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的测试题和答案(锦集9篇)由网友“yanzi68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的测试题和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的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的测试题和答案
第1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典型例题
【例1】转基因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请举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 影响:
【解析】转基因技术和任何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正面影响:在医药卫生方面,生产转基因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治疗疾病;在农业方面,生产转基因植物,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抗逆性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在畜牧业方面,培育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皮毛的优良品种;在食品工业方面,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负面影响:生产基因武器用于战;制造“超人”,造成新的种族歧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等。
【答案】见解析。
【例2】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抵制某些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的合成能力,可 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 国上市,请回答: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 。
(2)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 和 。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有植物激素、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的优点。植物激素有多种,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它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是基因操作的三种重要工具。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二是培育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其主要优点一是定向地改造生物,从 根本上改变作物的特性,二是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克服了传统育种方法无法克服的生物远缘杂交无法实现的问题。
【答案】(1)乙烯 (2)定向改造生物 克服生物远缘杂交的困难
基础练习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占世界 的耕地上却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由于 、、和 等,我国粮食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举例说说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3、随着化学农药产量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逐年增强,造成的危害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内并实现了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抗虫棉在近年推广后,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 的结果。
(2)“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应用了 新技术。
(3)谈谈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能 力测试
1、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 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 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 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任何一种假单孢杆菌都能分解四种石油成分,所以假单孢杆菌是“超级菌”
D.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或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3、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
A.普通棉的突变基因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抗虫基因
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4、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人类正利用这一点进行基因工程,从而产生了基因污染。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根据以上叙述,下列对基因污染产生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生物的新性状
C.基因工程对生物体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
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影响的研究
5、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释放 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 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处合成的。
(2)番茄受害虫侵袭后,能及时做出一系列反应,最终杀死害虫,保护自身安全,这说明植物也具有_______________。
(3)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基因成功地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以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7% 22% 人口的迅速增长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2、①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粮食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现代农业 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销售额1995年为7.5×108美元,为4.25×1010美元,8年间增长了约56倍,估计的士达6.0×1010美元,将达到2.0×1011美元;③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抗逆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抗虫、抗除草剂作物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高维生素含量的转基因作物将为数亿贫困人口的健康带来福音。
3、(1)自然选择(2)基因工程(或现代农业生物技术)(3)转基因技术和任何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正面影响:在医药卫生方面,生产转基因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治疗疾病;在农业方面,生产转基因植物,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抗逆性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在畜牧业方面,培育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皮毛的优良品种;在食品工业方面,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负面影响:生产基因武器用于战;制造“超人”,造成新的种族歧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等。
能力测试
1D 2D 3D 4B
5、(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 。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篇2:高中生物实验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
1.(潍坊测试)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经35 ℃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①②不加任何试剂,下列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解析:①②不加任何试剂,能通过蛋白块大小反映是否被消化,分泌液是否有蛋白酶。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分泌液无论有无蛋白酶,都会有紫色反应。
答案:A
2.(20高考课标全国理综)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解析: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所选择的材料应为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观察RNA和脂肪时均需对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取材时应选用白色或近于白色的组织,以免造成对实验观察效果的干扰,而且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含量较多,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
3.(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① 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 0.2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② 将豆腐分别置于10 ℃、20 ℃、30 ℃的环境中,观察并比较毛霉生长的情况 在10 ℃环境中毛霉生长最好
③ 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④ 用两种不同浓度2,4M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 低浓度2,4M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实验①中,外界溶液的浓度越大,细胞失水的程度会越大,质壁分离现象会更明显,实验①错;实验②中毛霉生长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5~18 ℃,实验②错;实验③中腐殖质指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因此,甲区土壤中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其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也就更高;实验④中2,4MD溶液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但若两种浓度均在低浓度范围内,则浓度越低,生根数越少。
答案:C
4.(20福州一模) 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装片,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B.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经处理后制成装片,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取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组织制成装片,可用于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D.洋葱幼根经低温诱导后制成装片,可用于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洋葱磷片叶的叶肉中无叶绿体。
答案:C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常以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以避免层析液挥发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不能带有芽与叶
D.以葡萄汁为原料制作葡萄醋时,需要严格控制溶氧量,不能向发酵装置通入(无菌)空气
解析: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小,活动能力强,不易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要带有芽,易于成话。以葡萄汁为原料制作葡萄醋时,醋酸菌是好氧菌,要不断向发酵装置通入(无菌)空气。
答案:B
6.(年潍坊一模)下面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可检测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酵母菌计数实验中,先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血球计数板中央,再盖盖玻片
C.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
解析: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酵母菌计数实验中,先盖盖玻片,再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盖玻片一侧,使其渗入。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土壤中小动物体型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易捕捉和标记,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
答案:A
7.(2011年烟台一模)下面对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将小麦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
C.经碱性染料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镜检时可看到每条染色体被染成深色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解析: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须水浴加热。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染色体只有细胞分裂时才能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
答案:D
8.丝瓜的花是单性花。某同学用正常的丝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他的设计是:在1号花开放前套上纸袋,花开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2号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2号花未套纸袋
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D.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解析:设计的缺陷是缺乏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要设计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本实验设计中1、2号均为实验组,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作1、2号的对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2010年高考安徽理综)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 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__处理10 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要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后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摩西球囊霉菌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含量。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实验中的应用。
答案:(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或接种A组等量的经灭菌处理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3)相同且适宜
(4)干旱(或停止浇灌)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或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等于或高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10.(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回答下列小题:
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
……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1)由题意知,要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应先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再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分别处理兔红细胞稀释液,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及数目。
(2)表格中应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数目、预期实验结果、原因分析等栏目设置,NaCl溶液浓度值可有不同,但需注意有梯度。
答案:(1)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NaCl溶液的浓度 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原因分析
低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体积变大甚至胀破 红细胞吸水
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形态未变 进出红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高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皱缩,体积变小 红细胞失水
11.(2010年高考江苏卷)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_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 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在装有7 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②培养液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________。
④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铜绿微囊藻在实验培养条件下呈“J”型曲线增长,是因为该生物具有单细胞、个体小、世代周期较短、无性繁殖等优势;铜绿微囊藻与加入的粉绿狐尾藻构成竞争关系,因竞争阳光、氧气、无机养料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繁殖明显受到抑制。在验证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实验设计中,应注意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1)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 (2)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 (3)②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③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 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 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 ④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 d (4)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
12.
(2011年南通一调)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的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作两处调整,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检测的指标是________。
解析: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强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观察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开始30 min内,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通过检测有无酒精确定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向气球中注入氧气;实验变量(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同,因此,反应变量(因变量)通过烧杯中液面上升量表示。
答案:(1)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 (2)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酒精 (3)①气球中不注入氧气 ②取若干相同装置,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 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液面上升量
13.甲、乙、丙三位同学,围绕酶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三位同学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
(示例: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2 mL淀粉糊,然后再加入1 mL唾液,放在水温37 ℃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结果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水解淀粉。缺乏对照,应再取1支试管,加入1 mL蒸馏水代替唾液,其余条件都相同,起对照作用)
(1)甲同学探究酶的高效性: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H2O2,再加2滴新鲜土豆研磨液,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测,卫生香猛烈燃烧,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乙同学探究不同的酶其所需的pH条件不同:①取12支试管并编号1~12,各加入2 mL蛋清液,调节各试管的pH,分别等于1~12;②同时向12支试管内加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③放在37 ℃左右的大烧杯内一段时间;④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试管中蛋白质的存在情况。
(3)丙同学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①取6支试管编号,A、A1、B、B1、C、C1。在6支试管中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溶液。②A、A1试管放入60 ℃水中,B、B1试管放入100 ℃水中,C、C1试管放入冰水中,维持5分钟。③取出后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
解析:实验设计评价题通常是给一个或几个实验方案,这些方案不完整需要补充,或有几项明显的错误需指出并改正,或判断实验设计是否合适,这就需要应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科学合理、设计简洁、效果明显”等。运用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或生物技能,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1)中明显缺少对照实验;(2)中则出现了两个变量;(3)中实验步骤叙述不清。
答案:(1)缺乏对照。应再取一支试管,滴加2滴FeCl3溶液,其余条件都相同,观察到产生的气泡较少
(2)存在两个变量。应在12支试管中,只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再取12支试管,只加胰蛋白酶(胃蛋白酶)
(3)实验步骤混乱。应①取6支试管编号,A、A1、B、B1、C、C1。在A、B、C试管中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在A1、B1、C1试管中都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溶液。②A、A1试管放入60 ℃水中,B、B1试管放入100 ℃水中,C、C1试管放入冰水中,维持5分钟。③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温度5分钟
14.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下列有关问题。
Ⅰ.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新陈代谢的影响(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置放在适宜恒温的环境中)。现有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数只及有关的实验材料,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等。该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B组;
步骤二:A组切除甲状腺,B组不做处理,每天饲喂等量适量的饲料,连续饲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将A、B两组小鼠分别放入A、B两瓶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的移动情况。
(1)该实验设计的装置有不当之处,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加以修改。
(2)有同学提出该实验确立的实验变量不科学、不严谨,需加以改进,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果用上述实验装置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A、B两瓶中分别放等量的酵母菌及15%的葡萄糖培养液。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实验现象并分析(2)的原因:
(1)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_______,B装置中液滴_______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2)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_______,B装置中液滴_______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________,B装置中液滴________,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Ⅰ.(1)B广口瓶中清水换为NaOH溶液
(2)步骤二改为“A组饲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B组饲喂等量的生理盐水”(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原理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动物的耗氧量,通过上述实验装置在相同时间内耗氧量的变化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4)A管液滴向左移动刻度大于B管
Ⅱ.(1)左移 不移
(2)不移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CO2
A中CO2被吸收,气体量不变,故液滴不移;B中CO2不被吸收,气体量增加,故液滴右移
(3)左移 右移
15.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的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伤害原生质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4)分析变量:
自(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反应)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 mL蒸馏水,编号为1、2、3、4号;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①实验的第一步中要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在你设计的实验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有两个对照实验,即常温下的实验对照和只有蒸馏水的空白对照,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常温下的实验对照是为了说明植物的伤害是由低温和高温引起的,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科学。空白对照所起的作用是矫正结果,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其他措施如实验材料、实验中用到的烧杯要反复用蒸馏水冲洗;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小麦幼苗;设计空白对照等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测电导度必须使每个实验装置都恢复到常温进行。
答案:(4)温度 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透性) (5)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号小烧杯中,4号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1号小烧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45 ℃的恒温水浴中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①防止残留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②设计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篇3:高中生物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 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 B、应激性
C、遗传性 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 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 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简答题
1、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 )中。
(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属于( )层次。
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D D D D D
1、(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2、(1)细胞 (2)种群 (3)种群 (4)群
篇4:高中生物氧化的测试题及答案
关于高中生物氧化的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氧化篇一:生物氧化
第五章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线粒体内有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B、呼吸链中,电子传递的速度与胞内ADP的浓度有关。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基本上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2、下列化合物中除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A、CoQB、CytbC、CoAD、NAD+
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A、CytcB、CytbC、CytcD、Cytaa3
4、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C→b1→C1→aa3→O2B、C→C1→b→aa3→O2
C、C1→C→b→aa3→O2D、b→C1→C→aa3→O2
5、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为多少个?
A、0B、1.5C、2D、2.5
6、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哪种叙述是不对的?
A.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B.呼吸链的递氢体有氢泵的作用
C.线粒体内膜外侧H+可以自由返回膜内
D.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
2.△G和△G0ˊ的意义相同。
3、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
4、胞液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其P/O比值约为1.5。
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
6、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7、所有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一定是氧。
8、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的方向是从DE0DE0
第六章脂类代谢
一、选择题
1、线粒体基质中脂酰CoA脱氢酶的辅酶是
A、FADB、NADP+C、NAD+D、GSSG
2、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什么直接参加?
A、乙酰CoAB、草酰乙酸C、丙二酸单酰CoAD、甲硫氨酸
3、合成脂肪酸所需的氢由下列哪一种递氢体提供?
A、NADP+B、NADPH+H+C、FADH2D、NADH+H+
4、脂肪酸活化后,β-氧化反复进行,不需要下列哪一种酶参与?
A、脂酰CoA脱氢酶B、β-羟脂酰CoA脱氢酶
C、烯脂酰CoA水合酶D、硫激酶
5、软脂酸的合成及其氧化的区别为
(1)细胞部位不同;(2)酰基载体不同;(3)加上及去掉2C?单位的化学方式不同;(4)?β-酮脂酰转变为β-羟酯酰反应所需脱氢辅酶不同;(5)β-羟酯酰CoA的立体构型不同
A、(4)及(5)B、(1)及(2)C、(1)(2)(4)D、全部
6、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细胞质中的载体是
A、乙酰CoAB、草酰乙酸C、柠檬酸D、琥珀酸
7、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8、胞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是
A、β-酮酯酰CoA合成酶B、水化酶
C、酯酰转移酶D、乙酰CoA羧化酶
9、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A、葡萄糖B、酮体C、胆固醇D、草酰乙酸
10、乙酰CoA羧化酶的变构抑制剂是
A、柠檬酸B、ATPC、长链脂肪酸D、CoA
11、脂肪酸合成需要的NADPH+H+主要来源于
A、TCAB、EMPC、磷酸戊糖途径D、以上都不是
12、生成甘油的前体是
A、丙酮酸B、乙醛C、磷酸二羟丙酮D、乙酰CoA
13、卵磷脂中含有的含氮化合物是
A、磷酸吡哆醛B、胆胺C、胆碱D、谷氨酰胺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脂肪酸氧化降解主要始于分子的羧基端。
2、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3、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物为乙酰CoA。
4、CoA和ACP都是酰基的载体。
5、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6、脂肪的分解产物都是糖异生的前体。
7、酮体是在肝内合成,肝外利用。
8、不饱和脂肪酸是原有饱和脂肪酸在去饱和酶系的作用下引入双键而形成的。
9、胆固醇作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可调节膜的流动性,因为胆固醇是两性分子。
10、酰基载体蛋白(ACP)负责脂肪酸的转运。
三、问答题:
1、试比较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与从头合成的异同。
2、为什么人摄入过多的糖容易长胖?
3.试述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化成糖的机理。
4、写出1摩尔软脂酸在体内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反应历程,并计算产生的ATP摩尔数。
四、名词解释
α-氧化β-氧化ω-氧化必需脂肪酸酮体
酰基载体蛋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B4.D5.D6.B7.B8.D9.B10.C
11.C12.C13.C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第七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一、选择题
1、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
A、氧化脱氨基B、还原脱氨基C、联合脱氨基D、转氨基
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GluB、AlaC、AspD、Ser
3、转氨酶的辅酶是
A、TPPB、磷酸吡哆醛C、生物素D、核黄素
4、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5、下列氨基酸可以作为一碳单位供体的是:
A、ProB、SerC、GluD、Thr
6、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生成的氨基来源有)
A、鸟氨酸B、精氨酸C、天冬氨酸D、瓜氨酸
7、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
A、脱羧反应B、消旋反应C、转氨反应D、羧化反应
8、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A、NAD+B、FADC、FMND、CoA
9、血清中的GOT活性异常升高,表明下列哪种器官的细胞损伤?
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肺细胞D、肾细胞
10、血清中的GPT活性异常升高,下列哪种器官的细胞损伤?
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肺细胞D、肾细胞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于:olB.15kJ/molC.20kJ/molD.25kJ/molE.30kJ/mol
21.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氧化磷酸化B.底物水平磷酸化C.有机酸脱羧
D.肌酸磷酸化E.糖原磷酸化
22.下列化合物中没有高能键的是()
A.ATPB.ADPC.磷酸肌酸D.1,3-二磷酸甘油酸E.3-磷酸甘油醛
23.1mol琥珀酸脱下的2H经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摩尔数是()
A.1B.2C.3D.4E.6
24.下列物质中脱下的氢不通过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的是()
A.苹果酸B.丙酮酸C.β-羟丁酸D.谷氨酸E.脂酰辅酶A
25.近年来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获得较多支持的假说是()
A.构象偶联假说B.化学渗透学说C.化学偶联学说
D.共价催化理论E.诱导契合学说
26.肌肉细胞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下列哪一种()
A.ADP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cAMPD.ATPE.磷酸肌酸
答案:1.E2.D3.E4.E5.B6.A7.B8.C9.A10.E11.C
12.A13.E14.D15.C16.C17.E18.E19.D20.E21.A22.E
23.B24.E25.B26.E
三、填空题
1.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而发生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叫____磷酸化。
2.体内生成ATP的方式有____和____。
3.当细胞浆ATP浓度升高时,氧化磷酸化速度____。
4.P/O比值指每消耗1摩尔原子氧合成的____摩尔数。
5.NADH氧化呼吸链1次传递2H生成水,可生成____分子ATP。FADH2氧化呼吸链1次传递2H生成水,可生成____分子ATP。
6.真核细胞呼吸链存在于____,原核细胞呼吸链存在于____。
7.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以____为中心。
答案:1.氧化;2.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3.下降;4
ATP;.5.32;6.线粒体内膜细胞膜;7.ATP
四、问答题
1.试述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
2.简述ATP与磷酸肌酸的相互关系。
3.物质在体外的完全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其化学本质为什么是完全相同的?
4.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
5.抑制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有哪几类?机制如何?
答案:
1.CO2是由三大营养素等有机物在机体内转化为有机酸后进一步脱羧生成的。
2.ATP是直接供能者;磷酸肌酸是贮能者。当机体能量充足时,ATP将能量转移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贮存;当机体需要能量时,磷酸肌酸将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后者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
3.两者都消耗氧;最终都生成CO2与H2O;它们最终释放的能量相等。
4.当氰化物进入体内后,CN-与Cytaa3的Fe3+结合成氰化高铁Cytaa3,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结果呼吸链中断,细胞因窒息而死亡。
5.分为两类,呼吸链抑制剂与解偶联剂。前者抑制呼吸链某些中间传递体的递氢或递电子作用;后者解除呼吸链氧化与ADP磷酸化的偶联,使ATP不能生成。
篇5:高中生物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检试题及答案参考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检试题及答案参考
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先自读课本5—6页,后依次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有:神创论、____________、化学起源说、特创论等。现得到公认的是化学起源说。
2、雷迪的实验就是一块肉不接触苍蝇,一块肉_____________.
结果:与苍蝇接触的肉上出现了______,不与苍蝇接触的肉上______________.
雷迪实验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迪实验的结论是:肉上产生的蛆与________有关,是_________产生的,产生的后代幼体。(_____不是自然发生的)。[知道?蛆是苍蝇的幼虫时期,苍蝇是由蛆发育成的,蛆又由受精卵发育的。]
雷迪的实验思想是:做_____个实验对照(对照实验),得出结论,证明问题。
3、现在来看,尼达姆的实验是成功 了还是失败了?_______________.
4、下述分析尼达姆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
失败的原因是:实验不严密、不严格,有未考虑到的因素,未真正达到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微生物很小,肉眼看不见,到处都有,空气中有,瓶壁内有,软木塞上有,羊肉汤煮沸时间短,里面有未被杀死的原来微生物等,所以他实验失败了,得出错误结论,而不是正确结论。)
5、下述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正确吗?__________
巴斯德实验对比尼达姆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巴斯德做法达到了真正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了。
6、关于斯巴兰扎尼的实验
(1)、A与C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与__________有关。[瓶内肉汤污染与______________无关.](A、C瓶中煮沸时间短,都已含有未杀死微生物)
(2)、A与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肉汤污染与____________无关.[而与___________有关。](有细菌通过软木塞进入瓶内肉汤。)
(3)、A与D能否形成对照,得出结论?___________,
有两个条件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怎样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4)、C与B能形成对照?__________
(5)、C与D能形成对照?__________结论是:污染与未污染与_____________有关。(煮沸时间短,原有微生物未被全杀死;煮沸时间长,微生物都被杀死。)
(6) 、B与D对照结论是:污染与未污染与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可能有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则微生物无法通过。)
7、根据答案内容写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赞同,因为(1)空气中本身含有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自己繁殖出后代,不属于自然发生)。(2)存在不需要空气的微生物。
8、斯巴兰扎尼的实验是证明微生物是不是自然发生的。( )但他的实验设计中最好应允许肉汤接触空气,但空气必须是无菌的,不能带进去细菌。(做到这样的实验条件不容易想到,斯巴兰扎尼未做好)。巴斯德做的巧于斯巴兰扎尼吗?他是怎样做的?
(阅读课本8—10页,完成下面2题)
9、科学实验的`方法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池塘水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充)实验设计的原则有:(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单一变量原则(4)可重复性(5)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6)简便性
二、知难知易知重点:
1、知道题:______________2、基础题:______________3、重点题:_____________
3、难点题:_____________5、知识点总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完成作业:
1、雷迪通过实验回答了“蛆 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实验中,他考察的变量是( )
A、腐肉上是否有苍蝇 B、腐肉上是否有蛆 C、苍蝇是否与肉接触 D、蛆是否与肉接触
2、检验预测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是( )
A、巧妙设计实验 B、观察 C、预期 D、讨论
3、为使观察结果表达得更加准确,可使用( )
A、测量 B、继续观察 C、设计实验 D、分析数据
4、巴斯德 在斯巴兰扎尼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鹅颈瓶实验”,其目的是( )
A、这种弯曲的“鹅颈”可以使肉汤与空气完全隔绝
B、这种带有弯曲细管的瓶是敞口的,空气可以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C、证明污染物来自营养液
D、验证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结论,即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保持无菌
5、我国古代有“天地合气万物有生”“腐草为萤”和“蝉固朽木所化也”等说法,这契合了下列哪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
A、神创论 B、特创论 C、化学起源说 D、自然发生说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观察必须如实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只有通过仪器观察,才可以得到精确结果
B、科学的测量应力求准确,因而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C、预测也可能出错,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来检测预测的对错
D、运用数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分析数据,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7、“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是( )
A、雷迪 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8、使“自然发生说”首先产生动摇的是( )
A、雷迪 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9、彻底终结“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是( )
A、雷迪 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10、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实验加以解决,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 )
A、单一变量原则 B、等量原则 C、对照原则 D、前三项均是
四、本课学习所思
1、2参考答案
一、自学导引
1、自然发生说 2、接触苍蝇 、蛆 、不出现蛆、蛆是从哪里来的? 苍蝇、苍蝇、蛆、2。
3、失败了 4、正确 5、正确 6、(1)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煮沸时间 (2)煮沸时间、塞上软木塞 (3)不能 (4)不能 (5)能、煮沸时间(6)是否是塞上软木塞 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7、课本第7页分析题 8、正确、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中。9、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10、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等。
三、课外作业
1C 2A 3A 4B 5D 6A 7C 8A 9B 10D
1、2参考答案
一、自学导引
1、自然发生说 2、接触苍蝇 、蛆 、不出现蛆、蛆是从哪里来的? 苍蝇、苍蝇、蛆、2。
3、失败了 4、正确 5、正确 6、(1)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煮沸时间(2)煮沸时间、塞上软木塞 (3)不能 (4)不能 (5)能、煮沸时间(6)是否是塞上软木塞 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7、课本第7页分析题 8、正确、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中。9、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10、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等。
三、课外作业
1C 2A 3A 4B 5D 6A 7C 8A 9B 10D
1、2参考答案
1、自然发生说 2、接触苍蝇 、蛆 、不出现蛆、蛆是从哪里来的? 苍蝇、苍蝇、蛆、2。
3、失败了 4、正确 5、正确 6、(1 )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煮沸时间(2)煮沸时间、塞上软木塞 (3)不能 (4)不能 (5)能、煮沸时间(6)是否是塞上软木塞 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7、课本第7页分析题 8、正确、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 入瓶中。9、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10、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等。
三、课外作业
1C 2A 3A 4B 5D 6A 7C 8A 9B 10D
篇6:高中生物《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的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的教案
一、感悟课标新理念
课 标学习目标
课标重点
1.通过对进化理论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来建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课标难点
通过对进化理论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来建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材脉络梳理
学习背景探索
生物进化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世纪的西方,各种学术思想都受宗教束缚,哲学也偏离了古希腊的唯物主义传统,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表现在自然观上就是宗教的“创世说”。“ 创世说”把世界万物描绘成创世主上帝的特殊创造物。从创世论的基本思想延伸出两个教条,即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 目的论”和“ 物种不变论”。恩格斯曾这样刻画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自然辩证法》导言)。与古代中国及古希腊哲人的世界万物从某种混沌状态中产生的“演变论”的自然观相反,创世说认为世界是一下子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永远不变了,这种思想从中世纪一直到18 世纪都占据着统治 地位。
从15 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到!4 世纪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自然科学各学科逐渐建立起来,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但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仍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自然科学家与神学家的差别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和颂扬创世主(上帝)的智慧。那时的自然科学也是一种神学,即所谓的自然神学,正如迈尔所描写的:“自然科学既是科学又是神学,神学与科学分不开直到科学与神学离婚之前,实际上不存在真正客观的、不受约束的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的神学观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逐渐被科学界抛弃。
———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
【温故知新】
我们知道,大约400多万年前地 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研习点#$ 科学家不断思考———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
(一)拉马克和进化理论
(1)理论———用进废退学说
物种不是不变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
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3)意义: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为科学进化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4)不足: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生物的本质本身的意志是推动其进化的动力;
后天获得的遗传可遗传;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
【领悟整合】
(1)拉马克的两条法则
①用进废退。不超过发育限度的任何动物,其所有使用的器官都得到加强、发展、增
大,加强的程度与使用的时间长短呈正比。反之某些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削弱、退化,以
至丧失机能,甚至完全消失。这就是所谓的“器官使用法则”或“用进废退法则”。
②获得性遗传。某种动物在环境长期影响下,甲器官频繁使用,而乙器官不使用,结
果使一部分器官发达,而另一部分器官退化,由此产生的变异如果是能生育的雌、雄双亲
所共有,则这个变异能够通过遗传而保存。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二)达尔文和进化理论
(1)理论———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产生大量后代(基础)。
生存斗争:大部分个体被淘汰(动力)。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既有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内因)。
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的个体适者生存,不利变异的不适者被淘汰(结果)。(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不足: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领悟整合】
(1)自然选择学说知识的拓展
①选择的对象。从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的选择,而实际上自然选择是对个体包含的变异进行的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种群不同基因的频率。
②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不是生物自身,而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无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 抗药性)。农药是这一变化中主导的选择因素,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性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如果不喷洒农药,害虫无论抗药与否都能生存。农药起到了选择作用,把抗药性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后代,使抗药性状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可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③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并加剧生存斗争。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生存下来的少数生物个体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生活条件,迅速生长、发育,并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又引起新一轮的生存斗 争,生物又面临着再一次的选择。所以说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生物产生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这些变异的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以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为例比较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观点的区别。
①拉马克观点:长颈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 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地变得长了一些,而且这些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经过许多代,终于进化成为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
②达尔文观点:
(三)木村资生和进化理论
(1)提出根据: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核酸、蛋白质中的核苷酸及氨基
酸的置换速率,以及这些置换所造成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的改变并不影响生物大分子的
功能等事实。
(2)理论———中性突变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信息大分
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3)意义: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
【领悟整合】
(1)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是指这种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也就是说,对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即适合度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2)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
大的种群如果发生了隔离与迁移而形成小种群时,遗传漂变就可能发生。综合进化论认为遗传漂变对生物进化是有作用的,但是比起选择来,它的作用要小得多。中性学说则认为,中性突变不引起生物表型的改变,对于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可能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随机的遗传漂变。遗传漂变不只限于小种群,任何一个种群都能发生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换言之,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
(3)分子进化速率
中性学说认为,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以血红蛋白的α链为例,鲤、马和人的α 链都是由141个氨基酸所构成,其中鲤和马有66个氨基酸不同,马和人有18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中性学说指出,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生殖力和寿命都没有关系,也不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分子进化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选择的结果。
【发散探讨】
问题一:为什么说日本学者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而且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相互补充的?
解答: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理论,随着分子进化的研究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思考,认为生物进化是以生物大分子为基础的,只有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进化才能触及生物进化的本质。木村资生认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的。而只有当分子进化导致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差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进化理论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和达尔文的理论相互补充,更好地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本质。
问题二:1984 年 在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爆发地出现,动物的进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此现象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吗?
解答:达尔文认为,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经逐代选择与积累而形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年代。澄江化石说明,许多新的物种的产生不是微小变异漫长的积累,而是呈大爆发地出现。因此不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教考动向演练】!
1.第一位提出进化观点与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相抗衡的是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沃森和克里克
2.下列哪项不属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A.过度繁 殖产生大量个体 B.生活条件有限引起生存斗争
C.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动力 D.可遗传的'变异使个体之间产生变异
3.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北极狐因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而生存下来
B.长颈鹿因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故脖子越来越长
C.鸟类因不断将翅膀展开扑动,故翅膀变得发达且适于空中飞翔
D.鼹鼠因掘洞穴居,眼睛经常不使用,故视觉退化
4.“中性学说”是从 水平上研究生物的进化,该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是 ,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 的关系。
研习点2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思维
(一)观察: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周围事物的一种方法
(1)分类
a.定性观察:用文字或术语而不是用数字进行描述,包括对颜色、形态、气味等变量
的客观性描述。
b.定量观察:通过对变量的计数或测量而得到的数值,通常需要使用一
些仪器。
(2)基本要求
a.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b.直接观察与问题相关的对象。
c.既要观察局部,也要观察整体;
d.既要观察物体,也要观察环境。
e.观察要细致、准确。
f.尽可能将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描述(或绘制)出来。
(3)基本方法
a.顺序观察:一般来说,生物学中的观察要遵循由表及里、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b.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领悟整合】
(1)观察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在无法对生物体进行改变和控制的情况下,要获得这类生物所反映的真实现象必须用观察法,例如:野生动植物的考察、古生物研究、生物分类和生态学研究等。
b.在不允许对生物体加以干扰破坏或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必须运用生物学观察法,如:病理学中动物、植物、人类病理现象的研究。
c.在某些以直接记录和描述生物现象为基本前提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中,必须用观察法,例如:动植物形态学、昆虫和微生物分类 学、仿生学等,均需对研究对象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记录,因而也离不开观察。
(2)观察与实验的联系与区别
(二)推理:从一件事推出另一件事的方法
(1)因果推断:就是要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归纳:是指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
系的推理形式。
(3)演绎法 :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事例的过程
【领悟整合】
(1)不能光凭两个事件一起发生,就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通过实验或者根
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2)要做出正确的归纳,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求同法:把研究对象的共同之处归纳起来。
差异法:这种归纳推理方法与求同法正好相反,是找出研究对象的差异因素。
求同差异法:“求同法”和“差异法”的综合应用。
剩余法:剩余法也叫排除法,首先排除不相关的因素,剩余的就是问题的答案{ 。
(3)归纳与演绎法的关系
归纳侧重于对经验事实的概括,从经验升华为结论,从个别的、表面化的、缺乏普遍
性的经验中抽象出一般原理,把握个性中的共性。这是一种必然性推理;演 绎则是对一
般性原理的应用,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是一种必然性推理。这两种推理的思
维方向是相反的。人们的认识总是运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方法,从个别事实引出一般
结论、概念,又从一般原理引出个别结论而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对自然界多样的生物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类方法:
第一类为形态学方法,即仅根据生物主要形态特征的异同对生物进行归类,它不考虑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生物是否具有共同的祖先或是否具有同源性,单纯形态学的分类方法现今已经很少被认可。
第二类只强调生物之间遗传进化的关系,注重研究一类生物多久以前从另一类生物中分支出来。
第三类为经典的进化分类法,是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它既考虑生物进化分支的时间,又注重生物形态特征的异同。这种以生物的进化为线索,比较生物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 建立起来的分类系统,目前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四)建立模型:用来显示事物的或者过程的表现手段,如画图、表等
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根据模型所代表和反映的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
(1)物质模型方法 用实物代替原物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物质模型方法。例如细胞
的结构模型、被子植物花的结构模型、蛋白质的结构模型、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等。
(2)想象模型方法 用想象的抽象物代替原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想象模型方 法。
这种方法是人们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些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构思出来的,使对象简化便于研究。例如,物质出入细胞的模型、细胞分裂过程模型、光合作用过程模型、呼吸作用过程模型、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模型等。
(3)数学模型方法 用符号、公式、图象等数学语言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的
方法称为生物学数学模型方法。如:课本中的细胞分裂过程中#$% 含量,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等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模拟,结合相应的生理过程,建立模型,以形成同学们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测。
(五)交流:与他人交换 看法、分享信息的过程有效的交流需要许多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与建立模型能力。
(1)科学探究的交流
(2)反思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反思的态度如下:
a.倾听和尊重他人质疑;b.承认不同的观点;c.解释或帮助;d.吸纳中肯意见;f.修
正自己观点或结论。
【发散探讨】
问题一:观察一朵花的基本结构时,观察的顺序应该是什么?
解答:首先观察花的外形;然后从外到内依次数清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并
观察它们的形态;接着观察花药及花粉;最后观察子房及胚珠。
问题二:假设你是一个生物分类学家,对青蛙、壁虎、蜘蛛、虎、蟾蜍、蚯蚓、蜥蜴、蜜蜂、鸟、猫、鱼怎样进行分类?
解答:略
【教考动向演练】
5.我们在学习生物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 的过程。
6.有效的交流需要许多技能,包括 与 能力。
7. 判断蚯蚓是不是环节动物?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所有的环节动物都有分节;所
有的蚯蚓身体也是分节的;所以,所有的蚯蚓都是环节动物。这样的结论是经过下列
科学思维哪一过程得出的
A.观察 B.建立模型 C.分类 D.推理
8.在生物探究学习中,下列不属于常用的观察仪器的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天平D.离心机
9.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属于
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 C.数学模型 D.实物模型
三、探究解题新思路
基础拓展型
题型-. 进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例1. 下列对“用进废退”、“自然选择”、“中性学说”三种进化理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进废退理论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
B.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在很多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得出的
C.中性学说是对自然学说的否定
D.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是达尔文等开展研究、思考的动力
[研析]用进废退理论由拉马克提出,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为科学进化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中性学说”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否定。
[答案]C
点评 很多所谓的“永恒”、“定律”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题型2. 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的应用
例2. 在你做把一草履虫分别放在肉汁和盐水中,了解其生活状况并总结得出相应结论的实验过程中,你应该如何进行你的工作?你认为最难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研析] 生物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获得大 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推理,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答案]按照科学思维的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及交流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其中最难的一步应该是推理,要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多种可能的解释、判断,要求推理过程依据事实,科学合理,思路严密,考虑全面。
点评 生物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思维,其基本过程包括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
交流等步骤。
【教考动向应用】!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2.在下面的叙述中,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理论解释的是
A.长颈鹿祖先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祖先产 生的后代中存在着变异个体
C.在摄食的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到生存
D.微小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而世代积累
3. 是对理论的支持;对此做出解释则是 过程。拉马克发现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既相似又相异所采用的方法是 ,并在此基础上得出 的科学结论。
篇7: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是指( )
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C、由动物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D、由植物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外壳包被的一个核酸分子(DNA和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阮病毒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阮病毒只由蛋白质构成,而人们却把它们列入了生物界中,你认为其主要理由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都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自己的后代。
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后,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4、红细胞中Fe2+含量降低时,其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相应减弱。这个事实说明Fe2+的作用是( )
A、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pH。
B、与载体作用相同。
C、调节离子平衡。
D、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5、血液含水82%呈液态,而心肌含水79%呈固态,这是因为( )
A、血液含水量比心肌含水量高。
B、血液中固体物质少。
C、血液中所含的水大多是自由水。
D、心肌中的水全在细胞内。
6、某氨基酸分子含有2个氨基(一NH2),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就是( )
A、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一定连在羧基上。
C、在R基上。
D、与氨基端相连。
7、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A、氨基和羧基。
B、氨基和R基中的氢。
C、仅来自羧基。
D、羧基和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8、把一小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等成分,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是( )
A、小麦的根尖。
B、家兔的肝脏。
C、甜菜的块根。
D、马铃薯的块茎。
9、某广告称某种牌号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甜不等于没有糖。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10、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
11、糖蛋白(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溶酶体。
12、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有关。
14、在人体细胞内,DNA和RNA共同存在于(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细胞核和叶绿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
15、组成小麦和噬菌体体内核酸的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
A、8、5;8、5。
B、8、5;4、4。
C、4、4;4、4。
D、4、5;4、5。
16、已知胰液中的蛋白酶的化学组成中含某放射性同位素,在胰腺细胞中该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下列何种生物膜系统结构中(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17、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麦种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最正确解释是( )
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
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
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
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
18、下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细胞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需要①。
C、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消耗。
D、细胞经同化作用合成膜蛋白②的过程。
19、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活动的正确顺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B、所谓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C、所谓提出问题就是对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对实验设计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判断。
D、设计实验是紧紧围绕假设进行的,是对假设的检验。
20、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物质能通过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叶绿体膜。
21、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对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其中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入细胞(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内吞作用。
D、易化扩散。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C、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
23、一些植物细胞中同时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应该( )
A、同时释放出O2和CO2。
B、不能同时放出O2和CO2。
C、只吸收CO2,不能释放O2。
D、只吸收O2,不能释放CO2。
24、有一种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后成为白色。下面条件能使DCPIP产生最大程度颜色变化的是( )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基粒,置于光下。
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25、植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的现象是( )
A、最终合成有机物。
B、最终分解有机物。
C、气体交换。
D、能量转换。
26、科研人员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对室内空气中CO2含量进行24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 )
27、通过测定CO2的交换量,下图表示光强度和CO2的浓度对光合速度的影响。图中从A到D,哪一点上只有光是限制因子(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8、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以分子态释放出氧及ATP的产生都离不开( )
A、叶绿素和CO2。
B、水和CO2。
C、水、叶绿素和光能。
D、水、光能和CO2。
29、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野生稻,其叶片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吸收矿质元素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
D、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
3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31、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 )
①高尔基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中心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具有基本的共性。下列列举中不属于这种基本共性的是( )
A、具有核糖体。
B、具有细胞膜。
C、具有DNA和RNA。
D、具有相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3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前期,因染色体的高度螺旋化而形成了染色单体。
C、分裂后期,因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分裂末期,到达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又逐渐变成染色质形态。
34、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
A、心肌细胞。
B、红细胞。
C、肠上皮细胞。
D、中胚层细胞。
3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两种重要的分裂方式,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染色体活动形式和结果相同。
B、分裂都扩大了细胞群体中个体的数量。
C、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
D、DNA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相同。
36、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若从一极观察,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 )
37、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38、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把花药用人工方法经组织培养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是利用了细胞的( )
A、应激性。
B、全能性。
C、变异性。
D、适应性。
39、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
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40、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由于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二、非选择题
41、某同学在探讨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和“氨基酸”名称由来的学习活动中,查阅到以下一段材料。请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氨基酸的水溶液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与无机盐不同的是它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所谓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既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又带有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1)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氨基酸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因此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是既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又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所以该类化合物被命名为“氨基酸”。
(4)试写出氨基酸的两性离子存在形式的结构简式:
42、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有〔 〕___________________,而无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壁和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为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3)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构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3、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摩尔的氧气。
44、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示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5、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完成有关问题: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
46、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和CI—进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叫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和Ca2+排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B、D、D、D、C
6—10 C、A、B、A、A
11—15 C、B、A、C、B
16—20 B、B、D、C、B
21—25 C、C、B、B、D
26—30 C、D、C、B、C
31—35 A、D、B、D、C
36—40 D、C、B、C、D
41、(1)一NH3+(铵离子)
(2)一COO—(羧酸根离子)
(3)一NH2(氨基)一COOH(羧基)酸碱
42、(1)动物、⑤、中心体叶绿体液泡。
(2)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
(3)⑥、核糖体。
(4)④、高尔基体。
(5)磷脂和蛋白质。
43、(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的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NaHCO3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5)7×10一8
44、(1)植物出现细胞板.
(2)甲.
(3)甲、乙.
(4)乙→甲→丁→丙.
(5)间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5、(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消耗氧的体积消耗的氧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4.85。
(4)黑暗,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细胞呼吸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装置2内因物理因素引起的体积变化。
46、(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载体、能量(ATP)。
(3)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
(4)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
篇8: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下列哪些离子在维持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 )
A.钠离子和钾离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钾离子和氯离子 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4、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
A.消化液 B.组织液 C. 血浆 D.淋巴
5、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肾小球肾炎
C.毛细血管透性增加 D.毛细淋巴管受阻
6、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 )
A.失水过多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减少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7、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是
( )
A.cde B.abcde C.abc D.bcde
8、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9、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 D.汗腺分泌减少
10、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1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12、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1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
2+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4、右图中的X代表的是 ( )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15、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
A.NAA B.乙烯 C.吲哚乙酸 D.细胞分裂素
17、“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生理基础是 ( )
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B.茎的背光侧细胞分裂快
C.光合作用需要更多的光 D.茎的背光侧细胞伸长的快
18、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A.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若图一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C.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D.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9、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20、在对某动物的跟踪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该动物性成熟时间明显提前,则种群的出生率
A.下降 B.升高 C.动态平衡 D.绝对不变
21、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
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它们的生物学关系为( )
A.种内互助 B.种间互助 C.寄生 D.互利共生
22、东北某林区,山顶是冷杉林,中部是红松林,山底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2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
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 9 )
A.温度、食物和空间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和空间
24、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下表为三地区森林枯枝落叶量和土壤有机 物现存量的调查数据,
A.北方森林、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
C.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
25、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网 B.捕食
C.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
2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吃泥巴(其中有水藻)”这是一句幼时的儿歌,在这句儿歌中所隐
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7、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O2 B.H2O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28、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碳单质
29、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的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0、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300到800伏的电流把比
它小的动物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31、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
A.a
B.b
C.c
D.d
32、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变化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
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
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
D.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能使尿量增加
3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
及细胞器依次是 (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34、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 ) ( ) ( ) ( )
处理: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 )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3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
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
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
应不灵敏
36、根冠内含有脱落酸,并能向根的生长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
主动运输,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若对玉米根冠作以下四种处理,则向下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3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38、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
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9
、
当一只凶恶的狼捕食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狼破坏了生态平衡
C.藏羚羊不能适应环境 D.藏羚羊的能量流向了狼
40、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利用价值的是 ( )
A.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而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
B.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A、B的生长部位被.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C、D的根冠被切去一半) A B C D ( )
二. 简答题(共50分)
41.(9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其中A代表___,B代表___,C代表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E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系统。
42、(12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 。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
过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
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8分)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
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
_______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外,还可分泌___________促
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
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填写图甲中字母),该细胞在____________内分化成熟。
篇9:高中生物期中模拟测试题
高中生物期中模拟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原子B.细胞C.分子D.生物体
2.下列化合物中都含有N元素的一组是( )
A.葡萄糖和类脂 B.蛋白质和核酸 C.果糖和糖元 D.核酸和纤维素
3.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糖核酸B.核酸C.核苷酸D.脱氧核糖核酸
4.细胞中脂肪的作用是
A.激素的主要成分B.储能的主要物质
C.酶的主要成分D.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5.下列选项中,构成叶绿素所必需的.无机盐离子是
A.Mg2+B.Fe2+C.Cu2+D.Na+
6.糖原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
A.麦芽糖B.葡萄糖C.乳糖D.CO2和H2O
7.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B.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C.控制细胞的代谢D. 进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 高三作文提高
★ 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 高中生物备考方案
【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的测试题和答案(锦集9篇)】相关文章:
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方法学科论文2023-12-01
高中生物试卷分析范文2023-02-18
生物教师年终心得体会2023-03-06
高中各科学习方法介绍2022-08-05
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2024-01-31
高三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2022-07-27
初中理综学习方法2022-10-15
高考生物备考复习记忆法及选择题高分法2022-05-06
学习高二生物的方法总结2022-04-30
高二小高考复习计划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