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06 10:46:56 学校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集锦9篇))由网友“beaversmoothi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最佳“劳动能手”等活动。

篇2: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20xx年全县中小学“五育并举”典型学校示范引领——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和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五育并举”典型学校示范引领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劳动实践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活动时间

1.成立组织、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3月1日-15日)

成立胡吉吐莫镇中心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韩 毅

副组长:韩俊峰 赵国全 李 丽

成 员:刘洋洋 吴秀波 常晨光 王广泽

解培福 佟 立 王笑安 于春丽

全镇各班班主任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责任分工:

第一小组:韩俊峰 刘洋洋

任务:负责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少先队活动、家校联络等;

第二小组:赵国全 常晨光

任务:负责花池、草坪管护和协调相关劳动;

第三小组:李 丽 吴秀波

任务:负责课程开发、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和社团;

下设办公室:主 任—韩俊峰

成 员:刘洋洋 吴秀波 常晨光 王广泽 解培福

2.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3月16日——4月末)

初步完成课程设置开发,全面启动家庭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等工作。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和可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

3.示范引领阶段。(20xx年5月初——10月末)

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和可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凝练总结劳动实践教育成果,筹备相关劳动实践教育观摩会、现场交流会事务,做好相应迎检工作。

4.总结展示阶段。(20xx年11月初——12月末)

召开成果展示会,做好相关总结、汇报展示。

四、具体实施策略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综合实践课、家长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少先队活动、红领巾街、垃圾分类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评选劳动卫士、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开展校内劳动

一是,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文明班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卫生保洁。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活动:像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队角装饰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垃圾分类等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是,学校的劳动基地分为:种植园——学校的种植园每班一块。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赏花、种菜,通过劳动课进行课间管理,让学生全程参与种植过程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花池——教室前后分给各班的包干区,学生负责栽植、浇水、除草。

三是,校内设立志愿者服务岗位若干,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

(2)组织校外劳动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社区服务、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主要到敬老院、教育社区、粮库、砖厂、电焊部进行学习体验。组织学生到、大庆铁人纪念馆、连环湖劳动实验基地、王府新村98抗洪纪念馆参观学习。

(3)鼓励家务劳动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班会课、综合实践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适当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每到这一天,老师们都能精心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班级内可以开展比卫生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励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励一个大拇指;开学初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学校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比赛:像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开展我帮妈妈活动,我疼我的(家人)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是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学校将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能力,而且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篇3: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推进劳动教育深入有效实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与“三爱三节”教育活动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坚持实践体验。加强学生劳动体验,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坚持适当适度。综合考虑学生学段、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和时间。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工作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能力目标: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德育目标:营造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树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靠劳动创造”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劳动情感,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确保开齐开足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

2.科学合理安排课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时间,每周不少于1课时,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劳动教育活动。在保证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实施。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可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每周五下午各学校要开展校内集体劳动,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机动安排);毕业班可在毕业前夕设立劳动周,其他年级可在开学第一周设立劳动周,主要以集体劳动为主;银川市将每年的五月设立为“中小学生劳动月”。

3.分级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和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参见附件《银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劳动最光荣。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和劳动的意义。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校外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学生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选科生涯指导教育,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修旅行等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

4.促进学科深度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要在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和德育教学中渗透劳动观念内容,在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注重把握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劳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家长学校作用,开展亲子同劳动主题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大讲堂”内容,引导家长教育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家校合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将洗碗、洗衣、扫地、烹饪、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列出家务劳动清单,家务劳动校内纳入“有课程无课时”管理。

2.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一是要在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教室布置、校园种植等。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二是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部署推进STEM、创客教育有关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三是要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组织学生走进蔬菜水果种植、畜牧养殖、城市绿化等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庄园体验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组织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工厂车间、制造基地、商业企业等,参与到劳动生产、流通、服务贸易的实践体验中去。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服务等劳动实践。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3.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劳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加劳技活动兴趣,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观摩课、优质课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劳动技能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劳动技能小达人评选、比赛和劳动教育成果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班级不同时段在校内开展劳动活动(评比等形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设置要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手工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等专题活动,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

(三)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1.多渠道加强实践场所建设。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征集评选一批土地、山林、草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劳动实践基地。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以及设施、工具的配备。

2.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要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要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对劳动教育活动整合实施。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区人才资源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3.多方面强化活动安全保障。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要安排适合学生年龄段、性别的劳动活动,要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传染病、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四)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6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自主或合作均可)、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选科和生涯发展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高中三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制定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活动,辩证处理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集体劳动和个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重复劳动、现实劳动(线下)与虚拟劳动(线上)、学校劳动与家庭劳动以及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统筹协调。校长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充分考虑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统筹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具体的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要统筹安排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

(三)加强考核宣传。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开设情况纳入群众满意度调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范围,调动学校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培育总结推广优秀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要发挥典型引领,对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好的地方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评价。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考核,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校考核。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篇4: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继续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和学校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三、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丰收的喜悦,懂得浪费可耻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

四、任务目标:

争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五、时间安排:

九月份:

安排三—四年级到校外劳动基地和校园经济小区锄草。

十月份:

收获玉米

四——五月份:

劳动基地播种任务。

六月份:

安排三年级锄草

篇5:高校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XX〕4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塑造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坚持遵循规律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类、不同年级段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增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坚持统筹推进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结合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学科专业优势,统筹校内外资源,拓宽实施路径,开展符合专业特点的劳动教育,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思路,形成规范化、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四)坚持学校主导原则。学校是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实施机构、人员和劳动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组织开展课内外劳动项目的科学设计,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接受劳动锻炼。

(五)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结合农业行业和农林院校特点,深入挖掘农业大学文化和劳动教育元素,完善耕读教育体系,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坚持实践体验,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农业情怀,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促进劳动教育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三、总体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结合学科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组织实施

(一)指导教师

各学院按照年级或班级设置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由综合导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原则上实施三年一贯制,有特殊情况,可以更换。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课外育人工作考核。

(二)组织落实

1.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指导教师制定劳动教育计划,拟定教育目标,规划劳动任务等,报学生所在学院。

2.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劳动任务的特点,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别差异,妥善分工,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明确劳动纪律和要求,做好考勤并记录好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学生要积极参加劳动,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3.每学期劳动教育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分享劳动教育的体会,对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提出意见建议。

(三)考核形式

1.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每学期参加不少于8学时的劳动教育,每1小时计1学时,学期结束前一周向指导教师提交劳动教育情况总结。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劳动教育参与情况对其进行考核,未达要求的,当学期的`考核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可在四年级时重修。考核由各学院组织落实,考核均合格的,可获2个创新实践(ⅱ类)学分。学生创新实践(iⅱ类)学分中劳动教育完成2学分方可毕业。

五、相关要求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各部门和学院要积极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劳动教育协同机制,逐步提升劳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切实增强劳动育人实效。

(一)党委学工部:完善本科生劳动教育体系,统筹劳动教育的实施和考核,组织劳动教育相关主题教育,统筹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和基地建设等。

(二)教务处:建设好30门劳动技能选修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创新实践(ⅱi类)学分认定等。

(三)团委:组织开展“大学生劳动月”主题活动,建设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等。

(四)后勤服务集团:落实校内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开展相关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等。

(五)其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学院,开设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

(六)学院:配备指导教师,规划并落实劳动教育内容,申报劳动技能选修课程,建设好校内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断创新劳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形成学院劳动育人特色和品牌。

(七))指导教师:具体落实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任务,每学期末完成对学生劳动教育考核,并报学生所在学院。

篇6: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柳河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劳动纪律教育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组织机构

组长:曹爱敏。

副组长:谭剑锋,孙朝阳,闫春英。

组员:李颖等十二个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具体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的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组织教师学习县级的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的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劳动教育的意识、时代感,同时利用课堂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一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保证劳动教育的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当中认真的进行爱劳动的教育,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和建立,首先我们开辟了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生态园是我校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由学生承担,将劳动区域划分给班级包干,由学生负责播种和收获,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

3、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春耕和秋收,使学生在劳动当中体会到乐趣,并且从劳动当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积极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定期进行调查,通过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平时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篇7: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2、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3、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4、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成长经历,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系部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5、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实施要求

1、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实施。

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2、劳动教育要从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实施。

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

3、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

现在有好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作为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教育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4、劳动教育要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这就要求各系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制拿出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劳动教育要循序渐进,由弱变强,逐渐规范,成熟,发展,壮大。

从先搞好个人卫生入手,做好宿舍劳动卫生,完成班级劳动卫生任务,协助家长熟悉家务劳动,服从校内劳动教育要求,积极参加校外劳动实践,主动投身志愿者服务,奉献社会,提升自我。

五、劳动教育的途径

1、开好劳动课。

2、开好主题班会。

3、各系部开好家委会。

4、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具体实施措施:

1、由教务处统一制定劳动课教学计划,列好课程表,选派好劳动课教师,规定好时间,可以一月安排一次,也可以一学期安排一次,逐步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过程。

2、由班主任组织开好主题班会,给学生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明确标准和劳动方法和技巧)

个人卫生:洗脸,漱口水,洗头,洗脚,洗澡,洗衣服,洗床上用品,自己动手洗净叠被,压出线来。

公共卫生:宿舍、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场所扫地、拖地、物品摆放和清洁整理等。

3、各系学生科召开家委会,充分利用家长、家庭劳动教育的资源,对学生适时进行劳动教育。(明确要求和劳动方法和技巧)

家务劳动:房间、庭院的清扫,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清洁和维护,帮助家长洗衣做饭等,在家长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4、学校将把整个校园按条块状分配到系部,作为定点学生劳动教育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校园内劳动教育区绿地养护,保洁。锄地、拔草、施肥、剪枝等。让学生放手去做,即便刚开始有点破坏,也在所不惜。也要完善对学生的劳动素养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对母校一草一木的感情。我们将把操场、学术报告厅整理及卫生保洁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思维。

5、参加学校组织的、没有商业渗透的校外劳动实践。

6、主动投入志愿服务,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争光添彩。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四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4)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六、劳动教育的评估

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本学期我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评估可根据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列出考核内容,进行等级式考核,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劳动教育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防止片面性。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与他评等方式实行民主评定,让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拥有劳动技能,体会劳动乐趣,开创我校素质教育新局面。

篇8:家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二、家务劳动目标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三、家务劳动基本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四、家务劳动实施途径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五、家务劳动评价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9:劳动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形成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相互融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相互贯通,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的领导,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育人为本的原则,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发展。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合法劳动的意识,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决心。

坚持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的劳动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四、教育体系

学生在校期间开设“劳动教育”课程2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1学分,劳动综合实践1学分。

(一)劳动理论教育体系

1.设置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

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方案,面向所有专业大一新生开设1个学分的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系统性向全校学生普及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通识理论课。

2.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

明确学习的.本质是劳动。在思政类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各专业课程具有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强化专业劳动伦理教育和专业未来劳动发展趋势教育。

(二)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1.生活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在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培养良好个人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学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围绕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开展义务劳动,在集体劳动中提升个人生活技能,让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

2.专业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特色劳动教育资源,将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学内容,探索构建通识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系统开展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劳动实践教育;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帮扶、项目研发、创业实践等劳动过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锻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社会调查、科技扶助、支教扫盲、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劳动实践育人空间,为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劳动第一线,感受劳动的魅力,在实践中印证、加深对生产劳动的认知与理解。

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主题公益劳动;依托社区、街道、敬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培育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投身公益志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三)劳动拓展教育体系

1.推进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劳动知识与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榜样人物事迹,创建校园劳动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学生竞赛、专题报告、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铭记校史、牢记校训、传唱校歌等活动,打造校园劳动文化特色。

2.选树劳动教育先进典型

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依托“劳动之星”、“文明宿舍”等评选活动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树立一批优秀典型,提升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考核机制

学生必修取得“劳动教育”课程2个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通识必修课1学分通过课程考核取得;劳动综合实践学分原则上由学生本人自主申报认定。

申报认定程序如下:

1.学生在第六学期考试周前集中填写“综合劳动情况鉴定表”(见附件)并撰写“劳动情况报告”(具体内容、格式院根据各自情况统一规定)。自评等级要依据充分、客观严谨,相关劳动经历或成绩须附劳动组织单位的证明材料或相应证书。

2.辅导员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初步给出学院评定结论。

3.学院劳动教育工作组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审议表决,并最终审议通过辅导员给出的评定结论,组织录入。

4.学院按照试卷存档要求将学生的全套申报材料归档留存。

5.鉴定为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取得学分,须在完成相应劳动内容后在第八学期再次申请评定,仍不合格者当年无法取得毕业资格。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争议仲裁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配合劳动教育的开展。

2.注重育人实效

各二级学院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组,负责本学院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3.强化安全管理

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消除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4.做好监测预警

构建院校两级监督预警机制。学院要强化组织管理,要将学生劳动实践完成情况纳入学业预警考评范畴,督促学生如期完成规定学习内容;学校要将学生劳动教育纳入日常督导与学院年度考核,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七、附则

本实施方案由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其他相关文件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调研报告

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

郴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山东潍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学校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集锦9篇)】相关文章:

江苏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22-05-07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读2022-08-29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扬州2022-12-04

学校健康活动实施方案2022-11-02

沈阳市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件2023-06-28

学校标准化建设学年工作计划2024-01-18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22-08-19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2-11-18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清退借调2023-10-17

农村小学改薄教学实施方案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