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时间:2022-12-17 18:12:3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共15篇)由网友“查无此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篇1:《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化语言叙述为人、事物场景,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直观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柳笛和榆钱,对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语言和场景对接即让场景还原为语言文字。这个过程其实是活化场景、内化语言、研习法则、享受文化、提升情感的演练场,在这样的演练中形成特有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会认“榆、沐、浴、拧、略、呈、奉、混、蔽”9个字,理解“沐浴、呈现、奉献、浸润、披散、齐整、浑厚、晶莹、混合”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阅读实践中把习得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转化为符合学生个体心理认同特征的语文心智。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导语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展现柳笛、榆钱实物)

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展示课件第二屏)

导语2: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明确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思考: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读

出示组内学习方法:(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相机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步骤二)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一做这些动作!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三)

① 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展示课件第五屏)

① 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 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 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一)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有哪些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二)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篇2:《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由4个自然段组成,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北方农村给作者带来了童年欢乐的美丽的榆树和柳树。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文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榆树和柳树的秀美和情致。作者把柳枝飘逸说成“长发披散开来”,柳树自由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说成“沐浴在春风里”;而榆树呢,则好像是顽皮、懂事的孩子,在和“我们”游戏,你看它正“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呢。从这些简洁、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无比真挚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至3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的童年趣事。

第2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做柳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乐趣。作者把做柳笛的过程细致地描写出来:折下--切割--搓一搓--猛一下抽出,通过这几个熟练的动作,一管柳笛就做成了。接下来就是吹柳笛了,那真是特别惬意的事情,“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还可以吹出不同的音色“浑厚”的或“尖俏”的,随意发挥,自得其乐。“我们”常常是“绿着手心和嘴唇”的一副可爱又淘气的模样,“拿十几只柳笛回家”满足又得意的神情。

第3自然段,写孩子们能找出藏起来的春天的歌。柳笛过夜就蔫了,就无法吹响了。春天是无处不在的,春天有优美动听的歌声,在树叶里深藏,但孩子们有巧妙的办法让人们听到美丽的歌声--做一管柳笛快乐地吹奏它,人们就能听到动人的春之歌了。故乡的柳笛很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吃榆钱。

第4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是并列关系,主要写摘榆钱和吃榆钱的快乐。榆树是很无私的,它给乡村的孩子奉献了鲜美的榆钱,让孩子们多了一份童年的享受和欢乐。榆钱晶莹、翠绿,鲜嫩可口,芬芳甜美,入口欲化,细细品来可以嗅到大地的气息,令人陶醉。孩子们在榆树枝杈上吃着榆钱嬉戏,那是特别让人留恋回味的童年趣事。

总之,课文按总分的方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思路明白。作者在对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童年趣事的描写中,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和同学们说一说,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 应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味,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再和同学们交流,在互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开阔视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

本课要求会认11个生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上下文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并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完成识字任务。理解文章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者简介

作者:高洪波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干过行政工作,编过大型期刊。先后出版过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其中,《我想》这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和《童年的水墨画》一起进入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络部主任、《诗刊》主编。作品多次获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冰心、陈伯吹、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现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柳笛和榆钱》习题精选

一、形近字组词

浴( ) 使( ) 呈( ) 浑( )

俗( ) 驶( ) 逞( ) 挥( )

奉( ) 与( ) 设( )

奏( ) 写( ) 没( )

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柳枝 一( )柳笛 一( )玉荚

一( )榆树 一( )树叶 一( )赞歌

三、

说一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柳笛和榆钱。再说一说柳笛的制作过程好吗?

试题答案:

一、

洗浴 使用 呈现 浑厚

风俗 驾驶 逞能 挥动

奉献 与其 建设

奏乐 写字 没有

二、

条 只 片

棵 片 首

三、

从孩子们做柳笛熟练地程度和孩子们吹柳笛时的快乐,他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拿着十几只柳笛回家,看出孩子们喜欢柳笛。从孩子们吃榆钱时尝到了露水与榆钱混合后的甜美,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上,看出他们喜欢榆钱。

制作过程:折下、切割、搓一搓、猛一下抽出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篇3:《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柳笛和榆钱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 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篇4: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4、柳笛和榆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说)那同学们想看看在北方农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吗?好,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自学的收获。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六、总结全文,谈收获。

(1)、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2)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七、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 春的赞歌

孩子--乐

[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篇5:《柳笛和榆钱》语文教案

《柳笛和榆钱》语文教案

【内容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儿时在北方农村做柳笛、吹柳笛和尝榆钱的欢乐情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比幸福和快乐。

【设计理念】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榆、沐”等生字。

4.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无比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具准备】

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趣,读题质疑

1.师述:同学们,你们大多的时间都呆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吧?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北方的农村去,看看那儿的小朋友们平日里,都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2.揭示课题,板书。

3.让学生说说看到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归纳。

A.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什么用?

B.榆钱是什么样子的?味道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生字,教师巡视检查。

3.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儿时在北方农村做柳笛、吹柳笛和尝榆钱的欢乐情景。)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

A.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什么用?

B.榆钱是什么样子的?味道怎样?

C.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D.把自己喜欢的文段多读几遍,再与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互相解难。

4.全班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5.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述: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它充满阳光,快乐无比。好好珍惜童年时光,认真学习,茁壮成长吧!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你快乐的童年生活。

篇6:《柳笛和榆钱》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地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地兴趣,丰富知识。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读书感悟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1.引导自读

2.组织小组内交流读后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文章,熟练朗读。

1.组织小组学习

2.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交流识字方法

四、思考: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自主学习法)

2.交流自己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

①组内朗读。(小组读、分段读、同桌读)

②指名读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③组内说一说

④班内交流方法

3.小结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仔细读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说话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生字卡

廊 裂 碗 沾 若

脆 扯 润 渡 夕

二、二、感悟理解

1.词语:

2.句子:

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故乡美丽风光的句子。

三、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三部分的朗读)

1.认读生字

戏、易、剩、碗、飘、扇、浮、若、散、润、渡、夕、越、骄、傲

2.互相点评

①学生自主理解也可讨论交流,如果说的不准确教师再进行

②仔细品读,体会作者小时候为什么爱玩儿吹肥皂泡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③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积累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并简述理由。自由说说要求语言简练通畅。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课堂板书】

4.柳树赫榆钱

第一部分:全文总起

第二部分:童年趣事

第三部分:吃榆钱

[《柳笛和榆钱》 教案教学设计]

篇7:柳笛和榆钱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柳笛和榆钱 教案教学设计]

篇8:冀教版《柳笛和榆钱》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柳笛和榆钱》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柳笛和榆钱》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身临其境。

看到文章,阅读文章,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童年时代,小时候,春天到了,每天放学,吹柳笛,捕蝴蝶,放风筝……小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撒着欢儿。看着作者描写的做柳笛时要“切割齐整”,“拧一拧”,“猛一下抽出”这些动作,我好像眼前又出现那熟悉的一幕:选柳枝,要在柳条返绿,而柳叶又没有长出之时。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小拇指粗细刚刚好。拧柳条时,如果用劲儿稍微一大,树皮就很容易裂开口子,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没有亲自做一下柳笛,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如果没有亲自吹一吹柳笛,又怎会感受到,“带着满嘴满手的绿色回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又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

也许,本来课本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在开学之初,这样的春日里来学习本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把这两样东西请入课堂,让孩子们亲自去摸一摸,尝一尝。但是,这个时侯在我们这里还找不到榆钱呢!柳条也还是干巴巴的黄褐色。或者,我应该把这一课再放一放,等柳条变绿,榆钱结出时再讲这一课?其实,榆树和柳树应该是北方常见的树种,然而,这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极少,他们的玩具也都是电动的,益智的,柳笛吗,几个男同学也说是见大哥哥们做过,但自己没有亲生体验。什么好吃的没吃过,还会去吃榆钱?这些可怜的孩子,每天放学按时回家做作业,他们哪有时间去爬树摘榆钱?课堂上,我统计谁见过榆钱?结果,只有几个家在农村而寄宿在小饭桌的几个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用自己的话述说榆钱的特征。当我布置作业,等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去观察一下榆钱时,竟然还有很多孩子问我:在哪儿能见到榆树?榆钱是榆树的叶子还是果实?……真希望天赶快暖和起来,让孩子们亲自尝一尝那“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的榆钱,我特意安排这几位村里的孩子,要留意观察榆树的生长,过几天一定要把榆钱带给班里的其他同学。只是不知,他们是否也能把那种“带着泥土和露水芬芳的自然的味道”嚼出来。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但学习压力却更大了。他们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相比,物质丰富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一节课上完,我觉得文章中的童年乐趣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们的激情没有奔放出来,过几天,把这两样东西带进课堂,不知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四、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篇10:三年级s版语文教案下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2、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解读。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课文1、2小节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

(2)指名读第1、2小节,这节写了孩子的什么?都有什么颜色?

(3)你见过什么人的眼睛是黄、蓝、灰、黑?

(4)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一样来呢?那些词应该重音读)

(5)齐读1、2小节。

2、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这一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头发)

(2)看图说出孩子的头发怎样?

(3)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和花冠一样美丽的头发)

3、学习第四小节

(1)课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认为那个美呀?为什么?

(2)那我们看看花园里的花怎样?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3)指导朗读(如此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怎样的朗读呢?)

(4)齐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五、六小节

过渡:花有五颜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肤色呢?你知道都有哪些?告诉同学们,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第五小节:

(1)谁能用最美的语言给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谁就像最美丽的花束。

(2)交流

(3)汇报

(4)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孩子听了高兴吗?你们高兴吗?怎样读呢?

四、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2、教师提问:课文中“你”、“我”、“他”都是指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呢?

2、在这广大的世界上,世界各国的孩子都是“最美的花束”,我们都是平等的。同学们,你们能谈谈自己平时如何与同学相处的吗?

六、总结

1、播放《各国儿童心连心》歌曲,出示图片。

2、边看图边总结。

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概括总结。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办板报。(语文天地的“初显身手”)

篇11: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课文中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方法:

读中悟,悟中读引导谈话交流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看老师手中的东西,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一说。

2、为什么会这样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同学们就会明白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文,指导读流利、读通顺。

三、品读重点段落

1、父亲是怎样教育我的?文中有一句话,同学们找到了吗?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3)指名读句子。

(4)“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5)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2、图画课上画杨桃。

(1)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我是怎么画的?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28画杨桃

(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父亲老师

叮嘱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一生受用

篇12:三年级s版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和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探究释疑、交流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释疑: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

(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男生读,女生听。

(2)想想: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3)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

“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歌溪源头的水银亮闪光,从长满苔藓的山上流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4)投影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

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流下来。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女生读,男生听。

(2)读文后思考: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3)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然后说给同学听。

(4)投影学句。

“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

(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像……又像……”口头说话。

(5)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讨论交流。

1)这一自然段写出歌溪什么样的特点?(文静)

教师指导:“文静”指文雅、安静,说明歌溪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较小。

2)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

(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

3)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

a、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

b、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5、学习第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

1、指明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对歌溪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

2、爱唱歌的小溪

调皮歌声有点野

小溪活泼歌声充满欢乐

文静歌声非常美妙

在夏天涨水给予我们欢乐

篇13:三年级s版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2、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习第一部分。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课文分为了五段。我们首先看到第一自然段。

师:请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小熊提出了什么样的疑问?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生:……

师:读得真好!那什么样的话才叫废话呢?我们带着小熊的疑问继续看到第2至4自然段。

2、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猪先生说的话有什么毛病。

师:请大家默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猪先生说的话,再反复朗读。

师:谁来模仿一下猪先生的语气读一读。

生:……

师:听的同学请认真听,注意思考:从猪先生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

师:你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

生:……

师:学了这一部分我们都明白了啰嗦就是废话。

3、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5~7自然段,了解鹭鸶的话有什么毛病。

(1)课间出示自学提示:

师:那鹭鸶的话又有什么毛病呢?认真听并用用“~~~~”画出鹭鸶当时说的话。想像鹭鸶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

师:从鹭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是废话吗?

生: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是废话。师:小熊也明白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

师:说的真不错,你一定会与小熊成为好朋友的。

4、学习第四部分。

学习第8~10自然段,了解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

师:接下来看第四部分(8~10自然段),第四部分我想找三个小演员。谁愿意来当当小演员?

师:你来扮演羊站长,你扮演老侯,你扮演小熊。老师读旁白。

其他同学请仔细听。

生:(分角色读)……师:都是合格的小演员。

师:其他的观众们,你们听出了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吗?

生:……

师:你听的真仔细。

6、学习第五部分。

师:最后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三)回顾全文,得到启示

师: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了小熊工作干得很出色,老师更想看到同学们比小熊更能干。假如你是小熊,你能帮助这些动物修改他们的废话吗?(课件出示画面)

1、我想对喝醉酒的猪先生说——

2、我想对站在湖边的鹭鸶说——

3、我想对打开院门走进去的老猴说——

(修改老猴的话对一部分学生有难度,师生可以合作完成。

如:“一个老猴归,关门呼呼睡”;或者“老猴独自归,关门呼呼睡”)

师:谁来说说自己想对猪先生说的话?

师:相信猪先生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师:谁来对我们美丽的鹭鸶说几句呢?

生:……

师:你改的诗句真美,鹭鸶肯定非常感谢你。

师:谁再来开动小脑筋,帮老猴也改改?

生:……

师:真会动脑筋,看来老猴要向你学习了。

(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依据情景练习。

师:小熊毕业后工作干得很出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两天,小熊又收购了一些废话。(PPT)想请你们帮忙改一改。

(1)我基本上全部完成了作业。

(2)丽丽快乐地度过了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3)操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2、课后收集你平时听过、看过或说过的废话,想想应怎么改。

3、选做题:续编《收购废话》的故事。

篇14:三年级s版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吴然的《歌溪》,有删减。课文主要写了村里的小溪爱唱歌,它像调皮活泼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显示出小溪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活泼,用词生动贴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熏陶感、训练语言的好材料。

二、设计理念

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不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小溪,小溪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给村里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听录音朗读,对照生字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识字。

1、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重点指导:

“源、莹”是整体读音节,“yuán”不要读成“yán”。“滑、雕”是三拼音节,要注意读准,尤其是“huá”不要误读“fá”。“虽”声母是“s”,不是翘舌音“sh”、

“番、翻”是同音字,字形上也有相同的地方,可比较学习。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2、识字生字,指导书写。

(1)师提问,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①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原+氵=源骨+氵=滑汤+火=烫台+艹=苔等。

②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如“难”的偏旁“又”换偏旁“周”变新字“雕”。

③折字法。

④拼凑法。

(2)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3)老师范写“爬”。

“爬”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四笔是“竖捺”。不能写得太平,“巴”书写的位置要注意往上一点。

(4)学生练习写字。

(二)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或工具书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掌握。

流淌:流动。

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四、指导朗读。

1、放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

2、学生试着模仿朗读。

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爱唱歌的小溪

左右结构:源滑杜雕翻咳

上下结构:苔莹番烫虽

半包围结构:爬

课时作业

一、我是拼音能手。

guānghuáqīngtáijīngyíngkésòu

()()()

fānqiéfānshēnpáqùfúdiāo

()()()()

二、我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烫()咳()爬()雕()

汤()刻()抓()准()

三、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我们争先恐后地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翻扑着身子,让太阳晒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出示多媒体课件。(依据课文内容制作)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吴然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

二、品读赏析

住在小溪旁的村民们都把这条小溪叫做“歌溪”,这是为什么呢?请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品味朗读。

1、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到哪个自然段,就引导学生理解、朗读那个自然段,全文朗读语调要轻松、活泼,富有朝气。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女生齐读。

(2)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

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

4、学习第2自然段。

歌溪有点野,像调皮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课件“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1)读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跳、溅”等关键词语,领悟拟人句、比喻句,感悟作者用词准确。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师指导。

5、学习第3自然段。

歌溪的活泼从哪里得到体现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已的体会。

(1)抓住流速体会:读句子,让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

(2)课件出示句子。让同学们体会。

“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

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

谁能用“像……又像……”口头说话。

(3)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

6、学习第4自然段。

(1)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齐读。

(2)讨论交流。

文中的歌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静静的地流着”,“歌声也变得非常美妙”

等语句感受歌溪的静态美。

(3)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

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

(4)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

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

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

(5)你还知道哪些鸟?请模仿叫声。

(6)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7、学习第5—6自然段。

(1)夏季,歌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所,为歌溪增添了欢腾,更加生机盎然,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8、学习第7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歌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

1、小组比一比分段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你想对歌溪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描述外,想象一下,歌溪还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快乐呢?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2、为保护歌溪写一句广告词。

板书设计

2、爱唱歌的小溪

调皮歌声有点野

小溪活泼歌声充满欢乐

文静歌声非常美妙

夏天涨水给予我们欢乐

课时作业

一、读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突突

绿莹莹

二、我会写比喻句。

1、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

2、平静的湖面像

3、

三、我是小警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渐渐地,歌溪变得文清起来了。

2、因为我们被水呛得咳嗽,所以还在撒欢地打水仗。

四、请设计一句保护小溪的广告用语。

篇15:放飞蜻蜓(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

21、放飞蜻蜓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他们的原因。

2、那么,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21、放飞蜻蜓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

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横线标出。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出示本课生字。

3、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并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比赛。

5、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陶行知看到村里的一群孩子在池塘边捉蜻蜓,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蜻蜓,但又想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于是他就亲切地告诉孩子们有关蜻蜓的常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益虫,最后,孩子们把捉到的蜻蜓放飞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给课文分结构段。

第一段(1-6):写了陶行知告诉捉蜻蜓的孩子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第二段(7-10):写了陶行知告诉孩子们蜻蜓的有关知识。

第三段(11):写了陶行知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回去后观察蜻蜓标本,了解它的构造。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们知道,为什么陶行知不自己马上告诉他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呢?

4、那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呢?

3、为什么不用命令或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呢?

因为如果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飞,即使孩子放飞了蜻蜓,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下次还要捉它们,跟孩子们讲了这么多的道理,让他么知道蜻蜓是吃害虫的有益昆虫。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男女生分别扮演一个角色。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六、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1、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教育        捉

陶行知----孩子们说--蜻蜓--保护益虫

[放飞蜻蜓(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沟》教案

《走进航天工程》教学设计

《一只蛤蟆叫太阳》读后感800字

玩具交易会记叙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共15篇)】相关文章:

新苏少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23-11-29

难忘的清明五年级作文550字2023-08-15

儿时的春天作文2023-09-13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2022-05-15

3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22-11-05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3-05-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2023-01-09

二年级下册作文题目2022-09-11

小学课间游戏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字2022-05-08

春天的著名散文2023-05-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