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2篇)由网友“aaaaaakang”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为收复x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关天培
3.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 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4.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5.“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 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 义和团运动③ 五四运动④ 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 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据你判断,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9.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 D.左宗棠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11.下列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2.《辛丑条约》签订 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 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阅读材料,指出三个条约的名称。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 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14.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 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场战争?
(2)材料一反映了《 》签定的情景。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
(3)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 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篇2: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1-11 BBCBADAABCBD
12.(1)A名称:《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名称:《马 关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名称:《 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运动名称:五四运动。 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3.(1)鸦片战争(或第一次鸦片战争);
(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3)洋务运动;
(4)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4.(1)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3)中国同盟会(或同盟会);三民主义。
篇3: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我们之所以怀念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主要是因为
A.他领导的运动巩固了封建统治
B.他领导的运动延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C.他领导的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D.他领导的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侮的坚强决心
2.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哪国发动的
A. 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与右侧漫画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维克多•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有这样一段:“……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这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x疆期间 D.甲 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
7.“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8.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 人民的反帝活动
9.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个遭到人们抨击最多的大臣,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代表清朝签订了许多卖国条约。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市民王先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不能再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上班了
B.去上班不能再经过东交民巷,必须绕道而行
C.原有政府被推翻了,由外国人直接管理北京一切重大事宜
D.市场上只能买到英法等八国的商品
10.下列人物不属于洋务派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胡适
11.“北京泰和嘉成书画•古籍迎春拍卖会”拍卖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如果其中一幅是他手书的体现其核心思想的横幅,下列哪个内 容最符合
A.学西方,立宪政,变法图强 B.学西方,自强求富
C.变革制度,走向共和 D.办实业,兴教育,求发展
12.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 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
1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D.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1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6.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7.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191 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 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18.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 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都提倡民主和科学 D.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
19.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 出现的情景是
A.在城市看电影 B.新娘新郎穿婚纱、礼服
C.有钱人拍照片 D.成年男子个个留长辫
20.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B.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C.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孙中山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 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 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9日在新加坡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中外实力发展悬殊的原因有哪些?(2分)
(2) 材料二中“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3分)
(3) “三次灾难性战争”后,西方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20世纪初又发动了哪次大规模侵略战争?(1分)
(4) 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5) 学习了近代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后 我们应牢记哪些历史教训 ?(2分)
22.近代前期,中国各阶级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10分)
材料一:
致远舰
(注:在中日黄海海战中冲撞日本旗舰)
材料二 : 洋人好比一只鹰,红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支军队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三: 18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但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四: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
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誓词
材料五: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远舰创办于什么时期?(1分)请写出这一时期最大的军事工业名称。(1分)
(2)材料二中“红头军”指哪支军队?(1分)这支军队的领袖是谁 ?(1分)
(3)材料三中的“变法”有何目的?(1分)其经济措施是什么?(1分)
(4)据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完成了什么任务?(1分)写出材料中大总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运动的口号。(1分)
(6)综上所述,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有何共同作用?(1分)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探索史、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哪一著作?其作者是谁?据材料概括该书的主张。(3分)
(2) 他是江苏南通人,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却弃官从商。此人是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2分)
(3) 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什么?负责设计和修建这一铁路的杰出工程师是谁?(2分)
(4) 请写出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1分)
(5) 请写出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它是哪一事件保留的唯一成果?(2分)
篇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 矮小时,北大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所说的“土地”是指 (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
A. 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5.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 ( )
A. 西摩尔 B.华尔 C.瓦德西 D.阿古柏
6.“力排众难收xq,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 雄人物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关天培
7.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8.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是指 ( )
A.19 B.19 C.19 D.19
9.我国大作家老舍的父亲曾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因抗击外敌阵亡。文中的“外敌”指 ( )
A.英国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八国联军
1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湖南英雄是 ( )
A.康有为 B.杨深秀 C.谭嗣同 D.梁启超
14.近代史上有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他是 (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15.《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若不可敌强载!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16.中华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 )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17.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以下人物把“民主、科学”看做“幸福”追求的时 ( )
A.胡适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李鸿章
18.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成功地实现了两次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后发动了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
19.在学历史的过程中,往往希望能够实地考察。你若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应该去的城市是 ( )
A. 南京 B. 北京 C. 武汉 D. 上海
20.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 ( )
A.75年 B.85年 C. 95年 D.1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共18分)
材料一: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 切黑暗。
请回答:
(1)请依据材料指出“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分别倡导在我国进行怎样的变革?(4分)
(2)他们为了达到所 追求的目标,领导了哪四次探索?(8分)分别对我国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各一条即可,4分)
(3)从这四次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完成。(共15分)
【归类梳理】
主要史实
① 致远舰朝对方军舰撞去 ②占领辽东半岛
② 各国舰队夺取大沽炮台 ④虎门硝烟
⑤义和团围困廊坊 ⑥火烧圆明园
(1)请依据提示类别,将表格中“史实”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共6分)
侵略:
反抗:
【质疑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分别帮助他们解答。(6分)
【反思总结】
(3)通过探究,你能得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3分)
(1)材料中的学生为了“生命的呐喊”,进行了哪一次运动? (2分)
(2)请以“学生爱国运动”为题,对这次运动进行介绍,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同时谈谈学生“生命的呐喊”给你带来哪些思考?(13分)
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篇5: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5 D D A B A 6——10 C A D B D
11——15 A C A D A 16——20 D B C D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21.答案:
(1)一是欧洲诸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二是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
(2)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5)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2.答案:
(1)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2)太平军 ;洪秀全
(3)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4)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
(5)民主 科学
(6)促进了救亡图存,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23.答案:
(1)《海国图志》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张謇 大生纱厂
(3)京张铁路 詹天佑
(4)中国同盟会
(5)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篇6: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BABBB 6——10 BDCDC 11——15 AACAA 16——20 BACDC
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60分)
21、(1)√(2)√(3)×(4)√(5)× (6) √(12分)
22、(1)李鸿章: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1分)
梁启超:变官制。(1分)
孙中山: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1分)
陈独秀: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1分)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各2分,共8分)影响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即可。(4分)
(3)角度观点正确即可(2分)
23、(1)侵略:②③⑥ 反抗:①④⑤(各1分,共6分)
(2)问题一:我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问题二:林则徐、邓世昌等(符合题意即可,4分)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与反抗并存的历史。(其它符合题意也可,3分)
24、(1)五四运动(2分)
(2)介绍部分包括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知识点:时间、地点、主力军、口号、过程、结果等,答出其中的四个方面即可得8分,影响必答2分。思考部分:观点角度正确可得2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可得1分。
篇7: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请将本选择题答案填至单选题答题卡处)
1.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1839年,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的历史人物是: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2.1840年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从此,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帷幕。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收复x疆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毁于一旦的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美俄连接 C.八国联军 D.德法联军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左宗棠收复x疆后,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清政府决定设立x疆行省。其设立的时间是:
A.1871年 B.1875年 C.1876年 D.1884年
6.近代史上,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到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7.有人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能印证这一说法的、爆发于19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口号是: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科学
9.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10.1895年,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戊戌政变 C.百日维新 D.强学会的成立
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2.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广州 C.南京 D.东京
14.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展开,其主要阵地是:
A.《民报》 B.《新青年》 C.《万国公报》 D.《中外纪闻》
15.标语或口号,往往浓缩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或标语,不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诞生于:
A.19 B.19 C.1926年 D.1931年
17.成立于北伐战争前夕,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的学校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8.1926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其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八月一日是中国的建军节,与这一节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秋收起义 D.长征
20.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边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21.“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军队是指: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新四军 D.八路军
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形容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23.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缴计划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 B.夺取遵义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24.召开于长征途中,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一大 C.巴黎和会 D.遵义会议
25.遵义会议中,确立了以哪位人物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王明 B.毛泽东 C.李德 D.博古
2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这种境遇,最早发生在哪一事件之后: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7.为了逼蒋介石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A.西安事变 B.淞沪会战 C.红军长征 D.重庆谈判
28.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9.,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了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人数达到了:
A.10万人 B.20万人 C.25万人 D.30万人以上
30.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渡江战役
31.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其指挥者是:
A.林彪 B.彭德怀 C.李宗仁 D.蒋介石
32.1940年,为粉碎敌人对地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3.抗日战争中,中共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A.北平B.南京 C.延安 D.重庆
34.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 中共七大
35.八年抗战,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36.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 A.100年 B.80年 C.60年 D.50年
37.1945年8月,毛泽东以“弥天大勇”,来到国民党战时陪都,参加了:
A.西安事变的谈判 B.重庆谈判 C.中共七大 D.中共一大
38.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在国民党进攻哪一解放区后: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晋冀鲁豫解放区
39.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渡江作战 C.保卫平津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0.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与哪一城市的和平解放有关:
A.南京 B.重庆 C.北平D.天津
4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渡江战役中,被解放的城市是:
A.徐州 B.锦州 C.南京 D.北平
42.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左宗棠 C.荣宗敬 D.聂耳
43.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
44.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申报》 B.京师大学堂 C.《民报》 D.商务印书馆
45.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其设计者是:
A.詹天佑 B.张謇 C.侯德榜 D.严复
46.有一部译著,它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此书的译著者是: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梁启超
47.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
48.在我国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A.18 B.19 C.19 D.19
49.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50.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大江南北,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其曲作者是: A.冼星海 B.聂耳 C.徐悲鸿 D.郭沫若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本选择题答案填至多选题答题卡处)
1.历史上留下的诗句或挽联,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两组诗句或挽联,形容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张学良
2.关于《马关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马关条约》签订于中国和日本之间
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马关条约》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之洞
4.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到来,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中国的近代化,其中,代表事件有: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6.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A.自强 B.民主 C.求富 D.科学
7.对五四运动的说法,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其导火线
D.五四爱国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8.同学排演南昌起义的历史剧,在指挥现场的一幕中,可能出现的人物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贺龙 D.朱德
9.历史上,国共两党分分合合,下列事件中,属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战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10.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党政权覆灭
三.列举题(本题共2小题,7分)
1.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4分)
2.列举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3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8分)
1.简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5分)
2.1936年,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请简述:
(1)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1分)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分)
篇8: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0.5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D C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B D B D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D B B A C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C D A D B A D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A A D A C A B C B
多项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C AC AD ABCD AC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BD ABCD BCD BD BCD
三.列举题(本题共2小题,7分)
1.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4分)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每位代表人物1分,错字不给分)
2.列举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3分)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每个战役1分,错字不给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题,8分)
1.简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5分)
时间:1842年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每点1分,共5分)
2.1936年,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请简述:
(1)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1分)
周恩来(1分,错字不给分)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必须加“初步”二字)
篇9:八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山东东营胜坨中学八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
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虎门条约
C.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 D.三元里人民抗英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②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勇于创新,是国家建设的主人,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节日——青年节,它是为纪念哪个历史事件而设的?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红军长征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它巩固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D.这次运动的主力自始自终都是学生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董必武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通过第一个党纲
B.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C.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934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是红军长征胜利78周年。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强渡大渡河 D.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这是因为:
A.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B.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圆明园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美俄联军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帝所写,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刘铭传 D.左宗棠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维护清朝统治
周洋同学是八年级(4)班的历史科代表,他想设计一份主题为“洋务三十年”的历史小报,你认为他应该收集下列哪些人物的资料:
①曾国藩 ②林则徐 ③李鸿章 ④左宗棠 ⑤洪秀全 ⑥张之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其导火线是哪个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的变法,67年的革命,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1月2日
请回答:
(1)“34年的自强”是指历史上的什么运动?(2分)
(2)“16年的变法”的核心事件是什么?(2分)
(3)“67年的革命”中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6分)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6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请回答:
(1)196月3日,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运动的中心、主力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请你回答:运动的中心由哪里转移到哪里,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什么?(4)
(2)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请你写出五四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6分)
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请回答:
(1)红军长征途中哪一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它的召开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作用?(4分)
(2)红军长征的胜利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
判断题
诊断题(请你当裁判。对的打“√”,错的打“×”。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3. 19,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一年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4.黄埔军校是1924年由孙中山在上海创办的。
5.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6.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驱。
7.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8.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是汪精卫。
9. 1928年,张作霖发动“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10.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篇10: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1 .假设甲、乙、丙、丁是西周时代的人,请判断那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 .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C. 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 .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但德才兼备
2.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兄终弟及的传统
3. 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动摇 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 .分封制的动摇 D. 周王至尊地位的动摇
4.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 已破陈,即县之。”“ ( 韩桓惠王十年 ) 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A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 .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 .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5. 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A.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 .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 .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6.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7. 电影《英雄》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关于秦始皇是不是大英雄的问题,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 .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 .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D .留下的万里长城和秦陵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
8.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 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9 .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中央官制 D .皇位世袭制
10 .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 ”, 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 .嬴政功绩极大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 .实行礼制
11 .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本质意图是
A. 统一全国交通、文字和文化 B .打击东方六国残余势力
C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D .方便皇帝出巡和军事上控制全国
12. 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其中秦朝担任此职责的官员是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刺史 D .通判
13. 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里提到的选官方式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4. 清朝学者徐大椿《道情》中写道,“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作了欺人技……”由此可见,作者抨击
A. 八股取士 B .读书无用 C .经世致用 D .考试作弊
15.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法律体系 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实行科举制
16. 在中国戏曲或民间故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节:某人自己或家人蒙受了冤屈,从而发奋读书,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然后昭雪世间冤屈,惩处贪官恶霸。从上述内容中推断最准确的可能是他当上了
A .汉朝的刺史 B .唐朝的丞相 C .秦朝的御史大夫 D .元朝的监察御史
17.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雍正皇帝时这套制度得到空前强化。在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B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技的进步
1 8 .“从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外国输华商品增长三倍,中国原 料出口也相应增加,中国入超趋势增强。”上述情况表明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在正当的商品贸易中,中国一直占优势 中国已经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A . B. C . D .
19. 19 世纪 30 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 .垄断贸易的要求 B .商品输出的要求 C .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 .资本输出的要求
2 0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 .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 .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 .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21. 义和团揭帖中说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摒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 船。”以上材料反映义和团 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 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A . B . C . D.
22. “东突”组织是潜伏在新疆地区的恐怖势力,其主要宗旨就是把新疆地区独立出去。 年奥运会期间我国加强了对其的防范和打击。事实上,我国自汉代就对这一地区实行了有效管理,清代又设置了行省。新疆行省的设置是基于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三元里抗英推动 C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D .日本割占台湾的刺激
23.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 .全面赞扬与肯定
24.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龙王泣舰沉波,上相锚轩 ( 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 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人 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A . B. C . D .
25 .近代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 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抗衡的 落后就要挨打 清政府统治的腐朽、落后 工业革命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A . B . C . D
26 .电视剧《特殊的使命》中有一个镜头: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军将领边国烈命令其下属赶快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边国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
A .革命统一战线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爱国统一战线
27 .《东史郎日记》这样写道:“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下列史实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南京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 建立 731 部队 大“扫荡”
A . B . C . D .
28. 在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 B. C. D.
29.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A.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 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
C.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30.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 B . C . D .
31. 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A .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我国每年的秋季“国耻日”所纪念的日本侵华事件发生在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3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 全民族的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A. B. C. D.
34 .《八路军军歌》中唱到:“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 .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 .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的--高潮 D .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35 .日本天皇 1937 年 9 月 2 日 发出的《宣战诏书》称:“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 .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B .天皇是日本最高统治者,是军队最高统帅
C .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负责人 D .天皇为东亚和平作了最大的努力动员
36. 地处长江下游的江浙沪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一称呼起源于
A .宗法制度 B .古代地名 C .西周分封 D .汉初封国
37 .《史记》载 : “元元黎民 , 得免于战国 , 逢明天子 , 人人自以为更生。”司马迁在这段文字中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
38 .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开创的中国之政的基本特点在于
A. 权力的高度集中 B. 严格的等级制度 C. 紧密的血缘纽带 D. 浓厚的专制主义
39.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国史新论》中的这一观点实质上反映了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40. “ 中国无世袭贵族 , 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所说的这段话针对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A. 郡县制度 B. 察举制度 C. 科举制度 D. 刺史制度
41. 元朝开创的行省被当今一些史学家称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其 意思是说
A. 行省不是当时的地方管理机构 B.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C. 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42.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历史进步,这主要是指郡县制
A 扩大了疆域 B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利 D 促进了民族融合
43. “举秀才,不识书,查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句话充分反映了
A 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44. 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②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官员 ④明朝废除丞相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5.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一般指封建社会)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站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46. 丘逢甲《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导致台湾“成异域”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7. 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 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 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 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48.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保路运动 D. 辛亥革命
49.1937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 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 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 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50.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行之一。我们 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为有力的证据是
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 ” 描述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5 分)
5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2 分)在此之前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 分)
⑵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 2 分)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2 分)
⑶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 分)它产生于什么朝代?( 2 分)
⑷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3 分)请简要说明理由。( 10 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 5 :DBCDB 6 — 10:DABDB 11 — 15:CADAC 16 — 20:DCCBA 21 — 25:CACAA
26 — 30:BDDDB 31 — 35:AAADC 36 — 40:CDADC 41 — 45:CBAAA 46 — 50:CDBCD
非选择题:略
篇11: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卷1为选择题,共计35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3、卷2为非选择题,共计65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⑵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⑶考生综合能力较差,如第38小题学生都能写出孙中山来,但是综合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做出的贡献却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41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12:七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听力部分(20分)
A)根据所听问题选择正确应答的句子.(听两遍)(5分)
( )1.A.Yes.I do. B.In the morning. C.At about 6:30.
( )2.A.My father does. B.My sister is. C.He will.
( )3.A.No,you can’t. B.Yes,he does. C.Sorry, I am afraid I can’t.
( )4.A.On the playground. B.Write e-mails to my friend C.By bike.
( )5.A.I enjoy it very much. B.I’m glad you like it. C.You are right.
B)根据所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听两遍)(5分)
( )6.What does Sandy’s mother do? A.A doctor. B.A teacher. C.A worker.
( )7.How does Jim usually go to school? A.By bus. B.By bike. C.On foot.
( )8. What is Sandy doing now?
A.She is flying a kite B.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C.She is having dinner
( )9.How is Millie in the talk? A.Polite. B.Funny. C.Happy.
( ) l0.When was Lily born? A.On January l B.On March 8.C.On October 1.
C)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听两遍)(5分)
( )11.Where does Millie come from? A.Beijing. B.Shanghai.C.England.
( ) 12.What is Millie doing in China? A.She is working in China.
B.She is studying in a middle schoo1. C.She is playing games with her friends.
( ) 13. Who doe s Millie often play games with?
A.Her Chinese friends. B.Her father and mother. C.Her English friends.
( )14.What does her father do in China?
A.He is a driver B.He is a teacher C.He works in Beijing.
( ) 15.What does Millie and her father like about China?
A.Only the Chinese food. B.Only the Chinese people.C.Food and people.
笔试部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 ) 1.That’s ________football.I like playing ________football very much.
A.a:the B.a:/ C.a:a D.the;/
( ) 2.________name is Lily.teaches ________English.
A.She,She,their B.She,She,them C.Her,She,their D.Her,She,them
( )3.1want to ________a te acher when I grow up.
A.be B.do C,am D.|
( )4.How do you ________this in English?
A.speak B.tell C.talk D.say
( ) 5.He enjoys ________the radio.
A.to listen B.to listen to C.1istening D.1istening to
( ) 6.Do you know the teacher ________long hair?
A.has B.have C.with D.having
( ) 7.MY birthday is ________I 4th November.
A.at B.on C.in D.of
( ) 8.It’s time ________.
A.for school B.to school C.to go to school D.A and C
( ) 9.He often ________books ________the library.
A.borrows;from B.buy;from C.buy;to D.1end;from
( ) 10.Do you know the answer ________ the question?
A.to B.of C.at D.in
( )11.After school,I often ________Simo n to go home together.
A.meet up B.meet up with C.see with D.meet on with
( ) 12.That’s Jim’s bag.Give ________,please.
A.it him B.it to him C.them him D.him them
( )13.Tom,________his brother,________playing computer games.
A.1ike; like B.1ikes;likes C.1ike;likes D.1ikes;like
( )14.Are ________of you from the same family,Jane and Ann?
A.both B.each C.all D. no
( )15.-Give me some oranges,please.- ________-
A.Here you are B.That’s all right C.OK,give you D.It’s here
二、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l0分)
Maria and Peter live in 1 .They 2 to school together.They are in the same 3 .They have 4 from Monday to Friday. After schoo1, Maria and her friends go 5 .6 Peter is still 7 school. He and his friends play football. On Saturday Maria and Peter go to Beijing Jingshan School to study. 8 Sunday they stay at home.They have a bird. Her name is 9 .She is 10 a cat.
( )1.A.America B.England C.China D.Japan
( ) 2.A.ask B.go C.come D. be
( )3.A.schools B.school C.school’s D.schools’
( )4.A.class B.classes C.a class D.some class
( ) 5.A.home B.to home C.homes D.to homes
( )6.A.And B.But C.Now D.Too
( ) 7.A.under B.on C.at D. of
( )8.A.In B.On C.At D.Of
( )9.A.cat B.a cat C.Cat D.cats
( ) 10.A.like B.look C.know D./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A
Here are two pictures.A man and a boy are in one picture.Who are they?
Let me tell you.The man is Mr White,and the boy is Daniel.He’s the man’s son.Now they are in the boy’s bedroom.We can see some Chinese books in the desk.And on the bed is a shirt•
It,s Daniel’s.His trousers are on the bed,under his shirt,too.
Now let’s look at tile other picture.You can see a woman and a girl in it.1 he woman is
Daniel’s mother and the girl is her daughter, Ann.In Ann’s room,you can see a photo of the Whites On the white wall.Between the windows is a desk.A clock is on the desk.It is eleven.What’s that
On the floor? Oh,it's Ann’s hat.It is fun to look at these pictures.
( )1.In the two pictures we can see ________.
A.two people B.three people C.four people D.five people
( )2.Mr White is ________.
A.Ann's brother B.Ann’s father C.Daniel’s friend D.Daniel’s teacher
( )3.Daniel’s trousers are ________.
A.On the bed B.in the desk C.on the floor D.under the desk
( )4.What colour is the hat?
A.White B.Red C.Black D.Sorry,I don’t know.
( )5.In Ann’s bedroom we can see a ________.
A.cat B.ball C.shirt D.clock
B
We are learning English,but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 A student can know a lot about English,but maybe he can not speak English.
If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swim,you must get into the river.And if you want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you must play football.So,you see,you call learn English only by using it.You listen to your teacher in class.You must read},our lessons every day.You must speak English to your classmates and also you must write in English.Then one day,you may find your English very good.
( )1.You know a lot about English but maybe you ________.
A.can’t speak it B.can study it C.can’t study it D.can’t use It
( )2.You must get into the river ________.
A.to Play with water B.to go boating
C,to learn how to swim D.to catch a fish
( )3.Do you want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Please ________.
A.put your football away B.buy a good football
C.play football D.watch others play football
( )4.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
A.We must have a good English book. B.We must have a good English teacher.
C.We must see more Engli sh films. D.We must use it often.
( )5.Who can you speak English to in your class?
A.Only my classmates. B.My English teacher and classmates
C.My father and mother. D.All my friends.
四、根据中文提示,用下列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分)
1.Daniel is a ________ (乐于助人)and polite boy.
2.They are good at swimming.They are all good ________ (游泳者).
3.My ________ (爱好)are football and volleyball.
4.Jane and Emma are ________ (成员)of the dancing Club.
5.Yao Ming is my ________ (最喜欢的)player.He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
6.We often have dinner in the ________ (餐馆)at the weekend.
7.P1ease look after your ________ (同学)clothes.They are doing sports activities.
8.Thank you for ________ (组织)this English party.
9.How many ________ (月份)are there in a year? There’re twelve.
10.Wake him up.He must do morning ________ (练习).
五、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分)
l. ________your parents ________ (come)from Shandong?
2.He spends two hours ________ (do)his homework every day.
3.What ________Mary(have)fo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She ________ (have)an egg and a glass of milk.
4.I’d like you ________ (see)a film with me.
5.The twins don)t know how ________ (play)football.
6.We are all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 (meet)you. ‘
7.At the weekend,the Greens ________ (go) ________ (run)for half an hour.
8. I often practise ________ (play)volleyball.
六、句型转换(每格0.5分,连词成句每句1分,满分10分)
1.Mr Zhang has lots of friends in Yangzhou.(否定句)
MrZha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friends in Yangzhou.
2.Sandy usually goes to school on toot every day.(同义句)
Sandy usually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every day.
3.We can’t put our coats here.(祈使句) ________ ________ our coats he re.
4.He does well in Maths.(同义句) He ________ ________ at Maths.
5.I sleep for 8 hours every day.(划线提问) ________ ________do you sleep every day?
6.My friends are well(划线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your friends?
7. The red pen is mine(划线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is yours?
8.Amy is a member o f the Reading Club(同义句)
Amy ________ ________the Reading Club
9.often,football,TV,on,you,do,watch,games(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翻译句子(10分)
1.你喜欢看世界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天别忘了把你的书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点钟了。也许商店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喜欢读书因为他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世界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表哥经常在周六放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15)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以“Kitty’s School Day”为题写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可适当发挥。
Get up 7:00 a. m
Have breakfast 7:20 a. m
Have lessons 8:15-11:40 a. m
Have lunch 11:40-1:20 a. m
Have lessons 1:30-3:30
Go the dancing lesson 3:40-4:40
七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答案
听力A)CACBB B)BBBAB C)CBABC
笔试部分
一、1-5 BDADD 6-10 CBDAA 11-15 BBCAA
二、1-5 CBBBA 6-10 BCBCA
三、1-5 CBADD 6-10 ACCDB
四、1.helpful 2.swimmers 3.hobbies 4.members 5.favourite 6.restaurant 7.Classmates’ 8.organizing 9.months 10.Exercises
五、1.Do.come 2.doing 3.does have.has 4.to see 5.to play 6.Meeting 7.goes,running 8.Playing
六、1.Doesn’t have,many 2.walks to school 3.Don’t put 4.is good 5.How long 6.How are 7.Which pen 8.is in 9.Do you often watch football games on TV?
七、1.Do you like watching the World Cup? 2.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books tomorrow. 3.It’s l0 o’clock.Maybe the shop is closed.4.Tom likes reading because he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5.My cousin often fly kites on Saturday.
八、(略)
★ 初三历史期末总结
★ 历史教学计划
★ 八年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2篇)】相关文章: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2023-08-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总结2023-09-02
历史学期教学计划2023-07-10
高三英语上学期教学计划2023-08-26
上学期高三年级生物教学计划2022-05-04
新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023-01-27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复习计划2024-03-31
高三备课组教学计划2023-05-11
八年级月考的反思总结2023-12-10
陵水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中考备考工作计划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