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学习活动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14篇)由网友“比瓜子还好磕”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学习活动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学习活动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杨晓梅 教案来源:湖北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
一、活动目标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通过赏春、赞春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艺术欣赏能力和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提高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一)课前活动
1.分工: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结小组,分组活动。
2.内容:对教材安排的三项活动内容作适当调整,其中“活动三”为必选内容,其它两项内容可任选一项。
活动一:在自然、生活中寻觅春天。从春天的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诗句,并在大自然、校园或社区中,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观察记录,辑成“自然日志”。
活动二:在文学、艺术中感受春天。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图片,选择一幅“诗画”作品,为诗配画或为画题诗。
活动三:在创作、体验中赞美春天。选择一种最喜爱的方式,通过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的形式赞颂春天。
(二)课中活动
1.组员展示编辑成果,解说观察、记录动植物的'情况,并简介编辑的“自然日志”。可邀请生物老师参与评价活动成果,师生投票选出“最佳‘自然日志’”。
2.组员展示搜集的绘画、图片和自己创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并朗诵部分诗文,然后小组合作演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可邀请美术老师参与评价,对“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予以点评,师生共同评选“最佳诗画奖”。
3.每人展示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并介绍有关情况,评出“最佳手抄报”或“最佳墙报”。
三、写作指导
1.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2.写法指导:自由选择文体,可以写成诗歌,可以写成散文,可以写成小说,当然也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但无论什么体裁,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强的特点。
写作时,要努力做到:
语言文字尽可能新鲜优美。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来自生活的语言才新鲜;多用优美雅致的佳词,多用形象生动的美句,加上富有灵性、精致的表达,语言一定优美。
手法运用尽可能灵活多样。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巧用各种表现手法,结合多种表达方式,这样的文章会更精彩。
情感表达尽可能自然真切。叙真事,诉真情,不夸大修饰,不装腔作势,不虚情,不矫情,来自真切感悟、心灵震撼的情感,才会吸引人、感染人。
四、总结评价
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整体评价与个别差异结合。
篇2:《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3、评委组评价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评委组进行评价。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三)活动小结
学生齐读朱自清《春》。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寻觅春天的踪迹》课后反思
向常容
在本节课的活动之前,能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搜集到了许多春天的常识、描写春的优美句子及名家名篇、古诗词等。时值油菜花开的春暖季节,上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有良好的生活体验。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 活动五一节步骤清晰,紧扣春天这一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情春天,赞颂春天。
二、 活动设计科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分数比赛、音乐),学生乐于参加,寓教于乐,有评价和反馈,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 内容丰富,准备充分,能与当前春天时令紧紧结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在体悟中学语文,积累生活常识。
课堂教学往往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 活动进行中欠指导:精美散文融入第一环节中,使各版分类不严格;
二、 学生在活动中规则不严,导致部分同学长篇大论,大大减少了其他同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这项深不可测的艺术中,我一定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篇3:《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阶段目标要求: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2)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3)耐心专注地倾听,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
(4)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共同讨论、分析问题,能自主查找资料。
2、教材分析:
《寻觅春天的踪迹》是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紧跟第二单元之后的一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编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这三项活动。第二单元是散文诗单元,将此次活动编排在第二单元之后,是有意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进一步的训练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情感提升方面,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大胆地去体验生活,整理资料,完成活动的任务。
3、学情分析:
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知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写作能力,他们对一些古诗词、优美的文句有一定的积累,对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自主运用。并且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比城市孩子会多一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对身边的春天有自己的体验,是这节活动课的有利条件。他们还保留着孩子的天真、好奇、逐步有自己的思想及认识,对社会、自然有着探索精神,但也有待进一步的培养他们的动手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情趣。
4、 评价分析
(1)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3)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活动目标分析
1、活动目标:
(1)积累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文化积累,以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4)学会从自然、生活中选取素材,抒写心中美丽的春天。
2、活动重难点:
⑴注重“春”文化知识积累,激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⑵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
启发引导法、问答法、点拨法
2、学法
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和媒体设计
◆教师准备
1、搜集资料(关于春的诗文、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春的资料。
◆学生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成语,古诗,精美文段。
2、以《寻觅春的的踪迹》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发挥想象作“诗配画”一幅。
◆媒体设计
多媒体、音响设备、幻灯片演示、视频片段展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课及写作课)
六、教学过程:
七、评价设计
教学板书设计
春之美――成语积累
寻觅
春天春之诗――古诗、散文朗诵
春之情(珍惜大好时光)
踪迹(春在心中)
八、教学反思
这是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在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积累关于春的成语、诗文,办了主题《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手抄报,诗配画作品,为的是学生在课堂展示时有充分的资料。整堂课包括“春之美”、“春之诗”、“春之画”、“春之情”几部分,融听说读写于其中。前三部分是对春天景色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积累成语、春天的诗文和诗画作品,第四部分让学生在充分欣赏积累的基础上抒发情感,明白春天不止在大自然,更在人们心中。只要心中有春,就会有梦想和希望。
在本堂课中我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春之美”、“春之诗”、“春之画”、“春之情”的自由天地中共同分享了春的知识、春的信息、春的喜悦,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得到发展与升华。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回归自然的乐趣。
当然,这节活动课中还有不少不足之处。首先,在欣赏“春之美”的环节中,学生观察不够仔细,比如春雪、蓝天、白云这些事物同学们没有回答出来。其次,在“春之诗”这个环节中,每组只派一位代表朗诵,同学的参与面不够广,学生的朗诵水平还需提高。还有,在“春之情”环节中,由于时间紧迫,学生所写的描写春天的语言展示点评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精彩起来。
篇4:《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
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篇5:《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3、评委组评价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评委组进行评价。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三)活动小结
学生齐读朱自清《春》。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篇6:《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与反思
向常容
在本节课的活动之前,能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搜集到了许多春天的常识、描写春的优美句子及名家名篇、古诗词等。时值油菜花开的春暖季节,上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有良好的生活体验。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 活动五一节步骤清晰,紧扣春天这一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情春天,赞颂春天。
二、 活动设计科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分数比赛、音乐),学生乐于参加,寓教于乐,有评价和反馈,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 内容丰富,准备充分,能与当前春天时令紧紧结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在体悟中学语文,积累生活常识。
课堂教学往往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 活动进行中欠指导:精美散文融入第一环节中,使各版分类不严格;
二、 学生在活动中规则不严,导致部分同学长篇大论,大大减少了其他同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这项深不可测的艺术中,我一定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篇7:《综合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次综合性活动,包括“找一找”和“说一说”两个层面的内容。
“找一找“时为儿童查阅和搜集资料所创设的活动情境。
“说一说”是以几幅反映儿童汇报交流活动的画面来提示低年级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的初步经历,让儿童对中秋节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激发儿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通过说一说,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3、通过简单的综合性学习尝试,了解语文的学习途径不只在课堂上、书本里,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教学重点、难点:
1、紧凑、有序地进行研究。
2、把所获成果全面、真实地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教师帮助学生完成。
2、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计划:
1、课余搜集资料,进行整合。
2、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内容。
3、形式不拘一格,提倡创新。
教学过程:
在这堂课中,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班的不同情况,合理地安排进行。
一、找一找。
1、查日历看中秋节是哪一天。
2、查看月饼的商标。
3、请父母帮我们找一找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4、找一找和中秋节有关的`诗和歌曲。
二、说一说。
1、奶奶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全世界的华人都过中秋节。
3、我们家一边吃月饼,一边看中秋晚会。
4、月饼的包装袋上有许多知识呢!
5、教师应该在活动之后进行总结。
教学余音:
帮助学生展示成文、成画的作品。
篇8:《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五)二十四节气推算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李萍
篇9:综合学习之一教学设计
综合学习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运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快速找出相应的汉字。
2.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忙、怜、忆、惊”。
3.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以及善于积累的习惯。
二. 教学准备:人手一份新华字典。
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蔬菜吗?爱吃什么蔬菜?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发言。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对学生进行不偏食的教育。
结合学生谈到的蔬菜相机出示诗歌“十二月菜”
1、自读诗歌,把不认识的生字做好标记。
2、学生提出解决不认识的字的方法。
3、指导查字典。
①小组内商量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查字典的方法。
②班内交流。(小组派代表)
③交流汇总。(师以诗歌中的一个生字为例引导学生总结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即:确定该字的部首——从检字表中找到该部首翻到相应的页码——数一数去掉部首该字的'笔画数找到该字的页码——最后翻到该字的页码)
④以同桌为单位两人合作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其他生字的读音。
⑤学生汇报自己查字的过程以及读音。
⑥反复读生字读音。
4、生自由读儿歌读熟为止。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会部首查字法。
1、放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愉悦的写字状态。
2、出示四个字让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字的特点。
3、谈谈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引导学生从写字的姿势、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等方面谈)
4、示范写
5、配着舒缓的音乐学生自己练写。
6、小组内评价
选写得好看的字全班展示。为学生创造一个想写、乐写、踏心写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互评、互赏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意义美的情感体验。
篇10:综合活动--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
(2)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
(3)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
2.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话导入
板书: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轻声读文中内容,想想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1) 学生自读。
(2) 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交流。
(3) 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内容上和时间上的安排。
① 内容上:
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不能泛泛而读,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② 时间安排上:
A.读厚书时要把时间化整为零:读书时要集中时间来读。
B.根据个人特点,爱好,选择最佳时间来读。
C.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读书与学习的时间。
2.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
3.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评议,评出最合理的安排。
二. 浏览书的大致内容
1.说一说:你快速游览过一本书吗?你觉得快速游览书籍有什么好处吗?
2.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到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1)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浏览一本书的?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
(2) 全班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方法。
① 看目录,看内容提要,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② 读过此书的人询问,也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③ 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
④ 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三. 选择要读的书
1.说一说。
鲁迅先生说:“只读一种书是非常有限的。要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你们平时都读过什么书?是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呢?
2.议一议。
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自己选择书的方法,现在在小组内议一议谁的选择方法最合理?
(1)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 全班汇报交流。
四.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读书方法
1.说一说。
同学们,上一节老师要求你们回家读一本书,你读了吗?先在小组内说说你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
2.议一议。
我们应怎样读书?
3.读一读。
读了课文内容,看看古代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 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1.读一读。
(1) 出示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
(2) 要拿着笔读:写摘要,做批注……。
(3) 学会使用目录。
(4) 哪里需要想象――就要“尽量的想象”。
(5) 先要理解,再评论。
2.议一议。
除了课本上的几条守则外,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把书上的省略号补充上内容。
(1) 小组讨论,制定全组的读书守则。
(2) 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的读书守则。
三. 单元小节
1.说一说。
学习本单元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
2.评一评。先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评价,再由他人评价。
[综合活动--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综合活动:运动会 教案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体育的魅力,同时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
(一)、策划。
1、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班内同学讲座可以设立哪些比赛项目,可以是正规
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因地制宜的项目。如:踢毽、跳绳、拔河、托球等。请体
育老师指导制定运动会的程序,绘制秩序册和报名表,
2、运动会前准确性备好比赛器械。
3、聘请体育老师当总裁判。请卫生老师到场以备学生在运动中跌伤。
(二)、文案
1、动员全班同学写班歌歌词、设计班徽(并附带设计说明书)。
2、创作运动员誓词及本班运动员入声时的广播词。
3、整理同学们刻苦训练的事迹等。
(三)、竞标
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同学们在评议中要注意分类进行比较、筛选。
3、把评选出的班徽制成胸卡,在入场式时每人佩戴。
(四)、展示
评选出来的代表作品,要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体
修改。
教学后记
[综合活动:运动会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培养写话兴趣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引入
同学们,晶晶搬新家了,今天他邀请咱们去他的新家参观参观,想不想去?好,那咱们就出发吧!
用“去晶晶新家参观的游戏”将综合学习的前五项贯穿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设计
(一)看春联,认汉字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图。师描述:看,他们家门上还贴着春联呢?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学生汇报自己家贴的春联,并交流自己从中认识到的字。
5、教师指出:只要细心,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
(二)把字写好看、
师描述:我们敲开门,晶晶正在练字呢!
1、观察“燕、黑、迷、粉”四个字的特点
2、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
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把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我的采蜜集
师描述:晶晶拿出他的“采蜜集”给我们看。
1、在小组内读“采蜜集”,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成语。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在课余博览群书,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采蜜集”教给积累的方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积累、主动积累的兴趣,强化积累的意识。
(四)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晶晶家墙上贴的古诗。
2、鼓励质疑,反复吟诵,直至会背。
3、你还会背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提供学生背诵、记忆的材料,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
(五)我的小笔头
师描述:晶晶告诉我们今天他有一个新发现,并在小本本上写了下来,让我们快快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习惯
【《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篇13:《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喜欢绕口令,能用流利、准确的读音比较快的读出。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
5、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
(学生课前准备绕口令)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看谁说得又准又快
1、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四篇课文,你最喜欢哪篇课文呀?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回答)
2、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更有趣的短文,你们一定会特别高兴的!”(请同学们打开书)
3、自由读几遍,读到比较熟了为止。
4、小组内读一读。
5、指名读,齐读,分组读。问:“读完了这个小短文,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6、把学生自己准备的绕口令说给大家听。
对所学的课文进行一下总结和回忆,为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打基础。
用吸引的口吻把学生带入正题,其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
通过反复地读,体会绕口令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知道我国多元文化传统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齿清晰程度。
词语接龙
1、师:“没想到,你们的绕口令读得这么好,我们现在再来玩一个游戏,看谁是我们班的‘词语大王’!”
2、出示书上的词语接龙,请同学们认真看,问:“你明白怎么玩了吗?”
3、教师说“汇集”请一组同学接着说下去,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4、小组内开始游戏,可先由组长说一个词语,其他同学接着说下去。
5、师:“我还有成语呢!你能接上吗?”教师说“交头接耳”请学生接着说下去。
6、根据本班同学词语的积累量,教师要早进一步的总结和部署,以便提高和促进词语的积累。
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看明白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活动,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中积累词语。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和积累,从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其目的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要求和建议。
读读背背
1、师:“说了这么多的词语,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有趣的短文吧!你想怎么读呢?”
(依学生的意愿,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2、小组内学、读、背诵诗歌。
3、班内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4、师:小结。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体会诗歌的意境,加强学生的积累。
掌握学生背诵情况,激励学生更多地积累。
把字写好看
1、师出示字“猪”、“独”、“挖”、“打”问:“你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
2、问:“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看呢?”
(小组交流后独立写字)
给学生一个发现问题的时间,让他们在观察中找出应该如何写好字,这就是学生独立写字的关键所在。
我的.小笔头
1、师:“其实,除了写生字的时候可以练字以外,写小本本的时候也是练字的好时机,请同学们打开书 102页,我们看看他写的吧!”
2、问:“这位同学写得如何?”(学生开始评价)
3、师小结:“其实这位同学写得很不错,但是我们在座的大家写得就更好了,谁想把自己平时写的读给大家听呀!” 4、请愿意读的读给大家听。
5、师:“只要你能坚持如一的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小诗人的,努力吧!你们会成功!”
鼓励学生写好字,锻炼他们愿意写字的愿望和习惯。
让学生在评价被人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的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用激励的话语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给学生的肯定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出自己身边最感兴趣的事。
篇14:《综合学习七》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综合学习七“有趣的汉字”、“把字写好看” 、“我的小书签”、“读一读”四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 感受汉字的一字多义,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 制作小书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背诵积累古诗,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美。
活动策略: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一字多义。通过看一看,写一写,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有趣的汉字:
猜猜它们的意思:“打”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不同,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
你还知道哪些?
再列举出几个一字多义的词。
一字多义,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很普遍,让学生通过多说,了解汉字的这一特点。
把字写好看:
(1) 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左中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样安排更好看?
(3) 说一说写好这些字须注意什么?
(4) 教师指导每个字的重点笔画,范写,学生描红,并写两个。
(5) 小组之间比一比,谁写得更好看?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这些字的规律,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掌握写好字的方法。
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学生认真写字。
我的小书签:
1、展示几幅精美的书签。
2、说说书签的用途。
3、说说怎样制作精美的书签。
4、动手做一做。
动手做之前让学生多看看,交流以下做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读一读:
1、读一读这首诗。
2、对照插图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背一背这首诗。
4、想一想在课下读过的诗中,还有没有描写小动物的诗?说说。
加强古诗的诵读与积累,为学生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学习活动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14篇)】相关文章:
《找春天》语文教案设计2022-05-02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12-28
八年级语文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2-09-25
高三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5-13
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工作计划2023-01-22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总结2023-03-06
一年级音乐教师工作总结2023-05-23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2024-01-14
一年级音乐教学的工作总结2023-07-27
教学工作总结个人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