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创意》课堂教案(锦集18篇)由网友“笔染暮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想象与创意》课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想象与创意》课堂教案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案
课题:《想象与创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领悟到事物间的关联性,并能够应用到作品创作当中也是一个重点。 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引导他们体验美、创造美就好像是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学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创作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本课的练习中,评价作品主要以是否有情趣有创意为主,对于绘画技术的评价不作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创意新颖的生活用品,使学生了解奇妙的想象会使平凡的事物变得与众不同,焕发光彩。
(2)通过大胆想象,设计一件有创意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意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根据事物的造型,大胆想象,创造有联系的整体场景。
教学难点:根据创意,以椅子为载体设计一幅新奇的作品。
教具学具:2组杯子和盘子的工艺品,2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民族的未来,同学们具有创新能力吗?下面我们来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欣赏课件(由关于日用品创意的图片组成),然后让同学们列举生活中有创意的事物,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
要求同学们以造型元素点、线等展开联想,描述所能想到的事物。(对于有创意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出示水龙头的图片,要求围绕水龙头展开想象,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二)引导学生分析事物间的“关联性”,进行创意训练
以水龙头和水为例讲解事物关联性的创意。(如将流出的水变成小鱼等都是很好的创意)
引导同学们欣赏杯子和盘子的工艺品。(同学们不但可以看还可以触摸一下,然后发表自己的审美感受)
分析课本8页的杯子与盘子的.创意(同学们讨论“弹钢琴”的杯子和“钓鱼”的杯子的创意)
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关于“杯子和盘子” 创意的图片。
完成课本8页的作业。
从学生作业中选择有创意的供大家欣赏。(同时要求作者阐述创作意
图与同学们交流审美感受)
(三)围绕椅子展开创作
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本第9页范画的创意,由小组组长总结讨论结果。 围绕椅子的靠背和椅面展开创作
1 引导学生了解靠背和椅面的结构关系。(靠背和椅面的直角关系) 2 启发学生创意的着眼点(即要有独创性和观赏性,同3 时还要考虑结构特点)
4 学生创作
5 展示学生的典型作品。(肯定其创意,同6 时对造型等绘画技术不7 作重点评价)
(四)拓展阶段
“椅子的其它部位可以展开创意吗?”分组讨论并绘制作品。
欣赏课件(由关于椅子创意的图片组成),引导学生注意装饰、结构、形体等方面的创意。
(五)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事物似乎缺少美感,但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积极动手,它们也能闪烁出别样的光彩。生活会因我们的努力变的多姿多彩。
篇2: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案
一、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二、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三、语言品析
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理由是大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猫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 文学“才能”初露端倪。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篇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堂教案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堂教案
【课程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1.1了解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1.2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体会传统美德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3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
1.4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5 勇于承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参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核心知识】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明确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认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5.知道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6.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8.青少年应该弘扬民族精神。知道弘扬民族 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 民族精神,参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 扬爱国主义精神,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考点2 实现共同理想,选择希望人生
【课程目标】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理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作用,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明确努力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
2.1 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2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2.3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理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作用,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4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作出选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核心知识】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3.理解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在21世纪的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
6.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7.了解学习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要学会从容面对考试。
8.掌握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学会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做自己的主人。
9.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发扬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应对未来挑战。
考点3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课程目标】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3.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3.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3.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7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核心知识】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内容、核心内容、长期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
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
4.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5.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资源现状、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形势的总特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在世界格局中所面临的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篇4:工业与自然资源课堂教案
工业与自然资源课堂教案
【教学设计】
1、本课采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2、采用录象和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以达到相互交流信息的目的。
【案例描述】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
一、原材料资源
1、: 来自农业——一部分
来自自然界——大部分
2、人类使用的历史发展
石器时代 铁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时代
(看一看,想一想)结合书上的“读与思”展开。
4、矿产资源
非金属 金属
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练一练)学生活动
二、能源介绍:
1、太阳能:太阳是一个巨大、久远、无尽的能源。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
2、核能
开始:1941年12月,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名为“曼哈顿工程”的计划,要赶在希特勒之前,全力以赴研制出原子弹。从1941年至1945年,历时5年,共动员了50万人,1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耗资20亿美元,用电占全美国电力的1/3。原子弹的实际制造是在后来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家奥本海默的领导下,于1943年末完成的。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政府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能开始被用于和平事业。1954年6月,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尽管它只有5000千瓦的发电功率,但它揭开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新纪元。核能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40多年来,世界核电发展史证明了核电是一种经济清洁和安全的能源。发电站的综合成本比核电站要高出38%。法国的核电成本只是燃煤火电的52%,燃煤火电站会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而核电站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物。到1995年,全世界共有432座核电站在运转发电,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而且都是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自1988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世界各国已不再使用本身欠安全的石墨堆,而且增加了安全壳保障措施,我国核电站采用的就是较为先进的压水堆。因此,核电站比以前更加安全可靠了。
我国的利用:目前我国已有浙江秦山和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发电,今后我国还将建设4座核电站,到使核电总量达到万千瓦。
3、地热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5、水能
6、风能
(巩固复习)略。
练习
篇5: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量的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能力方面:本课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
运用故事、漫画等具体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新课)古时候,有个人饿极了,一连吃了六个烧饼,还觉得饿,就又买了一个,谁知道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啊!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前面的六个烧饼,都被我白白浪费了!
(分析)大家看完了故事,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行为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没有前面六个的量的积累,他只吃半个烧饼是吃不饱的,从哲学上来看,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只看到事物的质变而忽视量变的积累,为了防止犯类似的错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基本原理。
首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量变与质变的科学含义。(师生互动)
一、量变与质变的科学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量变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师:对比分析量变和质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生:量变是数量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量变是逐渐、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显蓍的变化。
生:烧开水,烧的过程是量变,烧到100摄氐度是沸腾了、烧开了是质变。
师:(归纳)
项目 | 变化指向 | 变化状态 | 变化结果 |
量变 | 数量程度 | 逐渐不显著 | 一事物仍是该事物,性质没变 |
质变 | 根本性质 | 剧烈显著 | 一事物变为它事物,性质改变 |
大家掌握了二者的区别没有?
思考:量变与质变哪种状态延续的时间长一些?并举例说明。
生:(略)
师:一面闹钟摆在这里,每天都在趋向陈旧老化,但变化不显著,这种变化是量变。某天这面闹钟突然停止了转动,这面钟坏了,这种根本性质的瞬间发生的快捷显著变化是质变。很明显,量变与质变相比,一般来说,量变延续的时间长一些,质变延续的时间短一些。
大家理解了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二者有什么共同点?量变与质变都是运动变化状态。下面学习二者的关系。
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讨论:如果只有质变没有量变作为前提和基础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没有量变,只有质变,闹钟才一摆出来就会坏掉,不能使用。
生:吃烧饼时,一咬就会产生饱的质变。
师:如果没有量变作为前提和必要准备,那么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就只有质变。只有变化,那么事物时刻会变成它事物,当我们正要去认识它、改造它时的时候,它又会变为它事物,那么我们就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从而会陷入不可知论。其实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可见从理论上分析是错误的。
从现实上分析只有质变而没有量变也是不可行的。例如:放月假回家,可能就由于事物时刻变为了它事物而不认识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了。可见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来分析,没有量变作为前提和基础是不行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讨论: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古猿就永远不能进化成为
生:社会永远不能进步,永远为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
师:如果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那么事物永久为同一事物,那么世界就能向前发展,其实是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从理论上分析是错误的。从现实上分析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也是不可行的,就好比吃烧饼,吃一个、十个、一万个、十万个都没有吃饱的质变。可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来分析,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结果是不行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知: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量变和质变是相联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那么,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形有几种?
3、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培养,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引起质变。
师:分两大组举例说明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比一比哪组同学的事例更丰富、更形象
一大组:一棵树不能成森林,许多树构成了森林。
一双筷子很易折断,十双筷子很难折断。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粒沙不成堆,很多沙成沙堆。
二大组: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构成,但由于氧原子排列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就完全不同。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排列不同,表达效果绝然不同。
音乐符号1、2、3、4、5、6、7经过作曲家创造,能组成不同的乐曲
师: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培养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数量不同,但是内部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能引起矛盾力量双方对比的改变,从而导致事物性质改变。如田忌赛马(分析略)数量不变结构的调整引起质变,运用到经济生活中,要求我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走集约化增长的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
师:有了量变是不是必然有质变?
生: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能才变化质变
4、量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师:为什么说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生: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从而使依存关系破裂,事物的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师: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师: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吗?并举例说明:
生:吃饭——吃饱——再吃——再吃饱——……
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三、事物是不断地通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师:一次量变到质量,整个世界并不能真正向前发展,事物只有经过量变和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才能推动世界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小结:
课堂作业
一、单选题
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C )
A、运动和静止
B、新事物和旧事物
C、量变和质变
D、速度和质量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哲学寓意是( B )
A、要重视事物数量上的变化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路要一步步的走
D、生命在于运动
二、问答题
材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坚持学法文。有人说他年龄大,学习太难。他说:“我今年43岁,一天学一个字,一个可以学365个字,七年可以学2555个字,到了50岁,不就是一个通法文的人了吗?”后来,经过四、五年的学习,他终于能用法文阅读科学书籍。试分析该材料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材料中包含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要取得通一国文字的质变,必须一点一滴地学,进行量的积累,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篇6:雾凇课堂教案与分析
雾凇课堂教案与分析
教材分析
《雾凇》这一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生借助多媒体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图片,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别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2、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篇7:铺路课堂教案与反思
铺路课堂教案与反思
《铺路》
设计意图
我们《纲要》用提出关注各项活动,强调整合教育。幼儿园课程要做到生活、游戏、学习的一体化。从而在设计该教案时,考虑到语言领域的礼貌用语,社会领域的乐意帮助他人的社会性行为。 同时通过一次亲子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石头很感兴趣.这一情况让我想到,我充分利用大自然给我们的资源。对这大自然特殊的材料的利用,从而考虑到科学领域的认识石头特性和按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等综合能力。 不断形成对幼儿的新的刺激,增加环境的丰富性。这个课程整合,能更进一步让幼儿整体、和谐地发展。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礼貌用语,发展幼儿的数数与相应的形状对应的综合能力。
3、乐意参与各种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愿意帮助他人。
二、教学准备
1、石头若干,每人一个筐
2、两只大筐,贴有小老鼠和小兔子头饰的两座房子玩具,两张较宽的长凳
3、布偶:小老鼠,小兔子
4、相应的三角行,方行,圆形,心形及时贴
5、比较宽敞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一)以体育游戏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介绍场地
1)我们小朋友你们仔细看,这两座房子都是谁的家呢?(小兔子、小老鼠)
2)你们又是怎样知道呢?(因为房子上面贴着它们的样子。) 林老师告诉你们,在小兔子和小老鼠的房子前面都有一条路,可是现在没有路,只有空地。空地前面是两座大桥,桥的那边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石头。
2、老师介绍游戏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帮小老鼠、小兔子铺路。我们小朋友铃着一个小筐,经过大桥之后,小耳朵仔细听老师的命令捡石头,听到铃鼓响起赶快回到空地上,放下小筐。
3、捡石头:能数数捡石头(数量控制在5以内)。
1)听口令捡石头。 小朋友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的数数,老师数几下,小朋友就捡起几块石头。(1,2,3,捡3块)、(1,2,3,4,5,捡5块)
2)听拍手声捡石头。 这一次,小朋友不仅要竖起耳朵,还要睁大眼睛。老师拍几下手,小朋友就捡起几块石头。
3)拍碰铃声捡石头。(出示碰铃) 这一次是听什么?有是怎样?(对,碰铃碰几下,就捡几块石头。)
4)铃鼓发出声音,回到空地,放下筐子。
(二)出示布偶:小兔子、小老鼠,进行情境表演。
1、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社会性行为。 大家好!我是小兔子,我是小老鼠,我们谢谢小朋友帮我们捡这么石头。谢谢小朋友! 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说呢?(不客气!) 2、观察石头,感知石头的各种性质:硬、光滑、粗糙,以及形状。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许多)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那么硬。有的滑滑的,有的糙糙的。)
3)教师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粗糙,有的光滑。石头的形状也都是不一样:有的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方形等。
3、按照光滑,粗糙进行分类。
1)以布偶对话引入。 (合)小朋友说得很对,石头是各种各样的。(兔子)我是小兔子,我喜欢光滑的石头。(老鼠)大家好!我是小老鼠,我喜欢粗糙的石头。(合)这么多的石头,谁愿意来帮助我们把石头分类一下?(我愿意!我愿意,老师!)
2)认识粗糙与光滑图示。 出示粗糙的图片 ,这图片的石头上有一点点,表示摸上去糙糙的,不平整。这是什么图片?(粗糙石头的图片)
出示光滑的图片 ,这图片的石头上什么也没有,表示摸上去滑滑的,很平整。这是什么图片?(光滑石头的图片)
3)幼儿自我操作,进行分类。 我们把粗糙的石头放在贴有粗糙图片的大筐筐里面,我们把光滑的石头放在贴有光滑图片的大筐筐里面。
4)教师检查并表扬分类正确的幼儿。
4、按照相应的形状,进行铺路。
1)出示布偶,再一次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社会性行为。 (布偶):太好了,谢谢小朋友。谢谢你们帮我们的石头分类! (小朋友):不用谢!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石头的形状。 老师发现石头的形状好象也是不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请我们的小朋友来说说你发现的石头是什么形状的?
3)老师小结:石头的形状也都是不一样:有圆形,有三角形,有方形等等。
4)幼儿操作,按照空地上贴有图形进行对应的形状铺路。 很多小朋友已经看到小老鼠的前面的空地上贴着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那么我们要从哪个筐里拿相应的图形?(粗糙的筐里拿圆形的石头摆在圆形的图片上,这样铺路小老鼠才会更开心。) 很多小朋友已经看到小兔子的前面的空地上贴着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那么我们要从哪个筐里拿相应的图形?(光滑的筐里拿圆形的石头摆在圆形的图片上,这样铺路小兔子才会更开心。)
5)教师检查并表扬铺路正确的幼儿。
(三)总结。
太好了,太谢谢我们小朋友了!我们向你们鞠个躬!(布偶做鞠躬动作)太感谢你们了!(小朋友)不客气,我们愿意。不用谢,我们都是好朋友!
反思:各个部分、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幼儿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
一、幼儿园整合课程是给幼儿提供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设制的活动内容,体现的是幼儿喜欢学什么。幼儿对石头的兴趣、科学知识、生活经验来安排、延伸的。游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他们的学习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实现,只有从孩子的兴趣着手,才能让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课程整合《铺路》活动中,教师以帮助小老鼠、小兔子搬运石头、分类石头、相应石头铺路的游戏中,进行各领域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运用了布偶情境表演。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了石头很硬的特性的同时,让幼儿学习从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石头的形状。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发现石头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形状说也说不出来…… 在活动中,幼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捡起石头时,由于幼儿的动作有快有慢,导致有的幼儿捡了7,8块石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这样为幼儿数数带来了难度,但不影响后面的分类。根据幼儿实际水平,把活动的重点安排在帮小老鼠、小兔子按不同的知识、相应的石头来铺路游戏上。给幼儿提供融学习、生活、游戏为一体的自主活动,更进一步强调了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积极开发和有效运用
在整合活动中,如何让游戏材料更好地使幼儿积极活动,大胆、想象、自主创造、真正地发挥材料的有效作用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忙着引导幼儿朝预设目标走。在整合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是活动情况的观察者,应对活动的预计目标、实际玩法、材料的使用,存在不足进行观察记录。从而了解材料适宜、适时度。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发展幼儿与人交往、协作能力,在谈话中,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在使用材料中的创新表现,并鼓励幼儿说出活动中运用材料遇到什么困难。在交流中了解幼儿的需求,教师能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满足幼儿活动要求。同时教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后进一步进行反思:投放材料的合理性情况;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要增加或删减等,使幼儿使用的材料更加合理,面向全体,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游戏材料的收集中还可以利用环境资源,在活动《铺路》中,小朋友亲子秋游时拾了许多石头,拾来的石头第二天还带回幼儿园进行认知石头活动:找找光滑石头、粗糙石头的不同特征;数学活动:根据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点数活动,也可以延伸活动,石头按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统计活动;艺术活动:用石头进行摆放、拼贴游戏;甚至在表演区活动:装饰成珠子等表演道具。这些活动即实现了幼儿动手制作,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愉快游戏,又让幼儿科学解决了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利用大自然与家庭的资源。让孩子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动手动脑愉快游戏,通过幼儿自己对石头的仔细观察,进一步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及与同伴交往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和谐的发展。
篇8:互感与自感课堂教案
互感与自感课堂教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二、预习内容
(一)自感现象
1、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 ,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 ,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 。注意:“阻碍”不是“阻止”,电流还是在变化的。
2、线圈的自感系数与线圈的 、、等因素有关。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密,它的自感系数就越 。除此之外,线圈加入铁芯后,其自感系数就会 。
3、自感系数的单位: ,有1mH = H,1μH = H。
4、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二)自感现象的应用
1、有利应用:a、日光灯的镇流器;b、电磁波的发射。
2、有害避免:a、拉闸产生的电弧;b、双线绕法制造精密电阻。
3、日光灯原理(学生阅读课本)
(1)日光灯构造:
(2)日光灯工作原理:
(三)互感现象、互感器
1、互感现象现象应用了 原理。
2、互感器有 , 。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1、互感现象
问题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自感现象
问题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现象:
问题3: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
问题4: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3.自感系数
问题5: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回答有关问题。
问题6: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
4.磁场的能量
问题7: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会比原来更亮?试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三)实例探究
自感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例1】如图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很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D发光。则 ( )
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渐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渐渐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例2】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电阻为零。电键K原来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
(1)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2)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四)反思总结:
(五)当堂检测
1、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无线电技术中常有这样的要求: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对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影响最小,如图所示,两个线圈安装位置最符合该要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如图所示电路,线圈L电阻不计,则 ( )
A、S闭合瞬间,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B、S保持闭合,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C、S断开瞬间,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
D、由于线圈电阻不计,电容被短路,上述三种情况电容器两板都不带电
3、在下图电压互感器的接线图中,接线正确的是( )
答案:1.D 2.D 3.B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关于自感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B.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C.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D.加铁芯后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
2.关于线圈的自感系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电流等于零时,自感系数也等于零
C.线圈中电流变化越快,自感系数越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的因素及有无铁芯决定
3.如图所示,L为一个自感系数大的自感线圈,开关闭合后,小灯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瞬间,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
A.小灯逐渐变亮,小灯立即熄灭
B.小灯立即亮,小灯立即熄灭
C.小灯逐渐变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小灯立即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4.如图所示是一演示实验的电路图。图中L是一带铁芯的线圈,A是一灯泡。起初,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电路是接通的。现将开关断开,则在开关断开的瞬间,通过灯泡A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端经灯泡到_____端.这个实验是用来演示_____现象的。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A1、A2的规格完全相同,自感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后A2比A1亮
B.当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
C.当断开电路时,A1和A2都过一会儿熄灭
D.当断开电路时,A2立即熄灭,A1过一会儿熄灭
6.如图所示电路中,A1、A2是两只相同的电流表,电感线
圈L的直流电阻与电阻R阻值相等.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开关S接通的瞬间,电流表A1的读数大于A2的读数
B.开关S接通的瞬间,电流表A1的读数小于A2的读数
C.开关S接通电路稳定后再断开的瞬间,电流表A1的读数大于A2的读数
D.开关S接通电路稳定后再断开的瞬间,电流表A1数等于A2的读数
7.如图所示,L是电感足够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可忽略不计,D1和D2是两个相同的灯泡,若将电键S闭合,等灯泡亮度稳定后,再断开电键S,则 ( )
A.电键S闭合时,灯泡D1、D2同时亮,然后D1会变暗直到不亮,D2更亮
B.电键S闭合时,灯泡D1很亮,D2逐渐变亮,最后一样亮
C.电键S断开时,灯泡D2随之熄灭,而D1会亮一下后才熄灭
D.电键S断开时,灯泡D1随之熄灭,而D2会更亮后一下才熄灭
答案:1.ACD 2.D 3.A 4.b a 自感 5.C 6.BD 7.AC
篇9: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课堂教案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课堂教案
学习方式:
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探索合并同类项的含义。
逆用乘法分配律探求合并同类项法则。
通过多角度的练习辨别同类项,加 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掌握同类项的定义;
2、在具体情境中, 让学生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能运用合并同类项化简多项式,并根据所给字母的值,求多项式的值。
4、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含义。
3、疑点:同类项与同次项的区别。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教学过程:
过程导学问题设计学生活动批注
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出示投影)
如图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①当学生列出代数式 8n+5n时,可引导学生是否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启发学生得出:
(8+5)n
②接着引导学生写出等式:
8n+5n=(8+5)n=13n
启发学生观察上式是怎样的一种变化;
它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什么运算律
为什么8n与5n可以合并成一项(组织学生充分
讨论,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③同类项的概念
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同类项的实际例子。
如:-7a2b , 2a2b ;
8n , 5n ;
3x2, -x2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给出的几组代数式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所含的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教师顺势提出同类项的概念
强调同类项必须满足以上两条
④结合长方形面积问题,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反例巩固)出示问题;
x与y,
a2b与ab2,
-3pa与3pa
abc与ac,
a2和a3 是不是同类项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紧紧结合同类项的两个条件进行判断)
其中:a2b与ab2可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必须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分清同类项与同次项的区别)
(引导学生题后反思,同类项与它们的系数无关,只与所含的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关)。
紧扣定义
加以判别
讨 论、验证探索法则
例1 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1)-xy2+3xy2 (2) 7a+3 a2+2a- a2+3
(教师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学生板书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合并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系 数怎样变化的?字母及字母的指数又怎样变化了)
由此引导学生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合并同类项时,只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学生思考解答(找二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写出过程)
观察比较分析法则
可根据情况适当复习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有关知识,通过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
应用法则
例2,合 并同类项
①3a+2b-5a-b
②-4ab+8-2b2-9ab-8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的思考时间
找二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 板演后,教师组织 学生交流评价,根据出现的问题,作点拔,强调。
强调: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二生到黑板上板演)
变式
应用补充例题
例3,求代数式的值
①2x2-5x+x2+4x-3 x2-2 其中x=
②-3 x2+5x-0.5 x2+x-1 其中x=2
出示 例题后,教师不要给任何提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部分学生会直接把x= 代入式中去计算,出现这一情况后,教师可积极引导。
问:还有没有其 他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先合并化简后,再代入求值,此时教师可提出让学生对比分析哪种方法简便。从而强调,先化简再求值会使运算变得简便。
独立完成分析比较寻求简便方法
随堂
练习1、合并同类项
①3y+ y=__________
②3b-3a2+1+a3-2b=____ _______
③2y+6y+2xy-5=_____________
2、求代数式的值
8 p2-7q+6q-7p2-7
其中p=3 q=3
练习交流合作
篇10: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提示:文中有一些像“史密森博物馆”等一些音译词要读通。
四、再读课文:
思考:文中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多媒体?
篇11: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课堂教案
在文中画一画、注一注,再和同学们议一议。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要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电脑”。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后引导他们概括起来说。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____________。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举例说明?
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像电话能____________,电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____________,又能像____________,还能像____________……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第四自然段)
抽读课文,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教师介绍引入: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你尝试过吗?效果怎样?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媒体、诞生、繁衍、迅猛、埃尼阿克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请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段的写法,用“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可分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2)多媒体功能丰富;(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的介绍都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我们很多熟知的事物来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说明方法,我们今后可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四、置作业布: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板书设计:
篇12:未来课堂想象作文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感觉一阵眩晕。我一觉醒来,发现我在未来。
我在未来的路上走着,未来的科技真发达啊!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所学校,我准备进里面看看。一走到校门的前面,校门旁的刷脸设备就开始了工作。这时,我才发现学校的门的旁边不再是保安亭,而是刷脸设备。果然,在高科技面前,人类只能败下阵来。我还没思考清楚,就被一股神奇的力量传到了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里,啊,真快啊!
我不敢相信我看见了什么!机器人在讲课,同学们在听课。书本几乎都是3d投影出来的,实验都是三维立体成像。机器人讲课时,你不理睬它的时候,他也不会去理睬你。讲课内容只需通过电脑,传到机器人的一个app上就;可以了。现在在黑板上写字根本不需要粉笔,只要启动语音识别功能,黑板就能根据你说的话,打在黑板上。你看几十遍几百遍也发现不了错误。这一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认识了怎样列方程。
第二节课开始了,这节课是体育课。同学们下了楼,跑到操场上。“哇”我不住一声叫出来,这真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操场——四个足球网;三个排球场;十八个篮球架;一个网球场。一看地图才知道,一共有六个一模一样的操场。
我和小伙伴在操场上正玩儿得起劲儿呢,那股神奇的能量又出现了,一瞬间,又把我传到了现在。
篇13:的课堂想象作文
2025年的课堂想象作文
2025年的祖国,各行各业更加现代、方便、高效,比如:无人驾驶、高时速磁悬浮铁路、超高速计算机……连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5年出现了一种叫“效能疯脑”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发挥了很多的作用。“效能疯脑”外形小巧,让人无法轻易看见它,既可以安装在课桌上,也可以随身携带。“超能疯脑”的中间是一个超高清显示屏,乍一看有点儿像常见的电脑,但仔细一看又和电脑很不一样,它的上方有一个光线发射仪,从这里会射出来肉眼看不见的光,接触到人的头部,就可以把大量的隐形信息“射入”大脑中。
有了“超能疯脑”,老师备课时不再需要厚重的.指导书籍,可以直接通过“超能疯脑”获取相关信息,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当老师有问题时,机器会及时地把所需的信息“输入”老师的大脑深处,所有的问题,立马能够得到解决。
老师上课时,也不用担心学生不认真听讲了,因为“效能疯脑”上有一个特别的装置可以直接监测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如果监测到异常会直接向同学发出专心听讲的提醒。屏幕上还有一个虚拟白板,会显示出老师写的板书与讲课内容,后排的同学再也不用担心听不清老师讲的课,视力不佳的同学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老师写的字了。
“效能疯脑”还可以让学生们爱上写作业。那是因为在“效能疯脑”上写作业,基本不需要手写,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使用屏幕直接输入,学生们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字迹与卷面不工整了。老师每天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与试卷十分辛苦,有了“效能疯脑”之后,改作业变得十分轻松,大部分作业可以通过机器直接批阅,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作业与考试结果的分析上,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准备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有了这样的课堂,学校的教学更加快速、便捷,我相信在不久后的2025年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让我们以这个为目标努力加油!这是不久后的2025年的场景,那祖国未来的30年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篇14:相反数与绝对值数学课堂教案
相反数与绝对值数学课堂教案
学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3.理解绝对值的意义,熟悉绝对值符号;
4.给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法则。
2.能正确理解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发现:
1.相反数的概念:
首先,咱们来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点:3和-3,1.6和-1.6,请同学们观察:(1)上述这两对数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两对数的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3)请你再写出同样的几对点来?
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上面的这两对数中,每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
(2)这两对数所对应的点中每一组中的两个点,一个在原点的左边,一个在原点的右边,而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同。
练一练: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相反数的例子
(强调)我们还规定:0的相反数是0
说明:
(1)注意理解相反数定义中“只有”的含义。
(2)相反数是相对而言的,即如果6是-6的相反数,则-6也是6的相反数,因而相反数全是成对出现的。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除0外),在原点的两旁,并且距离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至于0的相反数是0的`几何意义,可理解为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零。
二、典型例题
例(1)分别指出9和-7的相反数;
解:由相反数的定义可知:
(1)9的相反数是-9,-7的相反数是7;
(2)-2.4是2.4的相反数,
同学们思考交流,老师最后讲解,学生交流得出: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而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
三、实验与探究
同学们观察数轴比思考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有理数5,2,0.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
(2)数轴上表示有理数-5,-2,-0.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
(3)数轴上表示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引导总结出绝对值的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通常把有理数a的绝对值,记作|a|。
如下图所示: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5,即-5的绝对值是5,记作|-5|=5。
下面咱们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来看一组题目:
同学们观察,完成题目然后总结规律:
(老师板书,总结归纳)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0的绝对值是0。
因为正数可用a>0来表示,负数可用a<0来表示,所以上述三条可改写成: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a,
(3)如果a=0,那么|a|=0,
上面这几个式子可合并写成:
由上面的几个式子可以看出,不论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为非负数)。
练一练
(1)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2)得到结论:
交流总结: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四、课后总结:
1.通过学习,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找到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2.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意思。
3.理解两个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课本练习1、2、3
篇15:走向社会课堂教案与反思
关于走向社会课堂教案与反思
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而我们书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限于书本上的,抱有一种唯书独尊的思想,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将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我们社会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这就对社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 、补充教材内容,培养求异思维。
社会课教学内容来源于书本,但我们又不能拘于书本,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当地社会实际和学生实践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如苏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课《参加储蓄》一文中有一图“存款和取款的顾客排起了长队”。这里有点与现实不符,我们这儿的银行由于设备齐全、先进,服务到位,储蓄并不见忙,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社会现象。又如文中没有存款取款的符号,教师可以补充扩展学生知识,总之,我们应让学生注重现实以现实状况为准,不能迷信于课本,使学生思维更具有客观性和变通性,将不断变化的社会知识补充到课堂中去。
2 、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发散思维。
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教材中的“说一说”、“读读议议”、“讨论”等题目,让学生装在独立思考和钻研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做好课前调查,培养质疑问题。
社会课是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事物,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教学前,可以学生扮演小调查员,小记者的身份去做社会小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上课,就有了动力。
4 、进行课后实践,温故而知新。
当问题解决于课堂后,应让学生实践于社会,走出课堂。例如《参与储蓄》一文学好后,可让学生回家将自己的零用钱积攒储存起来。另外还可让学生收集信息,查询资料,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及社会交往面,更让我们的课堂面向社会。
社会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知识广,内涵又深,有许多探研之处,以上几点仅作探讨。
篇16: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难点:对相反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两位同学背靠背,一个向左走5步,另一个向右走5步,如果向右走为正,向左、向右分别记作什么?(生答:+5、-5),+5与-5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为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黑板)
教师提出问题:上图中数轴上的'点B和点D表示的数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指出点B表示+2.6,点D表示-2.6,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6。
2、(板书):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将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3、学生活动: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代表回答后,小结: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练习填空:
3的相反数是 ; -6的相反数是 ;-(-3)= ;-(-0.8)= ;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归纳:化简多重符号时,一个正数前不管有多少个“+”号,都可全部省去不写;一个数前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P10第1题
2、填空:
①的相反数是 ; ② 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2/3。
3、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4、若α、β互为相反数,则α+β= 。
5、-(-4)是 的相反数,-(-2)的相反数是 。
6、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9)=; +(-3.5)= ;
-=;-{-[+(-7)]}= 。
7、若-x=10,则x的相反数在原点的 侧。
8、若的相反数是-3,则;若的相反数是-5.7,则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五、课后作业
课本P13习题1.2A组第3、4题
篇17:想象与联想 教案教学设计
想象与联想 教案教学设计
“想象与联想”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政和三中 范长寿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写作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背景: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实验)》中在“表达与交流”中强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初三课文《天上的街市》对联想和想象,学生已略有了解,但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实践,学生的整体概念较模糊。
3、本校高中部学生基础薄弱,特别体现在他们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偏弱,而这相当关键在于想象与联想能力的培养。同时基于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设计也尽可能以学生确度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2、方法策略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师:同学们,早上好。大家都熟悉一句广告语“联想1+1”,今天,咱们不仅“联想1+1”,更有“想象无穷加无穷” (屏幕显示课题:想象与联想)。咱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看屏幕)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似乎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师:发挥你的想象能力,大家来猜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话?
生1: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自幼失明的人吧!
生2:伸出贵手,请您给我一点温暖!
生3:寒冷的冬天,自幼双目失明的我渴望您的爱!
生4:老师,要我猜,我可真猜不到的,但是我看过这个故事,那句话好象是:“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师:对,虽然同学们没猜中,但也说得很好。信俊同学说的正是诗人所写的那句话。但是这样一句看似普通的话,为何会产生这样大的力量呢?
(出示屏幕)“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生1:我认为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人们盼望春天早日到来,诗人写的“春天就要来了”,能唤起人们对春天的憧憬和遐想,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生2:我认为“可我不能见到她”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乞丐痛苦、不幸,以及无比失望的情感。
生3:也表达了乞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遐想,于是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怜悯和关爱。
师:讲得非常好。(老师微笑着带头鼓掌,接着说)大家看,一句话不仅给过往的行人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也引发了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我们刚才就是在运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行思维锻炼,难不难呢?
生:(齐答)不难。
师:好,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联想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由此及彼,由甲及乙,由这件事想到那件事,由这个人想到那个人等。
生2:从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师:对,刚才吴深同学所讲的话中包含了(出示屏幕)联想所应必备
的两个要素:一是“与之相关”,二是“其他事物”。现在请大家思考:由“绿”,你会想到什么?(板书“绿”)
生1:小草、草坪、森林、环保
生2:春天、希望、青春
生3、唐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等。
生4: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师:说得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中的比喻就是利用联想来完成的。有位作家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生活多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默的金矿。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我们把对生活的感受化成文学,化成诗歌。”那什么是想象呢?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师:这句话中含有几要素呢?
生:一是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二是必须创造出新表形象。
师:对。同学们,当你们看见这个圆圈时(出示幻灯片),你会想到什么呢?请用最快的速度一人说三个。
生1:眼睛、瓶盖、地球仪
生2:月亮、月饼、太阳
生3:耳环、轮胎、团圆
师:从中我们可看出,修辞中的比拟就是靠想象来完成的。
师:所以,如果是同一道作文题,我们如果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可以使思路宽阔,文思如泉水般往外涌。那么我们如何借“联想和想象”来拓宽我们的思维,从而运用到写作中来呢?请以“时间”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板书“时间”)(生思考、讨论)大家先从题目到教材展开联想,看能想到什么。
生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生2: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师:从名言警句方面你能想到哪些呢?
生1: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生2: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生3:曾国藩说:“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师:还能想到一些故事吗?能否具体说说?
生:“聚萤读书”的故事, 车胤,是晋朝时候的人,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师:(老师微笑)讲得非常不错,能发挥想象能力吗?
生1:我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古代,帮助屈原完成了许多愿望。
生2:30年后,我成了一个跨国公司大总裁,雄心勃勃冲向辉煌的事业。(生笑,鼓掌)
师:讲得好(教师也微笑着鼓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条弧线(手指屏幕),从这条弧线,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一位学生反应快,马上笑着说)我小学的.时候很调皮,一次语文老师火气大,抓起一个粉笔头就抛了过来,不重,那个粉笔头抛过来的线就象这根弧线。(其他同学也笑了起来,并鼓掌)
生2:摩托车急刹车时,突然转变方向。
生3:鸟儿在大风中飞快的转向。
生4:老父亲因生活的劳累而弓起的脊背。
师:同学们想得好。以上的思维是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维)以车轴(主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就是发散思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联想和想象与发散思维是紧密相连的。那么,谁能对“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讲一讲?
生:就是在写作时,只要能扣住题目或主题,就可以大胆的向四面八方去想,能想到的都记下来,不要分次序,一直写到没有东西写了为止。
师: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作文构思的初始阶段,为打开思路,就要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于古今中外中自由驰骋。
师:现在看屏幕(出示作文题):21世纪的--个傍晚,在一个忙碌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欢呼起来了。他们刚刚成功地把爱因斯坦的记忆移植到一个当代人的头脑中。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疑惑:这个“爱因斯坦”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
请以“爱因斯坦复活之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800字左右。
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请同学们根据上面要求写一篇作文,要求大家像这节课一样大胆想象、巧妙布局,力求使作文主题鲜明、精彩生动,同时注意用语简洁、感情真挚。题目请同学们自拟。好,下课。
教学反思:
1、本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计效果,学生从中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功能,同时对这类文章也表现出激烈的兴趣。本节课此设计的几个引导总是要求学生由“绿”由“O”由“时间”、由一条弧线展开联想和想象,问题难度不大,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能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2、本节课在课件的设计上,声音效果不足,材料的丰富性还略有欠缺。对于由“O”产生的联想和想象部分内容,学生还得留在表面的认识,关键在教师的引导还不够。
专家点评(高级语文教师张大握):
教师:课堂语言突出,教师能够通过创设情境有意识刺激学生,使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现象,简炼的表述,将“联想与想象”这样抽象的内容化为形象具体。学生在这堂课中学习心境愉快,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生始终能保持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有极强的学习欲望。当然,教学问题的设计还应有所改进,应从精而少的角度加以考虑,问题的引导深度略显不足。班级学生多,如何让全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起始设计本堂课时不容忽视的地方。
篇18:词语盘点的创意课堂
词语盘点的创意课堂
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为了更好地复习巩固每一组课文的重点词语,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有“词语盘点”这一项,它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个栏目。
这两个栏目的教学,以前,我的做法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在课后把词语抄写3——5遍,抽时间把“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听写了事。(大部分同事也是这样教的)在连续的几次测试后,我发现学生对这些词语识记的效果并不好,并且教学时,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不仅单调而且有点沉闷。
这次,学完了一组课文,又该学习“词语盘点”了。
师:谁来说说,咱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记住?
师:假如让你当出试卷的老师,来考学生这一题,你会怎么出?(我换了一种问法。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顿时来了精神,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用看拼音写汉字的方法出题,既复习了拼音,又考查学生是否记住了这些词。
生:用补充词语的形式出题,把有些易写错、难写的字,空起来,让学生来补充。
生:用辨字组词的形式出,考查原来的词语和现在的词语掌握情况。
生:用照样子进行词语归类学习,根据规律记牢这些词,增强记忆。
生:用改错字的形式出。
学生说的种类,几乎涵盖了基础知识测试的题型。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给学生们留下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按试卷的形式出一张试卷,题目的类型自定,下节课小组之间交换测验。学生高兴地答应了。
测试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回忆这节课教学,“词语盘点”原来可以这样上。这样上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换位思考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从原来“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 图形教案
★ 图形创意教学计划
★ 标志设计教案
★ 七年级美术教案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案(锦集18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看大夫教案2023-11-09
二年级美术教案2022-05-07
美术创意工作室标志释义范文2023-02-20
小学美术教案:小园艺师2022-05-07
五年级美术活动《提线纸偶》教案2023-01-05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2023-07-07
优秀教案评语2023-10-29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2023-08-12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2023-06-21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