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时间:2022-08-04 07:36:32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精选8篇)由网友“好好生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篇1: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9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是10∶1,是2.6∶1。

在这3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未来,我国“421”家庭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421”家庭引发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

【小题1】对于“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C.受宗教的影响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小题2】下列城市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且能遏制“421”家庭形成的有( )

①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

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③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④上海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④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丁克(DINKS)”家庭,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传统农业文化 B.宗教文化
C.欧美文化 D.现代大城市文化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小题1】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小题2】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非洲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小题。

国家 指数 国家 指数
巴基斯坦 4.9 肯尼亚 1.1
尼泊尔 4.0 哥伦比亚 1.0
韩国 3.3 菲律宾 0.9
泰国 1.4 委内瑞拉 0.9

【小题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达2.11亿。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 ②有宗教信仰 ③初婚年龄大 ④离婚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推迟约为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所占比重)。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读材料一至材料四,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见下表)。

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

地区 有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 无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
城市

小城镇

农村

总体

1.39

1.53

2.01

1.78

1.70

1.78

2.23

2.04

材料三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12月全国流动人口2.613 8亿人,比增加80%。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5%以上。

材料四 出生人口性别比图。

(1)我国大陆人口现在已经超过________________,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趋势,到__________时达到基本平衡,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意愿生育________个孩子,但城乡差别明显,说明社会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是影响生育高低的主要原因。

(3)材料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____型,但同时还存在____________的隐状,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

(4)从材料三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______________性的,其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9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是10∶1,是2.6∶1。

在这3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未来,我国“421”家庭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421”家庭引发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

【小题1】对于“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C.受宗教的影响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小题2】下列城市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且能遏制“421”家庭形成的有( )

①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

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③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④上海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④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丁克(DINKS)”家庭,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传统农业文化B.宗教文化

C.欧美文化D.现代大城市文化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小题1】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D.奴化民众

【小题2】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A.美国B.英国

C.中国D.非洲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____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达2.11亿。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小题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 ②有宗教信仰 ③初婚年龄大 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推迟约为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所占比重)。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读材料一至材料四,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见下表)。

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

地区

有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

无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

材料三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12月全国流动人口2.613 8亿人,比增加80%。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5%以上。

材料四 出生人口性别比图。

(1)我国大陆人口现在已经超过________________,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趋势,到__________时达到基本平衡,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意愿生育________个孩子,但城乡差别明显,说明社会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是影响生育高低的主要原因。

(3)材料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____型,但同时还存在____________的隐状,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

(4)从材料三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______________性的,其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持续升高,请你谈谈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篇3: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知识要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

包括两个方面:

①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②这种空间移动必须是永久性或长期的

2、分类

分类标准:地理范围、迁移方向

①地理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小范围的有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②迁移方向:城市至城市、乡村至乡村、城市至乡村(逆城市化过程、知青下乡)、乡村至城市(城市化过程)

难点解析一:

知青下乡的原因:政策因素,为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的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难点解析:

自发性迁移主要是由于哪些因素引发的?

答案: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战争

难点解析:

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变化

原始社会:为食物--→农业社会:为土地--→工业社会:为优化劳动力配置

4、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①改善综合经济环境;②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对迁出地: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③保护自然环境;④在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

篇4: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学习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习过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

①三率的计算方法: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计算。

②三率之间的换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完成P3活动题

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

③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

影响人口增长数量多少的因素:、

④读图1.2思考:

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知识梳理】

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

(两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增长的状况)。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两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总趋势:)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数量数量持续增加数量

人口增长情况增长增长明显加快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读图思考(图1.4)

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知识梳理】

阅读地理柱状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

(2)读图例,辨别柱子的颜色、长短表示的含义。

(3)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2.读图思考

(1),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3)比较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

(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

(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3.任意选择两个大洲或地区,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

4、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自然增长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

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

日本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水平

较高增长

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增长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向,继而向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

转变的因素:、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知识梳理】

3.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处历

史阶段原因

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传统型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4.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备注

发达

国家欧洲和

北美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发展中

国家亚非拉由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当堂检测】

1.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B.非洲、欧洲C.非洲、北美洲D.拉丁美洲、大洋洲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3—5题。

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1B.2C.3D.4

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鼓励生育B.60%计划生育

C.15%采取移民政策D.30%鼓励人员出国

【典题解悟】

三角坐标图是近年高考的热门题型,它通过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作为坐标轴,表示三种不同或相同类的地理数据。判读三角坐标图的一般方法是:一定起始边。按需要读取某数据的坐标轴0值相交的另一条坐标轴即为起始边。二作平行线。要读取某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可以过这点作起始边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的交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我们所要读取的数据。

7.下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的是()

A.aB.bC.cD.都不是

8.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

组人口数502501000

死亡率0.5%0.6%2%0.92%

组人口数350600501000

死亡率0.8%0.7%2.2%0.81%

(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参考答案

7.B

8.(1)低(2)高(3)甲组老年人口比重高(4)人口老龄化严重

(疑问解答: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上表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因造成。)

篇5: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必修二地理第4章教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必修二地理第4章教案

(1)投入:土地、 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阅读思考)(处理流程:先让学生阅读→教师出示归纳表,并做适当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读材料和图,并分析、讲解)请同学们阅读P60“阅读: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读P60图4.5“每冶炼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并思考:①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是什么?(接近煤炭产地→接近铁矿产地→接近消费市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②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什么会影响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一方面,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得钢铁工业对原料、能源的依赖减少;另一方面,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应用,使原料、能源的运输费用在总的'生产成本比例不断下降。因此,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灵活,更多趋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

(过渡)此外,社会因素如政府政策、决策者的行为等,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这也是 我们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应重点掌握。关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明确不同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应因制宜,具体分析。其中,影响区位选择的这些区位因素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同时了解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工业发展中,不仅要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总之,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我们应多方面、全方位考虑,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1)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2)产出:产品和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经济目的)

4、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导向类型:

导向类型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

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等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

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

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等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

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

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 业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 及其作用的变化

(1)原因:

(2)结果: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2)环境

(3)政策、决策者行为

篇6:高中必修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大的结构

2、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

3、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作者:

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

[作者的话 ]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俞孔坚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坚

二、解 题:

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诚如俞孔坚先生所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真实内涵。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歧江公园是广东中山市的一座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不同之处是,它是由一座破旧的造船厂改造而成的。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作为这座公园的主要设计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歧江公园就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奖。

三、关于课文: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解读课文: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说明,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理解场地 理解文化与传统 理解自然 理解设计 几点遗憾

第一部分: 理解场地。

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第二部分: 理解文化与传统。

在这个部分作者要强调的是如何理解文化的问题,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应该注意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从设计思路的三大诱惑中摆脱出来,既对传统的设计予以借鉴,同时又展示了歧江公园这个富有个性的景观设计。

第三部分: 理解自然。

与第二部分说明设计的文化内涵不同,这一部分说明的是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第四部分: 理解设计。

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是设计之前的考察和构想,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具体方案的实施,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还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新型的景观设计遐想: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将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相融合,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景观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优雅醇和的自然美感。

第五部分: 几点遗憾。

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的严谨的态度。

五、总结课文: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作为说明文的学习要点:

1、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

2、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

3、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严谨准确的科学阐述。

4、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

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前四个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词,表现了设计师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态度。五个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达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本文语言表达自然流畅,集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严谨简明、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

六、课堂巩固:

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

答: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2、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释就是:“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就是:“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日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之于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3、读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答: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原先造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个性化的美。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2、完成《学习评价手册》相关训练题。

篇7:高中必修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最顺序来安排的。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布置作业:

思考“文本研习”第3题;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篇8:高中必修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优质教案

三维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 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4、 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本课的作者是 ,中国现代学者,著有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船坞 渲染 茨菰 苦苡 裸露

二、相关连接

由我国景观设计专家、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俞孔坚博士领衔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项目,在10月19日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会颁发的“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奖”中,获得了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设计大奖是该领域国际最高奖项之一,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的获奖是目前为止我国首次获得该类大奖。

三、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2、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4、 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

四、 精彩语段赏析

(一)、人们在追求美,一个同样抽象的概念。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1、“美”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无可厚非”?

3、野草之美的内容是什么?

(二)、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等。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离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距甚远,大多不堪入目。但我们从中仍感悟到工业的“设计”力量,可以肯定在当年的机器制造行为中,甚至像“在可能的条件下美观”这样的指导条文肯定也不会存在,但是,结构的、功能的、逻辑的“美”,使所有的机器,似乎有一种“大师”般的设计气质,在这充满“装修”、“装饰”的年代,一种震撼自脚踵而起

1、“在可能的条件下美观”的含义是什么?

2、“大师”指

3、“装修”“装饰”的含义是什么?

教(学)后记:

答案

1、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2、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3、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4、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教学教师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学期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教师中考总结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试卷(精选8篇)】相关文章:

地理高二期末考试范围及复习建议2023-06-02

地理教师学期教学计划2022-08-17

高一地理教研工作计划2023-05-13

新教材高一地理教学计划2022-05-06

初二地理上学期工作计划2023-01-30

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2022-08-16

地理计划合集2022-08-25

高一a班地理教学计划2022-12-02

高一地理教师总结2022-12-04

高一地理老师工作计划2023-02-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