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案

时间:2023-04-27 07:28:1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黄山奇松教案(锦集20篇)由网友“泛彼柏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黄山奇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山奇松教案

篇1: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

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情有独钟”的意思吗?

过渡: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观赏奇松吧。

2、出示小组讨论,按要求学习。

3、交流。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出示)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说得真好。

(出示投影)同学们看图,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这样的?(指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其实,岂只是黄山的象征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真是国之瑰宝啊!你能用读来表现它的奇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多练习读几遍。指名朗读,学生评价,可让同一生再读比较。

4、你把迎客松给读活了,老师觉得他好像在朝我们招手呢!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读。)

师:(指一生读)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吗?

生:(看书后回答)迎客松姿态优美,送客松姿态独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虽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别。

师:你看的真细,找得多准。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生:(练读后,指名读)

5、师: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迹!读了这段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下面让我们再次去黄山领略一下这“三大奇松”的风采。

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看录像,听老师配乐背诵)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老师也给他配上音乐。

6、师:黄山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树都一一详细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写又不能体现黄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板:千姿百态)怎样才能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自己练习读一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一生读)

(生齐读)

四、作业设计。(投影出示)

教后记:“不读书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读书成了重头戏。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探求美、学习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读,贯穿本课教学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美。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动情、动心、入情、入境的状态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读。从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黄山奇松教案]

篇2:《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黄山全景图”课件。 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出示“徐霞客诗句”

2、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3、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松树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用“因为……所以……”说话

这就叫“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出示“学习提纲”课件。

(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 、、”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3、交流学习成果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过度: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们一一来学习

板书:奇?

学习迎客松部分

1、出示迎客松图片

瞧,迎客松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课文里是怎样来描写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

(出示句子)

2、听了朗读之后,你觉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说)

(1)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结合图片说说(枝干苍劲有力)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之奇

指名读,齐读

(2) 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

* 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饱经风霜)

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生命力之顽强

指名读,齐读

(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 )比作( )。(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做动作、读课文)

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想象:如果现在老师是宾客,在座的各位同学来演一演迎客松,说说在宾客到来时,迎客松会说些什么呢?

3、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课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让我们怀着赞叹,喜爱之情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陪客松部分

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陪客松)

1、出示图片,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陪客松又奇在哪呢?

2、“绿色的巨人”说明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过度:是呀,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正在陪同客人欣赏黄山风光呢!所以给它取名叫--陪客松。

3、指名读,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松,介绍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齐读

学习送客松部分

当游人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送客松)

1、指名读送客松的句子,想想送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送客松图--文”课件,

(1)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刚才学习的迎客松,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抓住枝干的特点来写,我们读读送客松的句子。

(2)理解“天然盆景”

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

(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

(3)指名回答: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送客松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三棵奇松,好吗?

出示“描写三松的文字”课件

配乐齐读

总结:黄山松真是……很神奇!(板书:“?”改“!”)

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

(习作时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其实黄山松数量成千上万,形态不一,用一个词那就叫--“千姿百态”。

出示“第3自然段”课件。

这样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齐读

2、黄山奇松的姿态仅仅是课文里介绍的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黄山松都有哪些姿态?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课件,

3、发挥你的想象,仔细观察它们的姿态,试着给这些松树取名字,并说说理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全文围绕一个“奇”字,为我们具体介绍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用词贴切,比喻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带着赞美之情,来赞美一下黄山奇松!

五、布置作业,总结延伸。出示“作业”课件。

1、记一记--把奇特的黄山松记在脑海里。

2、找一找--收集更多的关于黄山资料。

(可以是黄山的来历; 关于黄山的传说;有关黄山的诗词;有关黄山的名言;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文景观;)

板书设计:

迎客松

16、黄山奇松 陪客松 奇?(!)

送客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卧龙松”的腾云驾雾,有“凤凰松”的展翅高翔,有“团结松”的簇拥相抱,有“扇子松”的娇小玲珑,有“贴壁松”的攀龙附凤,有“蒲团松”的厚重稳健,有“黑虎松”的虎虎生威……它们有的倚岸而立,有的独钓寒江,有的悬空绝壁;它们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尖削似剑,有的迎风展翅……它们在风雨中碧如大海,在阳光下颜如翠玉,在大雪中状若珊瑚……每一棵黄山松都是一处独立的风景,以各自独有的本色展示其个性的魅力。

[《黄山奇松》教案]

篇3:《黄山奇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真切地领略到黄山奇松的奇特动人,激发起他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赞叹、向往之情,应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相关手段,引导把握奇松特征。播放黄山奇松的相关录像或者展示相关图片,都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黄山之松的形象,把握各种黄山之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2、凭借重要词语,引导感悟文中情意。本篇课文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依依不舍”等词语,无不生动地表现出黄山奇松鲜明的个性特征,显示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无比赞叹之情。3、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总分总构段方式;点面结合;比喻拟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录像、课文录音、投影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11月11、12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 玉屏楼(pín pínɡ)

陡崖(dǒu tú) 宾客(bīnɡ bīn)

二、组词。

陡( ) 屹( ) 誉( ) 卧( )

徒( ) 吃( ) 举( ) 臣(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也就是(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

二、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

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2)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4)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 “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绝胜处”是什么意思?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这一自然段先总写玉屏楼是最佳的观松处,然后分别写了三大名松。如果给这一自然段划分层次,该如何划分。(讨论:可分为二层或四层)请用“//”在每一层后面标出。

现在,大家想不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现在有个好机会,想不想试试呀。(出示“争当小导游”投影片,介绍三大名松的“奇美”)

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3、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4、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5、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6、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出示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拓展:

学写广告词:“元旦假期快到了,XXX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旅游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七、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

作业设计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山松( )。它们或( ),或( ),或( );或( ),或( ),或( )。

2、被誉为“( )”的黄山,以( )、( )、( )、( )“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 ),更是( )。

二、写导游词(要示写出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黄山奇松》教案]

篇4:黄山奇松教案

目标:

1、知识能力:学习黄山松的“奇”,知道人们为什么对他情有独衷。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文章第二小节。

2、过程方法:读中感悟,以读代讲,读写结合。学习文章总分总、总分构段方式,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其他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受“奇”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黄山松为什么令人们对它情有独钟,它到底“奇”在哪儿?我们一起走近黄山松。

二、读中感悟,领略名松“奇”

(一)出示要求自学

1、文章第二节就是他的自我介绍?请大家自由地读读文章第二小节,思考: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最有名的三大名松分别是什么?用括号分别括出对这三种松描写的有关语句。

(二)交流三大名松

1、你要去黄山观赏奇松,你会去哪里?

2、交流,学生回答。

①出示第一句

选择题:

理解选择“绝胜”( )

A 绝对胜利。

B 最(极)优美的风景。

②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3、在玉屏楼看到的,黄山最有名的三大奇松是?

教师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①读着他们的名字,你觉得他们的名字奇吗?

②生交流

③小结:他们是黄山的主人,会欢迎游客、会陪伴游客、会目送游客,真奇。板书:名字奇

④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呢?我们首先来看迎客松。

4、谁来读你找到的有关迎客松的语句。其他同学,思考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

(1)交流: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抓住关键字词来交流,你可以来说?也可以来读?

(2)生交流(顺序随机)

姿态美

①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A板书:姿态美姿态美,美在它的枝干--

b遒劲换个词说,就是--

c谁读好这两个词?(读出美,读出有力)def

②这段当中,哪句话也是说他的姿态的?

A交流读

B想看看它的姿态吗?出示图片。

c升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像不像手臂。

D热情欢迎客人的迎客松,它会说些什么呢?

E作者抓住“斜伸”一词,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迎客松写成好客的主人,迎客松,读--真是名副其实呀!

f让我们边想象边来齐读

迎客松的姿态长得奇美,它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生命强

①饱经风霜

A理解词义

B你来想象,迎客松曾遭遇过哪些困难呢?

交流说,引个别读,虽然如此,却--

引个别读,虽然如此,却--

引个别读,即便如此,却--

不管……还是…….我们一起读。

c从饱经风霜的迎客松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板书:生命强

文化深

①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松多大年纪了吗?

交流

②你还对它有什么了解?(资料拓展)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树龄800多岁。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 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

游人到此,目睹此松,游兴倍增,纷纷与它合影留念,引以为幸。

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③自然引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如今,齐读--

B引读,迎客松热情好客,成为--乃至--,更是中华民族好客的象征。

C迎客松身上,我们感受到它的板书:文化深

5、朗读背诵

①让我们完整地读读这处文字,感受迎客松的姿态美、生命强、文化深。

②你能试着把这段文字背出来吗。

生自由背,1-2生背,齐背

G小结:我们从迎客松姿态美,生命强,文化深,感受到了迎客松的奇,真是名副其实的迎客松!

6、小结学法

①刚才我们学习迎客松,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先找到这段文字,再读读感受奇特,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选陪客、送客松中的一种自学。

②你要与大家交流的是,来把你的学习收获读出来。

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点评

(三)整体回顾段落

出示整分段,齐读

齐读这段文字

交流,这段先概括写三大名松,再分别具体写了三大名松。这种写法叫--总分结构

三、读写结合,总结提升“奇”

1、三大名松三种姿态,黄山奇松“千姿百态”,请你来读读!

①读中点评,“或...或...”

②这里的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③出示一组图片

④你能根据其中的一幅图片,或者自己大胆想象,学着文章写三大名松的样子,也来写一种姿态的松吗?

2-3名学生交流。

小结板书:姿态多

2板书总结:

①黄山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板书:数量多,这些松,长在--山顶上,陡崖边。

板书:位置奇

②小结板书:黄山奇松,奇在--,奇在--……

③引读--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感受这两句话在文中写作上的结构。

分别位于开头结尾,板书:首尾呼应

具体写了三大名松,又略写了其他松,这种写法叫--板书:点面结合

全文的结构是--板书:总分总

四、作业

1、做小导游,介绍黄山玉屏楼观三大名松。

2、课外阅读一:查找资料,读读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课外阅读二:了解祖国的名山--“五岳” 。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位置奇

名字奇 首尾呼应

姿态美 点面结合

迎客松 生命强 总分总

文化深

陪客松

送客松

姿态多

数量多

[黄山奇松教案]

篇5:《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它以什么闻名于世?(课件出示“四绝”),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课件出示要求)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奇松。

8、指导学生说话: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试着说两三句话。

三、总结

四、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篇6:《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假如没有到过黄山,读了课文大饱眼福

1、板书: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学生质疑

2、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欣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

3、谈话:黄山风景秀丽,其中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重点就是描述黄山松的奇景的。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

宾客 一帆风顺 情有独钟

按要求自学课文,理解字词意: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得茂密,一片青绿。

一帆风顺: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出示图片,谁能看着图画说一说奇松怎样的潇洒(枝条舒展)与挺秀(树干高耸)?

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联系课文说说“一帆风顺”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

那么“一帆风顺”四个字中到底包括了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充沛挖掘“一帆风顺”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只风撼不倒,雪压不时,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溢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溢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2、动作理解“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等。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③课文每一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同桌讨论小节意思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认真听读,指出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各自然段的意思

总分总的结构。

那么先总写什么,然后分写了什么,最后又总写了什么,现在你能说出来吗?

总写了黄山的四绝,再分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最后又总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第一段:写人们对情有独钟。

集体交流

●第二段: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让黄山更加秀美。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奇特之处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

1、黄山松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其中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最有名。2、课件出示三棵松树,让学生辩一辩。

3、交流并说出理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一帆风顺,郁郁苍苍

黄山奇松的代表 黄山的象征

“陪客松”:高大挺拔,葱茏茂盛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一帆风顺”、“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2)感受“陪客松”之奇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

七.总结回顾:

1.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陡:左窄右宽。“左耳旁”写法同“陵”的左部。右部是“走”上“土”扁小而下“ ”的撇捺宽放。

遒: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先里后外。内容“酋”笔画密集须笔笔清楚,第七画是竖弯而不是竖;外部“辶”写法同“避”(第3课生字)的外部。

郁:左右等宽。左部“胡”首横右端须收缩;右部“阝”体形较“左耳旁”宽大,其竖画须下伸至底部作悬针状。

宾:上部“宝盖头”体形宽扁;下部“兵”首撇须取平势,两竖画左长右短,两横画上短下长,下面撇和点摆放匀称,底部平稳。

篇7:《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谁能用搜集来的资料介绍一下。

3、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它如此偏爱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渐入意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

三、细读课文,感悟生活。

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板书:三大名松)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树的动人姿态。

学习“迎客松”。

⑴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插图说话) (板书:迎客松)

指名回答、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说明什么?谁来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说饱经风霜的迎客松是黄山第一奇松?(学生回答后板书:虽然……却…)

“如同”相当于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想象迎客松的样子,做做动作。

再读这句话,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因为他的姿态很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迎客松)

(3)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名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边读边想想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4)看图试背诵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和体会。

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上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1)自由读描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里把陪客松比作了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如果没有如“绿色的巨人”,效果有什么不同?(板书:……如同……)

(3)再读句子,说说陪客松的样子,它与迎客松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试背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学习“送客松”

过渡: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送客松)

(1)指名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看插图)

(2)比较描写送客松的第一句和迎客松的第一句,说说这两棵松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指名读第二句。

想想这里的“好象”可以换成哪些词(板书:……好象……)

说说送客松名字的由来。

指导背诵。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松“奇”在哪里?边看图边朗诵描写黄山松的精彩词句,再次感受黄山松的神奇魅力。

5、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6、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诵课文第二部分。

四、引读课文,移步赏景。

1、引读:黄山松不愧是黄山第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或……远看或……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省略号说明什么?理解“千姿百态”一词,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生引读,生生引读,指名引读。

(板书:千姿百态)

2、这里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谁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体验情感。

1、黄山松树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闻名天下,此时你对黄山奇松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可以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也许你还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更好了。

2、交流展示。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篇8:《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篇9:《黄山奇松》精选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

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

七、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

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

“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

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

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四、检测初学,理清脉络

1、出示幻灯片(词语),指名读(纠正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齐读。

2、出示词语含义,学生说出词语。

3、谁能用上这里面的一些词语并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然后具体叙述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最后概括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幻灯出示要求)总分总结构是小学阅读课文常见的结构,我们的作文也常常使用这样的构段方式。

无论是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还是它千姿百态,它都离不开一个字“奇”,来齐读课题。

五、深入研读,体会奇特

齐读好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齐读第一自然段。

(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

1、齐读第一段:黄山松树奇在哪?

“这一段话中那句话直接写松树?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吗?”(引出板书:数量多、位置悬)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黄山松树除了数量多、位置悬外还奇在哪?指名读第三段。

刚才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松树的数量多,位置悬,那么现在除了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千姿百态我们试试用动作来表达。听要求读书(生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师读两生表演。生想象齐读。)松树还奇在哪?引出板书:形态奇

这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们介绍呢?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选择典型”。

(二)研读重点,体会奇特

默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三棵松树分别叫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把相关句段划出来后看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读书去思考。

1、说话训练:指名说(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幻灯片出示三棵松树的句子欣赏写法:

作者再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法叫:抓特点。另外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黄山松更具有人的情态,这也就突出了松树的奇特之处。

3、研读重点句,体会迎客松奇特的外形、顽强的精神。

(1)“迎客松”(出示幻灯片、句子)

师:先来看看第一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词有哪些?”(“遒劲”,读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查理解: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郁郁苍苍:反义词“草木凋零”“枯枝败叶”)这三个词中哪个词背后的含义更深?(饱经风霜)

想象一下,这棵迎客松有可能经历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斗争?(结合你充满感情的理解,咱们一起把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仍然生机勃勃读出来)(注意:读好转折点“却”)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烈日炎炎,隆冬飘雪,迎客松虽然——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迎客松虽然——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迎客松虽然——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历经了800多个春夏秋冬,饱受风吹日晒,迎客松虽然……

饱经风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顽强、坚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吗?来,同学们读好这句话,让迎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在我们心中。

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又因为它外形的独特,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让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幻灯片)。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请以同样的情感,读读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奇松的赞叹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4、想象力训练(审美情趣渗透):出示松树图片,学生想象给松树取名字。

引起:黄山松真是——(预备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总结提升

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的魅力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令人赞叹。黄山啊,真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啊(完成板书:千姿百态、令人赞叹)。连成松树图

篇10:《黄山奇松》精选教案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简介黄山。

初读课文

自学课文。

1,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 理解词语。

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

宾客 盆景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试读课文。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情有独钟?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

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

齐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中的绝胜和那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

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第三课时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指导背诵。

听录音。

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各自轻声试背。

全班齐背。

练习

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默读课文,说说奇在哪里?

板书设计 :

处处都有 潇洒 挺秀

优美 遒劲 郁郁苍苍

迎客 枝干斜伸 如同迎接 玉屏楼 陪客 如同巨人 陪同观赏

观 松 独特 蟠曲

送客 深出 好象告别

屹立 斜出 弯曲

千姿百态 仰 俯 卧

状如 形似

篇11:《黄山奇松》精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⑶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

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

2、交流汇报。

(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篇12:《黄山奇松》精选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 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的体验,很快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

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设计意图: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在学生交流资料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奇松)

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课题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检查难读的词、句。

1.词语:

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乃至 宾客 屹立 (学生对词语的读音掌握很好,不用费太多时间)

2.句子

①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重点指导“遒劲”,尤其是多音字“劲”,容易读错,多读几遍。)

②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句子较长,指导学生注意了停顿,就能把句子读好了。)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设计意图: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语文能力也就会提高了。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一)学法

1.自读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 : qiú 雄健有力:遒劲。遒健。也指诗文、书画等雄健有力)。

③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片、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风霜、联系资料迎客松已经有800多年了)

④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②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③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④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指生填空)

③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④再读句三。

(二)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三)用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在旁边写批注。

(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2.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3.指导朗读 。

篇13:《黄山奇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

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

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誉 陡 屏 宾 屹 卧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屏”的读音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

(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充满生机

千姿百态 潇洒挺秀 神奇秀美

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

师边听回答边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实践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难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黄山奇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欣赏“黄山风光”视频。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这里利用视频资料,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3、看来,刚才大家已经深深地被黄山的风光吸引了,那么,在这美丽的黄山之中,最让人们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出示课题,引出“黄山奇松”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首先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山松的奇美!

4、出示第一段,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四绝图片。

设计意图:展示黄山“四绝”图片,复习了“黄山四绝”所指,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了具体、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理解词语:情有独钟、陡崖、潇洒、挺秀等

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段。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吧! 出示图片。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说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三棵奇松特点的语句。

(1)品味迎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②迎客松奇在哪里?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品读。

③一奇在姿态,理解 “遒劲 ”

④二奇在历史悠久、生命力强 ,理解“饱经风霜”,出示老人图片。

“饱经风霜”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成语,对于阅历较浅的城市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采用以图解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建立对词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黄山松在生长过程中历经了很多艰难险阻。

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指名说。

这棵迎客松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多少艰辛啊,风吹不倒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⑤三奇在热情好客

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交流发言,并加上动作。

同学一起站起来,学一学迎客松,伸出你热情的手臂,表演读这句话。

⑥迎客松多好客热情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理解“象征”(代表,最重要的,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好客)

⑦学到这,我们不禁赞叹——(出示诗歌,齐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设计意图:课外诗歌的出示,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增加了诗词句的积累,声情并茂地朗读,使黄山松的形象也因此更显高大。

(2)感受陪客、送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读完,你发现了什么?陪客松有什么特点?

“绿色的巨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绿色的巨人”突出了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茂盛。

通过朗读来表现。指名读,全班读。

看,陪客松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

②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齐读。

送客松 ——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

出示图片,观察一下送客松有什么特点?

理解“蟠曲”、“天然盆景”。

用朗读体会它的美,小组读,全班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二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4、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

设计意图:本次小导游练习,既是对前文学习的一个回顾、总结,又再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落实了课后第一题的背诵任务,减轻了学生课下学习压力。

三、总结拓展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屹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谁给我们做个动作看看。一生表演动作。

3、大家想看看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

播放松树图片,边展示图片,师边解读。

4、看完了图片,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指名读,全班齐读。

5、这段话里有一个符号,(手指省略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省略了松树的其他形态)

6、那你还能想到松树的哪些形态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此处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入口。学生在轻松、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激励学生放飞想象。又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7、在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同学也搜集了一些黄山松的图片,一起欣赏下吧!播放松树图片,师解读。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对黄山奇松充满好奇,积极搜寻黄山松的课外图片。课堂上的交流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入“奇松”世界。

这些松树可真是千姿百态啊!让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吧,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齐读)

8、出示课堂小练

关于黄山,真有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中山某旅行社准备开辟“中山——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条“有创意又吸引游客”的广告词。先和同桌讨论一下,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9、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真有眼福,有幸欣赏到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并感受到了它的奇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眼看看黄山的奇松,浏览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千 迎客松 优美遒劲

姿

百 陪客松 绿色巨人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篇14:《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你喜欢哪一棵,找出句子,大声朗读几遍。

4、交流

5、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把松树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的亲切、友好!请你也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介绍你喜欢的朋友,说说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怎样?友情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1、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演的方式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迎客松:

1、出示句子:“迎客松……生机。”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2、出示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

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E、学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练读、感悟)

2、在学生的汇报中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高大。

3、绿色的巨人:把陪客松比作“----”, 板书:绿色的巨人 这样写好在哪里?出示课件(去掉“绿色的巨人”):边读边想,如果没有“绿色的人”,效果有什么不同?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4、朗读训练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能介绍介绍吗?看看书,再看看图,先练说一下。

2、请同学上台以游客的身份介绍送客松,要求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依依不舍,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告别的话)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4、小结: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以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二段)

(三)欣赏画面,驰骋想象

1、同学们,在玉屏楼上其实除了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录象

2、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3、游戏激趣。

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棵松,配上一段解说词,听了你的介绍,让大家猜猜是哪棵松?

学生上台点击。

黄山松千姿百态,造型独特。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 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 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 似乎———————————————————————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同学们,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介绍,他们暑假带你黄山游玩呢。

教后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篇15: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备课日期:4月18日星期三授课日期:4月23日星期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状陪()府()盆()

壮()部()俯()贫()

备课日期:4月18日 星期三 授课日期:4月24日 星期二

篇16: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

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奇松教案。”(出示课件2)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板书:黄山)

你对黄山了解多少?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黄山,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二、交流预习。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3)

2、交流预习收获:(出示课件4)

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

黄山的松到底“奇”在哪些地方?

三、细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1、细读课文,画出描写黄山松“奇美”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优美语句,选择一句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出示课件5)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1)找一找黄山称“天下第一奇山”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有感情?(出示课件6)

(2)用多种方式读。

句子二: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课件7)

(1)“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2)“枝干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3)“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4)“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

(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教案《黄山奇松教案》。

句子三: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出示课件8)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3)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学生表演。

(4)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5)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6)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让我们来欣赏迎客松的图片(出示课件9)

再次将它的奇美读出来。

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来赞美迎客松,(出示课件10)齐读。

句子四:(出示课件11)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1)想想陪客送的样子。

(2)交流。

(3)欣赏(出示课件12)指名读。

句子五: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出示课件13)

(1)送客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2)(出示课件14)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迎客松,枝干斜伸,如同迎宾;陪客松,如同巨人,陪同观赏;送客松,伸出长臂,好像告别。这是多么神奇的黄山松啊!

让我们再来朗读黄山松的奇美吧。(出示课件15)

5、黄山除了三大名松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它们(出示课件16)…引读。这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松树呢,欣赏图片(出示课件17)。

边观察边想想他们像什么。

(出示课件24)完成想象说话。

四、总结:

是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它们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同学们,”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我们去争当小导游吧。(出示课件25)

五、学写广告词(出示课件26)

青州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六、作业设计:(出示课件27)

1、选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信息,出一期关于黄山四绝的手抄报,在班级内进行评比。

篇17: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设计理念:

《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

1、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想不想看一看?

(一)迎客松

(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指名说:建筑、人物……)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受比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由一位同学主笔,帮迎客松拟一份欢迎词,并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表演)

④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迎客松小结:

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二)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三)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从这儿我们感受的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四)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第二自然段小结:现在,我们多么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我请一位同学带我们去,好吗?(指名)请你为大家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我们带上美丽的黄山,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朗诵第2自然段)点评:谢谢你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黄山,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无穷的风采。

四、其他松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1、“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2、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指名说(黄山的松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真是千姿百态啊!)

5、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全文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屏显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①同学们,看了这神奇美丽的黄山奇松,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②我想,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会写一首感情奔放的诗来赞美黄山,那么你呢?

练说,出示:假如……我会……

六、作业。

过渡: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附:板书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三大奇松:陪客松奇送客松。

篇18:黄山奇松

一、提问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的第一课时,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那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所提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

自读第一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绝”是什么意思?“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那黄山奇松奇特在哪里?)

自读,读出奇松的潇洒、挺秀。

(2)小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特别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特点。

齐读,读出奇松的潇洒、挺秀。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以下的问题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儿?

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几种黄山的松树?它们的位置在哪儿?它们的姿态怎样?

(2)学生自学

(3)回答问题

A、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玉屏楼。出示玉屏楼图片。(板书:玉屏楼观松)

简介徐霞客。

B、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黄山的“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它们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

a 谁能告诉我迎客送姿态怎样?(课文第二自然段3~5句)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描写迎客松姿态的课文。

谁能告诉我“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各是什么意思呢?(“遒劲”写出了迎客松的力度,郁郁苍苍写出了迎客松的色彩。 在这里指谁饱经风霜?既然迎客松经历过很多的风风雨雨,说明它的年纪(很大),非常(古老)。

齐读这一句,要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劲之美。

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请大家读第四句话,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齐读这句话。

b 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接到黄山上后,是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呢?(出示陪客松图片。)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陪客松?(出示描写陪客松句子)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总结:正因为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请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读出陪客松的高大挺拔。

c在游客们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向游客们告别呢?(出示送客松的图片)

请大家自读课文中描写送客松的句子,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送客松的姿态和送客松名字的由来)你能做一下送客松的姿态吗?

送客松跟游客们是多么的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齐读。

C、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观赏一下美丽而神奇的黄山奇松。(听录音)

3、学习课文第三段

刚才我们观赏了黄山最有名的三棵松树,其实,黄山还有很多美丽而神奇的松树呢!请大家自读第三小节,找出一个能概括所有黄山松姿态的词。(千姿百态)

你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吗?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奇特的黄山松的装点。黄山才变得更加( ),更加( )。

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欣赏各种黄山松树的图片。

三、课堂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赏了这么多的黄山松树,你们觉得黄山松怎么样呢?请你们用画笔描绘出你们心中最美的松树,或者写出你喜欢的松树的样子和喜欢它的原因。

四、评比总结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黄山松树的图片和各种资料。

[黄山奇松]

篇19:黄山奇松

上学期,学过《黄山奇石》后,我就期待看一看黄山“四绝”神奇秀美的景色。当一家人冒着酷暑,走进皖南的这个清凉世界时,给我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居于“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晨曦中,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进林间,地面升腾的雾气缓缓弥漫开来,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上萦绕着,秀出了黄山松若隐若现的倩影。

“黄山之美始于松。”早就听说黄山有七十二峰,绵延五百里,穿插其间的“迎、陪、送、盼、望、蒲团、贴壁、倒挂、望泉、探海”十大名松,各有各的气质和风格。我向往着早点儿见到这些松中名角,赶紧加快了登山的脚步。

沿著弯弯曲曲的山道,看着缥缥缈缈的山峰,山前石后地寻觅着躲在美景之中的奇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玉屏峰东侧的文殊洞山上,我终于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它亭亭玉立于“青狮石”旁,凭借10米的身高、2米的胸围,向一侧伸展7米多的长臂脱颖而出,成为黄山奇松中靓丽的名媛。它以雍容端庄的仪表,略带矜持的热情,温情脉脉地招呼着八方来客。百闻不如一见,它不愧为黄山奇松中杰出的代表。

我喜爱黄山自然景观中栩栩如生的巧石、奔腾不息的云海、霞光万道的落日,更喜爱不嫌弃贫瘠、不畏艰险的奇松!

篇20: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你喜欢哪一棵,找出句子,大声朗读几遍。

4、交流

5、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把松树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的亲切、友好!请你也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介绍你喜欢的朋友,说说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怎样?友情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1、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演的方式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迎客松:

1、出示句子:“迎客松……生机。”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2、出示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

位宾客,欢迎你们!”

D、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

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E、学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练读、感悟)

2、在学生的汇报中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高大。

3、绿色的巨人:把陪客松比作“----”, 板书:绿色的巨人 这样写好在哪里?出示课件(去掉“绿色的巨人”):边读边想,如果没有“绿色的人”,效果有什么不同?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

4、朗读训练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能介绍介绍吗?看看书,再看看图,先练说一下。

2、请同学上台以游客的身份介绍送客松,要求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依依不舍,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告别的话)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4、小结: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以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二段)

(三)欣赏画面,驰骋想象

1、同学们,在玉屏楼上其实除了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录象

2、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3、游戏激趣。

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选择自己喜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20《黄山奇松》

黄山的奇-优秀作文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

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石》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教案

黄山奇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黄山奇松教案(锦集20篇)】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的优秀说课稿2022-08-21

黄山奇石教案2023-10-09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参考2022-05-07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7-10

《黄山奇石》教案素材2023-06-29

《黄山奇石》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2022-08-29

《黄山记》说课稿2024-01-16

黄山周记2024-01-23

黄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22

二年级课文黄山奇石的教案示例2023-09-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