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

时间:2022-04-30 13:09:00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红豆绵绵冰”为你分享12篇“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

篇1: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参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32题每小题1分,33-40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

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2.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

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3.18,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

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

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5. 19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6.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 )

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

7.“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8.中华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

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 折射出中华民族工业特殊性

9.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10.18,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11.据统计,1858—19,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

B. 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

C. 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

12.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

A. 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 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 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 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13.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 )

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 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15.日本为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B.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C.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6.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

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17.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

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1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B.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19.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

A.人民主权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20.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   )

A. 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B. 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D. 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

21. 下面为1750-1850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社会阶层的向下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 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 中等阶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力

22.19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其中之一是所谓的“浮游”群体,他们为谋生而奔波于各工矿城市之间。当时“浮游”群体的出现(   )

A.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C.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 D.导致了农业生产衰落

23.读下表,1870-1890年间美国部分州的农村人口变化,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州名 宾夕法尼亚 新泽西 纽约 康涅狄格 佛蒙特

减少量 40% 25% 83% 60% 75%

A.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 D.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

24.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D.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25.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   )

A. 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

26.据资料统计: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   )

A.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27.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

A. 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 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 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 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28.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29.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30.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31.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32.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分别是( )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34.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35.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

A. 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36.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当时的七七出版社印行,为其第一个版本,第二年10月,再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讲话》第二个版本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共修改了670余处。其中修订的不适应时代的提法可能是( )

A.“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

B.“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

C.“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D.“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

37.“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主要形式,美国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这一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日本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称为“法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 )

A. 事实上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B. 形成了国家、民众、企业互制关系

C. 扩大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 D. 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8.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 )

A.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 B.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

C.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

39.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0.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

国家 俄国 德国 美国

年份 1902 1907 1909

比重 47.8% 15% 17%

A.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40.(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12分)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3.(15分)[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 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 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5分)

(2)试分析比较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CCABB 6-10.BDDDD 11-15.CBDDB 16-20.DBABD

21-25.ACCDA 26-30.BCAAB 31-35.BDADC 36-40.CDCBC

二、非选择题

41.(25分)

(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过程漫长;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6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不平等条约体制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 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2.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2分)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4分)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4分)

43.(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5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6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4分)。

高三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1-5.CCABB 6-10.BDDDD 11-15.CBDDB 16-20.DBABD

21-25.ACCDA 26-30.BCAAB 31-35.BDADC 36-40.BDCBC

二、非选择题

41.(25分)(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过程漫长;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6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不平等条约体制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 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2.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2分)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4分)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4分)

43.(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5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6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4分)。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国之初,伯禽至封国鲁,变其俗,革其礼,坚持以周礼治国,逐渐使鲁国“奄有龟(山)蒙(山),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成为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西周影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诸侯争霸 D.完善了礼乐制度

2.下图表是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小农经济已遍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扩大了封建官吏选拔的渠道

C.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 D.标志汉代教育系统正式建立

4.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据此可知,科举制

A.解决了考试弊端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实现了公平公正 D.促进了诗歌繁荣

5.“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6.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宋朝州县长官叫“知州”、“知县”,全称“权知某军州(县)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县)” 指民政。宋代“知州”、“知县”的设立表明

A.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7.《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

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孝宗皇帝疏于政事

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内阁首辅行使相权

8.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9.有学者认为“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但开埠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福州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政局的变动 B.机器制茶业兴起

C.海关关税的降低 D.国际茶市的扩大

10.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企业尚未完全破产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洋务运动已经彻底失败

11.1888年,一位在宁波的传教士记述道:洋布“价格低廉,所以一年一年地流行起来,运入内地去的,也能迅速卖出。”当时在九江的西方人也叙述道:“洋布由于价钱便宜,似乎该地正在替代土布……近五年数字也在稳步增加,差不多比1884年涨了一倍。”据此可知

A.我国一些地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已经全面破产

C.中国土布质量差无法与洋布竞争 D.我国沿海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12.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符合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C.主要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D.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至19清末新政前,新式教育机构在全国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北京、南京、武昌、福州、台北各2所,旅顺、烟台、珲春、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 B.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C.洋务运动人才培养需求突出 D.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14.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王宠惠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这反映了

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15.清末革命派传播描述清初满族军队暴行的图书,比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这些书内容的真实性备受质疑,但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激发了大量群众的反满情绪。这说明

A.革命目标高于历史真相 B.政治宣传歪曲历史研究

C.辛亥革命缺乏历史依据 D.历史书写影响政权稳定

16.打倒孔家店,不仅冲击着维系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冲击了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种冲击在当时就引起顽强的抵抗,一些名流学者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理由尊孔。这实质上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混乱 B.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色彩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 D.东西方文明理念的冲突

17.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

A.社会稳定的反映 B.文化繁荣的表现

C.自然环境的折射 D.政治制度的产物

18.罗马法规定:人生而平等,法律是人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那些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表明罗马法

A.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 B.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关注人的道德以及价值 D.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功能

1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这说明文艺复兴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20.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21.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22.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摧残

2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D.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24.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律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 B.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D.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27题为必做题,第28、29题为选做题。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5分。

25.(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华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在《国史大纲》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对“中华民族”形成所起的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7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实现机器生产,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逻辑清晰。)

考生在下列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拜相,对太学进行改革:(1)创设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被按程度分进不同之舍接受学业。(2)调整太学直讲。王安石把反对新法的焦千之等5人罢撤,委派拥护新法的叶涛等6人为太学直讲。规定教师两人共讲一经,对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执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3)严格太学考试升舍制度。太学生各选一经,随直讲学习,月一私试,岁一公试,成绩合格者方可递升舍次。其中,上舍生中特别优异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免去乡试、会试(礼部试),参加“释褐试”后直接补官。(4)设立经义局编审经学教材。熙宁六年(1073),朝廷设立了经义局,着手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训解,编辑出版《三经新义》。上述各项措施的先后付诸实施,使北宋的官学为之一振。熙宁七年(1074),诏赐朝集院的房舍50楹于太学,以拓广太学,从而使太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

29.(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奥诺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擅长于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7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24 ACABC BCCAB AABBD DDCAB CCDD

25.(1)秦统一六囯,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王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焚书坑儒,虽然堵塞了言路,箝制了思想,但在当时对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答其中三点即给6分)

(2)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分)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始。(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

26.(1)背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传入中国等。(6分)

(2)政府动力(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引导等推动城市发展)、市场动力(通过市场力量配置资源,促进城市转型和发展)、社会动力(社会成员通过社团和个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认识: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7.示例一: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人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工业革命后积极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示例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

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其他主题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加强”等,如果论证充分,也可得分。观点3分,论证8分,结论1分)

28.(1)特点:分层次教学;采用升级淘汰机制;以法令推动改革;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制度不断完善。(8分,回答其中四点即可)

(2)作用:创设太学三舍法,增加了太学的淘汰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了对太学教师的管理,提高官学办学质量;严格太学考试升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举与学校教育无直接关系的矛盾,也有利于调动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编审经学教材《三经新义》,是统一思想,杜绝异议,以适应变法革新的政治需要。(7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29.(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性)。(8分)

(2)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7分)

有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2.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 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C.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

3.宋神宗元丰三年,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恢复了唐三省制规模,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派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派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据此可知元丰改制

A.完全恢复了隋唐三省六部制 B.消除北宋冗官、冗费、冗兵问题

C.解决了君权与相劝的矛盾 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4. 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最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文景两代的政策

A. 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解决了“王国问题” D.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5.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6.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7. 易中天在其《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 传统中国的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鲜有思想,只有学问;鲜有智慧,只有知识;鲜有争鸣,只有争吵;鲜有研究,只有钻牛角尖”。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学术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B.高度集权的制度阻碍新思想的产生

C.中国传统思想界缺乏经世致用精神 D.科举制下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人格

8. 傅筑夫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谈到:“唐代商业初步显现了商业的生活化、世俗化与平民化,近代型商业已初露端倪。”下列选项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A.当时重商主义政策日渐盛行 B.当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督

C.当时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当时日用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

9.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

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

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

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

10.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11.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这表明通宝钱的使用

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 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 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

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13.梭伦时期,雅 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教治处于繁荣阶段 B贵族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 D.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

14.《十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现出

A.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 D.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

15. 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6.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17.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1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9.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称:“政府不再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本身。如果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而社会就不存在,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政治家的任务就是搞清什么对个人最好。”这一论断

A.是对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B.是针对“滞胀”现象的反思

C.支持罗斯福新政的做法 D.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0.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21.表l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表l可以推知

A.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是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

22.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A.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 B.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 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23.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24.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

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

25.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26.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27. 1926年下半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将土地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农民的支 持,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又提醒“在当前任务方面,必须在中共和国民党之间协商一致”。材料表明

A.苏联对中国革命给以及时指导 B.土地问题是当时国共最大分歧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日趋明显 D.共产国际对北伐战争横加干涉

28.“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借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B.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C.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D.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29.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A.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B.贯彻三投分立的原则

C.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D.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30.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一大片”

C.独立自主 D.“另起炉灶”

31.右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据此可知

A.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B.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

C.美国军民对立严重 D.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

32.“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为: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这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 “丝银之路”。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材料二:“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关荚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形成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10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七种教科书都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但是调查内容只是日本的受害情况。例如,各书都开设专栏,要求学生对日本遭受空袭和原子弹爆炸之害、冲绳女学生战死之惨烈、战时生活之艰辛等等进行调查,了解学童为躲避空袭而集体疏散到农村的艰苦体验。

材料二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

请任选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本教科书选择这些史料的真实性和动机作一简要分析。(12分)

35. (15分)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当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5分)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分)

高三历史期中检测答案

一、 选择题(1.5×32﹦48)

1——5 BBDBD 6——10 CADCB 11——15 BDDCA 16——20 CBCBD

21——25 DCBCC 26——30 BADCC 31——32 DA

33.⑴背景: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东西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8分,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

影响:促进了中国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 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7分)

⑵有利因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苏冷战缓和及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推动。(6分,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特征(4分):

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2分)

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2分)

34、(1)选择材料一

①真实性:日本教科书要求学生调查战争受害的内容是真实的。因为战争本身对任何一个国家人民都会带来灾难;二战后期日本遭到空袭和美国原子弹的袭击。(6分)

②动机:日本教科书强调日本的受害情况,动机可能有三:一是教育国民珍惜和平,远离战争;二是企图掩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给他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三是提升日本国民的民族凝聚力。(6分)

(2)选择材料二

①真实性:日本教科书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因为在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死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需要妇女多生育早生,以确保总力战人数;日本资源匮乏,而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更需日本国内民众支持。(6分)

②动机:美化侵略战争为民族战争,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强调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困难,激发民族凝聚力。(6分)

35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5分)

(2)英国向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5分)

(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5分)


篇2: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郭沫若曾将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如果这一比拟是有道理的,其道理主要基于

A.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C.孕育着统一的社会因素 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商鞅认为,秦民“不足以实其土”,因而要用免除赋税徭役的办法招徕其他诸侯国的农民到秦国垦荒。对商鞅这一措施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C.加剧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 D.导致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唐太宗对中央某些机构不满时曾说:“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些机构可能是

A.中书省和尚书省 B.尚书省和门下省 C.中书省和门下省 D.以上都不是

4造成“……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土地私有制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5.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

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 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

6.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7.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及庆典活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4周年阅兵式上,抗美援朝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观礼台上

B.6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部队的新军装上有了军衔标志

C.35周年庆典上,农民方队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

D.50周年庆典上,大学生方队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

8.19世纪80年代,上海等城市中出现了街灯通明的新现象,有人写诗赞叹道:“一枝火树高烛云,照灼不用蚖膏焚;近风不摇雨不灭,有气直欲通氤氲。”诗中提到的“一枝火树”应是

A.蜡烛 B.电灯 C.煤气灯 D.太阳能灯

9.“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D.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10.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11.《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2.当地时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北京时间14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南美国家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700人,150万所住房受到不同程度损毁,200多万人受灾。如果智利为灾后重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 B C D

13.明神宗(公元1563一16)晚年出现了立太子之争。先前恭妃王氏为神宗生下了长子朱常洛,后来神宗的宠妃郑贵妃又为其生下了朱常洵。神宗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总想借机立朱常洵为太子,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虽死不惧,神宗最终被迫立朱常洛为太子。朝臣态度如此坚决的主要依据是

A.宫廷政治黑暗,易失人心 B.朝臣有权干预废立太子之争

C.正统宗法礼制不可违背 D.废长立幼容易激化矛盾

14.《三国演义》中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这说明

A.统治者实行重商政策 B.一些地方出现了“商帮”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南方的商品经济比北方发达

15.1900年我国民间学堂的课本中有“兄弟是男、姊妹是女,男女平等、一样亲爱”等内容,这反映出

A.白话文已经盛行 B.人们的思想观念趋向进步

C.教育内容基本西化 D.社会等级制度逐渐消除

16.在总结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时,人们常常形象地表述为“星星之火,已经燎原”。这里的“已经燎原”是指

A.正确的革命道路的开创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团结抗战局面的出现

17.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改革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调整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面临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D.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1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9.鼓励国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准则。在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时,某同学摘抄了据称是古代一著名政治家的名言:“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以下对这一信息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古代政治中不会出现“自由”、“法律”等字眼,摘录的信息是错误的

B.这种言论可能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出自诸子百家之口

C.这只能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言论,是为动员群众服务的

D.古代历史上也曾存在过比较成熟的民主制度,出现该言论完全有可能

20.右图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今天,世界上许多地名、建筑物都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的维多利亚纪念馆、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湾、塞舌尔的维多利亚港、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应着重搜集英国哪方面的信息

A.殖民帝国的空前繁荣 B.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

C.王室享有的崇高威望 D.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21.“统治者不是由上帝,而是由人民选择的。”这一思想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运动中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

22.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公民出走于1961年修建的。民主德国一直把它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而联邦德国则把它称为“监狱之墙”。这一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两国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对民主的理解有分歧

C.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D.在“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23.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

C.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加速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4.日本右冀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起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D.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25.,德国、日本、印度等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说明

A.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联合国面临重大改革

B.世界政治大国纷纷崛起,联合国作用遭到削弱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已软弱无力

D.联合国制定的某些国际准则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计50分。

26.(14分)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是由各国政府组织举办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与奥运会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顶级盛会。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约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材料二 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被称为“世纪之总”,展示了西方社会19世纪的技术成就,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但这也是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材料三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本次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的由阿波罗号飞船带回的“月亮石”。

(1)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选在英国举办,其中有政治和经济上

的什么优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在整个20世纪前

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的原因有哪些。(4分)

(3)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的作品具有了怎样的经济意义?(2分)

(4)你认为上海成功中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世博会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当时主要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这与传统的儒家学院大不相同,因此也遭到那些守旧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这不,没开馆呢,京师上下便谣言四起,当时流传一副对联说“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也有骂“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更有士大夫危言耸听地说,“未同而言,斯文将丧”(暗嵌“同文”二字);“孔门弟子,鬼谷先生,试图把京师同文馆给打下去”。在一片反对声浪中,奕诉得了一个“鬼子六”的绰号(奕诉排行老六,又常与洋鬼子打交道,故得此名)……在守旧派士大夫的鼓噪下,很多有意投考同文馆的官员,最后都打了退堂鼓。结果同文馆在98个报名者中只录取了30人,而因被录取者的素质太低,很快又被淘汰了20人,剩下的10人最后也只有5人毕业。洋务派本希望通过同文馆培养一批精通西学的中高层官员,这个计划几同夭折。 ——《揭秘慈禧大搞洋务运动始末》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时指出,“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

材料三 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工业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结构方面都跃上了新台阶。我国已初步确立“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增加值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年增长23倍(按可比价计算)。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统计显示,1995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仅占5%,20已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与日本并列第二。30年来,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40%以上,年达43%,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实现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跨越》

(1)材料一中洋务派希望通过同文馆培养一批精通西学的中高层官员的计划为什么会“几同夭折”?这一事例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大门的说法矛盾吗?请说明理由。(6分)

(2)中国共产党决策层决定在革命胜利后实行一段新民主主义政策,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1958年以后和1978年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新趋势?两个新趋势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28.(12分)轮船招商局的今昔印证了中国近现代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十年始议轮船招商局,众情惶惑谓夺沙船生计。李鸿章则谓洋轮攘利已久,当筹抵制。今倡办华轮,实为国体、商情、财政、兵力拓展基局,若不破群议为之,必致盛举中辍,振兴无日,因奏借官本,督率兴办。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卷一

材料二 中法战争打响,国内形势十分紧张,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停止拆借资金给钱庄,这一来资金链彻底断裂,爆发了一场滚雪球般的金融危机……股票价格一泻千里。市价炒高至265两的轮船招商局股票降至90两…… ——《近代上海证券市场》

(1)依据材料一,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1883年《申报》

按招商局历年账略详细统计,从创办到1884年,累计核收船舶运费1713.7万两,加上跌价竞争使外商收入大大减少,中国少溢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以相对数而言,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曾估计,招商局成立六七年来,将中国航运权利收回了3/5。李鸿章于1881年奏称:“迄今长江生意,华商已占十分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

“招天下商,通五洲航”之外,招商局创办了一批中国近代工交金融企业,1876年7月在上海创设仁和保险公司;1877年投巨资创办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1879年在天津大沽码头架设第一条专用电话线路,并推动李鸿章上奏设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此外,招商局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煤炭联合企业。

——汉治萍厂矿公司以及一批新式大学堂。

(2)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19世纪末轮船招商局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时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向国务院报告:“从1950年香港招商局员工率在港的13艘船舶起义,到如今全部资产仅剩1.3亿元,已到了非改革不能图生存的地步。”

1979年7月,招商局开始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这是新中国成立30年来第一次允许外商投资办企业的地方。

1982年,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道路旁,巨幅标语牌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图)。”当时这句口号引起了姓社姓资的激烈争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来深圳视察时,对这一口号给予了坚决肯定,从此关于这句口号的争议才算告一段落。到80年代末,招商局集团下属各类企业380多家,总资产180多亿港元。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前后,招商局经营状况天壤之别,原因何在?(4分)

(4)如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告牌已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你认为收藏的原因何在?(2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李鸿章同其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到达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进行谈判……日方还威胁一旦谈判破裂,就将重新开战,并攻打北京。随同前往的美国顾问也与日本配合,劝李鸿章妥协。在日、美的胁迫、下,李鸿章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于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日军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3月1日,日本一手炮制的伪满洲国登场……日军在东北扩大进攻并阴谋炮制伪满洲国之时,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以压迫蒋介石政府并转移国际视线……1935年9月24日,日本在华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露骨地宣称,要“改变和树立华北政治机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炮制冀东及内蒙伪政权等(我国现代史总称“华北事变”),正是上述侵略方针的实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谈(右图)。随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里哪一条款对中华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最为不利。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美国胁迫中国的原

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并建交的直接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1-5 D C C B B 6-10 C D B D A 11-12 C B C C B 16-20 B B C D A 21-25 C D B D A

26.(14分)

(1)优势:英国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从农业国变为了工业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并掌握了世界的商业霸权和金融霸权。(4分)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火战的爆发使各国忙于战争,经济遭受沉重打击。(4分)

(3)一方面,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发展,1970年前后成为了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另一方面,美国的登月计划成功实现,反映了宇航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巨大成就。(2分)

(4)有利条件: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分)

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世界文明的展示和进步。(2分)

27.(1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则需要了解近代化的含义,即经济上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化。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始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进程,所以该说法不矛盾,理由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需要采取分而答之的策略,1958年以后我国的工业化主要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突出了速度和重工业的发展,而1978年以后则是建立完整的经济结构,全面实现工业化。

(1)“几同夭折”的原因:西方的自然科学与儒家思想大不相同,遭到封建守旧士大夫的反对。(1分)

不矛盾。(1分)

理由:洋务运动是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地主和士大夫主动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立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运动,这些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势力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因此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2分)同文馆建立后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和舆论的压力,举步维艰,这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依旧强大,这一势力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普及新机器和新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2分)

(2)主要原因:我国当时的经济尤其是现代工业十分落后,因此需要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工业;(1分)在工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之后,再来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1分)

(3)新趋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化发展呈现重工业、轻工业等协调发展的趋势,成为避界瞩目的工业大国。(2分)

原因:1958年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重工业得到一定发展;(1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成效;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工业化的深入奠定了基础,我国经济日益朝向工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我国的工业化在农业、科技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不断调整和发展。(3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8.(1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解答时要注意“洋轮攘利已久,当筹抵制”“拓展基局”“盛举”“振兴”等关键信息;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招商局对外国银行的依赖性。第(2)问,仔细解读材料,归纳要点即可。第(3)问,要联系计划经济的弊端回答,不要忘了中央领导的支持这一要点。第(4)问,从冲击旧体制、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回答。

(1)目的:抵制列强的经济扩张;实现自强求富。(2分)

说明当时的中国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牢固的经济基础,近代企业举步维艰。(2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一大批近代企业的出现,改变了近代工业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增加了收入;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收回了部分利权;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矿、金融、通讯、教育事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

(3)改革开放前:传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的束缚;“左”倾错误的影响等。(2分)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招商局的开拓创新;中央领导的坚决支持。(2分)

(4)这一口号的提出,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有力地冲击了旧体制,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2分)

29.(10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第(1)问考查《马关条约》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马关条约》签订的国际背景。第(2)问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侵华的原因。第(3)问主要考查1972年中日关系改善的相关知识。第(4)问考查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条款: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1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美国希望通过日本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的输出。(2分)

(2)赢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3分)

(3)中美关系的改善。(2分) (4)国际环境;国内状况;国家实力;国家利益等。(2分)

第二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90分)

一、选择题(20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1.《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4.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 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5.“‘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6.“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不便于持枪跨马。褒衣博带,长裙雅步的缓慢生活节奏,在万国竞争的时代不合时宜”。这句话应出自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王夫之《读通鉴论》 D.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7.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总结“张裕”创业史中他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仍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争创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9、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的是

10.1937年,中国共产党曾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指导。”这表明 ①中共放弃了对特区和红军的领导权 ②中共放弃了与国民党敌对的政策 ③中共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④中共以让步换取和国民党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A、1912-1921 B、1927-1936 C、1945-1949 D、1979-1989

12.冯骥才在《关于“”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14.仔细观察右图(20世纪初的中国某一历史教材),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经济发达

B.赞赏法国的议会民主制和社会公平

C.赞赏美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公平

D.赞赏德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发展

15.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16.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赫努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选自《赫努晓夫执政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18.观察右图,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 经济共 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右图 中哪两个国家不属于此时期欧共体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20.“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折射出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相应位置。

21.(14分)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图三 关东军司令部 图四 受降仪式

请回答 :

(1) 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分)

(2)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 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3分)

(3) 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4分)

(4) 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 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关系。(2分)

(4)根据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23.(12分)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立法权

(贵族院、众议院)

行政权 司法权

(国王) (人民法院)

孟德斯鸠学说图解

材料三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 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 19《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4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⑷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16页(人教版)

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有哪些?(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 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丈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

——2007年第6期《随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

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分)

(3)材料三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1分)

据材料三说明其理由。(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

高三历史答案

一、 非选择题:

21.

(1)甲午战争(1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2分) 。

(2) “大陆政策”(1分);九一八事变(1分);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统治(1分)。

(3) 国际上:甲午战争时列强纵容、勾结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建立反法西斯联盟(2分,或答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或美苏英的支持均可得分)。国内: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妥协投降;抗日战争时全民族抗战(2分)。

(4) 第一种说法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因此是 14 年抗战(1分); 第二种说法:1937 年卢沟桥七七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全面抗战。因此是 8 年(1分)。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2分

22.

(1)政策: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2分)

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政策对英国更为有利;

美、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相对落后的本国工业。 (4分)

(2)特点:贸易保护,政府干预。(2分)

主要原因:要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1分)

(3)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2分)

(4)基本原则:贸易自由化。(1分)

积极作用: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和成员国经济的发展。(2分)

23.

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1分)

原因:__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分)

⑵、三权分立;(1分)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有重大意义(或答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亦可)。(1分)

⑶、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1分)

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1分)特点: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或封建思想);(1分)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2分)

24.

(1)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4分)

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2分)

(2)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较大实力,励精图治;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4分)

高三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土德 B.木德 C.水德 D.金德

3.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5.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图一 一统江山巾 图二 四方平定巾 图三 六合一统帽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通用于世界各地 B.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人民

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0.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B.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

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1.比较下列两幅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美国联邦政府

皇 帝

国会 总统 联邦法院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参 议 院 内 阁 最高法院

众 议 院 其他机构

吏、户、礼、兵、刑、工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1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被众多的历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有人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主要是因为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

C.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D.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

13.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分权思想可以溯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14.选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它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的选举则起源于英国选举,它的发展同经济基本同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选举在英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请问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①英国下议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英国国会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君主、作为上院的上议院,以及下议院,当中又以下议院最具影响力。在英国,有句话讲道“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16.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6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 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权衡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

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侧漫画

含义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负担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人民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18.在某学校举行的某次历史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一位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问正确的选择应为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19.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22.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印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3.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八十二周年纪念日。八十二年来,人民军队在与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应该是

①新四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24.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5.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

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6.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27.“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B.葛底斯堡战役

C.瓦尔密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28.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29.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30.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

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

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1、32小题为必做题,33、34小题为选做题(从俩道题中自选一道,且只能选一道)。其中第31小题16分,第32、33、34小题各12分,满分为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4分)

材料二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户、礼、兵、刑、工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请回答:

(1)“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6分)

(3)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奴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改革的什么内容?(4分)

(2)商鞅的这一政策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沿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政策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本质上的不同。他们的改革对雅典和秦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

……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请回答: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8分)

历 史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选B,诸侯用九鼎,破坏了维护分封制的礼乐制度的规定,表明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被破坏,故选B。

2.选A,据五行相生相克,火生土,故选A。

3.选B,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没有一直被沿用,A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4.选C,秦亡在“人怨”而不在“郡邑”,汉“无叛郡”,表明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只有C完全符合题意。此题要结合秦汉两朝情况分析。

5.选C,三种名称都有江山一统之意,选C。

6.选C,题干相权一分为三,是调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选C。皇权达到顶峰是在明清时期。

7.选C,③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开始,而不是完善;④任何民主政治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公民参政要求,故③④与题意不符,选C。

8.选D,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即“十二铜表法”, C项是《民法大全》,故选D。

9.选A,平等公正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只有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0.选A,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不注重民众参与政治,故选A。

11.选C,注意“本质”区别;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不实行民主,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12.选C,此题主要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故选C。

13.选A,B项总统不对国会负责,C项众议院议员任期两年,D项法律解释权归最高法院,只有A项是正确的。

14.选A,③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④德国议长由皇帝任命,都不是直接选举;故选A。

15.选A,题干主要突出议会权力之大,故选A。

16.选B,③州权至上明显错误,与中央集权相抵触,故选B。

17.选C,人民负担沉重,只有C项符合题意。

18.选D,当首相三项条件都需具备,故选D。

19.选D,BC项均为30年代,时间不符;A项不都正确,故选D。

20.选D,注意要与“敦刻尔克撤退”意义相似,“战略物资”与“工矿企业”与抗战有关,故选D。

21.选B,注意俾斯麦“德意志革命”的背景,只有B是正确的。

22.选D,注意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可知①④正确,故选D。

23.选C,注意题干“下列军队名称”,“国民革命军”在“七•一五”前也是人民军队,故选C。

24.选C,注意题干“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可知只有C项是正确的。

25.选B,读图可知是北伐战争,B项“国民革命”与之相对。

26.选B,注意题干对欧洲外交政策转变,1960年的国际背景,中苏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故选B

27.选B,A项纳西比战役是英国,C项瓦尔密大捷是法国,题干“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可知是美国,而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时美国独立战争还没有胜利,故只能选B。题干是当时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战役后的一篇演讲稿片段。

28.选A,据“荷兰人”“法国人”可知为欧洲移民,“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只有“英属北美殖民地”完全符合,故选A。

29.选B,注意题干“百姓”是“东家”,可知只有“主权在民”才符合题意,故选B。

30.选B,A项不正确,苏联处于劣势,如图赫鲁晓夫已出汗;C项美苏双方都掌握核武器;D项美国不具备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但双方互相制衡,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31小题16分,32、33、34小题各12分,(其中33、34小题为选做题,必选一道且只能选一道。)满分40分。

31.

(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或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 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4分)

(3)原因:相权威胁皇权。 措施:设置内阁制,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4分)

(4)变化:相权不断被分割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4分)

32.

(1)格局: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2分)

(2)措施: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而是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6分)

(3)认同:随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 等国都可能成为一极。(4分)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已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分)

注:此题为开放题,不论持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要求有史实作论据。

33.

(1)内容:梭伦,解负令;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分)

(2)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本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改革; 影响:梭伦改革为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专制统治,为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34.

(1)变化: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 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争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

(2)条约:《慕尼黑协定》。 危害:削弱了英法自身的力量;破坏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信任,导致构筑欧洲集体安全防御体系希望落空;德意法西斯进一步加剧侵略扩张;加快了二战全面爆发的步伐。(8分)

篇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

1.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 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 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 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2.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

A. 字模存贮 B. 汉字信息压缩

C. 文字变倍 D. 激光逐线扫描

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凹凸:两个字书写的第一笔都是“�O(竖)”。 B. 横亘:“亘”读音是“gèn”。

C. 存贮:“贮”读音是“zhù”。 D. 另辟蹊径:“辟”也可以写成“僻”。

篇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从下面三个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学校开展“走进西城”系列活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某一名人故居、博物馆或特色街道等。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②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

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③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篇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①请以“庄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 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篇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1.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印刷术 B. 研究思想 C. 四大发明 D. 算法的数学

2.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篇巨制:著述 B. 源远流长:水流

C. 自强不息:停止 D. 数典忘祖:经典

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

【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缴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 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 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 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 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①桓公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1]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2]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1]篆香,对盘香的喻称。[2]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①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的意思是: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都被藏锁起来。

B.“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的意思是:不管狂风还是暴雨,梅花都巍然挺立,傲然不屈。

C.“须信道、扫迹情留”的意思是:一定要相信,即使梅花开败,它的情韵也长留人间。

D.“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的意思是:梅花的姿影会在美好的月夜显出独有的俊俏。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先描写深暗的环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

B.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

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词中的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E. 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

③下列诗句中梅花的形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虬枝凌寒,独傲冰峰艳。 B.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C.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④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⑤下列谜作猜的都是古诗文中的语句。请根据提示的内容,在方格内填写相关的诗文。

谜面

谜底出处

谜底

倾谈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

说尽心中无限事

保密

陶渊明《桃花源记》第三段

□□□□□□□

和龙王有深交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

□□□□□

百花争艳

杜甫《春夜喜雨》首联

□□□□□

流星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

□□□□

少年不识愁滋味

陆游《书愤》首联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冬宫像一个沉默的300岁的老迈巨人,坐落在涅瓦河边上,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它的墙壁那样厚实,仿佛一千发子弹都不能将它射穿。我站在冬宫入口处,眺望着涅瓦河,想要寻找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心中聆听那著名的炮声,可惜缘悭一面。

走进冬宫,满眼皆是高耸、巨大,无论是穹顶还是廊柱,都是那样饱满,仿佛不是人类建造的,似乎像大地、天空一样早已存在,让你觉得它能万年不败。冬宫里面有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大厅,每一个大厅里面,墙壁上都悬挂着世界名画。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的巨型原作,不可思议地呈现在眼前,让你总是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至于高更、凡 高、马蒂斯的画作,那更是比比皆是,已经让你觉得毫不稀奇了。冬宫里面的画作和艺术品,是需要穷尽一生欣赏的,因为每一个大厅的每一幅画作,都足能让你为之驻足一生。可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怎么可能?半天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我走出冬宫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在圣彼得堡,还应该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亲近像陀氏这样文学大师的故居,哪怕在里面站一站,嗅一嗅故居里面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能汲取一些力量。

陀氏的故居在一条老旧狭窄的街道上,正门极小,而且比大街低矮了许多,与旁边街道上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些寒酸。要是没有人指点,我根本不会注意这幢陈旧的二层建筑。

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冷酷地分析出人的精神的深层危机。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说法:在陀氏那“残酷到了冷静”的笔下,能够“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因而往往能“显示着灵魂的深”。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一定渗透着作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从9岁发作,一直伴随他终生。他25岁的时候,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他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果戈理”。他是文学天才,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还是一个逢赌必输的狂热赌徒。

我端望着陀氏的肖像: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坚毅的下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酒鬼联系上,似乎也不像赌徒,可是现实……或许,这与他的终日酗酒、性格凶狠的父亲有些关系。

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

陀氏故居保存完好,打字机、礼帽、书桌、书柜、木床、孩子的木马,还有巴掌大小的便笺,都是当年的原物。那时候穷困潦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搬家,这所故居是他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处居所。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天堂与地狱”和“人与信仰”的关系,所以对自己居所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屋子里的某一扇窗户望出去,一定要能够看见教堂的尖顶。我站在故居进门处的一个狭长的玻璃窗前,毫不费力地看见了不远处一座教堂的尖顶。

我没有嗅到故居中有丝毫的酒气,但却好像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辉煌。在1866年到1880年的间,他奇迹般地完成了《罪与罚》《赌徒》《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4部巨著。其中,《赌徒》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如此高效,不能不提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这位速记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速记的速度,几乎超过了陀氏的口述。也正是在妻子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在出版社规定日期内完成了《赌徒》的写作,才彻底买下了这栋房产。从此,漂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在圣彼得堡安定了下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

(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 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 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 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2.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

篇7: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期中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2.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礼即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差异,不得僭越;乐是指通伦理,和天地,养万物,化异同,成天下。由此可见,礼乐制度旨在

A.强化血缘伦理 B.宣扬天下共主

C.稳定社会秩序 D.提倡以德治国

3.右图为秦始皇陵墓出土的秦权。目前国内北至内蒙古奈曼旗(燕国故地),南至江苏盱

眙(楚国故地),东至山东邹城(齐国故地),西至甘肃秦安(秦国故地),出土了大量的秦权、秦量(秦朝统一铸造的衡器、量器),其上均刻有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些文物表明秦朝政府致力于

A.加强对各地的有效管辖

B.防范六国旧贵族的反抗

C.保证改革政策贯彻落实

D.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4.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方的世家大族被迫迁徙。到新的地方后,还要表明其本系某地方的某姓。世家大族此举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门第高低决定社会地位

C.族群势力成为安全依靠 D.地域文化影响群体交流

5.表1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表1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 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6.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知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

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 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7.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B.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

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8.明成祖朱棣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这一规定有利于

A.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B.保证吏治清正廉洁

C.维护皇室独尊地位 D.保持中央政令畅通

9.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10.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11.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A.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12.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A.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

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13.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1957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这一政策的推行

A.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 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

14.1978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1981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

A.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己经具备 B.思想路线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

C.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D.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15.在古代雅典,500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35至36天,一年正好有10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

A.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B.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C.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

16.今天广泛应用的许多法律专业术语,诸如“权利主体”“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权”“继承权”“监护”“契约”“借贷”“合伙”“租赁”等,在古罗马社会已广泛使用。这表明古罗马法律

A.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B.与商业发展相适应

C.已相当成熟和完善 D.成为近代立法蓝本

1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18.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增长了76%;1750—1770年,二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经济的发展

A.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场地位 B.呼唤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C.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开启了农业资本主义化进程

19.1885年英国首相哈弥尔顿提出所谓的“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必须等于仅次于英国的两个强国的海军之和。19前后,英国又将“两强标准”转化为“智权第一、海权第二”。这表明英国

A.力图应对大国崛起的新态势 B.海权海洋意识发生根本性变化

C.试图成为科技革命的领头羊 D.致力加强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

20.20世纪代,“先享受,后付款”几乎成了美国所有广告的通用口号。1925年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总额达48.75亿美元,并在以后各年中继续增加,直至货物的15%都以分期付款方式售出。新型消费伦理

A.奠定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 B.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促进企业大力革新生产技术 D.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21.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规定国民收入增加102%,实际只增加60%;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也没有完成计划。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落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B.工业优先战略存在严重弊端

C.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左的倾向 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

22.表2美国总统的立法成功率

表2的统计数字说明

A.民主党人长期控制国会 B.权力制衡影响行政效率

C.党派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D.立法程序更加严谨完善

23.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这幅漫画

A.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B.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

D.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4.20世纪70、80年代,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往往处于少数甚至是完全孤立的地位。以1982年为例,联大共通过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8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在一起。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打破

C.经济全球化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霸权政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代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代晚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语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1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以来,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红军(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苏维埃(совет)、马克思列宁主义(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платье)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汉语借词越来越多地涌入英语。如: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one Country,two system(一国两制)、Four books(四书)Five C1assics(五经)、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kai shu(楷书)、Taichi(太极)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历史背景。(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语借词汉语的意义。(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同一历史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历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出现了以下不同的解释。

——据《中美俄朝韩五国教科书上如何描述朝鲜战争?》等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表3有关战争爆发的历史叙述。(要求:简要概括不同的叙述,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请考生从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武帝时期连年用兵,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晚年下轮台哀痛之诏,颁布了“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新政策。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汉宣帝“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亲政伊始,就注意政情吏治,命令群臣奏封事,他慎重选拔良吏,在任命刺史守相时,亲自召见并询问治国安邦之术,汉宣帝道“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他强调决狱宜平,增设四名廷尉平官员,帮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汉宣帝下令免除触犯他名讳之人的罪,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还多次大赦天下。汉宣帝下诏“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多次免除受灾地区的租赋,十三次遣使存问鳏寡孤独。汉宣帝在位28年,继汉武帝晚年中衰之后形成了一个“中兴”局面,因此历史上把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时期称为“昭宣中兴”。

——摘编自张烈《论汉宣帝中兴》

(1)根据材料,说明汉宣帝采取的统治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昭宣中兴”的历史条件。(6分)

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冯梦龙,苏州府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身名门世家,崇祯三年(1630)考中贡生。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整理和创作了大量著作,其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不少 篇章发出为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以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冯梦龙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以为它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更易于被民间接受。“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三言》传到日本,对扶桑的通俗文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冯梦龙的文学成就。(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梦龙生活的时代背景。(6分)

高三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D 6.B 7.A 8.D 9.B 10.B 11.A 12.A 13.B 14.D 15.D 16.C 17.D 18.B 19.A 20.D 21.C 22.B 23.A 24.D

25.(1)变化:明中期之前较少,之后增多;之前仅为重要出口商品名称,之后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之后多采用闽粤方言音译。(6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往来增加;西方各国增进了对中国的认识;中国对外贸易重心在东南沿海口岸。(6分)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3点得5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中苏关系较为密切。(2分)

(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英语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贸易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26.给分提示:

(1)针对战争爆发的原因(谁挑起战争)和性质(侵略与自卫)的问题,概括材料中各方的不同观点。得1-4分。

(2)能够指出由于国际形势(冷战)和国家间关系的不同状况,因而导致出现不同观点。得1-4分。

(3)能够得出结论:历史研究应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追求历史的真相。得1-2分。

(4)能够依据所学,对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得1-2分,表述严谨科学,可奖励2分,但不能超出本题最高分。

27.(1)措施:了解民情,整顿吏治;重视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实行仁政,废除和减轻刑罚;减轻赋税,休养生息。(任意3点,9分)

(2)条件:汉武帝晚年认识到错误,调整统治政策;汉昭帝时霍光继续推行原来的休养生息政策;汉宣帝因早年经历体恤民间疾苦;汉宣帝采取有效措施革新政治。(任意3点,6分)

28.(1)成就:创作了大量通俗文学,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将晚明通俗文学发推向高峰,并影响到日本;关注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渗透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作品涉及当时社会各方面,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任意3点,9分)

(2)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对政治统治和思想压制的不满。(任意3点,6分)

篇8: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期中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2、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

A.基层自治卓有成效 B.民间社会发育有限

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 B. 动摇了郡县制社会基础

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4、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笼络平衡南北方政治势力

C.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5、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

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6、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 论述

《汉书 •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 •元帝纪》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后汉书》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 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7、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封建政府的发展战略调整 B.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C.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D.江浙经济结构根本改变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变化

A.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为基础 B.表明清政府与传统社会彻底决裂的态度

C.体现出与近代民族危机出现和深化同步 D.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

9、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19696 100%

A.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按照中国传统的经营思想经营中的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窥识,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经营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 B.人们对洋务企业缺乏信任

C.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 D.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中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相符的是( )

时间 1937.8—1938.2 1938.7—1938.10 1938.12—1940.7

迁移方向 上海→武汉 武汉→宜昌 宜昌→川渝等地

内迁企业数量 121家 304家 448家

A.企业内迁与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

C.东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

12、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査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C.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13、18,李鸿章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D.民族危机加剧向各国寻求庇护

14、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任重而道远 B.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要性

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

15、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

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

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

16、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

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得当 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7、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这表明国际宣传处( )

A.活动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 B.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C.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D.积极对外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

18、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

A.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19、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

A.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20、著名文人艾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说明( )

A.中国外贸政策助推商品融入世界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近代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D.东学西渐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

21、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71年至19女性职员从人增力口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22、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B.内阁凌驾议会之上

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D.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23、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24、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 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

A.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 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

C.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 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后半期,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中国人扩大在这个区域的参与,应部分归功于郑和下西洋,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引发中国朝堂上一片反对贸易之声。1567年隆庆皇帝废除海禁,改进了海外贸易的基础结构——包括把福建进出口港月港提升为县。一年不到,中国海商彻底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到18世纪中期为止,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易的“广州体系”。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社会晚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趋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宙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的例子:“您想,他(朱)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杰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她早晨五点半就到那里去,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钟,回家时已累得啥也不能干了。所以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得替她做。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说着就痛哭起来。朱后来告诉我,他听了这些话以后,就用他所有从小在工厂里学会的骂人的话咒骂工厂、厂主和政府。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高三年历史科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分 完卷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D C B C A D B A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B C A D A C A D B A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答案】(1)特点:以南海为关键区域;以民间贸易为主;受西方殖民影响;为政府政策所左右;在早期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8分,任意4点给满分。)

(2)变化:由中国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变为欧洲居于优势地位。(2分)

影响:①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促进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③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其世界主导地位日益形成;⑤客观上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⑥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10分,任意5点给满分。)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外贸政策的特点,以及晚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并不是国家支持……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归功于郑和下西洋”“隆庆皇帝废除海禁……恢复原来的活力”“中国商人在该区域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主导中西贸易”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晚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分析得出。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对中国外贸政策和自然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6. 【答案】(1)相似变化: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2分)

原因:【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调整(赋税征收白银等);匠户制度的变革(放松对灶户的控制);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4分)

【淮南】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中华民国成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潮流;“一战”爆发后有利的国际形势;棉花市场需求扩大。(4分)

(2)性质不同:泉州的经济转型未能突破传统封建经济的范畴;淮南则属于近代意义的经济转型。(2分)

评析: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的赋税和户籍制度调整,适应了封建社会内部经济转型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因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使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受阻。(要求从两个角度评析)(4分)

民国初期,政府鼓励发展实业,适应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的需要,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政府作用有限,转型十分艰难。(要求从两个角度评析)(4分)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可知,明初泉州地区以制盐为主要经济形式,而明中后期,“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由材料二可知,清末民初,淮南地区以制盐为主要经济形式,张謇出任农林总长后,淮南地区民族工业兴起,制盐、垦殖、榨油、纺织、轧花等产业发展起来。因而泉州地区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单一转向多样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及时代背景作答,泉州方面,可以从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匠户制度、人口因素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方面作答。淮南地区,则可以从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中华民国政策推动、实业救国思潮、“一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市场因素。

(2)第一小问,由材料可知,泉州地区的经济转型发生在明代中后期,其经济形式没有突破封建经济的范畴;淮南地区的经济转型发生在清末民初,众多民族工业企业相继建立,开始向近代经济转型。第二小问:考生在进行评析时注意从积极一面及不足一面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27. 【答案】示例:情节: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妻子却在工厂工作。(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2分)

概述和评价:①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体能要求,广大妇女得以参与生产,加剧了工作竞争的压力,男子失业现象更加严重。②工业革命引发社会基层结构变动,使得家庭内部结构和角色地位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③资产阶级付给妇女更低的工资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加剧了工人家庭的贫困和负担,进一步激化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8分)

(“示例”仅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20全国卷Ⅰ的变式,本题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历史现象。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如“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 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妻子却在工厂工作。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即可知道该现象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再次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方面思考作答。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参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A. 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 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C. 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 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特点。根据题意可知,周人将夏商周改朝换代的原因归结为德政,与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无关,故排除A项;题意没有涉及生产技术发展的有关内容,故排除B项;形成亲疏有别等级秩序的是宗法制,故排除D项。周人将夏商周改朝换代的原因归结为德政,有利于在周代德政的实施,约束了统治阶级的行为,故选C。

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 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

D. 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李悝的“平籴法”。国家始终以平价购销储备粮,没有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故排除B项;国家通过购销粮食,稳定了社会秩序,为农民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热情的提高,故排除C、D项;国家通过购销粮食,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市场波动,防止某些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

【点睛】李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李悝平抑粮价的一项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乡里农民都不受损害。

3.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推进决策民主

C.平抑宰相权力

D.平衡三省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位高权重。皇帝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分散了相权,对宰相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皇帝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的民主,更不是为了平衡三省关系,故排除A、B、D项,故选C。

4.元朝设立行省管理地方,民政、财政、军政皆其执掌.明初在地方设三司,分掌民政与行政、司法、军政,互不统属,分别听命于中央.这一变化

A. 恢复了唐宋旧制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 缓和了民族矛盾

D. 杜绝了官僚队伍的低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元明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唐宋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故排除A项;题意涉及的是元明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民族矛盾和官僚队伍的效率无关,故排除C、D项;无论是行省掌管地方民政、财政和军政,还是设三司分别向中央负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做题时要对题干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5.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反映出当时

A. 苏州纺织业发达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代,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的内容,不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C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D项。根据“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可知苏州纺织业发达,故选A。

【点睛】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出现雇佣劳动,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雇佣劳动的内容,所以只能表现当时苏州纺织业的发达,而不能认为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太平天国运动借助__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 中外文化冲突加剧

B. 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C. 科学技术发展落后

D. 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题意没有体现中外文化冲突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内容,故排除A、C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民主独立没有成为时代主题,故排除B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借助宗教理论来进行斗争,充分说明了农民运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故选D。

7.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 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B. 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 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 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军事实力只是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故排除A项;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战术问题,故排除B项;日本取胜的因素不是赫德论述的主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根据“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可知赫德认为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故选D。

8.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A. 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 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 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 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江南机器制造局。江南船坞实行商务化经营后盈余额大幅增长,说明洋务企业并非缺乏竞争实力,故排除A项;题意没有反映洋务运动收效的问题,故排除B项;江南制造局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故排除D项。由江南机器制造局长期面临经费困难到江南船坞盈余额大幅增长可知看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营体制的问题,故选C。

9.19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得到的答复是:“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的答复旨在说明

A. 政治妥协的必要性

B. 袁世凯变为共和派

C. 军事斗争的残酷性

D.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变为共和派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不是军事斗争的结果,故排除C项;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是出于大局考虑,并不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排除D项。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以换取民主共和的早日实现,体现了政治妥协的必要性,故选A。

【点睛】孙中山个人的行为不能体现整个资产阶级的特点,而且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主要是为了尽快实现民主共和,也不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

10.下图为1931年10月5日«申报»刊登的“美丽牌”香烟广告.该广告反映出当时

A.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 时局变化影响商业营销策略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图片内容并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故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在19世纪90年代,故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排除D项。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所以图片上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局势”的内容,因此说时局的变化影响商业营销策略,故选C。

11.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遭人民解放军炮击.人民解放军总部声明,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道歉和赔偿,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和各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这一声明体现了

A. 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 旧中国屈辱的不平等外交历史的结束

C.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中共寻求外交解决紫石英事件的办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共的外交政策。根据“1949年4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紫石英事件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故排除A、C项;题意没有反映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有关的内容,故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愿意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解决紫石英事件,说明中共寻求外交解决紫石英事件的办法,故选D。

【点睛】本题应注意紫石英事件发生的时间实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所以虽然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意考虑和各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但这些外交原则和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外交原则不是同一个概念。

12.1953—1957年我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产值变化(单位:亿元)

年份 全民所有制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公私合营企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1955 281.4 41.6 71.9 72.7 81.1

1956 383.8 120.1 191.1 0.3 8.3

1957 421.5 149.2 206.3 0.4 6.5

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

B. 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C. 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D. 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表格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我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产值变化,并不能反映工业生产是否急躁冒进,故排除A项;产值的变化和工业布局以及工业结构无关,故排除C、D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产值呈上升趋势,而私营经济的产值则急剧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故选B。

【点睛】1953—1956是我国的三大改造时期,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13.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这反映出

A. 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故排除A项;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于80年代,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内容,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可知,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松动甚至变动,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故选C。

【点睛】粮票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代表性物品,通过发行粮票对社会物资进行行政调配。所以粮票的废除即使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深刻改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物资充足的表现。

14.古代雅典僭主通常借助社会中下层力量推翻贵族统治,实行个人统治.僭主常常大兴土木,修建神庙等公共建筑,举办或者推广进行宗教崇拜的公共节日.据此可知,当时僭主政治客观上

A. 创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 推动了城邦制度的发展

C. 导致了社会经济的衰落

D. 催生了雅典的宗教信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雅典的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并不是僭主创立的,故排除A项;题意没有反映雅典社会经济的兴盛或衰落的内容,故排除C项;僭主是修建神庙和举办或推广进行宗教崇拜的公共节日,并不是僭主催生雅典的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僭主大兴土木,举办或推广公共节日,有利于城邦制度的发展,故选B。

15.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强调实物证据

B. 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C.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 保证了公正公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罗马法。题意规定是带系争物或系争物的象征性标志物到法庭进行审判,而不是实物证据,故排除A项;判决的标准是“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而不是真正的保护私有财产,故排除B项;由于是按照双方的争夺结果进行判决,并不能真正的保证公平公正,故排除D项。根据“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可知判决的过程注重形式,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故选C。

16.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B. 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

C. 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D. 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故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就是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议会并没有失去对国王的制约,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英国两党制的内容,故排除C项。国王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组建了“国王之友”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还不够完善,故选D。

【点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但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国王是保留了行政权的,所以君主立宪制的最终形成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这表明

A. 帝国延续了专制主义传统

B. 宪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 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D. 普鲁士处于联邦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可知并没有体现专制主义传统,故排除A项;题意并没有体现议会成为权力中心和普鲁士在联邦中的地位问题,故排除C、D项。题意表明国会是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的,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故选B。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牺牲了私人小商号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该现象

A. 标志着自由放任政策的终结

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激化了欧美各国的社会矛盾

D. 体现出列强输出资本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垄断的产生。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牺牲了市场竞争、私人小商号和较小的商业企业,但并不能说明自由放任政策终结,故排除A项;根据“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可知这是垄断现象的产生,垄断的出现体现了列强输出资本的要求,故排除D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没有激化欧美各国的社会矛盾,故排除C项,故选B。

19.1870年,英、法、美、德四国囊括了全球制造业生产额的近80%.19时,它们只生产了全球制造业生产额的72%.据此判断,20世纪初

A. 英、法、美、德走向衰落

B. 发达国家致力于第三产业发展

C. 亚非拉地区进口工业品减少

D. 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世界工业化发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初,英、法、美、德并没有走向衰落,故排除A项;当时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工业发展,而不是第三产业发展,故排除B项;C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0世纪初,英、法、美、德全球制造业生产额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水平也有所提高,故选D。

20.19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A. 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

B. 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 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 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掌握临时政府权力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布尔什维克,故排除A项;布尔什维克在七月事件以后放弃了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成功,也就没有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故排除C项。根据“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

21.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 重视物质利益原则

B. 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

C. 试图消除城乡差别

D. 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题意中没有涉及企业自主权的问题,故排除B项;赫鲁晓夫强调提高收入,而不是消除城乡差别以及协调工农业发展,故排除C、D项。根据“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重视物质利益原则,故选A。

22.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 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 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名师点睛】本题以194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 的这种优势。本题的命制契合“国际治理”、“亚投行”等热点问题,体现出高考考查隐性热点的规律。

23.1963年和1967年,法国两次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加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它.1965年,法国驻欧共体代表连续六个月缺席会议以反对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直到1966年其他成员国做出妥协.这反映出法国

A. 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B. 已经左右了欧共体内部事务

C. 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D. 力求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法国是试图摆脱美国控制,而不是已经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故排除A;根据题意可知法国并没有左右欧共体内部事务,故排除B项;法国主要是阻止英国加入欧共体以力图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不是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排除C项。法国因为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而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其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力求保障自身利益,故选D。

24.“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鼓励物价上涨,从而使利润增加,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此处描述的应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根据“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可知这属于国家干预政策,不是政府控制,故排除A项;根据“鼓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可知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故排除B、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刺激经济的恢复,所以此处描述的应该是罗斯福新政,故选C。

【点睛】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在金融方面整顿银行业;在工业方面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并给工人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在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最终目的是恢复经济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海外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铜钱等.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犀象、珠玉等,未经加工或技术含量较少,在中国消费范围和消费量有限.唐代以前,活跃在印度洋至中国的航线上的主要是波斯和阿拉伯商船.宋代时,中国海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海船的地位,贸易活动远达东非沿岸,奠定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该时期港口众多,海外贸易规模空前扩大.明代前期二百年,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排斥民间贸易,海外贸易下降.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得到充分发展.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621万海关两(近代中国海关曾经长期使用的一种计算银两的单位),1880年为7929.4万海关两,1894年为16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1)特点: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处于优势(或“主导”)地位;海外贸易范围广;宋代海外贸易发展到高峰(或“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明代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下降.

原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手工业水平高;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或“宋代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用于航海”等)明代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变化:外国商品的进口和中国原材料、农副产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西方输入中国的主要是机器工业产品;西方列强在中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影响: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推动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

【解析】

【详解】(1)根据“在中国消费范围和消费量有限”、“宋代时,中国海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海船的地位,贸易活动远达东非沿岸”、“明代前期二百年,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排斥民间贸易,海外贸易下降”可知中国古代在海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宋代时海外贸易达到顶峰,贸易范围扩大;到明代时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海外贸易下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主要与当时农耕经济发达,宋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明代海外贸易的下降主要是受海禁政策的影响。

(2)根据“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可知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是中国农副产品出口增多,而西方机器制成品进口增多,西方列强在中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日渐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古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70年代亚洲重要外交活动简表

时间 活动

20世纪40—50年代 美国扶蒋反共,扶植日本,以遏制苏联.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的政策,与苏联建立同盟.日本追随美国,联合对抗苏中.印度在美苏间周旋,同时与美苏发展关系.

20世纪60年代 印中关系日趋紧张,1962年发生边界冲突.美苏竞相向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扩大军事合作.中苏关系日趋恶化.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进入核国家行列.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初,苏联推行全面进攻战略,拉拢越南对抗美国,遏制中国.在印巴战争中支持印度,印度由此疏远美国.美国实力相对减弱,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中美关系走向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日本在1968年成为西方阵营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70年代初,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

.

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据徐天新沈志华«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的外交取向(1945—1972)»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美苏争霸影响亚洲政治格局

阐述:二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美苏争霸极大影响了亚洲的政治格局.苏联支持中国,美国扶植日本,从而形成了亚洲大国间的对抗.中印两国曾经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美苏竞相争取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印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扭转在与苏联争霸中的劣势,调整对华政策,影响了日本与中国关系.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迅速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美苏争霸影响了亚洲中、日、印等大国之间关系,对亚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它论题,如“冷战影响亚洲大国外交走向”“冷战影响亚洲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亚洲大国在两极格局中独立性增强”“中日关系受到美苏冷战影响”“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等等.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40—70年代对亚洲的外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或苏联与亚洲国家关系的恶化和改善都会直接影响到亚洲的外交格局。如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极大的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变化,苏联与印度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印关系的变化。所以说,美苏争霸对亚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题还可以从美苏两国之外的国家着手论述,如中日关系的影响因素,中国和印度在美苏争锋中的国家外交等。言之成理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茶叶的突出发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炒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明末清初出现了乌龙茶、红茶和花茶等茶类,形成了我们国家六大茶类的基本格局.饮茶方法,由唐宋的煎煮法、点茶法简约化发展为现代的沸水冲泡法.明清时期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茶文化的特点,反映了茶人清节励志的积极精神.尽管茶人的抱负不可能实现,但总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茶雅志,以茶励节.

——摘编自何雪涓«明清茶文化发展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茶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答案】(1)特点:制茶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加工多元化;形成了茶叶种类的基本格局;饮茶简约化;大量茶书出现;品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2)背景:专制制度强化,文人受到压抑;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明清茶文化的发展主要是从制茶技术、饮茶方法、茶书等方面得到了体现,茶文化对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带来了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就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即在政治方面是君主专制的加强;经济方面是农耕经济发展繁荣,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思想文化方面理学占据思想主流地位等。

篇9:第一学期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第一学期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

A170万年B300万年C70-20万年D18

2、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A古猿种群起了决定的作用B劳动起了决定的作用

C劳动工具起了决定的作用D基因起了决定的作用

3、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洞里发现的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4、新石器时代是指:()

A打制石器B青铜器C磨制石器D陶器

5、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氏B炎帝神龙氏C皇帝轩辕氏D蚩尤

6、禅让制的意思是:()

A父传子,家天下B公共推举,首领让贤C指尧传舜D指禹传启

7、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农耕文化的出现D西周的出现

8、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指:()

A小篆B隶书C金文D甲骨文

9、春秋五霸依次是:()

A楚庄王、宋襄公、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B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C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

10、三家分晋的意思是:()

A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和人口B指晋国统治了韩、赵、魏三家的土地和人口C指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11、小红参加历史学会举办的知识竞赛,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林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13、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B、孙膑C、庞涓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A、牛B、羊C、猪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A、北京历史博物馆B、湖北省博物馆C、上海博物馆D、湖南省博物馆

1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所起的作用()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广通渠

18、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A同学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了,A同学所指的是下列的()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A、北京B、洛阳C、西安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

二、非选题(共60分)

1、识读右图,请回答:(15分)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3、读图填史(15分)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6分)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3)、此次变法有何重要历史作用?(6分)

篇10: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一、读拼音写字、词,请注意书写规范、美观。(5分)

kuí wú mì méng lóng juàn páng rán dà wù

静 恋

二、比一比,选字组词,在应选的字上画“√”。(4分)

演(绎 译) 精(意 易 益)求精

(娱 愉)乐 苟(延 涎)残喘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3分)

A.颠簸 慈详 悬崖峭壁 应接不暇

B.要挟 竣工 幼雅可笑 粉妆玉砌

C.毅然 湛测 精兵减政 专心致志

D.竞赛 轻蔑 再接再厉 和蔼可亲

四、用“清”字组成恰当的词并填在下列相应的括号里。(4分)

走进树林,空气格外( )。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汇成一条( )的小溪。喝着( )的泉水,听着( )的鸟叫声,叫人感到心旷神怡!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 ( )

2.《山中访友》《山雨》《观潮》在表达方式上都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 )

3.《怀念母亲》和《大树与小苗的对话》都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 ( )

4.“哈雷慧星的总质量约为十万亿吨左右,比地球质量小得很多。”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

六、下面句子中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3分)

A.这样精彩的表演,我赞不绝口。

B.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C.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D.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七、古诗词、名言积累与应用。

1.请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

造物无言却有情,

但存方寸地,

此花开尽更无花。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2.根据情境写名句。(4分)

李明和你约好星期六一起看望王奶奶,但到了约定时间,不知为什么他没来,你可以用《老子》中的:“ 。”的这句话提醒他遵守约定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歌颂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诗句外,还有“ 。”

八、请写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从“比喻、拟人、夸张、对偶”中选择恰当的填在相应句子后面的括号里。(4分)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4.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 ( )

九、根据下面描绘的情景,回答问题。(3分)

今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想说:“。”

十、语文实践。(2分)

与朋友相交,心中一定对他(她)有个印象,请你在朋友的QQ好友印象中

写一段话,留下你对他(她)的评价。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60分)

篇11: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一、仔细回想一下,给字母排排队。(5分)

H B T W Q D R J F I

二、看拼音写词语,你一定能写得很漂亮。(20分)

lǐ huā shén zhōu yì sī zhuī zhú zhuàn dòng

gē qǔ yán jiū wāi xié gù xiāng róng yì

三、形近字组词。(10分)

芦( ) 喝( ) 较( ) 描( ) 经( )

炉( ) 唱( ) 郊( ) 瞄( ) 惊( )

四、照样子,变字组词。(8分)

例:及 级 ( 年级 ) 极 ( 南极 )

采 ( ) ( )

令 ( ) ( )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12分)

( )的故事 ( )的秋天 ( )的花园

( )地笑 ( )地说 ( )地跳

( )书 ( )游戏 ( )二胡

一( )树叶 一( )鸭子 一( )野菊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标点。(8分)

1、公园里的花儿有的 有的

2、 你想好了吗

3、同学们已经

七、我会积累。(22分)

1、 如梭 似箭 寒 暑 风吹

渠成 止境 人外 天外

2、床前 ,疑是 霜 。

3、蚕吐丝,蜂酿蜜。 , 物。

4、 , ,就让它绿色的 。

窗口,夜夜 。

5、曾是妈妈 的黄鹂,曾是爸爸 盛开的野菊。

6、《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们最喜欢了,这两个故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 ,我想对它说: 。(3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9分)

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睡了。

水池里,睡莲花闭(bì)上了美丽的眼睛。绿绿的叶子上,停着一只蜻(qīn�� ) 蜓(tín��),像一架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xī)蟀(shuài)在弹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

夏天的夜晚多美啊!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请标上序号。

2.文中出现的动物有( )、( )、( )、( )。

3.用横线“ ” 划出写“天上”的句子。

4.划横线“_______” 的这句话中,小飞机指_________,机场指_________。

篇12: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50)

1.看拼音写词语(共16分)

yóu xì wán shuǎ zhù mín�� bài fǎn��

yǎn�� wàn�� sū xǐng zhǔn què wú wù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的不一样,把它选出来。(8分)

(1)A.摇晃 B.晃动 C.晃眼 D.晃荡 ( )

(2)A. 看书 B.看守 C.看门 D.看家 ( )

(3)A. 磨刀 B.磨坊 C.磨练 D.好事多磨 ( )

(4)A. 扇子 B.电扇 C.扇风 D.一扇窗 ( )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有错别字,把它选出来。(8分)

(1)A.观查 B.考察 C.检查 D.调查 ( )

(2)A.辫子 B.花瓣 C.浪废 D.密切 ( )

(3)A.试验 B.娇嫩 C.留心 D.严热 ( )

(4)A.摆弄 B.须要 C.玩耍 D.严寒 ( )

4. 下面词语中与“胶卷”的“卷”读音不相同的是( )。(2分)

A.一卷胶布 B.卷帘 C.试卷 D.卷烟

5.把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选出来( )。(2分)

A. 爸爸给我和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记念。

B.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换,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没了影踪。

C.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严热。

D.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5.选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或词的正确解释。(8分)

(1)引人注目 A.牵引、拉 B.引导 C.离开 D.引起、惹 ( )

(2)欣然怒放 A.生气、愤怒 B.形容气势很盛 C.用力 D.使出 ( )

(3)迷失方向 A.丢掉、扔掉 B.没有把握住 C.找不着 D.没有达到目的 ( )

(4)憧憬 A.美好 B.呼唤 C.向往 D.想象 ( )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B.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C.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D.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7.下列每组选项中都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来。(4分)

(1)“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A]ch [B]chā [C]cha [D] C ( )

(2)“插”的第六笔是:[A]�O [B]ノ [C]一 [D] ┑ ( )

(3)“捉迷藏”的“藏”,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A]Z [B]cang [C]cáng [D] C ( )

(4)“藏”的第六笔是:[A]�O [B]ノ [C]└ [D] 一( )

第二部分 阅读与积累(50分)

一、语言积累(12)

8.照样子写词语。(6分)

金黄(表示颜色)( )( )( )

严严实实(AABB)( )( )( )

9.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远在他乡的人们总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起那句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2分)

10.小明在制作一份主题为“我爱读书”的手抄报时,想要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下面几句中最合适的是:( )(2分)

A.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B.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C.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

B.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人类活动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C.列文虎克能够玩出大名堂,是因为他能够在玩中观察、思考,勇于实践。

D.“山花对海树,”下一句应是“水绕对云横。”

二.阅读短文,完成12-15题。(13分)

①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

②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2.在文中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4分)

13.文章第一自然段是按照 、 、 、 的顺序写小草。(4分)

14.从文中找出“严寒”的反义词。( )( )(2分)

15.短文是围绕 来写的。(3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16-19题。(12分)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6.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2分)

17.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3分)

18.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比喻句,在( )里打“√”。(3分)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19.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刺猬的刺有( )和( )的作用。(4分)二.阅读短文,完成20-22题。(13分)

①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端,这里有许多奇趣的景观。

②南极洲一年只有两季:寒季和暖季。寒季从4月到10月,暖季从11月到第二年3月。在寒季中没有白天,可以说是暗无天日,人们把这叫做极夜。不过,由于各种光彩夺目的极光,加上雪白的冰原的景象,即使没有光亮,但伸手可以见到五指,甚至能隐隐约约见到冰山。

③到暖季,这里五个月没有夜晚,太阳昼夜不分地绕行在地平线上空,人们把这叫做极昼。

④南极洲还可以看到“两个太阳”的奇景:太阳套着一个光轮,光轮上有一道向上的弧光,光轮两边各有一个假太阳。

⑤南极洲的景色真是有趣而又奇特。

20.我会根据意思填词语。(4分)

光彩夺目 暗无天日

(1) 永远没有白天和太阳,只有黑暗。( )

(2) 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

21.南极洲的寒季中7个月没有白天,人们把这叫做 ;暖季中5个月没有夜晚,人们把这叫做 。(4分)

22.科学考察队员要到南极考察那里的动植物特点,你会建议他们什么时候去?( )(2分)

24.南极洲上空的“两个太阳”是怎么回事?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3分)

高三期中考试后的反思作文

高三期中总结的优秀作文

第二届北京高考专家研讨暨高考展望会成功举办

考后总结

初三期中考试动员会的讲话稿

期中考试动员会演讲稿

期中考试复习作文

高三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期中考试动员会演讲稿

考试动员演讲稿

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
《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一学期高三期中历史试卷题(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期中考试动员讲话稿2022-09-03

高三上学期期中老师教学反思2022-05-06

高三期末考试总结作文2022-07-28

三年级期中教学工作总结2022-11-18

高三政治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3-04-28

备课组学期教学计划2022-05-26

高三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科2023-11-24

期中考试动员会校长讲话稿2023-10-08

高三一摸考试后的反思2023-12-22

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2023-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