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

时间:2024-05-08 07:18:1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共10篇)由网友“秋然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

篇1: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

原文

岁暮到家 蒋士铨(q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①岁暮:年终。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④低回:徘徊(huái)。

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参考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篇2:岁暮到家阅读答案

试题:

(1) 诗人着重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具体表现在怜、、等几个动词上。(2分)

(2)从尾联中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案:

(1)呼 问 (2分)

(2)看到母亲是那么心疼儿子因在外劳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么忍心把在外面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而使她更增担忧的复杂心情。(3分)

岁暮到家创作背景: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三四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以下四句叙述到家时的情形,疼儿之语声声在耳,让人心碎,怎忍在母亲面前为旅途劳顿而发怨言。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篇3:岁暮到家阅读答案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字词解释:无

篇4:岁暮到家阅读答案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个人资料: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相关推荐:

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篇5:《岁暮到家》阅读答案

【清】蒋士铨(q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

①岁暮:年终。

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

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④低回:徘徊(huái)。

【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此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阅读思考及答案

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篇6:蒋士铨《岁暮到家》阅读答案

蒋士铨《岁暮到家》阅读答案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q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

①岁暮:年终。

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

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④低回:徘徊(huái)。

阅读答案

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二: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来源:学科网ZXXK]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 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

参考答案

1.(3分)C

2.(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此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篇7:孟郊《游子吟》蒋士铨《岁暮到家》比较阅读答案

孟郊《游子吟》蒋士铨《岁暮到家》比较阅读答案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相同点: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都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爱的典型寄托物来抒情。都运用了心里描写手法,前者写母亲对儿远行的担忧,后者写归儿内心的惭愧。

不同点:孟诗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儿子如寸草,比喻贴切生动,又以反问句结尾,让人思考小草怎么能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提升了母爱的崇高。

蒋诗则通过刻画母子重逢的`喜悦,用针线密,墨痕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用怜清瘦,问苦辛,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又细写儿子的惭愧心里,不敢诉说风尘的艰辛,直抒胸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表露无遗。

篇8:《游子吟》《岁暮到家》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的内容

《游子吟》《岁暮到家》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的内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相同点: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都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

爱的典型寄托物来抒情。都运用了心里描写手法,前者写母亲对儿远行的担忧,后者写归儿内心的惭愧。

不同点:孟诗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儿子如寸草,比喻贴切生动,又以反问句结尾,让人思考小草怎么能

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提升了母爱的崇高。

蒋诗则通过刻画母子重逢的喜悦,用针线密,墨痕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用怜清瘦,问苦辛,写出

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又细写儿子的惭愧心里,不敢诉说风尘的艰辛,直抒胸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表露无

遗。

[对比赏析]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游子吟》这首诗是作者把母亲接到溧阳(现在属江苏省)时作的。游子是出门在外的'人。诗中亲切而真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岁暮到家》写的是蒋士铨与其母亲经过远别而团圆时那种惊喜与伤感交加的真实场景。乾隆十一年(即蒋士铨二十二岁那年)春,蒋士铨出游,登匡庐及饶、赣诸山,还铅山应童子试,又过庐陵、抚州、建昌等地,风尘仆仆,于岁暮赶回江西居地鄱阳。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篇9:古诗文阅读理解:岁暮归南山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岁暮归南山(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1)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之悲,世态炎凉之苦,年华已逝之哀,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答出一点给1分,答满三点给4分)

这句诗的妙处就在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分)。松下的月光(月光透过松树)照进窗内,增加了诗人的空虚,给诗人一种更加清冷、寂寥(孤寂)之感。(2分)这样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耐人寻味)(1分)

字词注释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2-3]

白话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4]

[鉴赏]: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5]

篇10:《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分)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答案:

10.(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1分)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1分)

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1分)[或:李诗叙事抒情(1分),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蒋士铨岁末到家古诗

岁暮杜甫翻译赏析

《岁末到家》原文及赏析

除夜宿石头驿的阅读答案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译文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翻译赏析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原文及翻译

《岁暮到家》诗歌及译文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共10篇)】相关文章:

《秋雨叹》阅读答案2023-03-30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2023-04-22

《阁夜 杜甫》阅读答案2022-06-15

高考古诗词试题讲解2023-08-14

杜甫阁夜的诗歌鉴赏2022-10-16

三年级语文作业答案2023-04-29

《汾上惊秋》翻译及诗词鉴赏2023-04-10

歌颂母亲的诗词名句2022-05-06

《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2023-07-14

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沈约,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的意思,八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