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

时间:2023-04-17 08:08:36 音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共17篇)由网友“sixiao2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

篇1: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篇四: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近几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值得欣喜的一点做法,就是完成了一种思路上的转变——从“保姆式”服务到“点菜式”消费。

“保姆式”服务要有“保姆式”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忙,忙课上,忙课间,忙室内,忙环境;三是烦,辛辛苦苦几年,终是空如许,反落得孤苦失落,惹人眼见心烦。“保姆式”老师“保育”出的学生也具有襁褓中婴儿的特点:一是靠,靠你喂他吃,靠你教他学,靠你替他做;二是娇,满身委屈,老师和学生都是他的出气筒;三是独,凡事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

事后,我沉思,我究竟有什么错?我不停地问,问自己,也问别人。我不停地想,想自己的做法,也想别人的做法。我尝试着,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未知。直到近几年我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教师就应该是教师,是授业的教者,更是传道的师者。班主任更应该研究传道之术,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大朋友;是饭店的“老板”,更应是“侍者”。学生的受教育用商业宣传术语来表达,应该称为“点菜式”消费。

要让学生到你的“菜谱”上点到可口的“菜”,班主任必须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博,博学多才,博闻强记。二是活,方法灵活,应变能力强。三是阔,心胸宽阔,有“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放弃自己的师道尊严,与学生打成一片。四是正,身正,利于身教;理正,以理服人,公平合理。篇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总书记“6.25”讲话精神的核心,是当前指导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阶段,通过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文件,特别是“只有标兵、没有追兵”的尴尬位置,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更加深刻理解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深入解放思想,加快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非常必要,十分及时,让我们看清了差距,发现了不足。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解放思想必须体现到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劳动_、社会保障等实际工作当中,落实到每一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实事上。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认识统一到劳动保障工作重要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上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保障工作的很多内容都列入了民生工程,像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劳动保障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遇到了好环境、好条件,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认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公共服务的攻坚战,即民生工程、产品的服务和供给等。因此,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不可能停下来。解放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掌握比较好的、比较科学的方_的基础上,敢创敢干、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正视困难、敢于解决难题。近几年,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处于全市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从周边县区同行的工作力度来看,大丰、滨海、射阳、建湖、盐都、盐城经济开发区这两年步子快,动作大,实绩好,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绝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们要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自觉做好工作,努力完成任务,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厚望。_网站整理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措施具体到优化发展环境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各项工作上来。

一是实现优化发展环境和维护职工权益并重,努力为经济发展服务。牢固确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抓环境就是抓经济的观念,不断强化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为客商服务的意识,坚决落实县“三制保护”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优化环境“七项制度”。在_上,坚持多宣传,多告知,多调解,少仲裁,慎处罚。努力使客商感到美的环境在阜宁,质的服务在阜宁。

二是坚持规范执法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并重,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执法责任制,畅通信息反馈体系和紧急预案等工作机制,做到任务落实到位、人员责任到位和工作效率到位,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和分管领导责任制。提出执法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建立优质服务体系,实施政策宣传、法律培训、执法监察三位一体的服务措施,实现“零距离”管理与服务,从优化发展环境出发,使执法服务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果。

三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全力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意识,积极为企业用工服务,为企业培训服务,为社保扩面服务,通过加强对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大力推进“签约参保”工作。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在企业聚集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尽快形成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以推进“网络化”和“网格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行动落实到寻找招商引资信息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中来。

招商引资是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作为科级领导干部,我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积极主动地广交商界朋友,加强接触,联络感情,以商招商,以情感商,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要咬住不放,紧盯到底,确保取得成果。与此同时,加强对分管科室、分管单位招商引资重要性的教育和督查,使大家明白“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道理,自觉绷起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这根弦,主动提供招商线索,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去,为阜宁跨越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1、教师要塑造学生,而不是“克隆”学生

塑造学生就是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哺育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万态”,成为各色各样的人才。“克隆”学生,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确的观念将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的甚至连鼓掌也统一起来,统一节奏,统一行动。鼓掌本身是自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统”的结果是将人的情感也统掉了。这就叫“克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训练模式使他们养成了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绪习惯,他们在想: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呢?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老师怎么想,然后才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克隆”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这难到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吗?

陶行知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地有个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对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样,“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全部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篇3: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其教学活动的实质来看,它又是伴着经常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进的。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发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探究与构建。”可见,教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反思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 “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复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区别于其它互动的本质特征。

篇4:有关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所面临的挑战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例如: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将把素质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课程的开发,将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挑战: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将摆上日程,必须在增加投入与开拓中小学生能力、素质上寻求解决办法;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必须解决连串的新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基础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将更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上的重大措施,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制度、实行高校扩招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宏观上的战略决策外,在微观上,还必须解决一个“瓶颈”问题—建设一支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现代化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教育观念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很显然,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更无法有效地改变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即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醒悟了这一过程,教师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如何用正确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呢

我认为:

1、教师要塑造学生,而不是“克隆”学生

塑造学生就是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哺育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万态”,成为各色各样的人才。“克隆”学生,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确的观念将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的甚至连鼓掌也统一起来,统一节奏,统一行动。鼓掌本身是自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统”的结果是将人的情感也统掉了。这就叫“克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训练模式使他们养成了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绪习惯,他们在想: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呢 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老师怎么想,然后才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克隆”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这难到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吗

陶行知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地有个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对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样,“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全部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其教学活动的实质来看,它又是伴着经常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进的。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发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探究与构建。”可见,教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反思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 “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复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区别于其它互动的本质特征。

二、把握教学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实实在在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从实践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重要环节:

1、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自律体现在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上。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体现在知识传输环节上。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

篇5: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值得欣喜的一点做法,就是完成了一种思路上的转变——从“保姆式”服务到“点菜式”消费。

“保姆式”服务要有“保姆式”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忙,忙课上,忙课间,忙室内,忙环境;三是烦,辛辛苦苦几年,终是空如许,反落得孤苦失落,惹人眼见心烦。“保姆式”老师“保育”出的学生也具有襁褓中婴儿的特点:一是靠,靠你喂他吃,靠你教他学,靠你替他做;二是娇,满身委屈,老师和学生都是他的出气筒;三是独,凡事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

事后,我沉思,我究竟有什么错?我不停地问,问自己,也问别人。我不停地想,想自己的做法,也想别人的做法。我尝试着,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未知。

直到近几年我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教师就应该是教师,是授业的教者,更是传道的师者。班主任更应该研究传道之术,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大朋友;是饭店的“老板”,更应是“侍者”。学生的受教育用商业宣传术语来表达,应该称为“点菜式”消费。

要让学生到你的“菜谱”上点到可口的“菜”,班主任必须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博,博学多才,博闻强记。二是活,方法灵活,应变能力强。三是阔,心胸宽阔,有“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放弃自己的师道尊严,与学生打成一片。四是正,身正,利于身教;理正,以理服人,公平合理。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总书记“6.25”讲话精神的核心,是当前指导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阶段,通过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文件,特别是“只有标兵、没有追兵”的尴尬位置,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更加深刻理解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深入解放思想,加快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非常必要,十分及时,让我们看清了差距,发现了不足。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解放思想必须体现到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实际工作当中,落实到每一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实事上。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认识统一到劳动保障工作重要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上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保障工作的很多内容都列入了民生工程,像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劳动保障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遇到了好环境、好条件,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认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公共服务的攻坚战,即民生工程、产品的服务和供给等。因此,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不可能停下来。解放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掌握比较好的、比较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敢创敢干、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正视困难、敢于破解难题。近几年,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从周边县区同行的工作力度来看,大丰、滨海、射阳、建湖、盐都、盐城经济开发区这两年步子快,动作大,实绩好,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绝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们要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自觉做好工作,努力完成任务,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厚望。 考试吧网站整理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措施具体到优化发展环境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各项工作上来。

一是实现优化发展环境和维护职工权益并重,努力为经济发展服务。牢固确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抓环境就是抓经济的观念,不断强化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为客商服务的意识,坚决落实县“三制保护”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优化环境“七项制度”。在维权上,坚持多宣传,多告知,多调解,少仲裁,慎处罚。努力使客商感到最优美的环境在阜宁,最优质的服务在阜宁。二是坚持规范执法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并重,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执法责任制,畅通信息反馈体系和紧急预 案等工作机制,做到任务落实到位、人员责任到位和工作效率到位,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和分管领导责任制。提出执法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建立优质服务体系,实施政策宣传、法律培训、执法监察三位一体的服务措施,实现“零距离”管理与服务,从优化发展环境出发,使执法服务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果。三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全力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意识,积极为企业用工服务,为企业培训服务,为社保扩面服务,通过加强对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大力推进“签约参保”工作。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在企业聚集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尽快形成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以推进“网络化”和“网格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行动落实到寻找招商引资信息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中来。

招商引资是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作为科级领导干部,我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积极主动地广交商界朋友,加强接触,联络感情,以商招商,以情感商,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要咬住不放,紧盯到底,确保取得成果。与此同时,加强对分管科室、分管单位招商引资重要性的教育和督查,使大家明白“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道理,自觉绷起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这根弦,主动提供招商线索,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去,为阜宁跨越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章

篇6: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近日,我校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学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讲话,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青年教师我倍受鼓舞和启发。

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结合这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切实解放自己的思想,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要适应发展,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赋予继续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为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切实解放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思想大解放带来工作的大活力,为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做合格教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而其创新的基础就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其三是要敢于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们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同时,在教学中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多为社会培养人才。

总之,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篇7: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所面临的挑战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例如: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将把素质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课程的开发,将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挑战: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将摆上日程,必须在增加投入与开拓中小学生能力、素质上寻求解决办法;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必须解决连串的新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基础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将更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上的重大措施,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制度、实行高校扩招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宏观上的战略决策外,在微观上,还必须解决一个“瓶颈”问题—建设一支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现代化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教育观念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很显然,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更无法有效地改变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即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醒悟了这一过程,教师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如何用正确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呢?

我认为:

1、教师要塑造学生,而不是“克隆”学生

塑造学生就是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哺育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万态”,成为各色各样的人才。“克隆”学生,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确的观念将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的甚至连鼓掌也统一起来,统一节奏,统一行动。鼓掌本身是自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统”的结果是将人的情感也统掉了。这就叫“克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训练模式使他们养成了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绪习惯,他们在想: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呢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老师怎么想,然后才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克隆”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这难到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吗

陶行知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地有个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对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样,“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全部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篇8: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其教学活动的实质来看,它又是伴着经常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进的。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发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探究与构建。”可见,教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反思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复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区别于其它互动的本质特征。

二、把握教学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实实在在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从实践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重要环节:

1、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自律体现在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上。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体现在知识传输环节上。

篇9: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现代化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教育观念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很显然,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更无法有效地改变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那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用正确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呢?

一、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化学知识是在许多实验中慢慢积累发展起来的,离开实验的化学就失去了化学的真谛。过去课本上的实验都是验证式的,这些验证式实验缺少化学实验的深层次的价值。学生往往是带着结论去做实验,无需真正的观察、真正的探究就能“成功”,这对真正学好化学实用价值不大。而新教材中的研究式实验,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仪器选择、操作方法、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不再是的,学生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而不再只是“照方抓药”,既使是简单实验也是自己设计动手去做,再认真观察思考。这样学到的化学知识是活的,变化的知识,而不仅仅是课本中僵死的条文。因此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意安全教育,还要引导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和注意环保。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做一些家庭微型化学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处处有化学”。

二、正确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

测评是老师检查教学质量、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通过测评,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老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选编习题,使习题既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又与注重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减少书面测验的次数,严格控制作业量而且适当降低难度,不搞“题海战术”,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和实践活动的空间,实验测评可采用口头、书面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尽量减少对具体的过细的实验操作规则进行测试。彻底改变以往记实验练实验不动手操作也能得高分的怪现象。摒弃传统的讲授型、灌输型的旧教学模式,改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延时性作业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让学生轻分数重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提倡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造就一批化学专业或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篇10:教师转变观念 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师教育观念    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如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而在欧美国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如在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除提出问题,做出适当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如实验现象、问题思考、讨论形式、理论分析、归纳小结等),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篇11:教师转变观念心得感悟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

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值得欣喜的一点做法,就是完成了一种思路上的转变——从“保姆式”服务到“点菜式”消费。

“保姆式”服务要有“保姆式”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忙,忙课上,忙课间,忙室内,忙环境;三是烦,辛辛苦苦几年,终是空如许,反落得孤苦失落,惹人眼见心烦。“保姆式”老师“保育”出的学生也具有襁褓中婴儿的特点:一是靠,靠你喂他吃,靠你教他学,靠你替他做;二是娇,满身委屈,老师和学生都是他的出气筒;三是独,凡事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

事后,我沉思,我究竟有什么错?我不停地问,问自己,也问别人。我不停地想,想自己的做法,也想别人的做法。我尝试着,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未知。

直到近几年我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教师就应该是教师,是授业的教者,更是传道的师者。班主任更应该研究传道之术,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大朋友;是饭店的“老板”,更应是“侍者”。学生的受教育用商业宣传术语来表达,应该称为“点菜式”消费。

要让学生到你的“菜谱”上点到可口的“菜”,班主任必须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博,博学多才,博闻强记。二是活,方法灵活,应变能力强。三是阔,心胸宽阔,有“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放弃自己的师道尊严,与学生打成一片。四是正,身正,利于身教;理正,以理服人,公平合理。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总书记“6.25”讲话精神的核心,是当前指导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阶段,通过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文件,特别是“只有标兵、没有追兵”的尴尬位置,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更加深刻理解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深入解放思想,加快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非常必要,十分及时,让我们看清了差距,发现了不足。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解放思想必须体现到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实际工作当中,落实到每一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实事上。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认识统一到劳动保障工作重要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上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保障工作的很多内容都列入了民生工程,像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劳动保障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遇到了好环境、好条件,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认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公共服务的攻坚战,即民生工程、产品的服务和供给等。因此,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不可能停下来。解放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掌握比较好的、比较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敢创敢干、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正视困难、敢于破解难题。近几年,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从周边县区同行的工作力度来看,大丰、滨海、射阳、建湖、盐都、盐城经济开发区这两年步子快,动作大,实绩好,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绝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们要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自觉做好工作,努力完成任务,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厚望。 考试吧网站整理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措施具体出解放思想,把行动落实到寻找招商引资信息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中来。

招商引资是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作为科级领导干部,我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积极主动地广交商界朋友,加强接触,联络感情,以商招商,以情感商,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要咬住不放,紧盯到底,确保取得成果。与此同时,加强对分管科室、分管单位招商引资重要性的教育和督查,使大家明白“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道理,自觉绷起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这根弦,主动提供招商线索,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去,为阜宁跨越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章

篇12: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从教已经有很多年了。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觉得自己进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学人教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三级学人教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一、三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初中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篇13: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年级185、187、189、191四个班的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工作,为了完成各项工作,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基本情况

我任教185、187、189、191四个班的音乐课。在通过中学一个学期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后,对音乐有了一点认识,也能跟着老师唱曲谱和歌曲了,只是有些学生依然胆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XXXX年启动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该册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有发声练习,歌曲演唱,音乐欣赏,音乐知识和活动练习。分为八个单元:我们是春天、七彩管弦、美丽的村庄、华夏乐章、泥土的歌、八音和鸣、梨园百花、乡间小路。有些内容相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能在教学实施时会做调整和改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启迪学生思维。

2、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掌握简单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了解我国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

篇14: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工作任务:

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音乐并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所以每个班级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一节音乐课,所以我带了整个年级的学生音乐学习。在我不断的教学中,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最渴望自己做到了。音乐教学并不困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这才是我最看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一点的!

篇15: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篇16: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有关工作意见,以校为本,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各教育法规为准则,发挥音乐课程多元化、人文性的特征,全面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巩固旧有成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课余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水平

音乐组全体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我校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要主动投入业务学习。将定期的组织组内、外学习和平时的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相互探讨交流及反思、自学自练相结合,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2、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课改精神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⑴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⑵严格“五认真”规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

⑶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主体式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听、说、唱、玩、想、演、做、画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⑷灵活选用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⑸组织好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以延伸,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兴趣巩固。抓好声乐、器乐、舞蹈等学生尖子,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

3、以校为本,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开展教研活动,加大研讨力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重视自身平时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⑵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注重理解新教材,创造新模式,设计新课型,运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实效性。

⑶进行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系列活动,作到听、评、导、学,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达以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

⑷以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拓宽活动形式,改进评价体系,不断总结,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4、继续研究科研课题,提升教研水平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也就预示着我需要把每一个年级所有的音乐课程了解透彻才能教好我的学生,针对上述因素我对自己的工作做了以下几点安排:

一、对自身的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备课时注意与课标相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丰富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表演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5、多看多听其他的课程,从中总结经验。为教好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课堂保持愉悦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去。

二、对学生的要求

发声训练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运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为主,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a、e、i、o、u。

视唱、知识、练耳: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

欣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本学期我会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我希望通过我的课程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使爱音乐的孩子感染内向腼腆的孩子,最后可以达到一个整体成绩有所提高共同进步的好局面。

篇17: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塑造、表达和创造音乐美,创造充满音乐美的课堂环境。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学生音乐实践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我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开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他们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我们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但是音乐教学设备并不齐全。比如只有一架钢琴:几乎没有打击乐器。老实说,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只能进行“互动”的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在1 (3)班做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音乐也不例外。所以每周的音乐课都是他们期待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小学代码中的学校规章制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他们上课都比刚来的时候做的好。唱歌方面,以前经常锻炼,表现很好。孩子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对音乐理论知识不足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材,它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2.注重审美;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和创造。

一年级第二册由10个主题单元组成,基本内容包括听、演、作曲、活动,新教材的选择,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考虑,歌曲的演唱和听的重视,降低语言识别难度要求和过度技巧。一年级主要采用图集,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在创作和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多面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突出“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的内容和颜色有趣,鼓励和启发学生学习。比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歌词从我是谁开始?会有什么技巧?让学生自由想象。

2.它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度,如声音的强弱(F强,P弱),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比较,并利用乌龟和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慢,让学生快速分辨。

3.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给师生留下足够的自由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花儿开了》包括:今天的表演很棒,音乐感觉真的很好,我班的小明星,老师告诉我的,父母告诉我的。

5.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会像“风催物急,春雨滋润田地”一样深入学生心中。

课程改革工作的自我总结

教学课程改革总结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的

学习新课标有感

谈谈学校课改工作的总结

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结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高中教师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
《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工作计划(共17篇)】相关文章:

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2022-10-24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2022-10-20

课改下教师发展论文2024-01-30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的学科论文2023-11-13

高中音乐新课程培训总结2023-06-23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2022-07-23

课题研究自我鉴定2022-04-30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成长计划2022-08-12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2023-09-01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