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优秀教案(共20篇)由网友“一颗卤蛋蛋蛋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优秀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习。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四舍五入法。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8、10、11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例2(1)S侧:2023.1444=5526.4(平方厘米)
(2)S底:3.14=1256(平方厘米)
(3)S表:5526.4+12562=8038.4(平方厘米)
答:-------。
篇2: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选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 底面积:102×3.14=314(cm2) ,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篇3: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选教案
教学内容:
第2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特征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复习计算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表格,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提问: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的?(板书: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强调把—个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两题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状的?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这个水桶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较?学生自主完成。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5~6题。
篇4: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选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四第4~12题和第23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
篇5: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选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 ?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篇6: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等活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圆柱表面及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教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交给他解题的方法不如交给他数学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讨论、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活动,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实验法、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积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圆柱。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两个合适的园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楚。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最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旳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形成,真正理解公式的内涵,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环节,我旨在让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励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并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课后1、2题,习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专题训练,生活中圆柱的表面积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习中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习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习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之后还要除以2。是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习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最后说板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既有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又有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板书设计提纲,抓住重点词和核心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篇7: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以长方形和圆的面积为基础,又为后面学习一些其它几何体作了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老师充分的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圆柱体侧面计算的积探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并遵循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一盒可比克薯片,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纸筒外包装,并顺势提问学生,做这样的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本节课题。
(二)本着“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理念,带领学生进入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环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前后四人分为一组,每组发放一个与屏幕上大小一样的圆柱形纸筒和一把剪刀。
先让学生思考怎样求圆柱体侧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把圆柱形纸筒沿着高剪开,看看变成什么图形。提醒学生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我进行巡视,并予以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并让大家都举起自己的小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底面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思考,剪开后的各部分图形与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并完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且又一次用到了“转化”。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侧面积怎样算?他们会比较容易的写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
我紧接着再问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能求出来了吗?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请同学分享。并归纳: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及我的一系列追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成功掌握了本节重点。
(三)巩固练习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首先,基本练习。计算手中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位之间,做的慢的要给做的快的捶捶背。
其次,加强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做一做。
最后,拓展提升题。
(四)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我及时评价,共同完善。
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把今天的收获带回家,分享给父母,并与父母一起尝试着制作一个圆柱体,被计算出其表面积。通过学生与父母一起动手,一方面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篇8: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关于圆柱的表面积的练习题
(1)用一张长2.5米,宽1.5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这个烟筒的侧面积是多少?(接口处忽略不计)
(2)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60厘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5分米,在这个盒子的侧面帖上商标纸,需多少平方米的纸?
(5)一个压路机的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米,长是1.8米,转一周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分钟转8周,半小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7)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8)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9)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做5节底面直径是2分米,长8分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11)某宾馆大堂有6根圆柱形大柱,高10米,大柱周长25.12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80元计算,需用多少钱?
篇9: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1)用一张长2.5米,宽1.5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这个烟筒的侧面积是多少?(接口处忽略不计)
(2)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60厘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5分米,在这个盒子的侧面帖上商标纸,需多少平方米的纸?
(5)一个压路机的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米,长是1.8米,转一周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分钟转8周,半小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7)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8)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9)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做5节底面直径是2分米,长8分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11)某宾馆大堂有6根圆柱形大柱,高10米,大柱周长25.12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80元计算,需用多少钱?
(12)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篇10: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以长方形和圆的面积为基础,又为后面学习一些其它几何体作了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老师充分的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圆柱体侧面计算的积探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并遵循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一盒可比克薯片,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纸筒外包装,并顺势提问学生,做这样的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本节课题。
(二)本着“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理念,带领学生进入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环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前后四人分为一组,每组发放一个与屏幕上大小一样的圆柱形纸筒和一把剪刀。
先让学生思考怎样求圆柱体侧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把圆柱形纸筒沿着高剪开,看看变成什么图形。提醒学生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我进行巡视,并予以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并让大家都举起自己的小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底面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思考,剪开后的各部分图形与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并完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且又一次用到了“转化”。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侧面积怎样算?他们会比较容易的写出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
我紧接着再问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能求出来了吗?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请同学分享。并归纳: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及我的一系列追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成功掌握了本节重点。
(三)巩固练习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首先,基本练习。计算手中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位之间,做的慢的要给做的快的捶捶背。
其次,加强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做一做。
最后,拓展提升题。
(四)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我及时评价,共同完善。
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把今天的收获带回家,分享给父母,并与父母一起尝试着制作一个圆柱体,被计算出其表面积。通过学生与父母一起动手,一方面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的向同学们呈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篇11: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说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篇12: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篇13: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与理解。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篇14: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这也就突出了重点。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实验导课;沟通知识、探索新知;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1、复习旧知、实验导课。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问题:
A、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B、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通过上节课认识了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关系吗?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动手操作寻找计算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A、学生通过看展开图后,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得到的。B、学生通过看展开图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后,然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C、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又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通过课件侧面展开图,找出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圆柱底面积是如何求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计算结果。
3、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
出示例3,让同学们找出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水桶是无盖,说明什么?如果这个水桶展开,会有哪几个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
4、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做41页“做一做”1、2题。
5、完成作业、强化新知。
练习十第2、3、4、5题。
三、说教法
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通过实验法、练习法、启发谈话法、课件来完成教学目的。
1、课堂首先通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解答例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练习法。
2、通过侧面展开图的实验,使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算出来了。
3、教学例题,都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分析、解答。
四、说学法
实验操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动手做侧面展开图分析圆柱的表面积,直观感受到圆柱的侧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关系,为下一步计算表面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由直观演示,让同学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然后联系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分几进行。
2、通过实验直观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15:小学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篇16:小学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习: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17:小学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这也就突出了重点。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积
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实验导课;沟通知识、探索新知;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1、复习旧知、实验导课。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问题:
A、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B、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通过上节课认识了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关系吗?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动手操作寻找计算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A、学生通过看展开图后,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得到的。B、学生通过看展开图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后,然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C、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又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通过课件侧面展开图,找出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圆柱底面积是如何求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计算结果。
3、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
出示例3,让同学们找出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具体分析
水桶是无盖,说明什么?如果这个水桶展开,会有哪几个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
4、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做41页“做一做”1、2题。
5、完成作业、强化新知。
练习十第2、3、4、5题。
三、说教法
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通过实验法、练习法、
启发谈话法、课件来完成教学目的。
1、课堂首先通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解答例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练习法。
2、通过侧面展开图的实验,使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算出来了。
3、教学例题,都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分析、解答。
四、说学法
实验操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动手做侧面展开图分析圆柱的表面积,直观感受到圆柱的侧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关系,为下一步计算表面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由直观演示,让同学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然后联系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分几进行。
2、通过实验直观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18: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篇19: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篇20: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 底面积:102×3.14=314(cm2) ,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 底面积:102×3.14=314(cm2) ,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优秀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成数》优秀教案设计2022-07-2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01-29
数学六年级下《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024-01-2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7-1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09-08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07-31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2022-08-19
春季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22-12-07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4-06
立体图形体积的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