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题((精选9篇))由网友“薄荷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 填空题(第1小题 4分, 2-7每题 6分, 第8小题 8分, 共 48分)
1. 1.二五一十 2.三六十八
10÷2=( ) 18÷3=( )
10÷5=( ) 18÷6=( )
2. 在下面○里填上>、<或=
3○3=1 3○3=0
3○3=9 15○5=3
3○3=6 15○5=20
3. 在下面○里填上>,<或=
30○5=6 24○6=18
10○2=5 1○3=3
2○2=4 3○3=6
4. 12÷4=( )12÷6=( )15÷3=( )
18÷3=( )30÷5=( )24÷4=( )
5. (1) 2×4=( ) (2)6×5=( )
8÷2=( ) 30÷5=( )
8÷4=( ) 30÷6=( )
6. 30÷6=( )24÷6=( )15÷5=( )
18÷6=( )12÷3=( )6÷1=( )
7. 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 ○○
○○ ○○
□○□=□
□○□=□
□○□=□
8. 在下面○里填上=、>、<.
1÷1○2 6○36÷6
1+1○2 24÷4○4
1×1○2 12÷6○6
1-1○2 25÷5○5
二、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18分 )
1. (1)12除以3,商是多少?
(2)3乘以6,积是多少?
2. 1.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把20个圆每5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 (1)4个2连加是多少?
(2)10里面有几个5?
三、 应用题(第1小题 6分, 2-5每题 7分, 共 34分)
1. 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 △△ △△ △△
△ △ △ △
□○□=□
□○□=□
□○□=□
2. 同学们要种24棵树,每行种6棵,可以种几行?
3. 一本故事书有30页,小明6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 有18张画片,分给每个同学6张,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5.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学校有20张画片,每个教室贴4张, ?
篇2: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第三册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第三册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书写( )分
一、口算。(6分)
1×2=4×6=6×1=1×1=5×3=
5×5=2×2=2×1=5×1=4×5=
1×3=12+20=6×6=6×3=89-34=
6×4=2×6=75-68=2×3=63-3=
3+5=10+58=2×5=6×5=1×6=
4×1=2×4=3×3=5×4=96-24=
4×2=3×4=5×6=16+18=1×4=
4×3=4×4=37-25=24+75=3×1=
1×5=26+41=54-45=3×2=46+14=
18+12=5×2=20+40=100-98=3×6=
3×5=30+45=6×2=12+45+20=90-70-18=
3×5+12=4+5×6=1×6-5=3×4+60=5+4×5=
二、填空(21分)
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3。5分)
二十四 五六( ) 二四( )
2、5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其中因数是()和(),积是( ),在计算这个算式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4分)
篇3: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16分 )
1. (1)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5.
20÷4=5 ( ) 20÷5=4 ( )
(2)15里面有3个5.
15÷3=5 ( ) 15÷5=3 ( )
2.(1)被除数是8,除数是2,商是4.
8÷2=4( ) 8÷4=2( )
(2)除数是3,商是4,被除数是12.
12÷4=3( ) 12÷3=4( )
二、 填空题(1-3每题 6分, 第4小题 8分, 5-6每题 9分, 第7小题 10分, 第8小题 12分, 共 66分)
1.
式:□÷□=□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2.
篇4: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试题
关于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试题
一、看谁算得对
4×6=
5×8=
3×5=
5×4=
9×4=
2×3=
3×6=
7×6=
6×8=
8×8=
8×9=
6×4=
9×5=
7×4=
7×2=
9×3=
6×5=
3×1=
8×6=
8×7=
二、想一想,填一填
1、 张红、王兰、李明,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次手。
2、 写出用7、2、8组成的两位数:_________
3、 张阿姨穿衣服
一共有( )种不同的穿法。
4、用5、0、8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 ),组成最小的两位数是( )
5、三个小朋友比身高
请你帮他们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图、填表,回答问题。
1、( )的'数量最多。
2、
比
多多少个?
3、
和
一共多少个?
四、动动脑、我能行
他们三人分别是6岁、7岁、8岁。小朋友,你来说说张英( )岁,王军( )岁,王红( )岁。
五、看图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统计图中小动物数量
2、涂一涂
3、每格代表的数量是( )只,一共有( )只小动物。
4、 小猴比小鹿少( )只。
5、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数学
1、 买5个杯子一共要给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林买6个毽子和一个皮球要花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张军有20元,全部用来买一种东西。你猜猜他可能买了几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开放窗口
1、○+○+○+○+○=45
○+○+○+△+△+△=48
○=( )△=( )
2、大母鸡、小兔和小猫的体重如下图:( )最轻,( )最重
篇5: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6分)
12=46=61=11=53=
55=22=21=51=45=
13=12+20=66=63=89-34=
64=26=75-68=23=63-3=
3+5=10+58=25=65=16=
41=24=33=54=96-24=
42=34=56=16+18=14=
43=44=37-25=24+75=31=
15=26+41=54-45=32=46+14=
18+12=52=20+40=100-98=36=
35=30+45=62=12+45+20=90-70-18=
35+12=4+56=16-5=34+60=5+45=
二、填空(21分)
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3。5分)
四( )二十四 五六( ) 二四( )
2、5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 )=( ),其中因数是( )和( ),积是( ),在计算这个算式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4分)
篇6: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
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生字词。
(二)能力目标
1.学习鉴赏现代散文的一般方法。
2.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要点回放
1.文学常识
(1)《故都的秋》
①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主要活动是参与发起创造社,参加“左联”;主要作品《沉沦》《薄奠》《茫茫夜》《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②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③欧阳修的作品《秋声赋》。
(2)《我的空中楼阁》①作者李乐薇,台湾作家。
②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名作有《踏莎行》《鹊桥仙》等。
(3)《灯》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省新繁人,现代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等;散文作品较多,《随想录》成就极高。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①作者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是失明失聪的残疾人,主要作品《我生活的故事》等。
②莎土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著名剧作有《哈姆雷特》《奥塞罗》《麦克白》《李尔王》《罗米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2.常见生字词
生字:沌 柘 蕊 椽 仄 廿……
黛 幢 翘 憩 骋 芍 谧 缥缈……
噩 窒 泞 寐 溯 殉……
虔 瞥 堤 翌……
词语或成语
混混沌沌 落寞 颓废 不远千里……
点缀 游目骋怀 翩然 宁谧
缥缈 绚烂 鸟语盈耳……
窒闷 梦寐 殉情……
沧桑 禁锢 赏心悦目……
3.课文内容及情感
(1)《故郁的秋》
内容和情感:通过对故都秋季一些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故都的秋无比眷恋,寄托了深远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情。
(2)《我的空中楼阁》:通过描写作者心爱的小屋和小屋周围环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3)《灯》:通过眼前灯、回忆灯和联想灯交错的描绘,揭示了灯象征了光明和希望的深刻寓意,表现作者在危难和险恶的环境中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高度浓缩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她只能靠触觉来认识的大干世界,表达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启示人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4.写法鉴赏
本单元四篇散文都非常好,除了真挚情感的`渗透外,与作者高明的写法分不开,鉴赏散文不能不涉及。
(1)《故都的秋》
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所选景物皆是作者心里情感的显露,因而显得非常契合,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②运用对比
用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之比,褒贬自分,扬抑显然。
③语言隽永而优美,节奏张弛有度,实在值得反复诵读
(2)《我的空中楼阁》
①托物言志手法十分高明
作者借描绘小屋与周围环境,巧妙将志融于其中而不露痕迹,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②写景角度变化多端
有远望,有近看,或仰视,或俯瞰,还移动视点,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屋的超凡脱俗。
③修辞生动而新颖
比喻形象新奇,排比拟人别出机杼,写别人未曾写,想别人想不出,达到神奇的地步。
④句式对称,语言诗化
节奏感强,富有金玉碰撞的韵味,语言达到妙不可言的地步。
(3)《灯》
①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巧妙选取能产生象征意义的事物,正是文章的过人之处。
②语言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若很直露,便会一览无余,正如一池清水,于景则美,于文则拙。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真情流露自然成文,不事雕饰而事写尽,情表出,文感人,可见情真乃散文之灵魂。
三.方法指津
鉴赏现代散文的一般方法:
鉴赏散文,尤其是现代散文,最基本的方法诵读法,多朗读,细品味,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由于时间有限,文意和感情有时较为含蓄所以光谈是不够的,鉴赏散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朗读加默读,初通文意,扫清文字障碍,留下整体印象。
2.联系背景,便于挖掘此篇与他篇不同之处。
3.理清思路、结构,由分到总,深入理解内容主旨,领悟感情。
4.鉴赏文章的写法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5.联想对比,拓展阅读,深入体会。
6.摹仿练笔,形成能力。
……
四.考点例析
[考点]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现代阅读的要求
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话说知音
林 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领会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厂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奔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的丝毫不差,竟犹如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的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的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乌,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的知音。
(全国题)
1.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是C。
文中说“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以此转入这篇散文的主旨。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这篇散文就是以作者自己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
篇7:第三册第四单元《诗词》
第三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认识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
三、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五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明确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指导阅读、理解《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南春》三首唐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唐诗都是七绝,即每诗四句,每句七言。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解释下列词语:
客舍 尽 故人
(2)试析诗题的意思。
(3)“朝雨”与“柳色”除了写春色以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4)“劝”和“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牛海ǎ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一作“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第3题:诗人以景衬情,为送别创造了抒情的氛围,富于柔情之美,好像朝雨有意为客洒扫拂尘似的,显得朝雨那么多情,但是,景色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别的感情。“柳”既是写景补足朝雨,点明季节,又暗寓“留”之意。“柳”与“留”谐音双关。(唐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这是当时习俗。)
第4题:“劝”和“更”衬托了主人(即诗人)的殷勤劝酒之意和留恋难舍之情。
3 教师总结: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飨赣辏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4 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5 试背这首诗。
(二)自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自读诗歌并完成作业:(出示小黑板)
(1)解释下列黑体字:
之广陵(之,往,动词)
西辞黄鹤楼(辞,告别)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完,即看不见)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只。天际,际,边缘,水天交界处,天边。)
(2)“西辞”和“烟花”在诗里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且一首送别诗,说说谁送别谁?在哪儿送别?到哪儿去?
(4)诗的 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什么?
2 讨论自读作业。
明确:
第1题:题后括号里的内容为参考答案。
第2题:“西辞”的“西”是指故人(即孟浩然)辞别所往的方向。孟是由西向东行,故说“西辞”;“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指故人辞别的时间。
第3题: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第4题: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最能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随着老朋友所乘的那只孤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诗人却依然翘首远眺,目送老朋友,足以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
3 教师总结:
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 译文:
我和老朋友辞别在黄鹤楼
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直到扬州。
船越走越远,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只看见浩荡的.江水向天边流。
5 熟读成诵。
(三)自读《江南春》
1 自读诗歌,完成作业:(出示小黑板)
(1)解释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指千里江南,绿,此处指树叶;红,指春花)
水村B酒旗风(山郭,这里泛指山城,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再加筑一道城墙;风,随风招展,名词活用如动词。)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里是虚指,形容寺院之多。)
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指寺院的建筑)
(2)诗题是“江南春”,从诗的 哪些语句中感觉到这是春天,而且是江南的春天?试作解释。
(3)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 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见题后括号内。
第2题:诗人紧扣诗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处,展现了一幅江南春的鸟瞰图。“千里”拓展出开阔的视野,为描写无边春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莺啼”,传达出春天娇莺的歌声,给人以听觉的美感。“绿映红”,描摹出芳草萋萋,桃红柳绿的葱笼的色彩之美;“映”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此句,写尽江南无边春色,让人置身于画境之中。下句,以社会风俗画描绘了江南春色;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使江南春色更显生机。这两句已将江南春色勾勒殆尽。
第3题:最后两句景中寓情。“南朝四百八十寺”,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隐含对“南朝”统治佞佛的讽刺。当时南朝君主,迷信佛教,大建寺院,幻想自己的统治日久天长,可到头到,江南景物依旧,他们的政权却早已覆灭,
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些隐现于烟雨之中的楼台罢了,这是作者的怀古之情。如今唐朝君主也崇拜佛教,大建寺院,将来会不会落得如同南朝君
篇8: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注意审题,细心计算。(4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0.75+0.4= 20+0.78= 4.8+4.2= 5.7-3=
4.9-1.7= 1.34+0.8= 2-0.75= 8.7+0.03=
0.2-0.09= 8.5+2.5= 1.36+0.4= 4.5+2.5=
1-0.45= 100+0.97= 0.17+0.3= 0.82-0.22=
2、用竖式计算。(12分)
7.4+12.86= 20-5.674= 141.2-48.98=
108+4.36= 32.15-29.45= 12.9+5.01=
验算: 验算:
3、怎样简便怎样算。(18分)
9.4+0.3-6.4 15.25+4.72+4.75+5.28 34.82-(4.82+15.2)
12.7-4.8-5.2 3.1+25.78+6.9 73.8-1.64-13.8-5.36
4、列式计算:(6分)
⑴已知一个数是56.3,比另一个数多2.6,另一个数是多少?
(2)甲数是3.72,比乙数少0.7,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题 2分,共20分)
1、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左边第一位是( )位,这两个数位上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千分位是小数点( )边第( )位。
2、6.02+3.6+1.98=6.02+1.98+3.6这里是运用加法( )律。
3、13个0.001是( );2里有( )0.01;3.6是( )个0.1。
4、3个十、5 个十分之一和2 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00.14里有( )个一和( )个0.01。
5、5.47至少要加上(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6、500.505是( )位小数,从左往右三个“5”分别在( )位、( )位和( )位上,其中第二个“5”表示5个( )。
7、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7.9,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8、把4.074、4.740、4.047、4.407、4.704从大到小排列:
( )>( )>( )>( )> ( )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6分=( )元 8米8厘米=( )米
10元零4分=( )元 5分米3厘米=( )分米
40克=( )千克 400米=( )千米
10、按要求改写。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873000=( )万 202=( )万
5060000=( )亿 20360000000=( )亿
三、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3□9800≈40万,□里最小填5 。………………………………………( )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0.7+0.3-0.7+0.3的结果是0。………………………………………( )
4、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而整数部分则没有最高位。………………( )
5、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
四、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20.996精确到百分位是( )。
A.20.99 B.20.10 C.21.97 D.21.00
2、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数有( )个。
A.9 B.0 C.无数 D.99
3、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
A.5.89 B.4.5 C.6.34
4、聪聪和玲玲、东东三人进行60米赛跑,聪聪用了10.29秒,玲玲用了12.94秒,东东用了9.11秒,(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A.聪聪 B.玲玲 C.东东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小数都比整数小 B.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C.6.009保留一位小数是6.0 D.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共26分)
1、
(1)各自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东多走多少千米?(2分)
(2)各自从家到少年宫,小华要比小东多走多少千米?(2分)
2、
⑴铁锅比保温杯贵多少元?水壶比热水瓶便宜多少元?(3分)
⑵爸爸带50元钱想买其中的两件商品,可以买哪两件?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3分)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分)
3、三个小朋友一起跳远,小强跳了3.06米,比小星少跳0.16米,小宇比小星多跳了0.24米。小宇跳了多少米?(4分)
4、乐乐和佳佳一共有18.5元,乐乐比佳佳多2.3元,乐乐和佳佳各有多少元?(4分)
5、一根4.8米长的竹竿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5分)
篇9: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题
一.有余数除法 我能算得对又快 (每题1分,共12分)
33÷4= 55÷8= 57÷8=
29÷3= 34÷7= 69÷7=
51÷5= 19÷9= 21÷5=
24÷6= 20÷5= 28÷7=
二、知识宫里奥秘多(每空1分,共16分)
1、在除法中,余数要比( )小。
2、46÷9=5……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3、19里面最多有( )个3;28里面最多有( )个6。
4、有17个乒乓球,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5、10月份有31天,是( )个星期零( )天。
6、□÷7=4……△,△可以是( ),最大是( ),当△最大时,□是( )。
7、□÷△=8……7时,△最小是( ),当△最小时,□是( ),
三、众说纷纭清选择(每题2分,共6分)
1、□÷7=6……○,○最大是( )。
A. 7 B. 6 C. 5
2、有22个萝卜,每筐能装6个萝卜,最多能装满( )筐。
A. 3 B. 4 C. 5
3、一袋水果糖,总数不到40块,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还余3块,这袋水果糖最多有( )块。
A. 40 B. 39 C. 38
四、最大能填几?(每题1分,共12分)
( )×7
( )×5
五、看图填空(每题2分,共4分)
○○○ ○○○ ○○○ 14 ÷ 3 = (堆)…… (个)
○○○ ○○ 14 ÷ 4 = (堆)…… (个)
六、快把算式送回家 (每个算式1分,共8分)
26÷3 72÷8 27÷6 37÷5
30÷9 33÷6 27÷5 49÷7
没有余数
有余数2
有余数3
七、 神机妙算我能行(每题3分,共18分)
44÷9= 45÷7= 66÷8=
54÷6= 57÷9= 27÷4=
八、生活处处用数学(每题6分,共24分)
每间房能住6人。
有50个同学参加夏令营。
1、 一共可以住满几间房?还剩下几个同学?
2.合唱队去参加比赛,每辆出租车坐4人,一共去了35人,至少需要多少辆出租车?
3、一根绳子长28米,剪9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4、一串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你知道第20个彩球是什么颜色吗?
★ 学霸的学习计划
★ 学霸学习计划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题(精选9篇)】相关文章:
高三上学期语文的教学总结2023-03-13
第三册第二单元《秋游》教学反思2024-05-21
计划的英语2022-06-03
高三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07-13
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一册7―8单元教案2023-12-30
高三英语复习“三段六法”2023-10-26
高三英语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2024-05-10
大学教学计划2023-09-20
学英语计划2024-05-19
《一分钟》教后反思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