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悲诗,岁暮悲诗鲍照,岁暮悲诗的意思,岁暮悲诗赏析(通用11篇)由网友“Lamb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岁暮悲诗,岁暮悲诗鲍照,岁暮悲诗的意思,岁暮悲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岁暮悲诗
,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此诗一共有14句,是一首赞叹年岁已高基调悲伤的诗作,为南北朝著名的诗人鲍照所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岁暮悲诗原文:
霜露迭濡润。
草木互荣落。
日夜改运周。
今悲复如昨。
昼色苦沉阴。
白雪夜回薄。
洁冒霜e。
飘扬出风鹤。
天寒多颜苦。
妍容逐丹壑。
丝I千里心。
独宿乏然诺。
岁暮美人还。
寒壶与谁酌。
翻译:无
鉴赏:无
作者资料:
鲍照(约4~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文帝十一子刘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篇2:岁暮悲诗,岁暮悲诗鲍照,岁暮悲诗的意思,岁暮悲诗赏析
岁暮悲诗,岁暮悲诗鲍照,岁暮悲诗的意思,岁暮悲诗赏析 -诗词大全
岁暮悲诗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 霜露迭濡润。
草木互荣落。
日夜改运周。
今悲复如昨。
昼色苦沉阴。
白雪夜回薄。
洁冒霜e。
飘扬出风鹤。
天寒多颜苦。
妍容逐丹壑。
丝I千里心。
独宿乏然诺。
岁暮美人还。
寒壶与谁酌。
篇3:杜甫的“悲诗”
杜甫的“悲诗”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始终以严肃、悲悯的心情注视和关心着社会;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他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生活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诗是时代的镜子,尤其是他晚年的诗作,更体现出强烈的对社会政治、对苦难人生的无尽感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诗作中折射出内心世界的悲情,形成了我国古代诗坛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悲诗。
杜甫自己曾经说过,“文章憎命达”,这确实揭示了中国文学的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仕途顺利,身处庙堂台阁似乎总是写不出优秀的文章,只有身为命运的弃子,才能最终成为文学的宠儿。杜甫正是后者的典型──其诗作沉郁顿挫的风格与深沉的儒家情怀构筑起了杜诗的“悲情”的底蕴。正因为如此,昔人称“杜诗强半言愁”。杜甫诗作长于以悲剧题材来表现其沉郁、长于以悲剧色彩来抒发其情怀。由此“悲情”成为了杜甫诗作的脊髓,“悲诗”成为杜诗创作的主流,因为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情怀牵系着他的一生,然而儒家追求思想的同时也预创了中国的悲剧意识──一个人执着地追求理想往往暗示他可能的悲剧性。这是一种理想的执着追求和这种理想的现实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一种理想的失落而失落者对理想又有着永恒的怀念和执着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中构筑成诗人杜甫的悲剧情怀。
悲剧是一个戏剧种类,它也是一个美学范畴。悲剧性是其核心,它是使悲剧具有最激动人心的、最具持久性、含有最深文化意义的力量。悲剧性在现象形态上有两种:一是现实的悲剧性,一是艺术中的悲剧性。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文化把握,它既有反映现实的一面,又有主动地认识现实、结构现实的一面。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各类文艺体裁中,由于中国文化以诗文作为文艺的最高价值,因此中国的悲剧性艺术不是以戏剧而是以诗词为核心的,似乎也可说,在典型地反映悲剧意识上,西方为悲剧,中国为悲诗。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诗歌系统地表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同构关系,它表现为自然的变化可以引起人心情的变化:“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这种“情以物迁”的情感意识。而且,中国文化中天道的整体性对中国悲剧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它给悲的存在以合理性。它肯定悲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不但人有悲,人还可以咏其悲,天也有悲──自然界阴阳惨舒,秋,也就成了天道之悲的承担者。悲与秋在功能上是相通的,是互感的。同时中国文化常让人生在世的悲剧情怀在一年一度的秋色里得到集中的抒发和沉思,所以,悲秋就成为了中国悲剧意识的一个固定模式。秋季烟霏云敛,秋色显得惨淡;秋风砭人肌骨,秋气显得凛冽;叶落草枯、山川寂寥,秋意更显得萧条;枝叶飘零,疾劲秋风呼号凄切……,这是人们对秋天的一种理论上的把握。同时也因为人的感伤情绪在心灵深处会形成一定的情结,自然景物与其碰撞则产生情绪的抒发泻流。在往复抒发中就容易形成一种情感集聚的固定接受物;在杜甫的诗中,自然景物的秋本就与人生的悲是相对应的,因此,悲秋也就成为了他的诗的悲剧意识的一个固定模式。
杜甫的悲秋意识的特点是以变化的自然意象,使得在文化天道的循环中得以直线性显示出来,从而引发一种自我的时间意识;以萧瑟、冰凉、寂寞的自然意象引发自己已有过的、正经历的和将有的感伤经验。在“我”的时间和“我”的感受中把人生的最高理想,对美的追求和“致君尧舜上”的追求感受推向时运意识、把天道的循环中的个人被抛弃地亮显出来。然而带着时间之悲、追求之悲和时遇之悲的悲秋模式也仍然是按照中国悲剧意识的总方式运行的,一方面它显示了个人在天道循环中被抛弃的'最深沉的悲,另一方面在这最深沉的悲中又包含着对天道的最深的信仰。在杜甫晚年的《登高》一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时诗人处于年逾半百,贫困交加,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潦倒不堪的境遇。诗中描述登高所见的秋景,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而又忧时伤世的复杂感情,慷慨悲壮,动人心弦。登高远眺,映入杜甫眼帘的就是一派悲凄的秋色。“风急天高猿啸哀”,这就是人从听觉(风声急,猿声哀)、从触觉(风吹)感到秋天的凄凉和从人与天的对比中的自身的眇小感。“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从视觉上(青色、白色)感到秋天的冷、凉,“鸟飞回”更暗含了诗人在漂泊的困境中油然生发的乡愁意识。首联起句突兀,以工笔细描,摄取出秋景的六个镜头,将全诗笼罩在沉郁悲壮的气氛中,同时又隐隐透显出诗人廓大而又深邃的情感追求。它不仅给人以一种无尽悲凄的深秋之感,而且为诗人“悲秋”的抒怀营造了气氛。这两句又是一上一下,它表明杜甫是用的仰观俯察的文化视线去观察感受悲秋的,这是一种与天道一致的循环视线,从而表明诗人他一方面感受到了悲秋,一方面又把持住了悲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深秋时节辽阔萧森的景象──树木的飘落,杜甫也在人世上飘落,此景此心,落叶甚悲,杜甫甚悲,怎不令人感慨?然而时光却不管落叶和老人的悲境,一个劲地催促着叶落,催促着人老,就像长江之水滚滚不停,这也无形中流露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声、形的摹拟与结合,更增“时不我待”的悲怆之感。
这两句写悲秋可谓深矣,然而这两句又表现为上句由近而远,下句由远而近,这是一种与天道一致的循环视线,而且这循环的视线还使悲景含有了另一层意义:一方面,树叶飘落,另一方面长江后浪推前浪,它也会在循环中获得新生。这层意思与前一层悲意的内在结合也正具有中国悲剧意识二重性的典型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仅在颔联中作情感上渐进式的重锤敲打,使悲情溢于眼前的秋天景致之中,而且更着力地表现个体的生命在无往不复的循环中的渺小,但天道却是永恒的,只要将个体的生命与价值融入永恒的天道,个人也就可以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恒。换言之,中国悲剧意识的基本特征是在暴露人的困境的同时又在弥合这种困境,使人不至于彻底绝望,而是在超越中得到归宿,然而这种超越又不是廉价的,往往要在“艰难苦恨”中完成。悲情、悲景、悲意此时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万里悲秋长作客”,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目睹了苍凉恢廓的秋景,触发起无限悲愁之情──面对悲凄的秋景。面对无言的天道虽仅出现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溢悲情,可谓字字入悲、字字显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长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也;独登台,无亲朋也……(罗大经《鹤林玉露》)。寥寥数言,竟写出了多层的悲因,真是达到了“片言明百意”的艺术境界!诗人在内心作了一次空间的漫游,同时又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辛酸的回忆。但是他马上又返回到眼前当下。返回到了自身──这更是一种心灵的无往不复的循环。“百年多病独登台”,点明了杜甫暮年悲秋苦病,其沉痛之情溢于言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叶黄,秋悲,人老,心老,像萧萧而下的落叶──诗人的忧时伤世的抑郁愁苦之情在此怎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诗作中的情、景、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形、声、色、态得到尽意的表现。它似一副工笔描绘的写意画,更似一曲无尽泣诉的人生悲歌。在这里,诗人的悲剧感获得了审美性的超越──他的“悲秋”、“多病”、“苦恨”、“潦倒”也就成了超度他的梯航。此时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虽已是水中之月,然而在这最深沉的人生的悲情中。我们又确实可以体味到一种自持种儒者的悲剧情怀和超越意识,一种儒家对含蓄和温柔敦厚的美学品格至善追求。这种自持就是中国悲秋意识的特征,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特征。
全诗以天道始,以人道终,天道与人道首尾相接,合二为一,然而,由于杜甫始终以关心国运关心社会的现实笔触、始终以其厚重拙大的忧患意识时刻反映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因而从《登高》我们仍感受得到其中透显出的作者更为深沉的悲秋情怀──由悲自然之秋转向悲人生之秋,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不仅是写自然景物之秋,更主要是写人生之秋,心理之秋,这使这首诗包蕴了更浓厚的自然、历史、人生意味的悲秋意识。尽显沉郁顿挫这种浑融之美。在这里作为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持续了最长的时间,具有最强大的力量的,自然成为了诗人悲情的寄托对象,同时也成为诗人消解悲情的重要因素。杜甫把自身的悲剧意识投射到自然和历史之中,进而以自然和历史之悲来在一个更广的范围、更高的视点、更深的程度上咀嚼和沉思。在杜甫众多的具有浓烈悲剧色彩的诗作中,《登高》让我们体味到更多的是他的执着与倔强、热望与痛苦,他把不尽的热望与绵绵的痛苦沉积在心底,仿如春蚕吐丝一般,抽绎出无尽的浑厚、雄壮、沉郁、苍凉;他的博大深厚的情怀、他的深邃坚韧的追求、他的无奈的漂泊与无穷的希望。
篇4: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这首诗为五言八句格式,诗的内容主要描述时光易逝,韶华易老的境况,下面是本诗的原文,来看一下吧,本文由unjs.com收集整理!
缓歌行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 谢灵运
原文:
草草眷徂物。
契契矜岁殚。
楚艳起行戚。
吴趋绝归欢。
修带缓旧裳。
素鬓改朱颜。
晚暮悲独坐。
鸣歇春兰。
字词解释:
草草:忧虑劳神的样子。《诗・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毛传:“草草,劳心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草草眷徂物,契契矜岁殚。” 唐 李白 《闺情》诗:“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晚暮:犹岁末。
赏析:
无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433年(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5: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赏析
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赏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
【作品简介】
《岁暮归南山》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原文】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解】
北阙:指帝宫。《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
明主:圣明的国君。
故人:老朋友。
疏:疏远。
青阳: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
岁:年。
除:去。
永怀:悠悠的思怀。
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虚:空寂。
【韵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篇6:悲催的诗散文
悲催的诗散文
老天,我不是诗人
我还是天天悲催得写着
不知是不是属于诗的诗
目的是,不要拿诗人的框架框住我
我依然,写着悲催的诗
哦,那不叫诗,只是
灵魂在空中跳跃式的思维
老天,我不是诗人
怎么却经常元神出窍
奔走于夜的海里
甚至爬上高高的桅杆
像猴子一样举目远眺
找找躯壳是否在原地不动
然后再去微步凌波,练就神功
哦,老天,他们就说我是诗人
我想是我把诗弄得太潮湿了
也就给我罩上了一顶帽子
好让我飞不出诗人的手掌心
不要这样,我要练功
练那种夜里的水上飞行
可以看见众神眼睛的雪亮
可以偶尔碰到天使的翅膀
如果捡起一片天使掉落的羽毛
那我的神功,就好练了
悲催的语言,悲催的心态
老天,我不想恋战
今夜,我照常提出元神
捋一大把天空上的云
弄成一匹马的形状,骑上它
它活了,驮着我奔腾在黑云里
哦,不是,月光闪到的地方
那云也是银色
怎么也有悲催的痕迹
捡起嫦娥扔落的一段舞绫
这不是马鞭吗?只需一挥
云马唱着曲子飞奔
我也高唱
哼,我就是喜欢夜里的游玩
有时可以看到神仙的脸
万年的眼睛,千年的'胡须随风展
悲催,这是诗吗
这是灵魂在斗胆
我也要练就千里眼
期待有一天和嫦娥谋面
告诉她吴刚的后代比你还老
怎么你的容颜不会改变
乖乖,还是做神仙好
少了许多夙仇凡恋,而且
还可以养颜
坏了,我的云马少了条尾巴
挥不动七色的马鞭
远远看见菩萨的水净瓶
一滴水飘向我的脸
元神忽的一下掉下凡间
昏昏然睁开了双眼
什么云马,怎么连天空的云
都看不见
悲催,老天,我依然不是诗人
不要毁了诗人在我心目中的天
篇7:悲秋的诗句话
关于悲秋的诗句一句话
迎着深秋傍晚,浅唱一曲浪漫延绵的`诗歌,芬芳一地无边倾城的温暖,轻舞一段霓裳翻飞的悲喜,演绎一段久久回味的秋殇,曼延一场无奈遗憾的幸福,浅挽一帘曼妙孤寂的幽梦。
1.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2.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3.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5.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6.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7.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8.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11.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12.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13.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4.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5.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1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17.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18.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9.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2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21.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22.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3.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
24.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2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2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8.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2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30.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31.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32.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33.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34.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35.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林逋《咏秋江》
36.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38.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宋·秦观《浣溪沙》
39.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0.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4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2.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4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44.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45.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6.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4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其一》
49.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50.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51.枕簟溪堂冷欲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篇8:《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而自己尚是一名白衣,怎不令人伤怀——白发增生,年华易老;一年过去了,春天又近在目前,时间过得真快啊!诗人求仕心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两句诗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也证明孟浩然并非真隐士。
出自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疏:疏远。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2-3]
参考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赏析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篇9: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谢灵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的意思,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谢灵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的意思,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赏析 -诗词大全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作者:谢灵运 朝代:南北 草草眷徂物。
契契矜岁殚。
楚艳起行戚。
吴趋绝归欢。
修带缓旧裳。
素鬓改朱颜。
晚暮悲独坐。
鸣歇春兰。
篇10:《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与赏析
《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与赏析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河岳英灵集》题作《归故园作》。明活字本题作《归终南山》,恐误,因孟浩然未尝隐于终南山。南山当指岘山,因在家乡襄阳之南,故云。《唐摭言》卷十一载孟浩然至京在王维处,忽遇玄宗来,维奏闻,玄宗命浩然吟所作诗,即吟此诗前四句,玄宗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此事《新唐书》本传亦载。然此事可能出于附会,不足信。孟浩然曾于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次年应举落第即还襄阳,诗中即抒写落第后的愤懑之情和孤寂之感,意境深妙。
【注释】①南山:应指诗人隐居之鹿门山,在襄阳城东南。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 门楼。是大臣朝见帝王奏事的地方。《汉书·高帝本纪》:“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 东阙、北阙……”后通称帝王宫禁为北阙,也指称朝廷。③敝庐:谦称己之居室。《左 传·襄公二十三年》:“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亦指残破的家园。④青阳:指春 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注》:“气清而温阳。”
【翻译】
北阙休上书,莫要再到朝廷的北阙上书,
南山归敝庐。还是回归南山破旧的茅庐。
不才明主弃,没有才能被英明之主抛弃,
多病故人疏。衰朽多病与故人交往稀疏。
白发催年老,斑白的'头发催人渐渐衰老,
青阳逼岁除。大好的春光逼迫旧岁更除。
永怀愁不寐,久怀苦闷忧愁而难以入睡,
松月夜窗虚。唯松间月光泻入窗之空虚。
【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仕途失意苦闷的诗。诗人落第,心怀怨愤,只好退居南山,然 不甘寂寞,颇有美人迟暮之感,故写此诗以婉曲之笔触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言“休 上书”,正是“身在江海,心居魏阙”的情思。“上书”而不为采纳,能不失望? 而“归敝庐” 之归,是“放归”,不是自愿,乃迫不得已,能无幽怨?颔联上句之“不才”,是谦辞?是反 语?兼而有之。“有才”而不为人识,犹千里马未遇伯乐也。而这个不善识才、用才者, 却是“明主”。
这个“明”既有谀美之意,亦为“不明”之微词。故此句怨中有自怜,哀中 有恳请,感情尤为复杂。下句“故人疏”,意在埋怨“故人”援引不力,而托以“多病”也; “病”,苦也,穷也,这里借“多病”言“途穷”,足见世态之炎凉、人情之冷暖也;言“故人 疏”,而“当路”之明主未能详察也。故此句更为委婉深致也。颈联将无情之“白发”“青 阳”拟人化,“催”“逼”二字,暗言岁月蹉跎,功名难就,将终老布衣,又是多么无奈而愁 苦悲痛啊! 结联上句“永怀愁不寐”,不正是这愁苦悲痛渗入骨髓么?
下句以景结情, 著一“虚”字,它语涉双关,其表为窗棂之虚,夜空之虚;而实言功名之虚,心绪之虚。此 诗委婉含蓄,意蕴丰厚。据诗话所载,孟浩然曾遇玄宗,而说法不一,现取《隐居诗话》 之说:“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仓皇伏匿。维不敢隐而奏知。明皇召使进 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卿自弃 朕,朕未尝弃卿也。’因放归襄阳。”《新唐书》本传也说,当他诵其《岁暮归南山》“不才明 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玄宗极不高兴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于 是放归。可见孟浩然心在“庙堂”,只是因为他诵诗不合玄宗口味而被弃。
篇11:岁暮还宅诗,岁暮还宅诗江总,岁暮还宅诗的意思,岁暮还宅诗赏析
岁暮还宅诗,岁暮还宅诗江总,岁暮还宅诗的意思,岁暮还宅诗赏析 -诗词大全
岁暮还宅诗作者:江总 朝代:隋 悒然想泉石。
驱驾出城台。
D竹春前笋。
惊花雪后梅。
青山殊可对。
黄卷复时开。
长绳岂系日。
浊酒倾一杯。
★ 班固咏史诗翻译
★ 包含有雪的诗句
★ 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阴铿,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的意思,和
【岁暮悲诗,岁暮悲诗鲍照,岁暮悲诗的意思,岁暮悲诗赏析(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0-24
岁暮杜甫翻译赏析2022-05-08
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沈约,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的意思,八2022-07-13
阁夜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09-01
杜甫诗词《阁夜》的诗意赏析2023-12-28
《岁暮归南山》译文及赏析2022-10-05
咏荆轲陶渊明拼音版教学2022-04-30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2024-05-08
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2022-12-01
《阁夜》教学设计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