秋,扢雅扬风,巨公踵出,而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

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记叙济南掌故周村城西长白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吸引了王士祯,他便在修建了别墅,名叫“夫于草堂”。每逢闲暇便来游玩小住。盛夏酷暑,则全家来此消夏。这里有漫山的森林,清碧的泉水,鹿鸣鹤舞,湖光山色,是难得的避暑胜地。附近又有繁华的周村,生活十分方便。苑城的袁守侗等大官僚,也都在山中见有别墅。

王士祯被罢官后,曾长期在山中别墅居住,登峰观瀑,临池戏鱼。有时登临会仙高峰,谣望清河碧带,芽庄湖帆,乘兴吟哦“东山清风来,西涧凉雨度”。兴致高时,仰天长啸,空谷传响,极为惬意。他的《长白山录》对长白山周围的自然景色、山川风物做了详细记叙,《夫于草堂集》、《香祖笔记》等,也是在这里写成的。

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之作。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后人所辑《带经堂诗话》,反映了他的论诗主张。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而其渊源则本于司空图和严羽。他鼓吹“妙悟”、“兴趣”,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王士祯的诗歌创作,早年从明七子入手,“中岁逾三唐而事两宋”,晚年又转而宗唐,但是在这三次转变中,提倡“神韵说”是贯穿始终的最能体现王士祯“神韵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言绝句。

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主宰诗坛数十年。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在清代达到了顶峰,从而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士祯于康熙五十年(17)去逝。享年78岁。王家曾四代官至尚书,桓台境内至今还存有歌颂王家功德的全国罕见的砖牌坊,上刻清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题写的“四世宫保”四个大字。

篇7:李清照及其《漱玉词》

李清照及其《漱玉词》

1981年12月4日晚19时,看电视京剧《李清照》(中国京剧院三团演出)。剧目好,演员演出都得体,很感高兴。事后翻出王鹏运先生所辑印的四印斋重刊《漱玉词》(书中有鹏运的印章)。一再讽诵,爱不忍释。前有清光绪七年正月古黎阳端木埰子畴写的序。

《漱玉词》今人已有新辑本《李清照集》。四印斋旧本只收清照词五十阕,后附录安徽黔县俞正燮(理初)所撰《易安居士事辑》。此文原见于俞正燮原著《癸巳类稿》。事辑的主要作用在于辨明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并没有改嫁的历史真实。这是很重要的一篇文章。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元祐党人。清照从小受家庭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夫妇唱和,恩爱异常。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京师,康王赵构南渡,李清照夫妇也向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建炎三年(1129年)明诚不幸病死,清照精神上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此后在孤寂中渡过了晚年。他宝藏了古代铜器和碑刻、书籍,著录者共三十卷,前十卷是目录,后二十卷是赵明诚和李清照给这些器物碑刻所作的考证、题跋,是金石学上的一部名著。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纪念赵明诚和她共同经营的业迹.是有关文物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文中提到的张飞卿,据清陆心源《仪顾堂题跋》认为是妄传李清照改嫁之说的张汝舟,并认为就是张飞卿为争执古玩的事而捏造的。李慈铭《越缦堂乙集》认为汝舟之名与飞卿之字不相应;并非一人。我们今日在电视中看到的张汝舟的形象是非常恶劣的。

改嫁张汝舟之说,系恶人谤伤。清照高傲,目空一切,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第三十三,有清照评唐五代宋词人之词。多摘疵病。胡仔评云:“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公未公,吾不凭也。”可见清照自视甚高,品评词人自不免于苛刻。

论词论人既严,便难免遭忌,改嫁之说,是小人的中伤。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解决了众人关心的问题。

赵明诚和李清照在济南有遗迹可寻。我没有去过济南,据说今已有纪念李清照的馆舍了。

登州(今山东蓬莱县),汉东莱郡地,唐置登州,在今山东牟平县,后徙治于蓬莱,更为东牟郡,寻复曰登州。清代诗人赵执信《登州杂诗》之一云:“朱榜雕墙拥达官,篇章虽在姓名残。有人齿冷君知否?静治堂中李易安。”作者自注云: “静治堂为易安与其夫赵明诚在东莱所营之藏书处。”

清照所缮《金石录后序》中有云:“……今日忽开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题跋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唱和之乐是人世间少有的。清照记载她和明诚赌茶竞赛记忆力的轶事是令人啧啧称羡的。《金石录后序》中有云: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这种共同的爱好,是世间所谓伉俪中少有的。不幸生当金兵侵略中原,使得赵李受颠沛流离之苦,历人生所不堪忍受的困境,千载而下,使读者欷歔叹息不能自已。

关于李清照的《漱玉词》。沈去矜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李白,故称词家三李。”《四库提要》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幅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最为传诵的'佳作《<醉花阴一一重九》云:

“薄暮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徐釚《词苑丛谈》的记载: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弗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

小令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阕小令写闺媛和侍女的对答,情态逼真,下语尤其隽妙。“绿肥红瘦”,不说花落而用“红瘦”来映衬,这和上面“人比黄花瘦”,用自己比黄花,又是一种境界。

《凤凰台上忆吹箫》(别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篇8:李清照漱玉词读后感

李清照漱玉词读后感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痴迷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你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一个青睿、有活力,热爱生活、性格爽朗的女子!以至于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你这束阳光里……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篇9: 读《漱玉词》有感

翻开一本薄薄的漱玉词,命运的飓风,穿越生命季节的旅途,停于四处花开的盛迹。且鞠一捧心香,与这不息流转的时光,静静地品读易安。

起初是绚烂无边的明媚携着一缕桂香入梦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少女心底小小的骄傲像极了怒放的桂花,深红浅黄,散发出浓郁的香,在最好的时光里吟唱。齿轮被秋千拔弄的晃来晃去,那人走进来,像午后一个淡微的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心事宛如初晨的露珠,闪烁不定;又似绽放的花朵,一瓣一瓣,展开了所有的美丽而后包圆幸福。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新婚燕尔,她在袅袅升起的氤氲雾气中莞尔一笑,一种蓦然的欣喜在心底悄悄盛开了。有时候,幸福很小很小,小到在阳光下能映入眼眸。

然绽开的灿然喜悦别于鬓边一抹嫣红。轻拣一支含苞的花儿,花瓣上还有点点朝露恍若泪珠晕开了胭脂。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丝丝甜蜜浸染似锦花海,装满了整个春天。又道:另一种甜蜜是放在唇齿间偷偷咀嚼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字栖落在你的案头,成为梦中最温柔的呓语又溢出几道相思。然而生活总有一些小小的波折,一如庭院里淡淡妆成的一树梅花。易安曾言:造化可能偏有意,所以有了此花不与群花比,这说的又何止是那雪间寒梅。待到梅花开,满树花照人,溶溶月下她一如这花,淡淡开。

可是啊,命运的轮回与悲欢让人无从逃避,而身处其中的人却毫无察觉。梅花又开了,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暗香盈满衣怀,徒留伤怀;两看梅花,却是同景不同情。天边依旧晦暗不明,她却已经等不及了,何不现在就与花对酌,待到风起吟葬花。醉梦中,手心里的一缕梅香在苍茫中逐渐逝去。突然想到卫淇的一首小诗:世界将一点微尘抹上了我的眼睛,却让我看不到那广阔的美景。曾经的那些时光在这个春天的下午翩然起舞,轻描淡写的过去了。靖康二年,金兵破汴梁,俘徽宗钦宗北还,北宋灭亡。从此,她的幸福也变得支离破碎。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江南三月,往日已草长莺飞。旧时的从容美好更映衬了今日的苍凉,流离的她尝尽了孤独况味,从此抹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点滴霖,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亡国之人只听到了呐喊与叹息,只见到了苦楚与凄凉。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时光穿越所有的思念,深藏在心底的骊歌被轻轻唤醒。那些没有来的思绪渗入脑海,在这个静默的秋天,有着无以言说的落寞与惆怅。龙榆生先生曾评价她,说幽婉缠绵。易安惯会在一方小小的丝笺之上,留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可她不仅仅只有女儿家的柔美。她关心国事,满腹的愁绪化作豪情。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一个“闾阎嫠妇”发出血泪的呼喊。

她爱花;爱酒、爱春光灿漫的人生;她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她多才而又博学;她浅笑嫣然,在历史的风尘中,只余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她是易安,她的人生仿若一场灿烂花事始于春花灿漫终于秋月如霜。

篇10:李清照漱玉词读后感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到烟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地默默等待,夕阳一般地遥遥注目,也许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这是诗人舒婷对词人李清照的赞赏与感叹。读着它,仿佛听得见长天雁鸣;看得见昏黄孤灯。然而,却是在这里,亦听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叹,感受到那一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历史的河岸,远眺佳人,婉如清扬。

《漱玉词》《金石录》字字句句如化身一片落叶,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柄孤灯。敲打着读者心中的悸动,也敲打着词人心中的落寞。站在历史某一点上,我看见一个女子慵懒的姿势,犹如秋日正午房檐流落的雨水,美丽而又哀伤。也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只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随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怀念昔日光景,一方面又不由得因这未世的繁华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祈盼振兴的心因怀有眷念而无光,也让人看到,这一如溪水般清澈婉转的女子,却拥有一颗那样刚烈的心,那颗心,无论日星沉沦,都不会低落。

回首时,已是国破山河破,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愁,但,惊涛骇浪未将她淹没,浮生浮世,她最终拨节而出。即使家破人亡,仍念国仇家恨;即使是浮花浪蕊的沧桑人生,也自有一方风采。抗金的号角声中,她蹒跚前行的身影,为那美丽平添一份壮烈。易安的一生都是美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跃然纸上的生命之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那欲说还休的哀伤之美。于是,看到了那场生命的美;于是,看到她最后的心如止水。美得那么安静,有如表灯古佛余生的寂寥。在心的远景里,那低首敛眉徐徐褪去的,是无字的诗稿,不尽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她站在历史的河岸中央,散发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又一个花好月圆。

篇11:李清照漱玉词读后感

万艳邂逅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与谁能共。落红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萌芽的嫩绿,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我读李清照的归宿。

《漱玉词》出自宋代的闺秀词人——李清照。六、七岁便可熟背《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的'清照推翻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法。同时被冠以“词后”“婉约之宗”等美称,并被誉为中华十大才女之一的她也真正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名言。席慕容说:“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做的一首诗,然后缓缓老去。”由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的遗憾,我只能在《漱玉词》中与她相遇,与她别离,完成我的梦想,然后缓缓老去。从《漱玉词》中我感受到她不仅词写得韵味迭生,人也好似一部古书,馨香袭人,让人言无尽,说不完。

我将自己读《漱玉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三个阶段能对李清照这个多面才女有更深刻的了解。第一阶段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粗略通读《漱玉词》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李清照究竟是怎样的女子?自从爱上婉约词风以来,李清照在我心中便是“人比黄花瘦”的身骨和“梧桐更兼细雨”的黯然伤神。可是当第一次读完《漱玉词》后我困惑了。李清照究竟是羞得“却把青梅嗅”的俏女子?还是无奈得只得“寂寞深闺”的思妇?又或是悲凉得“怎敌他晚来风急”的遗孀?对此我很是茫然。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词中多有“泪洒”、“愁凝”,甚至慵懒醉态的女子形象,白天没精神,夜晚无好梦,仿佛有流不尽的泪珠,述说不完的愁绪,而这一切都缘于李清照对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对美好家庭生活以及对将逝去的青春韶华的殚精竭力的守护与眷顾,以至于哪怕是在游春赏花中也感喟“憔悴度芳姿”,于饮酒赋诗中也伤感于“憔悴更凋零”。而我也在理解的困惑及解读的焦虑中,为李清照的忧思而柔肠千转。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她的憔悴更凋零中,我蓦然回首,她姗姗而来,诉说着一段风华绝代的传奇。“庭院深深深几许”锁着她的惆怅。“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印载着她的思念。“断香残香情怀恶”感怀着她的悲伤与失落。“画栏开处冠中秋”展示着她的傲然不羁。李清照的词是对真实个人生活体验的书写,词人不断书写着赏花、饮酒、梳妆、睡眠,反复地体会着这样单调而难耐的生活,她时而“寻寻觅觅”,仿佛在寻找她人生中珍视却又失掉的美好;她时而又长叹“说不尽,无佳思”,仿佛内心空虚到言之无物;她甚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一切她都用细致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和真实的内心独白述说给我们。而这个清冷的词人,在极度苦闷中为自己找寻自处和生存的位置。表面看似较弱如黄花的她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刚毅性情。她写《渔家傲》,通过梦境创造出一个神话世界,在梦里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要求摆脱困境,扶摇直上。大有苏轼、辛弃疾的豪迈奔放,大显丈夫之气。

以上我说到的李清照是多面的,有可爱,有娇美,有倔强,有傲然不羁,有豪放大方,有多愁善感,她温婉而细腻的悲愁并着美丽,美丽到孤独,孤独到美丽。赵明诚的逝去是她孤独的根源,形单只影也罢了,只是这一知己的离去使她瞬间茫然,她苦苦的挣扎于思念的痛苦中。但是她的人亦如她的词风一样倔强,最终她化悲伤为灵感使创作达到巅峰。我想这也是她为何晚年作品更受世人喜爱的原因吧。花开有声,用心良苦;水滴有声,倾听有径。黛玉为倾听宝玉的心跳付尽一生泪水,而我为倾听李清照的心跳愿倾尽一世鬓华。

篇12:李清照漱玉词读后感

雨后初晴,偶得李清照之杰作《漱玉词》,读后感慨系之,一幕幕的爱恨离愁,一阕阕云烟往事,千万个片断在脑海闪过。顷间心痒难耐,遂下笔,一舒心中感伤。——题记

一、生平

《老残游记》有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今第一女子就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柳絮泉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词人。生卒难考,推测生于1804年,卒于1151年。其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为擅长著名。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真切感人。惜作品大多散佚,流世之作不过数十首,皆属上乘之作,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压倒众多须眉的崇高地位。

二、婚姻

易安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饱览百家经典。而后嫁与考古学家赵明诚,正值二八妙龄。夫妻二人皆博学之士,意趣相投,一见倾心,感情甚笃。由于明诚的鼓励,婚后生活美满,前期的作品大多围绕自己的婚姻生活,起居趣事。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写出了两人同游时美好的时光。《易安居士事辑》里有一段文字:易安性强记,每饭罢,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他们是知己也是情人。古有高山流水之作以表友谊深厚之意,也有鹣鲽情深以示夫妻相爱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而无憾。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人说小别胜新婚。明诚与易安二人的感情浓得似墨,怎么化也化不开。婚后小别,两地相思,已经令她难以入眠了。上引之二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和炽热的情感。

三、惊变

靖康之变是易安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经过靖康之变,先是父亲被贬,家道中落,而后是金兵入侵、山河沦陷,接着是流亡建康、明诚病故。噩耗连连,瘦小的她,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病倒了。病间她作了《摊破浣溪沙》一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字里行间,又透着多少分无奈、多少分思念、多少分怨恨?那张愁容那份薄凉,又有谁看得清听得懂?从此,易安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只身飘泊于江浙间,过着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生活。后期的作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词风一转,开始关心时事政局,讽刺朝中权贵,了解百姓疾苦。她把这一切的情感都反映在词上。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憾刘昆!”又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这些词句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的哀苦,亦道出了对时事的悲愤!

四、晚年

她的晚年是悲清孤寂的。在动荡间沉浮了多年,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这些还不够!因对时局的不平她差点下狱;因风芒过露而遭人妒忌,竟诬蔑她在暮年改嫁!这些这些,她都不想再说什么,再辩什么了。慢慢地,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是妥协?不,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渐渐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慢慢地淡出,淡出。在满口酸楚中,她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欣悦;在累累伤痕里,她看到了生命永恒的姿态。

五、感慨

易安的一生,围绕着政治时局而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历尽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怎能创造出辉煌?没有世事的洗炼,哪有今天的精华?她曾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亦念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凉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样的悲寂柔情。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是一位词人。她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而她的人生更是一首绝唱,流芳百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昨日的黄花已凋零,昔日的往事成追忆。而她的身影,历经风霜洗炼过的淡笑,她的眼神,藏着无限的心事。透过她的词,向我们缓缓述叙着,她那跌宕无数的传奇人生。

临江仙探梅古诗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原文 李清照

临江仙李清照翻译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原文及赏析

多丽·咏白菊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暮春原文及赏析

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赏析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推荐12篇)】相关文章:

品读词人李清照的作文2022-09-07

蝶恋花古诗词2023-06-06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2023-08-02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鉴赏2023-01-01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原文2022-09-04

《一剪梅》李清照 原文2022-06-21

李清照是如何写出武陵春词的2022-08-30

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译文及鉴赏答案2023-03-01

诉衷情,诉衷情李清照,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2023-04-14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