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

时间:2024-03-31 07:37:35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共12篇)由网友“lmd987s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

篇1:《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未果,寻病终( )

(3)阡陌交通(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5)无论魏晋( ) (6)处处志之( )

(7)屋舍俨然( ) (8)阡陌交通( )

(9)便要还家( ) (10)乃不知有汉( )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 (12)渔人甚异之( )

(13)悉如外人( ) (14)桑竹之属( )

(15)怡然自乐( ) (16)不足为外人道也( )

(17)欣然规往( ) (18)豁然开朗( )

(19)咸来问讯( ) (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二.判断。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四.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

1.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

2.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

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5.本文包含许多成语,至今仍然使用的有:

如世外桃源

6.“我们来到大新名仁田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喧嚣,陶醉在这优美的山水田园之中。”句中“世外桃源”来源于“桃花源”的故事,在这里比喻什么?

7.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8.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

9.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10.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11.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12.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13.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4.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5.请就文中所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16.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17.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18.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0.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22.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23“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2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25.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26.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27.“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29.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30.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

31.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32.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5.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36.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7.“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38.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39.本文有两个细节含蓄表明了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请找出这两个细节。

40.有人认为《桃花源记》跟我们当下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不合拍,而且增长了人们消极避世的惰性。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3)田间小路 (4)妻子及儿女 (5)不要说,(更)不必说 (6)做标记 (7)整整齐齐的样子 (8)互相通达(交错相通)(9)通“邀”,邀请 (10)竟然 (11)值得 (12)对……感到诧异 (13)都,全 (14)类 (15)愉快的样子 (16)对;向 (17)计划 (18)敞亮的样子 (19)都(20)邀请

二.1.C (通“讠志”,做标记) 2.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

三.(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4)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5)(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6)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7)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8)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11)这个人(渔人) 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12)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四.1.陶渊明 东晋或“晋”或“晋代”

2.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3.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

5.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6.原指与现实社会隔阂、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这里指后者。

7.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8.提示: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9.提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0.能结合文章内容;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示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11.答案要素: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12.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答出后面一点即可)

13.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境界”。

14.世外桃源;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15.这个理想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它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能言之有理即可)

1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只要含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即可)

17.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出现任意两个关键词或谈出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均可)

18.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语言流畅即可)

19.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20.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21.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22.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2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4.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25.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26.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27.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28.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29.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30.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31.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33.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⑴源中生活安宁,⑵能安居乐业,⑶和睦相处。

3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35.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36.(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37.示例:“如此”是指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

38.示例: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开放性试题,扣紧题意,文从句顺即可。)

39.一是渔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二是刘子骥“未果,寻病终”。

40.示例:不认同。《桃花源记》看似写隐逸避世,其实是写理想社会,写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其精神实质是积极进取的,而非消极颓废。

篇2: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阅读文言文(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篇3:《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阅读文言文(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十四.、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8226;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篇4:《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参考答案】

一.1、D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 :这个人为( 他 们)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1分, 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

三.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四.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甲)(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 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八.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 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1.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B

十三.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十五.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篇5:中考英语三轮复习法

中考英语三轮复习法

(1)课本知识回顾

中考是针对初一至初三知识点系统的考察,初三学生对初一初二所学的英语知识已有遗忘或不牢,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这个阶段按单元归纳语言知识点,对各单元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注意基础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通过配套的练习、试卷等,复习检测,逐步形成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复习本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将课本中的重要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

(2)语法专题复习

语法专题复习要突出重点,牢固掌握。

在对课本知识的回顾后,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本轮的复习,既抽象难懂,又枯燥无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点滴渗透,不断推进。

A.英语的十大类词:名词、代词、冠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数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B.英语的九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

C.句子分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D.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E.简单句的基本句型的用法

F.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以及复合句

G.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H. 非谓语性动词的用法: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

I.主谓一致:

*三个原则:意思一致、语法一致和就近原则

*并列结构作主语:and, both...and..., or,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also… ,not...but...,

*名词+介词短语作主语

*不定代词作主语

*There be 和 Here be 的就近原则

*特殊名词作主语

*表数量概念的词或短语作主语

*动名词不定式或从句作主语

J.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

K. 虚拟语气的用法

L. 倒装句、省略句和强调句的用法

我们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就是使用语言。我觉得语法对于一种语言来说就好像一根拐杖一样,当我们还不会走路或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才会想到它。

在复习的过程中反复练习,逐步对语法有整体的印象,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专项复习及综合训练

专项复习与综合性训练复习,如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此外,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重点是全面提升应对考试的能力。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本轮侧重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中,提高综合能力,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

* 词汇部分

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重视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建议将每一次阅读、习题出现的陌生单词及不熟悉单词单独誊抄在单词本,每天每周反复记忆

* 听力部分

建议每天坚持听说20~30分钟,保持耳朵对语言的敏感和熟悉程度。尤其要有意识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把听到的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

* 单项选择部分

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是:考点多,潜隐性强。强调在语境中考查所学知识,在语境中体现语言的运用和交际。

* 完形填空部分

完形填空题既能检测对单词辨析、单词搭配、惯用法以及语法的掌握,又能考查 篇章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故而成为中考试题中不可或缺的、调节整个试卷难易程度的杠杆题。建议平时多积累固定搭配用法、词义辨析、动词短语等。

* 阅读理解部分

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既是我们英语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但要求看懂文章,而且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做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先通览全文或先读题,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

* 首字母填空

通览全篇,通过上下文句意理解、逻辑推理、固定搭配以及句型结构等方法相结合

* 书面表达部分

要做好书面表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的准确性

②语言的得体性

要注意摆脱汉语的影响,写出地道的英语,避免Chiglish的出现。

③表达的连贯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如果有不确定的单词或句型不要冒险去写,换作自己熟悉的词汇短语

冲刺策略

基础为主,做题为辅。

经过三轮的复习后,在最后冲刺时应避免的误区,这段时间只看书或者只做题。其实,科学的方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课本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

同样的内容可以变换出很多的题型和角度,不变的是基础知识,所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是根本。

本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侧重宏观方面的,注重知识体系的特点,而不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但这并不是说不再去做题,因为应试技巧是有惯性的,所以不要把考试的习惯中断,应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练手。

不过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考前归纳总结的过程,建议不要做大量的题目,因为有时题目会使思维变得狭窄,尤其是不要去做那些偏题、怪题。

可以做一些典型题目,把它们的特点了然于胸。同时训练答题的策略,考试分为基础题、中等题、难度题三部分。

基础题考查基础知识,中等题考查运用能力,难度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答这三种题型,要知道“慢做会题,求全对;稳做中等题,一分也不浪费;后做难度题,值得去回味”的道理。

通过分轮复习到综合复习,能够从不同角度得到反复的复习和强化练习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同时在心理上也得到相应的调节,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

掌握句子中的短语和语法是整个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300个)

ps.文中红字为短语,绿字为考点

1. 毕竟,这个孩子太小还不能上学。

After all, the kid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2. 我来自中国。I come from China.

3. 我的梦想会实现的。My dream will come true.

4. 她过去靠卖书为生。

She used to earn her living on selling books.

5. 我家离学校不远。

My home isn’t far from the school.

6. 我喜欢去钓鱼。I enjoy going fishing.

7. 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老师。

I would like to be a teacher when I grow up.

8. 我每天都过得很愉快。

I have a good time every day.

9. 我乐于和平地生活。

I enjoy living in peace.

10. 我喜欢浏览英语报纸。

I like looking through English newspapers.

11. 我乐于和别人交朋友。

I enjoy making friends with others.

12. 我一点都不喜欢抽烟。

I don’t like smoking at all.

13. 从今以后,我不但要更加努力学习还要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From now on, I not only study harder but also try my best to get better grades.

14. 我偶尔喜欢去购物。

I like to go shopping now and then.

15. 我们一做完饭就应该把火灭掉。

We should put out the fire as soon as we finish cooking.

16. 我不喜欢炫耀自己。

I don’t like to show off myself.

17. 我以前在电脑游戏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我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

I used to spend so much time on computer games that I lost interest in study.

二、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

18. 我过去常常拜访我的朋友。

I used to call on my friends.

19. 明天我一到美国就给你打电话。

I will call you up as soon as I arrive in America tomorrow.

20. 我很高兴照顾我喜欢的人。

I am glad to care for the people who I care for.

21. 在我回家的路上,我碰见了我的老朋友。

I came across my old friend on my way home.

22. 每天直到我回来,我父母才睡觉。

My parents don’t go to bed until I come back every day.

23. 我恭喜你取得很大进步。

I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great progress.

24. 我们应该互相学习。

W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25. 听说你现在过得很愉快,我很高兴。

I am glad to hear that you enjoy yourself now.

26. 我害怕与他相处不好。

I am afraid to get on badly with him.

27. 我和我的朋友们玩得很高兴。

I have fun with my friends.

28. 我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I am glad to hear from you.

29. 我经常看见他匆匆忙忙的去上学。

I often see him go to school in a hurry.

30. 我很高兴我们相互有共同之处。

I am glad that w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31. 我很高兴你能信守诺言。

I am glad that you can keep your word.

32. 我刚才撞上了我的老朋友。

I knocked into my old friend just now.

33. 我的父母总是叫我别嘲笑别人。

My parents always tell me not to laugh at others.

34. 她总是一见到我就做鬼脸。

She always makes a face as soon as she sees me.

35. 他既不喜欢游泳也不喜欢跑步。

He likes neither swimming nor running.

36. 我过去常挨着他坐。

I used to sit next to him.

37. 他学习不如我努力。

He doesn’t study so/as hard as I.

38. 当然,我们应该与别人和睦相处。

Of course, we should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39. 我奶奶以前反反复复给我讲过这个故事。

My grandmother used to tell me the story over and over again.

三、环境

40. 就我所知,北京因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As far as I know, Beijing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41. 我们应该阻止人们砍伐树木。

We should stop people from cutting down trees.

42. 我们应该尽力阻止动物灭绝。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stop animals from dying out.

43. 每天做扫除很必要。

It’s necessary to do some cleaning every day.

44. 这儿有许多可做的,例如,你可以帮助打扫干净城市公园。

There is much to do here, for example, you can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45. 总之,保护环境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In a word,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46. 为什么不尽早拯救在危险中的动物呢?

Why not save the animal in danger as early as possible?

47. 我认为回收废纸取代扔掉它更好。

I think it’s better to recycle waste paper instead of throwing it away.

48. 我认为我们的城市缺少水。

I think that our city is in need of water.

49. 我想要大家都加入到环境项目中来。

I would like everyone to join in the environment project.

50. 勿踩草坪对环境来说是有好处的。

It’s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to keep off the grass.

51. 我们应该不断关注我们的环境。

We should keep on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四、日常生活

52. 我父亲每天都给我一点钱。

My father gives me a bit of money every day.

53. 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几本书。

My mother bought a few books for me yesterday.

54. 请你递给我一点儿水好吗?

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a little water?

55. 他上周借给我许多书。

He lent a number of books to me last week.

56. 他去年送了我一双鞋。

She sent me a pair of shoes last year.

57. 今天上午我们老师告诉过我们一则好消息。

Our teacher told us a piece of good news this morning.

58. 我奶奶反反复复给我讲过这个故事。

My grandma tells the story to me again and again.

59. 在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

There are all kinds of fishes in the sea.

60. 天晴后,请你打扫一下你的院子好吗?

Will you please clean up your yard after the sky is clearing up?

61. 老师一进来我们就停止说话了.

We stopped talking as soon as the teacher came in.

62. 赶快!,咱们去购物。

Come on! Let’s go shopping.

63. 为什么不切断煤气呢?

Why not cut off the gas?

67. 我们老师请我们填表。

Our teacher asked us to fill in the form.

68. 他有时带给我一些书。

He brings me some books from time to time.

69. 我想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I would like to get along well with my classmates.

70. 赶快,否则我们会上学迟到。

Hurry up, or we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6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处理各种问题。

We have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our daily life.

65. 你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去上学。

71. 为了他能拍一些好照片,我借给他相机。

I lend him a camera in order that he can take some good photos.

72. 我们最好别在公共场合大声聊天。

We had better stop talking loudly in public.

73. 我刚才听见她唱歌了。

I heard her sing just now.

74. 如果这场雨一直下着,会对我们生活不利。

If this rain keeps up, it will be bad for our life.

75. 她太小而不能照顾她自己。

She is too young to look after herself.

76. 我不再介意告诉我坏消息。

I no longer mind telling me bad news.

77. 从那以后,我不再给他看我的照片了。

From then on, I didn’t show my pictures to him any more.

五、学校

78. 我为我们的学校自豪。

I am proud of our school.

79. 我们的老师总是对我们很严格。

Our teachers are always strict with us.

80. 每天乘公交车上学花费我一个小时。

It takes me an hour to go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81. 我们的老师使我们继续学习。

Our teachers make us carry on with study.

82. 开展这次测试要花费我们一个小时。

It will take us an hour to carry out this test.

83. 为什么不提出一些赶上别人的好建议呢?

Why not come up with some good advice to come up with others?

84. 即使天气很差,我们也必须尽力准时到学校。

We have to try our best to get to school on time even though the weather is terrible.

85. 我们的老师经常告诉我们永远爱我们的祖国。

Our teacher often tells us to love our country for ever.

86. 从早到晚我们都忙于学习。

We are busy studying from morning to evening.

87. 请你把这些试卷分发给学生好吗?

Could you please give out these papers to the students?

88. 在你交试卷前,你最好检查一下。

You had better go over the paper before you hand in the paper.

89. 翻阅你们的作业花了我许多时间。

It took me a lot of time to go through your homework.

90. 我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讨厌学习。

I asked him in surprise why he hated studying.

91. 最终,他和我都及时到了学校。

In the end, both he and I arrived at school in time.

92. 我们班由40个学生组成。

Our class is made up of 40 students.

93. 每天走着上学花我20分钟。

It takes me twenty minutes to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

六、个人兴趣

94. 我喜欢课后打篮球。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fter class.

95. 他乐于周游全世界。

He enjoys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

96. 除了滑冰外,她还讨厌游泳。

She hates swimming as well as skating.

97. 我哥哥也喜欢跑步。

My brother likes running as well.

98. 我姐姐和我一样擅长唱歌。

My sister is as good at singing as I.

99. 我既喜欢打网球又喜欢踢足球。

I enjoy playing both tennis and football.

100. 你愿意在晚上还是在白天工作?

Would you like to work by night or by day?

101. 我喜欢用水装满这个瓶子。

I like filling the bottle with water.

七、饮食与健康

102. 我们的健康与我们的饮食习惯相关联。

Our health connects with our eating habits.

103. 好的健康取决于好的食物、锻炼和足够的睡眠。

Good health depends on good food, exercise and enough sleep.

104. 他很累以至于在课上睡着了。

He was so tired that he fell asleep in class.

105. 他一到那儿就病倒了。

He fell ill as soon as he got there.

106. 换句话说,健康就是一切。

In other words, health is everything.

107. 吸烟对健康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Smoking isn’t good for health at all.

108. 他吃了很多垃圾食品以至于长胖了。

He ate so much junk food that he put on weight.

八、体育与健康

109. 首先,我们应该每天坚持做锻炼。

Above all, we should keep doing sports every day.

110. 运动是很有趣的以至于几百万人喜欢它。

The sport is so interesting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like it.

111. 请你一个一个的递给我球好吗?

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balls one after another?

九、语言学习

112. 我每天花许多时间学习数学。

I spend a lot of time in studying math every day.

113. 他坚持努力学习,结果他取得了很大进步。

He keeps studying hard, as a result,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114. 我看见他讲英语仿佛他是一个美国人。

I see him speak English as if he is an American.

115. 只要你坚持努力学习,你会取得很大进步的。

As long as you keep studying English hard,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116.我会像往常一样继续努力学习的。

I will go on studying hard as usual.

117. 只要你继续努力学习,你会赶上别人的。

As long as you keep on studying har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118. 我们老师叫我们把这些句子翻译成英语。

Our teacher told us to change th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19. 我们仅有很少的时间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日夜学习。

We have only so little time that we have to study day and night.

120. 即使我们很累,我们也必须坚持努力学习。

We have to keep studying hard even if we are tired.

121. 自从我来这所学校以来,我就坚持努力学习。

I have kept studying ever since I came to this school.

122. 你们最好面对面地练习讲英语。

You had better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face to face.

123. 首先,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记住尽可能多的单词。

First of all,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remember words as much as possible.

124. 从今以后我会在英语上花大量时间的。

I will spend a lot of time on English from now on.

125. 从那以后我不再害怕黑暗了。

I wasnot afraid of the dark any more from then on.

126. 你最好把它取下来。

You had better get it down.

127. 我们从周一到周五上课。

We have classes from Monday to Friday.

128.我的老师经常花大量时间帮我英语。

My teacher often spends a lot of time helping me with my English.

129. 实际上,我告诉过他怎样给别人发电子邮件。

In fact, I told him how to send emails to others.

130.为了使我的梦想实现,我不得不坚持努力学习。

In order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I have to keep studying hard.

131. 我期待取得好成绩。

I look forward to getting good grades.

132. 我经常花许多时间在词典查单词。

I often spend lots of time in looking up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133. 是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的时候了。

It’s time to make up our mind to study hard.

134. 多或少就一个小时的练习。

It’s an hour’s practice, more or less.

135. 今晚直到我完成作业才上床睡觉。

I will not go to bed until I finish doing my homework tonight.

136. 你为什么不按时交作业?

Why don’t you hand in your homework on time?

137. 我过去通过收音机学习英语。

I used to study English on the radio.

138. 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Would you please say it once again?

139. 再听一遍怎么样?

How about listening once more?

140. 我们应该为考试做好准备。

We ought to get ready for the test.

141.我们老师叫我们上课要注意黑板。

Our teacher told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lackboard in class.

142. 我很高兴你能指出我的错误。

I am glad that you can point out my mistake.

143. 老师叫我们记下重要的东西。

The teacher told us to put down something important.

144. 到目前为止,我已坚持学习英语了。

I have kept study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 so far.

145. 只要我们坚持讲英语,我们会讲好英语的。

So long as we keep speaking English, we will speak English well.

146. 这数学题很难,几乎没有学生能做出来。

The math problem was so hard that few students could work it out.

147.你学习越努力,你就会学得越好。

The harder you study, the better you will learn.

148.前几天,我忙于准备考试了。

The other day, I was busy getting ready for the test.

149.为什么不考虑请老师帮助呢?

Why not think about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150.我通常一醒来就开始学习。

I usually start to study as soon as I wake up.

151.老师请我们翻过来浏览下一页。

The teacher asked us to turn over and look through the next page.

十、节假日活动

152. 我一到学校就忙于学习。

I am busy studying as soon as I arrive at the school.

153. 直到你登记了才可以住旅馆。

Don’t stay in the hotel until you check in.

154. 直到你结账了才能离开。

You will not leave until you check out.

155. 春节期间全家人都乐于聚在一起。

The family enjoy getting together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156. 为了阻止人们陷入危险,我们最好排队上车。

In order to stop people from being in danger, we had better get on the bus in order.

十一、其它

157.我认为鲸不是一种鱼。

I don’t think that a whale is a kind of fish.

158.依据事实,我认为你是不对的。

According to the fact, I don’t think that you are right.

159. 你能同意那样做我很高兴。

I am glad that you can agree to do that.

160. 我想我们最好同意他的看法。

I think we had better agree with them.

161. 这台电脑占据了太多空间。

This computer takes up too much space.

162. 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

English people lik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163. 我们乐于谈及过去的时光。

We enjoy talking of old times.

164. 我后天想要呆在家里。

I would like to stay at hom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165. 前天,直到我做完了我的工作才回家的。

I didn’t go home until I finished doing my work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166. 我以前考虑要当一名工程师。

I used to think of becoming an engineer.

167. 建这座桥花了几千人几年时间。

It took thousands of people a few years to build the bridge.

168. 扔掉这些箱子是很浪费的。

It’s wasteful to throw away these boxes.

169. 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

It’s too dark to see anything.

170. 我试穿一下这件外套你介意吗?

Would you mind my trying on this coat?

171. 尝试这个主意怎么样?

How about trying out this idea?

172. 请你把收音机调低一点好吗?

Will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

173. 没关系! That’s all right.

174. 我一到伦敦就给你打电话。

I will call you up as soon as I arrive in London.

175. 这本书过去属于我的。

This book used to belong to me.

176. 我上学迟到了因为公共汽车坏了。

I wa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the bus broke down.

177. 我看见他闯入了。I saw him break in.

178. 昨晚发生了一场火灾。

A fire broke out last night.

179.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培养了几百个孩子了。

She has brought up hundreds of children so far.

180. 他已建立起一个足球队。

He has built up a football team.

181. 我偶然听见她唱歌了。

I heard her sing by accident.

182. 顺便说一下,我介意抽烟。

By the way, I mind smoking.

183. 我想召集所有学生开个会。

I would like to call in all the students to have a meeting.

184. 我看见一些树叶落下来了。

I saw some leaves come down.

185. 我的新书已出版了。

My new book has come out.

186. 你的帐单共计40美元。

Your bill comes to forty dollars.

187. 太阳还没有升起来。

The sun hasn’t come up yet.

188. 我总是把睡觉与死亡比较。

I always compare sleep to death.

189. 我妈妈喜欢把我跟别人比较。

My mother likes comparing me with others.

190. 我的梦想不再遥远了。

My dream isn’t far away any more.

191. 请你帮我查一下下趟列车何时出发好吗?

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find out when the next train starts?

192. 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去,另一个是逃走。

You have two choices, one is to get back, the other is to get away.

193. 靠近老虎是很危险的。

It’s very dangerous to get close to the tiger.

194. 他们一到田野就开始收割水稻。

They began to get in rice as soon as they got in the field.

195. 下车后你最好别脱外套。

You had better not get off your coat after you get off the bus.

196. 咱们尽快上车吧。

Let’s get on the bus as soon as possible.

197. 我通过电话告诉你我通过了测试。

I got through the phone to tell you that I got through the test.

198. 我每天尽力按时起床。

I do my best to get up on time every day.

199. 我过去常把一些旧书捐给了希望学校。

I used to give away some old books to the hope school.

200. 我会尽快把书还给图书馆。

I will give back the book to the library as soon as possible.

201. 她宁死不屈。

S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give in.

202. 别放弃你的希望。

Don’t give up your hope.

203. 干吧!别担心它。

Go ahead! Don’t worry about it.

204. 别走开! Don’t go away!

205. 时间过的真快!

Time goes by quickly.

206. 继续做运动吧。

Go on doing sports.

207. 继续你的学业。

Go on with your school work.

208. 会议在继续。

The meeting is going on.

209. 你出去时,请把灯灭了。

Please make the light go out when you go out.

210. 你必须按时上交练习册,并且及时分发下去。

You must hand in the exercise books on time and hand them out in time.

211. 请稍等一下! Please hang on a minute!

212. 别挂断电话!我想告诉你重要的事情。

Don’t hang up!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important.

213. 他经常得感冒。 He often has a cold.

214. 我以前听说过他。I used to hear of him.

215. 请随便吃些鱼。

Please 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216. 他经常帮我解决困难。

He often helps me out.

217. 她请我稍等。She asks me to hold on.

218. 我很害怕以至于我屏住呼吸。

I was so afraid that I held my breath.

219. 建鸟巢花了几百人三年时间。

It took hundreds of people three years to build the bird nest.

220. 长城总计6700公里长。

The Great Wall is 6700 kilometers long in all.

221. 你最好别站在我前面。

You had better not stand in front of me.

222. 刚才我听见有人敲门。

I heard someone knock at the door just now.

223. 条条大路通罗马。 All roads lead to Rome.

224.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

Open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225. 他把水放了。 He let out the water.

226. 我们过去以蔬菜和米饭为主食。

We used to live on vegetables and rice.

227. 我们有必要展望未来。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look ahead.

228. 他根本看不起别人。

He doesn’t look down upon others at all.

229. 我们忙于调查此事。

We are busy looking into the matter.

230. 我刚才看见他在找东西。

I saw him looking for something just now.

231. 我们穿过森林时当心蛇。

Look out for the snake when we go through the forest.

232. 我讨厌女人在公共场合化妆。

I hate seeing women make up in public.

233. 该我值日了。

It’s time for me to be on duty.

234. 他的照片在全世界展览。

His photos are on show all over the world.

235. 从前,人们以捕鱼为生。

Once upon a time, people live on fishing.

236. 他很激动,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He was so excited that he told me the good news out of breath.

237. 他太懒,结果他失业了。

She is so lazy that she is out of work.

238. 我看到他经过了。 I saw him pass by.

239. 我会尽快还你钱的。

I will pay back your money as soon as possible.

240. 我帮她付了书钱。

I helped her to pay for the book.

241. 你为什么不挑出你的书呢?

Why don’t you pick out your book?

242. 我开车接他时,我见到一个箱子。

I picked up a box when I picked him up.

243. 他指向门向我示意上面的一幅画。

He pointed to the door to show me a picture on it.

244. 防御火灾爆发是很重要的。

It’s very important to prevent fire from breaking out.

245. 我们最好为未来储存一些钱。

We had better put away some money for the future.

246. 你最好别推迟做作业。

You had better not put off doing homework.

247. 你最好穿上你的外套。

You ha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

248. 请你把这幅画贴在墙上好吗?

Could you please put up this picture on the wall?

249. 我喜欢上学而不愿呆在家里。

I like going to school rather than stay at home.

250. 每人提到昨天的事。

No one referred to yesterday’s thing.

251. 我愿意把你当成我的朋友。

I would like to regard you as my friend.

252. 为什么不立刻请你老师帮忙呢?

Why not ask your teacher for help right away?

253. 你最好马上给他回电话。

You had better ring him back right now.

254. 我一到美国就给你打电话。

I will ring you up as soon as I arrive in America.

255. 你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You either run away or give in.

256. 他准备花光他的钱为他家买一栋房子。

He gets ready to run out of his money to buy a house for his family.

257. 我很高兴我能挽救你的生命。

I am glad that I can save your life.

258. 我想要为你送行。

I would like to see you off.

259. 你必须尽快卖光所有的票。

You have to sell out all the tickets as soon as possible.

260. 你为什么不立刻派人请医生呢?

Why don’t you send for a doctor right now?

261. 太阳既发光又发热。

The sun sends out both light and heat.

262. 美国过去发射过许多宇宙飞船。

America used to send up many spaceships.

263. 是该分出好坏的时候了。

It’s time to separate the good from the bad.

264. 该释放他们的时间了。

It’s time to set them free.

265. 直到我看见他们启程才回来。

I didn’t come back until I saw them set off.

266. 我们打算早上出发。

We are going to set out in the morning.

267. 他们肩并肩地走进了教室。

They went into the classroom side by side.

268. 我会随身带些钱以便买些吃的。

I will bring some money with me so as to buy something to eat.

269. 就我所知,他不但是老师还是作家。

So far as I know, he is not only a teacher but also a writer.

270. 我们的梦想迟早会实现的。

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sooner or later.

271. 我的车有点毛病,因此我不能加速。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car, so I can’t speed up.

272. US代表美国。

US stands for the United States.

273. 别说话了,该上课了。

Stop talking, it’s time for class.

274. 咱们停下来休息一下。

Let’s stop to have a rest.

275.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长城、颐和园等等。

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such as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and so on.

276. 请你把它拿走好吗?

Would you please take it away?

277. 别紧张,我会帮你学英语的。

Take it easy! I will help you with English.

278. 屋里很冷,你最好别脱下外套。

It’s very cold in the room, you had better not take off your coat.

279. 我们可以从容地为考试做准备。

We can take our time to get ready for the test.

280. 他取出了一些照片。

He took out some photos.

281. 昨天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A traffic accident took place yesterday.

282. 我取代了他。I took place of him.

283. 每天玩电脑游戏占用许多时间。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akes up a lot of time every day.

284. 我经常一出去就关上灯。

I often turn off the light as soon as I go out.

285. 刚才我阻止他把灯打开。

I stopped him from turning on lights just now.

286. 他不仅到得晚还把电视开得很大。

He not only turned up late but also turned up TV very loudly.

287. 我看见她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I saw her walk up and down in the classroom.

288. 我过去害怕黑暗。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289. 我习惯于晚饭后去散步。

I am used to going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290. 我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长时间。

I a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for me so long time.

291. 这道数学题太难,我做不出来。

This math problem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work out.

292. 我一点都不担心我的英语。

I don’t worry about my English at all.

293. 你最好记下地址。

You had better write down the address.

294. 我会尽可能经常给你写信。

I will write to you as often as possible.

295. 总之,忘记不高兴的事,继续努力学习。

In a word, forget the unhappy thing and keep on working hard at your lessons.

296. 我相信如果你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I'm sure you can be successful if you try your best.

297. 你读的书越多,你获得的知识就越多。

The more books you read, the more knowledge you will get.

298.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Nice to hear from you.

299. 只要你用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300. 我期待你的好消息。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good news.

篇6:《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扩展: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 桃花源记中考题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nb(]sp;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扩展: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 2015桃花源记中考题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阅读文言文(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扩展: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 2015桃花源记中考题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扩展: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 2015桃花源记中考题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扩展: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 2015桃花源记中考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十四.、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8226;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1、D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扩展: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 2015桃花源记中考题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 :这个人为( 他 们)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1分, 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

三.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四.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甲)(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八.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1.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B

十三.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十五.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篇7: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 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六、阅读文言文(13分)〔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篇8:中考桃花源记古诗文复习

中考桃花源记古诗文复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2)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3)缤纷(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5)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阡陌交通(8),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9),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10)答之。便要(11)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12)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13)来此绝境(14),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5)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16)所闻,皆叹惋(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8),处处志(19)之。及郡下(20),诣(21)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2),遂(23)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24)往。未果(25),寻(26)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释词】

(1)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

(2)缘:沿着

(3)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俨然:整齐的样子。

(7)属:类。

(8)交通:交错相通。

(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0)具:全都。

(11)要:通邀,邀请。

(12)咸:全都。

(13)邑人:同乡的人。

(1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6)具言:详细地说出。

(17)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8)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9)志: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做的'标记。

(23)遂:终于。

(24)规:计划。

(25)未果:没有实现。

(26)寻:随即。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必说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篇9: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预习方案

1、阅读《中考指导》,研究去年中考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

2 复习课文《桃花源记》的有关内容并探究本课考点。

3、找出与《桃花源记》有共同点的文章,对比阅读并仿照中考题的形式拟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㈠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

㈡、研究20中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桃花源记》考点探究

㈠、文学常识

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

本文作者是______代  ______,选自《______ 》。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登泰山记》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㈡、回顾课文内容

1、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板书主要情节)

㈢、基础闯关

1、背书关:⑴指名背诵    ⑵男女声背诵接力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⑴通假字:便要还家

⑵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无论魏晋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⑶一词多义:

①、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②、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③、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⑷词类活用:

①、欲穷其林

②、未果,寻病终

③、渔人甚异之

⑸重点实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阡陌交通

③、黄发垂髫

④、具答之

⑤、咸来问讯

⑥、延至其家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

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㈣1.展示桃花林及桃源美景图画,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

2.说一说桃源景色有怎样的特点?(讨论完成)

景色优美:绿水长流,桃花夭夭,花片纷飞,嫩草芳香

环境平和、宁静、淡远(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3.展示桃源人宴请渔人的图片,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原话。

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原话:“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议一议:风景优美,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㈤、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㈥、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三、中考演练场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4.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四、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拓展:考题积累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

11.“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①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②桃花源中景色很美。

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①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表明村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

二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篇10:中考物理三轮复习法

会区分:

1、会区分反射,折射,

2、会区分6种物态变化

3、会区分省力和费力杠杆

4、会区分磁生电和电生磁

5、会区分增大或减小压强

6、会区分音调,响度,音色

7、会区分增大减小摩擦力

8、会区分安全用电措施正误

9、会区分减弱噪声的途径

会说优缺点:

1、串联并联电路优缺点

2、省力费力杠杆的优缺点

3、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缺点

会解释现象: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电磁: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电磁铁);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通电导线(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装置图的辨析

3、P=F/S,说明压强的变化;I=U/R,说明电流或电压的变化;P=UI说明电功率的变化;C=Q/mΔt,说明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Q=I2Rt,说明电热的变化;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解释杠杆不平衡的现象

4、摩擦——得失电子——带正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

热值表示燃料燃烧特性

比热容表示物体吸放热能力

电阻表示导体导电能力强弱

会公式计算: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重力G=mg;

4、压强P=F/S;

5、欧姆定律I=U/R;

6、电功率P=UI

7、电磁波C=λf;

8、计算电功P=W/t;

9、计算电能表W=n/N,P= n/Nt;

会测量:

1、测量仪器的使用:包括刻度尺,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

2、测量仪器的度数:刻度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力计,温度计的读数。弹簧测力计读数,电流表电压表读数,电能表的读数。

会控制变量:

1、压力一定,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力。

3、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密度一定,增大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

5、电阻一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6、电压一定,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会转换:

1、压力作用效果——海绵凹陷程度

2、电功率大小——小灯泡亮度

3、吸收热量多少——热源加热时间

4、燃料燃烧放热多少——水吸收热量多少(忽略热损失)

5、液体压强大小——U型管两液面高度差

6、电热多少——玻璃管中液柱上升快慢

7、电磁铁磁性强弱——吸引大头针个数多少

8、吸热能力强弱——温度计示数变化量

9、电阻大小——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大小

10、物体动能大小——物体推动木块运动距离

会写实验思路和步骤:

1、探究固体熔化规律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探究液体沸腾规律

5、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6、探究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关系

7、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8、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0、探究物体吸热能力强弱

11、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

13、探究串联分压规律,探究并联分流规律

14、测量电阻,测量额定功率

15、探究小灯泡电阻与温度关系

16、探究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关系

17、探究小灯泡电功率(额定功率)

会画图:

1、光的反射和折射画图(标角度,等角关系)

2、平面镜成像画图(等距垂直)

3、力臂的画图(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的示意图体现大小关系)

4、受力的示意图(分析多个力,线段长度体现大小关系)

5、通电螺线管(依据原理是安培定则,磁体和小磁针N极,磁感线方向,磁感线)

6、电磁继电器画图

7、家庭电路画图(注意标注火线零线)7、修改电路连接画图

会数据处理:

(写清原理,计算,求比,比较,结论,体现出控制的变量)

1、吸(放)热能力强弱的数据处理

2、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的数据处理

3、液体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的数据处理

4、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的数据处理

5、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数据处理

6、小灯泡电阻与温度有关的数据处理

7、电功率与电压(或电流)有关的数据处理

8、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有关的数据处理

9、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的数据处理

10、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或横截面积有关的数据处理

11、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关系的数据处理。

12、电热与电阻有关的数据处理。

会原理:

1、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

2、电磁波传递信息和能量

3、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水的比热容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6、牛顿第一定律

7、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8、漂浮(悬浮)的条件——浮力等于重力

9、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0、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

11、两个力的关系(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12、分子动理论观点

1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14、内能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是等效的

15、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1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8、提高物体稳度方法

19、力的作用效果两条

20、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凸透镜成像与物距和焦距都有关

22、保险丝熔断(跳闸)的原因

23、磁铁具有吸铁性

24、磁场具有方向性

25、小磁针具有指向性

26、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7、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8、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29、涉及人名的实验:奥斯特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答题需谨慎,审题要细心,

变量需控制,原理要写清,

计算有公式,代数写单位,

条件有隐含,善于挖掘它,

画图细要求,铅笔后描黑,

计算要细致,简单易出错,

中考平常心,高分必胜决。

篇11: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作者:

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三、语音:

豁然(huò)开朗俨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语(yù)云诣(yì)太守邑人(yì)黄发重髫(tiáo)间隔(jiàn)问津(jīn)便要还家(yāo)。

四、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

五、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六、一词多义

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

2、属: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

5、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

6、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翻译)

7、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七、重点词语解释

1、缘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穷尽

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6、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乐:都。///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13、咸来问讯:都

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人。

15、不复出焉:再。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7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此中人语云:告诉(他)说。

19、便扶向路:沿着。

20、诣太守:晋谒,拜见。

21、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

22、无问津者:探访、访求。津:渡口。

八、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九、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2)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衣:悉如外人貌:黄发垂髻行:往来种作神:(见人)大惊情:怡然自乐。

十、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的世界: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十一、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十二、开放题:

1、请你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追求理想、热爱自然不慕名利的人。

2、作为中学生,该怎样认识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作者向往的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境界,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多少受到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的影响表现了一定复古思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3、面对污浊的环境,有人认为要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也有人认为要学菊花隐居避世,独善其身。你更赞成哪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

篇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3、遂:终于。

24、规:计划。

25、未果:没有实现。

26、寻:随即,不久。

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文后练习: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答案

1.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关于中考语文的复习计划

初三毕业班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总复习计划与策略

关于的中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

期末复习计划

英语中考经验交流发言稿

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汇报

期末复习计划作文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总复习工作计划

六学年期末复习计划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共12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2023-06-17

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计划2022-04-30

初三语文基础学习规划与复习计划2023-07-06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计划2024-01-03

初三语文教学计划范文2022-10-06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计划2023-07-22

初三下语文教学计划2023-02-17

学校中考经验交流发言稿2023-01-27

中考经验交流发言稿2022-11-30

初三语文教学计划2022-12-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