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

时间:2024-02-01 07:59:55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共11篇)由网友“aa880905”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

篇1:王维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59首。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原文】

山居秋暝

作者: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人称“诗佛”。

2.暝:日落,黄昏。

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9.下:归也,如“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作“回来”义。

10.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随意:任凭。春芳歇:春天的芳华消散了。春芳:春天的芳华;歇,消散、逝去。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留:居。

【翻译】

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讲解】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点评】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中心:写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诗人顺应天性,怡然自适。

【解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篇2: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篇3: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年代】:唐

【内容】:

《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螟:夜色。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春芳:春草。歇:干枯。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篇4: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诗词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篇5: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唐]王维《山居秋暝》原文、注释、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2,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3,王孙4自可留。

注释:

1、暝:天色昏暗,引申为黄昏、日落。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随意:任凭,听凭。歇:消歇,凋零。

4、王孙:贵族子弟,亦泛指隐居的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这里反用其意。

赏析:

秋高气爽,雨过天晴,一股高洁朗净的气息流注笔端。“空”为诗眼,但“空”绝非空无一人,而是心境的澄明静寂。一幅秋晚雨霁图,一份空寂清净心,此心即此景,此景即此心。中二联仰观俯察,构图如画:一写远景之物,一写近景之人,一实笔一虚笔,一着冷色一着暖色。正所谓字字珠玑,各司所职,又情景交融:颔联写景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照”“流”寥寥几笔勾勒出清新脱俗的境界;颈联写人则着意林间归来嬉笑的洗衣女,和水中驶回满载的钓鱼船,“竹喧”“莲动”是景,“归浣女”“下渔舟”是事,景事又相生,好不热闹。人的热闹与景的静谧相得益彰,只四个晚归片段便涵盖无尽山中妙处。全篇以赋法铺排,却兴象玲珑,气韵生动,堪称“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的代表作品。

篇6: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5】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6】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7】随意:任凭。

【8】春芳:春天的花草。

【9】歇:消散,消失。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11】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简析】:

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篇7:《山居秋暝》王维唐诗鉴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篇8:《山居秋暝》王维唐诗鉴赏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恶,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雨后秋凉的感觉。这里“空山”的“空”字,不是指空寂荒凉,而是表现雨后山野的静谧,也用以抒发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诗的第一句扣紧了题目中的“山居”,第二句点题,总叙了雨后秋气清爽的自然状况。接着两联,都是从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中具体表现的。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别明静,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腾起一片朦胧的濛濛雾气。山涧涨溢,径路石阶,淌过清澈的流泉,响起一串淙淙悦耳的'声音。以动写静,动静结合,音响和画面交映,更加衬托出了山野的清逸和幽深。而接着的五六两句,诗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使静谧的山野,顿时充满了盎然生机。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远处的莲叶,在不停地颤抖着,那是渔人荡舟水上。这中间两联,先写大自然的幽趣,继而写农家的生活情景,诗情画意,把雨后秋山的风物,生动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诗人被深深陶醉了,所以诗的末联,情不自禁地叹道:

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娱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示了归隐的决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秋光写得与春光一样蓬勃多姿,没有凄凉的音响和幽暗的色彩,这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腐败政治的不满。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这山野风光,而且又是雨后秋凉的时候,写得这样明丽动人,并且认为“王孙自可留”的原因。

总的说来,这首诗充分发挥了诗人身兼画家、音乐家、富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优势,在取景设色和调度诗歌音响节奏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全诗在以动态为动力来推进艺术画面层次分明、舒展连贯地向前延伸的同时,又由中心思想做为一条主线,把各个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美妙的立体感。特别是中间两联,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明月松间照”是一幅画,“清泉石上流”又是一幅画;“竹喧归浣女”是一幅画,“ 莲动下渔舟”又是一幅画。这些“诗中画”,是诗画的结合,它要求用字讲究,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字,如这两联中的“照”、“流”、“喧”、“动”四个动词的运用,就十分精到,它生动而鲜明地烘托出了这清澈明丽的诗情画意。无怪乎苏试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篇9:王维山居秋暝唐诗及注释

王维山居秋暝唐诗及注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落,夜晚。

2.空山:幽静的'山。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7.“莲动”句: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8.随意:尽管,虽然。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凋谢。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11.留:居。

12.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篇10:《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山居秋暝》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暝:日落,夜晚。夜色。

2.空山:幽静的山。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8.随意:尽管,虽然。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春芳:春草。歇:干枯。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11.留:居。

12.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1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它春芳消歇,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

15.全文中心: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 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翻译1】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清凉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翻译2】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鉴赏】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了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写出了山中一场雨之后的空气的新鲜,同样也显示出作者对朝廷的希望,希望能录用并生用一些有才之人,取代那些自私腐败的官员,重振天朝雄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这一联写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希望过上一种平净幽雅的生活。此二句堪称绝唱,一个“明”显出月亮的皎洁,一个“清”显出泉水的清冽。这两句作者用来表示自己洁身自爱,清淡如水。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浣女在洗衣服,渔民下网捕鱼,本联另一层意思是,一些不速之客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打破了诗人向往的美好生活。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这句诗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是说:美好的春景虽然消失了,秋天的颜色还是很美的。王孙公子可以留在山中不必归去了。写作者留恋山中美景,不想归去,想抛开红尘凡事,过隐居生活。

“空山新雨后”开门见山点出一场大雨之后的鲜空气,表达作者向往一种清幽的生活,希望远离尘世的乌烟障气,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理境界。“空山”“新雨”“天气”“晚秋”等几个词就把一副山水画呈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有一种想入菲菲,身临其境的感觉。

【评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篇11:《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原文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暝:日落,夜晚。夜色。

2.空山:幽静的山。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8.随意:尽管,虽然。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春芳:春草。歇:干枯。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11.留:居。

12.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1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它春芳消歇,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

15.全文中心: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 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翻译1】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清凉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翻译2】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鉴赏】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了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写出了山中一场雨之后的空气的新鲜,同样也显示出作者对朝廷的希望,希望能录用并生用一些有才之人,取代那些自私腐败的官员,重振天朝雄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这一联写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希望过上一种平净幽雅的生活。此二句堪称绝唱,一个“明”显出月亮的皎洁,一个“清”显出泉水的清冽。这两句作者用来表示自己洁身自爱,清淡如水。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浣女在洗衣服,渔民下网捕鱼,本联另一层意思是,一些不速之客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打破了诗人向往的美好生活。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这句诗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是说:美好的春景虽然消失了,秋天的颜色还是很美的。王孙公子可以留在山中不必归去了。写作者留恋山中美景,不想归去,想抛开红尘凡事,过隐居生活。

“空山新雨后”开门见山点出一场大雨之后的鲜空气,表达作者向往一种清幽的生活,希望远离尘世的乌烟障气,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理境界。“空山”“新雨”“天气”“晚秋”等几个词就把一副山水画呈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有一种想入菲菲,身临其境的感觉。

【评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王维唐诗鉴赏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

唐诗白石滩解析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

王维 山居秋暝

王维——《山居秋暝》

《鹿柴》王维唐诗鉴赏

鹿柴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共11篇)】相关文章:

鹿柴古诗的意思2022-08-06

叹白发王维唐诗赏析2023-04-17

鹿柴古诗2022-08-05

山居秋暝古诗2023-10-26

山居秋暝教案2022-10-23

王维写的诗句有哪些2022-11-28

赏析王维《鹿柴》2024-01-03

王维《鹿柴》原文赏析2022-11-07

王维中秋节的诗歌2023-09-10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