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小足球赛、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锦集18篇)由网友“爱斤斤的朵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放风筝、小足球赛、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放风筝、小足球赛、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放风筝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们对放风筝运动的喜爱和欢乐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
3、仔细观察画面,了解从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重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放风筝的顺序,掌握“我”和哥哥放风筝的经过。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预习课文,组织学生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你都放过什么样的风筝?你是怎样放风筝的?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学文《放风筝》,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将自己的风筝放上天的?
2、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面,了解图意
1、出示多媒体:仔细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你能说说吗?(先小声说说,再说给同学老师听。)
2、学生相互评评说话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图的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
3、你认为图面上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
4、总结观察图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有一定的顺序。看清主要人物,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干什么等。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是怎样观察的?小声朗读,将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2、学生交流以上的问题。(整体到部分)(2-3)
3、学生读读再体会。
四、学习第三段,了解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1、小声朗读第3段,想想这段讲了什么?
2、“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得清楚吗?如果你来写这个过程你会怎样写呢?(学生谈谈)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将这个过程写具体的?(学生讨论)
3、再默读体会。
4、相互交流。
5、你能将这些表动作的词画出来吗?
6、试试能不能表情朗读。(学生自练)
7、出示多媒体,听范读。
8、齐声朗读。
五、了解生字、词学习情况
1、出示多媒体,学生自由读读。
2、注意生字:拽、橘、鹤
3、生词:拽着:拉住 骨碌碌:滚动
精致:精巧,细致 宇宙:无限广阔的天空
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听写生词。
2、朗读兄弟俩将“大蜻蜓”放上天的段落,说说这段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二、学习课文
1、当你将风筝放上天空时,你肯定是十分高兴的,兄弟俩呢?是的,他们也是非常高兴的。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2、读4-5自然段
(1) 你能读好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读好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反复练习。
(2) 读给同学听,互相评评谁读得有表情。
(3) 朗读擂台赛。(个人读,邀同学读,学生相互评价)
3、学习2、6自然段
(1) 请找出兄弟俩放风筝前的段落读一读。
(2) 分小组读2、6段,想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3) 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学生找出总起句。
(4) 小声朗读体会。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表情朗读全文。
2、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3、出示多媒体:(理解2)这个顺序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
4、找出描写风筝颜色和样子的句子。(先自找,再交流)
师总结:课文按照“大蜻蜓”上天前、上天时、上天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主要画面兄弟俩放风筝的经过,同时作者还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将画面进一步写活了。 1 放风筝
板书:
我 哥 飞
兄弟俩放“大蜻蜓” 举着 拿着向前跑,边跑边放线 上
松开手 拽着,跑 天
动作描写细致
2、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一些近义词,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理解能力。
2.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课文明确观察图画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后,你喜欢玩什么?有人喜欢踢足球吗?
哪些同学爱踢足球?谁说说你们是怎么比赛的?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初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1、多音字读音:
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曾学习过的多音字,教师可以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加以注意。
2、现带儿化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正确。
如:“这儿”“两拨儿”“小男孩儿”“小女孩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
3、应该读轻声的字音。
如:“地方”“阵势”“小弟弟”“小妹妹”“大个子”“叔叔”“那个”“身子”“眼睛”。
4、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教师要注意纠正。
5、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
6、理解词语:
三、指导观察图画
出示图画: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
(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人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要讲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可以说明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从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来看,这场球赛怎样?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四、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结构。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
(这篇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第3~5自然段是讲观众的。)
五、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课文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课文情况
1.要求音准句通。
2.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意思?
板书:守门员
观众
二、学习课文
1.通过看图和初读课文,孩子们放学后组织的这场球赛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激烈 精彩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场球赛非常激烈、精彩?
学习方法:先自己默读思考,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守门员、观众的动作、神态具体分析体会;然后在小组讨论,解决独立思考时弄不懂的问题;最后班上交流。
第1自然段:
a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
大个子叔叔→欣赏
b“欣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c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2自然段:
第3、4、5自然段:
a戴红帽的小女孩: 动作:往外探着身于
神态:盯着远处
b红领巾:动作:伸直了脖子
c女孩:动作:站了起来
d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神态:全神贯注地注视“局势的发展”
e抱洋娃娃的小女孩: 动作:挺
神态:不相干
f戴风帽的小男孩:神态:挺紧张
g大个子叔叔:神态:面带笑容 看得津津有味
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
3.图文对照,看一看作者写了那些观众,在写观众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抓住观众的哪些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哪些方面?表现了什么?(填表)
三、课文小结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从基础和写作两方面来谈。
2.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抓住人物的穿戴、动作、神态写出你喜欢的一场比赛,突出场上紧张、激烈的气氛。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播放录音。学生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象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象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象。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板书设计:
4、我 和 企 鹅
教学要求: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独立阅读,知道企鹅岛上三种企鹅的特征;了解企鹅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3.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企鹅的样子、种类和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企鹅挂图或有关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南极与企鹅。
谈话:“同学们,你能从地图上找着南极大陆吗?”
(出示地球仪,分别指明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位置,并讲解)地球南北顶端就是南极和北极,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南极(指明位置)。因为这里离太阳远,照到的时间很少,所以天气十分严寒,终年白雪覆盖。不过在这天寒地冻的地方,还有动物活动着,其中就有企鹅。(出示企鹅的挂图)
在我们这儿看不到企鹅,你们一定很想了解有关企鹅的新鲜事儿,现在就学习《我和企鹅》。
二、自读课文,纠正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准字音。
2、思考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2)、你对哪个内容更感兴趣?为什么?
(3)、记下你不懂的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课文交流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到达南极、企鹅的大小、毛皮、小企鹅吃食的情况和换毛情况。)
②你对哪个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企鹅外形的独特,种类的繁多,生活习性的有趣。
外形:黑白相间(结合看图理解)
金企鹅: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抓住颜色变化来写)
帽带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带儿(抓住特殊部位的颜色来写)
2、进行朗读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
3、质疑
把读文时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后小组交流。全班评议。
①为什么南半球正是夏天时,南极大陆上仍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结合地图理解此问题)
②“领地”和“出境”为什么带引号?
(通过理解“领地”和“出境”的本义和文中的意思,来帮助学生理解。)
③文章题目为什么叫“我和企鹅”?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弄清:本文介绍了我第一次去南极看到企鹅的情景,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企鹅的喜爱。)
4、读了本篇课文,你在写作上有哪些收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①介绍动物要抓住其特点,如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
②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细致观察。
如本文作者观察企鹅细致入微,包括皮毛颜色、企鹅动作等。
③写作要带着感情,注意细腻描写。
如小企鹅吃食的情景,作者写得活灵活现,抓住了其可爱的动作,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作业
仿照本文写法,介绍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五、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 一
教学要求
1. 熟读并背诵四个字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 读一读,背一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向客人介绍学校情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景色,抓住景色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3. 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学校平面示意图,电视机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旭日东升:早晨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景象。
艳阳高照:明亮的太阳当空高照。
霞光万道: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从西边落下。
炊烟缭绕: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回环旋转。
二、教学诗歌《帐篷》
1. 自由读,说一说有几小节,每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同学们把每小节的意思说了,想一想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同学们理解的不错。再说一说这些“建设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祖国的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的面貌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同桌或小组读一读,背一背。
三、板书设计
流动的 住户 探索 修 架 盖
最早{ 荒凉 变 繁华
荒原野地 人家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校平面示意图,请同学们说说对校园最熟悉的地方
老师引导:对校园的熟悉不能光是爱去,要细致观察那个地方的特点。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进一步引导:假如有一批客人来参观我们的学校,请你当导游,就要把最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出来,这样留给大家印象才深刻。
二、介绍校园应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讨论讨论
1. 同桌或小组讨论讨论。
2. 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
一、文题分析
请你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文题要求写“早晨”的景色。可以写春、夏、秋、冬任意一天的早晨。
二、写作指导
1.早晨,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做的事情也不一样,这需要仔细观察,留心周围的一切事物。
2.早晨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录像,(此时,老师可播放不同季节的两个早晨,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然后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这篇习作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也可以写早晨的景色。
三、习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确定要写的内容,仔细观察。
2.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3.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4.注意写出你对早晨的感受。
第四课时
学生动笔写草稿,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修改作文
一、总评本次作文草稿情况。
作文得优的小朋友很多,其中这些同学的作文最优秀:
他们共同的优点是:
最突出的优点是
二、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
1.指名读文,以优秀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
板书学生用得好的词:
2.指名读文,以进步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问题所在。
三、小结作文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学生修改作文。
第六课时
誊写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放风筝、小足球赛、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教案示例
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十、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是学生升入中年级后学习的第一课古诗,该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殊性,在第一首古诗的教学上,重点放在教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如何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己学习古诗,并最终理解古诗。在第二首古诗的教学上,就适当放手让学生利用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教案示例
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
篇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思想教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古诗内容的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播放录音。学生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
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
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
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 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
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
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 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
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 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
课件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
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 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
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
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 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
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 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
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
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板书设计:
6、古诗两首
大人:耕与知
四时田园杂兴 快乐
小孩:学种瓜
蓬头侧坐
小儿垂钓 聪明、可爱
招手不应人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篇5: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练习用“读-议-背-画-演”的方法学习古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媒体: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2、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1、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2、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并家听。
2、背诵《古诗两首》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范成大 胡令能
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篇6:语文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语文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教案示例
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十、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四时田园杂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叶子
(宋)范成大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会写本课 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 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 轻松舒缓音乐 卡片 ( 1.词语 昼 耘田 绩麻 未解 耕织 傍 桑阴 2 古诗 <.山居秋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 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师简介图片内容)
3. 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 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___范成大(板书).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 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 师小结.(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晚春>< 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共60首.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
二. 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 耘 绩 (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全班齐读.
3>指名读古诗,师正音.(多音字:“兴 供” 都读四声 )
2. 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放录音,生听并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3>师生分句读
4>男女比赛读
3. 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1>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汇报a.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四时:一年四季 杂兴:各种兴致 昼:白天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桑阴:桑树下面
b.诗句:指名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靠近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3>同桌交流: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三. 品读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声.
1. 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这首诗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看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 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3. 交流汇报。A.昼耘田 b. 夜绩麻 c.学种瓜(板书)师: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4. 小组交流。
5. 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我最喜欢“学种瓜”的画面,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爱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范老先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很棒!你们值得我们敬重!你们很了不起。。。。)非常不错。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赞美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1.指导朗读。A.师:对这些勤劳的人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赞美 敬重 尊敬 。。。。)请大家带着赞美和敬重的感情来读第一句,好吗?(指名读 )
b.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赞美 喜爱)好,我请个同学来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c.分组朗诵,全班朗诵(防轻松舒缓音乐)
2.背诵。)a.看板书背诵 b. 同桌比赛背 c. 指名背 d. 全班闭眼在音乐中背。
五.拓展延伸。
1. 师:同学们,田园诗美不美?还想欣赏别的田园诗吗?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鸣》及相关注释。
2. 生自读古诗并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 比赛读,比赛背(对于读的好的同学和能背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奖品)
六.作业布置。
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积累,多去阅读。下节课我们接着比赛,看谁能夺得冠军?有信心夺冠吗?(好,下课)
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 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作者邮箱: lylrj456@126.com
[四时田园杂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 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暴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 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 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 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 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 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 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补充知识:“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篇9:《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读到这,我们的诗心也唤醒了,也来作两句诗吧!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b、叩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饶有兴致。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设计意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篇10:《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篇1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溃,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括n雷鞫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括n烙爰漓胗泄兀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⑵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
指导学生带着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⑶延伸: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把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学生回顾、感悟诗歌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归纳读诗。
⑷过渡:这三首诗中,孩子们“捕鸣蝉”、“追黄蝶”、“学垂纶”,无忧无虑。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当中来,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跟谁学种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这句写了什么内容?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⑶过渡:正是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而来,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吧!
3、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敬重、赞叹和喜爱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为诗歌选择配乐,并诵读。
(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请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五、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夏忙时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六、激情朗读,指导背诵
1、简介: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节奏美,在古代就已经用来吟唱了。今天,我们即兴吟唱古诗,也便于同学们背诵古诗。
张老师也很喜欢音乐,今天我也即兴唱一曲,想听吗?来点掌声吧!
2、唱读古诗:
⑴教师示范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唱诗句。
⑵提示学生用学过的歌曲(如:《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茉莉花》等)来配唱诗句。
3、放声读诗,自然成诵。
最后,让我们用心来诵读,读出你的赞叹,读出你的喜爱吧!
七、知识延伸,拓展阅读
1、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下面,老师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孟浩然、陆游、陶渊明、杨万里等。大家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吗?(课件提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积累,多去阅读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孟浩然一样的大诗人。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12:《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暴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补充知识:“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篇1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篇14: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动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ɡònɡ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篇15: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七、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篇16: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教师要用鼓励赞美的话给学生肯定,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篇17: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本课中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爱、味。
【预设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流程】
一、课题的导入
五一长假即将来临,你想外出旅游吗?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多媒体展示乡村田园风光),你们觉得这里怎样?(美)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但乡村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跟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并朗读课题
解题: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节。
二、初读课文,感音韵
(过渡)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请这位同学浪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他读得真……….)(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遍)
3、全班齐读。
三、潜心会文──明诗意
(过渡)听,你们读得多好啊,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回答。(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交流,我读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
我们自己读懂的句子是我还没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人)
(瞧,我们的孩子多能干啊,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呢?)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大意。
(我们的同学语言组织能力真不错,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诵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5、全班根据对诗大意的理解,齐诵古诗并想象画面。
四、别出心裁──悟意境
1、(过渡)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们给本诗1、2句配一副画,请你说一说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准备用(色)画,因为)
引导学生从“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随机板书:清新明丽
2、(过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四月的乡村,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你能听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学生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
(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声:联想到四月的播种最佳时节;采摘桑叶的唰唰声、蚕吃桑叶簌簌声,水田插秧哗哗声用“才”和“又”交织在一起,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乡村四月”劳动的确实紧张、繁忙,
⑴ 他们的忙的为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⑵ 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可见人民生活是怎样呢?(幸福)人民喜欢劳动,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见农家人勤劳(随机板书:幸福勤劳)
⑶ 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五、浓缩乡村四月图,提升情感
(过渡)一幅田园画,一曲交响乐,把我们带进世外桃源,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望江南》,渲染气氛,(教师诵读)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学生看画面一起朗诵(生读)
3、瞧,同学们被田园风光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学生看画面,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过渡)乡村的四月是繁忙、紧张的,但是繁忙、紧张的背后隐藏着农家人民的幸福与喜悦;其实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样写着农家人的幸福,请看李万年先生的这幅作品,他真实的反映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一段话吗?如果你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孩子,还可以一两句诗,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画面)
1、学生独立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2、作品展示与交流。
七、总结
四月的田园是美丽的,农家的生活无论是繁忙、紧张,还是恬静幽雅的,都写满了农家儿女的幸福与追求,本课下一首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词《渔歌子》也是与田园生活有关的,请你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的感悟农家生活。
板书设计:
乡 景美清新明丽
村
四 (宋)翁卷
月
人忙勤劳幸福
篇18: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 教案古诗
★ 六一儿童节的古诗
★ 幼儿古诗
【放风筝、小足球赛、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锦集1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2023-03-15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句2024-01-23
《古诗 》教案2024-04-15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2023-07-18
阅读课教学计划2023-11-30
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参考2022-12-10
古诗两首《别董大》 导学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2023-10-03
描写儿童的诗句集2022-11-25
描写儿童的古诗词有哪些2023-01-31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