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25 07:42:0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共15篇)由网友“哥特黄油”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篇1:《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气体扩散的原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1、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篇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学生:(猜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学生:(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教师: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 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很好。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测。 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教师: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学生:(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教师: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教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 学生: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教师: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 学生: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 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教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巩固知识] 教师: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学生:回答(略) ●板书设计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讲授新课] 气体扩散的原理: 教师: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教师:很好。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行交换的。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50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组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 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为什么会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学生:可能是肺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适合气体的扩散作用吧。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肺部的气体变化是否是因为气体的扩散作用。 学生:(认真观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经过讨论补充,得出结论)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学生: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教师: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播放多媒体,演示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和各组织器官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扩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氧最后是在组织器官中的毛细血管被利用的。 [课堂小结] 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展示这两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所有内容。 学生:互评和检查这两节课的学习情况,是否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评价和鼓励。 指导学生讨论课后练习,给予点拨、帮助、引导。 答案:b  ●板书设计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篇3: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

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

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气体扩散的原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1、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课堂练习: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A不挺胸、不屏气B挺胸、不屏气c挺胸、屏气D不挺胸、屏气

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

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A12~14次B16~18次c60~70次D100次以上

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3600毫升。请问肺活量应是()

A3100毫升B3500毫升c3600毫升D3800毫升

5.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6.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肺会吸水呈海绵状c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8.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鼻腔内有鼻毛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B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c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作业:书51页练习题1、2.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大;吸气

肺内压缩小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篇4:《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增强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展开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出示胸廓结构示意图)胸廓包括哪些结构?(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和肺)

(2)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变化呢?(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呼气,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

(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感觉到的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演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随着膈的上下运动,胸腔体积怎样变化?气体流向是怎样的)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气流内流,即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流外流,即呼气)

(4)(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请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请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当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都像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依据课本“技能训练”,测量自己肺活量。

篇5:《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既抽象又形象,说抽象是因为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很细微的东西,学生对它的理解要带着想象,特别是毛细血管他们还没有概念;说形象是因为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可以一一细化,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带着理解去学习。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从实验室借来一些软尺,发放到各班每组同学的手中,让他们在课后对照课本中的“实验”和“同步学习”上的表格分组测量自己的胸围差,并进行同组同班内的比较。在我做这些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学生其实很喜欢自己实践操作),我很高兴他们对这节课内容的学习很有兴趣。

在课上,我先对“压力”“大气压”用生活中的例子做了个引入——高压锅加热,因为里面的压力升高而气流涌出,所以气体会从压力大的地方往压力小的地方流动,当两边的压力达到相同时,气流也将停止流动;然后又给学生做了个假想:如果我用特殊的手段,把我们教室里的气体全部收集到一个小小的玻璃瓶中,那么教室和玻璃瓶,哪个里面的压力大呢?同学们都能得出:玻璃瓶中的压力大!所以我又给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内容物相等的`情况下,容积越小,压力越大;容积越大,压力越小!同学们对课前的这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我发现,我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班上平时不太听课的学生也坐直了身子,睁亮了双眼,张开嘴回答了问题。

然后,我再在黑板上画了个体腔简图,中间以膈来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再讲膈的舒张和收缩,引起胸腔容积的缩小和增大,引起胸腔内压力的增大和缩小(对外界大气压而言),从而导致气体的呼出和吸入!这只是胸腔上下径的变化,胸腔还有前后径的变化,让学生把手放胸前深呼吸体会一下它的变化。得出胸腔容积的变化与膈肌和肋间肌都有关!

这节课基本还算成功,学生对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可以很好的推断出来。只是自己还拿不准:同步上关于胸围差的讨论应该放在讲这些内容之前还是之后?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篇6:《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的感觉比较顺畅。所有自己设计并想让学生参与完成的活动都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所有准备好的直观教具,也都得到了适时的展示,且效果优良。

静下心来,再品味这节课时,还是发现了不少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如何更好的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次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并且小组中有同学不参与实验的现象。我认为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应该在小组合作实验前,明确具体的提出实验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然后由组长分工到人。并给出操作注意事项的提示。如:测量时,放好软尺的位置可以连续完成三次测量。而不要测完一次把尺子抽出来,下一次再围上,测第二次……会浪费时间。

2、学习方法指导还有不到位之处。在分组实验前虽然让学生明确了胸围差的计算方法,及要测量并计算三次胸围差取平均值。但未指导学生设计记录表格,使学生在数据处理上不够条理。

3、胸廓切面模型的运用还有待考虑。本来是想用它突破肋骨上移导致胸廓前后径变大的问题。但是由于其中涉及的新名词较多,且涉及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在课堂运用中,容易给学生造成新的学习障碍。

4、授课语言不够精炼。说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因此还是要注意锤炼语言。在处理吸气的动力问题时,如果配上动画演示,我想可以省略一些语言,且效果更好。

教学就是在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教学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篇7:《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

2.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学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组织教学,运用探究学习小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用视频让学生感知气体进出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生殖过程。

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每4人分成一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本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在亲历获取信息、发现规律等过程中获得生物学知识;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二)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较好的达到:

1、因学生知识容量限制,在设计教学案是增加“气体流动的原因、胸廓结构、气体扩散作用”等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搭桥等。

2、因“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难度大,我预设学生体验、演示实验、列举孙悟空进入体胸腔帮助人增大胸腔体积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在编写教学案时,问题预设不精细,学生在设施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环节时,存在较大困难,在今后教学中应多从学情入手,在印教学案前,应按教学案设计进行课前模拟授课,找出问题,及时调整。

2、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生物学科采取课上预习、讨论、展示。但因本课教学内容多,学生若在课堂中完成预习、讨论,则学生的课堂展示环节很有限,有很多学生的想法不能得到展示;故教学内容多的课,应将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时间就比较充分。

3、因教学时间限制,本课教学中留给学生展示质疑机会有限,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篇8:《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该节在本章中是重点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体只靠营养是不能生活的,人的生活还需要呼吸,因此在人体营养的基础上设置了本章。呼吸系统是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作用,为人体的运动和其他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呼吸的重要过程。教材中设计了实验、图片、模拟演示的教具等来帮助学生探索这一生理过程。

编写意图:因为学生处于迅速发育的时期,对自身的一些生理现象充满好奇,本文通过呼吸这一生理活动的学习,进一步揭示人体的秘密。

依据大纲、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确定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定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并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测量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难点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由于七年级学生没学物理学中的气体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

二、教学方法

1、教法及依据 根据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参与创新意识。依据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特点,运用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抽象的过程转化为直观的动画。

2、学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分析、推理完成对事物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图、像”等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示动态变化的特点,将“胸廓变化、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制成一个动态过程,可使抽象的过程转化的更加直观、形象。

四、课前准备软尺 自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装置 注射器 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复习的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如复习后请同学思考:空气入肺后,在肺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二)探索过程

1、测胸围差 教师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组织交流,给予评价。选一组学生到台前给全班同学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然后交流操作中的优点及不足,寻找合适的测量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全体同学分组测量,记录数据,测量结束,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出示讨论题目:你认为胸围差的差别与什么有关?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2、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深呼吸动作,亲自体验探讨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学生交流讨论,随后课件展示胸廓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学生交流讨论,随后课件出示胸廓的动态变化图,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

出示思考题1:胸廓容积变化时,肺有变化吗?若有变化,肺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学生推测,陈述观点。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教师出示自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获取结论。(因为模型是一模拟模型,需先分析装置代表的名称)学生演示前,引导学生认识膈肌变化与胸廓的关系,这样可降低学生探索问题的难度。

思考题2:肺扩大与缩小时,肺内气压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注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难度在此设置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跟做),用拇指封住注射器筒口,往里推针把,直到推不动,再将拇指松开,使针把回位。教师引导学生在亲自感知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

思考题词:吸气导致胸廓的扩大,还是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拓展延伸:请同学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常见到的与呼吸有关的现象,如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等引导学业说出一些生活现象,分析讨论,学以致用。

4、回扣重点: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入肺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投示表格:表格见附页。

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过渡衔接 气体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作出推测,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出示实验装置,一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设置甲瓶?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培养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分析(充分利用课本资料),人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并进行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那么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以问题自然过渡到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三)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件展示“肺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肺适于发生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在分析肺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气体的扩散作用(因为初一学生对气体的扩散原理不太了解,教师可采用喷洒香水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气体的扩散,教师给以点拔气体的扩散方向,为何扩散。

针对性练习学生做同步练习题,深化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达到探究深化的目的。

合作探讨 外界空气中的氧是如何到达人体的血液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考、探索,并给经及时的反馈,补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延伸 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自己解决困惑。

课堂小结 小组表达交流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让学生自己小结。

课后实践 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训练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运用了实验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预计教学效果良好。

篇9:《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反思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容量较大,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继续探究:肺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学生总结出外界气体与肺泡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二课时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题,以问题的.形式:气体进入肺泡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导入新课。演示小实验: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中气体的成分的变化。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演示实验:模拟膈肌运动,得出结论:肺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而不是因为吸气导致肺的容积变大。是一大难点,因为牵涉到物理学上的相关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简单的记忆物理学的一个结论,感觉这点处理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简易装置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学生对膈肌的位置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我在后面几个班上课时,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膈肌的在体腔中的位置,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我感觉在课件中穿插的一些小动画,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变得形象化,效果不错。

篇10:《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评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评课稿

一、新鲜体验,吸引眼球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张开嘴,看能坚持多久,有什么感受?”,汪老师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小体验,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纷纷体验,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觉得这个导入很新颖,很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

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这节课的课题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汪老师是怎么一步一步引导同学们掌握的。首先,汪老师利用《学法大视野》的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本的自主学习,这一步汪老师做的很朴实,同学们利用课前预习的表格,对本节课整个知识框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很明显,绝大部分同学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个时候汪老师及时抛出了四个核心问题供同学们合作探究:

1、胸廓容积变化与哪些生理活动有关?

2、引起肋骨与膈顶产生运动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胸廓容积的变化会引起肺的容积以及肺内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4、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可以看出,这四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尊重了学生实际,很好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进程。

第三步,当学生在台上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展示的时候,汪老师及时的进行补充和点拨,使得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越来越清晰:肋间肌、膈肌的收缩/舒张—肋骨运动/膈的运动—胸廓容积变化—肺的容积变化—肺里的气压变化—气体进出肺

最后,针对“先胸廓扩大后吸气,还是先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这个易错点进行了一个重点突破。最后再回到导入前的小体验,使得整个课堂首尾呼应。

三、动画辅助,花样“道具”

汪老师每次上课都有一个很亮的特点,就是总会有一些能让同学们看的见、摸的着的各种道具,这不,讲到肋骨和肋间肌的时候,汪老师拿出了人体肋骨模型,当讲到胸廓容积变化与肺的容积和气压变化的时候,汪老师又用气球和玻璃缸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模型,这些都让学生既感新奇,又能实际操作,更能马上掌握知识。那么还有一些不好用模型展示的部分,汪老师就制作了一些动画,比如呼吸时,肋骨运动的动画;呼吸时,膈肌运动的`动画;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气压的问题,对于现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汪老师则通过一个注射器测试气压的动画,很好的展示了为什么容积变大,气压会被变小。

四、画表梳理,点睛之笔

最后,汪老师以填表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了一个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同学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将重要知识点落实,可以说这个环节给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篇11: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思考问题。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二、解决问题

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探究:

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2、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3、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计算:胸围差=吸气后胸围长度-呼气后胸围长度。

结合测量胸围差的实验结果,分析为什么同学之间的胸围差有差别?

学生提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

1、呼吸运动时,主要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

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探究结果作出假设: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学生实验、观察教材

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学生根据图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1、问题:呼吸运动中胸廓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受到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感觉不一定准确,引出测量的必要。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

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

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

2、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假设: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演示动画:呼吸运动

3、继续探究: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演示:用模型模拟隔的运动实验。讨论题:

①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③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④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4、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第二课时

引言: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

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差别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进一步探究:

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引导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演示肺泡的结构,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引导学生小结: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总结: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篇12:初一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和过程。

3.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尝试通过探究外界气体进出肺部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的呼吸密切相关,提高爱护环境、保护蓝天的环包意识。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准备

新鲜的猪肺和新鲜的猪肉、多媒体课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动画展示】雾霾影响身体健康。

【图片展示】呼吸图片。

介绍呼吸的频率以及中学生们的错误概念,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以此导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提问:

1.同学们知道肺在哪个位置吗? 导出体腔、胸腔、胸廓、肋间肌肉、膈肌结构。

2.为什么肺要分叶?

【演示】同样大小的纸片的折纸演示。使学生理解分叶能增加表面积,能容纳更多的气体提高气体交换。

观看小动画和图片。

学生倾听、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图片解析、实物展示、学习知识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

(二)肺的特点

【实物展示】完整的动物的肺和同质量的猪肉比较体积大小。

提问:为什么完整的猪肺较同质量的猪肉体积大?

验证:向动物的肺吹气体,肺确实涨起来了。

观察和思考并且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并总结肺部的特点:1.肺有弹性;2.有容纳气体的结构;3.面积大。

通过实物模型,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

(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动画展示】胸廓的运动与肺的变化;膈肌运动与肺的变化。

问题:是胸廓扩大引起吸气,还是吸气引起胸廓扩大?

【模拟实验】模拟呼吸的实验装置。

引导学生说出吸气和呼气的原理。

小体验,感受胸廓的变化 ,回答问题。

观看实验,聆听、思考和理解。

认真思考,总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

通过观看小动画对呼吸和胸廓的变化有初步的体验,然后再经过模式实验对其有真实的感受,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认识。
【过渡】气体只是从人体中进出,那么其成分是否有区别呢?分析表格可以发现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是有差别的,那么减少的氧气去哪里了?增加的二氧化碳有来自哪里?

提问: 氧气怎么进入细胞?看一下气体有什么性质

【小游戏】喷香氛的小游戏。

总结:气体的性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扩散。

总结出肺泡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

学生回忆,并回答细胞的有氧呼吸。

体会,配合,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让学生感受是否能闻到气体的味道。

总结出肺泡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

通过小游戏,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

(四)小结 归纳总结:空气中的氧气是如何到达细胞的?

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除体外的?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并归纳。写在一张白纸上面。展示并回答  对本节知识的反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继续探究:肺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学生总结出外界气体与肺泡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二部分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题,以问题的形式:气体进入肺泡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演示小实验: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中气体的成分的变化。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演示实验:模拟膈肌运动,得出结论:肺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而不是因为吸气导致肺的容积变大。是一大难点,因为牵涉到物理学上的相关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简单的记忆物理学的一个结论,有难度。因此,我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简易装置,通过简易装置的演示,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另外我感觉如果本节课如能再结合一些课件,对呼吸的过程做一个动态的演示。再结合实验,效果应该会不错的。

篇1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生物教学反思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肺内的问题,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容量较大,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继续探究:肺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学生总结出外界气体与肺泡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模拟膈肌运动,得出结论:肺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而不是因为吸气导致肺的容积变大。是一大难点,因为牵涉到物理学上的相关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简单的记忆物理学的一个结论,感觉这点处理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简易装置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静下心来,再品味这节课是,发现还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

1、如何更好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有待提高 ;

2、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较难,导致浪费了时间。

3、因教学时间限制,本课教学中留给学生展示质疑机会有限,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篇14:发生在班内的事情作文200字

发生在班内的事情作文200字

昨天,我们校开展篮球比赛活动,我们班的男生一开始还算是不错,可因为和外班的同学有些摩擦,最后到了动手的地步,被学校禁赛了。

女生更是输的一塌糊涂,我很为她们惋惜,平时不锻炼,到了需要发挥的场合就见了真相了。

我们班这次篮球比赛算是没戏了,这次的.失误让我联想到了我们中考要算体育分,成绩再好体育不达标就不能保送,我不能和他们一样,到了需要的时候抓瞎……

平时没时间锻炼,我每天放学以后,在学校操场锻炼跑步,我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从现在开始,体育学习我都要加倍的努力!

初二:侯翔

篇15:发生在妈妈视线内的九种意外

发生在妈妈视线内的九种意外

好奇、好动使孩子常常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而陷阱往往就隐藏在我们看似时尚却失去秩序的家中。因此,尽管父母小心翼翼,却仍避免不了意外发生。只有察觉到这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安全漏洞,才有可能把宝宝的居家隐患降到最低。

据我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而那些重度伤残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所承受的身体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并不亚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这些灾难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中发生的,尤其是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走路不稳、平衡感不好、判断力不足,内心的底气又特别的足,幼稚而自信,常常因莽撞而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因此,父母与其等到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后悔、内疚,不如事先揪出隐藏在家中的安全隐患,彻底堵死危险的陷阱。

一、坠落:从宝宝会翻身起,他就有可能从床上跌落下来;到七八个月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好奇心越来越盛、抓到想要的东西的欲望越来越强,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孩子爱爬高,刚刚能站立的宝宝总是试图跨越小床、小童车或宝宝专用的高脚餐椅的护栏。有的两三岁的宝宝喜欢登上高处,比如自己蹬小凳子爬上大凳子去拿想要的东西。因为宝宝平衡感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摔倒;有的宝宝喜欢在窗台或阳台上看风景、游戏,如果窗户上没有护网,孩子容易扑空摔下,即使侥幸无碍,这份惊吓也是大人和孩子都享受不了的。

对策:如果将宝宝放在大床上玩,床的`两端最好有护栏,或者一边靠墙,没有遮拦的一边用被子、枕头挡一下,但一定要放稳,以防压住孩子。小床的栏杆间隔不要太宽,避免宝宝的头部伸出护栏后被卡住。另外,床要远离窗子、灯具、加热器以及能爬上去的家具。如果家里的空间比较大,也可把宝宝放在木地板上,或在地上铺上地毯,让他练习爬。宝宝坐在小车、高脚椅或其他较高的地方,身边最好有人看护。对那些事事独立,喜欢登高一试的宝宝,父母可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宝宝知道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危险。爸爸妈妈最好准备稳当安全的大小凳子,尽量不用折叠椅,保证宝宝的安全系数。还有,如果你的住宅是在一层以上,就应该装上护栏;阳台栏杆的间隔不可太大,以免宝宝穿过坠落。

二、磕伤:一两岁的宝宝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的,却又不甘寂寞,喜欢到处走走,容易被桌子角、向内开的门或窗户等硬的角碰着,被和他身高差不多的家具磕着。

对策:使用安全角。在家具的边缘、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尖角的窗户上加装防护设施,如圆弧角防护棉垫;给桌椅板凳的腿装上柔软材质的安全护角,就像市场上卖的卡通护角;窗户最好改成推拉的,尽量将孩子活动的空间弄得空旷些,不要在地上设置绊脚石,让宝宝生活在玩具垃圾里。

3岁以内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还没发育好,就算他记得大人教过的事,身体动作也不能完全配合。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嫌麻烦,一次次地现场指导,孩子才能真正记住。

三、触电:对孩子来说,电源和插座真是太神奇了,一插上,灯亮了,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像了,在电脑上也能玩游戏了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宝宝当然要探个究竟。

对策:家里有小宝宝,最好使用安全插座,有安全盖板的那种,插座、插销要防护好,不用时可以用椅子挡一下,尽量不使用能随处移动的接线板。装修时,应将插座安装在比较高的位置,至少在1米以上,让宝宝摸不到。不让孩子玩电灯开关和拧灯泡,也不要让孩子拆弄家用电器。不要将电线随意散落在房间里,电线如果有破损的地方,应马上换掉。

用知识武装宝宝的头脑,以故事的形式让宝宝明白电的危害一点不亚于大灰狼,形象的东西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带宝宝到医院看看被电击伤的病人,或许比对他说上千遍更有效。

四、烫伤: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家庭中遭遇烧伤和烫伤的,有50%以上是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孩子不小心碰倒暖瓶、水壶、热粥、洗澡水等烫伤时有发生。

对策:尽量让宝宝与热的东西划清界限。热水瓶应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如厨房里的桌子或高台上,煮熟的热粥、热汤也要放在高处。将厨房里的物品摆放整齐,不要随手乱扔,孩子一旦进入或不慎滑倒,就会造成身体摔伤或烫伤。当然,最好避免孩子进厨房。

饭菜摆上桌前,妈妈提醒孩子离开餐厅,以防莽撞的宝宝撞翻妈妈端着的刚出锅的热菜、热汤。吃饭时,把热汤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等温度适中,再放到孩子跟前。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适度感受烫的危险,如抓住他的小手,摸摸烫的杯子的外表,摸摸升起来的蒸汽,几次下来,他就知道这个东西是烫手的,就不会再乱抓了。

五、滑倒:装修房间时,有些爸爸妈妈喜欢用抛光的大理石铺地,它们光光的、亮亮的,透着华贵与新潮。然而,人走在上面,总有种滑滑的感觉,如果上面再滴上一点水,简直和走在冰上没什么两样。就是普通的光面通体砖,孩子走在上面也很容易摔跤。

对策:即便是家里铺着木地板,厨房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地砖。当它们沾上水渍及油渍时,地面就很湿滑。所以,妈妈应事先规划好一个安全路线,防止宝宝溜进厨房。

卫生间的地面使用防滑瓷砖,也难免宝宝不会滑倒。所以,在洗脸盆、浴缸附近,铺上橡胶地垫,能有效保护宝宝。卫生间的台子边缘如果是直角的,要加装圆弧角型防护棉垫,以免宝宝滑倒时受伤。有一种止滑垫不错,妈妈可买来黏贴在宝宝的鞋底上;另外,为孩子选防滑底的鞋,能起到保护作用;也可在地上贴止滑条。

六、利器:剪刀、刀子、筷子、牙签一类的东西,经常要用,藏起来也不方便,就更要对孩子强调危险性。玻璃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如果宝宝不留神用东西弄碎了书柜、大衣柜、镜子的玻璃,或把小玻璃瓶、玻璃杯等掉到地上摔碎,玻璃瞬间就变成利器,划破皮肤,造成伤害。

对策:对于这些有可能伤着宝宝的日用品,父母不妨虚张声势,比如假装自己的手被刀、剪刺一下、割一下,然后大呼小叫:哎哟痛啊,出血啦,并做出愁眉苦脸很痛苦的样子,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可怕。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用筷子,但父母不能离开他的左右,别忘了提醒孩子不能拿着跑动,两岁半以下的宝宝最好不拿着类似筷子的长东西走动,以防摔倒时戳着。两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学着使用剪刀,但那一定是儿童专用的安全剪刀,使用时也要有大人在他身边。尽量不让四岁以下的孩子与玻璃杯、玻璃瓶,瓷的碗、勺一类的东西单独亲密接触。宝宝喜欢听敲击这些物品时发出的声音,你可以把它们换成塑料的或木制的,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七、药物:如今不少厂家把药物做得很精致,给孩子吃的药口感也很好,形状也好看,比如有一种退烧药外形是彩色的袖珍迷你小球球,甜甜的很好吃。正是这个原因,使一些孩子很喜欢吃药,于是,吃过量的药或吃错药的事情时有发生。

对策:对四岁以下的小宝宝说清楚,药不是糖,即便好吃,也只能在生病的时候吃。否则会中毒晕倒,父母可以通过游戏让宝宝明白药物中毒的危害,加深宝宝的印象。

如果孩子开始认字了,父母可和孩子一起认药瓶上的药名、有效时间、使用量及禁忌症,这些对能认识简单的字的孩子很有效。药物一定要放在柜子里收好,或放到比较高的地方,尽量远离孩子的视线。另外,对洗洁精、消毒水、必噗、卫生间清洁剂等物品,也要收好。

八、缠绕:孩子对绳子一类的东西很好奇,在自己身上缠来缠去,可一旦勒住孩子手脚自己又无法解脱,就容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如果将绳子套在脖子上就更能把父母吓得大呼小叫。

对策:将家里所有窗帘绳缠起来或干脆取消,不给孩子玩绳子提供可能。有的孩子喜欢用线、绳子捆绑一些东西,这时你要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只能捆物不能缠自己。也可用胶布代替绳子。

九、窒息:孩子把珠子、扣子、干燥剂、花生米、枣核等放入嘴中品尝,结果误入气管。有个别孩子吃东西时说话、笑、哭、跑等,均易造成气管异物,引起窒息。

对策:三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玩这些细小的东西,如果发生意外,应立即将孩子倒立、拍背,能将气管中的异物吐出。稍稍拖延,都有生命危险。小婴儿要防被枕头、被子等闷住。家长睡眠时要防压了孩子。不要让孩子把整个脑袋伸进塑料袋内,或把被子、床单等蒙在头上,一旦引起窒息,就比较麻烦。告诉孩子,家中柜子、箱子不是藏身之地,否则躲进去出不来,也会造成窒息,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社会:鸟类的灾难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下册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共15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2023-08-3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04-30

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计划2023-05-14

初二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3-04-04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12-12

车速里程表的工作原理及速比的计算方法论文2023-07-09

初一下册生物教学课件2023-09-20

初中生物教案2022-10-05

八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计划2023-07-17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2023-06-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