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2-09-27 07:29:2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聪明大王”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

篇1:《浣花草堂》阅读答案

黄裳

1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吴江朱氏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2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对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立了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3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4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5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6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了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7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8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9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10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11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12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7、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8、分析第7段画线句的语言特色。(4分)

9、第8段加点词“仙气”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0、理解第11段中画线句的含义。(3分)

答案:(1)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2)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1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下列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B、杜甫本人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C、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

D、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平和的生活。

1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篇2:《浣花草堂》阅读答案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吴江朱氏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对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立了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了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2、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2、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3、答案:(1)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2)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3)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4)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5)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4、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篇3: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烧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发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太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20.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2分)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22.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9. 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

20. (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1.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2. 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篇4:“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吴江朱氏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对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立了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了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浣花草堂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20、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2)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答案:(1)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2)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1)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2)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3)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4)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5)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相关知识:阅读题技巧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例如:戳换成扎行吗?

答:不行。(表明态度)戳有用力刺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板娘 的狠毒。(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扎只表示刺,没有用力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2、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3、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四、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同上。启发: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

方法:(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篇5:浣花草堂阅读训练及答案

浣花草堂阅读训练及答案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吴江朱氏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对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立了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了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2、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2、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3、答案:(1)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2)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3)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4)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5)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4、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篇6:生活心情随笔日志:浣花草堂

初识草堂是在黄裳先生的一篇游记中,那是山东卷的阅读理解,做过三四五六遍之后,还是不能领会那种凝重厚实的气息。那时我下定决心:有朝一日,定要去草堂看一看。还歃血为盟似地锤了一下桌子。沈从文先生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开学前一天,我怀着满腹的虔诚和对老杜由衷的敬仰,踏上了一个人的朝拜之旅。

几番辗转之后,我终于站在了草堂门前,想到一年前奋笔疾书做着那篇阅读理解的自己,不禁无限感慨。在那段不见天日的岁月里,种下了一个奢侈的梦想,如今它竟然触手可及,真是人生一快事。当时内心的激动难以掩抑,竟然有些失态,指着“杜甫草堂”的牌匾大声地用家乡话问一个浇水的工人,”这里就是草堂嘛?”还没等他回答我,我就一溜小跑飘进去了。其实我不需要他的回答,或者说,我更是在问我自己。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这是一座精巧的园林,弥漫着厚重的文化气韵。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仿佛置身桃花之源,全然忘却了一墙之外就是都市的繁华。草木葳蕤,苍翠欲滴;山花烂漫,渐迷人眼;小溪蜿蜒,静水流深;阡陌交错,四通八达;笛声悠扬,天籁之音……这些人间胜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来自北方的我如痴如醉。此刻我应时地想起了许巍磁性的歌声:“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老杜是草堂的灵魂,只看风景,不看老杜,这场旅行是没有意义的。

从中轴线往右转,我来到了杜诗展览馆,门上悬一块额匾——诗圣著千秋。沿着走廊,我朝圣一般追寻着老杜这曲折坎坷的一生:少年胸怀大志,七岁成诗;漫游齐越之地,科举考试不幸落地;遭宰相黑手,再试不中;逢安史之乱,被叛军抓获;逃出长安,被贬为参军;弃官入蜀,暂居草堂;又踏流离之路,客死他乡。然后再仔细品品课本上那些熟悉的诗句,不禁脊背发凉,更能体会老杜写下那些诗句时的椎心泣血,悲凉无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真实写照,亦是他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他过够了苦日子,所以他更懂穷人。这让我想起了《秦腔》中的一句话“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世道如此,他纵有一腔悲愤,又能奈何呢?“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身为一个男人,上不能力挽狂澜、为国尽忠,下不能养家糊口,保全妻儿,愧哉!哀哉!!痛哉!!!身为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活活饿死自己却无能无力,那种肝胆俱裂之痛,大概无人能懂。“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穷兵黩武,生灵涂炭。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边疆血流成河,他也心如刀绞。这是老杜为天下苍生的一声疾呼,贯彻古今,无声地控诉着非正义战争的深重罪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说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已是君子,那本身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仍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他人幸福的老杜呢?怕是要称为圣人了吧。“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饱经风霜颠沛流离的老杜对自己人生的精准评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不是他不乐观,是他所经历的一切没法让他乐观。不过也正是这坎坷的一生,铸就了这个千古诗圣,滔滔长河,仅此一人。

由于我深深沉浸于杜诗的世界,出来的时候竟有些恍惚与惆怅。清醒了一下之后我才明白,我还得去工部祠——草堂的压轴之戏。走到中轴线的尽头,便是工部祠了,外表看上去很简朴的一个祠堂,额匾是叶圣陶先生亲笔。门坎大概有膝盖那么高,我踩着正中间的一块石板,小心翼翼地迈了进去,又小心翼翼地落脚,小心得近乎猥琐。也许是我怕惊动了安详的老杜?走近了看老杜的塑像,不错,确实像黄裳先生写的那样“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他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但是我笑不出来。在那一刻,我们是平等的。“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个河南人,一个山东人,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听故事的人,跨越了千年的时空,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相聚在草堂,也算人生一幸事。我们就这样互相对望了许久,走的时候我在心里想:老杜,你保重,我会再来看你的。然后我迈出了门坎,心中静如止水。此刻天已飘下小雨,耳畔传来春游小学生的集体朗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愿历经坎坷之后,初心仍不改

愿一个人的路途,也不会孤独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文|周力

公众号:高考作文

篇7:陆游《浣花女》阅读答案

陆游《浣花女》阅读答案

浣花女

陆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诗歌选取几个劳动生活和婚嫁习俗的场景,表现了农村少女_________之美。(2分)

2、简要赏析本诗的主题与艺术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质朴真纯。

2、诗歌的前4句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4句写农村男女婚嫁习俗,透露着一个纯朴的农家女孩对婚姻和生活的满足喜悦,也流露出诗人的深情赞美。末尾4句写了另一种婚嫁风尚,她们爱慕荣华的结果是被遗弃冷落,隐含着作者的`嘲讽与批判之意。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追求和截然不同的人物命运。

简析

诗中通过农村少女姑娘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篇8:浣花溪记阅读理解答案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译文:

文言文阅读

1. D(解释为“不能”)、

2. B(“耽林泉之趣”应侧重从作者对“从泉”的喜爱着眼,②陈述浣花溪得名原因,④陈述三股溪流汇集处建有一座桥,⑥曲解“趣”此处应理解成“急促”或“匆匆”)、

3.A(“微景”不当,应是展现“全景”)

4.(1)溪水四面环绕,没有桥便无法通行。

(2)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是太需要朋友了!

【参考译文】

出成都南门,左边是万里桥。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像连环、像玉玦、像衣带、像规尺、像弯钩,水色如明镜、如碧玉、如翠绿的瓜,幽深地呈现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是浣花溪水回旋的地方。可是必得到草堂,才能称得上“浣花溪”这一专名,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溪流汇合在一起,在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轿夫说(这水)通向灌县,也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居住人家,溪水便常常被房舍遮住,不能看见;稍有空档,溪水便又出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过了桥,路旁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过了这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水,桥上有栏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像画得很是清俊古朴,不必求形似,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样子。还有一块石刻的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何仁仲代理华阳县令时所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清幽,在东屯的地势险僻,两者互不雷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上天派这位老诗人(来此)为夔州增添奇妙: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微服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当时是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地方官邀请饮宴,官场人杂而浑浊,像石磬那样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溢四方。时近黄昏便匆匆回家了。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经汾阳旧宅,经汾阳旧宅赵嘏,经汾阳旧宅的意思,经汾阳旧宅赏析

杜甫诗词《南邻》的诗意赏析

花燃柳卧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晚饭花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的美丽作文

春夜喜雨的作者简介

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原文及赏析

杜甫的高二作文

《春夜喜雨》的作者

高中古诗词《客至》的鉴赏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杜甫简介2023-06-12

杜甫草堂导游词2023-03-23

杜甫的简介2023-02-11

筹边楼古诗鉴赏2022-05-06

杜甫 绝句2022-08-25

绝句 杜甫2023-06-19

《筹边楼》唐诗鉴赏2023-02-07

杜甫《绝句》说课稿设计2022-05-02

春夜喜雨的停顿节奏2023-12-20

杜甫人物介绍2022-10-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