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溪堂玩月作诗歌赏析附答案(整理10篇)由网友“小最小C”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丛花溪堂玩月作诗歌赏析附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一丛花溪堂玩月作诗歌赏析附答案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诗歌赏析附答案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①?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②。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
②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21. 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22. 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美景的?(4分)
参考答案
21. ①结尾三句起着突转(或急转)作用(写出内容或感情的转或变即给1分)。②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2分)
22. 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每一手法、简析各1分)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一丛花(张先)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一丛花(张先)
篇2:《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
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4分)
2.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手法—简析)
2.结尾三句起着突转作用,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
赏析: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是一首南宋诗词,作者陈亮,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篇3:《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
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①?乌鹊倦粞,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②。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的声音。②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4.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化静为动,“辗”和“隐”二字给人以动感,描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象。
B.“何处鸣榔”以动衬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江月夜的幽静之美。
C.“山河影转”意境雄浑阔大,由“转”字引发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写出词人恢复中原的决。
D.结尾三句从前文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到写词人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
15.全词是如何扣住“月”而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3分)C(“山河影转”含蓄地写出了中原沦陷、江山易主之感,没有体现“词人恢复中原的决心”。)
15.(6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雄伟壮景;再写作者凭栏赏月的情态和秋月照耀下的江乡美景;最后写作者赏月的想象和感受’景色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家国兴亡之感。(6分)
篇4:《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4分)
2.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作文指导net.cna
”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手法—简析)
2.结尾三句起着突转作用,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
篇5:《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阅读答案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南宋)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①?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②。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
②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21. 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22. 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美景的?(4分)[:]
21. ①结尾三句起着突转(或急转)作用(写出内容或感情的转或变即给1分)。②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2分)
22. 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每一手法、简析各1分)
篇6:《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阅读及答案
(南宋)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①?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②。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
②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21. 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22. 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美景的?(4分)[:]
21. ①结尾三句起着突转(或急转)作用(写出内容或感情的转或变即给1分)。②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2分)
22. 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每一手法、简析各1分)
篇7: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原文及赏析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原文及赏析
原文: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顶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译文
夜空圆月斜转,月下的溪水波明如镜,映入长天,仿佛被辗成一匹白练,隐映着一片寒光。酒醉的我倚在高楼的栏杆旁,欣赏这如画般的风景。隔着水雾的渔村,不知什么时候传来渔舟捕鱼时木板敲击船舷发出的根根声。乌鹊倦而栖息于林木,鱼儿惊而从水中跃起,唯见满天的繁星静静无声地挂在柳树梢头。
广阔的水面迷茫一片,隐约可见水边芦苇的灰白花序,秋色笼罩着渺无涯际的江南水乡。在楼台上欣赏着这秋江月夜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还像是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江之畔。夜风清露广大壮阔,山河的空间随着月影推移的时间而变化。明月普照下,想到古往今来世事沧桑,联想到南北分疆,江山易主,心境感到无比悲怆凄凉。
注释
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七句、四平韵。
溪堂:临溪的堂舍。这里指陈亮的好友辛弃疾的溪堂,在信州(今江西上饶)玉溪(即信江)边。
玩月:赏月。玩:欣赏,观赏。
冰轮:圆月。因月圆如轮,光寒如冰,故称。
辗(niǎn):轧,这里有转动的意思。
镜天:明净如镜的天空。这里指水在月光照射下波明如镜映长天。
江练:谓江水澄澈、平静如同洁白的绸子。这里指月光下的江水如同一条白练一般。
寒光:清冷的月光。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危:高。
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何处:用来询问时间。
鸣榔(láng):一作“鸣根”。指敲击船舷发出根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或为歌声之节。
乌鹊:指乌鸦和喜鹊。
鱼龙:偏义复词,指鱼。
星斗:泛指天上的星星。
芦花:芦絮。夏秋之季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穗状花序,灰白色。
千顷:这里概言水面之广。
微茫: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恍(huǎng)似:好像似,仿佛像。
游仙梦:指脱离尘俗、游心于仙境的梦。
疑是:像是。
洛浦(pǔ):洛水之滨。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江,二水合流后北注洞庭湖。
风露:风和露。
浩然:广阔、盛大的样子。
转:变化,改变。
今古:古往今来。
凄凉:悲凉,凄怆。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篇8:米芾《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 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注释:
1. 玩月:亦即赏月。这首词是作者知涟水军期间,登当地名楼——海岱楼赏月时的感怀之作。
2. 海市:即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
3. 鳌戴三山,系我国古代神话。“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壶(一曰方丈)、瀛洲、蓬莱
4. 轮:指月亮。
1.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2.词的最后两句写“玩月”,请指出作者笔节月的特点,并简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篇9:米芾《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1.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水浸 句是实写,写水中浸着的碧天,广寒 句是虚写,是由如水碧天想到广寒宫阙 为下片写出月出作铺垫。
2.特点 异 贵 夜光又为珠名, 一颗千金贵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这两句,前句重其”异“,后句重其”贵“。因其”异“,始见其”贵“。
情感: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想象与赞美,喜爱之情。
篇10:米芾《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词的上片,首先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千古”一句,总写涟水全境形胜之处。涟水为水乡,当时境内有中涟、西涟、东涟诸水,黄河夺淮入海亦经此地,且东濒大海,北临运河,水乡清绝,故以“涟漪”称之。然后特出一笔,写海岱楼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以夸张之笔,极写此楼之高。
“水浸”二句承“下瞰”而来,转写水中浸沉着的碧天;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广寒宫阙”,接触到“月”,从而为下片写月出作好铺垫。“广寒宫”,非实写,是由水中碧天联想而来。上片用笔,皆“人间世”三字上凝结,“广寒宫”也是为修饰“人间世”而出现的。
词的下片写“玩月”。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海市”。但这首词中的“海市”乃是虚写,实际上只是写海,从而为月出再次作辅垫。如此再三铺垫之后,终至,“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米芾这两句写月出,倒不象前人那样直截了当,表面看来是写“三山”随月轮而至,似以写“三山”为主。实际上还是写月,“三山”只是作为月的被动物出现的,月未出时“三山”暗,月出则“三山明,好像顷刻之间来到眼底。这是一种借此写彼的笔法。这两句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而且写得神采飞动,”顷刻“一词,写月轮出海,凌厉之至,神气倍生。
而最后两句:”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则是真正写”玩月“”夜光“,指月亮。夜光又为珠名,故以”一颗千金贵“称述之,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这两句,前句重其”异“,后句重其”贵“。因其”异“,始见其”贵“。古人把月视为群阴之宗,崇拜备至。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
这首词气魄宏大,选材造语奔逸绝尘,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惑。如“鳌戴”两句尤为沉着飞翥,有超逸之妙。此词风格堪称豪放,深得苏轼、王安石等大家的赏识。
★ 李白咏月的诗句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诗歌赏析附答案(整理10篇)】相关文章: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2023-07-04
成都的春天作文2023-04-24
唐诗《八月十五夜月》简析2023-02-12
《江村》古诗考题阅读答案及赏析2024-03-18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2022-04-30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2023-11-15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与习题附答案2023-04-29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2022-05-06
古诗山的诗句2023-10-12
描写中秋节的千古诗句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