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共19篇)由网友“珍珠奶茶飞奶茶”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油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草地上走走……
2、完整倾听音乐,联想故事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音乐的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觉得音乐的中间部分是刮风呢?
3、重复欣赏。鼓励幼儿边听边用双手在腿上表示小鸭子走和游水,听到刮风音乐时,控制不动。
4、创编鸭子走和游水动作。
5、随乐动作。A段做鸭子走,鸭子游水;B段控制不动。
6、游戏。
教后感:
幼儿对于ABA结构还不能理解,在欣赏课中要让幼儿动起来。幼儿才会感兴趣。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篇2: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调,探索用小鸭子走路、游泳及风雨来临快速寻找躲藏的地方,雨后游戏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趣,初步感知舞曲的曲式和音乐韵味。
2、在图片和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的动作。
3、初步体验参与探索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4幅:鸭子走路、游泳、躲雨、洗澡、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听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它有几段?三段一样吗?”欣赏乐曲《赶花会》。
二、共同倾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内容。
1、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同样是三段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这首音乐怎么样?”
2、再次倾听音乐,探索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师:“这首乐曲讲了关于小鸭子的故事,那么讲了小鸭子的哪些事情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幼儿说出什么请他自己选图片)
三、分段感受乐曲的性质,并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
1、师:“你觉得哪一段是小鸭子在走路?为什么?你觉得这段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听音乐)(断顿缓慢、优美、柔和、温柔、轻快)“那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学小鸭子走路。”
2、师:“听发生了什么事情?”(欣赏第二段音乐)“小鸭子看见风雨来了心里怎么样?表情怎么样?那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很快、强烈、紧张)“我们一起来学小鸭子躲雨,东躲躲西躲躲,瞧这只小鸭子躲的真隐蔽动作真美。”
3、师:“听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欣赏第三段)太阳出来了,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那这段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把小鸭子游泳、做游戏的动作表现出来。最后摆个造型。”
4、完整欣赏,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师:“刚才听了这首音乐有几段?那么每段一样吗?我们再来完整听一听。
四、 完整表现音乐。
师:“下面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完整的把小鸭子走路出门玩,然后风雨来了躲雨,太阳出来游泳作游戏表演出来,最后结束要摆个漂亮的造型。(1-2遍变换造型)
篇3: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PPT11中的完整音乐)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活动反思:
自20xx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篇4: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
活动目标:
1、欣赏《挪威舞曲》,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为乐曲设计图谱。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头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学本领,有的鸭宝宝在走路、有的鸭宝宝在学游泳,学的很认真。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结构特点
(1)师:这个故事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呢?听!(欣赏音乐)
(2)师:这首乐曲里共有几段?这三段都是一样的吗?你觉得哪一段与哪一段是一样的呢?(幼儿表述)
(3)师:(再次欣赏音乐)你觉得这首乐曲中哪一段像小鸭学走路、游泳?哪一段像刮风下雨?哪一段是小鸭继续学本领呢?请你们带着问题去听。(幼儿表述)
三、欣赏音乐,并设计图谱
(1)师:每次欣赏音乐时,老师都会为你们准备一张图谱。瞧,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图片,你们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摆放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幼儿摆放图片)
(2)师:有不同意见吗?(幼儿再次摆放图谱)
(3)师生共同验证:哪里需要补充?(幼儿表述)
四、师生边欣赏音乐边看图谱(重点:幼儿理解乐曲aba结构;乐曲名称叫《挪威舞曲》)
五、表演游戏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当刮风、下雨时,要保持一动不动,这样就不会被大风刮走了。
六、结束活动
师: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好累啊,我们回家休息吧。
篇5: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调,通过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情节、动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结构。
2、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挪威舞曲》音乐。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树开始生长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小树是怎样生长的?用动作表现。(边听边画图谱)
二、完整欣赏。
1、音乐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三、分段欣赏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一开始的小树苗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刚发芽)做一做小树苗的动作!
2、接下来小树要开始生长喽!“慢慢长,慢慢长,慢慢慢慢往上长,慢慢长出小枝桠,慢慢开出树叶来,最后慢慢长成大树啦,迎着风儿飘啊飘!
3、现在我们听音乐蹲下来做一做小树发芽的动作(音乐A)请小朋友们找空位蹲好~
(欣赏B段:放背景乐B)
1、魔法森林里还住着一群喜欢小树的小精灵,他们经常会来照顾在生长的小树,听!他们来了~(音乐B)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精灵?小精灵和小树是好朋友,他们会怎样玩?找个朋友用动作表现。
3、我猜呀他们会玩网小鱼的游戏,你听,小精灵被大树抓住啦!(播放B段空拍处)
4、被抓住的小精灵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大树,大树有任务的,要想一个新动作,大家跟它学,都做这个动作。(比如,教师示范。)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天黑了,小精灵要回家了,小树又开始生长了。(放音乐A)这段音乐跟第一段音乐小树发芽一样吗?我们一起跟音乐来跳舞吧!
四、幼儿游戏
1、老师现在要请(做操的队伍排好)2队小朋友当大树,2队小朋友当小精灵,上来做游戏(贴好线条站线上)。
2、放音乐,小朋友自己游戏,然后再交换角色玩一次!结束!
反思:
我觉得第2点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在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上,可以多请一些孩子上来想一想,做一做动作,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今天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音乐游戏,显得很兴奋,现场氛围活跃,我准备的音乐太轻,导致游戏中的重拍没法听到,不能听重拍抓住小精灵。在游戏环节的队形上,可以采用分流形式,从两边进入不会显得拥堵,孩子们的位置可以用圆点固定好。
篇6: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篇7:《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篇8:大班《挪威舞曲》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
篇9: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游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A、B段标志。
2、鸭妈妈和鸭宝宝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
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
2、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幼儿的感觉和想到的内容,然后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听了乐曲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听完乐曲后也想到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一段是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做游戏,我们用一个符号A表示。(出示图谱)
(2)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刮大风:音乐的那里是刮大风?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师:你猜猜看,这一段音乐讲了什么?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会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
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二段是刮大风了,我们用B来表示。(出示图谱)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
师:第三段是讲述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游泳、游戏了,来学一学他们。跟前面的哪一段一样?这一段应该用哪个图谱表示呢?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
5、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教师作适当的语言提示)。
(1)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游戏。
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A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
(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部分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
6、结束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挪威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们玩的可真开心,像小鸭子一样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动物。好,接下来我们就听这好听的乐曲,学一学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是怎样玩的。
活动反思:
自XX年11月份起,XX市XX区教研室X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篇10: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教案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PPT11中的完整音乐)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五、PPT课件使用说明:
1、根据教案的流程,我设计了相对应的幻灯片,这在教案的后面都有简要的提示)
2、为了节约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将音乐都插到了相应的幻灯片里,有的是完整的音乐,有的是分段音乐,也就是说在每一张幻灯片里,都能找到相应的音乐,这大大方便了活动组织者。为了方便操作者使用及评委审阅,在每张幻灯片的音乐旁边我都加了简单的说明与提示。
3、根据每一步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幻灯片中我设计了情境画面、动态音乐图谱及不动的整体或分段呈现的图谱。
篇11:大班挪威舞曲教学反思
大班挪威舞曲教学反思
韵律活动向来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在音乐活动《挪威舞曲》中,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在动静交替中进行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动,游戏就像是他们的伙伴。借着这一点,我把创编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并把此重点贯穿在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和游戏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进行衔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创造性表演。虽然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也基本掌握了活动内容,但还是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过长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重难点贯穿在两个游戏中重点教学,随之引出音乐。这一环节需要个别幼儿创编动作,以及集体进行创编,而且幼儿一直要在活动场地中间与座位上来回流动,导致开始部分过长。而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在活动进行了十分钟后才出现。如果在进行游戏时将ABA结构的两段音乐于游戏想结合,效果会更佳。
二、有对象进行集体创编
韵律活动有独自一人进行表演的,也有合作进行表演的。音乐《挪威舞曲》是ABA结构的,韵律动作分别为小树、小精灵与小树、小树。在第一段小树变成大森林的动作创编中,幼儿独自进行创编,教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第二段小精灵与小树相亲相爱的动作创编中,幼儿都在创编小精灵的动作,而教师比较牵强的把幼儿做的动作形容成大树,并引导两名幼儿进行小精灵与大树的合作表演。导致其余在创编小精灵动作的幼儿无事可作。如果教师在进行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创编时,手持小精灵与大树的图片,先与幼儿交流创编小精灵和大树的动作,再让幼儿以椅子为对象进行表演,既让活动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
篇12:大班艺术领域《挪威舞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多元整合课程用书大班上学期的一节活动,《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乐曲欢快优美,节奏明快。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能分辨音乐ABA结构,理解音乐形象。
2.能力目标:学习根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和幅度,能够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3.情感目标:喜欢欣赏乐曲,感受音乐中的美。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分辨音乐ABA结构,理解音乐形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思维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才刚刚萌芽,因此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学情
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班的幼儿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他们动作灵活、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并且逐步形成了规则意识。因此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模仿创造活动,让幼儿动起来,并且可以有意识的影响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说活动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欣赏法: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与理解乐曲的兴趣。
2.感官体验法: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3.表演法:融合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本次活动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本次活动的准备主要有:乐曲磁带、小树生长变化图等。
五、说活动过程
在教学活动这个环节,我设计环环相扣的几个环节。
环节一:玩游戏
我先提出问题:“你知道小树是怎样生长的?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来引起幼儿之间的交流。然后让小朋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来表现小树的生长过程,并玩游戏“小树摇动时小动物不动,小动物动时小树静止。这样可以达到活动的预热,也让小朋友们身体变的更加灵活。
环节二:倾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我先播放音乐,再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支乐曲有几段?”“哪一段是说小树生长、树叶摇动?哪一段是说小动物出来跳舞?为什么?”然后再给小朋友们第二次欣赏歌曲,并讨论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幼儿思考,并且通过两遍播放歌曲来让幼儿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环节三: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动作
让小朋友们扮演小树,小动物。用一拍一下和扭动身体来表现A段。再让小朋友们想象各种小动物跳舞的动作,并提醒小朋友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不碰到小树。然后让幼儿用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A段。
环节四:扮演角色,听音乐做游戏
我会提供头饰,让幼儿选择不同的动物或小树角色,在音乐背景下,让小朋友分角色来做游戏,我会提醒他们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六、说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把今天自己创编的动作回家以后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这样既能够进一步练习今天学到的动作,同时还可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起到家园合作的作用。
篇13: 舞曲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西藏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西藏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课件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跳舞吗?能说说你知道的舞蹈吗?
2、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感受一曲藏族舞曲---热巴舞曲。
二、 新授
1、 完整欣赏管弦乐《热巴舞曲》,感受藏族音乐风格与特点。
2、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 简单介绍热巴舞曲
热巴舞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管弦乐《热巴舞曲》是吸收了西藏“热巴舞”中“踢踏舞”和“圆圈舞”的要素,其抒情、奔放的旋律与插入的舞蹈节奏形成独特呼应。全曲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具有热烈的场景感。作曲家用现代管弦乐器把藏族音乐各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该曲于在北京首演,在“中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比”中获三等奖。入选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我国优秀管弦乐新作品之一。
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
热巴舞是一种由鼓钹(单钹)、锣伴奏的集体大型歌舞,技巧性较强,初时舞姿轻捷,高潮时感情奔放,动作粗犷有力。跳热巴舞的原意是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和禳灾、祈丰收。唱、舞、器乐、服装等方面的艺人需经事前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方能参加。热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词,大意是颂扬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萨等。所演节目最少不能少于九个节目:《颂天地,拜四方》、《太阳、月亮、星星》、《鼓声传扬,四方平安》、《神佛与我们同歌舞》、《吉友、迷拉师徒斗法》、《乌鸦吹大话》、《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战胜恶魔独尼阿巴》、《送神佛、贵宾》。
4、 再次欣赏《热巴舞曲》,引导学生感受整体音乐速度的变化。
并从作品中体会藏族民间“热巴舞”由慢而快的的速度特点。深入体会藏族音乐元素。
5、 分主题聆听,体验各主题情绪之间的不同。
节拍4/4与2/4的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
6、 实践体会
让学生伴随《热巴舞曲》用简单的舞步进行体验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
三、 教师总结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都有灿烂的文化与艺术,今天,我们体会到了藏族人民热情的舞曲与舞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的了解体验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并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
篇14:挪威舞曲幼儿园说课稿
挪威舞曲幼儿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多元整合课程用书大班上学期的一节活动,《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乐曲欢快优美,节奏明快。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二、说目标:
1、能分辨音乐ABA结构,理解音乐形象。
2、学习根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和幅度。
三、说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乐曲ABA结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四、说教学准备:
乐曲磁带、小树生长变化图等。
五、说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与理解乐曲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六、说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和创编。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七、说活动过程:
1、玩游戏:
(1)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样生长的?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幼儿交流)
(2)幼儿用身体动作的'变化来表现小树生长的过程。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树摇动时小动物不动,小动物动时小树静止。”
2、倾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你知道这支乐曲有几段?”“哪一段是说小树生长、树叶摇动?哪一段是说小动物出来跳舞?为什么?”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动作:
(1)请幼儿做小树,用一拍一下和扭动身体来表现A段。
(2)请幼儿想像各种小动物跳舞的动作,并提醒幼儿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不碰撞小树。
(3)再次引导幼儿用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A段。
4、扮演角色,听音乐做游戏:
(1)教师提供头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2)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做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八、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篇15:挪威舞曲的森林故事教案
挪威舞曲的森林故事教案
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音乐教案-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 小鹿 小松鼠 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 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 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 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 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可教师 可幼儿)种子小动物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幼儿教案《音乐教案-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2) 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 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建议:
本活动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欣赏音乐 第二次音乐游戏配器。
篇16:大班音乐欣赏《苹果与蛀虫》(挪威舞曲)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aba曲式结构特点,体验每段乐曲的不同情绪。
2、尝试表现“苹果与蛀虫”的游戏情节,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丰收的音乐、挪威舞曲的音乐
2、苹果图,垫子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喜欢吃苹果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苹果园摘苹果怎么样?(听苹果丰收音乐做动作)
二、出示苹果图,第一次欣赏音乐。
1、看!我们摘了这么多苹果,真是大丰收啊。好,我们也累了,休息会吧。(幼儿坐下)
刚才在摘苹果的时候,我看到有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我拿起来一看,原来是坏掉的苹果,到处都是洞洞,怎么回事啊?好好的长在树上的苹果,怎么会烂掉呢?(个别幼儿回答)
2今天,我带来一首音乐,你们听听这首曲子是不是在讲苹果和蛀虫的故事。(教师出示图,帮助幼儿理解乐段)
3、刚才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片,谁能把苹果与蛀虫的故事讲一讲。(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讲苹果表情的时候,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最后怎么样了?
三、第二次欣赏音乐,幼儿分组做表情。
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一边听小朋友讲,一边就很想来表演苹果的表情。那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你想学苹果的哪种表情,就悄悄躲在苹果的后面。(幼儿听不同的乐段做不同的表情,教师用语言来提示)
四、第三次欣赏音乐,蛀虫来游戏。
刚才小朋友把苹果与蛀虫的故事表演了一遍,可是我们的小脸蛋是一只大苹果的时候,谁没有出现呢?(个别幼儿回答)
那我们现在让小虫子出现。(用手指做小虫子)
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怎么样?(听乐曲用不同动作表现乐段)
五、幼儿尝试创编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
刚才我们用小脸表演了苹果,用手指表演了小蛀虫,可我们都是自己跟自己在表演,是一个人玩的游戏,我们现在想和大家一起玩,你们说可以怎么样游戏呢?(个别幼儿回答)
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我们用身体怎么表现大苹果?(集体变大苹果)
1、2、3、变变变,教师每次介绍有创意的幼儿。
谁是快乐的大苹果?谁是难过伤心的大苹果?
谁会用身体变只小蛀虫?(个别幼儿示范)
想咬上面怎么办?(个别幼儿示范)
好,现在请你与同伴商量一下可以怎么样一起游戏?(幼儿讨论)
游戏前要求:没咬的时候什么表情?蛀虫来咬了什么表情?(幼儿游戏,教师语言提示苹果做不同表情)
六、幼儿再次合作游戏。
孩子们,刚才你们的表演真是太棒了,我看到许多的苹果长在高高的树枝又大又红,是怎么长的呢?(个别幼儿示范,集体模仿)
蛀虫呢?有的蛀虫大摇大摆躺在树枝上,这样很有可能被飞过的小鸟吃掉,那么蛀虫吃饱肚子后应该怎么样(悄悄溜走).
七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音乐玩了游戏,还记的吗,来的时候摘了许多苹果,现在我们一起放到篮子里带回去吧.
篇17:《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一、引入教学:
1、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篇18:音乐《青春舞曲》教案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作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
教材:
人教版音乐第四册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㈠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㈡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㈢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二)学唱歌曲:
①发声练习:
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③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
④学生轻声跟唱。
⑤再次完整连唱歌曲。
节奏与演唱的结合,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
(三)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新疆乐器图片。
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四)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 ,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五)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篇19:音乐《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 :
1、聆听《青春舞曲》。
2、 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百年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小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
课后记:歌曲学的较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能积极参与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但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还不够积极,有待于引导。
★ 挪威森林读后感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共19篇)】相关文章: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22-09-08
《魔法师的学徒》大班音乐教案2023-09-01
杜鹃圆舞曲教案2022-07-15
《真正的魔法师》大班教案2022-05-07
小班情感教育《我想抱抱》活动方案2022-11-21
大班教案《小黑鸭》2023-05-05
音乐精灵作文2023-12-17
小班劳动节教育活动方案2022-10-26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十册全册教案2023-11-20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4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