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

时间:2022-12-20 07:40:1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集锦13篇)由网友“不能熬夜啦”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

篇1: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

学习目标: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多种游戏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参与学生游戏。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继续体验向右转走的.队列要求。

3、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大渔网”游戏。

组 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 点:正确的快速跑动作。

教师活动:1、提出黄河长江游戏要求,组织学生游戏。

2、组织学生“人球赛跑”游戏。

学生活动:1、分成二组,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游戏黄河长江,体验快速的起动和灵敏的反应。

2、分成六组,体验“人球赛跑”的乐趣,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组 织:分组游戏

****************

*****************

三、延伸拓展、展示才能

教师活动:1、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安全要求,鼓励和观察学生自主创编游戏活动。

2、引导学生展示小结。

学生活动:1、小组商榷,用已有的游戏经验结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尝试新的游戏。

2、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游戏的方法规则。

3、相互交流展示创编的游戏。

组织:按指定地点分散:

场地器材:操场、足球六只、(自主游戏器材由学生自定)

篇2:《多种游戏》体育教案

《多种游戏》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多种游戏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参与学生游戏。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继续体验向右转走的队列要求。

3、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大渔网”游戏。

组 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教师活动:

1、提出黄河长江游戏要求,组织学生游戏。

2、组织学生“人球赛跑”游戏。

学生活动:

1、分成二组,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游戏黄河长江,体验快速的起动和灵敏的反应。

2、分成六组,体验“人球赛跑”的乐趣,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组 织:分组游戏

****************

*****************

三、延伸拓展、展示才能

教师活动:

1、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安全要求,鼓励和观察学生自主创编游戏活动。

2、引导学生展示小结。

学生活动:

1、小组商榷,用已有的.游戏经验结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尝试新的游戏。

2、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游戏的方法规则。

3、相互交流展示创编的游戏。

组织:按指定地点分散:

场地器材:操场、足球六只、(自主游戏器材由学生自定)

篇3:六年级下教案第28、29、30课

六年级下教案(第28、29、30课)

28《数字杂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清晰严密的结构。 2、从寻找中心句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说明: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采用总分结构,条理清晰严密,分写的三部分内容各有中心句统领,学生在阅读中能较快地找到中心句,从而以中心句入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数字是枯燥的符号,而本文却给我们展示了数字世界的“身世”、“情趣”、“遗憾”等丰富的内容,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最常见最使人熟视无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反对现代“数字”迷信。 教学重点:寻找中心句,概括理解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 说明:本文以总分形式,运用中心句,对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进行了“杂说”,使人们对数字有了正确的认识,增长了知识。所以作为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通过对数字“身世、情趣、遗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联想猜题,导入课文 1、板书:数字。提起数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2、从学生的交流中引出板书“杂说”,导入新课:本文作者从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 二、梳理结构,整体把握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数字进行了“杂说”?分别圈划全文的中心句和每一层次的中心句。 2、全文采用什么结构?(1、默读全文,寻找关键句。归纳、交流。第一节总说数字具有丰富的身世、情趣、遗憾,第二到第十四节分述以上内容。2、全文总分结构。) 三、分层学习,加深理解 1、数字的身世曲折复杂,教师出示表格,巡视指导学生填写 2、数字的情趣、遗憾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并交流。2、阅读课文,概括理解:数字的情趣①易于记忆,便于交流;②在文化生活中给人以无穷的乐趣。③数字的遗憾是人们利用数字,搞迷信活动。) 四、拓展延伸,仿写提高 1、除了文中提及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数字的趣话和遗憾,请补充有关内容。 2、关于数字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3、学习本文的结构安排,仿写其他事物的杂说。 (1、学生仿照课文,调动积累,列举相关成语、谜语和现代短信息等有关数字的趣话和遗憾。2、今天,“数字 ”与整个信息时代紧密相关, “数字”与“信息”联姻,创生数字通信。数字与音乐的结合,产生了数字音乐;用数字信号技术进行制作、播出和传送的电视,便是“数字电视”……3、课后自由命题写作《  杂说》)   29北京的胡同 教学目标: 1、朗读重点段落了解胡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领悟温煦、质朴以及充满韧性的生活情趣。 2、把握联想、对照的手法,品读议论性语言,理解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怀旧与眷恋之情。 说明:本文是由北京的胡同联想到家乡的小巷、古城风貌,抒发了对古城生活的怀念和对古城文化的眷恋,洋溢着对旧居的追恋之情――它的文化沉积、温煦质朴、对生活的韧性;作者在文中还表达出了“胡同留给尘世的精神财富是现代文明所无法替代的”这个观点。六年级学生接触的文化散文比较少,且这类文章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深意很难把握。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从叙述部分渐渐过渡到议论性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归纳出胡同文化的内涵,进而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确立了这样两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细节的描写和议论性语句的内涵,从而深入领悟作者的情感。 说明:作者希望回归,这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怀古、怀旧的正常感情,并不是倒退,只是觉得这种文化特质应在现代文明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因为现代文明有其优势,但也有很多诸如作者所提到的弊端,当然作者遣词用句很讲究,也很含蓄。在这种由此及彼的写法中恰是有一根情感脉络贯穿其中,所以在教学中把这点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文的标题是“北京的胡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家乡的小巷,是否符合题意?请同学来理解这样写的目的。 说明:光从标题看,以为是介绍北京胡同的,细读却顿生疑惑,没有怎么写胡同,倒是写了大段的小巷生活,应该如何理解?其实作者是用“北京的”三个字表明了写作的.地域,而用“胡同”二字表达了写作的重点(或者说是情感的线索)。所以又将此疑作为认知冲突来带动文章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浏览图片,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各种胡同图片,带领学生“逛逛胡同”,了解胡同的形态。2、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1、边听边找到关键词句说说胡同有些什么特点?2、找出一句理解或者说界定胡同文化内涵的句子。(学生浏览图片、听读课文,思考。胡同特点――窄窄的,不急不缓地延伸着,沧桑、宁静。胡同文化的内涵――我没有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住过,但是我坚信,我懂得那一种感觉。那里所有的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是我所熟识的。) 二、品读段落,深入理解 是否都读懂了?引导学生质疑,归结到一个问题:文题是“北京胡同”,但文中却用大量笔墨写家乡的小巷,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必须从文本中找到例证。)(A、符合,第8节说作者并未在北京的四合院住过,而家乡小巷与北京胡同是很相似的,作者是把小巷生活作为胡同的延伸,丰富了胡同的内涵。如第4小节,重点分析这段的细节描写。B、不符合,因为这篇文章是由北京胡同联想到了家乡古城风貌和小巷生活,如:“也有”、“也曾”、“也是”,表达了对那时生活的留恋。第六节看出作者还有一种回归从前的愿望,透露出一种怀旧情结……) 三、品味语言,探究主旨 师小结并引导:作为文化散文有时比较多的是表现个人情感,是个性思想的体现。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关表达作者感想的句子,探究一下文章究竟表达什么样的情思。(可在第二、六、八、九小节中找到相关句子,概括出作者的情思――眷恋、渴望、呼唤那种胡同里的温煦、质朴、坚韧的生活。)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你对各地的古民居建筑感兴趣吗?不妨上网找一找并了解它们的一些有关文化。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贯穿了这个单元,学完这一单元后写一段文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选做一题。)   30  上海的弄堂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段落,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2、体会并把握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渗透给学生阅读文化散文的方法; 3、了解上海弄堂的有关知识,可以对作者的谋篇布局进行初步探究。 说明:《上海的弄堂》叙述了上海弄堂中众多生活情景,许多细节描写就像特写镜头一样,生动而风趣地揭示出弄堂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实实在在”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弄堂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同时,作为文化散文,作者以比较严肃的态度,探寻了上海弄堂的形成演变历史对上海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的影响。 但作为预备班教材,要充分挖掘文化散文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深意,难度很大。所以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从叙述文字到议论文字,再到说明文字,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力求表现的弄堂生活特点,进而品味字里行间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最后还可以探究一下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弄堂的发展演变历史”这一内容对作者的谋篇布局的影响。因此设置了上面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紧紧扣住3、5、6、12、13等重点段落对上海弄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分析弄堂生活的情趣和特点,并结合第11节交流讨论上海人的生活观念,从而去把握作者对弄堂生活和弄堂文化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短片,结合文章第7、8、9、10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特点:为什么把上海弄堂的形成演变历史放在文章的中间来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上海弄堂的建筑知识。 利用学生拍摄的上海弄堂录像短片,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进入课堂教学,以便更好感受、理解作者的叙述和描写。 二、阅读有关细节描写的重点段落,讨论交流: 1、对文中上海弄堂生活特点的理解认识;2、对弄堂人的生活观念的理解认识。(引导学生在寻找、分析细节描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传达出来的“安详实用、实实在在”的弄堂生活特点;结合第11节深入认识弄堂人的“精明实惠、不卑不亢,不过分地崇尚新派”的生活观念。问题:1、勾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上海人弄堂生活特点的语句,并分析它们体现了怎样的弄堂生活特点?2、上海人有怎样的生活观念?) 三、阅读文章中弄堂发展演变的段落,初步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 引导学生把握第7、8、9、10节重要语句,并辅以短片,了解上海弄堂建筑的发展史,从而理解上海弄堂人为什么会形成“不卑不亢、不过分崇尚新派”的生活观念。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弄堂演变历史放在中间部分写?(朗读7、8、9、10节,观看短片,探讨弄堂建筑在发展演变中西结合的特点,从而理解弄堂人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中求生存而逐渐形成的“中庸”“务实”等思想观念。) 四、总结归纳阅读文化散文的方法。 师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阅读细节――分析特点――体会感情”三步阅读法。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出示作业:①课外探访上海的弄堂,或查资料了解弄堂文化,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概括说明;②课外阅读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

篇4:小学六年级体育游戏教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游戏教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游戏教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游戏教案 第一文库网 学生:六年级(1)班 62 人 任课老师: 教 学 目标 时间:45 分钟 场地:学校运动场(以篮球场为主)

技能目标:通过本体育游戏的教学,使学生从玩游戏中提高组织动作能力。 认知目标: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该课中所玩的游戏及认识体育游 戏的魅力。 情感目标:通过玩体育游戏,使学生从中愉悦身心。

课 堂 1、师生问好; 常 规 2、老师课前讲解本课内容及要求; ( 10 3、组织学生做热身运动:①绕四个球场的边线慢跑两圈; 分钟) ②常规肢体活动: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 动→膝关节运动→手踝关节运动→正压腿→侧压腿→上展下压→腹背运动 加腰绕环 游 戏一: 喊 数 抱 团 ( 13 分钟) 游 戏 体 集合 休息 在球场旁阴凉处集合,学生休息,同时教师对游戏一做总结,并请 学生就游戏一提出意见。 分钟) (4 场 地 器材: 篮 球 四个, 一 个 篮 球 场 游戏方法: ,将学生均匀的分成四 组,从球场的一端底线开始,各组 纵向排成间隔各一米的纵队,在端 线上的学生持球,做“S”形的`运 球,当运球超过纵队的最后一名学 生时,把球传回纵队的开端处,由 那位同学接着运球,自己则站在纵 队最后隔一米处,成为纵队一员; 如此往复,直到所有学生都运完 球。 游戏要求: 学生必 1、须认真运球,不能抱 球跑; 2、球在哪掉了, 则要 回到掉球处重新运 球。 场 地 器材: 一 个 篮 球 场 游戏方法: 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 (假 设男 21 人,女 19 人) ,分别安排在篮 球场的两个半场内, 然后学生沿圆圈慢 速跑进,教师在两队人旁喊出一个数 字,好“2”“3”“4”.。学生听到 、、.. 数字后, 立即与邻近的同学按教师所喊 的数字人数抱成一团。 最后没有抱成团 的同学要受罚 (如罚做原地两手摸耳蹲 起 10 个) 。 游戏规则:1、不 能用推、拉等动 作挤出已抱团的 人; 2、只能相邻的学 生结组抱团。

游 戏 二:篮 验 球 运 球 接 ( 30 力 分钟) ( 13 分钟)

结 束 总 结 (5 分 钟)

1、集合休息,教师就学生玩游戏二的过程进行点评; 2、学生就游戏二提出意见和感想; 3、教师就整个课程做一总结。

并教学生儿歌:手拿接力棒,有序做游戏,要想得第一,动作快又巧

篇5:六年级体育下册《前滚翻》教案

六年级体育下册《前滚翻》教案

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前滚翻动作质量的高低,团身抱膝是关键。本动作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练习的形式较为枯燥。但前滚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种应急技能,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由于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

2、技术技能基础:学生进行过一些技术动作的学习,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和一种应急技能。

2、了解前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团身紧。

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85%~9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巧、协调和平衡素质。

2、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团身紧

2、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二)、技能学习:

1、老师创设森林遇险情境,同学们被困在一个小土坡上,怎样才能安全地离开?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运用技能摆脱危险。

2、用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引导同学们模仿“小刺猬”和游戏中的“矮人”动作,体会团身紧的动作要领,复习前后滚动。

3、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提示重点难点,传授动作口诀: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同学之间团结协作。

4、学生尝试练习,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大胆展示。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

5、老师巡视指导,对于未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指导小队同伴帮助完成。

6、老师评价各队学习情况,在表现突出的小队的队旗上加上星星。

(三)、拓展应用:

1、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本领,安全地离开了小土坡,穿过了一片小树林,这个时候迷失了方向。老师引导同学们运用二年级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所讲到的'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辨清了方向,到达了安全的地方。

2、老师利用教具设计出野外有可能出现的地形(小溪、山坡、山洞、独木桥),引导运用学过的跨越、前滚翻等技能完成练习。

3、老师引导同学们利用教具,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勇敢者之路”,分组比赛。

4、老师评价各组表现。

(四)、

1、放松游戏,欢庆成功。

2、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3、小结:(1)前滚翻是一项很实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球类类活动中也常常用到,例如排球运动员在救球时就会常用到滚翻动作。(2)参加野外活动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出现危险情况,遇到危险情况要镇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摆脱困境。

篇6:六年级体育教案 两垒球游戏

一 教学内容

1 测验肩肘倒立。

2“两垒球”游戏。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测验,检查学生肩肘倒立掌握情况。提高跑垒的战术技巧。

2 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及控制平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沉着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动作,两肘内支撑着地,身体倒直立,躯体保持稳定是技术的难点。

2 两垒球的要点是判断和观察能力。

四 课的类型和教法

1 课的类型:测试课。

2 教法:分组轮换练习法、比赛法。

五 场地设施与器材

1 场地设计:如图。(图1)

2 器材:小垫子20块,垒垫4块、棕包1个。

六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时间6’—8’)

1 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内容。

2 队列练习:行进间二四路纵队变换。

四路纵队齐步走,当听到“成两路纵队走”时,男、女第二队同学分别插入各自第一队侧面人的后边,队伍继续行进。变队时要求排头加大步幅行进,以免中间拥挤。二路纵队行进中,听到“成四路纵队走”时,男、女第二队的同学向右横迈一步成四路纵队前进,变队时,要求第一队男女生适当放慢行进步伐,等4人小排面看齐再一块前进以保持队伍的整齐。二四路纵队互变2—3次。

3 准备活动。

徒手操6节

A动作要领与要求:

伸展运动:三、七拍提踵、两臂上举伸直, 2 X 8。

扩胸运动:屈臂胸前平举、后振时两臂伸平,2 X 8。

体侧屈运动:用力侧屈,2 X 8。

腰背运动:2 X 8。

全身运动:全蹲、低头、用力抱膝,2 X 8。

跳跃运动:落地轻快,2 X 8。

B练习方法:

四列横队散开成做体操队形,教师边喊口令边提示要求,要求做到动作规范、用力适当。

(二)主要教学部分(时间30’—32’)

本课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男生先进行“跑垒球”游戏,女生先进行“肩肘倒立”技评,然后两组轮换。

1 肩肘倒立测试

“肩肘倒立”技评规则与技评标准。

A测验规则:

测验人按统一口令进行测试,每人有两次技评的机会,每次要求肩肘倒立能持续10秒中为准。

B评分标准:

优秀(90—100分):完成质量好,姿势规范,部位准确,动作轻松,自然优美。

良好(75—89分):完成质量较好,姿势基本规范,部位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及格(60—74分):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较准确,动作不够轻松,勉强完成。

不及格(59分以下):不能完成动作,姿势不正确,部位不准确,动作紧张、不协调。

C组织测前练习:

在教师统一领导下,集体做测前准备练习,先做前后滚动1—3次,再做仰卧举腿2—3次,然后做肩

肘倒立2—3次。

D技评肩肘倒立:

每次4人依次轮作一伦次,然后集体再做第二次,教师一一评分,登记成绩。

2 两垒游戏

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学生分成攻守两组,进行跑垒游戏。

A 指挥击球员将球击入守方的空档,争取进入一垒。

B 指导垒上队员当击球员击出好球后,应立即起动向前面垒跑进,争取前进一个垒。

C 指导守垒队员,注视击球员将球击出的方位,并及时移动站住准备接球,争取接获击出的球,迫使击球员出局,如未直接接到球也要迅速拾球并将球传向一垒或跑垒员欲进的垒位,争取将进攻队员封杀或触杀出局。

(三)结束部分(时间2’—3’)

1 两组轮测完毕后,如有时间可做传球或猜领头人的游戏,借以缓解因测试带来的紧张情绪。

2 总结本课时,首先全面总结肩肘倒立这一单元教学的情况,结合测试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今后

努力方向。

篇7:六年级体育教案 两垒球游戏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测验,检查学生肩肘倒立掌握情况。提高跑垒的战术技巧。

2 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及控制平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沉着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动作,两肘内支撑着地,身体倒直立,躯体保持稳定是技术的'难点。

2 两垒球的要点是判断和观察能力。

四 课的类型和教法

1 课的类型:测试课。

2 教法:分组轮换练习法、比赛法。

五 场地设施与器材

1 场地设计:如图。(图1)

2 器材:小垫子20块,垒垫4块、棕包1个。

六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时间6’―8’)

1 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内容。

2 队列练习:行进间二四路纵队变换。

四路纵队齐步走,当听到“成两路纵队走”时,男、女第二队同学分别插入各自第一队侧面人的后边,队伍继续行进。变队时要求排头加大步幅行进,以免中间拥挤。二路纵队行进中,听到“成四路纵队走”时,男、女第二队的同学向右横迈一步成四路纵队前进,变队时,要求第一队男女生适当放慢行进步伐,等4人小排面看齐再一块前进以保持队伍的整齐。二四路纵队互变2―3次。

3 准备活动。

徒手操6节

A动作要领与要求:

伸展运动:三、七拍提踵、两臂上举伸直, 2 X 8。

扩胸运动:屈臂胸前平举、后振时两臂伸平,2 X 8。

体侧屈运动:用力侧屈,2 X 8。

腰背运动:2 X 8。

全身运动:全蹲、低头、用力抱膝,2 X 8。

跳跃运动:落地轻快,2 X 8。

B练习方法:

四列横队散开成做体操队形,教师边喊口令边提示要求,要求做到动作规范、用力适当。

(二)主要教学部分(时间30’―32’)

本课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男生先进行“跑垒球”游戏,女生先进行“肩肘倒立”技评,然后两组轮换。

1 肩肘倒立测试

“肩肘倒立”技评规则与技评标准。

A测验规则:

测验人按统一口令进行测试,每人有两次技评的机会,每次要求肩肘倒立能持续10秒中为准。

B评分标准:

优秀(90―100分):完成质量好,姿势规范,部位准确,动作轻松,自然优美。

良好(75―89分):完成质量较好,姿势基本规范,部位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及格(60―74分):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较准确,动作不够轻松,勉强完成。

不及格(59分以下):不能完成动作,姿势不正确,部位不准确,动作紧张、不协调。

C组织测前练习:

在教师统一领导下,集体做测前准备练习,先做前后滚动1―3次,再做仰卧举腿2―3次,然后做肩

肘倒立2―3次。

D技评肩肘倒立:

每次4人依次轮作一伦次,然后集体再做第二次,教师一一评分,登记成绩。

2 两垒游戏

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学生分成攻守两组,进行跑垒游戏。

A 指挥击球员将球击入守方的空档,争取进入一垒。

B 指导垒上队员当击球员击出好球后,应立即起动向前面垒跑进,争取前进一个垒。

C 指导守垒队员,注视击球员将球击出的方位,并及时移动站住准备接球,争取接获击出的球,迫使击球员出局,如未直接接到球也要迅速拾球并将球传向一垒或跑垒员欲进的垒位,争取将进攻队员封杀或触杀出局。

(三)结束部分(时间2’―3’)

1 两组轮测完毕后,如有时间可做传球或猜领头人的游戏,借以缓解因测试带来的紧张情绪。

2 总结本课时,首先全面总结肩肘倒立这一单元教学的情况,结合测试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今后

努力方向。

篇8: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与体育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与体育教案

课时二:越野赛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0面、21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依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等量关系求相关的量,并能用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进一步体会图示方法的简洁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质教育。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统计表和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我国运动健儿刘翔在奥运会上,110栏比赛冲刺的图片。

让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图片的内容及意义,说一说自己的心情。

师:老师把他们比赛情况制成了统计图。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有哪些发现?

生:有7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生:有个运动员没有跑完。

师:哪一条线段是表示我国运动员刘翔跑的路线?为什么?他的路线有什么特点?

生:相同路程,时间短,速度快,表示速度的线段倾斜度大些。

师:110栏比赛是奥运比赛项目,你还了解哪些奥运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师:除奥运项目外,你还了解哪些非奥运比赛项目?

(跳绳、越野赛跑、赛车等)

教师说明:这些虽然是非奥运项目,但是它们同样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比赛技能,同时我们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大自然风景。

出示几幅美丽大自然的图片,供大家欣赏。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刘翔夺冠这一社会信息资源,让学生亲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合作探究,了解越野赛跑的比赛方案。

1、出示小动物比赛的课件,教师进行介绍。

师:今天,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在狮王的号召下也开展一次8千米的越野赛跑。参赛的有乌龟、兔子、小羊。

乌龟想:在龟兔赛跑中,我在兔子偷懒的情况下,侥幸赢了比赛。这次可不一样,我怎么跑的赢它们呢!我还是以4千米/时的速度跑一半吧!反正我也得不到冠军,剩下的路程我还是坐下来休息吧!。

兔子想:这次比赛可不能再偷懒,我先以16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前半程,再加速以8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后半程。

小羊想:我带上充足的食物、水、药品等,以12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全程。

师:以它们的想法,你能算出谁会拿到冠军吗?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出示合作结果,谈谈自己计算方法。

展示:乌龟用的时间:4460=60(分钟)(60分钟只跑了一半的路程)

兔子用的时间:41660=15(分钟),4860=30(分钟),

15+30=45(分钟)

小羊用的时间:81260=40(分钟)

所以它们的名次依次是:小羊、兔子、乌龟。

师:你赞成谁的想法,为什么?

生:我赞成小羊。

生:①有始有终、坚持不懈。②注意比赛技巧。③做好充分的准备。

2、根据自己的计算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时间/分101520303540455060

乌龟路程

兔子路程

小羊路程

小组分工完成。

3、根据上表画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

4、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小组内讨论研究。

①、乌龟和小羊用同样的速度行驶,所以是一条直线段。

②、兔子前4千米它用的速度相同,是一条直线段;后4千米它用的速度也相同,仍是一条直线段,但前后速度不同,所以形成一条折线。

③、速度快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小些。

兔子以16千米/时速度比赛的线段倾斜程度最大;乌龟以4千米/时的速度比赛的线段倾斜程度最小。

[评析]: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借助小动物的比赛,充分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交流、发表见解,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学生了解到越野赛跑的有关知识,还深深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和比赛的技能。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对越野赛跑有了哪些认识?有什么收获吗?

生:越野赛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欣赏大自然的美境。

生: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终,不能气馁。

生:在路程和时间统计图中,速度快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小些。

四、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和我们擦肩而过,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探究,这也许是一件回味无穷的事情。

例如:我们离期末考试还有十天的时间,我们复习的还有40面的内容,你能设计几种合理的复习方案吗?说一说你设计的理由。

生:每天复习4面,10天复习完。

生:每天复习5面,8天复习完,后两天看看其它内容。

生:前6天看30面,后4天看10面。

师:根据大家的方案设计统计图。

[评析]:教师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实际内涵。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师生互评、互学、互勉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五、放一段越野赛跑的曲调,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总评]:

1、突出人文性,让学生展示智慧和个性。

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这也许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的地方,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交流的主线,还应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在设计中加了许多情感素材,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教师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新。只有学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得到共同发展。

在设计中,老师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3、注重学生人人做数学。

要求学生人人动脑想、动手算、动手画,人人做数学

。通过越野赛跑的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并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课时二:越野赛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2面、23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与速度有关的一些问题。

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友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小记者在行动。

1、教师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见下页)

(2)这是学校运动会的1.2万米自行车赛中,甲、乙、丙三名同学的比赛统计图,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怎样介绍这三位同学的比赛情况?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举一名小记者进行介绍,活跃课堂气氛。

(3)评比优秀小记者。

要求小记者介绍的合理、生动、有创新。

[评析]:1、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2、智育和德育得到全面的统一,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明确做人的道理,感受到比赛的实际意义。

(4)老师对同学们的讲解进行总结。电脑出示: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1.2万米的自行车越野赛跑,我们班推出了三名同学参加,他们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甲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领跑,15分钟时甲同学一马当先,乙同学由于体力不至,放慢速度行使,丙同学以原速前进。25分钟时,甲同学由于速度太快,自行车出现故障,只能停下来修理,丙同学发现自己的速度有点慢,然后加速行使。40分钟时,乙、丙同学赶上了甲同学,甲同学在乙、丙同学的帮助下,携手前进,一起到达了终点。这三名同学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学校给予他们精神文明小选手的称号。

(5)谈谈自己通过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想?

(互帮互助是中华人民的一种美德)

(6)根据统计图,你能算出他们三人在各个时间段的速度吗?

甲:025分钟,10/2560=24(千米/时)。25分钟40分钟,停止,速度=0。40分钟60分钟,2/2060=6(千米/时)。

乙:015分钟,5/1560=20(千米/时)。15分钟40分钟,

5/2560=12(千米/时)。40分钟60分钟,2/2060=6(千米/时)。

丙:025分钟,5/2560=12(千米/时)。25分钟40分钟,

5/1560=20(千米/时)。40分钟60分钟,2/2060=6(千米/时)。

(7)根据以上的计算,进行连线。(电脑出示)

甲的速度快停止快

乙的速度慢快慢

丙的速度快慢慢

(8)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判断他们速度的变化情况。你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吗?

速度快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小些。

速度为零时,线段是一条水平线段。

[评析]:

1、利用课件综合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形成鲜明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2、在智育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反馈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如果在8千米自行车越野赛中,小文同学的参赛方法是先以一定速度匀速骑一段时间,再以另一速度匀速骑完全程。

计速器记录下了小文同学比赛过程中,所骑路程与时间的情况。

时间/分61215202530

路程/千米245678

师:根据统计表你能算出小文在出发多少分后改变了速度吗?此时他骑了多远的路程?

独立思考,说明理由。

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0到6分的速度:2/660=20(千米/时)

6分到12分的速度:(4-2)/(12-6)60=20(千米/时)

12分到15分的速度:(5-4)/(15-12)60=20(千米/时)

15分到20分的速度:(6-5)/(20-15)60=12(千米/时)

20分到25分的速度:(7-6)/(25-20)60=12(千米/时)

25分到30分的速度:(8-7)/(30-25)60=12(千米/时)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15分后改变了速度,此时的路程是5千米。

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解决上面的问题?

生:通过统计图,直接可以看出它们速度变化情况。

大家在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他比赛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

(4)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大家发挥想象,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也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注意巡视,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解决。

[评析]: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解题,感悟学习方法,再通过自主的探讨,小组讨论交流,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趣味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出示:《小马过河》的片段。

小马驮着面来到小河边询问河水的深浅加速把面送回家

师: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你能在统计图上表示小马的速度变化情况吗?(见右图)

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

[评析]:利用生动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既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增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使教师能准确而全面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四、全课总结。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改编《小马过河》的故事,用统计图表示小马的速度变化。

[评析]:作业的设计具有一定独特性和趣味性,学生学的轻松,玩的高兴,真正体现了减负的效果。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评]:

1、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教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可参考的蓝本,而不是圣经。基于此,本节课在设计上作了适当的改动:便于把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生活。例如:把例2做了适当的改动,增加了一名同学,比赛过程也增加了一些环节。学生从中不但能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有相配备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如记者采访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还要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小马过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这节课的环节设计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创设一种积极的思维、热烈的争论、友善的交流充满整个课堂的气氛。只有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得以发展。如:反馈练习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

篇9:六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与教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落实基本的技术和技能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实际锻炼的过程和效果,紧扣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自觉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七个教学班。各班人数多,普遍五十多人,又存在较大差异,身体素质、遵守纪律等方面各有不同。要求教师严格教学、精心组织,争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健康、活泼地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同时,六年级处于升学阶段,学业压力比较重,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课程的内容(例如增设趣味性项目,球类项目以及自主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材分析

全期教材内容包括(一)、体育卫生基础知识(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其中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室外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技能技巧,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

四、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旧利废,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器材,争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守基础技术和技能教学,注意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享受快乐体育。

2、在自主活动环节上,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提倡创新理念。

下一页更多精彩“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篇10:六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与教案

3、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抓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更要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目的任务

1、目的: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尽量挖掘和培养体育型人才。

2、任务:

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任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择优、培中、辅差,科学选材、组建田径训练队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美”的情操,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七、体育课教学常规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 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着好运动服装。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落实基本的技术和技能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实际锻炼的过程和效果,紧扣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自觉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七个教学班。各班人数多,普遍五十多人,又存在较大差异,身体素质、遵守纪律等方面各有不同。要求教师严格教学、精心组织,争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健康、活泼地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同时,六年级处于升学阶段,学业压力比较重,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课程的内容(例如增设趣味性项目,球类项目以及自主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材分析

全期教材内容包括(一)、体育卫生基础知识(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其中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室外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技能技巧,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

四、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旧利废,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器材,争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守基础技术和技能教学,注意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享受快乐体育。

2、在自主活动环节上,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提倡创新理念。

3、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抓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更要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目的任务

1、目的: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尽量挖掘和培养体育型人才。

2、任务:

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任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择优、培中、辅差,科学选材、组建田径训练队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美”的情操,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七、体育课教学常规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 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着好运动服装。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

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等

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

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分配

1、体育卫生基础知识 2课时

2、球类运动 8课时

3、体操 5课时

4、跑、跳、投 9课时

5、游戏 6课时

6、武术 5课时

7、期末测试 1课时

全期共计: 36课时

九、总结及反思

每节体育课后,把课堂感受及应注意的问题、经验、教训加以综合、总结,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11: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3课 俯瞰山川

湘教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3课 俯瞰山川

第3课 俯瞰山川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 改变视觉角度,并能学会俯视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俯视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生看课本,体验俯视角度拍的图片。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1.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 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欣赏10页下边的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用俯视角度拍摄的《流动的长城》给你什么感觉? 2.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第二课时 一、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二、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指导学生选择书中图片资料并适当演示) 3.限时尝试绘画。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教师演示画一画,学生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四、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五、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如:几米漫画作品欣赏。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作业时间不够,可延长1个课时)

篇12: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3、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五、完成课后习题二。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 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 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 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 (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 (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三、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板书设计: 《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岸:万籁无声 东岸:骚动聒噪   教学后记: 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作旁批很有困难,以后加强练习。  

篇1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学会聆听》教案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学会聆听》教案

7 、学会聆听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重点是告诉人们如何通过聆听去召唤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讨论“聆听” 1读题。讨论:你听过音乐吗?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过什么东西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聆听的?聆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2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我”闭上双眼,凝神遐想,在想什么呢?默读1~10段。 2电闪雷鸣的夜晚给“我”带了恐惧,这恐惧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找到这些词句,勾一勾,读一读。 3后来,“我”不再恐惧,安然进入了梦乡,这是为什么?理解“要是……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啊!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它会把你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等句子,体会作者从电闪雷鸣中如何听到竖琴的声音。 4还有什么声音里也有音乐呢?学习11~12段。讨论: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聆听的喜悦。 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姑娘的。 2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 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2讨论:学习了课文,你对于“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   板书设计 学会聆听 母亲教我聆听 我教小姑娘聆听  宇宙万物都蕴含着音乐   作业设计 1、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  理解词语,并造句; 遨游 驾驭  蕴含 3、课后第二题,抄题回答。   教学后记 学生们对“如何通过聆听去召唤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理解不深刻,可以说没有什么感悟。

六年级下册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取问题》优秀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6人从众》教案

第5单元方向与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四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集锦13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春夏秋冬》教案2022-12-14

三年级下册体育教学总结2024-04-28

三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2022-12-07

一年级下册《森林,你好》优秀教案2024-01-03

三年级下册体育单元教学计划2024-04-21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精选2022-06-04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语文教案2022-07-22

人美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22-05-06

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2024-05-12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表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