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时间:2023-06-20 08:08:3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集锦19篇)由网友“鸭子猪林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篇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第5题,练习十七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 法 乘 法

交换律: a+b=b+a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2.练习。S

(1)做第8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算式各符合哪个运算定律,然后分别填在横线上。

(2)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根据运算定律给每个算式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订正时,说一说依据。

二、复习简便算法

1.让学生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十78十22 63550

136十68十64 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 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 627十387

2.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69十98 437305

469一98 3244852

3.让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2. 做练习十七的第10一12题。

(1)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11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12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个小长方形木板的面积,然后求它的宽,最后根据边长的特点分割。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13 一14 题和第81页的思考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

篇2: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

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

(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

5、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

{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

1、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

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

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

2、小组合作验证

3、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

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2、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

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在数学知识领域内,“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

篇3: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篇4: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篇5: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篇7:乘法运算定律复习说课稿题例

乘法运算定律复习说课稿题例

1、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 、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2、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篇8: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知识。它实际上是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到了小数乘法中,使小数乘法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实际上也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应用,这也是为以后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习中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相当重要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难点: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

在上述基础知识和理念的支撑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已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本节课所探究的内容是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中的应用,根据学生前期所学知识,本节课是乘法运算定律的进一步拓展,难度不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前期测评

这一阶段中我设计了两道题,口算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巩固,为学习下面的知识做了铺垫。

第二阶段:探究新知

这一阶段中首先出示了三组题,让学生通过

篇9: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三、说学情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纸

2、教学流程

1、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

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

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

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2、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本练习:

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

乘法交换律编题为8×40×125=8×125×40

乘法结合律编题为40×125×8=40×(125×8)

乘法分配律编题为(8+40)×125=8×125+40×125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

2)引申练习:

将40和8合在一起,怎样计算简便?

用乘法分配律:48× 125=(40+8)×125 =40×125+8×125=5000+1000

=6000

用乘法结合律:48× 125=6×8×125=6×(8×125)=6× 1000 =6000

题目相同,结果相同,但应用的运算定律不相同,因此审题很重要,所选方法一定要合理简便。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4×25 808×125

你们能再出一题用两种方法做的题目吗?

3)拓展练习:

课上到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教师又灵活出了一些含有“一组半”、“两组半”的适合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创新机会,题目如下:

①27×99+27

②45×55+45×47-45×2

③125×(8+40)×25

3、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1)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4)错算成了25× +4请你帮忙算一算,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2)判断题:

(a)(32-17)×35=32×35-32×17

(b)58×91+91×25=58+25×91()

(c)8×(125×9)=8×125×8×9()

(d)125×(8+4)×25=125×8+25×4()

3)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4、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篇10:数学教案-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

篇11:数学教案-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 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

②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① ②

3.思考题:

已知 你能很快算出 的和吗?

四、课堂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篇12:乘法运算定律复习的说课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复习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三、说学情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纸

2、教学流程

1.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2.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基本练习:

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

乘法交换律编题为8×40×125=8×125×40

乘法结合律编题为40×125×8=40×(125×8)

乘法分配律编题为(8+40)×125=8×125+40×125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

2) 引申练习:

将40和8合在一起,怎样计算简便?

用乘法分配律:48× 125=(40+8)×125 =40×125+8×125=5000+1000

=6000

用乘法结合律:48× 125=6×8×125=6×(8×125) =6× 1000 =6000

题目相同,结果相同,但应用的.运算定律不相同,因此审题很重要,所选方法一定要合理简便。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4×25 808×125

你们能再出一题用两种方法做的题目吗?

3)拓展练习:

课上到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教师又灵活出了一些含有“一组半”、“两组半”的适合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创新机会,题目如下:

①27×99+27

②45×55+45×47-45×2

③125×(8+40)×25

3.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1)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 +4)错算成了25× +4请你帮忙算一算,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2)判断题:

(a) (32-17)×35=32×35-32×17 ( )

(b) 58×91+91×25=58+25×91 ( )

(c) 8×(125×9)=8×125×8×9 ( )

(d)125×(8+4)×25=125×8+25×4 ( )

3)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 、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4、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篇1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期末总复习数学教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期末总复习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导学流程  温故知新

知识导图:(用字母表示出来)

1、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2、乘法的运算定律

3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导学导练

简算

(1)628+182+472+18(2)624-85-15

(3)45×11×2(4)96×101-96

(5)3400÷25÷4(6)723-(123+159)

课堂检测

一、填空我最棒

1、26+285+315=26+(285+315),此题运用了律。

2、7×4×6×25=7×6×(4×25),此题运用了()律,也运用了()律。

3、1200÷(12×25)=1200÷12÷25,这样计算是根据()。

简算

1、444-56-442、101×147-147

3、25×164、88×125

篇14:小学数学第八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

2、在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中,习得举例验证的方法,感悟符号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设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过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独立思考,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过程目标,关注核心概念的落实。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好本课,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这样安排,旨在依托四则运算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经验,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习得验证的方法,在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符号意识。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从经验上来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计算经验,对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了理性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学习本课。从认知水平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解抽象的运算定律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难点拟定为领悟举例验证的方法。

然后,谈谈教法设计。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本课以引导探究为主,综合运用启发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导入环节用学生日常学习中熟悉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猜想,然后采用启发谈话法,组织学生举例验证,最后借助点子图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道理,使学生更加信服。

接着,谈谈学法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猜想――验证――结论――应用为学习思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新课导入环节,学生观察题组,提出猜想,探究环节,学生先独立思考验证的方法,再合作交流,这样相互启发,让学生意识到尽可能全面的举例验证才能证明结论正确,从而习得验证的方法。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独立思考,或填空,或判断,不断内化新知。

最后,谈谈教学流程的预设。

基于以上构想,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拟定为以下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题组的形式,激活学生的经验,便于学生提出猜想。

环节二: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提出猜想。以“仔细观察,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组一和题组二,提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猜想,教师相机板书。第二步,验证猜想。以“是不是任意的数相加都有这种规律呢”?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的发现只是猜想,要想应用还必须验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你打算怎样验证呢?”启发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抓住两个要素:要素一:数是任意的,可以是小数、整数、分数,要素二:要通过计算,根据结果来判断。这样做旨在让学生感悟应用不完全归纳时举例尽可能全面,并且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用事实说话。第三步,总结规律。在学生举例验证和教师演示后及时提炼规律,形成统一的认识,方便学生使用。

环节三:课堂梳理,巩固练习。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1是填空练习,意在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提炼字母公式,建立模型。练习2是判断练习,意在加深加法运算定律的认,区别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3是探究4个加数的简便运算。意在突出规律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

环节五:自我评价。

课标指出: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使之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

以上就是我全部说课内容,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有可能会有所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15:小学数学第八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这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是如何构思、设计这一节课的。

教材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加法计算,对加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基础。教材是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绿化购树苗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方法,写成一个等式,初步感受运算律,然后通过学生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运算律.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心理特征,我从三方面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能力目标: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下面说说我的教法和学法设计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在学法上通过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学法迁移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并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了三个环节,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探究理解加法运算律。下面说说我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校园绿化,要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要购进冬青56棵,柳树72棵,杨树28棵,月季80棵,牡丹88棵,茶花112棵。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生2: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

(3)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二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课: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①应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板书:(56+72)+28=128+28=156(棵)

②还可以写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72+28)=56+100=156(棵)

2.第二个问题怎样计算?指名回答,板书:(80+88)+112=168+112=280(棵)

80+(88+112)=80+200=280(棵)

3.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三个加数都一样,一个先算前两个数相加,一个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是一样。

4.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两道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56+72)+28=56+(72+28)(80+88)+112=80+(88+112)

5.练习:

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23○45+(25+23)

(36+18)+22○36+(18+22)

6.观察这两个等式,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7.呈现运算律

(1)你能从第一个运算律中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试一试。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b)+c=a+(b+c)

(2)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是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个运算律DD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8.练习

书19页自主练习1,按要求填空,然后集体订正,说说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探索加法交换律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4+2○2+1426+15○15+26

38+29○29+38100+200○200+100

1.认真观察上面的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

哪位同学上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两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没有变。

生2:两组算式列式不一样,但得数一样。

2.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

板书:26+15=15+26

3.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试试看。

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篇16: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总汇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总汇

篇17: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

主题图挂图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1、填空

(69+172)+

○69+(

+28)

300+

=600+

A+B=

+

+36=25+

2、P28/做一做

P31/4、1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篇18: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17——p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5+75=

48+70=

133+77=

150+390=

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

方法二: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板书: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出示:36+84

84+36

158+68

68+158

上面的.每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参与)集体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板书: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a+b=b+a)

7、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

09+31=_+_

b+_=_+_

a+_=10+_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例2)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解答。

3、质疑解答:

(1)可以看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列式的?

板书:(88+104)+96

88+(104+96)

4、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5、比较发现: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6、观察:

(1)每组有几个算式?(2个)

(2)每个算式有几个数相加?(3)

(3)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顺序不同)

(4)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加数都一样)

(5)每组两个算式变,什么没有变?(和没有变)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内容,请学生思考后填空。相加,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学生齐读,理解后记忆)

8、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老师板书:(a+b)+c=a+(b+c)

9、练习(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

(43+145)+55=_+(_+_)

215+(85+30)=(_+_)+_

(134+112)+88=_+(_+_)

三、巩固练习(下面等式运用了什么定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小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大的区别是: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篇19: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之分数的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之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讲解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0的运算教学课件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复习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集锦19篇)】相关文章: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2022-08-21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2022-12-19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022-05-06

苏教数学五年级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反思2022-05-14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2022-10-2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2022-07-23

《简便运算复习课》教学反思2023-03-05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2022-08-15

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2023-01-05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学计划2024-0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