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

时间:2022-11-05 08:20:3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推荐19篇)由网友“尽亭归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

篇1: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

折扣(一)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折扣的概念。

2、解答从原价和售价求折扣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1、透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从计算活动中,训练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折扣的意义。 冲印照片(一) 利用课本P3的情境,与学生讨论折扣的意义,然后着学生完成练习。(课本P3,题1至2)

说一说 1、与学生讨论货品的折扣优惠愈多,它的售价会愈高,还是愈低,藉此让学生加深对折扣与售价关系的认识。

强化学生对折扣的认识 冲印照片(二) 引导学生认识折扣与减价百分率的关系及折扣的英文写法和读法。

总结 小组报告 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举出两个例子说明折扣的意义。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解答从原价和售价求折扣的应用题。 购物优惠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直接求折扣,以解求折扣的应用题。(课本P5,题1至3)

强化活动 想一想 与学生讨论货品以半价及【买一送一】的优惠发信时的折扣是多少。

强化讨论 数学视窗 1、着学生先找出A店和B店的电视机的折扣。

2、着学生说出他们会到A店,还是B店购买电视机。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利用公式直接求折扣的方法。

折扣=(售价/原价)×100%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扣(二)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解答从售价、原价和减价求折扣的应用题。

2、解答从原价和折扣求售价的应用题。

3、估计计算结果。

能力培养:

1、透过不同的探讨和自拟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协作、沟通和创造的能力。

2、让学生从探讨解题的过程,训练他们运算、研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间接求折扣,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 生态旅游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间接求折扣,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课本P7至8,题1至4)

强化学习数学视窗 与学生讨论利用优惠券买果汁的折扣,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果汁数量、原价和用优惠券买的售价关系表列出来,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利用公式间接求折扣的方法。(根据所提供的原价、售价和节省款项,利用公式找出货品折扣。)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求售价,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 伟大的母亲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求售价,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P9至10,题1至4)

强化活动 想一想 与学生讨论解答生活中不同形式的折扣问题。

总结 生活探讨 1、着学生与举出日常生活中以优惠的方法出售货品的例子。

2、学生分为若干组,根据所举出的例子,合力拟定一道有关折扣的应用题。

3、全班同学一起计算答案。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扣(三)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利用一步方程解答从折扣求原价的应用题。

利用两步方程解答从折扣求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

验算计算结果。

能力培养:

透过不同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从分组自拟问题的活动,培养他们协作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 上酒楼(一) 引导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课本P12,题1至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着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2,题1至2,并比较题目中的原价和售价,看看原价是否都比售价高?然后说出原因。

强化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及验算计算结果。 上酒楼(二) 强化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及验算计算结果。(课本P13,题3)

总结 自拟问题 教师预备一些折扣卡和减价百分率卡。

把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抽出一张折扣卡或减价百分率卡。

每组学生根据抽出的数据,自拟一道涉及用一步方程来求原价的应用题。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两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 添置电器 引导学生利用两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课本P14至15,题1至3)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利用两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及验算计算结果时要注意的地方。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线图(一)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折线图。

2、阅读折线图,观察数据的整体趋势。

能力培养:

1、透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

2、让学生从观察和比较折线图的过程,培养研习、自我管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比较折线图和棒形图的异同及说出它们的优点。 电影院 引导学生比较折线图和棒形图的异同及说出它们的优点。(课本P21,题1)

引导学生阅读折线图,说出折线倾斜的变化用及数据的发展趋势。 电影院 引导学生阅读折线图,说出折线倾斜的变化。(课本P22,题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着学生观察课本P22【说一说】的两幅折线图,然后与他们讨论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找出哪部电影比较卖座,并说出原因。

总结 想一想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一些适合用折线图表示资料的例子。

每组派出代表报告讨论结果,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判断有关题目是否适合用折线图表示。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 交流图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课本P23至24, 题1至2)

强化活动 数学视窗 着学生在政府统计处的网站找出一些应用折线图的例子,并说明它们所显示的趋势。

总结 说一说 教师展示不同的折线图,着学生估计一下各折线图的改变趋势,并说出原因。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线图(二)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制作折线图。

根据折线图的趋势,推测往后的数据。

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发展趋势。

能力培养:

1、透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

2、让学生从观察和比较折线图的过程,培养研习、自我管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制作折线图,并利用折线图来解决问题。 宽频上网(一) 引导学生制作简单折线图,并利用折线图来解决问题。(课本P26,题1)

说一说 与学生讨论课本P26【说一说】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依据课本p26,题1(a)的资料所制成的折线图,从轴线上每一小格代表1万人。

宽频上网(二) 引导学生制作复合折线图 ,并利用复合折线图来解决问题。(课本P27,题2)

延伸学习数学视窗 引导学生认识可以显示两种不同单位的复合折线图。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制作折线图要注意的地方。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的趋势,推测往后的数据。 商场推广(一)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课本P29,题1)

想一想 着学生分组讨论会否有其他因素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如有,头目学生说明,并让全班同学一起判断是否合理。

商场推广(二) 着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制作折线图,然后进行观察,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课本P30,题2)

想一想 着学生说出怎样推测星期六筹得的善款。

强化活动 预测气温 引导学生依课本P31【预测气温】的指示,利用附页的方格纸制作折线图,然后从折线的趋势推测未来一天的气温,看看自己的预测跟天文台的相关多少。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根据折线的趋势,推测今后的数据的方法。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速率(一)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认识速率的概念。

2、计算速率的问题。

3、以【米每秒】(m/s)或【仅是每小时】(km/h)作为速率单位,解答速率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让学生透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让学生从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培养他们运算、研习、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速率计算,并作比较。 打印机大比拼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速率计算,并作比较(课本P37,题1)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8,题2。

强化活动 做一做 依指示,进行计算简单的速率的活动。

总结 心跳的速度 着学生每人自行记录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

着学生在1分钟内,连续蹲下后起立,并再次记录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

引导学生说出两次记录的差别。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解答速率应用题,利用公式求速率。 运动健儿 引导学生解答速率应用题,利用公式求速率。(课本P39至40,题1至4)

强化活动 说一说 与学生讨论及选择适当的单位来记录物体移动的速度。

强化讨论 数学视窗 1、引导学生说出声音和光的速率。

2、着学生思考为何会先看见闪电才听到雷响。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说出速率的公式。

2、着学生说出利用速率的公式计算时,必须按需要把单位转换为所需单位。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速率(二)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的应用题。

2、解答从速率及路求时间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透过活动,培养他们沟通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从课堂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列方程或用算术方法,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机动游戏 1、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列方程,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课本P42,题1)

2、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和算术方法,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课本P42,题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1、与学生讨论课本P42的题1和题2这两种求路程的方法,让学生因应个人的学习能力先用其中一种方法。

2、着学生运用以上所学,完成课本P43,题3。

延伸学习数学视窗 着学生解答问题。

总结 说一说 教师告诉学生以下交通工具的平均速率:

巴士60公里每小时。

单车20公里每小时。

学生分为若干组,着每组分别计算这两种交通工具行走1小时、2小时、4小时和8小时后的路程。

着学生报告计算结果,并说出他们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解答从速率及路程求时间的应用题。 单车比赛 引导学生利用算术访求,解答从速率及路程求时间的应用题。(课本P43至44,题1至3)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若干人一组,合力拟定一道有关从速率及路程求时间 的应用题。

2、教师把学生所拟定的问题交给其他组别解答,然后与他们核对答案。

3、着各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拟题时的心得和要注意的地方。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行程图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阅读行程图。

2、阅读涉及两种数据的复合式行程图。

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透过讨论和观察,培养他们协作、沟通、研习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从小组的活动中,培养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及阅读行程图,并利用行程图来计算速率。 机动游戏 1、引导学生认识及阅读行程图。(课本P45,题1(a)和(b))

2、引导学生从行程图中找出资料计算平均速率。(课本P45,题1(c))。

3、与学生讨论如果步行筹款在上午9时开始,如何从行程图中找出同学们走了5公里后的时间。

4、引导学生观察行程图,然后完成题2(a)至(f)。(课本P46,题2)

强化活动 数学视窗 学生透过说出不同行程图所记录的情况及判断行程图的可能性,加强他们阅读行程图的能力。

总结 说一说 全班学生分为两组,着每组各自利用课本P46的行程图资料,提出一些问题给另一组解答。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阅读涉及两组数据的复合式行程图。 郊野一日游 1、引导学生阅读涉及两组数据的和复合式行程图。(课本48,题1).

2、依课本的指示,与学生讨论课本P48【说一说】的行程图,让学生掌握阅读涉及多组数据的复合式行程图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阅读较复杂的复合式行程图。(P49,题2)

4、与学生讨论子华和美美相遇的次数,并说出怎样知道。

5、着学生完成课本P50,题3。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说出阅读复合式行程较长的心得。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简易概率(增润)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从活动中探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以【一定】、【经常】、【偶然】、【很少】、【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设计与概率有关的游戏。

能力培养:

1、透过有关概率的活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按一些原则设计游戏,培养创造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经常、偶然、很少和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我的学校生活 1、(a)着学生利用【经常】、【偶然】和【很少】来描述家乐的学校生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他在学校的表现。

(b)引导学生检讨自己在学校的表现。(课本P61,题1)

2、着学生观察芷妮上学的情况同,然后根据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课本P62,题2)。

强化活动 数学视窗 引导学生利用适当的词汇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总结 大风吹 1、着学生5人一组,每组分派一套字卡,写着【一定】、【经常】、【偶然】、【很少】和【不可能】。

2、教师说出一件事情,学生要按变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举起合适的字卡。

3、请其中一组解释他们的答案。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概率的活动。 摊位游戏(一) 1、着学生制作纸骨子,然后掷骨子30次,记录掷得各图样的次数,并比较每种图样掷得的资料是否接近。(课本P63,题1(a)至(b))

2、把全班同学掷得的结果相加起来,再比较每种图样掷得的次数是否接近。(课本P63,题1(c))

强化活动 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结果,并假设掷得某一图样没有奖品,探究获奖的可能性。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概率的活动,并预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摊位游戏(二) 1、(a)着学生从袋中抽取弹珠,记录弹珠的颜色。

(b)统计学生自己抽取15次弹珠的结果,然后把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相加起来,并作分析。(课本P64,题2(a))

2、把袋内的弹珠改为每种颜色4粒,然后重复题2(a)的活动。(课本P64,题2(b))

3、把袋内的弹珠改为红色的较多,引导学生分析抽中哪种颜色的弹珠的机会最大。(课本P64,题2(c))

强化活动 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在题2(c)的情况时,抽中黄色和蓝色弹珠的机会。(机会相等,因为两者数量相同。)

引导学生设计与概率有关的游戏。 摊位游戏(三) 1、引导学生探究【幸运轮】游戏,分析幸运轮上各种颜色的分布与奖品分配的关系。(课本P65,题3(a))

2、引导学生探究【幸运卡】游戏,着他们分配投奖箱内卡的数目。(课本P65,题3(b))

强化活动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买奖券的人赢取大奖的机会很小。

延伸活动 数学视窗 引导学生探究百货公司的促销活动如何写出折扣卡的数目,并说出为什么要顾客先挑选货品,然后才抽卡。

总结 掷硬币 1、着学生估计掷一枚硬币10次,会掷得多少次【公】和多少次【字】,并说出理由。

2、着学生掷一枚硬币10次,看看结果和估计是否吻合。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数型(增润)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数型的概念。

2、认识及欣赏简单数型的规律。

3、认识矩形数。

能力培养:

透过简单的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研习、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认识数型。 数学谜题(一) 引导学生找出4×4的正方格中共有正方形多少个。(课本P67,题1)。

强化练习想一想 引导学生根据规律,找出10×10的正方格中,有正方形多少个。

引导学生根据规律,完成数列。 数学谜题(二) 1、着学生观察课本P68,题2两组数,找出各组数的规律,并其后的三个数。

2、着学生观察各组棋子,找出它们的规律,并推算出第四和第九个图形中的棋子数目。(课本P68,题3)

延伸活动 做一做 引导学生依规则数数和做动作。

总结 自拟数列 1、着学生参考课本中的数列,创作一些具备规律的数列。

2、与邻座的同学交换数列,找出当中的规律。

3、教师选出一些具创意的数列与全班学生分享。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矩形数。 出炉蛋挞 1、引导学生认识矩形数的概念。(课本P69,题1)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69至70,题2的图,分辨哪些数量的圆形可排列成矩形,从而认识矩形数

3、引导学生分辨矩形数。(课本P70,题3)

强化练习数学视窗 1、引导学生讨论合成数和矩形数的关系。

2、着学生不用画图的方法,找出矩形数。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判断以下的数是否矩形数:

47 57  67  77  87  97

(57  77  87是矩形数)

2、着学生说出他们找出矩形数的方法。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正方形数和三角形数(增润)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正方形数。

2、认识三角形数。

能力培养:

1、学习利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培养运算的能力。

2、进行简单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的研习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数的概念。 动物画(一) 1、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数的概念。(课本P71,题1)。

2、引导学生探究连续正方形之间的差,发现正方形数的规律。(课本P71,题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数和平方数及奇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数和连续奇数的关系,计算一组连续奇数的总和。 动物画(二) 1、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数和连续奇数的关系,计算一组连续奇数的总和。(课本P72,题3至4)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数的另一种规律。(课本P73,题5)

强化练习填一填 着学生利用正方形数的两种规律来解答问题。

总结 算一算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连续奇数的数列。

2、着学生利用计算机,计算这些数列的总和。

3、答案正确而又最快进行者获胜。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数的概念。 数药丸 1、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数的概念。(课本P74,题1)

2、引导学生找出第n个三角形数的方法。(课本P74,题2)

3、着学生利用公式,找出第4、6和10个三角形数。(课本P75,题3)

延伸活动 数学视窗 与学生讨论正方形数与三角形数的关系,即除了1外,每个正方形数都等于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

总结 算一算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连续数的数列。

2、着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协助,计算这些数列的总和。

3、答案正确而又最快者获胜。

巩固学习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篇2: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篇3: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30到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2>电脑课件演示。

<4>根据讨论板书: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练习

1|试一试。

四、作业:31页练一练。

篇4: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方向与位置

2.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然后重点交流不同的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平面图上的比例尺和角度能够准确描述出物体的位置。如果给出比例尺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距离和角度,你能画出平面图吗?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和图,谁来说一说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

师:看一看书上的第4个问题,再观察一下我们画出的平面图,你认为用文字描述旗杆、大门、图书馆、水房的位置和用平面图表示,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页。

6.师生共同总结关于数对的知识。

四、尝试练习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数对表示的含义,再说一说方格图中纵向、横向数字表示的含义。

2.学生尝试完成确定各点的位置。

五、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观察图,了解座位是怎样摆放的,再找出该坐哪个座位。最后,说一说他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

2.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变式练习。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知识拓展

介绍地球仪上数对的应用。激发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的兴趣。。

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篇5: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①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③错。0没有倒数。

④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篇6: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m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扇形统计图  圆规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地形 山地 丘陵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3、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板书: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板书:

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篇7: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  圆柱的侧面积

例3  圆柱的表面积

例4  圆柱的体积

例5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1、多媒体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  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比较—归纳

第二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

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  厘米,高约是  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④小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①动手贴出圆柱表面积: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

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

②动手画出圆柱表面展开图: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回答,师板书。

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

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

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

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

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

2、练习二第6题。(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侧面积、底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使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篇8: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

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八.随堂反思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

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篇9:六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知识点

成语归类

1、描写人物仪表、容貌、体态:仪表堂堂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眉清目秀如花似玉

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临危不惧

3、带有“鼎”的成语:鼎足之势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三足鼎立一言九鼎

4、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干二净两面三刀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九牛一毛

5、历史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大公无私承前启后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远

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9、形容很专心的成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一志目不转睛

10、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头重脚轻口是心非耳闻目睹

11、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12、描写夏天的热: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1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寸草不生连绵起伏

14、描写水的成语:水平如镜波澜壮阔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波涛汹涌

17、表示心情的成语:

高兴: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心旷神怡沾沾自喜

伤心: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悲痛欲绝心如刀绞万箭穿心

18、表示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对答如流喋喋不休

19、带有动物名称的:闻鸡起舞、狐假虎威、胆小如鼠、龙飞凤舞、画蛇添足

20、描写人物神态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垂头丧气

21、描写自然环境的:

雨: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急风暴雨暴风骤雨

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红柳绿五彩缤纷

天气:风和日丽骄阳似火秋高气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22、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一日三秋

2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24、反映技艺高超的成语:技压群芳技压群雄声情并茂神通广大炉火纯青

25、反映朋友间情谊深厚的成语:深情厚谊、情同手足、情深义重同甘共苦肝胆相照

26、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翠_

27、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如潮涌

28、形容情况险急:危在旦夕、迫在眉睫、命悬一线、火烧眉毛刻不容缓

29、反映场面热闹繁华的成语: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山人海

30、有比喻的成语:归心似箭、视死如归、胆小如鼠、守口如瓶

31、含有“不”的成语:与众不同宁死不屈水泄不通目不识丁力不从心

32、描写地形地貌的成语:连绵不断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拔地而起一望无边

33、含有人物的成语:江郎才尽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孟母三迁

34、描写冬天的词语: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

35、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蜻蜓点水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6、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既来之,则安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铃还须系铃人吃一堑,长一智一不做,二不休

37、“想”的成语:深思熟虑胡思乱想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异想天开

38、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叠字词

1、AABB: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2、ABAB:通红通红鲜红鲜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研究研究

3、ABAC:一心一意一模一样半信半疑人山人海十全十美

4、AABC:津津有味多多益善栩栩如生济济一堂头头是道

5、ABCC:生机勃勃兴致勃勃生气勃勃得意洋洋喜气洋洋

6、ABB:红通通红彤彤黄灿灿金灿灿绿油油

7、ABAB(声音)哗啦哗啦轰隆轰隆嘀嗒嘀嗒叮咚叮咚淅沥淅沥

诗句、名言警句

1、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描写夏天的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描写秋天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4、描写冬天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5、抒发思念家乡或亲人的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地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描述军旅生活的古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7、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8、描写友情(离别、送别)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9、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10、咏物言志诗: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11、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12、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13、爱国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4、心情类:

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

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15、歌颂母爱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6、勤奋学习的名言: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

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珍惜时间的名言:

合理安排时间,

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岳飞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8、谚语:

(气象)

(1)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农业谚语)

(1)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学习谚语):

(1)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对联:

(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联):桃李满天下,四海皆学子。

(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格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景区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做人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0、歇后语:

(夸奖赞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国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1、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孔明三所周瑜》

22、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小故事有:《猴王出世》《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高老庄收伏猪八戒》《真假美猴王》

23、施耐庵《水浒传》的小故事:《景阳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24、曹雪芹《红楼婪》的小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

25、《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丑小鸭》《野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

常用知识点

1、在括号中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限2字词)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勿送说(留步)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来到说(光临)

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

看望别人说(拜访)与人分别说(告辞)

赞人见解说(高见)托人办事用(拜托)

请人解答用(请教)归还原物说(奉还)

欢迎购买说(光顾)对方来信用(惠书)

赠送作品用(斧正)老人年龄用(高寿)

称人家庭用(府上)道已之家用(寒舍)

请人原谅说(抱歉)祝人健康说(保重)

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迎接说(失礼)

请人接受说(笑纳)请人让路说(借光)

2、填上适当的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_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3、趣填《“笑”字歌》

开心的笑是(眉开眼笑)有意味的笑是(微笑)

天真的笑是(憨笑)兴奋的笑是(捧腹大笑)

无表情的笑是(冷笑)讨好别人的笑是(媚笑)

挖苦别人的笑是(嘲笑)讥讽别人的笑是(讥笑)

4、用“败”组词填空

书画或写的文章中有毛病的地方。(败笔)

官司打输了。(败诉)

部队打仗输了,逃走。(败阵)

坏分子的阴谋被发觉。(败露)

5、用“严”组词填空

(严明)的纪律(严正)的立场

(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批评

(严谨)的结构(严肃)的态度

(严密)的组织(严整)的队伍

6、各写一个含有“手”的成语

形容高兴(手舞足蹈)形容聪明(心灵手巧)

形容容易(手到擒拿)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形容亲密(情同手足)形容慌乱(手忙脚乱)

形容熟练(得心应手)形容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凶狠(心狠手辣)形容敏捷(眼疾手快)

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权力大(一手遮天)

没有准备(手足无措)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7、用“然”组词填空

表示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居然)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竟然)

非常敬佩的样子(肃然)坚决毫不犹豫(毅然)

不关心、不在乎(漠然)表示情况发生急促而又出乎意料(忽然)

8、根据意思填成语

简短的话(三言两语)虚伪而动听的话(甜言蜜语)

为讨人喜欢而说的十分动听的话(花言巧语)粗鲁的话(污言秽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自言自语)用恶毒的话骂人(恶言恶语)

说话语气温和(轻言轻语)豪迈雄壮的话(豪言壮语)

很多话(千言万语)背后制造散步的话(流言蜚语)

9、复原成语

默默无“蚊”(蚊香广告):默默无闻

“咳”不容缓(药品广告):刻不容缓

“衣名”惊人(服装广告):一鸣惊人

天“堂”地“酒”(白酒广告):天长地久

10、用“渡”组词表达

强行渡过江河。(强渡)

船只争先恐后地渡过江河。(抢渡)

暗暗地渡过江河。(偷渡)

用游泳的方式游过江河。(穿渡)

横穿水面到达彼岸。(横渡)

用横筏等横过水面往返送人或东西。(摆渡)

11、照样子解释词语

袖手旁观---冷漠手舞足蹈---兴奋

缩手缩脚---胆小一手遮天---专横

手不离卷---勤学心狠手辣---狠毒

情同手足---情深妙手回春---高明

大手大脚---浪费

12、加上不同的标点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13、请选择下面的祝词填空

一鸣惊人一举成名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一路平安

为船员远航送行:一帆风顺

为谈判代表送行:一鸣惊人

为旅游观光者送行:一路平安

为体育代表团送行:一路顺风

为演讲参赛者送行:一举成名

14、成语之最

的巨人:顶天立地的嘴: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的手:一手遮天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贵的话:一语千金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

最广的话:一言千里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最准的话:一言为定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的本领:开天辟地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5、谚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一等二_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16、五字俗语

不打不相识防患于未然

赶鸭子上架贵人多忘事

换汤不换药久旱逢甘露

空口说白话快刀斩乱麻

老牛拉破车鲤鱼跳龙门

鸟枪换大炮千里送鹅毛

无风不起浪无巧不成书

无用武之地物以稀为贵

先下手为强小巫见大巫

依葫芦画瓢一鼻孔出气

一问三不知八字没一撇

病急乱投医

17、六字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一

拆东墙补西壁放长线钓大鱼

风马牛不相及恭敬不如从命

挂羊头买狗肉过五关斩六将

家丑不可外扬九牛二虎之力

明人不做暗事牛头不对马嘴

英雄所见略同有眼不识泰山

冤有头债有主真金不怕火炼

18、七字俗语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识庐山真面目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地无银三百两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沙锅问到底各人自扫门前雪

横挑鼻子竖挑眼今朝有酒今朝醉

近水楼台先得月拒人于千里之外

赔了夫人又折兵人逢喜事精神爽

无脸见江东父老无事不登三宝殿

小不忍则乱大谋知其一不知其二

宰相肚里好撑船醉翁之意不在洒

19、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竹篮打水-一场空

兔子尾巴-长不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门缝里看人-看扁了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明珠弹雀-其得不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课外知识知多少

岁寒三友:松竹梅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京剧五行当:生旦净末丑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官:耳目口鼻舌

预见未来的话(预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假不实的话(谎言)

含有教益的话(格言)

诚恳劝告的话(忠言)

开玩笑的话(戏言)

宣誓时表示决心的话(誓言)

规劝告诫的话(箴言)

为陷害人或挑拨离间而说的诽谤的话(谗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精炼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最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最渊博的知识——博古通今

越的条件——得天独厚最虚幻的事物——海市蜃楼

最成熟的思考——深思熟虑最严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难得的机会——千载难逢深的医术——妙手回春

明的计谋——神机妙算最宝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读的方法:朗读、略读、精读、选读、默读、齐读、挺肚、通读、泛读、领读、宣读、拜读、粗读

有钱的人家称——豪门贫穷的人家称——寒门柴门蓬门

儒家_——孔门佛教称——佛门空门

守门人称——门房门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1、学习上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表。

明确的学习计划表拿到学校的课程表后,就可以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用一张完整的作业纸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练或课外阅读,晚上几点到几点各安排哪几科学习,最好将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上午设定为一个学习弥补调节时间点,为自己准备一个弥补时间。当然,在接下来的一两天内挤出时间比较好。

2、要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

有了保证且合理的睡眠时间,整个高效率学习环节才能有保证。

早上尽量不要过早起床,能六点多起床就足够了。早上六点多起床。早晨能低强度锻炼十几分钟,一天精神会特别好,早读一般安排两科朗读、背诵(可侧重安排语文、文、英语科,其它科也可安排读一读),尽量不要在一科朗读或背诵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对长时记忆不利。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

一是读书。我说的是捂住耳朵朗读。据高三学长经验,高三为了调节心态,每天晚上课间一遍道德经。虽然至今未能全部背下来,但是高考作文的时候思如泉涌,经书中的名句自己在脑海中冒出来,挡都挡不住。

二是多抄。选择题也好,阅读题也好,重要不是做的时候投入,而是对答案时不惜代价地把准确答案在旁边空白处抄下。潜移默化的模仿比理解更重要。

三是连贯性学习。这样做非但没有使其他科目受损,反而因为沉浸在抄语文答案的状态中,学的很投入。不过这种方法也就最后几个月有机会执行。那时候没人干涉你。

篇10: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这节课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请看他是谁?(师板书X)看到老朋友,你想到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回答以下几个方面(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式、等式性质等知识)(师板书相关概念)

这节课让我们和老朋友“x”一起回顾方程的有关知识,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字母x回忆起方程的有关知识点,更容易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整理。把知识拟人化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梳理归网,学习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①自己回顾每个概念的意义,同位交流。

②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又有什么不同?你能举例说明或画图表示吗?(小组合作,整理在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我回顾,忆起方程中各个概念的意义和联系,在举例中进一步区分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易混概念。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①全班交流整理结果(展台展示,师及时点拨纠正存在问题)

②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6x+8=11 8x-5x=15×0.2 30a+5b 7x-6<36 55x= (2.4+a)÷2.4=5 0.5×□+72÷18=8 1÷8=0.125 2.5X-7=13

③你会解这些方程吗?解方程的根据是什么?(等式性质)

选择几个解一解。(展台展示交流)

如何判断方程解的是否正确?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④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步骤及检验方法、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两点,第一含有未知数,第二必须是等式。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数值,解方程是求这个数值的过程。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1)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的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怎样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2)出示第101页第4题及改编题

20xx年山东省应届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62300人,比20xx年增加了40%。20xx年应届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有多少人?

①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哪种方法更适合这道题?为什么?

②如果已知20xx年的人数,求20xx年的人数,用哪种方法合适呢?

引领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与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相比,有什么特点?相同之处是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能使较复杂的思考过程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分别用方程与算术法解答,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解答方法的基本思路及特点,体会两种思路的区别,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列方程解,为什么

①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底是12厘米,高多少厘米?

②在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中,六年级得一等奖的有56人,得二等奖的人数比一等奖的人数的2倍还多8人,得二等奖的有多少人?(如果知道二等奖的人数,求一等奖的人数用哪种方法合适?)

2.我是“精选细算“小英才

课本101页5―8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智力冲浪

课本101页9―11题(这是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未知数表示两个未知量。)

【设计意图】练习时,让学生思考用方程还是算术法解答,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感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

四、总结提升,知情共融。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篇11: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由我任教,共有学生24人。在五年级经过了刻苦的锻炼,在六年级又经过细致的指导,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体育活动中相关的技能技巧都比较熟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的运动能力下降了很多,很多女人因为身体的发育而羞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更多的活动只当个旁观者。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队列队行,并且能灵活地根据口令进行站队。 2、使学生熟练掌握50米、100米、200米、800米、立定跳远、垒球掷远、

跳绳、跳高等项目的技术要领和技巧。

3、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

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4、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方法措施

1、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按时完成体育教学常规。 2、加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每一节课都上的有意义,学生有收获。 3、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加强学生体育活动技巧的教学。

4、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训练,以强化学生的体质。

5、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6、加强对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和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1、武术操 立定跳远

教学时间:2.24

一、教学内容: 武术操 立定跳远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少年武术操1-4节的动作要领。

2、通过立定跳远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和身体的协调性,提高跳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和判断力。发展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重点:动作流畅,协调

教学难点:一摆二蹲三起跳,动作流畅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教学: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 (4)、安排见习生 2、准备活动: (1)、慢跑操场两圈 (2)、广播体操

要求:认真积极,全心投入 组织:四列横队

(二)、基本部分 一、武术操

1、由教师动作示范结合语言讲解,再进行分解动作练习与连贯动作练习2、指导学生分组练习

3、认真跟随老师,听从老师口令 4、仔细观察老师动作 5、认真按要求练习,分组练习

6、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四列横队

二、立定跳远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原地一摆二蹲三起跳练习。3)、集体向前跳练习。4)、分小组练习。5)、两人合作比赛跳。 6)、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要求:动作到位,积极练习。组织:广播体操队形---―散点(三)、结束部分1、集体放松 2、教师讲评小结 3、下课

2、体育课堂常规仰卧起坐

教学时间:2.26

一、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常规仰卧起坐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通过仰卧起坐的练习进一步发展腰腹肌力量。

三、教学重点: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遵守课堂常规的持久性

四、教学过程: (一)、体育课堂常规

概念: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家所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1、上课的时间、地点的安排 2、体育课中运动服、鞋的要求 3、身上不宜带比较锐利的东西

4、体育课上关于迟到、早退等情况的处理 5、场地、器材的要求 6、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仰卧起坐

两人一组,老师计时,学生轮换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看一看哪一名同学做的最多。

(三)、结束部分

1、集体放松 2、教师讲评小结

3、队列队形:向左转走快速跑

教学时间:2.27

一、教学内容:

队列队形:向左转走 跳短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活动中常用行进间队列练习。初步掌握向左转走的动作要领。

2、通过跳短绳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和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快速跳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和判断力。发展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重点:姿势正确、动作整齐

教学难点:快速摇绳,提高快速跳绳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教学: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 (4)、安排见习生 2、准备活动: (1)、慢跑操场两圈 (2)、广播体操

要求:认真积极,全心投入 组织:四列横队

(二)、基本部分一、队列练习:向左转走

1、全班呈一路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原地踏步走、齐步走、向左转走,由教师动作示范结合语言讲解,再进行分解动作练习与连贯动作练习2、指导学生分组练习

3、认真跟随老师,听从老师口令

篇12: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要全面了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了解《阅微草堂笔记》等文化典籍。

教学重点:

阅读河中捞石兽的故事,懂得了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教学难点:

河中石兽到上游去的原因。

教学准备:

收集纪晓兰及《阅微草堂笔记》的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一、激趣引题

1假如你往水中扔一块小石子,你猜石子会往哪里冲?

2如果是几千斤重的一对石兽沉入水中,十几年后会冲向哪里呢?

3揭示课题: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吗?

1交流:水往低处流,一般水中物往下游冲。

2发表种.种猜测,并说说一定的理由。

通过设置情景提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1大家也许知道纪晓兰,但不一定知道《阅微草堂笔记》,在这本书的卷十六《姑妄听之》就记载了水中石兽的故事。

2挑选一组同学上前演示水中石兽向上游去的过程。

3纪晓兰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叙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4但后人对这个故事的看法怎样?

5那么这个故事到底可信吗?

6小结: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让事实说话。

1阅读水中石兽的故事,理解:水中石兽为什么向上游去?

2四人小组通过画图、做实验等方法理解水中石兽向上游去的原理。

3交流: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们思考问题决不可依靠推理来妄加猜测。

4交流:相信怀疑

5阅读发生在云南的一件事,思考:这个故事又说明什么?

通过阅读水中石兽往上游的故事,使学生懂得思考问题决不能依靠推理来妄加猜测,要根据事实分析情况,以求得正确答案。

三、联系生活,布置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喜欢凭老经验,凭习惯来推理事物,而造成判断失误的也不少。

1交流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耳闻的事例。

2课后作业:(1)阅读《河中石兽》原文;(2)我国有许多古语,说的也是“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道理,试找出3――5例。

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懂得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篇13: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2.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导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有着无数的欢乐,可是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板书课题)

三、教学活动

活动一:小测验

1.参照教材表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着填写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不同。(学生自主填表)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小结: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方面,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性。

活动二:各抒己见

1.学生自由学习课本P3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在要求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人们对异性的不同要求和态度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其是否合理。

活动三:男女生擂台赛

1.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举行一次擂台赛。内容包括:看谁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等。

2.结合以往班里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夸夸班里的“功臣”,找找男生和女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功劳。

3.学生自主讲一讲男女生在一起有趣的故事。

4.引导学生开展“我来夸夸你”的活动。(要求每生至少要夸两名异性同学)

活动四:“悄悄话”信箱

1.在班级内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当时的心情、烦恼的原因写在一张纸条上,并注意不要写明自己或他人的真实姓名,然后把纸条放进信箱。

2.让学生任意抽出一张纸条在全班阅读。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烦恼的看法,共同分析造成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五:原来可以不烦恼

1.引导学生阅读P7案例,分小组在全班把这两个情境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

2.根据第一个情境提示的问题,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与异性同学沟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继续引导学生根据第二个情境提示的问题,想一想与异性同学开玩笑的时候就该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六:好男孩好女孩形象设计大赛

1.自由阅读课本P8的内容,就课文提出的情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过渡: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好男孩或好女孩?

3.每个小组可组织学生讨论,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一个好男孩和好女孩的形象设计,并在班内交流汇报。(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特点,自行设计一个更富有个性的男孩或女孩的形象)

4.老师可结合本班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己在仪表、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良好形象,鼓励学生都成为具有良好形象的人。

四、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班里的异性同学。

2.设计一个充满个性的男孩或女孩形象。

篇14: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上课伊始,故意创造一个教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然后走进课堂引发讨论:老师没在课堂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在讨论过程中,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要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情况。进而引入新课,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时,拟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例画,探究写法。

1、叙事要完整、具体,注意详略得当。

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事情的发展过程要一步一步的写清楚,让事情的每一个发展层次清楚的展现于读者眼前。借助例画来引导探究。

(1)抓住整体观察例画,感知“面”的描述。组织学生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样?

(2)抓住局部观察例画,感知学习“点”的描写。从例画中选取一两位同学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

2、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

(1)选择特定的人物捕捉细节。(2)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例画中描绘的场面学生一定也经历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先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除了要抓住自己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四、写法迁移。

尝试习作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例画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继续完成习作草稿。2、组织学生集体评议。3、引导学生进行自改。

4、引导学生进行互改。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习作本上。

篇15:六年级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小组学习掌握排球的垫球技能。

学习内容:

小排球

学习步骤:

一、体验游戏、学会合作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学习队列:向右转走,初步体验小组协同一致的重要性。

3、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游戏,体验伙伴间相互配合传接球和拦截球的乐趣。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 点:垫球的正确动作。

难 点:伙伴间的默契配合。

教师活动:

1、提出三级练习目标,观察学生练习。

2、提出二人一组练习要求,巡回指导。

3、提出小组合作练习要求,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活动:1、一人一球,根据教师提出的三级指标(A80个、B60个、C40个)自选一个目标完成垫球练习。

2、两人一组根据练习水平自我选择抛垫和对垫熟练动作,体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

3、分成六人小组,小组自定练习形式,认真体验多人配合垫球,努力使球不落地或少落地。

组 织:

自由分散、小组分散

三、小组合作,参与对抗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商讨制定比赛规则。

2、协助做好裁判工作。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活动:

1、和教师一起商榷制定比赛规则。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量、组织好垫球对抗赛,在比赛中熟练技能,培养合作。

3、积极地表达比赛时和比赛后的感受。

组 织:略

篇16: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课文《礁盘》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

4、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5、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

6.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体会将军心中的深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礁盘的有关资料、

课时:两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阅读《礁盘》,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驮(tuo)蔬(shu)熬(ao)罐(guan)秧(yang)筷(kuai)构(gou)

2)理解词语。

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3)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1~10)

1)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从什么中得到体会呢?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

岛上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他们爱海岛就如爱自己的家。

2.读第11~25自然段。

1)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班内交流。

a)菜地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b)将蔬菜给首长吃,表达了战士们对首长的爱戴。

c)首长将菜倒进汤里,哽咽着说“我谢谢你们”,表达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

d)“战士们自觉的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碗里”。表现了战士们理解将军,更用行动表达对将军的理解、爱戴。

e)感受将士们为了祖国的海岛同甘共苦的品质。

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4、礁盘

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

战士绿色菜地(中国地图)

将军行军礼

篇17: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8~9页

[教学提示]

统计知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涉及到,学生应该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分析,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处理后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达出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如何应用我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既于生活。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为此,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条型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对废品回收相关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准备]

1、让学生提前一周开始在家里收集各种废品,从周一到周五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备用;

2、学生提前自学课本内容;

[主要教学情景]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制造的垃圾很多,其实这里面也有许多有用的“废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尝试一下,如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大家说好不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上周所收集的废品资料。并分小组交流,谈一谈自己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以及通过这些数据自己有什么想法和看法。推荐部分学生全班交流。

[[点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吸引过来了,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

二、探究思考。

1、投影显示书中的资料一。学生独立回答书中的两个问题。并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时的评价。

2、试一试。投影显示书中的统计图并提出以下问题:

⑴小红回收的易拉罐哪个月多,哪个月少?你能解释吗

⑵说一说小红回收的易拉罐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给予解释。

⑶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制成2个新易拉罐,分别计算每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制成的新易拉灌的数量,并填入表中(表见书第9 页)。

⑷小红回收的易拉罐一共可以制成多少个新易拉罐?在全斑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积极参与学生各小组的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并帮助学生纠正思维上的偏差。当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斑交流,对那些语言准确,思路清晰的发言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那些表述还完整的发言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鼓励他们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既一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把自己现有的旧易拉罐拿去换新易拉罐,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把自己换剩下的一部分与他人合作再去换取新的易拉罐。无论学生采用那种方法,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切符合生活实际,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红回收易拉罐这件事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这些“废品”?

[点评]: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特点,灵活的使用教材。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和讲解,放下老师的权威意识,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去探究,从而实现了课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以“教”为“学”的服务意识。

三、练一练(书第9页的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和计算错误给予帮助,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点评]:两道练习题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属于应知应会内容, 因此教师并没有去组织学生讨论,也没有讲解,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教师也没有忽略对学困生的指导,让学生去充分的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想一想: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我们收集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点评]:数学于时候,因此要回归于时候。教学通过“想一想”这个坏节,使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总评]:本节课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而且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节约资源、美化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18: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的80――82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书写、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概念。

②会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从初步探究、演绎、归纳、验证,到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经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会用去括号法则来解题。

教学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运用;去括号法则的运用;探究规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学法

自学、讲授、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复习

(1)、淘气利用扣子摆图案。

出示80页淘气摆图案的情境图。

淘气是怎么摆图案的?要求每个图案共用了多少个扣子,怎样列式?如果淘气继续摆下去,第n个图案共用多少个扣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

师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开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今天我们来复习代数初步知识里面的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用扣子摆图案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案一共用多少个扣子,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记忆。

(2)列举n2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n2这个式子表示?请你举例说明。

生:正方形的面积a× a

生:一个方阵,一排c人,有c人

师:刚才我们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预习与交流,建构网络

1. 用字母表示公式和规律。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公式和规律,这些公式和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请同学们回忆回忆,四人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把它整理下来。

学生整理、讨论。

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

师:刚才,同学们用字母表示了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越性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规律的简洁性。】

2. 下例各题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

(1)某产品的成本由x元下降10%后是(1-10%)x元.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宽为a,则该长方形的长为&sh;&sh;&sh;&sh;&sh;&sh;&sh;&sh;&sh;&sh; .

(3)代数式2a+3b的实际意义可以是____________.

(4)若a+b=4,那么 =3.

(5)当x=3,=1时,代数式 的值是10.5

3. 判断。

(1)a + a = a2

(2) x×30写作 x30

(3) a ×b写作a.b

(4) 当 a=3 时, a2 和2a相等。

【设计意图:这几道题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可以加强对比,在对这些题进行辨析、判断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反馈与检测

1. 初步探究

⑴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2,4,8,16,…,第20xx个数应是_______.

⑵观察一列数:3,8,13,18,23,28,…,依次规律,在数列中第20xx个数是_____.

(3)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 )千

(4)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 )

(5)小芳今年a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还多5岁。妈妈今年( )岁。

2. 填空。

(1)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 )千

(2)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 )

(3)小芳今年a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还多5岁。妈妈今年( )岁。

3. 一辆公共汽车上有26名乘客,在大桥站下去a名,又上来b名

(1)用式子表示出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2)当a=6,b=5时,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34+700+300 147+89+53+11

11+13+15+17+19 26+(89+74)

教学反思:

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中,结合课前预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比赛形式,通过一些填空及判断、选择题的练习,复习检测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性广,积极性高,而且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错。

篇19:六年级下册教案

文题:成长的烦恼

写作目的要求:

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让烦恼烟消云散。

作前准备:

开咨询会,寻找共同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大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揭题。

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围绕自己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引导学生认真筛选习作的材料,想一想: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思考清楚这两个问题,便有了自己的习作内容,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写作要求,有条理地叙述了。

二、明确要求,讨论写法。

1、完成本次习作,要达到的训练目标是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成长的烦恼需要学生敞开心扇,实话实说,唯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习作。

2、引导学生讨论写法。

以某一具体的烦恼做例子,让学生各抒已见,谈谈如何来写。

三、学生动笔:

认真完成习作,写好后认真修改,在学生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分组交流,评必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习作交流,在交流中,认真地聆听别人的习作,虚心的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能向别人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在交流中,认真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采纳别人的合理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

五、再读习作。

对修改后的习作再读一遍,感悟成功之处。

七年级下册作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诗词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幽默,我快乐》艺术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 台风的调查报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优秀作文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7第一课时教案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推荐19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成数》优秀教案设计2022-07-2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国旗下演讲稿作文2023-04-1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教案设计2023-08-3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4-02-23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数学教案2024-04-27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12-0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4-02-17

《回延安》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2024-04-20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2022-04-30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