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07-23 05:41: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共17篇)由网友“sna3310”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供大家阅读参考。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1: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当前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是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这篇文章就是从校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的实施体会出发,阐述构建“预习—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结构及实施过程、实施策略以及“教学感言”等,以供同行商榷。

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多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校教研组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结合自己学校的条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体会,大胆的提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实在在的落实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近两年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模式提出的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即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大都采用不厌其烦的系统的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在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课后练习。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但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学,没有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学生早已不能满足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生要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懂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为实现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但课堂教学实施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问题;另外物理课的周课时偏少,恐怕是探究型教学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严重困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施效益。我们正是从以上角度出发,为全面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模式结构

“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又称为“双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一半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展示”,通过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和形式,把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一节物理课分为课内、课外去进行。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让学生课外(有一定价值的探究实验设置在课堂上)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自学,即“先学而后教”。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内容编著的特点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实施过程。

一、预习

在每节课前首先制定“预习提示”,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总体上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1.“非实验性”内容的预习指导

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主要以思考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性的指导,有的思考题附加一定的指导性提示,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正常的进行阅读;有的阅读指导中附加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材中的“科学世界”和“STS”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归纳总结其介绍的内容,或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思考,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实验性”内容的预习指导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探究”和“演示”等,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仪器或鼓励学习小组借用仪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实验、探究。有时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换成可利用身边物品去观察和探究的实验,而课本上的实验变换成猜想、解释与讨论性的实验,这样整合教材,提高教材的可预习性。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探究问题,我们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要素给予一定的宏观预习性的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按正确的思路去实验探究。有时选择一些重要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堂上预习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与思考,真正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3.相关练习性的指导

教材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原则上由学生预习时完成,这是有难度的,但若对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相应的提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有的练习题来自生活,鼓励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走向社会甚至网络去调查、去了解,提高了学生对“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认识。有时在“预习提示”中还补充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可作为预习反馈。

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疑惑,或有什么新的发现,建议学生记录下来供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预习提示”中还让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学习心得,从一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展示

课堂展示学生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展示其学习历程,教学时尽可能的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实验探究的展示。

一般课堂教学伊始,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你学习了哪些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这些物理知识?不完整时由小组内学生或其他小组补充。这种教学思路,一改过去的教学常规,突出了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STS”的思想。然后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大多让学生来展示,讲解其实验方案,演示其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在展示和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通过探究的“切磋”、学具制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激发了学生对探究的再次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合作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自豪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题和补充的针对性练习,我们大多采用学生作业展示或师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当堂处理练习。课前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太多,这样一节课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模式实施策略

“预习—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预习,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预习提示”的设计

1.“预习提示”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初次尝试应注意将预习提示“细化”,加强对预习的指导,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规律使预习停滞。

2.要鼓励学生尝试做预习笔记,找到新教材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这样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不同与一般的教学思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将“备学生”与“备教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预习提示”的设计方案更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强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要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向实验室借用常用仪器课外自主实验与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实验与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使学生在获得自我可能性认识的同时,又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

三、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遵循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探究与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表现能力等综合评价,形成对某个学生本阶段或本学期的整体评价,激发学生对“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热情,使这种教学模式能顺利的实施。

◆模式构建感言

“预习—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之初备受同行的质疑,实质上反映了以发展为价值趋向的现代教学文化,和以接受为价值趋向的传统教学文化的冲突。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哪些,其次要弄清学习材料及教学目标是如何与学习规律相匹配的,同时还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与相应的学习规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创设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的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成功学习的体验,激发其自信心、成就感和学习欲。

因此,教学设计时,必须简化教,必须放弃“包办”,将原来教的内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教,随堂的点拨,有些内容让学生间互教互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了些合作,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就落实了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笔者认为现在的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不是教师有没有能力去实施,而是从思想上有没有认识新课程的意义,愿不愿意去实施,只要认识到位了,新课程的春风必定会使教育大地花香满园。

篇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现代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倡导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激发教师潜在的研究热情,开发教师蕴藏的潜力,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创新的氛围。

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是课改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应实现由“学科型”向“一专多能型”教师转变,由“单纯执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为了提高课改一线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理论素质,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集中学习,系统提高,进行“三学”:一学新纲要,把握教材;二学教育科学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三学他人经验,解决教学疑点、难点,取长补短,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2)分散指导,答疑解难。做到“三个一”,即教学领导每人蹲好一个班,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使领导与教师在实践中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2.处理好听与评的关系,共同建构课程评价标准。

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从评课的身份看,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共同商量;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让其他参与研讨、听课的老师相互评课,领导再从他们的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

3.处理好研究与总结的关系,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确保研究质量,不断总结共同提升,使教学水平稳中有升,不断提高。研究——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参与意识,提高教师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促使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给学校教改注入新的活力。总结——即把教师零散的、点滴的'工作体会和认识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提倡教师记教后反思,写教学心得、科研小结、教育论文,使教师在学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悟。

二、注重研讨,改变教学策略

1.提供课例,进行评析。我们充分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购买了许多有关课程的课例光盘,新课程书刊、主题活动书刊、综合活动书刊等,有目的地为教师提供各种特色的课例,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以学科教师先行备课为主,在集中备课时间由全体教师进行研讨和评议,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实现同年级资源共享。教师一起制作各种教具、学具、课件,分工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个性化、多样化。

3.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教改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自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

4.组织上好研讨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研讨课,建立每周听课日制度,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轮流上研讨课的方式,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全校加以推广。

三、以人为本,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学。

根据教材特点,一是创设丰富的情境;二是以游戏贯穿;三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善学。

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合作学习、探索,共同提高。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交往的过程、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3.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愿学。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能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把静的变成动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篇3: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有效历史课堂教学

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有效历史课堂教学

李 凯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及深入,对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的有效性、时效性、目的性、责任心成为一线教师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探索、发现、改革的目的,本着对课程标准、校本情况、对学情分析等综合性因素的整合,是对于在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课;改革;有效性

历史学科一直是中学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作为受众的学生来说,初中历史课应该是教育性、综合性、趣味性并存。而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我想,课堂效果应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做:

一、灵活多变的导课

1.新旧衔接――承上启下

这是课程导入最基本的方法。如,在讲到《劫难中的抗争》时,先与学生共同回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英国所获得利益。然后指出英国虽然攫取了许多利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有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使学生及时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

2.诗词歌赋――引人入胜

轻松活泼的开头使课堂会轻松,课堂活动也更加容易展开。如,在《甲午战争》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副对联“内无相 外无将 不得以丝帛将相;天难度 地难量 这才是宰相肚量”,让学生揣摩其内涵。它既揭示了日本人的盛气凌人,又显示了中国因为落后任人宰割的无奈,从而激起学生勿忘国耻牢记历史而奋发读书的信念。这种与课文内容相紧密结合的导课除引发学生课堂兴趣外,也对历史教学的目的性、责任感和爱国情操的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情境设置――感同身受

设置特定的情景,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缩小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很快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之前,我先准备了黄瓜、核桃、辣椒等物。上课时先让学生指认这些东西是什么?学生很快能说出。然后我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另外的名字,如胡瓜、胡桃、胡椒,问,为什么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胡”字?这些东西的原产地在哪里?他们又是怎样传入我国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5课《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让我们在这里找到答案。以实物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进入课堂主题,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活泼的课堂――意想不到的效果

1.学生主体――主人翁可以更自主

在学习八年级上《伟大的开端》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歌曲《五月的花海》,准备按自己实现设计好的思路完成本课任务。但在学生听歌预习感知课本知识时却突然灵机一动,决定让学生看课题提问,即通过课题提出自己所希望知道想要探究的问题。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很配合,提出了十几个问题。后来,我索性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完成,按照提出问题、问题排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于他们的问题一般采用自己看书解答,同时我还设了求助热线:学生互助和寻求老师帮助。每当学生自己解答出问题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对知识的探求精神也会随之递增。一节课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完成。

2.教师主导――运筹帷幄重指导

在讲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讲解,我就设置了一个情境《今日说法》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的本质和国民党的态度。《今日说法》:一日,主人在家中看电视,突然邻居破门而入,将主人家的电视机举起砸坏,然后声称是主人将电视机砸坏,二话不说上前把主人打了一顿,把主人赶了出去,趁机霸占了主人的家。

(1)模拟案情分析

要求学生模拟警官进行案情分析。

主人在自己的家中即使砸了电视机,与邻居有没有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邻居是有理由到主人家里质问的?(提示:主人跑到邻居家砸了邻居家的电视机)从案情的真相看,到底是谁砸了主人家的电视机,在此事件中经过一番预谋进行挑衅的案犯应该是谁?

(2)剧中的事件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经过进行对比,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实质

(3)教师进一步假设、设疑:假设剧中的主人就是蒋介石,遇到“邻居”如此野蛮的对待时,他应该怎样做?而事实上他是怎样做的?由此导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为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教师可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令》。(通过假设,使学生认识到“应该”与“事实”的差距,从而对“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实质加以认识)

(4)案情结束:在被邻居打了一顿后,主人奉行不抵抗政策,从家中搬了出去。由此导出,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部队撤到山海关内。

在这样一个情境中使展现给学生的是:有预谋的侵略行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让学生在特设情境中感受历史过程,历史事件犹如眼前。学生每每想到这情节,课堂所学知识又怎能忘记,国耻的印记在每一个人心中又怎能忘记。

所以,为师者,只有改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变革中将学习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进展。

篇4:创新管理转变方式实现新突破

创新管理转变方式实现新突破

作者/褚来福

近年来,长白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注重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全面推进宜居、文明、诚信、平安新长白建设。

一、创新载体,注重实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牢牢把握为民主旨,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根本,以胸中有全局、心中有百姓“两有”实践工程为引擎,注重倾听社情民意,办好利民惠民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搭建“两有”县乡村联动工作平台。成立县乡两级“两有”实践办公室,强化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村屯和社区设立服务群众工作站,搭建了深入实践“创”、“争”和全心全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联动工作平台。各乡镇制作干部服务连心卡16000 多张,拓宽服务范围,积极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完善“两有”全方位推进工作机制。深化以“走进村屯、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家庭”为内容的“四走进”联系基层制度,实现联系村屯、社区、企业全覆盖,联系家庭三分之二以上。推行“三三制”工作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在基层调研,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对上获取信息,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处理日常工作。建立“三加一”包保新模式,安排政法部门、县直部门、中省市直部门和乡镇共同包保帮扶村(社区),实现包保全覆盖,目前有75 个部门(单位)已经与包保村(社区)进行对接,为村(社区)组织提供帮扶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78.5 万元,协调专项经费148万元。

3、建立“两有”组团式服务工作队伍。从县直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了32 名30 周岁以下的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到8 个乡镇的77 个村开展为期2 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主要协助和参与村党务和政务工作,负责做好政策宣传、扶贫解困、(论文范文 )化解信访矛盾、帮助发展产业、抓好环境治理和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目前,驻村干部走访群众500 多人次,慰问困难群众21 户,与21 户特困家庭和6 户创业带富示范户结成对子,梳理问题意见30 多条,为村和村民办实事40 多件。

二、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县域突破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立足实际,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以优质环境吸纳优质资本,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提升转化效益,努力打造全省特色产业最强县。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强新型工业,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增强人参、硅藻土等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抓好旅游大项目谋划,提升旅游配套建设及服务水平,构筑覆盖全县、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大旅游产业体系。

2、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突出县级领导、乡镇和经济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拓展招商渠道,开展高层次、小分队、专业化招商,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招商引资任务,非经济部门和中省市直部门原则上安排非指令性指标,把更多精力放在为企业、客商、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完善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建立项目绿色通道,全程帮办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申请资金等手续,提供跟踪服务。

3、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抓好朝长线漫江至长白段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盯紧长白至松江河铁路和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工作;积极谋划八道沟至松树镇公路项目,争取尽快打通长白第三条公路出口。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专项工程规划。增加城市公用事业投入,加快推进街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狠抓重点,夯实基础,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重点推进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谋划实施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突出抓好村书记队伍建设,规范村党组织书记上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档案。突出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实施“五个一批”项目进村计划,组织各乡镇逐村谋划、逐村攻关,分别制定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计划。突出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创新“选、育、用、管”机制,抓好村后备干部择优筛选、重点培养、多岗锻炼和规范管理等工作。在全县组织开展“村部功能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花园式阵地”建设。加强政策、资金、技术、部门领导包保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项目支书”计划和“项目村民”计划。

2、全力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县委高度重视,将社区场所建设列为 年的工作重点,落实了“五有一创”专项经费350 万元,明确了每名县委常委和每个县直部门包保1 个社区的工作任务,今年全县10 个社区将全部完成500平方米以上的场所建设任务。积极研究解决社区党建经费,通过县财政配套、党费支持等方式,每年为每个社区提供不少于2 万元的党建经费。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0 万元,组织社区干部进行了域外考察学习,举办了一期由38 名社区干部参加的培训班。

3、有效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双覆盖双增强”。对全县非公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建立非公企业花名册、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党建工作指导员花名册等基础台账,目前全县共有独立法人非公企业65 个,有52 个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了党组织,有党员352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开展三项载体活动,采取单独建立、企企联建、村(社)企联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党组织,目前单独组建党支部32个、联合党支部4个。规范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扎实开展“五亮”、“双服务双提高”、“双爱双比”、“党员建功竞赛”等系列活动,促进非公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管理,维护稳定,在增进民族团结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把维护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全面加强平安长白建设,扎实推进合力治边,着力构建军警地共建体系,为稳边固防、兴边富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1、深入开展平安长白建设。注重食品安全,强化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建立安全监测网络。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信访工作,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接访、走访、回访”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突出信访源头治理,创建“无信访村”、“无信访乡镇”,最终实现“无信访县”的目标。

2、扎实推进合力治边工作。认真总结合力治边机制运行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合力治边“七项机制”、“八个体系”。进一步强化合力治边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认真分析边境管控形势,研究解决涉边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边境管控措施,切实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对重点区段实行24 小时不间断严防严控;进一步强化基层武装部和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群众性边境防控力量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技防、物防投入,加强各种现代管控手段应用,提高应急反应速度。

3、完善军警地共建机制。建立军警官到乡镇兼任党委委员机制,全县8 个乡镇均有驻地军警官兼任所在地乡镇党委委员,同时建立军警官进村兼任村官机制,选派98 名军警官到村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在推进军民携手和谐进程中,军地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为对方排忧解难,地方党组织和百姓把驻地边防官兵做出的贡献记在心里,把军警地共建落实到行动上。镇、村党组织经常组织妇女到执勤点,帮助官兵洗衣服、晒被褥、做饭菜,朝鲜族的阿妈妮还特意送上打糕和自家腌制的小咸菜。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镇党政领导和村干部就会带着慰问品到部队慰问,邀请部队官兵参加村党支部举办的军民联欢会和体育竞赛活动。现在,“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氛围已成为长白县边境乡镇的一道风景线。

篇5: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马全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转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第一,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点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我们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学习谈收获,谈体会……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要使活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1] [2]

篇6: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论文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3]杜言君.小学音乐欣赏课自主审美体验教学方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11:111.

[4]李静杰.“视觉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12.

篇7: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论文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篇8:构建地理位置教学的新模式论文

构建地理位置教学的新模式论文

摘要:通过阐述地理位置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说明构建新的地理位置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介绍了新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理位置、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一、地理位置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

(一)地理位置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理位置指的是地理事物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相对的空间关系,它是地理教学中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因为空间概念的建立要根据空间要素来确定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等。学习区域地理知识要从地理位置入手,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要与地理事物的位置联系才能具体化。所以地理位置的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编排不符合学习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理解、巩固和运用三个环节。初中地理位置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第一章学习经纬度位置,第三章学习海陆位置的相关内容,但两章书都未明确提出地理位置这一概念。到了第八章的世界区域地理部分,则要求学生能够运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分析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样的教材编排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概念与学习方法不明确,学生对什么是地理位置,它包含哪些内容,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思路不清;二是缺少巩固环节。经纬度位置的知识在第一章学习后,到第四章气候时才用到纬度位置的相关知识,学习时间间隔长,不符合记忆规律,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总感到需要补课,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已学知识总记不住。

2、教学过程重记忆轻思维训练

地理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读图、填图、画图三种形式来完成重要的地理位置的记忆。这些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表象,但缺少思维训练,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记住地理事物的分布,老师提问时、考试时再把它们倒出来,很少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武器。由于用途少,学生在考试后很快就把这些辛辛苦苦记住的地理位置知识遗忘。

3、教学强调局部,忽视整体

对于内容繁多的地理位置知识,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逐一讲授,单个突破的方法。这种化整为零的教法,教学目标明确,便于完成。问题出在教师在逐个讲授地理位置的知识时,较少有教学的整体观。教学整体观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明确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二是要从学生学习地理的全阶段考虑如何分步实施教学。由于教学中缺少整体观,使学生学到的地理位置知识零散,既不利于记忆,也不能形成系统的、有再学习能力的知识结构,而且记忆负担较重。

教学内容编排的不合理、教学过程重记忆轻思维训练和忽视整体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位置的过程中,感到记忆负担过重,较少体验到脑力劳动(即思维)的快乐和成功感,慢慢地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在运用中记忆,把知识的记忆与问题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导学、探究、整体”的地理位置教学模式

(一)“导学、探究、整体”教学模式简介

导学就是传授学习方法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总结学习方法;探究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整体就是把地理位置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计划地分步实施教学。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初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巩固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段性,使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成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达到教学整体化的目的。现以经纬度位置的'教学为例说明“导学、探究、整体”的教学模式。

导学:学习经度和纬度的知识,初步掌握判读经度和纬度的方法。

探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阶段: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经纬度知识和判读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说明七大洲、 四大洋的经纬度位置。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经纬度知识和方法学习新知识。

二阶段:学习气候知识时利用纬度与地面热量分布之间的关系,明确纬度对气温分布影响,建立纬度位置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教学的目的是扩展、深化纬度位置的知识,建立与气候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阶段: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经纬度知识,独立分析说明区域或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和所处的气候带,建立准确的空间表象,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经纬度知识不断成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使知识在运用中逐渐成为一种能力。学生所学的经纬度位置的知识,也由于经常使用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

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学习经纬度知识开始到世界区域部分都要有经纬度位置知识教学的意识,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合理安排教学;二是要对所学的地理位置知识进行比较分类的思维训练,如不同区域地理位置的比较或以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为中心,与其它几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地理事物地理位置的共同点与差异,并进行分类练习,使学生形成整体空间分布概念。

(二)“导学、探究、整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终生学习理论。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终结只表明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期结束,学生将进入社会开始自我学习的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很快就陈旧过时,因而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从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培养能力,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教育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说明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3、根据系统论“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总和“的原理,教学必须从整体出发,分步实施,前后联系,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适用范围

本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因为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需要学生记忆数量众多的地理位置,获取丰富的空间表象,以建立正确而又复杂的空间概念。高中地理以学习地理理论知识为主,空间观念主要是起辅助思维活动的作用,因而不适宜采用。

参考资料:

1.薛建宇等人编著.《地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2.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泽.《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版

3.陈尔寿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中学地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版

篇9:新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1. 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整体。

2.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搭建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3. 信息技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这个作用,是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

4. 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

现在我们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关键在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以及有效的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认为二期课改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其中又包含了多种手段:如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实施了课程整和;对教师来说,要走进新课程的标准,实现教学的创新;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改变学习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评价上来说,科学的过程性评价取代了先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篇10:现代教育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周 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必然对语文课程产生影响,并最终引起语文课堂教学基本因素的变化。

一、教学方式由“单一传授”式向“合作探究”式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共享性,计算机的使用和资源的网络化等技术环境,不但有益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孕育和发展着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因此课堂教学必然会更多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从而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师单一传授的方式。例如,教学《长征组歌》一文时,可以播放歌曲并配上长征图片和有关长征的录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学生根据图片和录像展开热烈的讨论,体验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种种困难和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为祖国的强大而学习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论美》一文时,由于本文观点较为抽象,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图片,如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镜头,大街上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些丑陋的行为。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美”,怎样做到一个“美”的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达到了预期教育的效果。

二、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合作者”转换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受社会“升学热”的影响,在教学中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要求教师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而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中,教师由传统的教学设计者和控制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建议者。教学责任也因之发生变化:把教学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从事探索和开展讨论,提示如何讨论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原来对学生机械记忆的纸笔测验,转向更多地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活动中不可预测的活动增加,要准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合理的建议。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学生也会不断意识到自己对学习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如教学《蓝蓝的维尼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关于维尼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课后收集的材料展开讨论和交流。探究维尼斯的美在那里,为什么用“蓝蓝的维尼斯”作为标题。这样学生经过讨论基本能够弄明白,这比任何的说教都有效果。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资料的提供者、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点拨者的作用。

再如教学《枣核》一文时,教师可以提供北海公园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如枣树、睡莲、杨柳等图片,并且谈谈古人为什么用这些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请。由于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文中的思乡爱国之情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思乡爱国的歌曲,并适当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学生思维过程由“简单记忆”向“开发创新”的转化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学校和课堂的时空限制,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把教育从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形式的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建立了开放性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特别是网络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进度来达到同一学习目标。学生在自由的情景中表现自我,进行交流,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迸发出创新的火化。

在传统的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侧重于对语文知识和结论的简单记忆;而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侧重于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阅读和写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对概念性知识本身的记忆过程则相对减少。而且,由于教育技术具有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外化的功能,所以学生能够时刻监测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不要仅仅停留在字词的掌握、语句的理解这一层面上,而应该借助多媒体画面,探讨如何防止沙化,关爱自然、关爱生命这一深层意义上来。通过观看沙漠里特有的动植物,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沙漠里生活,是因为它们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它们能充分吸收水分。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打开思维的闸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还在改变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过程、师生地位、教学内容、教育体制等等。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带来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全方位变化。

总之,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能胜任一般性教学,还要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背景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不同的指导。这些都提高了教师备课和设计教学的难度。

作为教师,应该有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勇气,有不断总结、探索的毅力,有善于交流的愿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一定会使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领域里发挥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第四中学(222500)

篇11:浅谈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摘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教;学;结果;过程。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要从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

1、精心备课,赢在课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说做任何事情以前都得事先作好准备。课改之后,教师普遍反映英语难教,词汇量大,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难度更大。实际上,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精心备课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纵观前后,挖掘教材,整合课本资源,提升课堂质量。

2、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英语过多强调语法,语言的组织,学生学起来难,而且与现实生活不太融合。因此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泛味,实用性不太强,没有充分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和价值。如今,我们不难发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从这些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胧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应怎样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呢?在笔者看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门外语。语言需要环境与氛围,我们不能把它单独地割裂开来学习。有人说,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国学习十年获得的英语知识更多,口语更地道。笔者想说,语言应该生长在语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为英语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英语思维,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在做中学,学中用,真正实现英语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圣诞节(Christmas Day )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犹如我们的春节一样。学生都知道圣诞节,但对它缺乏具体的了解。怎样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节日,运用一些用语掌握有关这一节日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如单词、短语等教给学生,教学生读,让学生记。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很无聊、很乏味,既无兴趣,也无激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单词记不住,用语不会用。笔者在教这一课时,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学生结果的这一方式,而是让学生置身于圣诞节节日氛围中,在装扮圣诞树的活动中去进行语言实践。

课前,和几个学生一起把教室装点一下,贴上彩纸,挂上气球、彩灯等,让教室充满节日的气氛。上课时,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颗圣诞树,然后让他们各自装扮自己的圣诞树。在装饰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交际运用decorate、christmas ball、christmas card;Put a star on the top of the tree;Pass Christmas lights around the tree;christmas light这些词和短语,还会想尽办法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优势,擅长美术的画画、剪贴的剪纸等,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小组服务。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装饰圣诞树的活动中,而且各尽所能,相互帮助。那些平时觉得自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显示出了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有闪光点,也能为小组服务、添彩,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笔者也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动手、动口,同时帮助、引导他们学习,和他们一起置身情景中练习口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2、把学生当作课程资源。

大多数的老师都不敢相信学生,总是自己讲得多,担心学生这没有学会,那没有掌握好,不敢把机会交给学生。实际上,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授者的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本文前面所举的 《Christmas Day》一课的教学方式就充分地体现了老师相信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能力,发挥自我的空间这一教学特点,各组的表演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表明: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们也懂得了探寻知识的方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完全达到。这样的教学方式难道不好吗?

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与提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向着“更好”迈进!

邓厚甜

篇12:浅谈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广州市白云区沙亭岗小学:冯立照

新课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多年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师还没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生活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不会把事做好的。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尽可能的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好自学,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施教学目标。总之要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篇13: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构建探析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构建探析论文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重复,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就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施对策:教学方法多变,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新课程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要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创新学习,主动建构,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与同仁共勉。

一、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定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无法有效地将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教材内容较固定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即使有小幅度的调整,也是微乎其微,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高中语文知识,更不能应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高中语文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和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高中语文教学通常是通过黑板和一些简单的电化教学工具,如录音机、幻灯或多媒体,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语文人才。

4.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高中语文课通常就是所说的诵读、作品欣赏、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等教学,不能让学生形成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较宽广的知识面等。

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1.引导学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

4.进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引导学生积极内化,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符合。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三、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分析问题,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4.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高中语文知识,学会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高中语文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三,案例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能力。第四,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应当以完善的高中语文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6.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中学生应当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高中语文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篇14:浅谈新课改下音乐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音乐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音乐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文/蒋 妍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推行了“六自三交流”的教学模式,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才能将新课改的精神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这点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音乐

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把课堂的主宰者由教师变成学生,以前的音乐课都是以教师的教唱为主,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这样学生就像一台复印机,只会被动地学习,机械枯燥地训练,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磨灭了。但是有人会想音乐课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个问题起初我也困惑过,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同样能适应于音乐课的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的课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在实际教学中课型是灵活多变的,我将预习课放在课前,把展示课和反馈课合二为一,遵循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原则,教学生学习音乐。

一、自学、自究,一交流――预习及展示

自学、自究,一交流是指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或预习提纲进行自学,自己钻研与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次预习成果的交流。

如,我在教授学生《唱脸谱》这堂课时,就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几组,选好组长,然后给每个组一个任务,如,第一组搜集关于戏曲剧种及代表人物的资料;第二组搜集关于京剧起源的资料;第三组搜集关于京剧的脸谱及戏曲行当的资料;第四组搜集京剧的其他选段;第五组学唱《唱脸谱》;第六组搜集其他剧种选段并尝试演唱。这样分配好任务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并在本组内进行交流。在一交流时其他组的成员可以随意让展示的那个组的任意一个组员回答关于他们所搜集资料的问题,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刚开始我担心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够完成任务,结果是超出我的意料,90%以上的任务学生都能够完成,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起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把预习和课堂导入部分完全交给了学生。

这种预习方法突破了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知识、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要求知识储备要尽量多,以防被学生“将军”。

二、自归、自析,二交流――展示

自归、自析,二交流是指在小组长的带动指挥下,小组内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并设计好班级交流的'方式之后,进行第二次交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如,教《唱脸谱》时,先让学生听3遍歌曲,并要求学生学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听辨音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模唱能力,接下来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演唱,并互相纠正,然后将分组讨论后总结出的歌曲中的难点向教师提问,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重点学习,这样整首歌曲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展示,展示环节也就是让学生随意发挥自我才能的时刻,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准备,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交流、指导,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最后,展示时有的组演唱歌曲,有的组简易地画了几个脸谱进行表演,有的组在短暂的时间内模仿京剧动作并编排了舞蹈,各种形式的表演让我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教学模式中的展示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也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不仅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而温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

三、自练、自评,三交流――反馈

自练、自评,三交流是指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测试,相互评价,用于加深记忆与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巩固性、评价性交流,交流形式多为自练互测。

这一阶段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或由教师通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形成性测验来进行,亦可由学生按学习任务的要求来进行自我评价。由于中学课时有限,教师又要面对众多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采用累计积分的评价方法,这个方法来源于学生都很熟悉的QQ升级制度,在QQ上积累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一个星星,再到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两个星星,然后接着就积累到月亮级别,最后是太阳的级别,到太阳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群,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所以在最后的评价中我就采用这种制度,告诉学生到什么样的级别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然后再以小组之间自测为过程,使学生积极去练习。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种评价制度,所以在做聆听《欢乐颂》《命运》《黄河大合唱》等作品时,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去听,去体会作品,因为他们知道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问题作为评价内容。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制定的评价表: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启迪下,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进,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教师才能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后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相信通过这一轮的教学改革,能使学生喜欢音乐,喜欢上音乐课,从而养成自主、开发、探究和合作地学习音乐的习惯。音乐是美的教育、爱的教育,让我们继续努力,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新课改,并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吧!

篇15: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主持人:各位朋友好。今天我们请来了课程与教学专家张天保先生来这里做客。让我们欢迎他。

张天宝 :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问:请问新课程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新要求有哪些?

张天宝:主要表现在教师如何实现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问:过去是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满堂灌.现在新课程来了,好多老师很不适应。现在是一张嘴、一个话筒、一个手提、一个投影仪,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张天宝:这种转变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从“人灌”到“机灌”而已

问:我觉得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有一个过程,有的可能适应得快一点。

张天宝: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同,过程的长短也将会有较大的差异。

问:提倡教育者办公信息化意识教育。办公信息化其实最终还有一个人操作的问题,所以,我们永远不能抛弃以人为本的思想。

问:不知参加过培训的老师们反映如何?目前有些地方的新课程培训有点走过场,老师感到收获不大,没有发挥出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较被动。

张天宝: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感觉实现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为人改变自己是不容易的,就像改变自己的一个习惯一样。

问:培训者本身是否合格还是个问题。

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加快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进程。目前不少人对国家级培训颇有微词。现在的教师培训水分太多。

问:随着不同思想的交融、碰撞,以及民族优秀思想的发掘,一种民主、公平的意识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能否请张老师具体谈谈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证?总感觉很模糊,是一种理念。新课程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其理论基础或者说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尤其是教育的对象。当然是的,但教师同样包括在我们所说的“人”当中,如果在教学或教育中只提倡教育对象的人本,教师必然会变得非人,那么半边天失去了,还能看到光明吗?

问:您说的有道理。教师和学生本就应该是互动的,谁也不可偏废。

问:有些地方开展新课程参与式培训并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可以借鉴和推广。我对参与式培训(暂时没有更好的词替代)和教师发展学校有不甚了了。听说首都师大开展得不错。说实话,“培训”这个词不太合适,给人一种“我掌握真理,我培训你按照我的意图教学”的感觉,听起来不舒服。当然,我们的老师都习惯被“培训”了

问: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哪些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有哪些可取之处?新课程改革强调多样化,为何不提倡优化?

张天宝:优化的前提首先是实现多样化。时间太短,推进速度太快,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培训滞后年,评价考试制度不配套等。

问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培训者本身素质不高、不了解中小学教学现状、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者及培训单位以此牟利,参与培训的教师有让人代替的,等等,花样很多。

问:新课程改革中有什么弊病?据我所知,只强调多样化而不提倡优化。教材中如果有与优化有关的内容,教材审定就通不过。新课程改革所依据的理念是否存在问题?比如建构主义,只提好的方面,而不提该理论的局限。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张天宝 :应该说,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需要避免是的重要问题是不要“矫枉过正”,不能把我们以往的优势和特色抛弃,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不要把洗澡水与婴儿一块儿倒掉。

问:据悉,台湾前就依据建构主义进行基础教育改革,10年后得出结论:基础教育改革是失败的。

张天宝 :其实,建构主义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它过分夸大了知识的主观性,忽视了知识的客观性,容易导致主观主义。

问:据个人感觉,现在新课程培训走过场的成分较大,是否说明首先要解决的是培训制度问题。校本培训是比较理想的培训方式,不过首先要在政策上、物质上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张天宝:教师的培训,现在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教师被动、不积极,这主要是培训体制造成的,比较理性的办法是倡导教师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能力。

问:同意。比如顾泠沅老师所进行的改革就很有成效。最新一期《课程・教材・教法》发表了老教育家吕型伟《学点教育史》的文章,发人深思。

张天宝:进行任何一场教育和课程改革,都应注意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不能伤好就忘了疼。

问:关于培训,我想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其实培训的市场很大,但市场大的背后或者说原因是校长、教师真正想转变呢,还是迫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我想应该首先明确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后者,流于形式是必然的。校长的观念是大问题,尤其在落后的地方。

问:应该不能总是以培训者身份出现在教师中。应该走进生活,我建议应该去中学听听课。

问:培训有时成了利益的再分配,赚钱的工具。

张天宝: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解决的首要前提是解放我们的教师。

问:其实不能单独谈教师怎么怎么改变,这是牵涉制度、教材、学生、教师等很多方面的改变。

问:解放教师的意思是不是让他们从应试教育的背景中解脱出来,实践科学的教育理念?但似乎不容易。

张天宝:没有必要“拉大旗作虎皮”。只要符合教育规律,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应该得到肯定。其实,解放教师的主要意思还是应该为我们的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问:目前关于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图书不少了,但是还有老师反映不会教。看来,这些图书可能是针对性、操作性不够。应该针对学科编写,这样会有可操作性。

问:许多老师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否都与新课程挂钩?有些实验已进行多年。

问:同意,教育理论和改革发展到今天,尤其要强调操作性,我感觉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很先进了。实践落后。

张天宝:在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理念的传播与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只片面强调任何一面都是不对的。

问: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探索教育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百花齐放。

问:有的新课程教学方式的书太笼统。

问:我想过去可能不太注意对教师解惑答疑,而是比较注重宣讲。要把教师的需要作为前提。

张天宝:比如,不要只是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我们的教师,而是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问:为教师创造好的环境,比如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应该更科学有效。

问:这个环境不仅指校内,也包括校外社会环境 。

张天宝:非常正确,离开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课程改革也很难达到目标。

问:校长的办学思想很关键。

问: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专家学者学院派主导型的现状,让第一线新课程教师也有话语权。这两支队伍往往脱节。

问:最近看到魏书生对其学校教师的评价很有感触,他重视科研,而不已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比如某班比另一个班成绩好,量化中只多0.5分,而教师发表一篇文章却可以得到1分。

张天宝:在课程改革中,校长就是一个“施工队长”,其观念和素质如何,至关重要。

问:这个比喻好,校长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可以这么说。

问:如何评价很重要,操作不好也会造成新的问题。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因地制宜的问题。不能以先进地区“抹杀”一般和落后地区。教学方式没有简单的好或差,只有是否“适用”。

问:说的对,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问:一些办学有理念的学校,校长必定思想进步、超期,是研究型的教师。

问:同意。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但重要的是发展和前进。

问:同意。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人员的科研应不同

问: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否分步骤、分区域?东西部、城乡有差距。

问:目前对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要求有一个误区,就是以发表论文数量而不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此风不可长。

问:这也许是“浮躁”时代存在于各领域的通病。

问:是啊,这就涉及评价问题。有的教师写不出文章,只好请人代为捉笔。

张天宝: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人们往往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但如何才能教好书呢,我想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以研究促进教学。

问:同意。教学实践与研究二者需结合起来。

问: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当以校本研究为基础。

问:同意。现在有的高校教师提出“到中小学去科研”的口号,以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张天宝:确实如此,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更重要的是应用研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问:大学老师也应当走出去,接近中小学

问:科研与教学要相长。所以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还是值得提倡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了。

问:咱们国家就是缺少教育实践家。

张天宝:只是实习过,但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密切的合作。

问:理论家其实也没几个,多是自封的或是互封的,把国外的东西搬来而已。

问:现在的风气不太好。随便互封或自称专家之风太邪乎了。

问:看看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哪一个不是战斗在中小学教学第一线。

张天宝:这同样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体制问题,应该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下学校、下基层。

问:大学与中小学校结对子进行科研是双赢的好事,尤其是教育科研,这对中小学新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益处。

问:的确,实践先进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我们国家的现实告诉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您对新课程中师生关系怎么看?现在需要做什么改变?

张天宝:我认为,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说的一句话非常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

问:新课程在全国推广的`怎么样?

张天宝:今年在全国已经达到了50%~60%,起始年级全部使用新课程、新教材。

问:我觉得现在的新课程其实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可怜地挣扎着。

问:大中小学合作进行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目前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主体教育实验研究”“新教育实验研究”等都注意到了面向实际。

问:这是一个趋势,实证研究、质的研究需要研究基地,基础教育的一线也就当之无愧,这是很好的互惠的双盈的现象。

张天宝: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人们对新课程改革存在微词的一个原因。

问: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张天宝:可以简单概括为: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否具体举一些例子,拿一门学科的教材为例。

问:那新教材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呢?

张天宝:比如,在内容选材上,更加注重那些密切联系当前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更加注重以活泼多样的呈现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问:那么现提倡研究型教师,会不会忽视教学,忽视对学生的关注?当然科研也重要,但不能忘记教师承担着培养人的重任啊。研究型不能只是多写论文。

张天宝:确实如此。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论文。

问:所以现在有些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就有问题,以发表文章作为评价标准,这个我不反对,但权重失衡就不行了,尤其是对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真的很重要。当学生感觉到你是真诚待他时,你的方法才是最灵的。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问:现代教育技术游乐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哪些挑战?

问:张老师,新课程目前的市场是50-60,你估计何时能全部普及,以及请预测一下实施的效果。

张天宝:全部使用新课程、新教材大约在左右。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说在整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教师观念落后问题、评价考试制度改革问题等。

问:到那时,新课程是不是已经不新啦?

张天宝:确实如此,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今年7月,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了一套“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我撰写了“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一书。需要进步了解的,可以到人教网“一般图书”栏目中。

问: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

问:在这个过程中改革是否也会与时俱进,背离初衷。

张天宝: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是在中国。

问:对呀。新课程听起来很好,可会不会起效果还不如以前的传统教学?

张天宝:就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地差别很大,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成效大,经济落后地区面临诸多困难。

问:那对经济落后地区是不是有一套特殊的标准?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

问:那当然最好,不过我估计不会。毕竟我们的落后地区还比较多,落后地区的情况也大相径庭。

问: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特别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大发展的年代。

问:新课程之所以新,主要是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太传统,如果和国外的教育比,或许我们的新课程也不能算新。当然,我们有我们的现实,要实事求是,如果发展到我们现在的新课程都不新了,说明我们国家进步了,我们的教育发展了,可喜可贺。

问:新课程实施也好,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好,这都是内因,您认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做出什么配合?

张天宝: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任何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问:对呀,所以才更需要针对他们制定标准啊。现在的改革,好得更好。可是落后的地区却没有起色,恐怕是个大问题吧。

问:五四时期陶行知等人倡导“新教育运动”,因受时局影响,成效打了折扣;现在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各方面的掣肘与陶行知时代比要少一些,应该作得更好。

问:应当有一个课程评价机构和体系,对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最好是独立的,独立于教育管理部门这样才客观。

张天宝:现在只是进行了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和评价,其他的尚未进行。这一方面应该在今后会展开的。

张天宝:这是比较困难的。比如,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曾经设想分为城市版、乡村版,但经过调查,最后放弃了,因为谁也不想选择乡村版。

问:你说的当然是正确的,也很需要,但就是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所以,还是不人本。

问:问题是,很多落后地区根本达不到新课程的标准呀。

张天宝: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国情导致的,又由于我们实行的是教育集权制管理。如果像美国实行教育分权制可能就会好一些。

问:如果条件不成熟,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反而更合适些?至少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高一级学校实现?

问:我主张城乡的教材要统一要求,不能造成新的不平等。起码在起点是平等的。

张天宝对*美丽江湖说:但这不是改革的方向。就像整个国家的改革一样,我们不能等到条件具备了才进行,那可能就晚了。

问:可是如果教师本身达不到要求呢?

问:教师需要进修,需要再教育。

问:虽然我们已经提倡了教材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是一个层面的多样,如果它有能力,每种教材都可以在全国推广,但依然没有解决地区差异问题。有些落后地区起码的义务教育都实施不了,何谈课改?

问:有的农村地区的家长想方设法送子女到城区去读书。

问:只要高考的根子未动,不统一看样是很难的。

问:是啊,还是高考,这是个跟根本的问题,攻破它,全盘皆活。

问:可这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啊,改谈何容易!

问:同意,我们应该把高考转变成为一个育人的合理工具,不一定要把它废除掉。选拔还是应该存在的,否则就没有了标准。

问:据说有些落后地区要求与发达地区一样。

张天宝: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就要求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区差异特别大的国家,进行任何改革时,必须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张天宝:就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地差别很大,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成效大,经济落后地区面临诸多困难。

问:地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发达国家也有地区差异。教材在总的要求上应该一致,但不同地区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问:有统一有差异这是客观实情,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个途径。

问:我觉得新课改其实更多的是一些表面文章,实质性的东西没多少变化。

问:是有一些表面文章和政绩工程,但广大教师从事新课程改革的愿望还是真诚的。

问:新课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除了建构主义外,还有什么理论?

张天宝 :就我个人的理解,建构主义的一些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肯定和实施,但不应该把建构主义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或者唯一的理论基础,毕竟它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问:那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张天宝: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广泛的,它应该是一切经过实践检验了正确教育理论,而不是哪中具体的理论。

问:理论的最大价值恐怕不在于直接指导实践(也难于“指导”),而在于使人们更深刻的反思现实。

问: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有何要求,能谈谈吗?

张天宝说:概括而言,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以往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

问:新课程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今后仍是一个热门问题,涉及的教育问题也很多,我们今后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交流。虽然专家就在身边。

主持人:很感谢张老师的光临。有问题以后可以继续请张老师。正式讨论到此结束。有兴趣者继续聊。

张天宝:感谢大家的支持,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进行交流,大家辛苦了。

篇16:学习教师教学方式转变调研报告

学习教师教学方式转变调研报告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我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于今年5月份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针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得以转变,实现教师的发展。

二、调查对象

学校领导班子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了彻底的转变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合作者”、“鼓舞者”和“评价者”。

五、调查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得到了转变,也有一部分教师,或对课改存在排斥的心理,或是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教学方式没能彻底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这对存在的问题经过例会研究,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采取了“堵”、“疏”、“促”的提高策略。

第一:堵

就是“堵住讲授时间”和“堵住教学质量下滑”。

“堵住讲授时间”就是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并逐步由10分钟精讲变为多元化的策略性指导。“堵住教学质量下滑”,指教学质量不但不能因教师的不讲而下滑,而要因为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而提高。1、多元化听课,堵住讲授时间。

(1)随机听课。听课班级和听课时间都不确定,随时去听,有时等教师上课5——15分钟后,听课人员再进班。这样,教师如果开始上课没有按着有效教学模式上,见听课者进班再现改教学法是不可能的了,这样很好地堵住了教师做“装饰课”和“表演课”的可能。同时,要求老师每两周制定一个具体详细的上课计划,交到听课人员的手里,听课人员按着教师的周计划,随机听课。这样又避免了课改之初,教师精心备好一堂课做“备补”,领导去听,就上;领导不去听,就上别的,照讲不误。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猝不及防下便以学生自由复习或考试为由,将听课人员拒之门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走班听课。考虑到全校38个班,全天听课,一人也一天也只能走六个班,这样,又给犹豫中的教师造成可乘之机。于是,我校采取了室外听、走班听的办法,一节课,走几个班级,两天基本能够将35个班听过一遍。

(3)改变座位。变利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排队式座位为方便小组学习的圆桌式座位。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讲,把教师自然引向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中。

(4)嵌入表册。课堂上嵌入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三单”, 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和《问题训练-评价单》。“三单”的有效利用,在实验之初起到了规范师生行为和学习习惯养成的作用。对“三单”的使用我们进行严格监督检查,透过学生的勾画、圈点、修改的字迹,了解学生初步学习与深入探究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师参与学习和指导情况。

(5)问卷调查。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一旦获悉哪位老师不执行或不坚持执行新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找其谈话或者跟踪听课,绝不姑息迁就。

2、施“三过关”,堵住教学质量下滑。

(1)课堂评估,实现每一节课过关。

只有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有效学习,课堂学习效率才会高。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乌丹五中有效课堂教学评估票》,在随机听课和走班听课中,依据评估票对课堂进行评定。课堂上听课人员尤其关注的是:

①关注新理念的凸显。

课堂要体现学生是巨人,是主角,教师是服务员。采取“先学后导——自主合作——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尤其要关注每个层面学生的发展,让教师明白抓班级学习,要从最弱的学科、最差的学生抓起,明白五中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我们虽然地区落后,但是我们的追求是有高度的,我们要的是教育的公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②关注教师的引导。

教师的引导要体现智慧性和艺术性,要让每个学生整个一节课都能够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状态和对问题的探究欲望;要引导学生正确走进文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走进学生,会倾听,会关注,会收集信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及时准确的给予规范、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课堂评价要多元化,语言要具有鼓励性、导向型。

③关注学生的学情。

课堂不看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呈现和展示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读书是否动笔墨;朗读是否有效,语文、英语朗读能否达到15遍,其他学科能否达到5遍;“读、划、写、记、练、思”读书方法的运用;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协作;个性差异的学生是否得到关注,“一帮一”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等等。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④关注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不是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如何。听课人员要在下课前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出题测试学生,得分率低于60%的课视为不合格课,教导处要对其进行跟踪听课指导,直至指导合格为止。成绩计入《专任教师年度综合考核评估》的过程性评价中。

课堂评估,有效地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使课堂品质更加量化、更加透明,教师精心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每一节课过关。

篇1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采用问题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采用问题教学方式

周艳芳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中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将降低中高考英语的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其中,2016年起中考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高考语文卷或将分数增至180分。这体现出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视,此消息一经公布,也引发了家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从教十余年,我所看到的现状是: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不是偷看课外书就是偷偷做理科练习题,让语文课堂成为众科目中的“问题课堂”。其中原因众多,主要是因为高考的压力使得家长、学生越来越功利,唯分数是问,而语文学习不能马上见效,似乎学与不学都差不多,同时,因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阅读越来越肤浅,学生也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品评阅读。由此,课堂上学生也就很难能提起精神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课堂”该如何是好?我曾多次与同事探讨,也在慢慢摸索实践,发现在课堂中,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是比较能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的一种好办法。

课堂问题教学是苏联教育专家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充分地利用,发挥青少年最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之心,引导他们从自己发现的问题入手去探究、总结。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怎样才能引导他们自主深入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

独立自主的阅读和发现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对于语文课堂问题教学而言,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开学初都会向学生示例如何完成预习作业。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预习作业:

我知道:

字音:迤逦(yǐ lǐ) 央浼(měi)

字形:喝彩 玷污 彤云密布

我发现:

读完课文,我发现文中生动的细节体现出林冲急躁的性格,如,当林冲知道陆虞侯已到沧州时,正面描写语言“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侧面描写“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边要杀人放火”等等,这都体现了林冲的莽撞和急躁。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又体现出林冲粗中有细,是个英雄好汉。

我质疑: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应该处事沉着冷静,为何听说陆虞侯来到沧州就情绪失控了呢?

标题拟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何将“风雪”放至“山神庙”之前?

预习作业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字词是学生掌握词语最轻松的方式,所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因此,安排了“我知道”的版块。而“我发现”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独立阅读后能对文本内容加以概括提炼,能凭借已有的阅读基础对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我质疑”部分则引导学生于有疑问之处设疑,无疑问之处质疑,示例中的两题就是比较典型且有深度的提问了。

布置预习作业的目的之一是要搜集学生的问题,这是课堂问题教学的前奏,而准备的关键是如何将几十名学生的提问与老师的教学预设结合起来,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来自然顺利地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让老师因学生的问题而被动教学,也不能因学生的提问而使文本变得支离破碎。

如,学生在预习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别里科夫为什么要谈恋爱?作者交代别里科夫是教古希腊文的与“装在套子里”有什么关系?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学生对“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一句提出了质疑。别里科夫怎么可能辖制中学足足十五年呢?不相信!于是我在课堂中就从这个质疑入手,要知道别里科夫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必须先知道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依据,从而使学生从解决疑问中了解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再以学生的问题追问: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及时将小说的背景引入,原来这其中既有别里科夫的性格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从而也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因为学生是解答自己的问题,且通过我的`梳理,也让他们对所学习的文本有了更清晰深入的理解,所以,整个语文课堂就因问题而变得热闹、主动起来了。而其中学生展现出来的能力和见识也让我刮目相看,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

提炼问题这一环节是最需要教师下工夫的。教师要能将所有学生的提问进行整理归纳。这既是为学生做出表达的示范,也是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写好预习作业的兴趣。

我们知道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便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是因为他们开始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自我意识的自觉性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这都会使他们不满足于别人告诉他们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地去探求和争议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智能,使他们的思维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使课堂变得灵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方式能让我们的“问题课堂”变成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的问题课堂。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论文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

精设问题,构建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论文

教学管理与教育的研究论文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

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论文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共17篇)】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原则探究论文2022-04-29

构建双元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途径论文2022-12-13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论文2023-12-09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2022-09-16

信息化教学模式论文2022-06-03

试析以“三自管理”为载体推进SPT人才培养论文2023-03-03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论文2022-08-28

实施方案英语高效课堂2023-08-25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2023-07-03

英语教学在建构主义中的研究论文2022-11-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